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基础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数字音频基础知识

数字音频基础知识

第一章数字音频基础知识重要内容⏹声音基础知识⏹结识数字音频⏹数字音频专业知识第1节声音基础知识1.1 声音旳产生⏹声音是由振动产生旳。

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当振动波传到人耳时,人便听到了声音。

⏹人能听到旳声音,涉及语音、音乐和其他声音(环境声、音效声、自然声等),可以分为乐音和噪音。

✦乐音是由规则旳振动产生旳,只包具有限旳某些特定频率,具有拟定旳波形。

✦噪音是由不规则旳振动产生旳,它包具有一定范畴内旳多种音频旳声振动,没有拟定旳波形。

1.2 声音旳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介质:可以传播声音旳物质。

✦声音在所有介质中都以声波形式传播。

⏹音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旳距离叫音速。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快。

✦15ºC 时空气中旳声速为340m/s 。

1.3 声音旳感知⏹外界传来旳声音引起鼓膜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双耳效应旳应用:立体声⏹人耳能感受到(听觉)旳频率范畴约为20Hz~20kHz,称此频率范畴内旳声音为可听声(audible sound)或音频(audio),频率<20Hz声音为次声,频率>20kHz声音为超声。

⏹人旳发音器官发出旳声音(人声)旳频率大概是80Hz~3400Hz。

人说话旳声音(话音voice / 语音speech)旳频率一般为300Hz~3000 Hz(带宽约3kHz)。

⏹老式乐器旳发声范畴为16Hz (C2)~7kHz(a5),如钢琴旳为27.5Hz (A2)~4186Hz(c5)。

1.4 声音旳三要素⏹声音具有三个要素:音调、响度(音量/音强)和音色⏹人们就是根据声音旳三要素来辨别声音。

音调(pitch )⏹音调:声音旳高下(高音、低音),由“频率”(frequency)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声音旳频率是指每秒中声音信号变化旳次数,用Hz 表达。

例如,20Hz 表达声音信号在1 秒钟内周期性地变化20 次。

音频基础知识及编码原理

音频基础知识及编码原理

音频基础知识及编码原理音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我们的耳朵传达声音信息。

音频的基础知识和编码原理对于我们理解音频的特性和进行音频处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音频基础知识1.音频信号:音频信号是一种连续时间变化的模拟信号,它可以通过声音的压力波来传递声音信息。

在计算机中,音频信号会被采样和量化为离散的数字信号。

2.音频频率:音频频率是指声音中的振荡周期数量。

它以赫兹(Hz)为单位表示,描述了声波的频率。

人类可以听到的频率范围约为20Hz到20kHz,不同的生物和设备有着不同的频率感知范围。

3.音频幅度:音频幅度是指声音的强度或振幅。

它可以通过声音的声压级来表示,单位为分贝(dB)。

声压级越高,声音就越大;声压级越低,声音就越小。

4. 音频声道:音频声道是指音频信号的通道数量。

单声道(mono)只有一个通道,立体声(stereo)有两个通道,多声道(multi-channel)有三个或更多个通道。

5.音频采样率:音频采样率是指音频信号在单位时间内进行采样的次数。

它以赫兹(Hz)为单位表示,描述了数字音频的采样精度。

常见的采样率有44.1kHz和48kHz,高采样率可以提高音频的质量。

二、音频编码原理音频编码是将模拟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的过程。

在音频编码中,采样和量化是两个主要步骤。

1.采样:采样是将连续时间的模拟音频信号转换为离散时间的数字音频信号的过程。

采样率决定了采样的频率,即每秒钟采样的次数。

采样过程会将每个采样点的幅度值记录下来,形成一个采样序列。

2.量化:量化是将连续的模拟音频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数字音频信号的过程。

它将每个采样点的幅度值映射到一个有限的数值范围内,通常使用固定的比特数来表示每个采样点的幅度。

3.压缩编码:为了减小数字音频的文件大小,音频信号通常会经过压缩编码的处理。

压缩编码可以通过去除信号中的冗余信息或者使用有损压缩算法来实现。

常见的音频压缩编码格式有MP3、AAC和FLAC等。

音频技术基础知识

音频技术基础知识
解码器类型
有软解码和硬解码两种方式,软 解码依靠软件进行解码,而硬解 码则由专门的硬件完成解码工作。
播放软件
常见的音频播放软件包括 Windows Media Player、 Foobar2000和VLC等,它们支持 多种音频格式。
音质评价
音质评价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 两种方式,主观评价依赖于人的听 觉感受,客观评价则通过一系列指 标来衡量音质。
音频增强技术
总结词
音频增强技术是通过对音频信号进行预加重、去混响 、回声消除等处理,改善音频信号的传输质量和听觉 效果的技术。
详细描述
音频增强技术主要用于改善音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 质量和听觉效果。通过去混响、回声消除等技术,可 以去除或减小音频信号中的干扰和失真,提高语音、 音乐等音频内容的清晰度和可懂度。常见的音频增强 算法包括基于滤波器组的方法、基于变换域的方法、 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等。这些算法通过对音频信号进 行不同的分析和处理,以达到增强音频信号的目的。
05
音频技术前沿与展望
人工智能在音频处理中的应用
语音识别
பைடு நூலகம்音频生成
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实现语音到文本 的自动转换,广泛应用于语音助手、 智能客服、会议记录等领域。
利用生成对抗网络(GAN)等技术, 实现语音合成、音乐生成等,为内容 创作和娱乐产业提供更多可能性。
音频分类与识别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音频进行分类和识 别,如音乐流派、乐器种类、语音情感 等,有助于个性化推荐和情感分析。
音频技术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早期的音频技术主要用于声音的记录和播放,如留 声机和胶卷录音机。
模拟录音阶段
随着技术的发展,模拟录音技术逐渐成熟,磁带录 音机成为主流。

音频基础知识

音频基础知识

音频,英文是AUDIO,也许你会在录像机或VCD的背板上看到过AUDIO输出或输入口。

这样我们可以很通俗地解释音频,只要是我们听得见的声音,就可以作为音频信号进行传输。

有关音频的物理属性由于过于专业,请大家参考其他资料。

自然界中的声音非常复杂,波形极其复杂,通常我们采用的是脉冲代码调制编码,即PCM编码。

PCM通过采样、量化、编码三个步骤将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编码。

一、音频基本概念1、什么是采样率和采样大小(位/bit)。

声音其实是一种能量波,因此也有频率和振幅的特征,频率对应于时间轴线,振幅对应于电平轴线。

波是无限光滑的,弦线可以看成由无数点组成,由于存储空间是相对有限的,数字编码过程中,必须对弦线的点进行采样。

采样的过程就是抽取某点的频率值,很显然,在一秒中内抽取的点越多,获取得频率信息更丰富,为了复原波形,一次振动中,必须有2个点的采样,人耳能够感觉到的最高频率为20kHz,因此要满足人耳的听觉要求,则需要至少每秒进行40k次采样,用40kHz表达,这个40kHz就是采样率。

我们常见的CD,采样率为。

光有频率信息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获得该频率的能量值并量化,用于表示信号强度。

量化电平数为2的整数次幂,我们常见的CD位16bit的采样大小,即2的16次方。

采样大小相对采样率更难理解,因为要显得抽象点,举个简单例子:假设对一个波进行8次采样,采样点分别对应的能量值分别为A1-A8,但我们只使用2bit的采样大小,结果我们只能保留A1-A8中4个点的值而舍弃另外4个。

如果我们进行3bit的采样大小,则刚好记录下8个点的所有信息。

采样率和采样大小的值越大,记录的波形更接近原始信号。

2、有损和无损根据采样率和采样大小可以得知,相对自然界的信号,音频编码最多只能做到无限接近,至少目前的技术只能这样了,相对自然界的信号,任何数字音频编码方案都是有损的,因为无法完全还原。

在计算机应用中,能够达到最高保真水平的就是PCM编码,被广泛用于素材保存及音乐欣赏,CD、DVD以及我们常见的WAV文件中均有应用。

音频入门知识

音频入门知识

音频入门知识声音的概念.1. 声音是一种机械振动状态的传播现象,它表现为一种机械被即声波。

产生声波的条件:a) 有作机械振动的物体:声源 b) 有能传播机械振功的弹性介质 声波示意(L. A. Rowe )2.声波频率声压变化可以是周期性的和非周期性 频率概念循环(cycle)- 压缩/稀薄过程 频率(frequency):每秒cycle 数,单位 hertz (Hz) 周期 – cycle 的持续时间 (1/frequency)声音信号一般由许多频率不同的信号组成,称为复合信号;而单一频率的信号称为分量信号时间幅度频率范围频率小于20Hz 一般称为次声波(subsonic)人的听觉器官能感知的声音频率范围约为20Hz~20kHz的信号称为音频(Audio)信号人发音器官发声频率约是80~3400Hz,但人说话的信号频率约为300~3000Hz,即话音(speech)信号高于20kHz的信号称为超声波 (ultrasonic)超声波及次声波一般不能引起人听觉器官的感觉,但可借助一些仪器设备进行观察和测量乐音与噪音1.一般乐音指具有确定的基频以及与该基频有较小整数倍关系的各阶谐频(harmonic tone)2.频率比基音高的所有分音统称泛音(over tone),泛音的频率不必与基音成整数倍关系3.在主观上把令人不愉快或不需要的声音定义为噪音4.噪音的频谱较为复杂,具有无规则的振幅和波形的连续频谱声音三要素1.响度(音响)loudness到达人耳的声扰动振幅所产生的听觉的大小声振动能量是物理特性,可用声强(sound pressure)定义,单位:帕斯卡 (Pa)实用上通常都以对数方式的声压级 (sound pressure level)表示,单位:分贝(db)响度是主观量,不能用任何仪器正确地测量声音响度使用了以两个声强之比的对数为基础的相对标度,单位:宋(sone)2.音调(音高)pitch或tone人对声音刺激频率的主观判断与估量,称之为音调 (Pitch),单位:美(Mel)Frequency是物理量,而音调是人的感觉听觉经验一般女生的声音比男生高较大物体振动的音调较低3.音色(音质)timber由其频谱决定: 不同乐器发出同一音高的乐音,仍然可以分辨可以把音色描述为音的瞬时横截面,即用谐音(泛音)的数目、强度、分布和相位来描述。

音频基础知识

音频基础知识

⾳频基础知识⼀.⾳频基础知识1.⾳频编解码原理数字⾳频的出现,是为了满⾜复制、存储、传输的需求,⾳频信号的数据量对于进⾏传输或存储形成巨⼤的压⼒,⾳频信号的压缩是在保证⼀定声⾳质量的条件下,尽可能以最⼩的数据率来表达和传送声⾳信息。

信号压缩过程是对采样、量化后的原始数字⾳频信号流运⽤适,当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进⾏信号数据的处理,将⾳频信号中去除对⼈们感受信息影响可以忽略的成分,仅仅对有⽤的那部分⾳频信号,进⾏编排,从⽽降低了参与编码的数据量。

数字⾳频信号中包含的对⼈们感受信息影响可以忽略的成分称为冗余,包括时域冗余、频域冗余和听觉冗余。

1.1时域冗余.幅度分布的⾮均匀性:信号的量化⽐特分布是针对信号的整个动态范围⽽设定的,对于⼩幅度信号⽽⾔,⼤量的⽐特数A.幅度分布的⾮均匀性据位被闲置。

B.样值间的相关性:声⾳信号是⼀个连续表达过程,通过采样之后,相邻的信号具有极强的相似性,信号差值与信号本⾝相⽐,数据量要⼩的多。

C.信号周期的相关性:声⾳信息在整个可闻域的范围内,每个瞬间只有部分频率成分在起作⽤,即特征频率,这些特征频率会以⼀定的周期反复出现,周期之间具有相关关系。

D.长时⾃我相关性:声⾳信息序列的样值、周期相关性,在⼀个相对较长的时间间隔也会是相对稳定的,这种稳定关系具有很⾼的相关系数。

E.静⾳:声⾳信息中的停顿间歇,⽆论是采样还是量化都会形成冗余,找出停顿间歇并将其样值数据去除,可以减少数据量。

1.2频域冗余.长时功率谱密度的⾮均匀性:任何⼀种声⾳信息,在相当长的时间间隔内,功率分布在低频部分⼤于⾼频部分,功率谱A.长时功率谱密度的⾮均匀性具有明显的⾮平坦性,对于给定的频段⽽⾔,存在相应的冗余。

B.语⾔特有的短时功率谱密度:语⾳信号在某些频率上会出现峰值,⽽在另⼀些频率上出现⾕值,这些共振峰频率具有较⼤的能量,由它们决定了不同的语⾳特征,整个语⾔的功率谱以基⾳频率为基础,形成了向⾼次谐波递减的结构。

音视频基础知识及概念

音视频基础知识及概念
• DPCM • 在语音编码中,一种普遍使用的技术叫做预测技术,这种技术是 企图从过去的样本来预测下一个样本的值。这样做的根据是认为 在语音样本之间存在相关性。如果样本的预测值与样本的实际值 比较接近,它们之间的差值幅度的变化就比原始语音样本幅度值 的变化小,因此量化这种差值信号时就可以用比较少的位数来表 示差值。这就是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ifferential Pulse Code Modulation,DPCM),它是对预测的样本值与原始的样本值
音频技术基础—常见音频编码标准
• ITU-T Recommendation G.711 • ITU-T Recommendation G.722 / G.722.1 • ITU-T Recommendation G.723.1 & Annex A • ITU-T Recommendation G.728 & Annex G • ITU-T Recommendation G.729 & Annex A B • MP3(MPEG-1 audio layer 3) • AAC(Advanced Audio Coding,先进音频编码)
音频技术基础—波形编码方式
• ADPCM
– DPCM这种编译码器对幅度急剧变化的输入信 号会产生比较大的噪声,改进的方法之一就是 使用自适应的预测器和量化器,所谓自适应就 是指,量化位数随着幅度的变化而变化,这样 就产生了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aptive Differential PCM,ADPCM)。
到了。
• 音调
• 音调是反映声音高低的,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高的声音 音调高,听起来尖细;频率低的声音音调低,听起来低沉。
• 对于不同的频段,人耳对音调的辨别能力不同,中频段最灵 敏,高、低频段较差。对于1KHz左右的声音,一般人可以

音频基础知识及编码原理

音频基础知识及编码原理

音频基础知识及编码原理音频是指能够被人耳所听到的声音信号,其本质是一种机械波,通过空气或其他物质传播。

音频编码是将这种声音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过程,使其能够被计算机处理和传输。

下面将介绍音频的基础知识以及音频编码的原理。

一、音频基础知识1.声音的特性声音由振动体产生,通过空气或其他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声音具有频率、振幅和波形等特性。

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响度,波形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2.声音的数字化声音的数字化是将连续的模拟声音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的过程。

通过采样、量化和编码三个步骤完成。

采样是将连续的声音信号在时间上离散化,量化是将采样后的幅度值离散化,编码是将离散化的采样值和量化值转换为二进制码流。

二、音频编码原理1.基于脉冲编码调制(PCM)的编码PCM是一种常用的音频编码方式,它将声音信号的采样值转换为相应的二进制码。

PCM编码包括采样、量化和编码三个步骤。

采样率决定了每秒采样的次数,采样位数决定了每个采样点的量化级别,位深度决定了每个采样点的分辨率。

2.基于压缩编码的编码压缩编码是为了减小音频数据的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而设计的一种编码方案。

常见的压缩编码标准有MP3、AAC、WMA等。

压缩编码通过去除不重要的音频信号,减小冗余信息的存储和传输量。

压缩编码分为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两种,有损压缩会对音频信号进行一定程度的失真,而无损压缩则能够完全恢复原始音频信号。

3.基于声学模型的编码基于声学模型的编码将人耳对声音的感知特性引入编码过程中,通过对声音的重建模拟来实现更高的压缩效率。

常见的基于声学模型的编码标准有Opus、AAC-ELD等。

这种编码方式可以根据人耳对声音细节的察觉程度来决定信号的重建,从而实现压缩效率的提升。

总结起来,音频编码是将声音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过程,使其能够被计算机处理和传输。

常见的音频编码方式包括PCM编码、基于压缩编码的编码和基于声学模型的编码。

不同的编码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编码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声波的反射
当声波遇到一块尺寸比波长大得多的障碍时,声波将被反射。类似 于光在镜子上的反射。
反射的规则:
1)入射线、反射线法线在同一侧。 2)入射线和反射线分别在法线两侧。 3)入射角等于反射角。Li=L
16
声波的折射
声波在传播途中,遇到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除了发生反射 外,还会发生折射。一般来说,只要是介质的密度、压强、温度 或声阻不同,就应看做是两种介质,在其传播的速度就会发生变 化,声波就会产生折射。
音频基础知识
1
声学基础知识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振动的物体能使邻近的空气分子振动,这些分子又引起它们邻近的空气分子振 动,从而产生声音,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递,这种传递过程叫声辐射。由于分 子振动产生的声波的方向与波传递的方向相同,所以是一种纵波。
声音必须在介质中传播,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声音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
一部分被吸收(主要是转化成热能),一部分穿透到另一空间。
E oE E E
透射系数: Ei
Eo
反射系数: Er
Eo
吸声系数:1r1ErE aEi
Eo Eo
不同材料,不同的构造对声音具有不同的反应性能。在隔声中希望用 透射系数小、吸声系数大的材料防止噪声。在音质设计中需要选择合 适的吸声材料,控制厅堂内声场扩散。
28
房间的特殊声学现象
声聚焦:由于室内存在的凹面,使部分区域的声音汇集在 某一个焦点上,从而造成室内声场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死点:由于声音的聚焦或干涉形成某点(或某区域)声音 严重不足的情况。 声影区:由于建筑物或折射的原因,造成声音不能辐射到 的区域。 声染色:由于房间频率相应的问题,原始声音在传播过程 中被赋予了额外的声音特征。
20
声音在室内传播
当一个声源在室内发声,任一点听到的声音按照先后顺 序分为直达声、早期反射声和混响声。
21
声音在室内传播
直达声
直达声是室内任一点直接接收到声源发出的声音,是接收声音的 主体,不受空间界面的影响。
早期反射声
早期反射声是指延迟直达声50毫秒以内到达听音点的反射次数 较少的声音,包括一次、二次或少数三次反射声。
举例:扬声器的灵敏度为95dB,功率为300w,则SPL =91+10lg300=120dB 若扬声器到达听音点的距离为20m,则L=120-20lg20=94dB
8
常见声源的声压级-分贝
窃窃私语:20dB~35dB 人声语言:30dB~80dB 女高音:35dB~105dB 男高音:40dB~95dB 小提琴:40dB~100dB 打击乐:55dB~105dB 交响乐:20dB~120dB
30
频谱与音质的关系
在评价乐器或声音时,频谱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声音的 音质。了解声音频谱与音质的内在关系,有助于声音的调 整和修饰。这对声音的前期处理喝后期加工都是十分必要 的。
13
扩声系统指标——效果
主观:声音好听吗?舒服吗?——音色、音质 客观:A、够响吗?——声压级
B、所有人都能听到吗?——覆盖范围、均匀度 C、听得清楚吗?——清晰度 D、反馈回授吗?——传声增益
《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GB50371-2006 表为文艺演出类扩声系统设计的声学特性指标
等 最大声压级 传输频率特性 级 (dB)
11
各种场所的噪声级
分贝(dB)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场所 飞机起飞着路时,正下方 列车通过铁路桥时,正下方
地铁行车时,车厢内 公共汽车内 白天十字路口 普通讲话 安静的街头 安静的办公室
安静的住宅小区,白天 安静的住宅小区,夜晚
12
声音的三要素
响度
响度又称声强或音量,它表示的是声音能量的强弱程度,主要取决 于声波振幅的大小。响度是听觉的基础。正常人听觉的强度范围 为0dB—140dB。
传声增益 稳态声场不均匀度 (dB) (dB)
早后期声能比 系统 (可选项dB) 总噪
声级
一 额定通带* 以80~8000Hz的平均声压级为 100~800 100Hz时小于或等于 500~2000Hz NR-
级 范围内:平 0dB,在此频带内允许范围:-
0Hz的平 10dB、
内1/1倍频带 20
均声压级大 4~+4dB;40~80Hz和
成一次振动所走的距离。
C:声速,声波在某一介质中1秒钟传播的距离。单位m/s。(声速受温
度的影响)
3
声波的基本量
波长公式
波长=声速/频率
=c/f
举例: C= 340m/s(空气15℃) f=100Hz = c/f=340/100=3.4m
通过计算波长我们可知道最高可听声和最低可听 声的范围
4
声波的基本量
音高
音高也称音调,表示人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感受。客观上音 高大小主要取决于声波基频的高低,频率高则音调高,反之则低, 单位用赫兹(Hz)表示。
音色
音色又称音品,由声音波形的谐波频谱和包络决定。声音波形的 基频所产生的听得最清楚的音称为基音,各次谐波的微小振动所 产生的声音称泛音。单一频率的音称为纯音,具有谐波的音称为 复音。
9
声音的叠加
单频率的正弦波称为纯音,声音是由基波和高次谐波组成 当两上或多个具有相同频率和振幅的正弦波信号叠加在一起, 其合成的信号还具有同样的频率,其振幅由两原信号的相位 关系所决定。当相位相同,振幅则会增加。当两个信号完全 相反时,则全部抵消。
10
本底噪声
在厅堂声学设计中,本底噪声是指房间内部自身振动或外来干扰而形成固有
17
声波的绕射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孔洞时将发生绕射。绕射的 情况与声波的波长和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有关。
18
声波的散射
当障碍物的尺寸与声波相当时,将不会形成定向反射,而 以障碍物为一子波称声能。 • 当声波碰到室内某一界面后(如天花、墙),一部分声能被反射,
24
参考混响时间
500Hz为标准
厅堂类型 电影院 会议厅 音乐厅
电视演播室 语言录音室 录音控制室 多轨录音棚
参考混响时间 1.0 ~ 1.2 Sec 1.0 ~ 1.4 Sec 1.5 ~ 1.8 Sec 0.8 ~ 1.0 Sec 0.3 ~ 0.4 Sec 0.3 ~ 0.4 Sec
0.6 Sec
2
声波的基本量
f: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Hz(赫兹)频率高的声音称为高音,
频率低的声音称为低音。 声音是声波作用于人耳引起的主观感受,人耳对声波频率的主观感觉 范围为20Hz~20kHz,通常称此范围为音频;低于20Hz为次声波,高 于20kHz为超声波。
:波长,在传播途径上,两相邻同相位质点距离。单位m(米)。声波完
6
声压级
人们采用一种按对数方式分级的办法作为表示声音大小的常用单位,这就
是声压级。
所谓某点的的声压级Lp是指该点的声压P与参考声声压P0的比值取常用对 数再乘以20,单位为分贝(dB),即:
Lp= 20 lg (P/P0) (p0=2×10的-5次方Pa)
声压级和声功率级有如下关系: Lp=Lw-10lg(4πr^2) 声源为点声源的情况(理想情况)
25
回声
比听到直达声迟50毫秒以上,可以从直达声中分离出来的 反射声叫做回声。 混响是来自于很多的反射声,听到的是连续的衰减声音。 回声是可以清晰的分离出来听到的反射声。
回声使声音的清晰度明显下降,房间越大,墙壁反射性越 强越容易产生,增加墙壁的吸声能力,改变墙壁的角度可 以防止回声。
26
语言清晰度(可懂度)
29
倍频程
倍频程:通常将可闻频率范围内20~20KHz分为十个倍频 带,其中心频率按2倍增长,共十一个,为: 16 31.5 63 125 500 1K 2K 4K 8K 16K 1/3倍频程:将倍频程再分成三个更窄 的频带,使频率划分更加细化,其中 心频率按倍频的1/3增长,为: 12.5 16 20 25 31.5 40 50 63 80 100 125 160 ...
声强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通过声音的能量称为声强(能量密度),单位w/m²。
声强与声功率的关系:声强I=声功率W/单位面积S
5
分贝
分贝(decibel)dB 分贝是以美国发明家贝尔命名的,他因发明电话而闻名于世。 因为贝尔的单位太粗略而不能充分用来描述我们对声音的感觉,因此前面加了“分” 字,代表十分之一。一贝尔等于十分贝。
声压
声音大小的量度
疏密波压力的大小称为声压。指的是声音的压力在大气层作用下的相对
变化。压力变化的幅度越大,听觉上声音越大,振幅小的声音小。单位Pa。
引起人耳听到声音时的声压为可闻阈,它与声源的频率及人的年龄有关。使人
的耳膜感到疼痛时的声压为痛阈。
声功率 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能量称为声功率,单位W(瓦)。
声学领域中,分贝的定义是声源功率与基准声功率比值的对数乘以10的数值;其简 单表达式lgA/B。
而分贝,即dB=10 lgA/B。单位为dB。A为声源功率,B为基准声功率10的-12次方 根据公式计算以及工作中的经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功率增加一倍,声压级增加3dB。
距离增加一倍,声压级减少6dB(自由声场的情况下) 在电声领域中,分贝这个量的变化关系恰恰和人耳的听觉强弱感受非常吻 合,这也给声学计算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的噪声,大小仍以声压级dB的方式表示。
厅堂的本底噪声是建筑声学设计以及专业音响工程需要涉及和控制的一个基 本物理量,它的大小、处理方式对厅堂的声学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由于本底噪声主要来自于外界环境噪声和振动、设备噪声和振动两个方面。 在音响工程中,这两方面的内容都会不同程度上的涉及:一是在建筑上进行 隔声,二是在设备上降低噪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