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护理计划单(护理问题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护理目标)

合集下载

儿科护理工作计划

儿科护理工作计划

儿科护理工作计划儿科护理工作计划第一部分:儿科护理工作目标1. 提供全面的儿童健康护理服务,确保儿童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

2. 改善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3. 提供有效的家庭教育和指导,帮助家庭成员提高儿童护理的能力。

4.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加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

第二部分:儿科护理工作内容1. 对患儿进行常规检查和评估,包括身高体重、血压、体温等指标的测量。

2. 监护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连续的监测和记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协助医生进行各类医疗操作,如静脉采血、留置导尿管等。

4. 根据医嘱为患儿提供合理的护理措施,如更换尿布、换床单等。

5. 进行缺氧、窒息、溺水等急救措施,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

6. 协助医生进行各项医疗护理,如给药、输液、换药等。

7. 根据患儿的特殊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包括心理支持和疼痛缓解等。

8. 对患儿的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传授合理的护理技术和方法。

9.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关系,与医生、其他护理人员和家庭成员保持密切联系。

10. 参与儿童护理研究和学术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三部分:儿科护理工作步骤1. 根据医生的嘱托,准备好所需的医疗器械和药品。

2. 做好患儿的护理计划,包括护理目标和具体操作步骤。

3. 进入患儿房间前,洗手并佩戴好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4. 与患儿和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儿的病情和需求。

5. 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包括饮食、休息等方面。

6. 进行相关的医疗操作,如测量体温、血压、心率等。

7. 根据医生的嘱托,给予患儿相应的药物治疗。

8. 对患儿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如更换尿布、擦浴等。

9. 按照医生的嘱托,定期进行患儿的健康评估。

10. 完成护理工作后,整理好工作区域,清洁和消毒相关的器械和设备。

11. 填写好患儿的护理记录,包括具体的护理操作和观察情况。

12. 与患儿的家属进行交流,解答他们的疑问和提供必要的帮助。

新生儿护理计划

新生儿护理计划

新生儿护理计划一、喂养1. 提倡母乳喂养,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2. 协助母亲掌握正确的喂奶姿势和含接方法,确保宝宝有效吸吮。

3. 观察宝宝的吸吮、吞咽情况,以及是否有溢奶、呛奶等现象。

4. 记录喂奶时间、次数和奶量。

5. 若无法母乳喂养,应严格按照配方奶的冲调比例进行喂养。

二、睡眠1. 为宝宝提供安静、舒适、温暖的睡眠环境。

2. 保持室内光线适宜,避免强光刺激。

3. 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如定时入睡、独自入睡等。

4. 观察宝宝的睡眠状态,如呼吸、睡眠姿势等,及时调整。

三、皮肤护理1. 每日用温水为宝宝清洗面部、颈部、臀部等部位。

2. 注意保持皮肤褶皱处的清洁和干燥。

3. 及时更换尿布,防止尿布疹的发生。

4. 若出现尿布疹,应及时处理,可使用护臀霜等。

5. 为宝宝修剪指甲,防止抓伤自己。

四、脐部护理1. 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避免尿液、粪便污染。

2. 每日用碘伏消毒脐部 12 次。

3. 观察脐部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异常情况。

4. 若脐部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五、眼部、耳部、鼻部护理1. 保持眼部清洁,如有分泌物,可用棉签蘸生理盐水轻轻擦拭。

2. 避免耳部进水,喂奶时注意姿势。

3. 保持鼻部通畅,如有鼻屎,可用棉签蘸温水轻轻清理。

六、体温监测1. 每日测量体温 23 次,正常体温在36.037.2℃之间。

2. 注意观察宝宝是否有发热、低体温等异常情况。

3. 根据室内温度,合理为宝宝增减衣物。

七、预防感染1.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

2. 宝宝的用品应专人专用,定期消毒。

3. 避免过多人员接触宝宝,尤其是有感染性疾病的人员。

4. 按时带宝宝接种疫苗。

八、新生儿抚触1. 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抚触,如喂奶后 1 小时左右。

2. 使用温和的婴儿专用抚触油。

3. 按照头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的顺序进行抚触。

4. 抚触时注意动作轻柔,与宝宝进行眼神和语言交流。

九、健康观察1. 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哭声、吃奶情况等。

护士儿科工作计划和目标 儿科护理工作计划和目标优秀(五篇)

护士儿科工作计划和目标 儿科护理工作计划和目标优秀(五篇)

护士儿科工作方案和目的儿科护理工作方案和目的优秀(五篇)护士儿科工作方案和目的儿科护理工作方案和目的篇一1、由于新生儿科是无陪护病房,护士长应转变护士的效劳理念,该科护士应该热爱新生儿科工作,拥有“慎独”的精神,护士工作量繁多,压力和责任重大,护士长应关心、保护护士,排班实行弹性、人性化。

征求护士每周所需,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根据情况尽量满足护士的需要,对于不同层次的护士给予指导帮助,多与护士、医生沟通,细心观察护士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状态,减少不良情绪对工作造成的影响,创立一个学习气氛良好、凝聚力强的新生儿救护团队。

2、科室制定20xx年每月业务专科业务学习方案、每月专科技术培训方案、有记录。

新进护士学习新生儿常见技术操作的并发症,并纯熟掌握新生儿应急预案的处理流程,每月定期开展专科护理查房、疑难病例讨论。

由责任护士介绍病情,主治医师介绍诊疗措施,科主任进展治疗护理需要提醒的问题部分进展展开讨论,有分析、有记录、有整改措施。

进而充实护士知识包3、护士实行层级管理,分组分层,质控组长黄莉惠协助科室质控工作,并每月检查护理文书和护士学习笔记〔专科护理查房〕及时晨会反响缺陷,让护士明白需要改进和提升的方向。

4、护士长重点抓护士的行为管理,对新调入、有情绪、思想急躁的护士及时谈心指导,做到重点交接、重点跟班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杜绝不良事件1、制定核心制度学习方案,每月初晨会带着大家学____制度相关内容,并针对学习内容进展相关本科执行时的本卷须知以及缺陷分析,让大家能运用核心制度自觉约束自身的护理、医疗行为,月底对核心制度进展理论考核,考核形式有;随机提问、考核试卷、默写笔试等,并在不良事件分析会上进展点评记录,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2、护士长加强平安管理,重点查看特殊线路、特殊电器等的使用情况、抓好重点药物、特殊药物、高危药物的使用。

护士长制定各室管理质量标准3、每月护士长积极总结分析各班次、各班护士、工作中存在的`平安隐患,及时与医生沟通发现隐患,并在每月不良事件分析会上组织讨论分析总结,让护士积极发言,护士长做总结分析。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计划范文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计划范文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计划范文一、前言新生儿科护理工作是一项艰巨而神圣的任务,涉及到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新生儿科护士,我们肩负着为新生儿提供全面、细致、专业的护理服务的重任。

为了更好地开展新生儿科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新生儿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确保新生儿生命安全,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2.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满足新生儿及家属的需求。

3. 提升新生儿科护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4. 加强新生儿科护理管理,提高护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三、工作重点1. 基础护理(1)做好新生儿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加强新生儿喂养管理,确保新生儿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3)做好新生儿皮肤护理,预防新生儿皮肤疾病。

(4)做好新生儿口腔、鼻腔、眼部护理,预防感染。

2. 专科护理(1)针对新生儿疾病特点,做好专科疾病护理。

(2)熟练掌握新生儿急救技术,提高急救成功率。

(3)加强新生儿疫苗接种管理,确保疫苗接种及时、安全。

3. 心理护理(1)关注新生儿及家属心理需求,做好心理疏导。

(2)加强与新生儿家属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开展新生儿早期教育,促进新生儿心理健康发展。

4. 护理管理(1)加强新生儿科护理团队培训,提高护理水平。

(2)完善新生儿科护理规章制度,确保护理工作规范化。

(3)加强新生儿科护理质量控制,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四、具体措施1. 基础护理(1)加强新生儿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措施:加强床头交接班,确保新生儿生命体征监测的连续性;加强护士对新生儿生命体征的观察和评估,提高护士对异常情况的识别能力。

(2)加强新生儿喂养管理,确保新生儿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措施:制定新生儿喂养计划,根据新生儿个体差异调整喂养方案;加强护士对新生儿喂养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喂养效果。

(3)做好新生儿皮肤护理,预防新生儿皮肤疾病。

措施:加强新生儿皮肤清洁护理,保持皮肤干燥;定期评估新生儿皮肤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皮肤问题。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计划例文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计划例文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计划例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生儿科护理需求的日益增长,制定一份全面而细致的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明确新生儿科护理的工作目标与任务,探讨护理质量提升的途径,关注患者安全管理,加强培训与教育,优化护理团队建设,合理配置资源,强化交流与沟通,并对工作进行总结与改进。

一、工作目标与任务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首要目标是确保每一位新生儿的健康与安全。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具体任务:提供专业、细致的护理服务,满足新生儿及其家长的需求。

强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关注新生儿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二、护理质量提升为提升护理质量,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护理水平。

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确保每一位新生儿都能得到关爱与照顾。

引入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技术,不断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

三、患者安全管理新生儿科护理工作应始终关注患者安全。

为此,我们将: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范,确保新生儿在护理过程中的安全。

加强对新生儿病情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

四、培训与教育为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我们将定期开展培训与教育活动: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时间、方式等。

邀请专家进行授课,分享新生儿科护理的最新理念和技术。

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提高专业素养。

五、护理团队建设优秀的护理团队是提升护理质量的关键。

因此,我们将:强化团队成员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

定期开展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

鼓励团队成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发展。

六、资源配置与优化合理配置与优化资源是保障新生儿科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

我们将:根据护理工作需求,合理配置护理人员、设备、药品等资源。

定期对资源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计划(3篇)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计划(3篇)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计划(3篇)一、工作目标1. 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

2. 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3. 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家属满意度。

4. 完善科室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5. 积极开展护理科研工作,推动学科发展。

二、具体措施(一)护理质量管理1. 严格执行新生儿科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确保各项护理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2.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和技能操作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3. 建立健全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 加强对高危新生儿的护理管理,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确保患儿安全。

(二)人员培训与发展1.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

2. 鼓励护理人员参加院内外的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3. 开展护理人员的分层培训,根据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需求和能力,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4. 建立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机制,将培训成绩、工作表现、患者满意度等纳入考核指标,激励护理人员积极进取。

(三)医患沟通与合作1. 加强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及时向家属反馈患儿的病情和治疗进展,解答家属的疑问。

2.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家属宣传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注意事项,提高家属的护理能力。

3.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尊重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为患儿的康复努力。

4. 设立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家属的投诉和意见,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四)科室管理1. 完善科室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2. 加强医疗设备和物资的管理,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根据患儿数量和病情变化,灵活调整护理人员的工作安排。

4. 加强科室文化建设,营造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五)护理科研1. 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与护理科研工作,开展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

医院宝宝护理工作计划表

医院宝宝护理工作计划表

医院宝宝护理工作计划表
时间:8:00-8:30
任务:清洁消毒宝宝床铺、更换床单被套、整理宝宝衣物
8:30-9:00
任务:为宝宝洗澡、擦干、换洁净衣物、梳理头发
9:00-9:30
任务:给宝宝喂奶、辅食或喂药、观察宝宝吃饭情况、记录9:30-10:00
任务:陪宝宝玩耍、进行早期教育活动、观察宝宝行为动作10:00-10:30
任务:检查宝宝尿布、更换尿布、清洁宝宝臀部、观察宝宝排便情况
10:30-11:00
任务:根据医嘱进行宝宝身体理疗、按摩、拉伸等治疗
11:00-11:30
任务:与家属交流宝宝最近状况、提醒家属宝宝的饮食等情况11:30-12:00
任务:整理宝宝用具、配料等,为下一次护理工作做准备。

2023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计划(5篇)

2023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计划(5篇)

2023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计划(5篇)2023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计划(通用5篇)2023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计划篇120__年儿科护理工作将围绕医院、护理部工作计划,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把巩固“二级甲等医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继续开展爱婴医院各项工作,作为主要工作重点,现计划如下:一、进一步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1、继续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根据20__年8月“二级甲等医院”回头看复审中,各项质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整改措施,逐一落实,加强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2、继续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护士分管患儿人,夯实基础护理,提供全面、整体的护理服务。

3、依据《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每月定期对优质护理服务落实进行专项检查,及时进行优质护理小组活动并记录。

二、加强省级临床护理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工作1、按照护理部“省级临床护理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实施计划,认真落实各项工作。

三、进一步完善儿科质控管理体系。

1、科室继续执行护士长---质控组长进行儿科护理质量控制。

2、开展科室护士对护理工作质量考核奖励分配的调查,制定科室工作质量考核分配办法。

3、制定儿科护理规章制度,特别是核心制度、护理常规、护理应急预案的培训计划并实施。

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1、落实《护士条例》,在现有护士不足的情况下,科室对护理人力资源仍实行弹性调配的排班工作模式,根据病房使用率、患儿收住数量、护理工作的难易程度、专科特点,弹性调配的排班工作模式。

2、落实护士分层管理方案,对低年资护士加强培训,严格按照《低年资护士工作手册》严格考核管理。

3、继续推广护理工作量化考核,落实以护理工作量、质量、患者满意度并结合护理难度、技术要求等要数的绩效考核,并与护士的评优、晋升、薪酬分配相结合。

五、加强儿科临床护理质量控制,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1、健全和完善儿科质控管理体系。

2、每月各科内质控小组运用PDCA管理工具每月开展质控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1.低效性呼吸型态
1.给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可给予鼻导管吸氧或头罩吸氧,如缺氧严重,可考虑气管插管及机械辅助通气。
2.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升高、呼吸衰竭
2.监护:严密监护患儿的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注意观察患儿的神志、瞳孔、前囟张力及抽搐等症状
3.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做好皮肤护理。
4.合理喂养:监测体重,定时、定称测量。
早产儿
1.体温过低
1.维持体温稳定:给予温箱保暖,室温在22-24℃,湿度在55%-65%。
2.营养失调
2.合理喂养:尽早开奶,吸允能力差和吞咽不协调者可用鼻饲喂养。
3.自主呼吸障碍
3.维持有效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早产儿仰卧时可在肩下放置小的软枕。
2.健康教育:介绍育儿知识,鼓励母乳喂养,多晒太阳。
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
新生儿科护理计划单
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
日期
诊断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签名
效果评价
停止日期、时间
签名
正常足月儿
1.有窒息的危险
1.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新生儿舒适体位,经常查看鼻孔是否通畅。
2.有体温失调的危险
2.维持体温稳定:给予温箱保暖,室温在22-24℃,湿度在55%-65%。
3.有感染的危险
1.患儿胆红素脑病的早期征象得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1.观察病情做好相关护理。
2.知识缺乏
1.患儿家长能根据黄疸原因,出院后给予正确处理。
2.针对病因护理,预防核黄疸的发生
3.健康教育
新生儿脐炎
1.皮肤完整型受损
1.观察脐带有无潮湿、渗液或脓性分泌物。
2.潜在并发症:有并发败血症、腹膜炎的可能
2.向家长宣教正确的消毒方法。
1.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神态、瞳孔变化。降低颅内压,保持绝对静卧,护理操作要轻、稳、准。
新生儿科护理计划单
日期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签名
效果评价
停止日期、时间
签名
2.低效性呼吸型态
2.合理用氧
3.有窒息的危险
3.维持体温稳定
4.体温调节无效
4.健康教育
1.清理呼吸道无效
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清除吸入物。
4.有感染的危险
4.密切观察病情:除监测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外,还应注意观察患儿的进食情况、精神反应、哭声、反射、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的温度等情况。
新生儿科护理计划单
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
日期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签名
效果评价
停止日期、时间
签名
5.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强化洗手意识。
5.健康教育。
新生儿梅毒
1.皮肤完整性受损
1.心理护理:治疗新生儿梅毒首先取得家长的配合。
2.疼痛
2.消毒隔离.
3.焦虑(家长)
3.皮肤护理。
4.梅毒假性麻痹护理:操作轻柔,不采取强行体位。
5.健康教育。
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
新生儿科护理计划单
日期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签名
效果评价
停止日期、时间
签名
新生儿硬肿症
1.体温过低
1.复温:每小时提高箱温1-1.5℃,箱温不超过34℃,在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
2.营养失调
2.合理喂养。
3.有感染的危险
3.保证液体供给,严格控制补液速度。
4.皮肤完整性受损
4.预防感染:作好消毒隔离,加强皮肤护理。
5.潜在并发症:肺出血、DIC
5.观察病情:注意体温、脉搏、呼吸、硬肿范围及程度、尿量、有无出血症状等。
2.营养失调
2.喂养:尽早开奶。
新生儿窒息
1.自主呼吸障碍
1.复苏:畅通气道、建立呼吸、恢复循环、药物治疗。复苏后监护: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尿量、肤色和窒息所导致的神经系统症状。
2.体温过低
2.保温:暖箱保暖,维持肛温36.5-37℃.
3.焦虑(家长)
3.家庭支持:耐心细致地解答病情。
新生儿科护理计划单
新生儿科护理计划单
日期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签名
效果评价
停止日期、时间
签名
新生儿低血钙
1.有窒息的危险
1.遵医嘱补钙:(1)推注速度<1ml/min,如心率<80次/分,应停用。(2)静脉用药确保输液通畅。(3)口服补钙时,应在两次喂奶之间。(4)备好吸引器、氧气、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急救物品。
2.知识缺乏
3.有失用性综合征得危险
3.亚低温治疗的护理:(1)降温:起始水温保持在10-15℃,脑温下降至34℃时间应控制在30-90分钟。(2)维持:头颅温度维持在31-35℃,体温在35.5℃。(3)复温:时间>5小时,体温上升速度不高于每小时0.5℃。
4.早期康复干预。
新生儿颅内出血
1.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升高
5.密切观察病情:注意患儿的反应、呼吸、心率等变化。
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
新生儿科护理计划单
日期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签名
效果评价
停止日期、时间
签名
新生儿破伤风
1.有窒息的危险
1.控制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
2.喂养困难
2.脐部护理。
3.有受伤的危险
3.保证营养。
4.体温过高
4.防止继发感染和损伤:口腔护理,皮肤护理。
新生儿低血糖
1.营养失调
1.喂养
2.潜在并发症:呼吸暂停
2.监测:定期监测血糖。
3.观察:有无震颤、多汗、呼吸暂停等。
新生儿高血糖
1.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1.维持血糖稳定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2.观察病情:注意体重和尿量的变化。
3.作好臀部护理:勤换尿布,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
签名
新生儿败血症
1.体温调节无效
1.维持体温稳定。
2.皮肤完整性受损
2.保证抗菌药物有效进入体内,注意药物毒副作用。
3.营养失调
3.及时处理局部病灶。
4.潜在并发症:化脓性脑膜炎、感染性休克、DIC。
4.保证营养供给。
5.观察病情
6.健康教育
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
新生儿科护理计划单
日期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2.气体交换受损
2.合理用氧
3.保暖和喂养
4.密切观察病情
5.健康教育
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
新生儿科护理计划单
日期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签名
效果评价
停止日期、时间
签名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1.自主呼吸障碍
1.保持呼吸道通畅:头稍后仰,使气道伸直。及时清除口、鼻、咽部分泌物。
2.气体交换受损
2.供氧:PaO2维持在50-70mmHg,SaO2维持在85%-95%。
3.营养失调
3.保暖:环境温度22-24℃,肤温在36-36.5℃,相对湿度在55%-65%。
4.有感染的危险
4.喂养
5.预防感染: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工作。
6.健康教育
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
新生儿科护理计划单
日期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签名
效果评价
停止日期、时间
签名
新生儿溶血病
1.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
6.知识缺乏(家长)
6.健康教育。
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
新生儿科护理计划单
日期护理诊断护理目标Fra bibliotek护理措施
签名
效果评价
停止日期、时间
签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1.体温过高
1.监测体温
2.舒适度减弱
2.减轻腹胀、腹痛,控制腹泻。
3.腹泻
3.密切观察病情。
4.体液不足
4.补充液体,维持营养。
5.健康教育。
护理措施
签名
效果评价
停止日期、时间
签名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1.清理呼吸道无效
1.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体位引流。
2.气体交换受损
2.合理用氧,改善呼吸功能:根据病情和血氧监测情况采用鼻导管、面罩、头罩等方法给氧。
3.体温调节无效
3.维持体温正常
4.营养失调
4.供给足够的能量及水分
5.潜在并发症:气胸、脓胸、脓气胸
3.脐带残端脱落后,注意观察脐窝内有无樱红色的肉芽肿增生,应及早处理。
4.避免大小便污染。
5.进行婴儿脐部护理时,应先洗手,注意婴儿腹部保暖。
6.脐带残端长时间不脱落,应观察是否断脐时结扎不牢,应重新结扎。
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
新生儿科护理计划单
日期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签名
效果评价
停止日期、时间
小于胎龄儿
1.有窒息的危险
1.积极复苏,密切观察呼吸情况:严密观察呼吸频率和特征。
2.体温调节无效
2.维持体温稳定:调节环境温度至中性温度,必要时放入暖箱中。
3.营养失调
3.维持血糖稳定:尽早开奶,随时监测血糖。
4.焦虑(父母)
4.促进亲子关系。
大于胎龄儿
1.有窒息的危险
1.维持呼吸功能: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必要时吸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