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外新史导论名词解释

外新史导论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口头传播:或称为口语的传播,以口语述说来传播思想、消息或态度。
2、标记传播:指借助一定物体或符号为载体,传递或保存音讯的传播方式。
3、声光传播:指以声和光作为传递信息载体的传播方式。
较之口头传播具有速度快、距离远的优势。
4、图式传播:指用简单的书写符号或图形来表达意思、传递音讯、记载事实的传播方式。
图式优干标记和声光之处在于它不仅能表达数量,而目能反映事物的特点和性质。
5、古罗马《每日纪闻》:是公告式的官方公报。
公元前59年,尤利乌斯·凯撒当选为罗马执政官后,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具有原始化的特点。
内容多为政府要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凯撒创设《每日新闻》的目的,就是通过公布元老院和公民大会议事内容,争取舆论支持,扩大政治影响。
传播已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6、新闻信: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
它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
官方新闻信常有传递政情军情的性质。
私人的新闻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
7、威尼斯小报:内容主要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间或也报道政局的变化、战争消息和灾祸事件。
8、富格尔通讯:16世纪,德国富商富格尔家族曾在奥格斯堡开设富格尔金融贸易所,编辑出版的《富格尔商业通讯》,主要提供业务参考,也有选择地摘抄一些售与外人阅读。
二、简述1、简述古代新闻传播发展的三个里程碑及其意义。
⑴语言的产生是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其意义在于:①人们不再只通过各种断续的嚎叫、音节,简单的姿势和身体的动作来应付大自然的威胁和共同劳动。
人们通过单词、数字及其他代号,加上语言和逻辑规则来交流。
②语言的产生还使人们的分类、抽象、分析、综合及推测等思维能力加强,使人类在音讯传播的长度、深度、广度及精细程度上有了进步,并使人类与自然的斗争经验得以相传。
③语言的运用加快了人们信息交流的传输和接收速度,使人们无须再用如现代人“动作字谜”游戏的方式来传递音讯,减少了编码解码时间。
外国新闻事业史 名词解释

1. 《每日记闻》:是公告式的官方报纸。
公元前59年,凯撒当选为罗马执政官后,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
用尖笔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制木板上。
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记闻》。
凯撒创制《每日记闻》的目的,就是通过公布议事内容,争取舆论支持,扩大政治影响。
传播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公元前6世纪,屋大维恢复《每日记闻》,刊布会议记录,帝国政事,宗教祭祀,战事消息等,一直到330年迁都君士坦丁堡为止。
随着罗马帝国版图的不断扩张,《每日记闻》的传播范围也越来越广。
有学者认为,《每日记闻》事关罗马的兴衰存亡。
2. 星法院:1570年,伊丽莎白女王将参议院司法委员会独立为"星法院",以加强封建统治。
星法院颁布特别法令,严厉管制出版活动,如一切印刷品均须送皇家出版公司登记;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有搜查、扣押、没收非法出版物及逮捕嫌疑犯的权力等。
3. 皇家特许制度:英控制印刷出版的措施。
1528年,英王亨利八世下令限制印刷业的发展,1538年正式建立皇家特许制度,规定所有出版物均须经过特许,否则禁止出版。
1557年,玛丽女王下令成立皇家特许出版公司,规定只有经过女王特许的印刷商才能成为公司的会员,只有公司会员和其他特许者才能从事印刷出版。
4. 特许出版制度:封建时代各国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一个重要方法。
其办法是由政府给予那些经过选择的人以独占经营报纸的专利权;只要他服从政府,就可以从这种垄断事业中获利。
5. 知识税:1712年5月,国会在托利党人操纵下通过法案,规定所有版刊一律征收印花税,同时对报刊使用的纸张征收纸张税、刊登的广告征收广告税,三者合称知识税。
既可为政府增加财源,又能限制报业,达到寓禁于税的目的。
开征以后许多报刊不堪重负,被迫停刊,“知识税”严重阻碍了英国报业的发展。
6. 谷登堡(约14世纪90年代——1468年):德国美因茨的工匠。
1450年前后成功地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技术。
外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5、塞缪尔· 亚当斯:
美国“独立运动之父”,北美十三州殖 民地民主激进派的领袖人物。奠定了独立 运动的理论基础;通过持久不懈的努力将 革命的独立观点灌输到民众中,点燃了革 命之火。主要工作方法是从事新闻宣传活 动,利用《波士顿公报》和各地的“自由 之子”组织建立了遍布各地、一呼百应的 宣传网络系统——“通讯委员会”。
6、约翰·迪金森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北美殖民地温和派 的宣传鼓动家和代表人物;他发表了著名的 “宾夕法尼亚——农人来信”系列文章传播 政治、经济观点,影响和促成了有产阶级走 上同母国决裂的道路,在为革命制造舆论方 面作用很大,被誉为“革命的笔杆子”。
7、托马斯·潘恩: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激进派作家,革命宣 传鼓动家。美国独立战争时出版发行出色的 鼓动文章《常识》,猛烈抨击英国政府的暴 政,坚决主张独立,号召人民拿起武器投入 战斗。在革命危急关头,他发表《危机》鼓 舞士气赢得胜利,由此《危机》续篇共13篇 成为美国报刊史上有名的政论文章。托马 斯· 潘恩用自己的头脑、笔杆和勇气,为美国 独立战争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也在美国新闻 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20、“黄色小报” 是黄色新闻的变种,也称“庸俗小 报”。与黄色新闻一样多以刊登黄色新 闻,即以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 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 犯罪方面的事件,达到耸人听闻、扩大 报纸销量的目的的一种报刊。
21、《泰晤士报》
英国的一张综合性全国发行的日报,是一 张对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挥着巨大影响的 报纸。在世界报坛上,有“世界第一报纸”之称, 被称为现代新闻事业的鼻祖,是独立报业的典范。 发刊于1785年元旦,创办人为沃尔特。三年后正 式定名。在经营上,割断和政府的联系,充分自 立。报道上,大量刊登国内外要闻,有独家新闻。 言论上,标榜独立。另外,重视采用新技术。 《泰》无明确的政党背景,有自己的阶级立场和 政治倾向。它是工商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因面能 在工业革命后的形势下,成为影响英国政局的重 要力量。
独家整理,外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外国新闻史名词解释传播发展三大里程碑:语言的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三个重要的里程碑。
新闻信:新闻信是指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
他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
产生和发展于罗马帝国时代。
新闻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
有些记述了当时许多重大事件和人物,记录了罗马的生活、乡村情况、以及民间习俗等。
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批职业新闻工作者的诞生,“新闻信”也成为世界上第一批新闻商品。
新闻书:16世纪末,西欧等地开始出现了不定期的印刷品,主要报道一些比较重要的事件。
这种印刷品与记事性小册子相比,新闻性明显增强,并因其书本形式,被称为新闻书。
新闻书与报刊相比:形式内容上,虽有刊名,但出版日期不固定、出版间隔很长。
新闻迟缓,时效性不高;受众方面,没有固定订户,只在市场上像其他书一样公开出售;出版者多为印刷商,以印刷其他书籍为主,附带出版自己编写的新闻书。
威尼斯小报:16世纪在地中海北岸的威尼斯出现的手写的小报。
内容主要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间或也报道政局变化、战争消息和灾祸事件。
这些小报不定期,沿街兜售,每份一个铜元。
后来这种小报流传到罗马以及欧洲各国,就称为威尼斯小报。
皇家特许制:1534年,英王亨利八世正式颁令建立皇家特许制度,规定所有出版商均须经过皇家许可,否则禁止营业。
知识税:1712年,英国国会在托利党人操纵下通过法案,规定对所有报刊一律征收印花税,同时对报刊使用的纸张征收纸张税,刊登的广告征收广告税,这三种税合称为“知识税”。
英国政府征收“知识税",既可以增加财源,又能达到寓禁于税的目的。
而开征以后许多报刊不堪重负,被迫停刊,“知识税”严重阻碍了英国报业的发展为政府增加财源又限制报业。
因此在各方面的压力下,政府逐步降低了“知识税”。
逐年取消了广告税、印花税、纸张税,英国报业背负了150年的沉重经济包袱彻底解除了。
英国报业的活力大增,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外国新闻史

外国新闻史总论1.口头传播(第一座里程碑:语言)、文字传播、印刷传播(近代报纸的产生标志:定期报纸的出现)、电子传播(1920年广播业诞生,1936年电视事业诞生)、互联网传播2.通讯社【名词】:专门搜集新闻和供应新闻稿件的机构,被称为新闻的总汇,供应新闻的大动脉。
3.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通讯社:法国哈瓦斯通讯社4.现代传播业得以在欧洲传播:①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的商业和工业,从地中海贸易转向全球贸易。
提供了规模化的需求。
②欧洲地理上正形成或连成一片的文明区,地理上进行贸易的关卡减少。
传递信息的障碍减少。
③6个主要的欧洲民族(意西葡德英法),经过文艺复兴运动,自然形成了各自的语言文字。
奠定了语言基础。
④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
新技术的条件。
⑤文艺复兴后,文化从教派的垄断下解放出来。
提供了一定的读者群。
5.西方报刊发展的三个阶段:官报时期,党报时期,自由报刊时代。
英国1.首次使用NEWS:1621《新闻周刊》翻译为英语2.首次使用Magazine:《绅士杂志》3.弥尔顿《论出版的自由》:人有知的权利;第一次明确言论出版自由4.英国大众报刊发展三阶段:①初创阶段:《每日电讯报》(仅此一份高级报纸)②形成英国特色的大众化报刊阶段:三每报:《每日邮报》《每日快报》《每日镜报》③当代英国的新型大众化报刊阶段:《太阳报》《世界新闻报》5.英国第一个报团:哈姆斯沃斯报团,北岩报团6.BBC:1922,民营电视台诞生7.1927,将“民营”的改为“公共机构”的广播公司收入来源:收音机附加费,接受执照费,政府津贴8.英国第一家广播公司:英国广播电台9.1982英国报业转折:多数报纸为提高效率,迁出舰队街10.目前格局:1.媒介集团的发展:①英国空中广播公司②NIL公司全英国第一大的有线电视公司③英国独立电视台④联合商业媒介公司2.报纸的发展:①《泰晤士报》历史最悠久,世界第一大报②《卫报》高级报纸,全彩③《每日电讯报》最早的便士报,欧洲最早的上网报④大众日报:其实就是三每报《每日邮快镜报》⑤《金融时报》⑥《独立报》11.英国新闻对世界的贡献:①言论出版自由,新闻自由的发源地。
自考外国新闻史名词解释汇编

第1章外国新闻事业的起源l、《每日纪闻》公元前59年,古罗马执政官凯撒为争取舆论支持,下令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议事纪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特制的木板上,后人称之为《每日纪闻》。
这种原始形态的官方公报,在罗马时代断断续续存在过数百年,起了维护帝国统治的作用。
2、新闻信指传递新闻、交流信息的书信,有官方新闻信和私人新闻信两种。
流行于古罗马到中世纪时期,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久的手写新闻传播形式。
3、谷登堡德国美因茨的工匠,1450年前后研制成功适合西文特点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印出了《拉丁文文法》、《四十二行圣经》等书籍。
这种印刷术后来流传到欧美各国,对人类传播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4、威尼斯小报历世纪流行于威尼斯和地中海沿岸的手抄小报,内容主要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间或也报道政局变化、战争和灾祸消息,不定期发行,每份一个铜板。
5、新闻书历世纪流行于西欧的新闻印刷品,不定期出版,内容常为某些重大事件的报道,多为书本形式,在书店、集市或街头出售。
第2章发达国家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发展1、皇家特许制这是英国封建统治者压制印刷出版的措施。
英王亨利八世1538年正式建立这项制度,规定所有出版物均须经过特许,否则禁止出版。
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17世纪末资产阶级革命结束时为止。
2、约翰·密尔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论家和诗人,一历史上最早正式提出出版自由主张并加以深刻论述的人。
1664年他在国会发表《论出版自由》的演说,全面抨击出版检查制度,强调言论出版自由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权利,只有保障言论出版自由才能使真理在争论中战胜谬误。
3、“知识税”这是英国资产阶级统治当局压制印刷出版的手段。
18世纪初,英国议会通过法案,规定所有报刊征收印花税,使用的纸张征收纸张税,刊登的广告征收广告税,三者合称“知识税”。
这项规定沿用了100多年,经过报界和社会各界的长期斗争,至19世纪中期才陆续取消。
4、初创时的《每日电讯报》1855年创办于伦敦,在著名报人利维经营下,获得很大成功,成为当时著名的廉价报纸。
外国新闻史中的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多种声音,一个世界: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严重的发展不平衡,流向不合理,内容不公正的现象.为此发展中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斗争.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责成教科文总干事审查当代社会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全部问题.为此成立了国际交流问题研究委员会,1980年,该委员会提交报告<<多种声音,一个世界>>该报告以大量材料论证了世界新闻传播确实存在不均衡不合理的状况,支持建立新的传播秩序,并且提出82条具体建议.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决议,并设立指导机构以促其实现.这些遭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国家的不满,反对改变现存的状况,于是历次教科文组织会议总是存在着斗争.香港卫星电视台:这是亚太本地区最早的国际电视台,原为李嘉诚的和记黄埔集团创办,1991年4月开播,设立新闻,音乐,体育,综艺和中文频道,分别用英语,华语日夜开播.1993年观众约1.7亿.后来默多克集团买下该台,增加频道,语种.1996年3月,香港卫视同两家公司合办凤凰卫视中文台,以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和华人为对象,集新闻,娱乐,服务为一体,24小时播送.特莱维萨电视公司:组建于1973年,目前是墨西哥,西班牙语系影响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拥有电视台约300座,广播电台17座,节目制作公司3家,墨西哥最大的有线电视系统一家,报刊若干家,它的电视网都是以娱乐性节目为主的综合频道,节目”回声”日夜报道世界各地新闻,该公司参与拉美空中台的创办,向西班牙开拓业务,它还是节目制作和销售商,公司股份大部分属于阿斯卡拉加家族.互联网:指计算机互联网络,它是由许多台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特定的通讯设备和技术协议相互联结起来,以实现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目前最大的国际性互联网是因特网,已覆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成为公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互联网是一种信息传输媒介,更是传播和交易信息的平台.三社四边协定:从19世纪50年代起,欧洲三大通讯社哈瓦斯社,路透社,沃尔夫社就有一些交换股票行情协定,1850年达成协定,相互交换新闻,大致规定以本国为发行新闻的范围,互不侵犯,后来他们业务日益越过国界,同殖民扩张相联系.经过争夺,世界新闻市场基本分割完毕.为确认既成事实和各自垄断范围,1870年1月7日签订”联环同盟”协定,该协定以三大通讯社为主,美国的纽约联合社虽参与,但不能插足美国以外的地区.称为”三社四边协定”媒体寡头:寡头是指俄罗斯社会转型期的产物,指在私有化过程中聚敛了大量财富的金融资本家,这些人为了制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舆论环境,通过融资投资等方式掌握了大量传播媒介,形成王国,操纵舆论.发展新闻学:发展中国家政府对报业管理宽严不一,总的开说发展中国家重视并提倡报刊的社会责任,强调报纸应该根据国家利益引导舆论,强调报纸在保持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利益,推动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反对不受约束的无限制的新闻自由,这种被称为发展新闻学,指导新闻业的理论,在发展中国家新闻界有广泛代表性和重大影响.。
外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外国新闻史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口头传播或称为口语的传播,以口语述说来传播思想、消息或态度。
2、标记传播指借助一定物体或符号为载体,传递或保存音讯的传播方式。
3、声光传播指以声和光作为传递信息载体的传播方式。
较之口头传播具有速度快、距离远的优势。
4、图式传播指用简单的书写符号或图形来表达意思、传递音讯、记载事实的传播方式。
图式优于标记和声光之处在于它不仅能表达数量,而且能反映事物的特点和性质。
5、《每日纪闻》公元前59年,恺撒在当选为罗马执政官之后,命令在罗马议事厅外大街上立了一块涂上石膏的木板,每天在上面书写报道元老院的议事纪录,后人称其为《每日纪闻》。
6、新闻信新闻信是传递新闻和消息的公私信件。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新闻信属于人际传播而不是大众传播。
7、威尼斯手抄小报16世纪,在威尼斯等工商业发达的地区出现了专门刊登各种商业信息的手抄小报,内容主要是物价、商品行情、来往船期等。
这些小报不定期出版,没有报头和名字。
8、法国哈瓦斯通讯社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通讯社,1835年由法国人查利"哈瓦斯创办,是今天法新社的前身。
9、德国沃尔夫通讯社1849年由德国人伯纳德"沃尔夫在柏林创办。
是德国通讯社的始祖,也是世界上最早及规模最大的通讯社之一。
10、英国路透社路透社于1850年由德国人保罗"朱利叶斯"路透在德国亚琛创立,1851年迁址到伦敦。
11、美国联合通讯社1848年墨西哥战争期间,纽约市的6家大报成立了“港口新闻联合社” 。
1892年,成立美国联合通讯社(Associated Press)。
12、“联环同盟”1870年1月7日,路透、哈瓦斯和沃尔夫三方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美联社也参加了该协定,又称“三社四边协定”,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
13、“三社四边协定”1870年1月7日,路透、哈瓦斯和沃尔夫三方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美联社也参加了该协定,又称“三社四边协定”,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白虹贯日”:
一战后,日本政府对报界的镇压措施引起了报界 的强烈不满。1918年8月25日,全国84家报社的新闻 记者代表在大阪召开了“关西记者大会”。报道这次大 会情况的《大阪朝日新闻》在提及此事时,使用了“ 白虹贯日”一语,政府当局以“这一消息是暗示革命” 为理由起诉该报。结果,登载这一消息的当天报纸被 禁止发售;发行人兼编辑山口信雄和撰写这条新闻的 记者被判刑两个月;社长被迫辞职,包括总编辑在内 的许多编辑人员都被迫离开报社。日本新闻史上最大 的一次笔祸。日本政府借此事件镇压新闻界自由浪潮。
4.“知识税”
所谓“知识税”,也叫“印花税”,是 18 世纪初英国政府对报纸、广告、纸张等 印刷品所征收的一种税金,是英国当局继 1694 年独占特许出版制度失效后所采用的 一种经济手段,借以管制出版印刷事业,压 抑新闻自由的特别措施。历史学家称之为 “知识税”。
5、塞缪尔· 亚当斯:
美国“独立运动之父”,北美十三州殖 民地民主激进派的领袖人物。奠定了独立 运动的理论基础;通过持久不懈的努力将 革命的独立观点灌输到民众中,点燃了革 命之火。主要工作方法是从事新闻宣传活 动,利用《波士顿公报》和各地的“自由 之子”组织建立了遍布各地、一呼百应的 宣传网络系统——“通讯委员会”。
15、《纽约论坛报》
是美国廉价报刊初期,不同于《纽约 太阳报》、《纽约先驱报》的一份“正派 的便士报”,由格里利创办于1841年4月10 日。注重全面报道,重视文学艺术,拒绝 刊登虚假、堕落广告与色情凶杀新闻。 《纽约论坛报》被尊称为“伟大的道德机 关报”;格里利以真理思想和表率言行为 那个时代的廉价报刊增添了有益的和声。 《纽约论坛报》的这个时代被后人誉为 “人格新闻学”时代。同时,格里利被美 国新闻界誉为“报业之父”。
11、曾格案件
曾格是纽约市的印刷商,创办了《纽约 周报》,发表了一系列批评总督的文章而 被捕。安德鲁•汉密顿为其辩护。汉密顿指 出:只有谎言才构成诽谤,每个公民都有" 陈述无可非议的事实真相的自由"。最后陪 审团不顾法官的阻挠,裁定曾格无罪。这 一案件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北美人民争取 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
17、黄色新闻:
是指一种大量运用煽情主义的浅层次感 官刺激的手法,集中渲染、夸大报道耸人 听闻的色情、暴力、犯罪、天灾人祸等新 闻事件,旨在赚取高额利润的新闻样式。
18、普利策
美国新式新闻事业的领袖人物和现代报业的创 始者之一,是黄色新闻的始作俑者和先锋大将, 被称为“黄色新闻之父”。他创办的《纽约世界 报》奠定了西方现代大型报纸的雏形。普利策的 独特之处在于有着一整套系统的思想——关于报 刊作用、新闻意义、评论价值等。且思想富有浓 烈的民主进步色彩。他的报纸对所处的社会现实 生活进行了舆论的干预。在新闻专业观念方面显 示了新式新闻事业领袖的巨大影响力。普利策是 一个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原则结合的杰出人物。 晚年捐献200万建立著名的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并 设立普利策新闻奖。
19、北岩爵士 原名哈姆斯沃斯。是英国现代新闻事业 的创始人。1905年受封勋爵,被称为“舰队 街拿破仑”。1888年创办《回答》周刊,专 门回答读者的来信提问,获得成功。1894年 买下《新闻晚报》,进行新闻改革,积累了 相当的办报经验。1896年创办《每日邮报》, 创办前作了大量准备和宣传工作,并出试刊。 该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08年买下《泰晤 士报》,大胆改革,也获得成功。英国最早 的报团由他组建,被称为北岩报团。1922年 逝世。
8、《荷兰传闻书》
日本封建幕府了解外部世界的唯一 信息来源,仅供最高层的大将军及重臣阅 览,是政府绝密级文件,也是日本境内第 一份具有近代色彩的、非公开的官方新闻 媒介。
9、《官版·巴达维亚新闻》: 日本最早公开发行的官办近代译报, 是幕府严格控制的官方出版物。它使用木 版活字印刷,线装书版式,分卷出版,不 定期发行,数量很少。该报公开发行,报 道海外时事,且读者多为诸侯大名、上层 武士、国家官吏,在当时影响巨大,被认 为是日本近代报业的先驱。
25、“美国之音”
美国官方国际广播电台,世界上规模最大 的国际广播电台之一。隶属美国新闻署。总部 设在华盛顿。创办于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 中,是美国政府创办的第一个短波国际广播电 台,为战争服务;目前,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 有声望的国际广播电台之一,对全世界的新闻 进行全面覆盖报道;该台台长由总统直接任命, 政治色彩浓重,尽管它采取多种科学有效的播 音政策、方法和技巧,但它的目的完全“炉边谈话” 美国政治史和广播史上的一个伟大的 里程碑,充分显示了广播作为新生传媒的 威力;罗斯福利用新兴的大众传媒,在广 播中发表演说,向人民直接解释“新政” 的纲领、意义和措施,最终取得了全国人 民的支持。
24、朗格——库格林流感
是罗斯福总统对广播强大舆论影响力的一 个比喻。20世纪30年代,美国参议员朗格和神 父库格林在美国广播史上以出色的活动加深了 大众对广播威力的认识。前者用广播作为政治 宣传的工具,后者把广播作为宗教布道、时事 宣讲的论坛,很快成为全国皆知的著名人物。 1935年二人联合利用广播攻击罗斯福总统。罗 斯福打比喻说,美国人患上了严重的朗格—— 库格林流感,全国上下人人浑身发疼。
16、《每日电讯报》
英国第一张成功的便士报,1855年6月 29日斯莱上校创办,因“印花税法案”的 废除而开启了英国大众廉价报刊的新纪元。 爱德华· 利维· 劳森是《每日电讯报》真正 缔造者,他学习美国廉价报纸版面编辑技 巧;全面迅速真实地反映世界真面目;重 视国外新闻,狂热追求轰动性报道浪潮; 网罗人才,充实编辑部。
6、约翰·迪金森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北美殖民地温和派 的宣传鼓动家和代表人物;他发表了著名的 “宾夕法尼亚——农人来信”系列文章传播 政治、经济观点,影响和促成了有产阶级走 上同母国决裂的道路,在为革命制造舆论方 面作用很大,被誉为“革命的笔杆子”。
7、托马斯·潘恩: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激进派作家,革命宣 传鼓动家。美国独立战争时出版发行出色的 鼓动文章《常识》,猛烈抨击英国政府的暴 政,坚决主张独立,号召人民拿起武器投入 战斗。在革命危急关头,他发表《危机》鼓 舞士气赢得胜利,由此《危机》续篇共13篇 成为美国报刊史上有名的政论文章。托马 斯· 潘恩用自己的头脑、笔杆和勇气,为美国 独立战争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也在美国新闻 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12、廉价报刊
19世纪30年代前后产生于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中的一种报刊类型,其特征是大众 化、商品化和机器化,一些史学家称它为 “机器的、群众的”报刊样式。
13、《纽约太阳报》
本杰明· 戴伊于 1833年9月3日创办的世 界上第一份成功的便士报,美国商业报刊 诞生的标志。内容上注重社会新闻;甚至 不惜制造假新闻。写作上注重戏剧化、故 事化,人情味、文字通俗易懂;版面上灵 活煽情;发行上以零售为主,售价低廉, 从而吸引了大批“普通人读者”。 它的 报道方式、内容等的改进开创了报业的新 局面。
20、“黄色小报” 是黄色新闻的变种,也称“庸俗小 报”。与黄色新闻一样多以刊登黄色新 闻,即以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 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 犯罪方面的事件,达到耸人听闻、扩大 报纸销量的目的的一种报刊。
21、《泰晤士报》
英国的一张综合性全国发行的日报,是一 张对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挥着巨大影响的 报纸。在世界报坛上,有“世界第一报纸”之称, 被称为现代新闻事业的鼻祖,是独立报业的典范。 发刊于1785年元旦,创办人为沃尔特。三年后正 式定名。在经营上,割断和政府的联系,充分自 立。报道上,大量刊登国内外要闻,有独家新闻。 言论上,标榜独立。另外,重视采用新技术。 《泰》无明确的政党背景,有自己的阶级立场和 政治倾向。它是工商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因面能 在工业革命后的形势下,成为影响英国政局的重 要力量。
1.星法院 1570年,伊丽莎白女王将枢密院中的 司法委员会独立出来,组成皇家出版法庭, 以加强封建统治,即“星法庭”。星法院 颁布特别法令,严厉管制出版活动,如一 切印刷品均须送皇家出版公司登记;皇家 特许出版公司有搜查、扣押、没收非法出 版物及逮捕嫌疑犯的权力等。是压迫自由 的丑恶象征。
2、手抄新闻
22、《纽约时报》
1851年9月18日,雷蒙德与二位同事合伙创 办。该报摒弃了《太阳报》、《先驱报》的煽 情主义作风,也排除了《论坛报》政治激进的 态度,主张新闻翔实、言论平和。是一份在美 国纽约出版的日报,为美国第三大报。在全世 界发行,有相当的影响力,是美国高级报纸严 肃刊物的代表,长期以来拥有良好的公信力和 权威性。该报对南北战争的报道十分出色。
14、《纽约先驱报》
贝内特于1835年创办的一份伟大的便士 报。它起初模仿《纽约太阳报》,但不久 在内容和质量上都超过《纽约太阳报》, 成为那个时代美国报道面最广、报道速度 最快、发行量最大的著名报纸。首要目标 是追求报纸独立,主张不偏不倚,不党不 私,是那个时代最具个人特色、最具独立 性质的报纸。具有顽强的专业进取精神, 注重独家新闻。
16世纪,在意大利城市威尼斯,首先 出现了采访经济、政治、战争、船舶航期 等信息的专门机构和从业人员,并产生了 商业化报纸——手抄新闻。手抄新闻以刊 登经济信息为主,这已经是脱离文件告示 和内传情报痕迹的纯粹新闻了。
3、特许独占制: 始于英国都铎王朝亨利八世统控国内出版 印刷事业的制度。命专职人员监督出版事 业,给予经过选择的印刷商以独占经营的 专利权益,并保护他们的特权利益,防止 任何反对势力出版印刷品的产生。此制度 阻碍了出版业的发展,控制了民众的言论, 达到了统治者统一舆论维护统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