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354-医院-提质达标-17.患者腕带身份识别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腕带”识别身份标识管理制度【9篇】

“腕带”识别身份标识管理制度【9篇】

“腕带”识别身份标识管理制度【优秀9篇】患者腕带标识身份识别制度篇一患者腕带标识/身份识别制度(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2)对住院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识别标识,男性为蓝色,女性为红色。

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3)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腕带识别信息填好后必须经两名护理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4)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等时,必须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查对制度,应至少使用两种身份识别方法(床头卡、手腕带、双向核对),禁止仅以床号或房间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实施者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或家属)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如: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等,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共同核对确认以上信息无误后方可接入手术间(意识清醒者,主动邀请患者参与核对)。

(6)腕带为固定式,伴随住院全过程,出院后方可弃除。

患者转床、转科及时更改腕带相关内容。

(7)急诊手术患者由急诊科直接送手术室,由急诊科填写手腕带。

(8)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及儿童患者需经常检查腕带的佩戴情况。

(9)医疗保险患者需核对身份证和医疗保险卡;(10)准确无误地填写患者的信息,必要时核对身份证;(11)产妇入院时需提供产妇和丈夫真实姓名,并与有效身份证姓名一致,产妇或家属在入院证上签名确认。

(12)爱婴区携带婴儿外出,应填写外出报告卡,并有家属陪同,有护理人员签字,交保安确认后方可离开。

(13)为了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探视人员严禁携带婴幼儿入内。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
一、在采血、给药或输血等各项操作前,必须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查对制度,应至少使用两种身份(床号、姓名)识别的方法。

二、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除了核对床头卡/腕带外,必须让患者自行说出本人的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三、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必须使用腕带,必要时与患者家属共同核对。

四、在实施任何有创护理活动前,实施者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手段,以确保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五、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病房、急诊、手术部、IeU、产房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六、建立使用腕带作为标识的制度
1.对实施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辨别患者的一种必备的手段。

2 .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等科室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辨别患者的一种必备的手段。

3 .其它管理措施参照《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七、门诊患者唯一的身份识别为门诊就诊卡,住院患者唯一的身份识别为住院号。

八、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重点是ICU、手术室、
急诊科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特殊患者有识别标志(腕带与床头卡)。

医院手腕带管理制度

医院手腕带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医院对患者身份识别的管理,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住院患者、手术患者及急诊患者。

三、手腕带制作与佩戴1. 手腕带由医院统一制作,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床号、科室、入院时间、出院时间等信息。

2. 患者在入院时,由护士根据患者信息为其制作手腕带。

3. 患者手腕带应佩戴在醒目的位置,如左手腕。

4. 手腕带如有损坏、丢失或信息变更,应及时更换或更新。

四、手腕带管理1. 手腕带由护士负责管理,确保患者手腕带佩戴齐全、信息准确。

2. 护士在交接班时,应对患者手腕带进行核对,确保信息一致。

3. 手腕带如有丢失,护士应立即上报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应及时通知患者家属,并采取措施找回手腕带。

4. 手腕带在患者出院时,由护士收回并销毁。

五、手腕带使用1. 患者手腕带是患者身份识别的重要依据,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以下规定:(1)在为患者进行诊疗、护理、配药、送餐等操作时,必须核对患者手腕带信息。

(2)在患者进行手术、输血等特殊操作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患者手腕带信息。

(3)患者手腕带信息如有变更,应及时告知护士更换手腕带。

2. 患者本人及家属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核对手腕带信息,确保医疗安全。

六、监督与考核1. 医院将对医护人员执行手腕带管理制度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不严格执行手腕带管理制度的医护人员,将按照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3. 患者及家属对手腕带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有疑问,可向医院投诉部门反映。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院护理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医院护理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患者腕带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腕带身份识别制度

“腕带”使用制度与措施1、各病区对手术、意识不清、新生儿、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精神异常、急、危重患者、无名氏、无自主能力的患者及加强治疗病房患者必须另加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2、护士在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人核对。

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要求字迹清晰规范,信息正确,并向病人及家属交代其目的及注意事项。

若损坏或不清晰需要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3、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需要在腕带上注明“无名氏+编号”作为身份识别信息,进行诊疗活动时,需双人核对。

4、腕带佩戴部位首选左腕部,如有特殊原因选择其他部位。

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有无擦伤、血运是否良好。

佩戴腕带时,松紧适宜,保证病人舒适。

5、病危患者用深红色腕带,手术患者用蓝色腕带,小儿患者用粉红色。

6、病人转科,由接收科室责任护士及时更换腕带的相关信息,并双人核对确认。

7、当主管医生下达转院、出院医嘱后,患者离开病房前,及时为患者解除腕带。

原阳县人民医院护理部2015年元月20第二次修订原阳县人民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1、护士在给病人操作治疗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确认患者身份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我院至少用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等两种以上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对于手术、意识不清、新生儿、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精神异常、急、危重患者、无名氏、无自主能力的患者及加强治疗病房患者必须另加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2、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实施者除核对床头卡以外,还应请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床号,以识别患者身份。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无自主能力的急、危重患者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活动前或转科交接时的身份识别标识,如有陪同人员,还必须有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4、严格执行腕带管理制度,腕带内容应填写正确、字迹清晰。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患者身份识别管理,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和门诊部门。

第三条患者身份识别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安全、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应当纳入到医院质量管理体系中,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第二章患者身份识别第五条患者身份识别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通过对患者身份证件、病历、腕带等信息的核对,确认患者身份的过程。

第六条患者身份识别应当在患者入院、就诊、手术、检查、治疗、护理等各个环节进行,确保医疗活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七条医务人员应当在执行诊疗活动前,认真核对患者身份,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方法,如姓名、住院号、腕带等,禁止仅以房间号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第八条对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无法自主提供身份信息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当通过家属、陪同人员或其他可靠途径核实患者身份。

第九条当患者身份存在疑问或无法确认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第三章腕带管理第十条腕带是患者身份识别的重要工具,应当统一制作、统一发放、统一管理。

第十一条腕带应当佩戴在患者手腕上,信息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年龄、病区、床号等。

第十二条腕带应当在患者入院时发放,出院时收回,并进行记录。

第十三条腕带遗失、破损、字迹模糊不清时,应及时更换,并做好记录。

第四章培训与考核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对医务人员进行患者身份识别管理的培训,提高其识别能力和意识。

第十五条医院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患者身份识别管理的考核,确保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第五章罚则第十六条违反本制度,造成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的,根据情节轻重,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警告、罚款、降级、撤职等处分。

第十七条违反本制度,导致患者受伤或死亡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十八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符的,以本制度为准。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及使用腕带制度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及使用腕带制度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及使用腕带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在医院的安全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患者身份识别可以避免病人身份混淆,错误的医疗操作,以及其他潜在的安全威胁。

因此,很多医院采用了腕带制度来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识别和管理。

一、什么是腕带制度腕带是一种具有唯一标识码的塑料手镯,用于标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医疗诊断信息。

腕带制度是指在医院中使用腕带来确保患者身份准确识别和管理的制度。

二、腕带的作用及优点1. 确认患者身份:患者在就医前需戴上腕带,并经过身份核对,以确保就诊时身份的准确识别。

2. 表示医学注意事项:诊断、治疗措施、食物限制、口服药物等医学注意事项可在腕带上标识,以便医护人员更快地作出准确的诊疗措施。

3. 防止错误操作的发生:通过识别患者的身份和医学注意事项,医护人员可以避免错误的医疗操作,保证医疗安全。

4. 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通过腕带识别患者身份,可快速获取患者病历,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三、腕带应用场景在医院中有很多需要使用腕带的场景,主要包括:1. 患者挂号时:挂号员会为患者办理挂号手续,并为患者发放腕带。

2. 患者住院时:患者入院时,医院工作人员会为患者戴上腕带,并通过腕带来确定患者的床位和治疗方案。

3. 医疗操作时:医护人员在进行血液透析、输血、药物治疗等医疗操作时,都需核对患者腕带信息以确保患者身份和治疗措施的正确性。

4. 患者出院时:患者出院时,医院工作人员会剪掉患者的腕带。

四、腕带制度管理1. 腕带内容:腕带上应标明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等,并列明各项医疗注意事项。

2. 腕带规格:腕带应具有一定的规格,既不过大过长,又不过小过窄,以确保患者舒适度和准确性。

3. 腕带颜色:腕带颜色应有一定的规范,主要分为红、黄、蓝、绿等颜色。

不同颜色的腕带代表不同的意义,确保医护人员能够根据颜色快速辨认。

4. 腕带制度培训:医院应对医护人员进行腕带制度培训,使其了解腕带的使用规范、正确的操作流程以及遇到问题时应该如何处理。

医院住院患者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医院住院患者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医院住院患者腕带使用管理制度腕带标识管理旨在有效帮助医务人员确认患者、陪护身份,提高识别准确度,降低因识别错误造成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防范疫情防控风险。

为确保腕带有效使用,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一、腕带使用对象:全院所有急诊留观、住院患者及陪护。

二、腕带标识分为患者腕带(蓝色)、陪护腕带(红色)。

三、加强腕带使用管理。

腕带有病区护士长统一保管及补充,记录腕带发放情况。

按照谁管理谁负责原则,因腕带管理不当造成的一切后果有相关科室及责任人负责。

四、新入院患者由病区护士长、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发放腕带并为患者佩戴;陪护人员须经医生下达陪护医嘱后,由病区护士长、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发放腕带并为陪护佩戴。

五、腕带信息内容包括:科室、床号、住院号(门急诊自费病人用就诊卡号,参保病人用医保卡号)、姓名、年龄、血型、过敏史等。

腕带信息需由双人核对:护士——患者、护士——护士、护士——医生。

护理人员应用蓝色圆珠笔按要求逐项清晰填写各项内容。

六、腕带佩带部位:腕带常规佩戴在患者右腕。

如患者右腕无法佩戴时,按右腕—左腕—右脚踝—左脚踝的顺序依次佩戴。

腕带佩戴时注意字体方向,便于查对。

七、病人从急诊室入院或转科,接收科室应及时完善腕带上的信息,必要时更换。

八、腕带佩戴时松紧度以一指为宜。

佩戴部位皮肤保持完整、无擦伤,肢体末梢血运良好。

责任护士应每日检查腕带的信息,一旦发现腕带断裂、丢失及腕带上信息无法辨认时,应及时收回,立即更换,更换时同样需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为病人佩戴。

九、病人出院时由责任护士摘除腕带。

十、腕带使用情况纳入护理质控检查项目中。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身份识别系统是医院患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确保每一个患
者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身份识别系统包括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
识别、RFID等技术。

腕带使用管理制度是身份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腕带可以有效地管理患者的信息、实现患者登记、防止人口混淆等。

1.发放腕带:每一位患者住院时都应当给予腕带,其编号唯一,以便
医务人员识别。

腕带发放时,要进行登记和签字,登记时要注意患者身份
的准确性和腕带编号的准确性,不得重复发放、调换或者互换。

2.使用腕带:腕带的使用要符合预防错误治疗的要求,在患者入院、
改变床位、离院时,都要核对患者信息与腕带信息,以确保医疗信息的准
确性。

3.管理腕带:腕带的管理要定期检查,以确保腕带质量和安全性;腕
带长期放置应放置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更换腕带应及时完成。

二、身份识别管理
1.人脸识别:人脸识别系统是通过摄像头拍摄患者的脸部特征,经过
数据处理后,与系统中已有的患者信息进行比对,确定患者的真实身份。

2.指纹识别:指纹识别系统是通过患者的指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嵩明县人民医院护理部嵩明县人民医院患者“腕带”身份识别管理制度
1、ICU、新生儿科、手术室、急诊科、产房、病情危重、意识障碍、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手术前、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医务人员辨识患者身份的一种必备的手段。

2、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需在“腕带”上注明“姓名(无名+日期);性别(男/女);年龄(不详);过敏史(不详)。

”作为身份识别信息。

3、患者在院期间需佩戴“腕带”,出院时由护士为其剪断、取下。

4、护士应用正楷字体认真、清晰、完整填写“腕带”内容,使用防水笔,避免字迹脱落、不易辨认,便于患者身份的准确识别。

嵩明县人民医院护理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