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急性白血病化疗中的应用
中国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肿瘤化疗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5年版)

Med,1966,64
factors for febrile neutropenia
prophylaxis following
(2):328-340.
chemotherapy:systematic B,et a1.Congenital Cancer,2011,11:404.
and
meta—analysis[J].BMC
infection in
study[J].J
(6):1178・1184. [14]Cooper KL,Madan
stimulating
relationships patients with
J,矾yte
review
S,et a1.Granulocyte
colony—
leukemia[J].Ann
O,Beaupain
一、预防性应用rhG—CSF
count,ANC)低于0.5×10’/L,或ANC低
于1.0×109/L且预计在48 h内将低于0.5× 109/L,同时患者单次口内温度≥38.3℃或≥
38.0
oC且持续1 h以上,或腋温>38.5℃持续1
h
以上∞J。患者出现FN后可能导致化疗药物剂量降 低或治疗延迟从而降低临床疗效,也可出现严重感 染,甚至死亡。还可能会增加诊断和治疗的费用进 而导致医疗花费增加。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生FN的危险因素。3'17’18I。如果前一化疗周期患者 发生FN或剂量限制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则下一 化疗周期可以考虑预防性使用rhG.CSF。当化疗目
的是姑息性时,如果患者具有发生FN的风险,可考
都不能在化疗药物给药期间应用,因为这样会使受 到rhG.CSF的药理作用被激活的骨髓造血功能受到 化疗药物的杀伤,非但达不到升高ANC的治疗作 用,相反还会进一步损伤造血功能。
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应用

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应用【摘要】目的:本文评价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引起骨髓抑制,导致白细胞(wbc)及中性粒细胞(anc)的明显减少。
为了提高白血病的诱导缓解率及持续缓解率,减少患者的感染例数,感染持续天数及抗生素持续使用天数,明显降低感染死亡率及治疗费用。
方法:本文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引起wbc及anc明显减少的86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使用rhg-csf的为用药组,不用的为对照组,用药组50例,对照组36例。
rhg-csf的用量为2~5ug/kg/d,在使用3~5天后观察wbc及anc的上升情况,效果显著者使用到第7~10天,效果不明显者使用到第12~14天。
结果:全部病例均进行安全性的评价,对用药组及对照组患者anc1.0×109/l时,停药,用药时间3~14天不等。
对照组患者外周血wbc<1.0×109/l,服用得普生,鲨肝醇,利血生,维生素b4,氨肽素等升白药物,不用rhg-csf,所有患者治疗期间不用化疗、输血等措施。
2 结果2.1 wbc及anc降低的恢复时间:用药组wbc最低值为0.20×109/l,anc最低值为0.02×109/l;对照组wbc最低值为0.5×109/l,anc最低值为0.06×109/l,从表1可见,用药组anc<0.5×109/l的持续天数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用药组wbc从最低值到≥4.0×109/l的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化疗后第21天wbc<4.0×109/l的病例用药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见附表1p值<0.05 <0.05 <0.052.2 感染例数及持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用药组感染28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5例,肛周感染8例,肠道感染3例,细菌性肺炎2例;对照组感染25例,上呼吸道感染12例,肛周感染9例,绿脓杆菌败血症2例,霉菌性肺炎1例,霉菌性口腔炎1例,用药组比对照组感染率数明显减少;p<0.05。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液, 并 嘱其多 饮水 , 以稀 释血 液 , 一 般液体 入 量 为每天 3 0 0 0~ 4 0 0 0 m l , 使尿量维持在每天 2 0 0 0~ 2 5 0 0 m l ; 并应 用碳 酸氢钠碱 化尿液 , 减少尿酸结石形成 , 口服别嘌呤醇以减少尿酸形成 , 避 免 肾功能衰竭发生 。
临 床合 理 用药 2 0 1 3年 6月 第 6卷 第 6期 上
C h i n J o f C l i n i c a l R a t i o n l a D r u g U s e . J u n e 2 0 1 3。 Vo 1 . 6 N o . 6 A
・
1 63 ・
3 结 果
持, 消除其恐惧 t b 理, 增强信 心 , 使 其积极 配合治 疗 , 据 患者 的
心理状态 , 采取可行的措施 , 满 足患者的需要 , 教会 患者 自我 调
节情绪 的方 法。如听音乐 、 与 同类患者交 流体会 , 减轻 、 缓解 心
理压力 , 顺 利完成化疗 。
2 . 2 休息与 活动 白血病 患者因血细胞大量过度增生导致 代
落刺激 因子。在化疗同时 给予止 吐 、 营 养支持 、 保护脏 器 等支
持治疗 ; 若血红蛋 白 < 6 C ’ g / L 或血 小板 < 2 0 ×1 0 / L , 给与成 分
输血 ; 有感染表现者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
2 护 理
别是高 细胞 白血病 , 由于大量 白no
血、 感染 、 静 脉炎、 口腔溃疡 、 脏器功能损害等 , 如处 理不当可引
起 严重后果甚至治疗失败 。
1 资 料 与 方 法
2 . 5 胃肠道反应
多数 化疗患者 出现 不同程度 的呕吐 , 食 欲
rhG-CSF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 CODP方案化疗中的辅助作用

rhG-CSF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 CODP方案化疗中的辅助作用徐嘉莉【摘要】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CSF)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CODP方案化疗中的辅助作用。
方法选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儿8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给予CODP(柔红霉素、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泼尼松)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rhG-CSF辅助化疗,比较2组患儿化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为100.0%,对照组完全缓解率92.5%、部分缓解率7.5%,2组患儿化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骨髓抑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和口腔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和发热持续时间亦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hG-CSF辅助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ODP方案化疗对改善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降低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uxiliary effect of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 rhG-CSF) in CODP chemotherapy for children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Methods 80 children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treated with chemotherapy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each with 4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DP (daunorubicin,vincristine,cyclophosphamide,predni-son) chemotherap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ditionally received rhG-CSF adjuvant chemotherapy ,the effects of the 2 groups werecompared.ResultsComplete remiss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00.0%,complete remission rat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92.5%,and partial remission rate was 7.5%,ther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Bone marrow depression (decreased white blood cell count ,neutrophil,platelet count drop) and oral infec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neutrophil recovery time ,WBC recovery time and duration of fev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less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 rhG-CSF CODP 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bone marrow sup -pression and reducing infection .【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3页(P1027-1029)【关键词】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CODP方案【作者】徐嘉莉【作者单位】615000 四川省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骨髓抑制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过程中的常见副作用,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出血或感染,严重影响白血病化疗的顺利进行。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辅助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疗效的Meta分析

白血病 患 儿 … , 中对 照 组 为 行 常规 治 疗 者 , 察 其 观 组 为在 常规 治 疗 基 础 上 辅 以 G C F . S 。人 组 标 准 : 研
学杂 志 ,02,9 1 :.. 20 1 ( )78
ee s t r
[ ]K a M.T ep yis0 rd ̄o 5 hnF h hs f a i n ̄eay M] T.B t r : c rp [ .3d  ̄i e mo
W ii lⅢ l & W i i s 9 4: 2  ̄3 l n .1 9 3 3 k 2.
1 资料 与方 法
献数 据库 、 维普 期刊 网和 中文 学术期 刊全 文数 据库 , 筛查 相 关 参 考 文 献 ; “ 以 急性 白血病 、 ,L 粒 细 胞 l fJ 、 集落 刺激 因子 、 化疗 ” 为检 索词 , 工检 索 近期 与 G 手 . C F治疗 急 性 白血 病 相 关 的 《 S 中华 血 液 学 杂 志 》、
山东 医药 2 1 0 2年第 5 第 1 期 2卷 1
It a i no Bo hs 9 4,0 1 :151 . n R da O cl il y,19 3 ( )2 9 J I P 1
[ ] ukJMe c, 02,2 3 :151 . J .T r dSi 20 3 ( )2 1 5
《 临床血液学杂志》 6种中文杂志。 等 13 资料 提取 和质 量 评定 提 取 资 料 的 内容 为治 .
疗 后 A A、 C恢 复正 常时 间及 治疗 后 A A、 C N WB N WB 水 平变 化 、 染情 况 。根据 是否采 取 盲法 、 感 随机方 法
1 1 研 究 对象 .
[ ]N drK 6 ai K,A hI K ,G n l K,e a.A £ye fsr c oe y a I 6 U K l t 1 nlss0 u aeds f
重组粒细胞生长因子说明书

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一种刺激骨髓粒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细胞因子。
它主要用于治疗骨髓抑制性疾病,如化疗、放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骨髓抑制。
1.适应症:- 肿瘤化疗和放疗后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瘤和白血病等)。
- 先天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2.用法用量:- 化疗和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每次 3-5 微克/公斤,皮下注射,每日一次,持续 5-7 天。
根据白细胞计数和化疗的强度,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疗程。
-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每次 3-5 微克/公斤,皮下注射,每日一次,持续 2-3 周。
根据病情和治疗反应,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疗程。
- 先天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每次 3-5 微克/公斤,皮下注射,每日一次,持续 2-3 周。
根据病情和治疗反应,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疗程。
3.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骨痛、皮疹、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
- 严重的不良反应有休克、间质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4.注意事项:- 本品仅供皮下注射,不能静脉注射或鞘内注射。
- 本品应该在化疗或放疗结束后 24 小时内使用,以避免加重骨髓抑制。
- 本品不能与其他细胞因子或免疫调节剂同时使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 本品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使用期间应该密切监测白细胞计数和其他血液指标,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5.警告和注意事项:- 过敏反应:本品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呼吸困难、低血压等。
过敏体质者或有过敏史者应慎用。
- 感染:本品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败血症等。
使用期间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的发生。
- 血液系统反应:本品可能会引起血液系统反应,如血小板减少、贫血等。
使用期间应定期监测血液指标,如有异常应及时停药。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重组粒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处方药,使用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
rhG-CSF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粒缺并医院感染疗效分析

治疗 2组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 发热持续时间及抗生素应用时间均短 于对照组( 0 0 ) 治疗 1 P< .1 , 组粒细胞减少 持
续时间、 发热持续时间及抗生素应用时 间短于治疗 2组( 0 0 P< .5或 < . 1 , 0 0 ) 治疗 2组 G C F ・S 应用天数短于治疗 1 组 ( 00 ) P< .5 。三组感染相关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 0 0 ) P> .5 。结论 关键词 : 粒细胞集落 刺激 因子 ; 白血病 , 急性 ; 医院感染
o, 0 7 5 (5 : 3726 . l 2 0 , 0 2 ) 2 5 -38
[ ]S a J P l D K ht A, t .Pon sc cuayo B n- 3 hwI , ok M, aueT e a rgot crc -a 1 ia f
t u ei e t e me s r me t n c r n r a tr acu r r t p p i a u e ns i c d a d o o a y rey c li m n a i —
组 ,V F显 著低 于无心衰 组 。 LE
rG C F治 疗 急性髓 系 白血病 化疗 后 h —S 粒 缺并 医 院感 染疗 效分 析
肖佩玲 。 李 薇
( 南省人 民医院 、 南师 范大学第一 附属 医院 , 沙 400 ) 湖 湖 长 10 2
摘要 : 目的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h —S ) rGC F 对急性髓性 白血病化疗 后粒细胞缺乏 并医院感染 的 选择 7 3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 , 均为诱导化疗后 出现粒细胞缺乏并 医院感染。将患者分 为
诱 导心室 肌 B P的表 达 , 血 浆 B P水 平 显 著 升 N 使 N 高 。本研究 结果 显示 ,MI A 患者 的 B P水平 明显升 N 高, 较对 照组 有 统 计 学 差 异 。L E V F是评 价 左 室 收 缩 功 能 的 指 标 , V D 是评 价 左 室舒 张 功 能 的指 LE V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不能降低 C S N L发生率 和白血病 复发 率 . 从长远来看 , 也不能 延 长生存 时间 , 提高生存 率。而且 白血病预 防性鞘 内注射化
白细胞性 A L还是要谨慎行事 , M 最好 给予鞘 内化疗 。 成人 A L达到 C M R后 . 预防性鞘 内注射 化疗患者 C S 有 NL 发生率 为 3 5 %, .4 无预 防性鞘 内注射患 者为 37 % . 异无 1 差 显著性 . R后 白血病总 复发率分别 为 北 .%和 3 .% , C 9 9 7 差异
院; 上海 市川 沙 县 中心 医 院 ; 海 市 静 安 区 中 心 医 院 ; 海 市 第 九 人 上 上
眦
的发生无直接联 系 。高 白细胞性 A L C S M N L发生 率 为
64 % , 5 高于非 高白细胞性 A L的 3 5 %, M 1 虽经统计学 检验
无 意义 , 因为病例 数较 少可 能会影 响统计 效果 . 以对高 但 所
瑞金 医院 上海第二 医科 大学附属新华 医院; 上海医科大学 附属 中山 医院 { 第二军医大学 附属长海 医院; 上拇医科 大学附属华 山医 院; 第 二军 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 上海市儿童 医院; 上海第二医科 大学附属 仁济 医院; 上海 医科大 学附属儿科 医院 ; 上海 市第一 人民医院 ; 海 上 铁路局中心医院; 上海 市杨浦 区中心 医院; 海市第六 人民 医院; 上 上 海市卢湾区中心医院 ; 上悔 医科大学 附属 金 山医 院; 上海 市华东 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剂量联合化疗及放疗治疗 、 期非霍奇金淋巴瘤
佟琳如 庞秀英 孙立荣 谷仁凯
我们自1986年5月~1993年12月采用本方案治疗小儿 、 期非霍奇金淋巴瘤(N HL)24例,取得较好疗效。
本组患儿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
男17例,女7例;年龄3~12岁,平均816岁。
均为初治病例。
期6例, 期18例。
其中有骨髓浸润18例;纵膈浸润15例;腹腔弥漫病变7例;胸腔弥漫浸润2例;心包积液2例;腹膜后肿瘤因粘连严重未能切除者1例。
病理组织学分型:小淋巴细胞型6例;弥漫型和小裂细胞型各5例;淋巴母细胞型3例;组织细胞型2例;大无裂细胞型1例;未定型2例。
治疗前血红蛋白52~120g L,其中<90g L者10例;白细胞(310~9016)×109 L,其中>25×109 L者6例;血小板(40~230)×109 L,其中<100×109 L者7例。
诱导治疗:采用COD P方案+HD2M TX化疗+放疗。
COD P即长春新碱(V CR)每次115~210m g m2,每周1次;环磷酰胺(CTX)每次112g m2,每2周1次;正定霉素(DN R)每次60m g m2,每2周1次,与上药交替静滴;泼尼松每日60m g m2,连续口服。
第5周开始用大剂量甲氨喋呤(HD2M TX),每次1~2g m2。
随后常规用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同时鞘注化疗药物:阿糖胞苷(A ra2C)30m g m2,M TX1215~15m g m2,氟美松2~4m g 次,每1~2周1次,共3次。
20例在诱导化疗结束后接受局部扩大野放疗,其中15例纵隔,5例腹部,疗程2~3周,总剂量30~40Gy。
12例在用HD2
作者单位:266003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M TX后3~6个月作颅脑放疗,总剂量18~24Gy,在2~3周内完成。
同时每周鞘注化疗药物(剂量同上)。
维持治疗:62巯基嘌呤或62巯代鸟嘌呤每天75m g m2,M TX15~30m g m2,每周1次。
加强治疗采用V p加CTX(或加DN R),加阿霉素(或加左旋门冬酰胺酶),第1年每月1次,第2年每2个月1次,HD2 M TX每半年1次,共3次。
持续完全缓解(CCR)2年停药。
结果:24例经4~11周化疗均获CR,其中14例(58%)在6周内CR。
至末次随访时有18例(75%) CCR1年以上。
3例已停药2年以上,最长1例无肿瘤生存5年1个月。
毒副作用:主要是骨髓抑制。
诱导期发生率为75%。
静滴HD2M TX93例次,有15次(16%)白细胞降至2×109 L以下,1例次转氨酶升高,2例次(2%)出现口腔粘膜炎。
CTX静滴281例次均有记录,1次(013%)出现轻度出血性膀胱炎,全部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和脱发,均未发现心脏、肾脏毒性和因毒性而死亡的病例。
本组在诱导治疗最初4周用较大剂量CTX和DN R,目的是通过冲击疗法,争取在短期内杀灭更多的肿瘤细胞,防止耐药克隆的增长,第5周在骨髓恢复时应用HD2M TX,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浸润,随后对原巨大包块者给予局部扩大野放疗,以便更彻底消灭肿瘤残余病变。
(收稿:1995201220 修回:1995203231)
(本文编辑:滕淑英)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急性白血病化疗中的应用
顾龙君 赵惠君 陈 静 汤静燕
近年来由于不断加强化疗的强度和频度,小儿急性白血病(AL)的完全缓解(CR)率和5年CCR率不断提高。
然而,由此也导致了感染率的增加。
在化疗后使
作者单位:200092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用重组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2CSF,商品名为惠尔血)可明显地缩短骨髓抑制时间,减少和减轻发生严重感染的危险,从而达到强化治疗的目的。
现将我院应用rhG2CSF的22例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对象:1993年10月~1994年3月收治的AL患儿
・
4
9
1
・Ch in J Pediatr,M ay1996,V o l34,N o.3
22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6例,年龄16个月~12岁;男14例,女8例。
16例ALL中高危型8例,标危型8例。
方法:
11ALL治疗:采用新华(XH)88方案治疗[1]。
该方案在诱导治疗、巩固治疗和早期强化治疗时骨髓抑制明显,故化疗后均需用rhG2CSF。
诱导缓解用V PDL [即长春新碱、泼尼松、柔红霉素(DN R)、左旋2门冬酰胺酶];巩固治疗用CA T[即环磷酰胺、阿糖胞苷(A ra2 C)、硫鸟嘌呤]。
早期强化用V PDL后再接用鬼臼噻吩甙(Vm226)和A ra2C。
21ANLL治疗:诱导缓解治疗均采用胺吖啶、A ra2 C。
巩固治疗用同样方法,然后再用DN R、A ra2C(DA)方案2个疗程。
31rhG2CSF的用法:绝大多数患儿在化疗方案完成后48小时开始应用rhG2GSF,剂量是每天5Λg kg,皮下注射,疗程是4~14天不等,直至白细胞>3×109 L为止。
用诱导治疗的共16例(16个疗程),其中ALL12例,ANLL4例。
用于巩固强化治疗的共14例次,其中CA T方案后5例次,Vm226+A ra2C方案后4例次,DA方案后5例次,共30例次。
41统计方法:由于本组22例中21例均在诱导化疗1个疗程后获CR,故无法用自身对照,只得选1993年中,相同年龄组,相同类型的AL患儿,用相同的化疗方案,同样的治疗剂量和同样例数作对照组。
结果:12例ALL诱导化疗后应用rhG2CSF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的减低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
白细胞达到3×109 L所需天数(10±212天),比对照组(16±2天)也有明显缩短(t=614714,P<0101)。
4例ANLL诱导治疗后应用rhG2CSF,白细胞达到3×109 L所需天数(10±2天)比对照组(18±3天)明显缩短(t=512372,P<0101)。
9例次ALL巩固、强化治疗后用rhG2CSF,白细胞达到3×109 L所需天数比对照组明显缩短。
巩固治疗CA T方案治疗组(8±2天)与对照组(16±2天)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t=812214,P<0101),强化治疗Vm226+A ra2c方案,治疗组(8±2天)与对照组(13±2天)相比较,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意义(t= 317995,P<0101)。
5例次ANLL巩固治疗后应用rhG2CSF后白细胞达到3×109 L所需天数(10±2天)比对照组(14±1天)明显缩短(t=415775,P<0101)。
30例次化疗后用rhG2CSF发热平均天数和感染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
比较治疗组(18 30)与对照组(28 30)的感染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t=913168,P <0101)。
治疗组发热天数平均4天(0~8天),而对照组是7天(3~16)。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上升峰值显示的规律:ALL 和ANLL诱导化疗后用rhG2CSF,只有在用药后14天前后出现上升的顶峰,本组病例白细胞上升的最高值达1511×109 L。
而在巩固、强化治疗后有2次高峰,第1次在用药后第2~3天,最高的1例达到814×109 L,第2次高峰在12~14天,最高的1例升到2011×109 L。
毒副作用:本组30例次化疗后用rhG2CSF过程中未见有明显毒副作用。
讨论:rhG2CSF的生物效应是刺激粒系祖细胞增殖并分化,促使粒细胞释放到周围血循环中,并增强其趋化,吞噬和杀菌功能等。
ALL和ANLL诱导化疗后用rhG2CSF没有白细胞升高的第1高峰,而在实体肿瘤诱导化疗和急性白血病巩固强化治疗期用rhG2CSF 可出现粒细胞上升2个高峰,在用药后第2~3天出现第1高峰并持续1~3天。
这是由于白血病病人在诱导化疗前骨髓中正常粒细胞系列已被白血病细胞排斥、抑制,而在巩固强化治疗时病人处于CR状态,此时骨髓中粒细胞系列已占相当的优势,在rhG2CSF作用下首先产生一个释放效应,在用rhG2CSF后24~48小时即出现该效应。
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在巩固强化治疗后粒细胞生长康复所需时间比诱导化疗后要短(8天∶10天),并且在14天左右均出现白细胞上升的第2个高峰。
巩固强化治疗期用rhG2CSF后1~2天白细胞升高时不能停用,应继续用至第2次白细胞>3×109 L后方可停用,一般以应用6~10天为宜。
由于rhG2CSF的作用,患者化疗中感染率降低,一旦感染后在抗病原体治疗措施下可加速控制感染,缩短发热时间,减少因合并感染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顾龙君,姚惠玉,薛惠良,等.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连续强烈化疗:新华(XH)88方案57例疗效分析.中华血液学杂志,1994,15:76.
(收稿:1994212220 修回:1995210223)
(本文编辑:滕淑英)
・
5
9
1
・
中华儿科杂志1996年5月第34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