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城市南京》01
人教版八下第七章第2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2课时教案10.互动交流:产生“同城效应”的重要条件是什么?补充:沪杭高铁的开通,无论是在旅客运送,还是物流运输,都会有提升作用。
更重要的意义则在于,沪杭高铁开通后,将与早先开通的沪宁高铁一起,形成长三角一小时经济圈,进一步加强长三角经济区域一体化的进程。
11.活动参与:张予墨的家住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
张予墨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要回到昆山的家。
下表列出了昆山到上海苏州的不同交通方式所需的时间。
(1)与传统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2)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西塘古镇属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地处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
西塘历史悠久,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3.涉足世界文化遗产出示杭州西湖资料:春有苏堤春晓,夏有曲院风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断桥残雪…每一处景观都是人间绝色———因为有了西湖,杭州成了一座让人百看不厌的城市。
西湖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是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是千百年来人们向往的“人间天堂”。
图为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杭州时主持修建的苏堤。
4.欣赏特色文化,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
(1)评弹又称苏州评弹、说书或南词,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是一门古老、优美的汉族说唱艺术。
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
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
(2)戏曲文化——我们眼中的昆曲是什么样的?(3)茶文化——生活中的龙井茶补充: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
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
”这优美的句子如诗如画,堪称西湖龙井茶的绝妙写真。
(4)丝绸文化——优质生活的感受:距今四千七百年的良渚出土丝织物就已揭示了杭州丝绸的历史之久,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丝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的诗句又道出了当时杭州丝绸的水准之高,旧时清河坊鳞次栉比的绸庄更见证了丝绸经济的繁荣。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期末考试2017年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期末考试(20)成绩:95.0分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1下列选项中采取仿传记体形式的是()。
(1.0分)1.0 分A、《故乡》B、《阿Q正传》C、《祝福》D、《药》我的答案:B2下列不属于巴金爱情三部曲的作品是()。
(1.0分)1.0 分A、《雾》B、《雨》C、《电》D、《寒夜》我的答案:D3解放区小说的题材不包括()。
(1.0分)1.0 分A、土地革命B、发展生产C、武装斗争D、文化革命我的答案:D4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少女的特点是()。
(1.0分)1.0 分A、热情奔放B、恬淡自守C、孤高自傲D、愚昧无知我的答案:B5《围城》的意义可以用两个字概括,是()。
(1.0分)1.0 分A、反思B、批判C、寻梦D、逃离我的答案:C6老舍市民文学的特点是()。
(1.0分)1.0 分A、对封建旧制度的反叛B、对国民劣根性的揭露C、对阶级矛盾和社会现实的呈现D、对城市与人的关系的探讨我的答案:D7下列作品不属于赵树理的是()。
(1.0分)1.0 分A、《小二黑结婚》B、《山乡巨变》C、《李有才板话》D、《李家庄的变迁》我的答案:B8下列不属于许地山的作品是()。
(1.0分)1.0 分A、《命命鸟》B、《辍网劳蛛》C、《商人妇》D、《酒后》我的答案:D9鲁迅小说的风格是()。
(1.0分)1.0 分A、剑拔弩张,忧愤深广B、精粹警拔,自然朴实C、横眉冷对,忧国忧民D、怨愤满溢,哀嘶不止我的答案:B10关于《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人物形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0分)1.0 分A、莎菲追求真正的爱情,不屑以世俗的过日子为目标的婚姻观B、南洋留学归来的凌吉士是莎菲心向往之的理想人物C、莎菲追求独立的人格和爱D、莎菲认为家人对她的是盲目的我的答案:B11茅盾的农村三部曲不包括()。
(1.0分)1.0 分A、《春蚕》B、《九十九度中》C、《秋收》D、《残冬》我的答案:B12鲁迅写作的爱情题材的小说是()。
南京ppt课件制作

第一天参观中山陵、明孝陵等著名景 点,第二天游览玄武湖公园、鸡鸣寺 等景点,第三天购物休闲。
南京历史文化二日游
第一天参观南京夫子庙、总统府等景 点,第二天游览中山陵、明孝陵等景 点。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南京的教育资源
南京的大学
南京大学
中山陵
位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是中国现代 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 陵墓。
南京的特色小吃
南京盐水鸭
是南京著名的特色小吃之一,以 其皮薄肉嫩、口感鲜美而著名。
南京小笼包
是南京的传统小吃之一,以其汤汁 丰富、味道鲜美而著名。
南京鸭血粉丝汤
是南京的传统小吃之一,以其口感 鲜美、营养丰富而著名。
南京的旅游路线推荐
南京的历史沿革
从六朝古都到现代城市,南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南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作为多个朝代的首都,南京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南京在中国革命史上的作用
南京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舞台,见证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南京的文化特色
01
02
03
南京的建筑风格
南京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传 统与现代,既有古老的庙 宇和宫殿,也有现代化的 高楼大厦。
项教育政策,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南京市高等教育局
02
南京市高等教育局负责南京市高等教育的管理和发展,推动高
等教育改革和创新。
南京市中小学教育处
03
南京市中小学教育处负责南京市中小学的管理和教学指导,提
高中小学教学质量和水平。
REPORT
CATALOG
DATE
历史名城南京

雨花台烈士陵园
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革命烈士忠魂永垂不朽。
三、文化之旅
1.文史出名人
《文心雕龙》(南朝·刘勰) 《昭明文选》(南朝梁·萧统编选) 《诗品》(南朝·钟嵘) 《永乐大典》(明成祖朱棣命解缙等人编纂)
昭 明 文 选
永 乐 大 典
南京刘勰与《文心雕龙》纪念馆
2.诗词多名作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南
京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南京概况
•南京,简称宁,是江苏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国国 家区域中心城市(华东),国家重要的政治、军事、 科教、文化、航运、经济和金融中心,国家综合交通 枢纽、通信枢纽和科技创新中心,南京都市圈核心城 市,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城市。 •南京历史悠久,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 点风景旅游城市,有着6000多年的文明史、近2600年 的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是中华文明的 重要发祥地。
(8)清朝时期
1645年,清兵攻克南京,改南直隶为江南省,应天府为江宁府。 1649年,清设两江总督于江宁,并设立“江宁织造署”。 1853年,太平军攻克江宁,改江宁为天京,以为都城。太平天 国建都天京期间,曾经在此颁布了以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为核心的 “天朝田亩制度”,推行了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2015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思想品德:钟山风雨帝王州南京说课稿

标题:《钟山风雨帝王州——南京》(教学设计)描述:第一课时丧权辱国之日——《南京条约的签订》教学目标:1、知道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华战争,初步了解我国近代历史上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主要条款和当时的历史背景。
2、调查鸦片的危害,知道近代我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历史事件——虎门硝烟及民族英雄林则徐禁烟保国的英勇事迹;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敬仰林则徐的民族气节。
3、能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南京在长江流域的具体位置。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初步了解南京1、通过两个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河和大运河两岸都有很多的古都。
今天,我们再来看长江,其实在它的边上也有不少印刻着历史遗迹的古都和古城。
2、在中国地图上,我们看到了长江下游一个醒目的江苏省会标记,这儿就是南京。
【板书课题:南京】3、历史上先后有10个朝代在此建都,古城南京见证了中华大地的风雨,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南京,感受它的历史。
【补齐课题】二、回顾南京的昨天,激发悲愤之情1、中国历史上有几个让人难以忘怀的日子与南京有关。
这些日子不仅南京人民不会忘记,每个中国人民更不能忘记它。
2、【出示《南京条约》签订那天的“日历”】历史上的这一天,中国被迫与帝国主义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媒体介绍《南京条约》签定的时代背景及具体内容】3、小组讨论:林则徐为什么要坚持禁烟?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4、学生交流、谈体会。
5、小结:祖国昨天的大劫难远不止《南京条约》签定这一事件,关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你搜集的资料还有哪些?6、学生交流。
三、认识落后挨打的道理1、这一条条,一桩桩,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然我有960万平方千米的泱泱大国,可为什么帝国主义敢来侵略我国呢?2、小组讨论:寻找造成这段屈辱史的原因:“为什么中国会败给英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3、小结:由于当时的中国政府自以为是,闭关自守,中国的科技落后当时的世界一大截,加上清政府的****、软弱,曾经有过几千年灿烂文明的中国到了近代便抵御不住帝国主义列强的炮火。
《中国古代文化名城——南京》

《中国古代文化名城——南京》中国古代文化名城——南京,位于长江下游,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它是中国南方重镇,也是江苏省省会,全国重要的文化、教育和科研中心。
南京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许多值得一提的地方。
南京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早在春秋时期,南京就是吴国的都城。
在明、清时期,南京是中国的首都,被誉为“天下名都”。
南京曾是十大古都之一,皇家庭院、文化机构、寺庙宫宅、城墙建筑等数百处重要文化遗存等,证明了南京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南京城墙是中国现存最长最完整的明代城墙系统,总长27.6公里,分为东、南、西、北四门,内有城壕、城楼、城门等数百处,建筑精巧,工艺考究。
南京城墙矗立于城市之中,如一道巨大的屏障,增添了南京古城的厚重感。
南京饮食文化悠久,代表性食品有南京大肉夹馍、南京鸭血粉丝汤、夫子庙小吃等。
南京大肉夹馍是南京特色小吃之一,用酱香肉、大馍片和油条做成,口感咸香爽脆,是南京老字号小吃。
南京文化遗产丰富,如明孝陵、中山陵、夫子庙、秦淮河等景点都代表南京历史文化的标志。
其中夫子庙是南京历史文化的象征之一,是南方最有名的古建筑群之一,集中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南京还是一座拥有众多高校的城市,其中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知名高校最为突出。
这些高校在学科建设、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为南京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南京是一座值得一游的城市,它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还能观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色与现代化的城市风貌。
南京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游客不仅能体验传统文化,也能享受到现代化的旅游设施和舒适的旅游环境。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趋势下,南京正在重新焕发出它的文化活力,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窗口。
南京不仅是中国的文化古都,也在繁荣的城市生活和历史文化之间寻找着平衡,为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南京还是一个经济繁荣的城市。
南京城市历史发展(一)

南京城市历史发展(一)【引言概述】南京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之一。
自古以来,南京扮演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角色。
本文将从南京城市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其丰富的历史沿革,并重点介绍南京的建筑风格、名胜古迹、文化底蕴以及城市规划等内容。
【正文】一、南京的建城沿革1. 南京的建城起源于古代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495年的吴国时期。
2. 南京在明朝时期成为中国的首都,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
3. 清朝时期,南京再次成为重要的政治中心,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建筑,如夫子庙、明孝陵等。
4. 在20世纪初的民国时期,南京成为临时首都,推动了城市现代化进程。
二、南京的建筑风格1. 南京古城墙是南京建筑的代表性标志,展现了传统的城市防御系统。
2. 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对南京的城市景观产生了深远影响,以黄金分割比例和富丽堂皇的装饰为特点。
3. 南京的民居建筑体现了江南地区的独特风情,以精美的木结构、雕花和园林为特色。
三、南京的名胜古迹1. 中山陵是中国现代史上重要的地标之一,作为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吸引着大量游客。
2. 紫金山是南京的自然风景名胜区,拥有秀丽的山水景观和丰富的植物资源。
3. 夫子庙是南京的文化名所,富含传统的文化元素和庙堂建筑风格。
四、南京的文化底蕴1. 南京曾是六朝古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
2. 南京的文化底蕴体现在文学、绘画、戏曲和艺术等多个方面。
3.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的存在,使南京成为中国文化智慧的重要源泉。
五、南京的城市规划1. 近年来,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和改善计划,提升了整体城市形象和功能。
2. 南京奥体中心、金陵图书馆等大型城市建设项目,为城市发展增添了新的亮点。
3. 南京的城市规划注重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创造了独特的城市风貌。
【总结】南京作为中国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在城市历史发展方面经历了多个重要阶段。
其建筑风格、名胜古迹、文化底蕴以及城市规划都是南京鲜明的特点。
南京市的古都历史与现代化发展

南京市的古都历史与现代化发展南京市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古都历史。
同时,它也是一座现代化发展迅速的城市。
本文将从南京市的古都历史和现代化发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南京市作为中国古代六朝之一的东吴都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南京曾是明朝的首都,也是中华民国的临时首都。
在这些历史时期,南京留下了许多宏伟的建筑和重要的历史事件。
比如,中山陵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纪念建筑之一,是国父孙中山的陵墓,也是中国现代史的象征之一。
夫子庙则是南京市最古老的商业街区之一,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和文化遗产。
而南京城墙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它见证了南京作为古都的地位。
然而,南京市并不仅仅停留在古都历史的辉煌中。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南京市也经历了快速的现代化发展。
南京市以其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优质的人才资源,吸引了许多国内外企业的投资。
南京市的现代化发展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城市建设。
南京市的城市规划注重生态和人文环境的保护,同时也注重现代化的建设。
比如,江宁科学园区是南京市重要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之一,吸引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
其次是交通发展。
南京市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再次是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南京市拥有一流的高等教育机构,如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等,这些高校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推动了南京市的现代化发展。
古都历史与现代化发展是南京市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南京市的独特魅力。
南京市在保护和传承古都历史的同时,积极推动现代化建设,使得古都与现代的结合更加和谐。
南京市的古建筑、文化遗产和现代化建设相互映衬,既展示了南京的历史底蕴,又展示了南京的现代风貌。
然而,南京市的古都历史与现代化发展之间也存在一些矛盾和挑战。
一方面,古都历史的保护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资金投入,而现代化建设也需要大规模的城市拓展。
这两者之间的平衡是一个难题。
另一方面,南京市的现代化发展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城市拥堵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治理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nd play 手動翻頁南京獅子山閱江樓南京明城牆遺跡與玄武湖•早在距今100至120萬年前,南京一帶就有古人類活動。
約7000年前,南京地區出現了屬於新石器時代的原始村落。
到春秋戰國時,南京地區先後屬於吳國、越國和楚國。
傳說吳王夫差於前495年在南京築冶城。
史載周元王四年(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范蠡在今中華門外秦淮河南岸築越城,這是南京城垣史的開始。
前333年,楚威王滅越,在石頭山築金陵邑,傳說楚王在南京埋金鎮壓這裡的「王氣」,南京的別稱「金陵」由此得名。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金陵邑被改為秣陵縣。
•從上古到兩漢,南京的地位並不顯著。
3世紀初,東漢王朝的統治即將崩潰,割據江東的孫權於211年將治所移到南京,在金陵邑舊地修築了石頭城要塞,次年改秣陵為建業。
曹魏代漢後,孫權於229年稱帝建立東吳,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形勢。
同年,孫權將都城從武昌遷至有「鍾山龍盤,石頭虎踞」之稱的南京,開啟了南京作為都城的歷史[注6]。
西晉滅吳後,於太康三年(282年)改建業為建鄴,建興元年(313年)又改為建康[注7]。
西晉經永嘉之亂而亡,中原士族衣冠南渡。
建武元年(317年)司馬睿以建康為都建立東晉,建康成為華夏正朔所在。
420年東晉滅亡,此後,宋、齊、梁、陳等四個朝代相繼在建康建都,直至589年被隋滅亡。
這四個朝代史稱南朝,又與此前的東吳、東晉合稱「六朝」。
六朝時的建康城相當繁盛,據說梁武帝時城中人口超過100萬,是南京發展歷史上的第一個高峰。
然而,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爆發的侯景之亂對建康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
589年,隋軍滅陳之後,將建康城邑宮苑全部平毀,僅在石頭城置蔣州,南京歷史上的第一次繁榮到此徹底結束。
•在唐代,南京地區又逐漸發展起來。
唐初在此置江寧郡,後置昇州,再後改為金陵府。
唐朝滅亡後,十國之一的南唐(937年—975年)在南京建都,稱江寧府,並修建了城邑。
宋朝時在南京置昇州,北宋稱江寧府,南宋建炎三年改建康府,作為宋朝行都,但是在建炎四年(1130年)這座當時有20萬人口的城市被金兵入侵而毀滅,後在紹興元年改為留都。
南宋時建康府為江南東路首府。
元朝時改為集慶路,是當時東南紡織業的中心。
•1356年,朱元璋(明太祖)攻佔南京,改集慶為應天府。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應天府為京師。
當年,明軍攻入大都,將蒙元逐出中原,南京第一次成為一個大一統王朝的京城,迎來歷史上的第二次高峰。
從明朝初年起,南京一直是全國的經濟、文化中心。
明初南京城總人口約70萬人,其中居民約47萬人、衛戍部隊20萬人,是當時全國人口最多的城市。
保留至今的南京城牆、明孝陵等建築就是這一時期修建的。
1402年,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經靖難之役奪建文帝帝位,1421年遷都燕京順天府,將應天府改為南京留都,設有南京六部等機構。
明代中葉,南京城人口達120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首都[注9][注10]。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帝自殺,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為南明弘光帝。
次年,南京被清軍攻陷,降為江寧府。
•清初,江寧為江南省省府。
從康熙六年江蘇、安徽分別建省直到清末,江寧是統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的兩江總督駐地,和江蘇巡撫駐地蘇州同為江蘇省省會。
同時,又在江寧又設立江寧布政使,管轄江寧府和江蘇省長江以北的揚州府、淮安府、徐州府、海州直隸州、通州直隸州和海門廳[4],管轄安徽民政的安徽布政使也曾長期駐紮在江寧。
城東明故宮舊址駐紮有八旗軍隊,設江寧將軍管轄。
清朝的江寧在經濟方面也具有相當的重要性。
清廷在此設立規模龐大的江寧織造廠,生產供應皇家需求的絲織品。
1842年中英在下關江面「康華麗」號上簽訂南京條約的場景。
•1840年英國發動了第一次鴉片戰爭,1842年8月,英軍沿長江進逼江寧城下,清廷被迫與英方簽訂《江寧條約》。
1853年,太平軍攻克江寧,在此定都,號「天京」。
1864年,湘軍攻陷天京。
太平天國戰爭使城市受到毀滅性打擊,戰後的江寧一度極為蕭條。
1858年《天津條約》中南京被列為允許開放的通商口岸之一,直到1899年,儀鳳門(今興中門)外長江邊的下關才正式開闢商埠。
隨著1906年滬寧鐵路和1911年津浦鐵路先後通車,江寧作為南北鐵路幹線和東西水路幹線交匯的交通樞紐得到復興。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君主統治。
1911年12月29日,起義的17省代表在南京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國號為中華民國。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在寧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改江寧府為南京府,後又稱南京。
不久後袁世凱就將民國首都遷往北京。
1927年3月24日,北伐軍節節勝利,但進入南京後,發生了影響深遠的南京事件,成為國共分裂的重要前奏之一,不久後上海就發生了四·一二事件。
4月18日,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定南京為首都。
同年置南京特別市。
1929年6月1日安葬孫中山於中山陵,置首都特別市。
1930年改為院轄市(直轄市)。
1931年6月1日公布的《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第五條規定「中華民國國都定於南京」。
1929年至1937年間,南京進行了大規模的首都建設,奠定了南京現代城市發展的良好基礎。
到1937年,南京的城市人口增加到100萬以上,是當時中國的六大城市之一。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8月,南京下游300公里的上海爆發淞滬會戰,南京開始遭到日軍轟炸。
11月,上海淪陷,國民政府和在京的學校、工廠等陸續西遷。
12月初,日軍進攻南京。
12月13日南京城陷之後,日軍對平民和戰俘展開長達6個星期的大規模屠殺,約30萬人遇難,史稱「南京大屠殺」。
1940年,汪精衛在南京成立傀儡政府。
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
9月9日,中國政府代表何應欽作為中國戰區代表在南京接受侵華日軍的無條件投降。
1946年5月5日,國民政府從重慶還都南京。
11月,制憲國民大會在南京國民大會堂召開,12月通過《中華民國憲法》,取消了《訓政時期約法》中關於南京為首都的規定,沒有明定首都。
•公元212年,三國時期的吳主孫權在金陵邑故址,利用西麓的天然石壁做基礎修築了石頭城。
石頭城臨江控淮,恃要憑險,可以貯藏兵械和糧餉。
因此,它是東吳水軍江防要塞和城防據點。
石頭城周長6里左右。
公元229年孫權在此建都,始創建業城,這是南京作為都城的正式開始,至今已有1700餘年。
當年建業城的內外,人工運河與自然江河縱橫相接,三吳地區(吳郡、吳興和會稽)豐富的物資,可以通過江南水網直接運抵都城內的倉城。
石頭城下的長江碼頭經常停泊有數以千計的船艦,曾經遠航至台灣、海南島和朝鮮半島等地,並與日本及南海諸島有著密切的文化往來。
•東晉及被稱為“南朝”的宋、齊、梁、陳是年代相繼的5個王朝(317-589年),她們的都城是在吳建業的基礎上擴大而成的,改名叫建康。
連同在此之前的東吳,常被人們稱作“六朝”,所以南京又有六朝古都”之稱。
東晉至南朝時,農業、手工業有了重要進步,主要表現在開墾良田、煉鋼術、造紙術和製瓷術,農業、手工業的發展帶來商業繁榮。
都城內外的大小商市有100多個,商品的範圍相當廣泛。
與海外諸國的經濟文化來往,也比東吳時更為頻繁。
•在經濟繁榮的基礎上,北方和南方世家大族,以及佛教高僧和道家代表人物都會集建康,從而使它成為當時全國的文化中心。
當時建康有儒學、玄學、文學和史學4座學館,佛學、道家思想、書法、繪畫、雕塑、數學、天文、化學和醫藥學等都有了很大的發展。
如思想家范縝;文學家郭璞、沈約和謝靈運;文藝評論家劉勰、蕭統和鍾嶸;史學家范曄、裴鬆之和蕭子顯;佛經翻譯家法顯、寶去和佛馱跋陀羅;道家兼化學和醫藥學家葛洪和陶弘景;書法家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雕塑家戴逵父子;繪畫家顧愷之;數學兼天文學家虞喜和祖衝之父子等先後在建康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東晉以來,佛教在江東逐漸盛行。
六朝時期,建康城內外寺宇比比皆是。
晚唐詩人杜牧對此作了生動的描述:“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當年建康城郊,帝王的離宮園囿,大族的府第別墅,與佛寺和陵墓錯落其間,形成所謂“六代豪華”的表面繁榮局面。
•經曆了300餘年的“六代豪華”以後,到隋唐時期金陵便步入了低潮,這是由於隋唐的統治者懼怕在金陵再出現割據政權。
唐代的金陵已降為一般的州縣,六朝的城闕宮殿,在隋兵滅陳時即被平毀,六朝的曆史遺跡,僅為文人學士、詩人詞客的憑吊對象,故唐詩中有關金陵懷古的詩篇甚多。
不少著名的詩人都曾訪問過金陵,尤以李白的訪問次數最多。
•唐代不少著名的詩人都曾訪問過金陵,尤以李白的訪問次數最多。
到唐末五代十國期間的南唐,金陵再次被作為國都,部分地恢複了昔日東南重鎮的地位。
南唐是一個不大的南方割據政權,管轄區域最大時僅有今蘇、皖、贛、閩、湘5省之地,統治年限亦僅39年937-975年)。
但是,它的統治者李景和李煜父子本身均能注意農業,獎勵耕桑,並發展工商業。
南唐對於文化藝術事業特別重視,李景和李煜父子本身就是著名的詞家,南唐畫苑裏也集中了像徐熙、董源、趙千、巨然、周文矩和王齊翰等很有才華的畫家,為後來北宋畫壇的興盛作出了奠基性的貢獻。
作為南唐國都的金陵城,在南京城市發展上也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即改變了六朝時建康都城將政治區與工商業區和居民區分離的狀況,而將城池南遷到以秦淮二十四航為中心的位置。
在南唐金陵城的範圍內,千餘年來一直是南京人口最密集、工商業最繁盛的地帶。
•南宋建康府城城垣因襲楊吳、南唐舊址,其周長、形制及範圍等,殆與之同。
其略云:城牆周長二十五裡四十四步,約折合今14020米,城牆頂部有女牆和雉堞。
其北界在今珠江路、廣州路南側一線,北壕即今北門橋下一線水道,東界在今龍蟠路西側一線,東壕即今玄津橋下一線水道。
南界及西界大致沿今明代城牆雨花門、中華門至水西門、漢中門內側一線,漢中門以北則折向東北與北垣連接。
今清涼山及石頭城在城外裡余,烏龍潭是當時一段城壕。
整個城垣為一南北略長、東西略短的不規則方形。
•南宋時期建康府城經過了多次修築,大體可分前後兩期。
前期包括建炎、紹興以及乾道年間的頻繁築城,築城活動大多與前述定都金陵的籲請以及高宗三次駐蹕建康有關。
大體恢復了南唐江寧府城的規模。
•元代南京稱集慶路。
關於江南經濟的發展,從集慶被蒙元統治的八十年中,因革損益可窺見一隅。
南宋將建康建設成一座消費型城市,元代也一樣,有大量的官、軍在其中,除了使得集慶的人口結構摻雜了不少異族色彩,也使市鎮經濟更為繁榮,將外圍農村的農副產品銷售入城。
加上蒙古人重視技藝,集慶城內的紡織業,如織金錦和官紗,都成為著名手工業產品,奠定了往後江寧織造的歷史基礎。
而有了農產品與手工業貿易,商業活動也更勝前代。
換言之,集慶一地的經濟發展,證實了宋到明清之間,江南經濟緩步成長的歷史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