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

合集下载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药品名称】通用名称: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英文名称: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Injection 【成份】主要组成成份: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本品系由含有高效表达人类细胞刺激因子(G-CSF)基因的大肠杆菌,经发酵、分离和高纯度化后制成。

辅料名称:甘露醇;吐温-80;磷酸氢二钠;柠檬酸。

【适应症】1.癌症化疗等原因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癌症患者使用骨髓抑制性化疗药物,特别在强烈的骨髓剥夺性化学药物治疗后,注射本品有助于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减轻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缩短粒细胞缺乏症的持续时间,加速粒细胞数的恢复,从而减少合并感染发热的危险性。

2.促进骨髓移植后的中性粒细胞数升高。

3.骨髓发育不良综合征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先天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用法用量】1.肿瘤用于化疗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成年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数降至1000/mm3(白细胞计数2000/mm3)以下者,在开始化疗后2~5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

儿童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数降至500/mm3(白细胞计数1000/mm3)以下者,在开始化疗后2~5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

当中性粒细胞数回升至5000/mm3(白细胞计数10000/mm3)以上时,停止给药。

2.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白细胞计数不足1000/mm3,骨髓中的原粒细胞明显减少,外周血液中未见原粒细胞的情况下,成年患者2~5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儿童患者2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

当中性粒细胞数回升至5000/mm3(白细胞计数10000/mm3)以上时,停止给药。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Chongzu Ren Lixibao Cijiyinzi Zhusheye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Factor Injection本品系由高效表达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基因的大肠杆菌,经发酵、分离和高度纯化后制成。

含适宜稳定剂,不含防腐剂和抗生素。

1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料及辅料、水、器具、动物等应符合“凡例”的有关要求。

22.1工程菌菌种2.1.1名称及来源重组人G-CSF工程菌株系由带有人G-CSF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化的大肠杆菌菌株。

2.1.2种子批的建立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毒种管理规程”的规定。

2.1.3菌种检定主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的菌种应进行以下各项全面检定。

2.1.3.1划种LB琼脂平板应呈典型大肠杆菌集落形态,无其他杂菌生长。

2.1.3.2染色镜检应为典型的革兰阴性杆菌。

2.1.3.3对抗生素的抗性应与原始菌种相符。

2.1.3.4电镜检查(工作种子批可免做)应为典型大肠杆菌形态,无支原体、病毒样颗粒及其他微生物污染。

2.1.3.5生化反应应符合大肠杆菌生物学性状。

2.1.3.6重组人G-CSF表达量在摇床中培养,应不低于原始菌种的表达量。

2.1.3.7质粒检查该质粒的酶切图谱应与原始重组质粒相符。

2.1.3.8 目的基因核苷酸序列检查(工作种子批可免做)目的基因核苷酸序列应与批准序列相符。

2.2原液2.2.1种子液制备将检定合格的工作种子批菌种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可含适量抗生素)中培养,供发酵罐接种用。

2.2.2发酵用培养基采用适宜的不含任何抗生素的培养基。

2.2.3种子液接种及发酵培养2.2.3.1在灭菌培养基中接种适量种子液。

2.2.3.2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发酵,应根据经批准的发酵工艺进行,并确定相应的发酵条件,如温度、pH值、溶氧、补料、发酵时间等。

发酵液应定期进行质粒丢失率检查(附录? G)。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详细说明书与重点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详细说明书与重点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成分】活性成份: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由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与20kD 的直链聚乙二醇交联反应并经纯化得到。

分子量:38.8kD辅料:醋酸-醋酸钠缓冲液,山梨醇及聚山梨酯80【性状】澄明液体【适应症】非髓性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抗肿瘤药治疗时,在可能发生有临床意义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性骨髓抑制时,使用本品以降低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引起的感染发生率。

本品不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外周血祖细胞的动员。

【规格】3.0 mg(1.0 mL)/支【用法用量】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48 小时皮下注射本品,推荐的使用剂量皮下注射100 μg/kg,每个化疗周期注射一次。

100 μg/kg 的剂量不能用于婴儿、儿童和体重低于45 kg 的未成年人。

注射前,应当检查本品溶液是否有悬浮物质,如果有悬浮物质产生,勿注射于人。

【不良反应】PEG-rhG-CSF 以下几项严重不良反应见【警告与注意】项:脾破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变态反应;在镰状细胞病患者使用;对肿瘤恶性细胞生长刺激效应的潜在性。

其他不良反应:1.肌肉骨骼系统:骨痛、关节痛及肌肉酸痛较为常见,一般持续1-7 天,严重程度多为轻度。

2.消化系统:偶有血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升高,发生率低于10%。

3.泌尿系统:极少有血肌酐、尿素氮的轻度升高。

4.其他系统:偶有患者出现乏力、发热、头晕、心悸、失眠、注射部位红肿硬结及注射部位疼痛。

5.免疫原性:像所有的治疗性蛋白一样,PEG-rhG-CSF 具有潜在的免疫原性。

对本品抗体的检测在后续研究中进行。

【禁忌】对PEG-rhG-CSF、rhG-CSF 及对大肠埃希菌表达的其它制剂过敏者禁用。

严重肝、肾、心、肺功能障碍者禁用。

【注意事项】1、本品应在化疗药物给药结束48 小时后使用。

2、使用本品过程中应每周监测血常规2 次,特别是中性粒细胞数目变化的情况。

3、长期使用本品的安全有效性尚未建立。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甘露醇含量测定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甘露醇含量测定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甘露醇含量测定摘要:目的建立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rhG-CSF)甘露醇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验证。

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rhG-CSF)中甘露醇含量。

结果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rhG-CSF)中甘露醇含量与其相应的吸光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30-70μg/ml,回收率为95%-105%,重复性RSD≤5%,中间精密度RSD≤5%,耐用性RSD≤5%。

结论用比色法测定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rhG-CSF)中的甘露醇含量,简单快捷,回收率高,重现性好及专属性好,耐用性高,可用于测定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rhG-CSF)中的甘露醇含量。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甘露醇含量;比色法。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rhG-CSF),通用名非格司亭(filgrastim),是采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重组蛋白质药物,其主要用于因癌症化疗等原因造成的中粒细胞减少症[1]。

《中国药典》2015版中没有规定其甘露醇含量的测定方法,因此为了更好的控制产品质量,按照验证指南的要求[2]-【3】,初步建立了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rhG-CSF)甘露醇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进行验证。

1 仪器试剂1.1紫外分光光度计(PE Lambda25)1.2 试剂配制1.2.1 0.1mg/ml甘露醇标准溶液:精密称取甘露醇标准品50mg,溶于注射用水中,定容至50ml,得到1mg/ml的甘露醇标准溶液,临用前稀释至0.1mg/ml。

1.2.2 显色剂:0.015mol/L高碘酸钠溶液:称取高碘酸钠3.2g,溶于0.12mol/L 盐酸溶液,定容至1000ml。

1.2.3 0.1%L-鼠李糖溶液:称取1g鼠李糖,溶于注射用水中,定容至1000ml。

1.2.4 Nash试剂:取150g醋酸铵,2ml冰醋酸,2ml乙酰丙酮,用注射用水稀释至1000ml,临用前配制。

2024年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市场分析现状简介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是一种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

它通过刺激白血细胞的产生和功能增强,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抗感染能力。

本文将对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市场规模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市场在过去几年持续增长。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2019年全球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市场规模达到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Y亿美元。

主要市场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市场主要集中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国家和日本等。

这些国家拥有先进的医疗技术和高水平的医疗资源,可以提供优质的治疗服务。

此外,这些国家在癌症治疗和感染性疾病防治等方面也投入了大量资源。

市场驱动因素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市场的增长受到多个因素的驱动:1.不断增加的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感染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种常见和严重的健康问题。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交通流动的增加,感染性疾病的传播趋势日益明显。

2.不断改善的医疗技术:医疗技术的进步为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药物,逐渐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认可。

3.新药研发的推动:制药公司不断投入研发资源,开发出更加安全和有效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产品。

这些新药的推出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增长。

4.政府支持:一些国家的政府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了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市场的发展。

政府的支持可以提高市场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市场的健康发展。

市场挑战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市场面临一些挑战:1.高昂的价格: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的价格较高,使得一些患者难以负担。

这限制了市场的规模和潜力。

2.市场竞争加剧:随着越来越多的制药公司进入该市场,市场竞争加剧。

这意味着公司需要继续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以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3.法规和监管政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涉及到临床治疗和人体健康,因此受到严格的法规和监管政策的限制。

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

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

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英文名称:Propranolol Hydrochloride T ablets【成份】本品主要组成成分:活性成分为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

非活性成分包括甘露醇,磷酸钠,柠檬酸,聚乙二醇4000和人血白蛋白。

【适应症】适用于治疗和预防骨髓抑制性治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可预防白细胞减少症伴发的潜在的感染的发生,使患者能更好地耐受化学药物的治疗。

【用法用量】剂量视具体病情而定,应调节剂量使白细胞维持在正常水平。

癌症化疗或放疗后24小时,按3-10μg/kg,皮下注射,每日一次,持续5-10天(注意:本药不应与抗癌药物同时使用,化疗停止24小时后方可使用)。

用1毫升注射用水溶解(切勿剧烈振荡),可在腹部、大腿外侧或上臂三角肌皮肤处进行皮下注射(要求:注射后局部皮肤隆起约1cm2以便药物缓慢吸收)。

【不良反应】大部分不良反应多属轻度中度。

严重的或危及生命的反应罕见,并且一般是当剂量大于推荐剂量范围时才发生。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皮疹,发热可用扑热息痛控制,胸痛、骨痛和腹泻等不良反应较少见。

据国外报道,低血压和低氧综合症在首次给药时可能出现,但以后给药则无此现象,本品在临床研究中,尚未发现,但在使用本品过程中建议医生参考。

另外,据国外研究表明,对肺癌病人使用本药治疗时应特别仔细加以观察。

【禁忌】本药禁用于对rhGM-CSF或该制剂中其它成份有过敏史的病人,同样禁用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人。

【注意事项】1 本药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剂量视病人情况而定,病人对rhGM-CSF的治疗反应和耐受性个体差异较大,应调节剂量使病人白细胞数量维持在所期望的水平。

病人在治疗前及开始治疗后定期观察外周血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数据的变化。

血象恢复正常后立即停药或采用维持剂量。

2 接受本药的病人偶而会产生急性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给予适当治疗。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说明书用法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说明书用法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说明书用法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是一种生物制剂,常用于治疗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等癌症。

以下是该药物的使用方法说明。

1. 用途: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被用于促进和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以提高白细胞数量,从而增强机体对抗癌细胞的能力。

2. 用法和剂量: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通常以注射的形式给予患者。

具体的剂量和使用频率应该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来确定。

患者必须遵循医生指示,并按照指示使用药物。

3. 给药途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可通过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给予患者。

具体的给药途径取决于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4. 注射注意事项:在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之前,患者和医生应仔细阅读说明书,确保按照正确的方法和顺序进行注射。

使用注射剂前,应检查药物的外观和有效期。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请勿使用。

5. 储存条件: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应储存在指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

请遵循药物包装上的规定和说明来储存。

请勿将药物暴露于阳光直射或高温环境中。

6. 不良反应: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使用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痛、乏力、发热和肌肉酸痛等。

如果出现任何不适症状,请立即向医生报告。

7. 注意事项:在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之前,患者必须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药物使用史以及其他相关病情。

同时,患者应定期进行血细胞计数和其他必要的检查来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请注意,以上内容为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一般说明和常规使用方法。

具体的用药方案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任何关于药物使用的疑问或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Chongzu Ren Lixibao Cijiyinzi Zhusheye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Factor Injection本品系由高效表达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基因的大肠杆菌,经发酵、分离和高度纯化后制成。

含适宜稳定剂,不含防腐剂和抗生素。

1基本要求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料及辅料、水、器具、动物等应符合“凡例”的有关要求。

2制造2.1工程菌菌种2.1.1名称及来源重组人G-CSF工程菌株系由带有人G-CSF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化的大肠杆菌菌株。

2.1.2种子批的建立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毒种管理规程”的规定。

2.1.3菌种检定主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的菌种应进行以下各项全面检定。

2.1.3.1划种LB琼脂平板应呈典型大肠杆菌集落形态,无其他杂菌生长。

2.1.3.2染色镜检应为典型的革兰阴性杆菌。

2.1.3.3对抗生素的抗性应与原始菌种相符。

2.1.3.4电镜检查(工作种子批可免做)应为典型大肠杆菌形态,无支原体、病毒样颗粒及其他微生物污染。

2.1.3.5生化反应应符合大肠杆菌生物学性状。

2.1.3.6重组人G-CSF表达量在摇床中培养,应不低于原始菌种的表达量。

2.1.3.7质粒检查该质粒的酶切图谱应与原始重组质粒相符。

2.1.3.8 目的基因核苷酸序列检查(工作种子批可免做)目的基因核苷酸序列应与批准序列相符。

2.2原液2.2.1种子液制备将检定合格的工作种子批菌种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可含适量抗生素)中培养,供发酵罐接种用。

2.2.2发酵用培养基采用适宜的不含任何抗生素的培养基。

2.2.3种子液接种及发酵培养2.2.3.1在灭菌培养基中接种适量种子液。

2.2.3.2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发酵,应根据经批准的发酵工艺进行,并确定相应的发酵条件,如温度、pH值、溶氧、补料、发酵时间等。

发酵液应定期进行质粒丢失率检查(附录Ⅸ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保乙类!
立生素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for Injection
多重机制,全面提升中性粒细胞
国际上第一个N端不含蛋氨酸的G-CSF
国家重点新产品,医保乙类
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荣获“北京市名牌产品”称号
与天然分子序列相同,不会导致抗体形成
工艺先进,高纯度与高活性
有效治疗放化疗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
6种规格、2种包装(西林、预充),方便临床使用
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
一、立生素(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简介
G-CSF是指特异作用于造血系统中粒系祖细胞,促机其增殖、向成熟中性粒细胞分化,并维持细胞的存活及其生物功能的一种造血生长因子,是刺激骨髓细胞集落形成的集落刺激因子的一种。

规格:西林瓶包装(75ug、100ug、150ug、200ug、250ug、300ug);预充式包装(75ug、150ug、300ug)。

二、立生素的作用机制
粒生素(G-CSF)选择性地作用于粒系造血祖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刺激粒细胞前体细胞增殖并向成熟粒细胞分化,促进骨髓成熟中性粒细胞向外周血释放,以及增加成熟粒细胞的功能。

三、立生素对肿瘤放化疗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作用
化学治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主要内科手段之一。

化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临床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常因此被迫减少化疗药物剂量、终止治疗以及延长化疗间歇期,使系统治疗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受到影响。

重度白细胞减少易并发全身感染及出血,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G-CSF适用于癌症化疗等原因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癌症患者使用骨髓抑制性化疗药物,特别是在强烈的、骨髓剥夺性化学药物治疗后、注射本品有助于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减轻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缩短粒细胞缺乏症的持续时间,加速粒细胞数的恢复,从而降低合并感染发热的危险。

四、立生素的临床应用
1、预防或治疗肿瘤放化疗所致的粒细胞和白细胞减少;
2、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动员外周造血干细胞,或加速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粒细胞恢复;
3、用于重症感染的辅助治疗;
4、用于非化疗药物所致的药源性的粒细胞减少症;
5、促进化疗所致的口腔粘膜溃疡的愈合;
6、动员骨髓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五、立生素的用法用量
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24~48小时起皮下或静脉注射本品,每日一次。

用量和用药时间应根据化疗强度和中性粒细胞下降的程度决定。

对化疗强度较大或粒细胞下降较明显者,以2.5µg/kg体重/日的剂量连续用药7天以上较为适宜,至中性粒细胞恢复至5000/mm3停药;
如所用化疗药物的剂量较低,估计造成的骨髓抑制不太严重者,可考虑使用较低剂量预防中性粒细胞的减少,以1.25µg/kg体重/日的剂量用药,至中性粒细胞数稳定于安全范围;
对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已明显降低的患者(中性粒细胞<1000/mm3),以5µg/kg体重/日的剂量用药至中性粒细胞恢复至5000/mm3以上,稳定后终止本品治疗并监视病情。

六、立生素的临床疗效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新华医院、第九人民医院、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华山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长海医院;上海铁道大学附属铁路中心医院、甘泉医院、上海华东医院;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多家医院参与,采用多中心开放对照方法,比较立生素与惠尔血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后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表明,立生素组和惠尔血组的总有效率相似,分别为98.8%和100%,且治疗后两组间外周血WBC,ANC计数的变化曲线相似,均在用药后第12天达到高峰,ANC计数恢复至正常所需的时间分别为7天和8天,无明显差异,表明在促进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的恢复上,立生素的疗效完全可以达到与惠尔血相同的水平。

七、立生素——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的优势
1.产品设计先进,是国际上第一个N端不含蛋氨酸的G-CSF产品
(1)N端含蛋氨酸的影响
N端多出的蛋氨酸的G-CSF,临床多次应用可引起体内的免疫反应,导致抗体产生,导致药效下降。

(2)立生素的特点
通过先进的上游设计,使N端缺失Thr,从而使立生素:
1)活性提高;
2)为体内存在的G-CSF的一种,是人体天然产物;
3)使蛋氨酸酶可切除N端多余的蛋氨酸,从而避免产生抗体致药效下降。

2.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纯化工艺先进,产品达高级结构纯
纯化工艺的最后一步去除了G-CSF同分异构体(生物学活性仅为正确构象G-CSF分子的1/20),产品化学纯度> 98%,同时达到结构纯。

成品达到药典标准及国际同类产品标准。

(2)产品稳定性好,临床应用安全
产品稳定性持续2年以上。

临床应用表明,本产品与国外进口同类产品性能相当,优于国内其它升白药物。

(3)75µg、100µg、150µg、200µg、250µg、300µg多种规格,方便临床应用
(4)250µg规格全国仅两家,投中标优势高
(5)新增预充式75µg、150µg、300µg规格,临床应用更方便
3.预充式包装的特点
临床操作简化,注射成本降低
避免反复抽吸,减少二次污染
无死腔设计,用药剂量更准确
单位剂量体积小,皮下注射胀痛感轻
针头锐利,减少刺痛感
国际新包材的发展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