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业毕业论文正稿
历史论文定稿

宗教改革对欧洲政治社会变迁的影响历史与社会学院摘要:本文对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从其产生的背景过程以及影响作了分析与探讨,认为它对欧洲政治格局的变迁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这场运动瓦解了欧洲的封建制度;另外由其所产生的新的宗教思想也促进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发展;同时由于各国对不同新教思想的不同态度,使得各国在这次社会政治变迁中的步伐也不相同。
可见,发生于思想理论领域内的革命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变迁往往也起着重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宗教改革欧洲政治社会变迁影响The Influence of The Reformation Makes To The Politicsand Sociology Change of EuropeYan Dachong History and Social sciencesAbstract: This article thinks that the Reformation exercise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change of the politics structure of Europe. Because of the Reformation, the European feudalism began to crumbl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Reformed or Protestant accelerates the development of bourgeoisie. Because the different countries show the different attitude to the new religious belief, the politics change of European countries is in different steps. All of this illustrate that the revolution of ideology can also exercises a great influence on social system.Key Words:T he Reformed The politics and sociology change of Europe Influence 十六世纪欧洲基督教国家出现的教会革新运动,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宗教改革旗臶下发动的一次大规模的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
历史学论文范文

历史学论文范文
内容:
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其历史价值和影响力一直为学者所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古代丝绸之路对现代国际贸易的深远影响。
首先,文章回顾了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指出其不仅是商品交易的通道,更是文化交流和宗教传播的桥梁。
通过古代文献和考古发掘的证据,分析了丝绸之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贸易模式和经济作用。
其次,本文着重分析了丝绸之路对现代国际贸易理念的影响。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实践,如信用体系的建立、合同法的初步形成以及风险管理等,为现代国际贸易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接着,文章探讨了古代丝绸之路在现代“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角色。
通过对比古代丝绸之路与现代“一带一路”的相似之处和差异,分析了古代丝绸之路对现代国际合作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最后,本文总结了古代丝绸之路对现代国际贸易的五点主要影响:一是促进了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二是推动了国际法律和规则的发展;三是加强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四是为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历史借鉴;五是为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想资源。
通过对古代丝绸之路的深入研究,本文认为,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是历史的遗产,更是现代国际贸易发展的宝贵财富。
在全球化的今天,古代丝绸之路的精神和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历史学术论文格式(标准版)

历史学术论文格式(标准版)学术论文一般指职称论文发表或者职称评审内部论文,当然也有评奖的论文及其它科技成果类的论文都可以算学术论文,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一下标准历史学术论文格式要求,供广大需要写学术论文的学者参考。
1.标题须简明扼要,切中主题,突出创新。
不宜以"XXX研究";"XXX浅析";为题。
1.1 主标题(1) 不宜使用缩略词。
禁用含义不明确或有歧义的缩略词。
(2) 不宜使用副标题。
副标题与主标题应以冒号连接。
(3) 主标题(包括副标题)总字数不可超过20字。
1.2 子标题(1) 各级子标题共同形成完整的论文结构,并依次编序。
"引言";不可用作标题。
(2) 不可使用前文未加解释说明的缩略词。
(3) 二级标题不可超过14字;三级标题不可超过18字。
2.作者信息2.1 与单位(1) 作者依次置于主标题之下,多作者须用逗号分开。
(2) 作者单位依次置于之下,多单位须用分号分开。
(3) 作者单位不同时,应按作者先后编序,同时将序号置于相应作者右上标。
所有作者单位相同时,无须编序,作者上不可标注序号。
所有作者单位信息应置于一个括号中。
(4) 作者单位信息包括一级单位、二级单位,所在省、市名称,及邮编。
两级单位间用空格分开,二级单位后用逗号,省、市、邮编以空格分开。
(5) 第1作者原则上宜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否则,应具有省部级基金支持。
2.2 附加信息作者联系方式、日期、基金资助、作者简介应置于作者单位与中文摘要之间。
(1) 联系方式应包括通信作者的邮箱、电话和手机号码。
(2) 日期应以标准格式标注,如xxxx-xx-xx。
(3) 基金项目应注明规范准确的基金或计划名称及编号,所有信息应与审批书保持一致。
无须标注具体的项目名称。
(4) 作者简介只需且必须提供前2位作者的、生年、性别、学历、职称、研究方向和邮箱。
格式如:(xxxx-),男,博士,教授,从事XXX研究。
历史论文范文参考

历史论文范文参考内容:在历史的长河中,科技的发展一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从古代的造纸术、印刷术到现代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现代科技对教育的影响。
首先,现代科技极大地丰富了教育资源。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获取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到世界各地的图书馆、数据库和在线课程,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
教育资源的丰富性不仅提高了教育的普及率,也使得教育内容更加多元化。
其次,科技改变了教育方式。
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逐渐被在线教育所补充。
远程教育和在线课程为那些无法到校上课的学生提供了学习机会。
同时,智能教学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这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再次,科技促进了教育公平。
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地理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教育资源十分匮乏。
现代科技,尤其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些地区的孩子们也能够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
然而,科技对教育的影响并非全然积极。
例如,过度依赖电子设备可能会削弱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此外,网络信息的泛滥也可能导致学生接触到不准确或有害的信息。
综上所述,现代科技对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既带来了便利和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和问题。
作为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我们需要在利用科技优势的同时,也要关注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
历史论文的格式模板范文

1.历史论文的格式是什么历史论文的标准格式⑴题名。
两人以上,一般按贡献大小排列名次。
⑶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中文摘要一般不会超过300字,不阅读全文,即可从中获得重要信息。
外文250词。
包括:①本研究重要性;②主要研究内容,使用方法;③总研究成果,突出的新见解,阐明最终结论。
⑷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3-7个。
⑸引言回来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布局,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
论文常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文章。
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总称为论文。
论文注意事项:1、毕业论文一律打印,采取a4纸张,页边距一律采取:上、下2.5cm,左3cm,右2.5cm,行间距取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封面采用教务处统一规定的封面。
2、字体要求论文所用字体要求为宋体。
3、字号第一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第二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第三层次及以下题序和标题与第二层次同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4、页眉及页码毕业论文各页均加页眉,采用宋体五号宋体居中,打印“xx大学xxxx届x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页码从正文开始在页脚按阿拉伯数字(宋体小五号)连续编排,居中书写。
5、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摘要”二字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摘”与“要”之间空两格,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
“关键词”三字采用小四号字黑体,顶格书写,一般为3—5个。
7、正文正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字体表示。
第一级为“一”、“二”、“三”、等,第二级为“1.1”、“1.2”、“1.3”等,第三级为“1.1.1”、“1.1.2”等。
2.历史论文的格式是什么样的中学历史老师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在撰写历史论文时除具有一般史学论文的共性外,也必然还带有自己的特性,这就是首先要紧紧围绕如何教好历史这门课程,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到科学的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革命人生观。
历史学专业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评析

历史学专业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评析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在专业领域展示自己知识和研究能力的重要成果,对于历史学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撰写一篇出色的毕业论文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一篇历史学专业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进行评析,探讨其优秀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该篇论文题目为《历史文献对明清社会经济变革的贡献及意义》。
该选题在历史学领域中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涉及到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变革的重要文献材料。
论文的整体结构清晰,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与分析以及结论等部分,很好地满足了一篇正规学术论文的要求。
在引言部分,作者清晰而简洁地阐述了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然后,作者进行了充分的文献综述,对先前相关研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述,展示了自己对研究领域的了解和掌握。
接着,作者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
其中,作者特别强调了文献的重要性,并详细说明了自己对历史文献的收集和筛选过程。
这一部分很好地展示了作者的研究素养和学术方法的正确应用。
在研究结果部分,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通过对这些文献的详细分析和比较,得出了几个有价值的研究结果,并进行了逐条的阐述。
这一部分的内容丰富而有条理,很好地展示了作者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接下来,作者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分析。
作者结合历史背景和相关理论,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和解读,并提出了一些有趣的观点和见解。
这一部分的分析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体现了作者对研究领域的深入思考和理论素养。
最后,在结论部分,作者对整篇论文的研究做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对于今后研究的展望。
结论部分简洁明了,突出了本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发展潜力。
该篇论文整体而言,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和研究价值。
然而,在文章写作上还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少量的语句结构不够流畅,需要进一步简洁和修饰。
其次,在排版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视觉元素,如表格、图表等,来更好地呈现研究结果和论证过程。
关于历史学的论文范文2篇-历史学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赏析

关于历史学的论文范文2篇|历史学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赏析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
历史学是人类对自己的历史材料进行筛选和组合的知识形式。
关于历史学的论文篇1历史人文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传承摘要:各个民族文化的独立繁荣发展,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人类文明,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永续发展更是离不开对历史人文的传承和创新。
在物质文明日益繁荣的今天,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对历史人文进行传承,把历史文化当中优秀的成分充分的吸收过来转换为可供现代化的社会运转的润滑剂已经成为时代的焦点。
高校的教育在这一过程中的意义便凸显出来,尤其是对于那些直接体现历史文明和对历史文明更为具象的表达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融入历史人文内涵,不但可以增添艺术设计作品的艺术性,而且还符合现代大众的欣赏习惯,并且可以吸引特定的人群,可以说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以及环境艺术作品实践性和艺术性的提高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关键词:历史人文;环境艺术设计;高校教学;传承艺术设计是决定创意产业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能够实现我们“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当今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物质需求的标准也逐渐最求个性化、完美化,这就对从事美术和设计人才需要重新定位和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如今我国高校都设置了专业课程,重点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以期能够满足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目前高校也都设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发展的道路上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对艺术和设计教育的改革与高校艺术教育有着直接性的关联,必须与时俱进。
环境艺术设计之所以不同在于是以环境的本身为前提依据,以达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共同实现,使得艺术设计达到最高的境界。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艺术设计学科中的一门重点学科,它是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
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历史论文范文参考

历史论文范文参考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研究历史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变革。
本文将从某个历史事件或者时期出发,探讨其中的重要历史意义和影响。
古代希腊占据着欧洲文明中心的地位,其政治、文化和艺术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希腊城邦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民主政治制度首次出现并得以发展,成为后世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范本。
同时,希腊文化的传播和影响,也对罗马以及整个欧洲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希腊城邦的兴起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反映了古代世界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演进。
在此过程中,人民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利得到了扩大,政治权力不再完全掌握在统治者手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民主制度。
这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此外,希腊文化的传播和影响,也对整个欧洲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希腊文化在罗马帝国的背景下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成为了古罗马文明的一部分。
而古罗马文明又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了整个欧洲地区,在基督教文明形成和中世纪文艺复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综上所述,古代希腊的兴起和发展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其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欧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篇章。
对于我们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政治、文化和社会变革的原因和规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由于希腊文化的重要影响,许多现代社会的政治、哲学、艺术和科学思想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
例如,民主制度、哲学思想、剧院表演等方面都受到了古希腊的影响。
在政治制度方面,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为后世政治制度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启示。
民主政治的概念和实践在现代世界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成为了许多国家的政治制度范本。
在哲学领域,古希腊的哲学家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成为了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哲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艺术领域,古希腊的建筑、雕塑和绘画艺术为后世艺术家提供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包头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二〇一二年 12 月摘要公元前一世纪是古典文明较为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先后发生的阿莱西亚之战和郅支城之战,体现了古代东西方在围城战中所奉行的两种不同的军事思想。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古代东西方军事思想在围城战方面均采取围点打援战术,均重视联合当地力量、重视技术力量。
二者之间的不同点则在于战争进程、攻城方式和后勤补给方式上。
正是因为古代东西方军事思想中相同的先进因素,使古典文明保持了数百年的辉煌。
然而同样是因为古代东西方军事理念中的不同点,使得两个文明最终走上了不同的发展轨迹,并最终导致了不同的结局。
关键词:军事思想;围城战;后勤补给;文明进程AbstractThe first century BC is a relatively prosperous period of classical civilization. This period has occurred in the battle of Alesia and the War of Zhizhi City, reflects two different military thinking during the siege pursued. As can be seen by comparing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military thinking in the siege to take reinforcements around point tactical emphasis on joint local force, attention to technical forc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are that in the course of the war, siege mode and logistical way. Precisely because Eastern and Western military thinking the same advanced the classical civilization maintained centuries of brilliant. However, the same is because of differences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military concept, making the two civilizations eventually embark on a different development path, and eventually led to a different outcome.Key words:military thinking; siege pursued; logistical way; The process of civilization目录引言(绪论) (1)一、阿莱西亚之战与郅支城之战概况 (2)(一)阿莱西亚之战概况 (2)(二)郅支城之战概况 (3)二、简析两场战役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一)两场战役之间的相同之处 (4)(二)两场战役之间的不同之处 (5)三、简析前一世纪东西方军事思想在围城战中的异同 (6)(一)相同点及其原因 (7)1、围点打援 (7)2、注重联合 (7)3、科技先进 (8)(二)不同点及其原因 (9)1、东快西慢 (9)2、东攻西围 (10)3、东运西掠 (11)结论 (13)参考文献 (14)致 (35)引言(绪论)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军事思想来源于人类的军事实践,同时又给人类的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在军事实践中接受检验。
不同地区在不同的历史状况和环境下会产生出不同的军事思想和理念,因此对比两个地区的军事思想,某种程度上可以侧面反映出两个地区的文明差异。
纵观古代战争史,在公元前一世纪前后,逐步在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形成了两种军事思想和理念,一种主要见于以古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的西方各国的作战之中,而另一种则体现于以中国西汉为中心的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等各国的作战之中,除此之外的地区因发展程度较低,还尚未形成完整的军事思想理念。
这两个地区所奉行的军事思想既有相通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二者有很多可比较之处。
而围城战在这一领域被提及的并不多。
本文将通过细致分析阿莱西亚之战与郅支城之战这两场时间上相近、且同为围城作战的战役,阐述公元前一世纪东西方军事思想在围城战方面的异同。
学术界对于所谓“”与“西方”概念的界定一直有不同意见,从不同的角度定义往往会界定出不同的东西方分界线。
本文主要是从军事角度分析东西方对比,从古代一世纪的世界形式上来看,地中海沿岸各国的军事思想基本上是相同的,亚洲大部分地区虽然作战方式上有很大差别,但军事思想和理念上也基本上是相通的。
因而本文将幼发拉底河上游(即古罗马与帕提亚帝国的分界线)以区定为“西方”,与之对应则把幼发拉底河上游以东的西亚、南亚、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定为“”,特此明晰。
研究古代东西方军事思想的异同,有利于从该领域深入剖析东西方文明差异,并从一个不同的角度解释东西方文明发展走向的不同,对于阐述历史规律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基于此,本文力求准确阐述古罗马与古代汉朝在围城战这一特殊的战争类型中所体现出的不同的军事思想与相近的军事理念,并进而引申到当时整个的西方与,通过这两大文明在各自所处世界中的重要地位,来阐述公元前一世纪古代东西方军事思想的不同点与相通之处。
以此来最终解释两大文明圈发展轨迹何以不同。
一、阿莱西亚之战与郅支城之战概况阿莱西亚之战与郅支城之战均发生于公元前一世纪,是古罗马国与中国西汉王朝各自对边疆民族进行的两场战役,对于这两大帝国当时与日后的发展进程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本文将对这两场战役各自进行一个简要的概述,以便于对两场战役所体现出的东西方军事思想差异进行具体的展开分析。
(一)、阿莱西亚之战概况阿莱西亚之战发生于公元前52年,是古罗马著名统帅凯撒在征战高卢部落的八年战争中规模最大、也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场战役。
此战凯撒率领4万罗马军团击败了数倍于己方兵力的高卢联军,迫使高卢联军领袖韦森盖托里克斯投降。
此战至今为止被看作是围攻战和包围的典之一。
公元前58年,凯撒被罗马元老院任命为山南高卢的行政长官[1]。
为了获取山北高卢的财富和土地,并锻炼出一直能征善战的军队,几乎在刚到任的时候,凯撒就发动了高卢战争。
在短短数年之中,通过一系列的拉拢、分化、收买和战争,凯撒征服了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所有高卢部落。
但与此同时,高卢人的反抗意识也越来越强,公元前54年之后,高卢人的起义开始此起彼伏,就连凯撒在高卢的盟友爱杜依人[1]也逐渐参与其中,高卢各部落的同盟开始形成。
公元前52年,他们在集会上推举韦森盖托里克斯为高卢同盟军的指挥官。
当时凯撒本人在山南高卢,他不知道这个反抗他的同盟的成立。
最早的反罗马迹象是卡尔努特人把凯纳布姆的所有罗马人杀了。
凯撒获得这个消息后立刻整顿他的兵马,开入高卢中部。
从一开始凯撒就认定韦森盖托里克斯才是高卢人的主力和精神支柱,因此他亲率六个军团[1]和日耳曼盟军的骑兵追逐韦森盖托里克斯。
两军在日尔戈维亚相遇,凯撒蒙受巨大损失后不得不撤军来避免大败。
前52年夏双方的骑兵发生了多次战斗,罗马军中的日耳曼骑兵作战极为悍勇,凯撒军得以不断击败敌军,分散高卢军。
韦森盖托里克斯认为此时正面对击罗马军队的时间还不成熟,因此他在阿莱西亚重组他的军队。
阿莱西亚是一座建在一个山头的要塞,周围被河谷围绕,防御性能非常好。
由于强攻没有胜利的指望,凯撒决定包围阿莱西亚,迫使对方粮绝后投降。
为了保障彻底隔绝要塞与外部的补给,凯撒下令环绕要塞修筑了一堵围墙。
在三个星期,他的工程师和士兵建造了一道长18千米,高四米的围墙。
围墙的部(既超被包围的要塞的一面)还有一道四米半宽、约一米半深的沟。
离要塞最近的沟里引用周围河流的水灌了水。
沟前还设置了陷阱等圈套,围墙上的瞭望台上布置了罗马弓箭手。
[1]凯撒知道对方或派遣援兵,因此下令在围墙的外面建造一座外围墙,让他的军队能够处于这两道围墙之间。
外围墙的设计与围墙完全一样,全长21千米,还包括四座骑兵营。
罗马的包围军为自己被包围做准备。
在凯撒布置包围圈的同时,韦森盖托里克斯派遣他所有的骑兵突围出包围圈到各自的部落求援,他自己率领8万高卢步兵镇守阿莱西亚城堡。
骑兵们很快就把阿莱西亚被围的情况通报给高卢各部落。
为了营救他们的领袖、并借此机会击败罗马人,从而赢得独立,高卢人组建了一只庞大的援军(约25万步兵、8千骑兵),开赴阿莱西亚地区。
[1]九月末高卢援军攻击凯撒的外围墙,同时韦森盖托里克斯下令攻击围墙,但是日落时这两次个进攻都被击退。
次日高卢人夜袭。
他们攻入了数段凯撒的围墙,但罗马骑兵迅速反应击退了高卢人。
与此同时韦森盖托里克斯下令进攻围墙,也同样遭遇失败。
但是此时罗马士兵的情况也相当糟糕。
他们自己被包围,粮食殆尽,已经开始定量,而且几乎所有的人都已经精疲力尽。
次日,高卢援军中的精锐部队六万人进行总攻,与此同时韦森盖托里克斯的人则从各个方向向围墙冲击。
罗马人的状况越来越急迫。
就在罗马军的防线即将崩溃的时候,凯撒采取绝望措施,他带领13个骑兵队(约六千人)从后方进攻增援的六万人。
这个行动出乎进攻者和守卫者的意料。
罗马军团看到自己的指挥官身先士卒,冒险冲锋立刻士气大作,而高卢援军则仓皇退逃。
在古代作战中一个阵营溃逃立刻就一发而不可收,高卢人大批阵亡,几乎全军覆没。
韦森盖托里克斯认识到他的增援部队被击溃,突围已成不可能,于是决定投降。
第二天他向凯撒交出了他的武器,结束了阿莱西亚之战。
[1](二)、郅支城之战概况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虚闾权渠单于死,引起部分裂。
由五单于争立的混战发展至呼邪单干和郅支单于的相互攻伐。
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呼邪单于附汉,是为南匈奴。
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康居王因数为乌所困,欲联合北匈奴击乌。
郅支单于遂引北匈奴到康居东部筑城而居,路上死亡甚众,仅余3000余人。
此后,郅支单于数击乌,又勒索大宛等国,令其每岁纳贡。
[2]俨然成了西域地区的“太上皇”,这就不能不引起此前在西域占据优势地位的西汉王朝的注意。
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汉副校尉汤深虑郅支单于势力危及西汉对西域的控制,乃矫诏发西域城郭诸国兵及汉屯田吏卒4万余人,分六校(即六队)击郅支单于。
三校从南道越葱岭,经大宛至康居;另三校由汤和甘延寿率领经北道入赤谷,过乌,进入康居界,至阗池(今吉尔吉斯国伊塞克湖)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