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南平市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宋史苏轼传治河》练习及答案1
苏 轼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苏轼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B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C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D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答:B解析: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
后代冠礼虽废,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等说法。
B.元昊,党项族,西夏的开国皇帝, 在位时对北宋作战,连续夺得胜利,扩展、确立了西夏的疆域。
C.刺史在唐朝是指中央派去各州监察、审核的官员,属官有长史、司马等。
D.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
答案:C【解析】(唐朝刺史是州最高行政长官,而非中央派去各州监察、审核的官员,汉代才是。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
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可以写数千字。
B.苏轼恪尽职守,不因循守旧。
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贫困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
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害处减少了一半。
C.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
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
D.苏轼一心为民,政绩卓著。
在杭州首次任职时,苏轼就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建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
答案. D【解析】(不是首次任职,从“再莅杭”可以看出来;“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错,还用来排泄湖水。
2020年南平市初三质检语文试卷与答案

2020年南平市初三质检语文试卷与答案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考试形式:闭卷)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分)(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2)纷纷暮雪下辕门,。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4)俗子胸襟谁识我?。
秋瑾(《满江红》)(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李贺《雁门太守行》)(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李商隐《无题》)(7)后值倾覆, , ,尔来二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8)《木兰诗》中反映军情紧急,急速奔赴战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
B、《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鲁迅的作品,选自《朝花夕拾》。
C、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借代是很常见的手法,例如“千里共婵娟”中“婵娟”代指“月亮”,“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汗青”代指“史册”。
D、“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的常用词语。
表示升官之意,常用“左迁”一词。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6分)记忆对于人类,是一种ku( )赠。
心胸宽广的人,用它来甲(A、记录B、抒写)人生的美好,借此慰藉( )自己;狭隘计较的人,用它来埋怨人间的仇恨,以此惩罚自己。
记忆的真谛就在于记住美好的,忘记丑恶的;在于宽恕与忘却,宽恕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和事,忘记那些不值得铭记的东西。
生活的垃圾尚且需要我们及时清理,情感与心情的垃圾更无需乙(A、墨守成规B、抱残守缺)。
归根结底,记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
心若明朗,生活处处皆暖阳。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2分)ku( )赠慰藉(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2020年福建省南平市初中毕业班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带答案

2020年南平市初中毕业班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考试杉式:闭卷)友情提示:所有答窠都必须填在符题■相应的位置I.若在试卷上一律无效.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I)畸川历历汉阳树,・(拌颍《黄轨楼》》(2)但愿人长久,•(苏就《水调承头》)(3),病树前头万木齐.(刘禹锡《陆乐大扬州初逢席上见赌》)(4)水何渝澹,・(科操《观沧海》)(5) ,夹光照铁衣。
(《木注诗》)(6)荡胸生曾云..(杜甫《望岳》)(7)东皋薄暮望.. (王绩《野望》)(8)可怜功上衣正单,.(白H易f卖炭婚》)(9)《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出•产明赏罚”建议的句广是:,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由于银食丰收,库存充足,使中国有信心应对可能到来的全球性粮食危机.B.“演员‘双薪令.”许十落地.这TT助于社会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C.“全国优广- . 名县委竹记”廖化是南平布精城县人。
&中国医疗;,F J A度协助塞尔维董抗击疫情,顺利完成援助任务.3.阅读下面段工字,完成(1)⑶身(7分)盛至2020年5月14日.中国政府已羟向140多个国东和国后坦用杈侯①(A. gong 8.gbng)各件医疗或助,并向12个国家派遣了共计14支专业医疗IfH人。
在林挖枢辽肮炎疫情这埼没有硝烟的战“我”中,中国风西同M.共克时jidn②(A艰B氏),充分展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字者、构建者的角包[甲](A.担当B.把任)•在交大公共卫生事件面前,任何一个国家却无法[乙](A.明智保身B独善左身).中国在全力打赢,本国夜情尔击战的同时.向行关国东加国际钿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用此9,卫细”和多国政要仅板评价说,,为保护世界人民健宗安全作出支妥贡钱.(1)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仔,根据拼台为②处选挣11:碗的汉字(只埴序号).(2分)①处______________ ②处(2)为文中[甲][乙]处选择恰行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2分)[甲][乙](3)下列句子中,填入文中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项是()(3分)A.中国如果有效控制/国内及情,就为世界减行「宝贵时间B.中国既侨有效控制了国内疫情,就为世界尿得了宝贵时间C.中国不仅仃效控制/国内疫情,还为世界嬴得了宝贵时间D.中国只要仃效控制r国内疫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工作室第1贝情,就为世界赢得/宝贵时间二、阅读(70分)(一)阅读《卜辑子•昧梅),完成4~5题.(6分)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所桥边•表笑开无立。
《宋史·苏轼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南平市质检题)

《宋史·苏轼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南平市质检题)(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 分)(苏轼)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日:“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日:“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②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③。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④以守卒全其城。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 泥沼雨水。
②侪(chái) :辈,类;吾侪:我们这些人。
③版:古城墙之夹板,中填土石,夯实,垒而成墙。
④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 分)(1) [诣] A.轼诣武卫营( )B.诣太守,说如此( ) (《桃花源记》(2) [属] A.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B.属予作文以记之( ) (《岳阳楼记》)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B.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C.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D.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3分)(2)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3 分)9.从文中可以看出苏轼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简要概括。
(3 分)答案:(二) (16 分)6. (4分) (1) A.到B.拜访(2) A.相连,连接B.同“嘱”,嘱咐,嘱托7. (3分) B8. (6分) (1) (3分) (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都会动摇,我和谁一起守城呢? ( “皆”和“吾谁与”的句式译对各1分,句意1分) (2) (3分)河水将要危害(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
《宋史·苏轼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2020全国一卷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嘉佑二年,试礼部。
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
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
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新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知杭州。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
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
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章指后者。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分类训练)第一类人物传记名人故事一、(江苏泰州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题。
(14分)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
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
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
”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①任元受:名尽言。
②事:侍奉。
③迨(dài):及。
④辟:征召。
⑤辞:推辞。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4分)(1)未尝离左右左右:________________(2)或以语话稍多稍:________________(3)尽言方养亲方:________________(4)必持以遗老母遗:________________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A. 可以调素琴(《陋室铭》)B. 皆以美于徐公(《曹刿论战》)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D.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3.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2分)虽名医不迨也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1)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
(2)魏公太息而许之。
5. 《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
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6题。
(16分)(一)修①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②官书屡废③而叹。
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福建省南平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南平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狭隘.(ài)祈.祷(qǐ)沧.海(cānɡ)歼.灭(jiān)B.倔.强(jué)档.案(dǎnɡ)俘虏.(lǔ)氛.围(fēn)C.憎.恶(zēng)殷.红(yān)沽.酒(ɡū)洪涝.(lào)D.嫉.妒(jì)混淆.(xiáo)荤.菜(hūn)剽.悍(piāo)【答案】C【解析】【详解】C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
A“祈”应读“qí”。
B“档”应读“dànɡ”。
C“嫉”应读“jí”。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摇曳保嶂阻遏神精错乱B.稠秘决别慰藉喧然大波C.鞭踏毁誉欺侮再劫难逃D.锤炼渺茫秘诀走投无路【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A项的“保嶂”应为“保障”,“神精错乱”应为“神经错乱”;B项的“稠秘”应为“稠密”,“决别”应为“诀别”,“喧然大波”应为“轩然大波”;C项的“鞭踏”应为“鞭挞”,“再劫难逃”应为“在劫难逃”。
故选D。
二、名句名篇默写3.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①《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
②《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
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高者挂罥长林梢,__________。
④《游山西村》: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⑤《渔家傲》: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
⑥《马说》:马之千里者,__________。
⑦《春》: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李商隐《无题》中运用暮春落花渲染离别哀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东坡 (宋·苏轼 )阅读试题答案-范文word版 (1页)

2019-2020-东坡(宋·苏轼)阅读试题答案-范文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东坡(宋·苏轼)阅读试题答案
东坡①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②荦(luò)确:怪石嶙峋。
26.这首诗写了一幅寻常生活小景——月夜里拄杖漫步于山石高低不平的东坡,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
后
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4分)
26.清幽,宁静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恬淡旷达(乐观)的思想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 分)
(苏轼)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日:“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日:“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②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③。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④以守卒全其城。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 泥沼雨水。
②侪(chái) :辈,类;吾侪:我们这些人。
③版:古城墙之夹板,中填土石,夯实,垒而成墙。
④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 分)
(1) [诣] A.轼诣.武卫营( )
B.诣.太守,说如此( ) (《桃花源记》
(2) [属] A.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
B.属.予作文以记之( ) (《岳阳楼记》)
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B.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C.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D.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3分)
(2)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3 分)
9.从文中可以看出苏轼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简要概括。
(3 分)
(二) (16 分)
6. (4分) (1) A.到
B.拜访
(2) A.相连,连接
B.同“嘱”,嘱咐,嘱托
7. (3分) B
8. (6分) (1) (3分) (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都会动摇,我和谁一起守城呢? ( “皆”和“吾谁与”的句式译对各1分,句意1分)
(2) (3分)河水将要危害(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
(“害”“虽”译对各1分,句意1分)
9. (3分)敢于担当(责任感强)、亲民爱民、公而忘私、以身作则、临危不惧(冷静沉着)、善于指挥、足智多谋等。
(意对即可,一点1分)
参考译文:苏轼调任徐州。
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
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我和谁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
”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
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危害(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 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
”卒长说:“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物应当为您效力。
”于是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
雨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
有三版。
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