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实验考试大纲
公共化学

公共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大纲一、本课程的基本考试内容和要求1.了解气体和溶液的基本概念。
牢固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道尔顿分压定律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浓度表示法。
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2.能应用化学热力学基础知识解释无机化学的一些现象。
了解热力学能、焓、熵和吉布斯自由能等状态函数的概念,理解热力学第一、二、三定律的基本大容,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的各种计算方法,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计算方法,会用吉布斯自由能变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并了解温度对吉布斯自由能变的影响。
3.了解经验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之间的区别,掌握不同类型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及应用,掌握标准平衡常数与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的关系,并能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
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定量计算。
4.学习解离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与知识。
了解酸碱质子理论和水的解离平衡,熟悉共轭酸碱对的关系,掌握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含一元和二元)解离平衡的计算,理解同离子效应的作用,掌握缓冲溶液的原理,缓冲溶液pH 的计算、选择和配制,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特点,掌握溶度积规则的应用和计算,分布沉淀的原理,沉淀溶解与转化。
5.学习氧化还原反应。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掌握用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理解电极电势概念,掌握原电池符号的表示、原电池中半反应和总反应的书写,能用能斯特方程进行相关计算,掌握电极电势的应用,了解原电池电动势与吉布斯自白能变的关系。
了解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6.掌握配合物的组成、命名,能利用配合物的积累稳定常数进行配合物稳定性的判断,熟悉影啊配位平衡的因素及有关计算,了解鳌合物的一般性质(配合物的价健理论不考)。
7.学习定量分析的基本知识。
了解定量分析的任务和一般步骤,熟悉误差的来源和分类以及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减免方法。
掌握有效数字的运算和使用,掌握可疑值的取舍(Q 检验法)。
掌握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化学计量点、指示剂、终点等,拿握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能对滴定分析的结果进行计算。
2019年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833-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

833《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考试大纲本《分析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分析化学是化学专业的基础课,分为分析化学(上,化学分析部分)和分析化学(下,仪器分析部分)两门理论课程及对应的实验课程。
分析化学是化学量测和表征的科学,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为基础,主要包括误差理论、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等经典分析方法;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主要包括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法和其它仪器分析法。
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各占50%。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理解并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熟悉并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基本构成、主要测量条件及数据处理方法;能够针对实际分析问题,选择和应用适当的分析方法。
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分析化学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三、考试内容化学分析部分第一章绪论1.分析化学的定义、分类、任务和特点2.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分析试样的采集和预处理1.定量分析法的一般步骤2.试样(气体、固体、液体)采集和预处理第三章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1.误差的基本概念(误差的表示和分类)2.随机误差的统计分布规律(正态分布)3.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t分布,平均值的置信区间)4.显著性检验方法(t检验、F检验)5.可疑值的取舍方法6.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7.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第四章滴定分析概述1.滴定分析的特点及基本概念2.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3.基准物质,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以及表示4.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与表示5.电子天平、滴定管(酸式、碱式)、移液管等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第五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1.酸碱质子理论和酸碱平衡常数,质子条件式2.弱酸(碱)各型体浓度的分布计算3.不同酸体系水溶液pH的计算(一元和多元强酸、弱酸、混合酸)。
4.不同碱体系水溶液pH的计算(一元强碱、一元和多元弱碱、混合碱)5.酸碱缓冲溶液(pH的计算,缓冲范围、缓冲容量、缓冲溶液的选择)6.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选择原则、常用酸碱指示剂)7.酸碱滴定曲线计算(突跃范围、化学计量点)8.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各类型酸(碱)组分可准确滴定的条件9.酸碱滴定法的应用示例,如食醋中醋酸、工业纯碱各组分、氮肥含氮量测定等的测定原理、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第六章络合平衡与络合滴定法1.分析化学中的络合物(EDTA)、络合物的平衡常数与各级分布分数2.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及其计算3.络合滴定曲线的计算(突跃范围和化学计量点)4.金属指示剂(指示原理、选择原则、常用的金属指示剂)5.单一离子和混合离子的终点误差的计算和准确滴定以及分步滴定可行性判据(控制酸度或使用掩蔽剂、沉淀剂、氧化还原试剂)6.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7.络合滴定方案设计(混合体系中某一个离子的测定,实验步骤)第七章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1.氧化还原平衡 (条件电位、条件平衡常数的计算、影响氧化还原速率的因素)2.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的计算(突跃范围和化学计量点,对称和不对称电对)3.常用氧化还原指示剂及指示原理4.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和碘量法(原理、滴定条件、应用范围、结果计算)5.氧化还原滴定示例应用(如过氧化氢含量测定、COD含量测定、铁矿石中全铁含量测定、注射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等)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第八章沉淀平衡与沉淀滴定法1.沉淀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溶解度和条件溶度积的计算,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2.莫尔法(原理、指示剂、测定条件及应用)3.佛尔哈德法(原理、指示剂、测定条件及应用)4.法扬司法(原理、指示剂、测定条件及应用)第九章重量分析法1.重量分析法概述(定义、分类、沉淀重量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2.沉淀的类型和形成机理3.晶型沉淀的形成条件4.无定形沉淀的形成条件5.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和提高沉淀纯度的方法6.沉淀重量分析法计算第十章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1.沉淀法(原理及其应用)2.萃取法(原理、萃取平衡计算、应用)3.色谱法(纸色谱、薄层色谱、柱色谱的原理及其应用)4.离心法、电泳法、膜分离法(原理及其应用)仪器分析部分第一章绪论1.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和特点2.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1.光的基本性质及表征参数2.光谱及光谱产生的机制3.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产生的机制2.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基本结构、主要部件及各部件的作用,单光束与双光束、双波长仪器的区别4.紫外—可见定性分析原理及应用5.光吸收基本定律-朗伯比尔定律及遵循条件6.显色反应的条件和测量条件选择7.单一组分和多组分定量分析方法8.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实验(如蛋白质含量测定,工业盐酸中全铁含量测定等)的实验原理、仪器、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第四章红外吸收光谱法1. 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和谱带强度2. 分子的振动及振动形式3. 基团频率、特征吸收峰及影响因素4.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基本构成5.干涉型红外分光光度计的特点6.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及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1. 分子发光的类型及特点2. 分子荧光产生的过程(辐射跃迁和非辐射跃迁)和必要条件3. 荧光激发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4. 荧光强度及影响因素,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5. 荧光猝灭效应6. 荧光分析与紫外—可见吸收分析的灵敏度比较7. 荧光分析仪器的设计原理、结构和各部件的作用8. 磷光分析的原理及室温磷光、重原子效应9. 化学发光的基本原理及反应类型10. 化学发光分析的仪器11. 分子发光分析法实验(荧光分析法测定多维葡萄糖粉中维生素B2含量、鲁米诺化学发光分析法等)的实验原理、仪器、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第六章原子发射光谱法1. 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中光源的作用及常用光源的特点2. 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ICP)光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 分析物在光源中经历的物理化学过程4. 谱线强度及影响因素,原子发射光谱定量分析基本关系式(罗马金-赛伯公式)5. 原子发射光谱仪的基本构成,主要部件及各部件的作用6. 光栅光谱仪的色散原理及光学特性表征7. 光谱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方法及原理8. 内标法光谱定量分析的原理、特点和要求9. 光谱分析的特点、局限性和条件选择10. ICP法实验(常见金属元素分析)的检测原理、仪器、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第七章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1.原子吸收线及谱线展宽2.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的理论基础和必要条件3.常见锐线光源-空心阴极灯的工作原理、结构及特性,光源调制4.原子化器的功能和作用5.常用原子化器(火焰原子化器、石墨炉原子化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6.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基本结构、主要部件及各部件的作用7.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干扰及消除8.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特点9. 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实验(如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的钙)的检测原理、仪器、条件优选、操作要点第八章电位分析法 (含电分析化学导论内容)1.电分析化学中所使用的电极及电极系统(两电极和三电极系统)2.电极的极化及过电位3.电位分析法的概念、原理及装置4.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基本构造及分类5.常用离子选择性电极(玻璃电极、晶体膜电极及流动载体电极等)的响应机理,膜电位的形成6.离子选择性电极性能参数7.电位分析法定量分析的方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原理、步骤和特点8.电位滴定分析法的定义、原理和特点9.电位分析法实验(如溶液pH值、自来水中氟离子含量)的实验原理、仪器、实验条件、操作要点第九章电解及库仑分析法1.电解分析的概念,电解分析和库仑分析的异同2.电解分析的基本原理3.控制阴极电位电解分析的基本装置,阴极电位的选择、特点和应用4.Faraday定律,电流效率及库仑分析实验条件5.控制电位库仑分析的原理、装置和电量测量方法6.库仑滴定分析(控制电流库仑分析)的原理、终点指示方法和特点7.死停终点法的原理、装置(电路图)及特点。
(完整版)化学中考考试大纲

初中学业考试化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与要求(知识技能能力的交叉考查)1.注重考查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和化学学科素养,即学生对所学化学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2.注重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3.注重考查学生利用图表、资料等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4.注重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科学探究、化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学生观察、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表达、归纳和推理能力等方面的考查。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考试内容将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考试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大板块,其内容可以交叉考查。
重点考查初中化学的主干知识,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
背景材料可以来自课本以外或高中教材,但考查的基础知识不会超标。
(一)科学探究(25分)1.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2.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提纯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5.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6.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7•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8.了解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对探究结果进行评价。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30分)1.空气的组成⑴空气的主要成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及保护空气。
⑵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2.氧气、二氧化碳⑴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⑵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⑶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3.水及其它几种溶剂⑴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⑵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⑶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的组成。
⑷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4.溶液⑴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
⑵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⑶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无机及分析化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大纲无机与分析化学是一门涵盖溶液理论、化学反应原理(含热力学和动力学)、定量分析基础、四大化学平衡及滴定(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物质结构基础的一门学科。
考生应该控制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知识和定量分析的普通主意,具有基本的科学思维主意和理论联系实际、自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理论部分基本要求1.控制稀溶液的依数性2.控制化学反应的普通原理。
3.控制定量分析的基本知识。
4.控制四大平衡基本原理及其滴定。
5.控制物质结构的基本知识。
6.控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二、详细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物质的聚拢状态1.1凝聚系1.2稀溶液的性质1.3胶体溶液要求:控制稀溶液的依数性,了解胶体溶液的性质。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普通原理2.1基本概念2.2热化学2.3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2.4化学平衡2.5化学反应速率第1 页/共4 页2.6化学反应普通原理的应用要求:控制热化学的基本概念;控制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和盖斯定律;控制熵变判据和吉布斯函数变判据,了解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标准吉布斯函数变的关系,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了解基元反应概念,控制质量作用定律,理解和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第三章定量分析基础3.1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3.2定量分析主意的分类3.3定量分析的普通过程3.4定量分析中的误差3.5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3.6有效数字及其运算3.7滴定分析主意概述要求:了解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了解定量分析主意的分类;了解分析化学中误差产生的缘故与分类;控制确切度、精密度的定义及其评价指标的定义和相关计算;控制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矩;控制分析结果的检验主意;了解滴定分析主意的分类,控制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定义,控制滴定分析的计算主意。
第四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4.1电解质溶液4.2酸碱理论4.3溶液酸度的计算4.4缓冲溶液4.5弱酸碱溶液各分布型体的分布4.6酸碱滴定法要求:控制酸碱质子理论;了解酸碱溶液中酸碱的分布形式;控制酸碱溶液中酸碱pH的计算;控制酸碱缓冲溶液理论及其计算;了解酸碱指示剂作用原理;控制一元强酸(碱)滴定一元强碱(酸)体系的滴定;控制一元强酸(碱)滴定一元弱碱(酸)体系的滴定;了解多元弱酸(碱)的滴定;了解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适用专业:课程名称:无机化学课程代码:课程类型:学分:4总学时:64 理论学时:48 实验(上机)学时: 16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有机化学二、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化学作为一门中心学科,在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的巨大的作用,无机化学是医学及护理学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学好这门课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医学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中学化学学习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掌握无机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技能和独立操作的能力,以期为学生今后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由于当代科技的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教师可在完成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的发展适当介绍相关研究领域的某些新理论、新进展,以供同学参考。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是掌握普通化学的基本原理及与药学专业有关的无机化合物的知识,包括无机物的性质、组成和结构等。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中学化学学习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掌握无机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技能和独立操作的能力,以达到为学生在今后课程的学习、工作和科研上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实验学时安排说明根据本专业需要及教学大纲要求选做16学时的实验课。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实验项目:一、常用仪器及实验基本操作实验学时:4学时实验目的:掌握一般光学仪器胶头滴管、移液管、量筒、托盘天平和容量瓶的使用方法;熟悉化学实验常用仪器;明确并遵守化学实验室的规则。
实验内容:胶头滴管的使用;托盘天平的使用;量筒的使用;移液管与吸量管的使用;容量瓶的使用;认识常用化学实验仪器。
实验报告及作业:写出粗盐提纯的结果;写出常用化学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实验项目:二、溶液的配制与稀释实验学时:4学时实验目的:掌握各种浓度溶液的配置方法;练习台秤和量筒的使用;掌握溶液的配置与稀释方法。
中国科学院大学考研《分析化学》考试大纲

中国科学院大学考研《分析化学》考试大纲该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分析化学及其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分析化学是化学类各专业的重要主干基础课,化学分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处理与质量保证、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吸光光度法、分离与富集方法。
要求考生牢固掌握其基本的原理和测定方法,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
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和知识,处理和解决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基本问题,包括滴定曲线、滴定误差、滴定突跃和滴定可行性判据,掌握重量分析法及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与质量保证。
了解常见的分离与富集方法。
正确掌握有关的科学实验技能,具备必要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一、概论: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滴定分析概述。
二、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分析试样的采集、制备、分解及测定前的预处理。
三、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分析化学中的误差,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标准偏差,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误差的传递,回归分析,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四、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分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质;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五、酸碱滴定法分布分数δ的计算,质子条件与pH的计算,对数图解法,酸碱缓冲溶液,酸碱指示剂,酸碱滴定基本原理,终点误差,酸碱滴定法的应用,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
六、络合滴定法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络合物,络合物的平衡常数,副反应常数和条件稳定常数,金属离子指示剂,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络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七、氧化还原滴定法氧化还原平衡,氧化还原滴定原理,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预处理,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八、沉淀滴定法和滴定分析小结沉淀滴定法,沉淀滴定终点指示剂和沉淀滴定分析方法,滴定分析小结。
九、重量分析法重量分析概述,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沉淀的类型和沉淀的形成过程,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沉淀条件的选择,有机沉淀剂的分类。
浙江农林大学2023考研考试大纲《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加试大纲

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加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考试是为化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
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了解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研究方法,熟练掌握基本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以及解决问题能力。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无机和分析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和掌握无机和分析化学科学研究的思路。
三、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一)E 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考试内容1.EDTA溶液的配制2.标定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3.EDTA溶液的标定考试要求1.理解EDTA标准溶液制备及水的硬度测定的原理;2.理解标定和测定中指示剂的选择及其变色原理;3.酸碱度的控制;4.滴定管的正确操作方法及技能。
(二)电离平衡和缓冲溶液考试内容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2.缓冲溶液pH值测定3. 缓冲容量考试要求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2.了解缓冲溶液的配制并掌握其性质;3.缓冲容量与缓冲剂浓度和缓冲组分比值的关系(三)邻菲啰啉测定铁(分光光度法)考试内容1.722型分光光度计2.标准溶液的配置3.分光光度法的原理考试要求1.使用分光光度法测试的实验原理;2.722分光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及仪器构造;3.溶液的配置,了解容量瓶、吸量管等使用。
4.掌握标准曲线的制作。
(四)食醋中HAC的测定考试内容1.滴定分析2.酸碱比较滴定3.设计样品处理方案和分析测定方案考试要求1.了解酸式、碱式滴定管的运用范围,滴定时锥形瓶或烧杯的操作方法;2.能选择合适的指示剂,能准确地判断滴定终点,能正确理解酸碱滴定法测定未知样品含量的原理;3.学习滴定管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技能;4.掌握酸碱比较滴定的原理及有关计算,能选择合适的指示剂,能准确地判断滴定终点。
四、主要参考书目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冯炎龙编著. 2013.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898《有机及分析化学》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有机及分析化学》考试大纲(学术型与专业学位型通用)试卷结构(一)内容及比例有机化学部分50%分析化学部分50%(二)题型及比例有机化学部分:简答题约13%合成题约19%推断结构题约9%机理题约9%分析化学部分:简答题约20%计算题约20%实验方案设计题约10%有机化学部分一、烷烃考试内容:烷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卤代反应历程。
考试要求:掌握烷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sp3杂化,掌握烷烃卤代反应的自由基历程。
二、不饱和脂肪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考试内容:烯烃和炔烃的结构和制法,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共轭效应和超共轭效应。
考试要求:掌握烯烃、炔烃的结构和制法,掌握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sp2、sp杂化及键的结构特点,掌握烯烃亲电加成反应的历程;掌握共轭二烯烃的结构与共轭效应、共轭二烯烃的性质。
三、脂环烃考试内容:脂环烃的性质,环烷烃的环张力和稳定性,环烷烃的结构。
考试要求:掌握脂环烃结构及其同分异构现象,掌握脂环烃的性质,掌握环烷烃的结构与环的稳定性的关系。
四、芳香烃考试内容: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稠环芳烃,非苯芳烃。
考试要求:掌握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掌握稠环芳烃、非苯芳烃的性质。
五、立体化学考试内容:手性和对映体,旋光性和比旋光度,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对映异构,构型的表示法、构型的确定和构型的标记。
考试要求:了解立体异构、对映异构、手性碳原子、手性、对映体、非对映体、旋光性、比旋光度、内消旋体、外消旋体等基本概念,掌握构型的表示法、构型的确定和构型的标记。
六、卤代烃考试内容:卤代烷的制法,卤代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卤代烯烃双键位置对卤原子活泼性的影响;卤代芳烃的性质。
考试要求:掌握卤代烷的制法,掌握卤代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亲核取代反应历程和消除反应历程,掌握卤代烯烃双键位置对卤原子活泼性的影响,掌握卤代芳烃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 食醋Βιβλιοθήκη 醋酸含量的测定 考核内容1.设计实验方案; 2.碱标准溶液的标定方法; 3.食醋总酸度的测定原理、方法和操作技术。 考核要求 1.掌握碱标准溶液的标定方法; 2.掌握食醋总酸度的测定原理、方法和操作技术; 3.掌握分析实际样品的方法。
4.《分析化学》 (第四版) 武汉大学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 社 2000年
5.《分析化学》 (化学分析部分) 林树昌,胡乃非 高等 教育出版社 1993年
6.《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 (第二版) 彭崇慧、冯建 章、张锡瑜、李克安、赵凤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 五、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
本考试大纲根据《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按照大学化学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提出考核内容和考核要 求。考核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掌握。
实验一 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考核内容
1.分析天平的构造和基本操作; 2.固定质量称量法和递减称量法 考核要求 1.了解分析天平的构造,掌握分析天平的基本操作方法; 2.掌握固定质量称量法与递减称量法和数据记录。
实验二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考核内容
1.滴定分析常用仪器的洗涤和正确使用方法; 2.甲基橙、酚酞指示剂终点的判定; 3.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考核要求 1.掌握滴定分析常用仪器的洗涤和正确使用方法; 2.掌握甲基橙、酚酞指示剂终点的判定;
实验三 盐酸与氢氧化钠浓度的比较和标定 考核内容
1.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及保存要点;; 2.盐酸和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指示剂颜色的变 化及终点的判定。 考核要求 1.掌握酸碱溶液的相互滴定方法; 2.掌握酸和碱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方法以及滴定终点的判 定; 3、掌握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过程、突跃范围及指示剂的选 择原理。
实验四 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考核内容
1.甲醛法测定铵盐中氮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指示剂的选择; 3.实际样品的预处理。 考核要求 1.了解甲醛的性质; 2.掌握甲醛法测定铵盐中氮含量的原理、方法以及指示剂 的选择方法;
3.了解简单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和操作。
实验五 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 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 1.重量分析法的原理; 2.布氏漏斗和真空泵的使用; 3.沉淀、过滤操作; 4.硝酸镍中镍含量的测定的原理。
考核要求 1.掌握重量分析法测定硝酸镍中镍含量的原理; 2.掌握布氏漏斗和真空泵的使用; 3.掌握沉淀、过滤操作。
六、题型结构 本课程采用设计性实验的方式进行实验操作考查。
1.AgNO3标液的配制和标定; 2.莫尔法的测定条件; 3.沉淀指示剂的使用; 4.可溶性氯化物中氯的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考核要求 1.掌握AgNO3标液的配制和标定; 2.掌握沉淀指示剂的使用; 3.掌握莫尔法的测定条件和可溶性氯化物中氯的测定方 法。
实验十三 硝酸镍中镍含量的测定(重量分析法)
2. 《分析化学实验》(第四版),武汉大学主编,,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1年。
3 《无机及分析化学》,倪静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
4. 《分析化学实验》 (第三版 上册) 华中师范大学、东 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 参考书目
3.《分析化学》 (第二版) 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 学、陕西师范大学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年
实验十 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的含量 考核内容
1.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的原理和方法; 2.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与保存。 考核要求
1.了解自动催化反应和自身指示剂的应用; 2.掌握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与保存; 3.掌握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十一 铜盐中铜含量的测定(碘量法) 考核内容
实验七 水的总硬度测定 考核内容
1.EDTA标液的配制方法与标定原理; 2.金属指示剂的选择与使用; 3.水的总硬度测定原理; 4.络合滴定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考核要求
1.掌握络合滴定法的原理、应用以及滴定方式; 2.掌握EDTA标液的配制方法与标定原理; 3.掌握金属指示剂的选择与使用; 4.掌握水的总硬度测定原理和方法。
1.Na2S2O3溶液的配制方法及标定原理; 2.间接碘量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3.铜含量的测定。 考核要求 1.掌握Na2S2O3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方法; 2.掌握碘量法使用的条件 3.掌握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的原理和方法; 4.掌握试样中铜含量的测定方法。
实验十二 可溶性氯化物中氯的测定(莫尔法) 考核内容
本课程的考试均以设计实验的形式进行,期终的考核成绩 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70%),平时以及实验报告情况也作为 期终考核成绩的一部分(30%),考核成绩为百分制。考试时 间为30分钟。 三、教学时数
本课程总学时为51(17周,周课时3)。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1. 《分析化学实验》(第五版),武汉大学主编,,高等 教育出版社,2010年。
实验八 胃舒平药片中MgO、Al2O3含量的测定 考核内容
1.络合滴定中的返滴定法的原理及应用; 2.成品药剂中组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考核要求 1.掌握返滴定法的应用; 2.了解成品药剂中组分含量测定的前处理方法; 3.了解镁、铝含量测定方法。
实验九 铅、铋混合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测定 考核内容
1.利用控制酸度进行连续滴定的原理; 2.Pb2+、Bi3+混合液的连续测定。 考核要求 1.理解利用控制酸度进行连续滴定的原理; 2.掌握用EDTA进行连续滴定的方法; 3.掌握铅、铋连续测定的原理、方法和计算。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化学、应用化学、科学教育、制药工程 考试对象:各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考核目的 本课程的考核目的是:了解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
分析化学实验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的状况,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复习、巩 固新学的知识。本课程不仅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基础,而且对 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以及进一步学习将产生很大影响。 二、课程考试方式及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