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ppt课件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ppt课件1
(2)结合《地理2》中学习的大牧场放牧业,为我国广大牧区畜牧 业的发展提出你的建议。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①人工播种优质草种,改良牲畜。 ②将草场划片进行管理,执行轮流放牧的经营生产方式,但 不宜种植粮食作物,即不宜耕作避免造成草场沙化。 ③增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
二、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
1、东北地区概况: 2、地理条件:
b.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水热条件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②地形:包括平原、山地、高原三类地形单元,便于开展农业多种经营。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⑵社会、经济条件: ①工业基础雄厚:为农业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对农业生产
有原料需求,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经济格局。 ②交通运输便利: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③人口密度:开发晚、密度低,人均耕地多,农业经营规模大。有利于 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气候条件:温 带湿润、半湿 润气候,雨热 同期,农作物 易受低温冷害
影响。
地形条件:种 类多样,利于 农业多种经营

自然条件
理 条

土壤条件:黑 土、黑钙土, 利于农业生产。
工业基础好
社会经 济条件
交通发达
人口密 度小
阅读P60的第一段文字,思考下列 问题: ①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有哪 些? ②区域地理条件和区内地理分异 对区域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③区域农业发展的达成目标是什 么?
区域农业发展概况
自然 条件
社会 经济 条件
确 农业发展 定 的大方向
促进 农业发展 与区域条件

成 形成 目 标
特色生态 与经济发展
2.在《地理2》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和地区分布。根 据水稻在东北地区的分布特点,讨论农业生产应怎样处理与自然条件的关 系。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4.1.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4.1.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我国各地特色农业生产情况,分析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

2.用小组交流的形式学习区域内部差异划分标准。

3.通过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和发展前景,了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家乡,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的主人翁精神。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勤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科学统筹、按客观办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2.东北地区三大区域的内部差异。

教学难点1.评价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2.东北区域内部划分三大区域的因素。

教具准备1.实物投影仪。

2.根据课本地图,形成复合式投影片:东北地区的位置图,东北地区的地形图;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图。

3.“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我国干湿地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等地图。

课时安排共3课时第一课时地理条件、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第二课时农业布局特点、农业发展方向第三课时了解我国各地区域农业发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国家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经济力量是综合国力最重要的构成因素,所以我国领导人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区域的发展也是建立在经济建设基础上的。

农业和工业是社会经济中最基本的两个物质生产部门。

推进新课师(逐层分析,逐步深入)从必修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如果一个地区的发展根据工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合理考虑,统筹安排,则可发挥地区优势,充足挖掘潜力,促进该地区的持续发展,形成区域性工农业。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4.1.2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4.1.2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师(创设问题情境)东北的大米走上全国各地的餐桌,这是大家熟知的事实。

东北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回忆必修Ⅱ“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说商品谷物农业的发展条件。

生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师(顺势利导)你能从已有的经验和事实中说明东北地区满足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条件吗?(提示学生结合课本72页活动题)生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水陆交通很发达(松花江流域的河运和沿海地区的海运发达,铁路密度大,有京哈线、沈大线、滨绥线、滨洲线等重要铁路与外界相联系),地广人稀(从数据可得东北人均耕地面积居全国之首,为我国人均水平的2倍左右),机械化水平较高。

推进新课板书:发展总方向: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师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性生产又有哪些突出特点呢?生(阅读课本,合作探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具有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的特点。

师(强化地域概念)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粮食作物的分布区。

师(运用对比,加深理解,寻找发展思路)美国是世界上农业分区表现最为突出的国家,东北地区与之相比,存在哪些自然条件的差异,又有哪些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呢?结合第73页活动题2进行对比。

【知识拓展】教师出示美国的农业区划,分析美国各地区发展农业区域的优势条件,寻找东北地区发展商品性生产基地的借鉴之处。

按土壤类型、地势高低、气候、离市场的远近等因素,美国将其版图划分为10个农业产区:东北区、湖区、阿巴拉契亚山区、东南区、三角洲区、玉米带、北部平原、南部平原、西部山区、太平洋区。

东北区和湖区是国家的牛奶主产区,为乳畜带。

东北区主要指宾夕法尼亚州以东和以北的几个州。

湖区是指靠近五大湖的密歇根、威斯康星和明尼苏达三州。

这里的气候和土壤适应牧草、饲料作物生长及放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活动
1.归纳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并填写表4.1。
点拨:
表4.1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
农业生产类型布局的主要自然条件
耕作业有利条件是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不利的是热量不足,只能满足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农作物,且能一年一熟。
林业有广大的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温度低,树木成材时间长,病虫害少。
②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思考
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
点拨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上乘,再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优势。
点拨水稻种植多选择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由于培育耐低温的水稻品种,种植技术的进步,缩短了水稻的生产期。
3.东北地区畜牧业分布较广,但是农区畜牧业在畜牧业总产值中仍占绝对优势。这与全国其他地区的情况相似。
(1)农区发展畜牧业有哪些有利条件?
点拨: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有:①克服天然草场夏季生长旺盛,冬季枯干,造成食物来源季节不均的问题。栏棚可使牲畜免受到寒冻。②养畜业与种植业结合,废物互用,充分利用资源。③能防止环境污染。
点拨劣势主要表现为许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仅能种植一些热量要求不高的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并且只能做到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但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的土壤较肥沃;同时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缓解春旱现象,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
⑵地形、土壤条件
活动
搜集相关资料,分析下列地区(任选一两个)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2022-2023高中地理 寒假作业4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2-2023高中地理 寒假作业4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含解析)新人教版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清朝,以捕捞野生资源为主的渔业生产空前发展,文献记载当时“有水之处,大半有鱼。

鱼之大小,视水之大小也”。

近年来,特色冷水渔业、休闲渔业、设施渔业、水库渔业和水产品加工业等蓬勃发展,鲑鳟鱼类、河鲈、河蟹等名优品种产量达到水产品总量的35%,“绿色、品质渔业”的品牌形象逐步确立。

读清代渔业地理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叙述能体现清朝渔业生产分布特点的是A.产鱼地北疆较南疆多B.产鱼地集中在湖泊C.产鱼地多分布于盆地边缘D.产鱼地东多西少2.与现代相比,清朝渔业生产空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需求旺盛 B.冷藏保鲜技术先进C.渔业资源丰富 D.水网密布,水量充沛3.有利于渔业品牌形象确立的主要条件是A.水质好,品种优B.饵料充足,人工饲料投放少C.交通便利,市场广D.渔获量高,输出量大【解析】本题考查渔业资源开发。

1.从图中可以看出,清朝渔业生产分布特点的是产鱼地北疆较南疆少,产鱼地集中在河流,产鱼地多分布于盆地边缘,产鱼地西多东少,C正确。

2.从图文材料可知,河流众多,有水之处,大半有鱼,清朝渔业生产空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水网密布,水量充沛,现代更多的是人工渔业资源丰富,现代人口更多,市场需求旺盛,冷藏保鲜技术更先进。

D正确。

3.有利于渔业品牌形象确立的主要条件是位于偏远地区,受人类影响小,水质好,品种优,A。

相对东部地区来说饵料、交通、市场和渔获量及输出量都没有优势。

【答案】1.C2.D3.A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土地总面积10.9万平方千米,是东北地区新兴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配套试验区的核心区。

当前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以玉米和水稻等为主,2000-三江平原粮食产量由1197万吨增至3605万吨,其中玉米产量增幅1409万吨,水稻产量增幅1276万吨。

下图示意2000-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0-,三江平原的粮食生产A.农作物单一化特征明显 B.玉米单产较水稻高C.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D.地区专业化程度降低2.驱动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变化 B.农业政策 C.机械化水平D.市场需求3.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可能是A.解决我国粮食短缺问题 B.彻底改变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C.土壤肥力下降 D.导致气温和积温升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施的首要任务。

人教版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人教版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棉花 2.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_____生产基地
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积雪融水可供灌溉;当地种 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 3.海南岛成为我国____________生产基地 热带经济作物 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其 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
土壤肥沃 黑土、黑钙土,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分布区之一。 (中国东北地区、乌克兰、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
• 耕作农业区
主要种植玉米、 大豆、小麦、 水稻等作物。
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 研究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方法: 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发展条件(自然、社会经济) ↓ ↓ 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因地制宜布局小区域农业 发展特点、布局 ↓ 二、发展区域农业的目的 存在的问题 ↓ 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今后的发展方向
3、社会经济条件
阅读课文P62三段文字,思考东北工业条件、交 通条件和人口密度是如何促进东北农业发展的? • 重要工 业基地
1、为农业提供大量生产资料 和对农业产品的市场需求 2、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 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 交通发达、对 外联系方便
发展外向型农业
农牧兴 工、工 促农牧 的经济 发展格 局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垂直温度带
亚热带
请由这几幅图总结: ①、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②、这种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热带
降水的特点
看右图,找 出东北地区降 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水量和气温分 布有什么特点?
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寒温带
请由上面几幅图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3精品课件5: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高中地理必修3精品课件5: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 昆明等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13
二、农业布局特点
地域性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平原地区,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1
耕作农 玉米——非常普遍,以中部松辽平原最为集中 业区 水稻——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
区的河谷盆地;
描述东北地区等降 水量线和等温线的分 布特点? 降水量: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气温: 由南向北递减
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 些不利和有利影响?
A 种植作物品种有限,仅能种 A 植一些热量要求不高的作物。
B 只能一年一熟 B
C 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
牲畜的防寒问题
C
D
春秋两季低温冻害影响农作 物的生长和收成。降水季节
目前,东北水稻种植已扩展到50°N以北的黑龙江沿 岸。
西部高 特产区 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蒙古栎
——大兴安岭
红松——小兴安岭、长白山区
鹿茸、人参——长白山区
柞蚕茧——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
3 畜牧业区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
三河马、三河牛——呼伦贝尔市三
1、给该图取一恰当的名 ( D)
A.东北耕地分布图
B.东北草地分布图
C.东北粮食作物分布图 D.东北林地分布图
2、图中图例Ⅲ 表示的地理事物是( B)
A.针叶林
B.防护林
C.春小麦
D.温带草原
条件
具体影响
典型例子
气候
地形 水源
光照的强弱,昼夜温差的大 小直接影响农产品品质
热量条件决定了积温和生 长期,从而决定了农作物品 种和耕作制度

【地理】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课件2(人教版必修3)

【地理】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课件2(人教版必修3)
4916
人均耕地面积h㎡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 kg/h㎡
吉 辽 林 宁 0.21 0.1
全国 上 江 浙 海 苏 江 0.02 0.07 0.05 0.10
5872 5870 7044 6207 6175 4885
• (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
原因。
人均耕地多,粮食总产量高、人均粮食占有量高, 出售的商品粮数量占全国的1/3.
我 国 东 北 区 域 农 业 发 展
耕作农业区
农业布局
三大农业生 产区域: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大规模专业化生 产粮基地建设
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面向国内大宗家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家粮食 需求(平原地区)
农业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西部草原区)
农业区域 农业发展方向 农业发展重点
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 场能力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 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 平原区 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 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 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 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 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 西部 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 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 草原区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 业。 畜牧业。 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 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 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 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 山区 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 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 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