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外美史名词解释1、意大利学院派:1590年,意大利画家卡拉契兄弟创办了著名的波伦亚学院,旨在传承文艺复兴大师的传统,总结前人经验,培养年轻的美术家,并制定艺术法规,强调绘画标准, 避免样式主义和卡拉瓦乔的影响。
由于这种办学原则明显缺乏创新精神,带有折衷主义的特点。
故而题材较狭窄,多描绘宗教与神话,在技法上重素描轻色彩。
可是对以后的古典主义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折衷主义:这是17世纪意大利学院派美术的基本特色。
主张绘画应有的最高标准是: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格累乔的典雅与风韵、威尼斯画派的色彩等等。
这种企图培养新的艺术人才的办学思路与模式明显是综合了各家之长的折衷主义。
3、卡拉瓦乔主义:17世纪由于卡拉瓦乔在当时欧洲画坛的巨大影响,吸引了相当多的敬慕者与追随者,他们的作品深受其艺术感染,无论是题材范围、画面明暗对比、人物写实手法等,多倾向于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风格,故被称为卡拉瓦乔主义。
4、意大利地方画派:17世纪意大利的现实主义画坛除了最具影响的卡拉瓦乔之外,还有颇具实力的有现实主义倾向的地方画派和画家:如热那亚画派(代表人物是斯特劳斯)、曼图亚画派(以多菲奇为代表)、那不勒斯画派(萨·洛撒为代表),另外还有威尼斯画派、佛罗伦萨画派和罗马画派等。
5、巴洛克艺术:17世纪流行的艺术风格之一。
这种风格最早产生于意大利的罗马,曾弥漫于欧洲的天主教国家。
“巴洛克”这个派生词的由来说法不一:一说来自葡萄牙语或西班牙语,意指不圆的珠子;一说来自意大利语,有任意奇特、怪诞或推论上错误的含义。
这个带有贬意的称呼是18世纪的古典主义理论家对这种艺术倾向的蔑视。
6、荷兰小画派:17世纪的荷兰除了哈尔斯与伦勃朗这样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以外,还涌现了一批出色的画家。
他们被称为“荷兰小画派”的原因有二:第一是画幅较小,适宜于市民阶层装饰居室;第二是不表现重大的社会题材,特别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外国美术史是研究外国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外国美术史中常见的名词解释:
1. 古埃及:古埃及艺术是指在古埃及文化和文明时期产生的艺术,以宏大、宏伟的建筑和壁画而闻名。
2.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指15世纪到16世纪意大利的一场文化运动,该运动强调对古代希腊和罗马艺术的研究和模仿,希望将艺术从中世纪的宗教主题中解放出来。
3. 巴洛克:巴洛克艺术是17世纪到18世纪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以其丰富、奢华、夸张和戏剧化的特点而闻名。
4. 印象派:印象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的一种艺术流派,艺术家以瞬间的感觉和瞬间的印象为主题,注重光线和色彩的变化。
5. 立体主义:立体主义是20世纪初法国的一种艺术运动,艺
术家试图通过将主题拆分成多个几何形状来重新构建对象的立体感。
6. 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德国的一种艺术运动,旨
在通过夸张、变形和艺术家个人情感的表达来传达内心世界。
7. 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初法国的一种艺术运动,旨在揭示潜意识的力量和梦境的世界,作品常常充满幻想和超
自然的元素。
8. 极简主义:极简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种艺术运动,艺术家试图通过简化、减少和几何化的形式来探索纯粹的美感。
9. 街头艺术:街头艺术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源于城市街头的一种艺术形式,其特点是在公共空间中创作,并且经常涉及政治、社会和城市环境的问题。
10.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一种艺
术和文化理论,强调对传统和权威的怀疑,并试图挑战艺术的定义和分类。
外国美术史的名词解释

外国美术史的名词解释艺术无国界,它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和语言体系。
外国美术史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涵盖了广泛的艺术术语和概念,为我们理解和欣赏不同国家的艺术作品提供了重要的解释。
以下是对外国美术史中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
1. 梵高(Vincent van Gogh)梵高是19世纪后半叶荷兰艺术家,他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颜色运用而闻名于世。
梵高是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他对自然的感知和情感表达使他的作品融合了内在的个人体验和外部环境的感知。
他的作品《星夜》、《向日葵》等成为了后世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2. 文艺复兴(Renaissance)文艺复兴是15世纪至17世纪欧洲发生的一次重大艺术和文化运动。
这一时期在意大利兴起并迅速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
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是对古典艺术的研究和模仿,以及对人文主义理念的追求。
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强调透视、比例和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反映了人类对知识和美的追求。
3. 巴洛克(Baroque)巴洛克是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风格。
巴洛克艺术强调感官上的宏伟、壮丽和戏剧性,采用复杂的构图和浓郁的情感表达。
在绘画、雕塑和建筑中,巴洛克作品常常表现出精细的细节和运动的效果,代表作品包括卡拉瓦乔(Caravaggio)的《医生愈后的圣面具》和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的圣彼得广场。
4. 印象派(Impressionism)印象派是19世纪末法国的一种艺术运动。
印象派艺术家出于对光线、色彩和瞬间变化的兴趣,开始捕捉和表现自然界的印象,而不是追求细节和精确的描绘。
印象派作品强调感官上的体验,尤其是对光线和颜色的敏感。
莫奈(Claude Monet)的《睡莲》系列和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的《午餐的船员》是印象派的杰作。
5. 立体主义(Cubism)立体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艺术运动,它以革命性的方式呈现了物体的多个角度和视图。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1、拜占庭艺术:欧洲中世纪以东罗马帝国首都拜占庭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基督教艺术。
将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东方波斯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居统治地位达1000年之久。
其建筑运用拱券、穹顶,以彩色琉璃砖做装饰,内部有金色的镶嵌画。
其绘画主要是非写实性的抽象艺术式样,如抑制对空间各深度的表现、热衷于线条与色彩的运用等。
2、罗马式建筑:欧洲中世纪中期的基督教建筑样式。
罗马式建筑朴素、坚实,广泛采用半圆形拱券,石墙厚重,窗户小且高,内部昏暗,有高大的塔楼。
代表建筑有: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等。
3、哥特式、哥特式建筑: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基督教艺术,源于法国,遍及全欧洲,代表了中世纪艺术发展的高峰。
其建筑具有轻盈、纤细的结构,广泛运用尖券、肋拱,以巨大的彩色玻璃花窗取代墙壁,使得内部空间宽敞、明亮。
总体感觉高耸挺拔,充满强烈的向上动感。
代表建筑:法国巴黎圣母院。
4、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原意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
在欧洲的历史上,实际是指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其实质是以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为出发点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最先萌芽于南部的意大利,随后推及北部的尼德兰和中部的德国地区。
5、人文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是与基督教神权及其禁欲主义相对立的,基本内容是他的世俗性。
人文主义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崇尚科学、颂扬人的力量,高扬人与自然的美。
6、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着名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画家,他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发明了“渐隐法”(用模糊的轮廓与柔和的色彩使一个形状融入另一个形状之中),成功地表现出人物微妙的内心活动,作品含蓄,充满哲理思考。
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
7、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着名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他的作品充满英雄主义、被压抑的力量与悲壮的激情,充分发挥了人体的表现力。
最新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1、拜占庭艺术:欧洲中世纪以东罗马帝国首都拜占庭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基督教艺术。
将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东方波斯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居统治地位达1000年之久。
其建筑运用拱券、穹顶,以彩色琉璃砖做装饰,内部有金色的镶嵌画。
其绘画主要是非写实性的抽象艺术式样,如抑制对空间各深度的表现、热衷于线条与色彩的运用等。
2、罗马式建筑:欧洲中世纪中期的基督教建筑样式。
罗马式建筑朴素、坚实,广泛采用半圆形拱券,石墙厚重,窗户小且高,内部昏暗,有高大的塔楼。
代表建筑有: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等。
3、哥特式、哥特式建筑: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基督教艺术,源于法国,遍及全欧洲,代表了中世纪艺术发展的高峰。
其建筑具有轻盈、纤细的结构,广泛运用尖券、肋拱,以巨大的彩色玻璃花窗取代墙壁,使得内部空间宽敞、明亮。
总体感觉高耸挺拔,充满强烈的向上动感。
代表建筑:法国巴黎圣母院。
4、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原意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
在欧洲的历史上,实际是指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其实质是以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为出发点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最先萌芽于南部的意大利,随后推及北部的尼德兰和中部的德国地区。
5、人文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是与基督教神权及其禁欲主义相对立的,基本内容是他的世俗性。
人文主义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崇尚科学、颂扬人的力量,高扬人与自然的美。
6、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画家,他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发明了“渐隐法”(用模糊的轮廓与柔和的色彩使一个形状融入另一个形状之中),成功地表现出人物微妙的内心活动,作品含蓄,充满哲理思考。
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
7、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他的作品充满英雄主义、被压抑的力量与悲壮的激情,充分发挥了人体的表现力。
雕塑名作有《大卫》《摩西》,绘画有《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建筑有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
外美史名词解释

3、圣像画:特指欧洲中世纪绘制于板上的基督教神明和圣徒的画像。题材受到教义的严格束缚和程式化规定。多以蛋彩形式画成。画中形象冷漠而呆滞,缺少生活气息和世俗风韵。
4、拉斐尔前派:19世纪中叶出现于英国的画派。该派受罗斯金文艺观的影响,崇尚浑厚、扎实的写实画风,厌弃浅薄的实用主义艺术时尚,注重油画的精神内涵和中古时期的情调。作品多有一种感伤和富于神秘意味的风韵。代表画家有罗塞蒂、米莱斯等。
1、罗马凯旋门:罗马一种纪念性建筑。通常设在凯旋队伍经过的道路上。用以纪念重要人物或事迹。其由拱门相连两个墩子,拱上为顶部,作为雕像的基座并刻有铭文。著名代表有君士坦丁凯旋门等。
2、阿旃陀石窟:位于印度德干高原文达雅山。共29洞。内部壁画可分为三期。内容有佛的生平故事、社会生活、宫廷景象、山林田舍、战争场面等。其艺术风格除以印度民族传统为主外,还有来自波斯、中国的影响。
二、名词解释
1、洞窟壁画:欧洲史前时期画于洞窟壁上的绘画作品,其中也包括泥塑和浮雕。表现内容皆以动物为主,手法生动而写实。代表者是法国的拉斯科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2、金字塔:埃及古王国法老的陵墓,因其方锥形与中国汉字“金”字相似,故称。其中间经历了一个从长方形石墓到梯形金字塔的演变过程。它具有庞大的体积和重量,给人以精神上的压力。
1、祭坛画:中世纪西欧宗教绘画之一。专门用于教堂正面的祭坛。其画像明显受当时神权统治、宗教秩序的制约,有严格的布局要求和程式化的形象刻画规范,充斥着禁欲主义的味道。
2、浮世绘:日本德川时代的一种木板风俗画。“浮世”即现世之意。题材多为民间风俗、人物、风景等,具有鲜明的日本民族风格。画面造型简练,色彩明艳,衬托简单的背景,富有装饰效果。代表画家有葛市北斋、铃木春信等。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1.拉文特岩画拉文特岩画位于西班牙东部,临地中海;岩画大部分发现分布在山崖间的浅洞或岩厦中,有的可以沐浴阳光;这里先是猎人,后来是牧人领地,他们分散地居住在山野之间;所绘制的岩画具有以下特征:人物精力充沛,动作极度夸张,人物动物混杂,画面复杂;采取“旋转透视法”构图和善于利用圆形或对角线方式;多数画面朝向西沉太阳的西方,可能与某种落日的宗教仪式有关;造型富于概念化,多数为剪影式,并变形,夸张;该岩画是中石器时代岩画典型的代表;2.斯通亨奇巨石环斯通亨奇巨石环是位于英格兰新石器时代建筑代表作之一;他们是由多个三石塔结构联合组成的大圆环;其功用说法不一,据猜测可能是:宗教仪式场所界石纪念死者或者是历法这种建筑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部分经过雕琢、磨制、以十分惊人的精确性、均匀、统一的概念,反映出原始人的创作力;3.纳美尔王石板纳美尔王石板是为埃及第一王朝的缔造者纳美尔王歌功颂德的纪念碑,是一件双面都有浮雕的略呈梯形的板块,约创作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其浮雕精致,构图分上、中、下三层,十分有条理,造型采取标准式的正侧面结合手法,为埃及后来的浮雕壁画奠定了基础,历经3000年的造型规则从此时已经确定,影响深远;3.金字塔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呈方锥形,一般采用石灰石砌筑;其外观造型如同阳光透过云缝普照大地的光束,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内部用长长的甬道连接上中下墓室;金字塔盛行于旧王国时期,保存完整的最着名的是基萨地区的三座,其中胡夫金字塔最高,达146米多;如今金字塔已经成为埃及的标志了;4.“正面律法则”“正面律法则”,也称“正面式法则”,即在埃及古代大多数雕像中,无论站立、坐姿、走动的人物都是直面观众;头、颈、肩部连接处以及身体的中心处于同一垂直面上;两手上下略有变化;这是法老、神像和部分贵族像必须遵守的造像规则;5.涅菲尔蒂像涅菲尔蒂像是古代埃及新王国时期肖像雕刻的精品;此作品由于受到“阿玛尔纳”风格的影响,增加了世俗性、写实性、强化了肖像的个性特征,同时也有美化的成分,表明宗教改革后埃及肖像雕刻的新趋势;6.“法尤姆肖像”“法尤姆肖像”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重要的绘画遗物,由于最先在法尤姆地区发现故得名,即放在木乃伊头部的死者生前肖像;这种肖像是使用蜡颜料画在木板或亚麻布上的,具有便于写实、深入刻画、耐久的特点;7.新巴比伦城新巴比伦城是两河流域新巴比伦时期重要的城池建筑,其遗址在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数十里,是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重修的新城,城内有着名的“空中花园”,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城池为长方形,有三道城墙,有完备的防御体系;城墙中的每道塔门都用一个神的名字命名,墙面采用琉璃砖装饰,极富美学意义;该建筑影响了东方阿拉伯建筑,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城市之一;8. 纳拉姆辛纪功碑纳拉姆辛纪功碑是苏美尔—阿卡德时期纪念纳拉姆辛战功的一件纪念碑浮雕,重点人物纳拉姆辛被刻画得较大,其他人物较小,表明等级观念的存在;画面具有情节性、戏剧性特征,并且还有风景的表现;人物与景物处理得体,显示出作者的独具匠心,成为美术史上最早用艺术品形式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佳作之一;9. 克诺索斯宫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宫即传说中的迷宫,建于米诺斯王朝,由代达罗斯设计修建,是一座庞大而复杂的建筑群,占地两公顷,是古代世界着名的城市之一;宫殿由一组组环绕内庭院的堂室构成,高低错落,踢蹬走道迂回曲折;堂室安排错综复杂,使人进出艰难,故称迷宫;内有居住室、浴室、凉台、仆役房间,还有下水道和通风等设备,与近代建筑接近;宫殿内有丰富的壁画,反映了当时人的各种生活状态;10. 巴特农神殿巴特农神殿是希腊古典时期建筑代表,是雅典卫城建筑群中的主角;建筑采用典型的围柱式结构,东西两侧各8根柱子,南北各15根柱子,柱高米;神殿整体呈矩形,长边为70米,短边为31米,与黄金比例分割相符,全部采用白色大理石为材料,外部柱式采用多里安式,内部4根采用爱奥尼亚式;由于其建筑的成就被誉为希腊宣言书式的建筑;11.米诺斯的阿芙洛蒂德米诺斯的阿芙洛蒂德俗名“断臂维纳斯”,约作于公元前1世纪,是希腊同一题材中最受赞美的一件杰作;塑像体态自然优美,表情含蓄深邃,肌肤圆润丰满,具有妩媚的特点,成为表现女性人体美的最高典范,是理想美与真实美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美学理论;12. 古希腊瓶画艺术希腊瓶画艺术是研究希腊绘画的重要资料之一;瓶画中的内容有狮身人面像、鹰头狮身像、东方动植物、叙事性神话故事等;依据绘画方法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即白底彩绘式、红绘式、黑绘式;绘画方法除白底彩绘属线描以外,大多是剪影式,略有细节刻画,造型优美,大量采用弧线,突出了装饰性效果;如掷筛子的游戏、狄奥尼索斯盘等;欧洲中世纪1.巴西里卡式巴西里卡式,是欧洲中世纪早期基督教美术建筑样式之一;公元前313年,米兰敕令颁布后不久,基督教随之合法化,标志着真正基督教纪念性建筑的开始;他们借用了罗马会堂的巴西里卡式的长方形,多为木制结构的建筑形式;在这些教堂内部的墙壁制作了大量的镶嵌画,同时配置雕刻作品;尤其在石棺雕刻方面更为突出,如两兄弟石棺、朱利厄斯·巴苏斯石棺等,都是有名的雕刻作品;由于木制结原因,常因火灾遭难,以后不再沿用此形式;2.圣索菲亚教堂圣索菲亚教堂,是拜占庭美术中的代表,是东罗马建筑的佼佼者,建于公元6世纪,集东西方建筑艺术之大成;建筑师是安特米俄斯和伊西多鲁斯;其结构简单、明晰,一个大的矩形中容纳一个正方形,四角竖立着巨大的方柱支撑穹隆,在中心穹顶的东西下方各有一半径相等的半穹隆,每个半穹隆两侧又有更小的半穹隆;此建筑大面积使用砖块砌筑,在当时是个创举;外观上宏伟壮观,内部由于有40个天窗透光,沉重的屋顶也变得轻盈,加上内壁以彩色大理石镶嵌和华美的镶嵌画,显得金碧辉煌;圣索菲亚教堂成为拜占庭里程碑式的建筑;3.加洛林文艺复兴公元8世纪,当年的蛮族已成为横行欧洲大陆的封建领主,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历经数十年战争,把西欧大部分地区统一起来,终于建立加洛林王朝,在罗马接受册封,成为西罗马覆灭300余年后西欧的第一个皇帝,使罗马再次成为人们瞩目的地方;原罗马艺术使查理曼大开眼界,于是他让建筑师按照他所见到的圣维塔列教堂的样子建一座教堂,并召集一批学者、僧侣在他的皇宫内用拉丁语誊抄罗马时代的文艺作品,并画上插图;这样就形成了以宫廷为中心,复兴古代文化的热潮,史称“加洛林文艺复兴”;其主要代表作是建筑亚琛王宫和圣经手抄本艺术;4.罗马式建筑罗马式建筑产生于1015年前后,具有以下特点:1主体以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2采用半筒形圆顶和半筒交叉式圆顶;3窗户小且距地面高,门窗上边均为半圆形;4具有封建城堡一样的稳定厚重感,前后配有碉堡状塔楼;5门上饰以雕刻,内部饰以镶嵌画等装饰;着名的代表作有意大利的比萨教堂建筑群、法国的图卢兹圣塞南教堂欧洲典型的罗马式,英国的杜勒姆主教堂以及德国的沃尔姆斯大教堂等;5.哥特式建筑哥特式美术产生于12世纪,是由法国皇家修道院院长苏热所创,他修建的圣德尼修道院体现出“高、光、数”原则,具有以下特点:1继承和大规模使用了有助的尖顶结构;2充分发挥点的支撑作用;3发明了新的具有结构力学意义的扶壁和飞扶壁以及石头树式的穹顶肋架结构;4外部广泛地运用尖枪形拱窗门、拱门和小尖塔,内部有理想的高度、宽度和亮度;5带动了彩色玻璃窗画的繁荣;着名代表作品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米斯大教堂、亚眠大教堂,英国的科罗斯达大教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等;这些建筑在结构力学方面对后世有积极的影响作用;6.镶嵌画镶嵌画是采用彩色石子打磨成片,在墙面上用粘合剂粘贴作品的一种艺术形式;早在古希腊就曾经用此方法铺设地面,后应用于墙面壁画;此种艺术形式在中世纪得到充分发展,并且还增加了彩色玻璃,使色彩更加丰富了;被广泛用于罗马式教堂内部的墙壁上;由于石片本身具有反射光的特性,所以,画面如同彩色幕帘似的闪动彩色光点,具有非人间仙境之感,是教堂墙壁理想的装饰方式;文艺复兴时期美术1.锡耶纳画派锡耶纳画派是指意大利文艺复兴开端时期的一个流派,锡耶纳城在13-14世纪成为艺术中心,那里曾集聚一批艺术家,尤其围绕锡耶纳大教堂建筑项目,这些艺术家发挥了积极作用;该派重视线条造型和色彩,主要以宗教题材为主;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卓、马尔蒂尼、洛郎切诺等人;杜卓的作品有捕鱼的奇迹等;锡耶纳画派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进步发展奠定了基础;2.佛罗伦萨画派佛罗伦萨画派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的中心内容之一,通常指的是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为代表的佛罗伦萨地区艺术现象的总称;佛罗伦萨曾经是经济政治中心和艺术胜地,集聚大量优秀的艺术家;该画派重视素描、造型,讲究科学处理形体和画面,与同期的威尼斯画派形成对比;他们所奠定的艺术基础为后世竞相模仿;3.威尼斯画派威尼斯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的水上城市,实行商人主宰的共和政体,经济富庶,讲究享乐,世俗观念强烈,因而绘画题材常是表现现实生活或神话题材中欢乐的内容,尤其以女人体为主;画面使用绚丽的色彩,以丰富多变的色调表现欢乐主题;主要代表人物有贝里尼家族、乔尔乔内、提香、丁托列托、维罗内塞等;该画派对后世绘画色彩的进一步发展有深远影响;4.枫丹白露画派枫丹白露画派是指法国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一个艺术流派;佛朗索瓦一世大兴文化之风,从各地招募文化艺术人才集聚周围;以意大利样式主义风格装饰其枫丹白露宫,所以该画派艺术成就集中体现于枫丹白露宫及内部绘画装饰;选题有寓言和神话,在制作技巧上具有新意,即壁画与浮雕结合,在画面周围设计了浮雕边框,边框中用浮雕雕刻着人物或装饰纹样;画派主要代表人物有萨托、罗索、卡窿、普里马蒂乔等人;这种绘画与装饰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了绘画与工艺结合趋势,对后世有很大影响;5.埃尔·格列柯格列柯是16世纪西班牙杰出的大师,他带有孤独的性格特征,并善于思索,神秘莫测,受20世纪艺术家的赞许;其艺术特点:1自由的构图,一般不考虑透视焦点的作用;2喜欢运用阴郁的冷色调,用颜色和笔触表现出颤动感;3具有独特的造型,拉长比例,手足纤细,或瘦骨嶙峋,眼神、表情与动势总是流露出惶恐和不安,衣纹处理硬朗,大刀阔斧,营造出超现实的境地;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有托莱多风景、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等;17、18世纪欧洲美术1.巴洛克艺术巴洛克是17世纪欧洲流行的艺术风格,包括建筑、雕刻和绘画;建筑特征:是以古代罗马建筑为依据、规模宏大,奢侈的装饰;装饰着神话传说为题材的雕刻作品;内部用金、银,或是闪耀的镜子、彩色大理石装饰;主要代表作有意大利的圣卡罗教堂等;雕刻特征:强调雕刻的运动、节奏;强调戏剧性主题;关注雕刻与建筑的巧妙结合;代表人物是贝尔尼尼,代表作是圣德列萨等;绘画特征:着力强化人是宇宙主宰的主题;用透视方法向纵深无线扩展,达到构图的开放性、无边性效果;强化人的肌体的活力与强壮;刻意追求画面戏剧性效果、运动感和欢乐气氛,使画面达到一种超然的艺术表现效果;代表人物鲁本斯,作品有掠夺里西普斯女儿等;2.波伦亚美术学院波伦亚美术学院是由卡拉齐三兄弟在波伦亚创立的,成为欧洲比较有影响的第一所美术学院;其基本主张是要保持古代和文艺复兴大师艺术的永恒性,把大师们的艺术看成是楷模;他们折中师法大师艺术风格,创立一种学院派的巴洛克绘画的变体风格;学院奠定了以素描为基础的教学体系,使欧美美术教育脱离了行会传统方法;但由于只是挪用大师的造型风格,出现思想感情的薄弱和整体的欠缺,显露出明显的局限性,是其弱点所在;3.18世纪威尼斯画派18世纪威尼斯画派是指一批艺术家在18世纪延续了威尼斯艺术的光辉,形成18世纪威尼斯画派;这些画家有的采用巴洛克绘画方法,有的形成地方性流派,如乔·皮亚采达、提埃波罗、朗吉等;也有的从事“景观画”创作,如安东尼·卡纳列托等;在继承与发展威尼斯传统方面都有新的贡献,使16世纪辉煌过的威尼斯在18世纪在显余晖;4.“荷兰小画派”通常把整个17世纪荷兰美术称为“荷兰小画派”;由于17世纪荷兰是从16世纪尼德兰分离出来的独立共和国,在17世纪创造了欧洲独一无二的架上绘画形式,风格延续了尼德兰传统,找到了欧洲最有代表性的表现方式,并且体裁分工达到历史的顶峰,在每一个领域都有绝佳的成果,在欧洲美术史上大放异彩;如哈尔斯、伦勃朗、维米尔、雷斯达尔、克拉斯大师等都活跃在这个时代;对后来的写实主义绘画有深远的影响;5.古典主义美术古典主义美术产生于17世纪法国,标志着法国古典美术的开端;其基本特征为:拥护王权,颂扬君主,崇尚理性原则;师法古代,一方面信奉古希腊罗马的理论与实践,另一方面又是对古代艺术传统有条件地继承;重视造型、素描,忽略色彩,造型具有运动中的“冻结感”;主要代表人物有普桑、洛兰等;普桑的代表作品有阿卡迪亚的牧人;该流派对19世纪新古典主义有直接的影响;6.维米尔他是17世纪荷兰最独特的风俗画家;其艺术特征:1取材于普通市民生活;2对光线极度敏感,尤其对异常独特的黄蓝色调极为偏爱,与题材取得相得益彰效果,赋予生活以诗意化表现;3运用新的技法获得了出众的光感效果,物体轮廓边缘常常出现珍珠般光点,造成一种清澈、明净的视觉效果;代表作品有情书、读信的少女、窗前倒牛奶的妇女等;7.洛可可艺术洛可可艺术产生于路易十五时期,此时绝对王权已衰落,宫廷生活失去往日主宰潮流的地位,反而受到市民阶层思想趣味的包围和影响;国王显贵们开始热衷于用假山或涡形的花饰来装饰室内,使自己生活的环境变得优雅和活泼,少一些神味;建筑上,讲究和谐、亲切,玲珑、细巧,与表现神权、王权的古典主义相对立;不论家居、画框、用器等上面的纹样花饰都有华丽繁缛特性,常采用C形或S形、漩涡形纹饰,形成典型的“欧式”风格代表作有鲍夫朗设计的巴黎苏比兹府等;绘画上,多取材于上流社会轻松愉快的享乐生活,因此出现轻快的韵味,以及典雅、优美的浅色;造型上更为直观化、情感化、性感化等;代表人物及作品有华托的舟发西苔岛、布歇浴后的狄安娜、弗拉格纳尔的秋千等;8.夏尔丹夏尔丹是法国18世纪杰出的油画家,以反映市民生活和绘制静物画为主;其作品主要特点:使艺术尽可能地达到真实,强化体积,色调厚重,轮廓处理巧妙;善于表现室内人物,以柔和的灯光表现出温馨的气氛;使小题材在艺术上具有了更高的价值;其静物画在美术史中也具有极高的价值,所表现出的色彩功底令人赞叹,是油画史上杰出的色彩大师;他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力;19世纪欧洲美术1.浪漫主义美术“浪漫”意为虚构、传奇;浪漫主义美术通常指法国19世纪产生的一个流派,分为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两种;法国浪漫主义美术属于积极浪漫主义范畴;具有以下特征:1常取材于中世纪传说、当今震惊性事件和文学名着;2反对官方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美术;3重感情和个性,重色彩和色调对比;4主张创作自由和艺术独创,强调艺术幻想和激情;善于运用象征寓意和夸张对比的艺术手法;杰里柯以梅杜萨之筏宣告浪漫主义诞生,主将是德拉克洛瓦,代表作是自由引导人民;浪漫主义开启了现代意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2.德拉克洛瓦德拉克洛瓦被称为“浪漫主义的狮子”;代表作有但丁小舟、希阿岛的屠杀曾被称为对绘画的“屠杀”、自由引导人民等;艺术特点及功绩:1真实与浪漫地用绘画抒发自己的艺术情怀,作品具有文学叙事性;2油画史上杰出的色彩大师,发现补色原理用于绘画,强调色彩表现力,具有革新意义,对现代绘画色彩学有极大的贡献,直接影响印象派;3善于运用象征性与幻想性手法,并且具有超一般的绘画能量,一生有大量作品留事,对后世有极大影响;4在主题处理上具有超越现实的理想化真实,这种真实属于一种心理上的真实,这似乎就是现代人的观念;3.浮雕马赛曲浮雕马赛曲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雕刻家吕德为巴黎凯旋门制作的浮雕,是吕德的代表作;描述的是法国人于1792年高唱“马赛曲”开赴前线抵抗奥普联军侵略的真实历史;他抛开古典创作原则,把雕刻的纪念性与装饰性、构图的完整性和浪漫主义激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以少胜多的艺术手法,仅用几个人的巧妙组合就构成了一个万马齐鸣、斗志昂扬的场面;作品上方是法兰西保护女神,具有象征意味;此作品在1855年万国博览会获雕刻金奖;4.巴比松画派法兰西典型的民族风景画派,巴比松村一面是风景优美的枫丹白露森林,其他三面是辽阔的平原,独特的风景吸引了众多画家;代表人物有卢梭枫丹白露的林间小路、杜比尼、杜普莱、迪亚兹、特洛扬也有的把科罗、米勒算在内;他们没有共同的主张和纲领,每个人的风格也不相同;史学家们依据他们的行为和特点总结出“走出画室,对景写生”的口号;不过,多数画家是收集素材回画室作画,有个别画家是在现场写生完成作品;5.达维特达维特是新古典主义美术的创始人;他历经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执政、波旁王朝复辟等政治变革,坚持古典主义立场和观点,强调造型、素描和古典绘画原则,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也培养了大批学生,成为新古典主义的典型代表者;代表作品有贺拉斯兄弟的宣誓、拿破仑一世加冕礼、马拉之死等;作为古典艺术大师,他在艺术界的影响极为深远;他的墓碑上写着“法兰西近代画派的复兴者”;6.安格尔安格尔,新古典主义最后的继承人,从他开始新古典主义走向结尾及变异;其艺术特征与贡献:1一生多取材宗教神话、肖像、女人体;2对造型形式有极大兴趣,常按照自己所愿望的理想去主观塑造或改变形体,有时甚至达到极端程度;3他认为世界上不存在第二种艺术,只有一种艺术,其基础就是永恒的美和自然,他在“永恒的美”和“自然”之间寻找和谐的结合点;4具有油画史中罕见的高超技巧,运用技巧对繁复的细节作了巧妙的处理,使之各得其所;5他还是杰出的素描大师,对自然的表现是主动的,是通过分析和改造的;他的素描、肖像和女人体作品构成了他艺术中最辉煌的部分;他的代表作有大宫女、泉、土耳其浴室等;7.至上主义“至上主义”,是由马列维奇创立的,在立体派影响下形成的几何化风格;由极端的几何体组成画面,力图使艺术脱离一切与主题的实际联系,属于纯绘画和精神的高度抽象形式;其代表作黑色方块8.门采尔门采尔,德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在油画、版画、水彩画等领域成绩非凡;其艺术特点:1取材宽广,涉猎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现实主义画家典型的品质;2手法多样,各种绘画种类都有所触及且均有出色表现;3构图、色彩、光线的运用与画面的情感及所要表达的气氛极为和谐,达到空前的完美;4在素描、速写方面极为令人推崇,成为后世的楷模;他的代表作品有轧钢厂;9.德国—罗马派19世纪60-70年代因崇拜古希腊罗马艺术而长期旅居在意大利罗马的一批德国画家,按照希腊、罗马艺术规范做理想的绘画,强调人物形象的高贵、肃穆和单纯;代表人物及作品:安泽尔姆·费尔巴哈南娜10.哈德逊画派是典型美国民族画派;19世纪下半期一批风景画家以哈德逊河沿岸风光为题作画,表明美国人开始欣赏自己土地,特别是在对西部开发过程中,那些野性的自然美吸引了艺术家,他们企图超越风景画只表现欧洲城市、古迹的范畴,建立美国自己的风景画特点,对美国摆脱欧洲艺术的影响具有积极意义;该派代表人物有托马斯·科尔、杜兰德、丘奇等;11.八人画派又称“黑帮”和“垃圾箱画派”;是美国艺术界一批年轻人提倡画美国、表现美国现实生活美的一次举动,以对抗欧洲风格的流派;成员有亨利、斯隆、卢克斯、西恩、格莱肯斯等8人;1908年5月在纽约举办展览,作品以表现美国现实生活琐事为主,画风粗野豪。
美术史常考的英文名词解释

美术史常考的英文名词解释美术史是研究艺术作品的创造、传承和影响的学科。
在学习美术史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英文名词,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对于理解艺术作品以及相关研究非常重要。
本文将解释一些常见的美术史英文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术史知识。
1. Renaissance(文艺复兴): This term refers to a period in European history, roughly between the 14th and 17th centuries, when there was a renewed interest in the arts, sciences, and learning. The Renaissance marked a transition from the Middle Ages to the modern era, and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vival of classical art forms, such as naturalistic representations and perspective.2. Impressionism(印象派): Impressionism was an art movement that emerged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It focused on capturing the fleeting, ever-changing impressions of light, color, and atmosphere in the natural world. Impressionist artists often used loose brushwork, vibrant colors, and an emphasis on capturing the effects of light rather than meticulous detail.3. Cubism(立体派): Developed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Cubism was an innovative art movement pioneered by Pablo Picasso and Georges Braque. It challenged traditional notions of perspective and representation by depicting objects from multiple viewpoints simultaneously, using geometric forms and fragmented compositions.4. Surrealism(超现实主义): Surrealism was a cultural and artistic movement that emerged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Influenced by Freudian psychology, it aimed to explore the realm of the subconscious and dreams. Surrealist artworks often featured bizarre, dreamlike imagery, irrational juxtapositions, and an emphasis on the unconscious mind.5. Baroque(巴洛克): Baroque is a style that originated in Europe during the 17th century. It is characterized by ornate, dramatic, and extravagant elements, such aselaborate decoration, dynamic compositions, and theatrical effects. Baroque art often served to convey religious or political messages in a grandiose and visually striking manner.6. Abstract Expressionism(抽象表现主义): Developed in the mid-20th century, Abstract Expressionism was an art movement that rejected representational imagery in favor of purely abstract forms. Artists of this movement used spontaneous, gestural brushwork to convey emotion and explore the subconscious. It emphasized individuality, freedom of expression, and the act of creating itself.7. Pop Art(波普艺术): Pop Art emerged in the 1950s and 1960s as a reaction against the established art world. It celebrated consumer culture, mass media, and everyday objects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bold colors, commercial imagery, and irony. Pop artists, such as Andy Warhol and Roy Lichtenstein, often appropriated popular images and icons from advertising and media.8. Neoclassicism(新古典主义): Neoclassicism was an art movement that emerged in the late 18th century as a reaction against the excesses of the Baroque and Rococo styles. It sought to revive the classical ideals of ancient Greece and Rome, emphasizing simplicity, clarity, and order in its art and architecture. Neoclassical works often depicted historical or mythological subjects.9. Realism(现实主义): Realism emerged in the mid-19th century as a reaction against the romanticized depictions of the Neoclassical and Romantic periods. It aimed to depict everyday life and ordinary people in a straightforward, unembellished manner. Realist artworks often conveyed a social or political message and emphasized accurate representation of details and natural lighting.10. Rococo(洛可可): Rococo was a decorative arts movement that flourished in 18th-century Europe, particularly in France. It was characterized by elaborate ornamentation, pastel colors, and a playful, frivolous spirit. Rococo art often depicted subjects from the aristocratic lifestyle and emphasized charm, grace, and sensuality.这些是美术史中常见的英文名词解释,掌握了这些名词的含义,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各个时期和风格的艺术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巫术说:也称“魔法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仪式活动。
它建立在对原始习俗和巫术信仰的研究基础之上此说法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代表人物还有弗雷泽《金枝》。
游戏说:起源于“游戏”。
这种说法的代表人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生产劳动说: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代表人物俄国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和恩格斯《自然辨证法》。
艺术文化学: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是一门以整个人类文化为参照未来探讨艺术问题,研究艺术现象的综合性学科,处于普通文化学,艺术学的交叉领域,重点研究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社会中所具有的地位、作用及艺术与其他文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艺术流派:往往体现为艺术风格相近或相同的艺术家的集合体,明确的说,他是在中外艺术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由思想倾向、审美趣味、创作方法、美学主张、表现风格相似的一批艺术家形成的艺术派别。
艺术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领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造型艺术:“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
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
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期待视野:“期待视野”指接受者由先在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转化而来的关于艺术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定向性心理结构图式。
它是审美期待的心理基础,是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尧斯提出的。
期待视野大体上包括三个层次:文体期待、意象期待、意蕴期待。
这三个层次与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是相对应的。
简单地说,“期待视野”就是接受者以往鉴赏中获得并积淀下来的对艺术作品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
解衣般礴:中国美术理论范畴之一,是中国画的范畴与命题,其意思是神闲意定,不拘形迹。
要求创作者在作画时要纯化自己的思维,摒除杂念全身心投入其中,强调主体精神的作用,主张人的情感在创作活动中无拘无束的抒发。
简答题:1. 从艺术与社会、艺术与认识、艺术与审美三方面描述艺术的本质?社会本质: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是全面的社会生活的反映。
认识本质:艺术以它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认识现实、反映社会生活,即它是以视觉形象真实的反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
审美本质:艺术是艺术家对现实审美认识的集中表现形式,是其审美观念的表现形态。
2.谈谈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渗透和影响?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类各种文化现象的关系日益密切,尤其是对艺术的渗透和影响更加明显: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可以从两方面看出,第一:科学技术对艺术发展所产生的积板作用,a,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
b,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许多术形式就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
最明显莫过于电影。
C,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有表现在艺术与科技,美学与科学相互结合与相互渗透,对人类产生深刻的影响,也促进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
d,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更表现在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对艺术观念和美学观念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第二科学技术对艺术发展的消极作用:a大众传播媒介带来了艺术的商品化与消费化倾向,导致大众审美水平降低,再者,大众传媒与计算机游戏等给青少年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b.随着自然力的逐渐征服,人类将以一种新的世界观看待宇宙和社会,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导致一些文艺形式的衰败以至消亡,例如古代的神话史诗曾经耀人眼目,随着科学思想:的深入,今天已失去了他们重新产生的文艺土壤。
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3: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那些启示?马克思提出了艺术生产理论,并把艺术看作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艺术生产才逐渐独立出来,这些劳动产品也逐渐从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变为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艺术的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因而,艺术的审美价值必然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
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当然就更是一种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劳动了。
艺术生产固然离不开客观现实,社会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但艺术生产同样不能离开主观创造,只有当艺术家调动他强烈的和丰富的想象来从事创作时,才能创造出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
从这种意义上讲,艺术必然是心与物的结合、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再现与表现的结合。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发展不能脱离一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
一定时代艺术的发展,从最终原因上讲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19世纪的俄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当时俄国还是经济十分落后国家还残存农奴制,但却涌现出列宾,利维坦等为代表的“巡回展览画派”且各个领域都很辉煌。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
这样,对整个艺术系统来说,艺术生产理论揭示出艺术品与欣赏者、对象与主体、生产与消费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在艺术生产的全过程中,生产作为起点,具有支配作用,消费作为需要,又直接规定着生产。
因而,艺术生产适应着欣赏者的消费需要来进行艺术创作。
同时,艺术欣赏反过来又成为刺激艺术生产的动力,推动着艺术生产的发展。
可以说,整个艺术系统中,这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和它们自身的独特规律,正是我们艺术学研究的核心。
真正揭示了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所具有的本质特征。
4;艺术家应具有的修养和能力?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
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
艺术家应当具备艺术的天赋和艺术的才能,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和技巧,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艺术的修养,大致包括两方面,即文化修养和创造能力。
修养主要体现于下列几点:(1)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
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候向决定着艺术家正确的创作目的与创作动机,影响着艺术作品酌格诓与品位。
艺术家只有具备正确而深刻的思想见解和审美倾向,才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2)广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化素养。
艺术家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及合理的、知识结构,人类社会的各类紫科和知识都是相通的,艺术家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广泛;他们的作品就具有更广泛、更全面的艺术表现力。
(3)深邃的思想。
伟大的艺术家往往也是思想家,他对人生和挫、会有着独特的认识和精辟的见解、。
能否具有深逢的思想,是衡量一个艺术家修养与素质高下的重要尺度。
(4)丰富的生活积累、情感和独立的人格。
艺术家的感受、情感、思想,愿望、奉趣等主观因素士对艺术创造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艺术创作需要激情和灵感,这些都同艺术家丰富的情感密切相关。
同时,也只有融人强烈情感的艺术形象才可能打动接受者,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
艺术家还须具有独立伪人格。
艺术家的独立人格,是艺术家主体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人格的高尚与卑下,直接影响到艺术创造的格调与作品的晶位。
审美创造力主要表现于下列几个方面;超长的艺术思维和活动能力1、(1)敏锐的感知力。
艺术家对生活中各类事物必须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敏锐的感受,他们要善于观察和捕捉那些不为人们注意的事物特征及情绪因素,从中发现生活与自然的内涵,作出对生活、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思考。
(2)丰富的想像能力。
艺术想像是一种心灵的创造,心灵的自由。
想像力的丰富与贫乏,是艺术家艺术才华高低的标志。
2、精湛的艺术技能和表现才能。
·艺术家必须具备专门的艺术技能,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创作技巧,熟练运用这门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才能创造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作5:意境和典型的区别和联系?典型和意境都是艺术创作中的高层次形象,是艺术家的最高追求,也是最富于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和境界。
二者的共同之处主要体现在:(1)典型与意境同属于美学范畴。
(2)均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内在意蕴。
(3)在被欣赏接受时,都能够产生较为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充分地调动起欣赏者的联想和想像,激发起欣赏者投入再创造的状态之中。
典型与意境的区别主要在于:(1)各自酌含义不同,意境就是艺术家情景交融,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这种“情”和“境”不是分离的,而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境中有情,情中有境。
典型为塑造得成功的艺术形象,即个性鲜明、独特又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形象。
(2)在艺术作品中的侧重不同。
典型以再现为主,注重写实,以人物塑造见长,注重描绘鲜明的人物形象,比较直接地反映生活;意境则以表现为主,注重抒情,以情景交融的画面见长,注重抒发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比较间接。
(3)典型与意境具有不同的特征。
典型的特征主要体现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又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有机统一,而且也在现象中体现出本质,在偶然中体现出必然性,充分体现着一般的个别。
而意境的特征主要表现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更能激发起人的美好联想。
可以说典型的意义更多诉之于人的理性思考,而意境的价值更多引发人的情感联想。
二者在审美效应上有一定的差别。
典型与意境是属于同一层次的范畴,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简言之,如果说典型是在主客体统一中侧重于客体,那么意境却是在主客体统一中侧重于主体;前者侧重于塑造人物形象,后者侧重于抒发艺术家自己的情感。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典型与意境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但二者至少在一点上是共同的或一致的-- 它们都是在有限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无限的艺术意蕴。
6:简述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中国传统美学体系博大精深、难以尽述。
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对中国传统艺术影响最为巨大的主要是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