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概述.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 古代世界第1课 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

第一单元 古代世界第1课 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

谟拉 比法 典》
《汉谟拉 比法典》
①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②内容:由前言、正文 和结语三部分构成。③影响: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 整的成文法
二、两河流域文明和《汉谟拉比法典》 3.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观察上图,请将下列国家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 的方框内。 A.建造金字塔的国家:古代埃及 B.颁布《汉谟拉比法典》的国家:古巴比伦王国(2)仔细观察该图,指出源自非文明古国所处地理位置的共同特点。
都处于大河流域。
4.今天的伊拉克仍然暴乱不断。它所在的两河流域曾是世界文明
水是令人类敬畏的,它是生命之源。人类文明依河而兴。大 河流域究竟孕育了哪些文明?为什么说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 篮?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课。
一、古代埃及和金字塔 1.古代埃及:①建立:公元前__3_5_0_0_年左右,古埃及出现奴隶制 小国。②统一:约公元前3100年,__美__尼__斯___建立统一的奴隶制 王朝,定都__孟__斐__斯___,国王称为法老。③灭亡:公元前__4___世 纪,埃及逐渐处于外族人统治下,“法老时代”结束;公元7世 纪被__阿__拉__伯___人所征服。 2.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就有了 __象__形__文字;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__太__阳__历。__木__乃__伊___的制 作和__金__字__塔___的建造反映了他们较高的科学知识水平。
象形文字 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就有了象形文字;制定了世界上
和历法 最早的太阳历
两河 地理 亚洲西南部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流域 两河流 约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创造了最早的
文明 域文明 城市文明,史称两河流域文明
和 《汉
古巴比伦

两河流域与埃及文明

两河流域与埃及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时代最早的居民是苏美尔人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苏美尔人石像
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数 学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苏美尔 苏美尔人还会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 发明了10进位法和16进位法。他们把圆分为360度,并知 道π近似于3。甚至会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及一些锥体 的体积。 巴比伦 算术 古代巴比伦人是具有高度计算技巧的计算家,其计算程序 是借助乘法表、倒数表、平方表、立方表等数表来实现的。 他们引入了以60为基底的位值制(60进制),希腊人、欧 洲人在16世纪亦将这系统运用于数学计算和天文学计算中, 直至现在60进制仍被应用于角度、时间等记录上。
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文明史
史前时代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贾莫;哈苏纳文化 ;哈拉夫文化 ;萨迈拉文化 ;欧贝德文化。
早期高度文明
历史学家把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000之间的苏美尔文明称作
“早期高度文明”,这一时期的文化有乌鲁克文化与杰姆代特奈 斯尔文化。
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闰月,通过置闰月的办法调整。开始依靠经验置闰,后来先后有8 年3闰和27年10闰的规定。把一小时分成60分。在亚述时期,确 定了今天星期的名称和7天1周的规定。 在天文学方面,已经能够区别恒星和五大行星,还观察到黄道。
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苏美尔 太阳历 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雕塑
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军事成就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苏美尔人使用城墙来保护他们的城市,但是他们的城 墙是泥砖做的,因此敌人有充分时间的话可以在围困的时 候挖掘墙来导致城墙的倒塌。苏美尔的军队主要由步兵组 成。轻步兵的武器是斧、匕首和矛。正规步兵还配有铜盔、 毡披风和皮革裙。苏美尔军队中还有由野驴拉的车。这些 早期的战车在作战时不很有用,有人认为它们主要用来作 为运输工具,但是上面的士兵佩战斧和长矛。苏美尔战车 有四个轮,上面有两名士兵,由四头野驴拉。车身是一个 织成的篮子,车轮是实心的。苏美尔人使用的远兵器包括 投石索和简单的弓。

两河流域与古埃及文明比较

两河流域与古埃及文明比较

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一、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的相似之处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都有着几乎同样的年龄,都在三千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由强盛到衰败的过程两种文明都有着自己的文字书写系统,条理严谨的楔形文字和神秘诡异的象形文字都孕育于大河流域。

离不开河水的的滋养与灌溉她们都从城邦国家过渡到统一的强大帝国实行君主专制,也都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有着自己的重要成果。

二、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的对比1.自然地理埃及文明起源依托于尼罗河,尼罗河是一条狭长条带状的河道。

其间没有破碎的地理单元,为交通和行洪提供了畅通的道路。

由于上游两条河流分支流经热带草原地区,雨季的到来给尼罗河带来了定期泛滥,从而给人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丰厚回馈,也为古埃及农业提供了很好的地质和气候条件。

尼罗河的子民们在其庇佑之下,怡然自乐与世无争地生活着。

尼罗河狭长的地理环境,促使古埃及的文化选择了带状延伸,形成了由南向北的多元一体化文明起源模式。

而同样生活在大河旁的两河流域的人民们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暴躁的底格里斯河使两河人民无法和古埃及人民一样享受平静的生活,两河流经的区域受干旱少雨的副热带高气压气候控制,河水无法定期泛滥,而且由于底格里斯河平时水位过低,汛期水位过高、流速快,难以利用灌溉,所以聚落主要集中于幼发拉底河流域,灌溉也成了当地经济生活的命脉。

法治文化,而埃及人的主流文化是伦理文化。

在法治社会中,法典,比如汉莫拉比法典的诞生是自然结果而埃及这样的神权政治国家似乎不需要法典。

两种文明的国家的文学也同样殊异。

埃及人的写作在深度和想象力方面有局限性,大部分作品浮泛浅薄。

在埃及这个相对和平的国度里,没有出现任间丫象《吉尔伽美什史诗》一样严肃的作品,《吉尔伽美什史诗》反映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域生活的诸种无常的变化。

3.政权的起源在公元前5000年,埃及出现了城镇政体,各自控制着泛滥平原的某一条带。

这种多元的地方中心难以形成有力的地理屏障,为建立统一的政体在地理环境上铺平道路。

两河流域与古埃及文明比较

两河流域与古埃及文明比较

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一、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的相似之处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都有着几乎同样的年龄,都在三千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由强盛到衰败的过程两种文明都有着自己的文字书写系统,条理严谨的楔形文字和神秘诡异的象形文字都孕育于大河流域。

离不开河水的的滋养与灌溉她们都从城邦国家过渡到统一的强大帝国实行君主专制,也都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有着自己的重要成果。

二、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的对比1.自然地理埃及文明起源依托于尼罗河,尼罗河是一条狭长条带状的河道。

其间没有破碎的地理单元,为交通和行洪提供了畅通的道路。

由于上游两条河流分支流经热带草原地区,雨季的到来给尼罗河带来了定期泛滥,从而给人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丰厚回馈,也为古埃及农业提供了很好的地质和气候条件。

尼罗河的子民们在其庇佑之下,怡然自乐与世无争地生活着。

尼罗河狭长的地理环境,促使古埃及的文化选择了带状延伸,形成了由南向北的多元一体化文明起源模式。

而同样生活在大河旁的两河流域的人民们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暴躁的底格里斯河使两河人民无法和古埃及人民一样享受平静的生活,两河流经的区域受干旱少雨的副热带高气压气候控制,河水无法定期泛滥,而且由于底格里斯河平时水位过低,汛期水位过高、流速快,难以利用灌溉,所以聚落主要集中于幼发拉底河流域,灌溉也成了当地经济生活的命脉。

2.与文化埃及是具有漫长历史的神权政治国家,埃及人认为,法老创造了万物,对他们来说,法老是活着的神明,生命的繁荣、平安、兴盛取决于他。

总之,他是美好生活的象征,因为他控制着尼罗河—埃及人的生活命脉。

最为理想的生活不仅包括富裕和平安,也包括正确的行动,这就要求人必须服从神的意志,神的意志是被称为马特的本原象征,包含四种特性成分秩序、真理、公平、正义。

合乎道德的行动是每一个公民为死后美好生活的继续所做的准备,每一位埃及人都极为关注死亡、尸体的防腐处理和坟墓安置。

这暗示着对死亡的深度迷恋,而真实的情况刚好相反。

第2课大河流域的文明

第2课大河流域的文明

婆罗门为了固定等级制度,不允许各种 姓之间通婚,界限分明。随着社会发展,又 在四种姓之外产生了一个“贱民”阶层,成 了最低贱的阶层。 高级种姓通过宗教、法律,社会习俗等 种种手段为婆罗门、刹帝利两个统治阶层披 上神圣、高贵的光环,让吠舍、首陀罗甘心 供养、伺奉他们。它成为当时印度人民沉重 的锁链。
从材料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影响: 在当时,激化了印度的社 会矛盾。至今,仍对印度 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三. 古代印度文明
1.印度河恒河流域
★ 印度河恒河两岸降水丰富,水源充足,土地肥沃
2.雅利安人的入侵
★ 中亚的雅利安人部落入侵古印度,建立新国家
3.种姓制度
★ 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统治,影响了印度社会发展
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希罗多德 Egypt is “the gift of the Nile. ”
在炎热而干燥的埃及,尼罗河 每年的定期泛滥(7-10月),不 仅灌溉了万千良田,而且带来了丰 富的腐殖质和沃土,河水退后便开 始耕种(11-2月),3-6月便开 始收获,古代埃及人称自己的国地 为“凯麦特”,意为黑土地,对比 荒凉的沙漠(红土地)而言。
一. 古代埃及文明
1.尼罗河流域
2.国家的兴亡
亚历山大 o 开罗
①公元前3500年 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②公元前3000年 初步建立统一的古埃及国家
o 底比斯
③公元前15世纪 成为地跨亚非的军事帝国 ④公元前6世纪 被波斯帝国所消灭
一. 古代埃及文明
1.尼罗河流域
2.国家的兴亡
★ 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实现统一; 约公元前6世 纪灭亡
公元前20世纪中叶,一些 部落,从中亚细亚经由印度 西北方的山口,陆续涌入印 度河中游一带,征服了当地 的大部分达罗毗荼人.入侵 者是白种人,自称"雅利安", 意为高贵者,以区别于皮肤 黝黑的达罗毗荼人. 经过几个世纪的武力扩张, 雅利安人逐步征服了整个北 印度.之后,雅利安人吸收了 达罗毗荼人的先进文化,由 游牧转为定居的农业生活, 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文化及异同

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文化及异同

两河流域和古埃及的差异同样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文明的一员,曾经璀璨而又辉煌的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在地域上如此接近,其中也有许多碰撞与交融,但最终的命运却截然不同。

两河流域文明在犹太文明继承流传后成为西方文明的始祖,而古埃及文明却逐渐消失在尼罗河漫漫长流中。

这两大文明究竟有哪些差异?而这些差异会是什么才导致两者不同的命运。

起先我们从这三大点来看:一、自然环境——两河流域东接西伊朗山脉,西与叙利亚草原和阿拉伯沙漠接壤,北靠亚美尼亚高原,南邻波斯湾,自古兵家必争之地。

两河下游冲积平原干旱少雨,充沛的两河水是灌溉农业唯一的生机,灌溉是当地的经济生活的命脉。

埃及处在西亚大陆交界地区,终年少雨而干旱,适于人类生活的地区只有尼罗河沿岸和下游三角洲地带。

尼罗河是一条狭长条带状的通道,其间没有破碎的地理单元,为交通和行洪提供畅通的孔道,人们在这条狭长的流域X围内依赖尼罗河定期泛滥而生存。

由此可见,虽然两者都是灌溉农业,但由于地形环境的不同让埃及更容易形成统一集权体制,相对安全的位置环境不会像两河流域那样经常受到外族侵扰。

二、政治形态——两河流域在最初国家形成中,出现了十二个城邦国家,直到公元前六世纪新巴比伦被波斯帝国吞灭才结束,两河流域政权更替不断,异族入侵严重。

在亚述帝国时期,南部的加底特人入侵,重新建立了巴比伦王国。

复杂的政治环境让统一的格局不停地改变,同时王权受到各种制约,因此没有君神一体的特征。

埃及的政治状况不同于两河流域,埃及周围的地理坏境险峻复杂,形成了一个保护带,使埃及较少受到外族的入侵。

同时,当地发展农业生产、建立水利设施的需要,要求有相对集中的统治,这为埃及形成君神一体的法老集权统治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三、经济形态——两河流域和古埃及文明在沿河地区发展农业,受河水定期泛滥影响;以麦子为主要农作物,都饲养牛羊等牲畜。

但不同的是两河流域的商业始终比较发达,因为它多变的政治状况使它始终难以建立强有力的专制王权,因此民众拥有较多的自由,这十分利于商业的发展。

四大文明古国

四大文明古国
国。
起。[1]
• 、最早的学校,20世纪30年代, 法国考古学家在两河流域上游 的名城马里发掘出了一所房舍, 被认为是现今发掘的世界上最 早的学校,学校靠近王宫,附 近还有泥版文书的储存地,建 造时间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 • 2、最早的献媚事例 • 3、最早的少年犯罪 • 4、最早的“神经战” • 5、最早的两院制议会 • 6、最早的史学家 • 7、最早的减税事件 • 8、最早的法典和立法者 • 9、最早的判例 • 10、最早的药典 • 11、最早的农历 • 12、最早的林荫园艺实验 • 13、最早的宇宙进化论和宇宙 论
• 中国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民族与 文化的概念。中国是华夏汉族建立并以华夏文明 为主体的国家。古代中国人历来就有抵抗外侵、 保卫家园的光荣传统,一旦有外族入侵,便会英 勇反抗,绝不允许外来入侵者篡夺中华正统的地 位。从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到岳 飞的“精忠报国”,无一不验证了这一光荣传统。 孔子在论语中评价管仲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 矣!”(没有管仲,华夏就亡于外族了)。“披发左 衽”的反义词是“束发右衽”,也就是华夏汉族 的发型服装,是华夏汉族和华夏文化的标志。可 见,孔子也是把华夏汉族和华夏文化视为中华正 统,不容外族取代中华正统。所谓“夷狄入中国, 则中国之”,此处“夷狄入中国”指归化、内附 中国,决不是以外来征服者的姿态征服中国。
中国
• 中国是世界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传说在公元前4600多 年前便有国家体制的出现(目前最早的考古证据显示中国 最晚至公元前3700年前出现国家体制),有文字记载的历 史有三千年之久。中国人习惯上说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 (“文明”一词有歧义),但在以史料为依据的历史科学 上,至今中国只有三千多年信史被世界公认。现今确认中 华文明的发祥地在黄河流域东部。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原 一带的华夏部落逐步进入封建社会。公元前2世纪左右中 国已经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集权帝制国家,并拥有丰富 的文化典籍。到公元1世纪左右时,中国已经成为当时世 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历史上,中国有着几段辉煌时 期,包括汉朝、隋唐、明朝。中国在公元13世纪达到顶峰, 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文化及贸易中心。以指南针、造 纸术、印刷术、火药及钟表为首的众多发明对世界的历史 与科技发展有重要贡献,并拥有发达的农业及手工业。

两河流域与古埃及文明比较

两河流域与古埃及文明比较

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一、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的相似之处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都有着几乎同样的年龄,都在三千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由强盛到衰败的过程两种文明都有着自己的文字书写系统,条理严谨的楔形文字和神秘诡异的象形文字都孕育于大河流域。

离不开河水的的滋养与灌溉她们都从城邦国家过渡到统一的强大帝国实行君主专制,也都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有着自己的重要成果。

二、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的对比1.自然地理埃及文明起源依托于尼罗河,尼罗河是一条狭长条带状的河道。

其间没有破碎的地理单元,为交通和行洪提供了畅通的道路。

由于上游两条河流分支流经热带草原地区,雨季的到来给尼罗河带来了定期泛滥,从而给人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丰厚回馈,也为古埃及农业提供了很好的地质和气候条件。

尼罗河的子民们在其庇佑之下,怡然自乐与世无争地生活着。

尼罗河狭长的地理环境,促使古埃及的文化选择了带状延伸,形成了由南向北的多元一体化文明起源模式。

而同样生活在大河旁的两河流域的人民们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暴躁的底格里斯河使两河人民无法和古埃及人民一样享受平静的生活,两河流经的区域受干旱少雨的副热带高气压气候控制,河水无法定期泛滥,而且由于底格里斯河平时水位过低,汛期水位过高、流速快,难以利用灌溉,所以聚落主要集中于幼发拉底河流域,灌溉也成了当地经济生活的命脉。

2.宗教与文化埃及是具有漫长历史的神权政治国家,埃及人认为,法老创造了万物,对他们来说,法老是活着的神明,生命的繁荣、平安、兴盛取决于他。

总之,他是美好生活的象征,因为他控制着尼罗河—埃及人的生活命脉。

最为理想的生活不仅包括富裕和平安,也包括正确的行动,这就要求人必须服从神的意志,神的意志是被称为马特的本原象征,包含四种特性成分秩序、真理、公平、正义。

合乎道德的行动是每一个公民为死后美好生活的继续所做的准备,每一位埃及人都极为关注死亡、尸体的防腐处理和坟墓安置。

这暗示着对死亡的深度迷恋,而真实的情况刚好相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字塔之迷
► 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古埃及国王)和王后
的陵墓。
► 陵墓是用巨大石块修砌成的方锥形建筑,因形似
汉字“金字,故译作“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 从早期的王陵马斯塔巴墓发展开来的。建筑金字 塔的历史从第三王朝到第十三王朝,跨越了10个 朝代。
► 金字塔闪耀着古埃及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光芒。直
到今天,规模宏大、建筑神奇、气势雄伟的金字 塔依然给人留下许多未解之谜。
简介
这个文明的中心大概在现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 达一带,北部古称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而巴 比伦尼亚北部叫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这一带远古时期居住着许多种族,是干旱区域, 但下游土地肥沃,很早就发展了灌溉网络,形成以 许多城市为中心的农业社会。 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为世 界发明了第一种文字——楔形文字,建造了第一个 城市,编制了第一种法律,发明了第一个制陶器的 陶轮,制定了第一个七天的周期,第一个阐述了创 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话。至今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 远古文字记载材料(泥版)。
胡夫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又称齐 阿普斯金字塔,兴建 于公元前 2760 年, 是历史上最大的一座 金字塔,也是世界上 的人造奇迹之一,被 列为世界 7 大奇观的 首位。
狮身人面像

金字塔前有座狮身人面像, 是古国王第四王朝法老胡夫 的儿子哈沸拉的形象,它叫 斯芬克斯,高20米,长57米, 仅一只耳朵就有两米高。除 狮爪是用石头砌成之外,整 个狮身人面像是一块天然的 大岩石凿成的。鼻部有损伤, 据说是在一次战争中被拿破 仑的士兵用大炮轰掉的。斯 芬克斯象征着法老的权利至 高无上,威不可侵。
方尖碑
方尖碑是古埃及的另一 件杰作,也是除金字塔 以外,古埃及文明最富 有特色的象征。 方尖碑外形呈尖顶方柱 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 顶端形似金字塔尖。 以金、铜或金银合金包 裹,当旭日东升照到碑 尖时,它象耀眼的太阳 一样闪闪发光。
埃及法老
拉美西斯二世是埃及第19个王朝的第二代法老王,从公元 前1290年—1223年,在位共67年。 他是埃及最有作为的法老之一,一生中以修庙和打仗著称, 在位几十年间,他广建神庙,因此被埃及学家称为“拉美 西斯大王”。他修建的神庙之宏大精美,从阿布辛拜勒太 阳神庙可见一斑。 在征战方面,拉美西斯二世也战功赫赫。在位后的第五年, 他曾亲率几十部战车和两万大军远征叙利亚。
► ►

二 古埃及文明
► 古埃及文明是指在尼罗河第一瀑布至三角洲
地区,时间断限为公元前5000年的塔萨文化 到公元641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的历史。专 家们实际探讨古埃及文化的时间范围,是公元 前4245年埃及南、北王国的首次联合,到公 元332年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占领埃及,托 勒密王朝覆灭,亦即通常所说的历时三千多 年的法老王朝。



随後统治两河流域的国家是亚述帝国。到前7世纪,亚述帝国范围包 括了全部两河流域、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到前605年被迦勒底 人所灭。
迦勒底人于前626年在巴比伦建国,史称新巴比伦王国,或迦勒底王 国。

两河文化的发展

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被两河流域的许多国家所用。苏美尔人的 神话传说中有关的大洪水的故事,后来被犹太人改编後编入《旧约全 书》,就是诺亚方舟的故事。 两河文明的历法很有特色。在苏美尔阿卡德时代,制定了太阴历。 在天文学方面,已经能够区别恒星和五大行星,还观察到黄道。在亚 述时期,确定了今天星期的名称和7天1周的规定。 数学上,两河文明使用十进制和六十进制。圆周为360度,1天为12时, 每时30分。古巴比伦人还掌握了四则运算,平方,立方和求平方根、 立方根的法则。还会解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得出了直角三角形的勾 股定理,并且求出圆周率为3。
பைடு நூலகம்域位置
两河流域,是指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发拉 底河(Euphrates)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Mesopotamia,希腊文,意为“两河之间”, 现伊拉克境内)。北接亚美尼亚高原,南临波斯 湾,东与西伊朗山脉为界,西与叙利亚草原和阿 拉伯沙漠接壤。 ► 新月沃土是指两河流域及附近一连串肥沃的 土地。两河流域的定期泛滥,使两河沿岸因河水 泛滥而积淀成适于农耕的肥沃土壤。包括今日的 巴勒斯坦、约旦河、叙利亚、两河流域,由于在 地图上好像一弯新月,所以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考 古学家詹姆斯布雷斯特德(James Henry Breasted)把这一大片的土地称为“新月沃土”。 新月沃土上有三条主要河流,约旦河,底格里斯 河和幼发拉底河,共约40~50万平方公里。

两河文明的历史

两河流域文明最早的创造者是前4000年左右来自东部山区的苏美尔人。 前3000年,苏美尔人建立了城邦。在前24世纪被阿卡德王国所灭。 前2191年,苏美尔人重新复兴,统一了苏美尔和阿卡德,建立了乌尔 第三王朝,後于前2006年被埃兰人和阿摩利人所灭。阿摩利人在前 1894年建立起巴比伦城邦。 巴比伦开始比较弱小,到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时逐渐强大,统一两河 流域,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并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到前1595年被 赫梯所灭。
古埃及史
古埃及文明是指在尼罗河第一瀑布至三角洲地区,时间断限为公元前 5000年的塔萨文化到公元642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的历史。 古埃及史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前王朝时期(约前3100-2686年) 2、早王朝时期(约前2686-2181年) 3、古王朝时期(约签2181-2040年) 4、第一中间期(约前2040-1786年) 5、中王朝时期(约前1786-1567年) 6、第二中间期;(约前1786-1567年) 7、新王朝时期(约前1567-1085年) 8、后王朝时期(约前1085-332年) 9、马其顿希腊人和罗马统治时期(公元前332-公元642年) 从第1到第4时期,是奴隶制国家形成和统一王朝出现的时期,第5至第7 时期是统一王国重建和帝国时期,第8至第9时期是埃及奴隶制国家衰落 和陷于外族统治下的时期。
两河流域文明与埃及文明
一 两河流域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Mesopotamia culture),或两河文明。 是指在两河流域间的新月沃土(底格里斯 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所发展出来的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 主要由苏美尔(Sumerian)、阿卡德、巴比 伦、亚述等文明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