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源论文——我国发展新能源

合集下载

新能源论文2021字

新能源论文2021字

新能源论文2021字篇一:新能源汽车技术论文安徽工业大学2021-2021学年第一学期《发动机原理》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关于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瓶颈因素和发展方向的一些思考论文编号:5姓名:李龙学号:119054008班级:车111关于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瓶颈因素和发展方向的一些思考[摘要]:金融危机使得全球汽车工业纷纷陷入困境,面对困境,国内外汽车企业纷纷将日光投向新能源汽车。

为了对新能源汽车的现状有清晰的了解,对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种类进行了简单介绍。

着重叙述了全球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国家和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瓶颈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个人看法。

最后,对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状况,瓶颈因素,方向Abstract :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global auto industry have stalled, in the face of difficulties, domestic and foreign automobile enterprises have the sun into the new energy vehicle. In order to present situation of new energy vehicles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species, the new energy vehicles are introduced. Mainly described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status of several representative countries and China s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and gives personal opinions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ottleneck in china.Finall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in China is discussed.Key words : the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pres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the bottleneck factors; direction一、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根据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21?第72号公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2021年在国家《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计划》的指导下,工信和信息化部公告[2021]第44号,公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

论文:我国能源发展的现状

论文:我国能源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与政策思考——浅谈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作者:XXXXXXX[摘要]我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大国。

我国目前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比例过高,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7%。

由于我国石油资源有限,要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只有通过增加天然气、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使用量来实现。

新能源是指能可持续使用或可显著提高能源效率的能源,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既不存在资源枯竭问题,又不会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人类越来越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现在正在开发利用的新能源主要有: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等。

但,目前的开发利用量与其资源量相比还只是冰山一角。

因此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替代煤炭,弥补石油、天然气的资源短缺,是我国长期能源发展战略和近期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选择。

[关键字]能源消费,新能源一、我国能源发展的现状我国目前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比例过高,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7%,降低煤炭消费比例是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任务。

由于我国石油资源有限,要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只有通过增加天然气、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使用量来实现。

根据我国矿产资源保证度的评价,我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远不能满足需求,除了煤炭,将来可以依赖的能源资源主要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200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14.8亿tce,居世界第2位。

能源消费基本走出了1997-1999年的负增长和2000年和2001年的低速增长时期,出现高速增长,超过能源消费量的历史高峰值(1996年的13.89亿tce)。

2002年我国能源消费量在世界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达10.6%,较2001年的9.1%上升了1.5个百分点。

表1、我国能源消费量在世界总量中所占比重从表1可知,我国是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

可是,地球所含能源的总量是不变的,如果我们在无限制的向地球索取能源的话,地球的能源总有一天会枯竭。

所以说,我们应从战略高度认真考虑发展新型能源,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化学与新能源论文范文

化学与新能源论文范文

XXXXXXXX学院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专业:年级: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摘要:当今世界开发新能源迫在眉睫,原因是目前所用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均属不可再生资源,地球上存量有限,而人类生存又时刻离不开能源,所以必须寻找新的能源氢能是高效清洁环保型能源 ,在我国发展氢能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而且我国氢的来源极为丰富,技术水平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水电解制氢、生物质气化制氢等制氢方法,现已形成规模。

关键词:氢能;新能源;必然性;氢能源的优劣势一、氢能源(一)氢能源简介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它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利用其它能源制取的,而不像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可以直接从地下开采、几乎完全依靠化石燃料。

随着石化燃料耗量的日益增加,其储量日益减少,终有一天这些资源将要枯竭,这就迫切需要寻找一种不依赖化石燃料的储量丰富的新的含能体能源。

氢正是这样一种在常规能源危机的出现和开发新的二次能源的同时,人们期待的新的二次能源。

氢位于元素周期表之首,原子序数为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超低温高压下为液态。

作为一种理想的新的合能体能源,它具有以下特点:l、重量最轻的元素。

标准状态下,密度为0.8999g/l,-252.7℃时,可成为液体,若将压力增大到数百个大气压,液氢可变为金属氢。

2、导热性最好的气体,比大多数气体的导热系数高出10倍。

3、自然界存在最普遍的元素。

据估计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除空气中含有氢气外,它主要以化合物的形态贮存于水中,而水是地球上最广泛的物质。

据推算,如把海水中的氢全部提取出来,它所产生的总热量比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放出的热量还大9000倍。

4、除核燃料外氢的发热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为142,351kJ/kg,是汽油发热值的3倍。

5、燃烧性能好,点燃快,与空气混合时有广泛的可燃范围,而且燃点高,燃烧速度快。

6、无毒,与其他燃料相比氢燃烧时最清洁滁生成水和少量氮化氢外不会产生诸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铅化物和粉尘颗粒等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质,少量的氮化氢经过适当处理也不会污染环境,且燃烧生成的水还可继续制氢,反复循环使用。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论文(精)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论文(精)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应⽤前景论⽂(精)1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应⽤前景 The development of present stuation and prospect of application about new energy vehicle 摘要由于我国经济⾼速发展能源和污染问题形势严峻寻找能够代替化⽯能源的新能源已经成为了重要解决问题途径。

为了对新能源汽车有所了解以及认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以及应⽤前景在此进⾏介绍并且谈谈新能源汽车的种类等. Abstract Since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energy and pollution issues facing to find new energy to replace fossil fuel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roblem-solving approach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new energy vehicles, as well as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of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described here, and new energy vehicle types.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应⽤前景 Keywords New energy vehicles the dvelopment of present situation prospect of application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21世纪,全球能源与环境形势异常严峻,有关资料统计,到2012年和2020年,我国机动车的燃油需求量分别达到1.38亿吨和2.56亿吨,⽽全球⽯油储量能过在维持约40年,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前,我国正处于建设“两型社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和各⾏业⼯作中的重中之重,新能源汽车可以宽泛的理解为了燃⽤汽油和轴的传统动⼒汽车以外的第三排放环保汽车,对我国这个⽯油资源匮乏和环境压⼒⼤的国家来说,⼤⼒发展能源汽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从另⼀个⾓度来说—2009年中国的⽯油产量增长速度平缓⽽⽯油消费量和净进⼝量却明显增长见图1所⽰。

新能源概论结课论文

新能源概论结课论文

新能源概论结课论文核能一、发展史核能问世的准备时期,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首次发现了天然铀的放射性;1898年,居里夫人又发现了新的放射性元素钋和镭;1902年,她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成功分离出毫克级的高纯镭;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质能转换公式E=mc2(c为光速,E为能量,m为转换成能量的质量)。

1914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实验,确定氢原子核是一个正电荷单元,称为质子。

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得威克发现了中子。

1938年,德国科学家哈恩和他的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发现了核裂变现象。

有些元素可以自发地放出射线,这些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

放射性元素可以放出3种看不见的射线。

一种是α射线,就是氦原子核。

一种是β射线,就是高速电子。

一种是γ射线,就是高能电磁波。

其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当中子撞击铀原子核时,一个铀核吸收了一个中子而分裂成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同时发生质能转换,放出很大的能量,并产生两个或3个中子,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核裂变反应。

在一定的条件下,新产生的中子会继续引起更多的铀原子核裂变,这样一代代传下去,像链条一样环环相扣,所以科学家将其命名为链式裂变反应。

1946年,在法国居里实验室工作的我国科学家钱三强、何泽慧夫妇发现了铀原子核的“三裂变”、“四裂变”现象。

链式裂变反应释放出巨大的核能,1千克铀235裂变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500吨标准煤燃烧产生的能量。

只有铀233、铀235和钚239这3种核素可以由能量为0.025电子伏的热中子引起核裂变。

它们都可用作核燃料,其中只有铀235是天然存在的,而铀233、钚239是在反应堆中人工生产出来的。

铀235在天然铀中的含量仅为0.7% 在1945年之前,人类在能源利用领域只涉及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论文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论文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人类生存依赖能源,社会发展离不开能源,能源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的缺口增大,能源安全及能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显突出。

因此,党中央和国务院再三指出:要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要大力提倡和扶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要大力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而最重要的便是大力研究和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一、我国能源形势与发展接替新能源的重要性我国是世界上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

我国能源资源“高增长、高消耗、高污染”,使我们正面临严峻的能源形势。

近10年来,我国石油消费增长率达到7% ,而同期石油产量年增长速度仅为118% ,石油供应形势十分严峻。

2003年我国进口原油9 112万吨,对外依存度达35%。

今年原油进口量将突破1亿吨,面对50%的进口石油,我国石油安全形势令人担忧。

我国煤炭资源总藏量位居世界第一,可釆储量2 406亿吨,位居世界第二。

煤炭约占我国化石能源的95%和储量约90%。

尽管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形势不容乐观。

一是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低,己查明资源中精查和详查资源只有42% ,煤炭供给能力不足。

二是经济可采储量少,人均占有量仅145 t,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三是煤炭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

全国煤炭回采率仅30% ,小型煤矿回采率仅15 ~20%,与国外85%的先进水平相比相差甚远。

四是我国煤炭超过60%的产量用于发电,即世界每使用3 t煤,其中就有1 t是在中国烧掉的。

而燃煤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目前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

五是煤炭生产安全隐患多,事故频繁发生。

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能源资源形势是严峻的。

石油、煤作为重要的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总有一天要消耗殆尽。

因此,从我国目前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调整我国能源结构,在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注重节约能源资源的同时,大力开发接替能源(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是保障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未来能源发展战略的要求。

新能源论文3000字

新能源论文3000字

新能源论文3000字篇一:风能发电3000字论文风力发电技术在不断持续的能源紧张中,不少人想到了新能源利用。

利用洁净的能源(可再生能源)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环保理念的体现。

洁净能源指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能等,这都是可再生取之不尽的能源,特别是风能技术最为成熟,经济可行性较高,是一种较理想的发展能源。

风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

风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换形式,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能源。

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各处受热不同,产生温差,从而引起大气的对流运动形成风。

据估计到达地球的太阳能中虽然只有大约2%转化为风能,但其总量仍是十分可观的。

全球的风能约为2.74×109MW,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107M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

我国风能资源总量约42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约3亿千瓦。

目前东南沿海是最大风能资源区,风能密度为200W/M2~300W/M2,大于6m/s的风速时间全年3000h 以上就可取得较大经济效益。

一风力发电的现状21世纪是可再生能源的世纪,由于风能非常丰富、价格非常便宜、能源不会枯竭,又可以在很大范围内取得,非常干净、没有污染,不会对气候造成影响,因而风力发电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在中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部、西北和东北的草原、戈壁滩以及东部、东南部的沿海地带和岛屿上。

这些地区缺少煤炭及其他常规能源,并且冬春季节风速高,雨水少;夏季风速小,降雨多,风能和水能具有非常好的季节补偿。

另外,在中国内陆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有些地区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适合发展风电,比如江西省都阳湖地区以及湖北省通山地区。

目前我国的风能利用方面与国际水平还在一定差距,但是发展很快,无论在发展规模上还是发展水平上,都有很大提高。

据资料显示,“十一五”末九江电网电力开始出现缺额,20xx年缺额将达158兆瓦。

论文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论文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论文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一、综述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成为现代交通领域的重要趋势。

新能源汽车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在逐步改变传统的汽车市场格局。

当前新能源汽车涵盖了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天然气汽车等多种类型,其在节能减排、改善空气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正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在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的双重驱动下,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正在快速增长。

尤其是在电池技术、驱动系统、智能化等方面,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进步显著,为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电池续航里程、充电设施的普及、成本问题等。

这些问题需要行业内的专家学者、企业以及政府共同研究和解决。

本文旨在综述新能源汽车的当前状况,探讨其发展趋势,以期为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1. 背景介绍:当前全球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在全球化的今天,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增长,传统能源的过度开采和使用导致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

尤其是汽车工业,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其产生的尾气排放和能源消耗对环境和能源问题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不仅为我们的社会提供了一种更清洁、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也对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探讨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

当前全球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和研究力度,力图在这一领域取得领先,这也预示着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挑战。

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新能源汽车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探讨。

2. 研究目的:探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发展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问题的加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成为现代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化学论文
——我国发展新能源的条件及必要性
院系理学院化学系
年级08化学
班级化学08-2班
姓名吴琳
学号08052222
我国发展新能源的条件及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也日趋增大,因此,发展可再生的新能源是十分迫切而有必要的。

能源消耗给我们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污染和严峻的健康问题。

在每年GDP增长的假象下掩藏着的是环境的破坏和一系列难以挽回的污染问题。

除此之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能源供应国际化所面临的地域政治控制威胁也在加剧。

尤其近几年,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我国能源需求增长较快,一些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能源紧张局面。

再加上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建设的中期阶段,是世界第二位能源消费大国,能源供应的保障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我国现有的能源已经不够用了,所以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发展新能源是很有必要的。

一、中国能源面临的挑战
1、中国现有的能源结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国现有的能源结构,根据上图所示,中国现有的能源结构还是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的能源为主,
总量约占我国能源总消耗量的93%,而其他能源仅占总能源消耗量的7%。

然而,中国从1993起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加深了对国外石油的依赖程度。

在1999年,石油总消耗的22%为进口石油,到2010年,该数字预计达到40%。

这样中国就越来越受世界石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石油产区政局动荡的影响。

近5年来.我国能源的生产与消费发展很快。

但弹性系数过大.反映了我国能源使用率偏低.高耗能产业比重过大,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我国能源生产总量由2001年的12.9亿t标煤增加到2006年的22.1亿t标煤,年平均增长率为12.8%。

而我国能源同期消费从2001年的13.09亿t标煤增加到2006年的24.6亿t标煤.年平均增长率为13.4%。

能源消费中缺口有所增大,从1.4亿t标煤增加到2.59亿t标煤,但缺口率基本稳定在l1%左右.其中2001年为10.7%,2006年为l1.7%。

我国同期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弹性系数偏大且不稳。

2、国际竞争压力
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国内能源市场将感受到不断攀升的国际竞争压力。

由于设备陈旧、管理不善、政策不一致,中国的能源技术不具有国际竞争力。

目前,国内石油成品的成本高于跨国石油公司,国内炼油厂在成本上不具有竞争力。

对于煤炭工业,中国在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方面有比较大的优势。

但是,该产业的劳动生产力很低。

上述事实表明中国国内能源市场对外开放,外国产品参与竞争,将有可能导致大量裁员和其他后果。

发展可再生能源
产业,采用很多中国现有的技术,将有助于缓解无法避免的冲击。

尽管中国最近几年在节能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中国和国际先进平的差距仍显著。

在1997年,中国的能源加工、转换、传输和终端利用效率只有31.2%,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

在11个产业的33种产品中,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6%,多消耗了230Mtce的能源。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能源国际竞争压力很大。

3、矿物燃料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中国能源产业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可能是最严重的。

影响范围从室内空气污染(通过燃煤炉灶)到城市大面积空气污染,酸雨对森林和农作物的损害。

农村地区57%的能源来源于薪柴或农作物秸秆。

生物质能消耗使森林植被破坏,水土严重流失。

表、中国和其他国家城市——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由此看来,能源消耗对中国环境影响是十分严重的。

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好处
1、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成长为成千上万的人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根据一项估计表明,目前总值为100亿元人民币的(12亿美元)的可再生能源工业会提供1百多万个就业岗位。

2、可再生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将取得比矿物燃料能源产业更大的经济效益。

美国的实践表明,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传统发电方式劳动密集程度高。

即便如此,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总体成本正在迅速下降,根据美国全球观察研究所的一项报告,10亿千瓦时发电量,用煤炭或核燃料只需要100到116个工人,而太阳热能发电站提供了248个工作岗位,风电场提供了542个工作岗位。

考虑到中国劳动力成本比美国低,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比发达国家更具竞争力。

另外,可再生能源发电站需要的劳动力多,因为不需要煤炭或石油之类的燃料,劳动力成本被相应抵消。

三、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现状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披露,目前,中国水力、核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均实现了高速增长,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连续三年翻番,总装机容量已位列世界第四;太阳能光伏产业也实现了高速增长,太阳能发电总量位居世界首位。

到2050年,中国使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有望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45%。

良好的基础,政策与资金的大力支持,加上大量民营资本的涌
入,多重利好似乎昭示着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1、风电产业
2009年以来,我国风电产业实现历史上最大幅度发展。

目前,风电整机制造企业累计近80家,总生产规模达到3500万千瓦,全年风力发电总量为269亿Kwh ,同比增长105.86%,占电厂发电总电量的0.75%。

2、光伏产业
2009年,我国光伏产业经历了曲折性发展,但是依然成绩辉煌。

目前,我国共有光伏从业企业360家左右。

产业发展方面,增幅明显。

3、光热产业
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太阳能热利用事业在近期仍实现较快发展。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国和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市场。

在太阳能热发电等方面,也有较大进步。

皇明集团联合中科院电工所等单位,建设了亚洲第一座大规模的太阳能热发电站—北京延庆太阳能热发电站,实现装机1.5兆瓦,同时还开始了甘肃,江苏等省的光热发电项目的筹备工作。

4. 生物质能产业
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在沼气、生物质致密加工成型燃料、生物质发电以及生物液体燃料等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

5. 核电产业
2009年是中国核电平稳快速发展的一年。

核电的发电量为7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3%,占全国发电总量的1.95%;核电进一步
加快了立项核准和建设速度。

我国已是世界上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6. 新能源汽车产业
2009年,在密集的扶持政策出台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驶入快速发展轨道。

中国研制的镍氢和锂离子两种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方面有较大提高,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我国能源产业发展前景
就中国而言,由于中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产业前景十分诱人。

我国正在制定的新能源发展规划,将把新能源放在战略地位,加强新能源的技术研发,大力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创新体制,促进新能源的发展。

按照规划,2020年,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

其中,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成为新能源振兴规划的重点发展领域。

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约8000万千瓦,比原有规划扩大一倍。

依此对照,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参考书目:1、“碧水蓝天:中国新世纪的环境”,世界银行,1997年9月。

2、《中国的真正问题》麦克·赫兹哥德,大西洋月刊,1997年11月。

3、“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中国工程院,1998年12月。

4、“中国煤消费调查和预测的研究”,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与MOCI 联合调查组,1992年。

5、“可再生能源技术对社会、资源和环境影响的评估”张健民,1999年11月
6、《世界能源研究》格里·赫佐格德,太平洋月刊,1999年12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