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落刺激因子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PPT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美国 1991年2月,安进公司的产品—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 因子Neupogen获得美国FDA批准,其适应症为自身骨髓移 植、化疗导致的粒细胞减少症、AIDS等。Neulasta为安进 公司开发的Neupogen的长效剂型,即通过对粒细胞集落刺 激因子进行聚乙二醇的修饰,延长在体内的代谢时间。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细胞因子的概念
机体的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小分子的多 肽类因子,它们能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称为细胞因 子(Cytokines)。细胞因子包括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 因子和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单核因子等。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1、刺激造血和免疫细胞分化发育 2、介导固有免疫 3、介导适应性免疫 4、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等
细胞因子分类
细胞因子
白细胞 介素
肿瘤坏死 因子
干扰素
集落刺作用 集落刺激因子分类
集落刺激因子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
• 在进行造血细胞的体外研究中,发现一些 细胞因子可刺激不同的造血干细胞在半固 体培养基中形成细胞集落,这些因子被命 名为集落刺激因子(CSF)。广义上,凡是刺 激造血的细胞因子都可统称为CSF。
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
• 1、动员骨髓中性粒细胞移行至外周血中 • 2、促进骨髓中性粒细胞前体分化和增殖 • 3、增强中性粒细胞的功能
集落刺激因子分类
• 1、多集落刺激因子(multi-CSF,IL-3) • 2、粒细胞和巨噬细胞CSF(GM-CSF) • 3、巨噬细胞CSF(M-CSF) • 4、干细胞因子(SCF) • 5、红细胞生成素(EPO) • 6、粒细胞CSF(G-CSF)
称: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Injection • 【成份】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适应症】 1.癌症化疗等原因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癌症患者使用 骨髓抑制性化疗药物,特别在强烈的骨髓剥夺性化学药物治疗后,注 射本品有助于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减轻中性粒细胞减少的 程度,缩短粒细胞缺乏症的持续时间,加速粒细胞数的恢复,从而减 少合并感染发热的危险性。2.促进骨髓移植后的中性粒细胞数升高。3. 骨髓发育不良综合症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 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先天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骨髓增生 异常综合症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for Injection)
2.本品属蛋白质类药物,用前应检查是否发生浑浊,如有异常,不得使用。
3.本品不应与抗肿瘤放、化疗药同时使用,如要进行下一疗程的抗肿瘤放、化疗,应停药至少48小时后,方可继续治疗。
4.孕妇、高血压患者及有癫痫病史者慎用。
5.使用前仔细检查,如发现瓶子有破损,溶解不完全者均不得使用,溶解后的药剂应一次用完。
主要组成成分: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乳白色疏松体。
【药理毒理】
1.药理作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作用于造血祖细胞,促进其增殖和分化,其重要作用是刺激粒、单核巨噬细胞成熟,促进成熟细胞向外周血释放,并能促进巨噬细胞及噬酸性细胞的多种功能。
2.5皮肤刺激试验:在家兔和豚鼠,rhGM-CSF15μg/0.1ml皮下注射,每日上午1次,连续七天,未观察到皮肤红斑和水肿,表明rhGM-CSF无皮肤刺激。
【药代动力学】
志愿者皮下注射3、10、20μg/kg和静脉注射3至30μg/kg可观察到血浓度峰值和曲线下面积(AUC)随剂量的增大而增高。皮下注射本品,在3~4小时血浓度达到峰值。静脉注射本品的清除半衰期为1~2小时,皮下注射则为2~3小时。
2.本品可引起血浆白蛋白降低,因此,同时使用具有血浆白蛋白高结合的药物应注意调整药物的剂量。
3.注射丙种球蛋白者,应间隔1个月以上再接种本品。
【药物过量】
文献报道,本品剂量达30μg/kg时,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常规用量相比,有明显增加和相关,一般停药后可自行缓解。
重组粒细胞生长因子说明书

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一种刺激骨髓粒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细胞因子。
它主要用于治疗骨髓抑制性疾病,如化疗、放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骨髓抑制。
1.适应症:- 肿瘤化疗和放疗后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瘤和白血病等)。
- 先天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2.用法用量:- 化疗和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每次 3-5 微克/公斤,皮下注射,每日一次,持续 5-7 天。
根据白细胞计数和化疗的强度,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疗程。
-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每次 3-5 微克/公斤,皮下注射,每日一次,持续 2-3 周。
根据病情和治疗反应,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疗程。
- 先天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每次 3-5 微克/公斤,皮下注射,每日一次,持续 2-3 周。
根据病情和治疗反应,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疗程。
3.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骨痛、皮疹、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
- 严重的不良反应有休克、间质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4.注意事项:- 本品仅供皮下注射,不能静脉注射或鞘内注射。
- 本品应该在化疗或放疗结束后 24 小时内使用,以避免加重骨髓抑制。
- 本品不能与其他细胞因子或免疫调节剂同时使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 本品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使用期间应该密切监测白细胞计数和其他血液指标,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5.警告和注意事项:- 过敏反应:本品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呼吸困难、低血压等。
过敏体质者或有过敏史者应慎用。
- 感染:本品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败血症等。
使用期间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的发生。
- 血液系统反应:本品可能会引起血液系统反应,如血小板减少、贫血等。
使用期间应定期监测血液指标,如有异常应及时停药。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重组粒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处方药,使用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
csf名词解释免疫学

csf名词解释免疫学
嘿,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 CSF 这个在免疫学里挺重要的名词!CSF 啊,它其实就是集落刺激因子。
你知道吗,这就好比是一支军队里的指挥官!咱身体里的免疫系统就像是一支庞大的军队,而集落刺激因子呢,就是那个指挥着各种细胞奋勇作战的关键角色呀!
比如说,白细胞要增殖、分化,没有集落刺激因子可不行!它能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成各种不同的细胞系,从而让免疫系统保持强大。
这就好像一场激烈的比赛,集落刺激因子就是那个能激发选手们最大潜力的教练!
咱再想想,要是没有集落刺激因子,那免疫系统不就乱套啦?就像没有了指挥的军队,还怎么打仗啊!“哎呀,那可不得了哇!”
你看,当身体受到病原体入侵的时候,集落刺激因子就会迅速行动起来,调动各种细胞去对抗敌人。
这多厉害啊!它能让免疫系统快速响应,有效地保护我们的身体。
“这作用可真是太大了吧!”
在免疫学里,CSF 可真是个不可或缺的存在呢!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免疫系统前进的道路。
没有它,免疫系统可能就没办法这么高效地工作啦!所以啊,咱可得好好记住这个 CSF,它可是免疫系统的重要“法宝”呢!
我的观点就是:CSF 在免疫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对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指挥和调控作用。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教材课件

临床适应症
1 2
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
用于预防和治疗肿瘤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 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加速白细胞计数 的恢复。
骨髓移植
促进骨髓移植后造血功能的恢复,提高移植的成 功率。
3
其他适应症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天性骨髓衰竭综合征等,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也可作为治疗选择之一。
给药方式与剂量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种糖蛋白,由175 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8-20kDa,属于趋 化因子超家族成员。
结构
分泌与表达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结构由四个多肽链 组成,通过二硫键连接,形成同源四聚体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主要在骨髓基质细胞 、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等中表达和分泌。
生物学功能
造血调控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够刺激骨髓中 粒细胞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 粒细胞的生成和释放,维持外周血中 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给药方式
可采用皮下注射、静脉注射或静 脉滴注等方式。
剂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 议确定剂量,通常根据患者的体 重和病情调整剂量。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可能出现发热、肌肉骨骼疼痛、头痛等流感样症状,以及肝 功能异常、皮疹等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在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前,应排除存在感染、肿瘤等疾 病的可能性;同时注意监测患者的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 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免疫调节
肿瘤治疗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肿瘤治疗中具 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够提高肿瘤患 者的免疫功能和治疗效果。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还具有免疫调节 功能,能够促进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修复。
发现与历史
发现
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详细说明书与重点

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英文名: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for Injection汉语拼音:Zhu She Yong Chong Zu Ren Li Xi Bao Ji Luo Ci Ji Yin Zi【性状】本药为含有174个氨基酸的糖蛋白(分子量约20,000道尔顿),此糖蛋白由来源于人口腔底细胞mRNA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DNA导入中华仓鼠卵巢细胞后产生。
本药除活性成分外尚含有下列添加物:L-精氨酸10 mg,L-苯丙氨酸10 mg,L-蛋氨酸1 mg,单十二酸聚氧乙烯山梨聚糖0.1 mg,D-甘露醇25 mg。
本药为白色粉末或块状,装于无色透明小瓶中(冻干粉针剂)。
pH值为6.0-7.5。
本药附带溶解液,每安瓿中装有注射用水(日本药局方)1 mL。
用附带溶解液溶解后的渗透压约为1-2(对生理盐水的比)。
【适应症】1.骨髓移植时促进中性粒细胞数的增加。
2.预防抗肿瘤化疗药物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缩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持续期间:实体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4.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5.先天性及原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6.免疫抑制治疗(肾移植)继发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规格】50ug/支100ug/支250ug/支【用法用量】1.骨髓移植时促进中性粒细胞数的增加成年患者及小儿患者:通常,在骨髓移植后次日至第5天后开始。
静脉点滴,5ug/kg,每日1次。
2.预防抗肿瘤化疗药物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缩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持续期间实体瘤(成年患者及小儿患者):通常,在抗肿瘤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次日开始。
皮下注射2ug/kg,每日1次。
由于潜血等原因导致皮下注射困难时,可静脉注射(含静脉点滴)5ug/kg,每日1次。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成年患者及小儿患者):通常,在抗肿瘤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次日开始。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是一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主要促进骨髓中的干细胞向粒细胞系列分化和增殖。
G-CSF是由白血病细胞株采用生物技术制备的。
G-CSF是一种蛋白质分子,分子量约为20kDa。
它主要通过与骨髓中的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
G-CSF的受体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其信号传导途径主要包括Janus激酶(JAK)和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STAT)。
G-CSF主要作用于骨髓中的干细胞,促进干细胞向粒细胞系列分化和增殖。
正常情况下,G-CSF对干细胞的作用是有调控的,能够维持粒细胞系列的平衡发展。
在一些病理情况下,如感染、化疗、放疗等,骨髓中的粒细胞数量会减少,此时外源性补充G-CSF可以帮助恢复粒细胞数量,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
G-CSF的主要临床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骨髓移植:骨髓移植是一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
在骨髓移植前,常常会通过化疗或放疗使患者的骨髓功能受损,此时使用G-CSF可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提高移植成功率。
2.化疗后血象恢复:化疗是一种常用的癌症治疗方法,但同时也会对正常造血功能产生抑制作用。
使用G-CSF可以促进化疗后粒细胞的恢复,减少感染的风险。
3.白血病治疗:G-CSF在治疗一些类型的白血病,如急性髓样白血病(AML)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使用G-CSF可以促进白血病细胞的分化和凋亡,达到治疗的效果。
4.神经系统疾病:最近的研究表明,G-CSF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也有一定的潜力。
一些动物实验发现,使用G-CSF可以促进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此外,G-CSF还能抑制炎症反应和减轻炎症性损伤。
总之,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对促进粒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临床上,G-CSF被广泛应用于骨髓移植、化疗后的血象恢复、白血病治疗等方面。
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说明书

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说明书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用于防治肿瘤病人因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说明书,欢迎阅读。
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商品介绍通用名: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生产厂家: 哈尔滨里亚哈尔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药品规格:150μg,冻干粉药品价格:¥159元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说明书【通用名】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γhGM-CSF)【商品名】里亚尔【英文名】LEUBENE【汉语拼音】Liyaer【主要成分】活性成份: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γhGM-CSF)。
非活性成份:甘露醇、氨化钠、磷酸氯二钠、磷酸二氯钾、聚乙二醇(4000)、人血白蛋白。
【性状】白色无菌冻干粉针,易溶于水、pH6.9-7.1。
【适应症】用于防治肿瘤病人因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
【用法用量】癌症化疗或放疗后。
3-10µg/kg/d,皮下注射持续5-7天(注意:本药不应与抗癌化疗药同时使用,应在化疗停止24小时后可使用),根据白细胞回升速度和水平,确定维持量。
用1ml的无菌生理盐水溶解(切勿剧烈振荡),可在腹部、大腿外侧或上臀三角肌处进行皮下注射(要求:注射后局部皮肤隆起约1cm2,以便药物慢慢吸收)。
【药理作用】里亚尔作用于造血祖细胞,促进其增殖和分化,其很重要作用是刺激粒、单核巨噬细胞成熟,促进成熟细胞向外周血释放,并能促进巨噬细胞及嗜酸性细胞的多种功能。
吸收、分布、消除,自愿者皮下注射3、10或20µg/kg和静注3至30µg/kg可观察到血浓峰值和曲线下面积(AUC)随剂量的增大而增高。
皮下注射里亚尔,在3-4小时血浓达到峰值,静注里亚尔的消除半衰期为1-2小时,皮下注射则为2-3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CSF主要的生物学作用是促进单核-吞噬细胞包括破 骨细胞在内的细胞的存活、增殖和活化。 M-CSF是炎症反 应中的介质,并可提高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和微生物的 能力。
.
(四)干细胞因子
干细胞因子又称肥大细胞生长因子,最初是从 Buffalo大鼠肝细胞系中cDNA克隆成功,在小鼠 MGF基因 位于第10号染色体SL基因,是C-kit的配体,因此也称之 造血生长因子KL。
.
集落刺激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
1、动员骨髓中性粒细胞移行至外周血中。 2、促进骨髓中性粒细胞前体分化和增殖。 3、增强中性粒细胞的功能。
.
集落刺激因子分类
按作用靶细胞不同分类:
1、多集落刺激因子(multi-CSF,IL-3) 2、粒细胞和巨噬细胞CSF(GM-CSF) 3、巨噬细胞CSF(M-CSF) 4、干细胞因子(SCF) 5、红细胞生成素(EPO) 6、粒细胞CSF(G-CSF)
。
这些药物虽然作用机制有一定差异 , 但对肿瘤化疗后引 起的粒细胞减少症均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 可以减轻化疗后白 细胞下降的程度 , 缩短白细胞低下维持的时间 ,促使白细胞 尽快恢复 ,使化疗或放疗顺利按计划进行 ,提高疗效。
.
产 品 多 多!
.
.
【 不良反应 】 1.肌肉骨骼系统:又是 会有肌肉酸痛、骨痛、 胸痛现象。 2.消化系统:有时出现 食欲不振的现象、或肝 脏谷丙转氨酶升高等。
细胞因子 ————
集落刺激因子
.
细胞因子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概念
机体的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小分子的 多肽类因子,它们能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称为细胞因 子(Cytokines) 。细胞因子包括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 子和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单核因子等。
.
研究意义
研究细胞因子有助于阐明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机制, 有助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利用细胞因子治 疗肿瘤、感染、造血功能障碍以及自身免疫病等,这已受 到初步疗效,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
.
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它是一种糖蛋白,含有174个氨基酸,分子量约 为20000。主要由内毒素、TNF-α和IFN-γ可活化单 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人和小鼠G-CSF在氨基酸水 平上有73%同源性,并具有相互交叉的生物学活性。
.
G-CSF主要作用
G -CSF主要作用于中性粒细胞系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 和活化。在体外刺激骨髓造血细胞的中性粒细胞前体,使之 分化增殖为成熟的粒细胞集落,也能作用于完全成熟的终末 粒细胞,延长成熟中性粒细胞的存活时间,提高中性粒细胞 的吞噬能力,促进超氧化物的产生和碱性磷酸酶的合成。
Neulasta为安进公司开发的Neupogen的长效剂型,即通过 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聚乙二醇(PEG)修饰,延长其在体 内的代谢时间,因此疗效更好。
stimulating factor, CSF) ➢ 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GF) ➢ 趋化因子(Chemokine)
.
集落刺激因子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
在进行造血细胞的体外研究中,发现一些细 胞因子可刺激不同的造血干细胞在半固体培养基 中形成细胞集落,这类因子被命名为集落刺激因 子(CSF)。广义上,凡是刺激造血的细胞因子 都可统称为CSF。
.
安全性评价
.
Hale Waihona Puke 用药时注意事项1、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过 敏者以 及对大 肠杆菌 表达的 其他制剂过敏者禁用。 2、严重肝、 心、肾、 肺功能障碍者禁用; 妊娠及哺乳期妇 女、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尚未建立。 3、化疗前和化疗期间不能同时用药 4、应尽可能不要静脉用药
.
国外研究进展
美国
1991年2月,安进公司的产品-- 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Neupogen(G-CSF)获得美国FDA批准,其适应症为自身骨髓移 植、化疗导致的粒细胞减少症、AIDS等。
SCF的生物学作用
(1) (2) (3)
促进IL-3依赖的早期造血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促进肥大细胞增殖。 促进黑素母细胞(melanoblasts)的增殖。
.
(五)红细胞生成素
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刺激红细胞产生的糖蛋白
EPO的生物学作用
EPO特异地作用于红细胞样前体,对其它细胞系几乎没有 作用。EPO刺激骨髓中红细胞样前体细胞产生红细胞样集落形 成单位和红细胞样爆发形成单位。
.
G-CSF临床作用
G-CSF临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肿瘤放疗或化疗后引起 的白细胞减少症、治疗骨髓造血机能障碍及骨髓增生异常 综合征、预防白细胞减少可能潜在的感染并发症、以及使 感染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恢复加快。
.
.
进入新阶段
由于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各种 G-CSF 已经进入临床 ,
重组的产品 并且在临床使用的多为基因工程
.
(二)粒细胞-巨噬细 胞集落刺激因子
1977年Burgess等从小鼠肺条件培养液中发现一种 能刺激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形成集落的因子,命名为粒细 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生物学作用
1、促进造血,嗜酸细胞增多 2、降低血清胆固醇 3、治疗髓样细胞增殖综合症 .
(三)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又称CSF-1,最初发现其存在 于血清、尿或其它体液中,能刺激骨髓造血细胞巨噬细 胞集落的形成。
.
(一)多重集落刺激因子
1981年Ihle等发现ConA刺激小鼠脾细胞的培养上清 中含有一种因子,能提高裸鼠脾脏淋巴细胞成熟,命名 为白细胞介素3(interleukin-3,IL-3),又称为多重集 落刺激因子。
IL-3的生物学活性
IL-3可刺激皮肤上皮细胞、CD4-CD8-TCRαβ细胞、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增殖,阻止肥大细胞发生程 序性细胞死亡。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 刺激造血及免疫细胞分化发育 • 介导固有免疫 • 介导适应性免疫 •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等
.
细胞因子分类
按功能分:
➢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 ➢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 干扰素(Interferon, IFN) ➢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