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文档推荐下载】脾肾阳虚
主治医师(中医妇科学)-综合练习(A1型题 2)_1

主治医师(中医妇科学)-综合练习(A1型题 2)1、某女性患者,38岁,月经量少一年,现月经4个月未行,五心烦热,两颧潮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首选方剂是A.归肾丸B.苍附导痰丸C.知柏地黄丸D.加减一阴煎E.杞菊地黄丸2、某女性患者,33岁,月经停闭半年余,形体肥胖,胸胁满闷,面浮肢肿,带下量多,色白,质粘,苔白腻,脉滑。
治疗首选方剂是A.启宫丸B.血府逐瘀汤C.苍附导痰丸D.归肾丸E.参苓白术丸3、某女性患者,28岁,产后一年半,因产后大出血,月经一直未复潮,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神疲肢倦,纳呆食少,舌淡,苔薄白,脉沉缓。
治疗首选方剂是A.人参滋血汤B.人参养荣汤C.归肾丸D.黄芪汤E.加减一阴煎4、某女性患者,34岁,既往月经规律,胸胁胀满,月经停闭3月余,伴头晕恶心,心烦易怒,失眠多梦,查尿妊娠试验阴性,治疗首选方剂是A.血府逐瘀汤B.少腹逐瘀汤C.桃红四物汤D.膈下逐瘀汤E.加味逍遥散5、某女性患者,19岁,月经尚未初潮,平时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红,少苔,脉细涩。
治疗最佳方剂是A.苍附导痰丸B.血府逐瘀汤C.人参养荣汤D.八珍益母丸E.归肾丸6、某女性患者,曾多次人工流产,近2年月经量少,现月经3月余未行,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查尿妊娠试验阴性,舌淡少苔,脉沉弱。
中医辨证为A.气血虚弱B.痰湿阻滞C.阴虚血燥D.肝肾不足E.脾肾阳虚7、某女性患者,31岁,月经停闭5个月,神疲倦怠,面浮足肿,胸胁满闷,呕恶痰多,白带量多,色白,质粘,舌淡,苔白腻,脉滑。
中医辨证为A.气血虚弱B.肝肾不足C.痰湿阻滞D.气滞血瘀E.肾阳不足8、某女性患者,39岁,月经停闭半年,心烦易怒,胸胁少腹胀痛,B超检查子宫附件未见异常,舌紫黯,脉沉涩。
中医辨证为A.痰湿阻滞B.气滞血瘀C.肾虚肝郁D.阴虚阳亢E.瘀血阻滞9、某女性患者,34岁,近一年月经后期量少,现月经4月未行,伴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神疲肢倦,舌淡,苔薄白,脉沉缓。
脾肾阳虚的食疗方

脾肾阳虚的食疗方文章目录*一、脾肾阳虚的食疗方1. 脾肾阳虚的食疗方2. 脾肾阳虚的病因3. 脾肾阳虚的症状*二、脾肾阳虚危害有哪些*三、如何预防脾肾阳虚脾肾阳虚的食疗方1、脾肾阳虚的食疗方 1.1、羊肉羹:煮熟的瘦羊肉80克,用刀背砍成泥状,置碗中,注入60毫升羊肉汤,放少许鲜姜汁、蒜泥、料酒、味精、盐、淀粉,拌匀后置笼上蒸45分钟,热食。
1.2、尖椒鸡丁:尖辣椒100克,掰成拇指甲大小;鸡胸脯肉60克,切成丁块,以料酒、盐、鲜姜汁、蒜泥煨好后,入油锅过至九成熟捞起,然后以油锅旺火爆炒尖椒至七成熟,放入鸡丁,炒熟后置盘中,以鸡汤加入适量盐、味精勾欠,浇汁于鸡丁、尖椒上即可,热食。
1.3、核桃仁粥(宜于阳虚便秘):核桃仁30克,研成膏状,注入50毫升热水拌匀滤汁;籼米50克煮粥,米熟烂后将核桃汁加入再煮,待无核桃生油气后即可,热食。
2、脾肾阳虚的病因 2.1、年龄增长、久病伤身脾肾阳虚证的病因较为复杂,如年老体弱,劳倦内伤,久病不愈等均可引起本证。
根据病情发展变化的不同情况,有由脾及肾与由肾及脾之分。
2.2、久泻久痢,损伤肾阳,脾肾两伤由脾及肾者,多为脾胃本弱,或为饮食所伤,或忧思伤脾,或寒湿困脾,或因泄泻、痢疾、水肿等病日久迁延不愈致脾阳虚衰。
2.3、水邪久踞,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由肾及脾者,或因先天禀赋不足,肾阳素亏,或后天调养失慎,房劳伤肾,或久病耗伤肾阳,而肾阳先虚,则脾阳失于温煦;或肾水泛滥,使脾阳受伤。
日久则形成脾肾阳虚证。
3、脾肾阳虚的症状 3.1、畏寒肢冷:“畏寒”指有怕冷而且怕风吹的感觉。
“肢冷”指四肢手足冰冷,甚至冷至肘、膝关节的症状。
“畏寒肢冷”往往伴随腰膝酸痛、神疲倦卧、少气懒言、口淡不渴等肾虚病症。
3.2、头晕无力,失眠多梦:肾作为人体重要的脏器之一滋养和温煦着其他脏腑,若其他器官久病不愈,就容易伤及肾脏。
许多慢性病如慢性肝炎、冠心病、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等病人,往往伴随有肾虚症状。
【热门推荐】脾肾阳虚,脾肾阳虚怎么办?

【热门推荐】脾肾阳虚,脾肾阳虚怎么办?脾肾阳虚怎么办?脾肾阳虚是一个病证名,因为感受寒邪,或者久病耗气,或者久泻不止,损伤脾肾阳气;或者其他各个脏腑亏虚,最后脾肾两脏受累而致。
那么出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接下来就为大家来详细介绍下。
一、脾肾阳虚的症状1、水谷失运而见腹部胀,久...脾肾阳虚怎么办?脾肾阳虚是一个病证名,因为感受寒邪,或者久病耗气,或者久泻不止,损伤脾肾阳气;或者其他各个脏腑亏虚,最后脾肾两脏受累而致。
那么出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接下来就为大家来详细介绍下。
一、脾肾阳虚的症状1、水谷失运而见腹部胀,久泻久痢,甚或五更泄泻,下利清谷。
2、阳虚寒盛,气机凝滞,而见面色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腹中冷痛。
3、水湿泛滥,而见小便不利,面浮肢肿,甚则腹胀如鼓;或见小便频数,余沥不尽,或夜尿频仍。
舌质淡胖而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细弱,也为阳气亏虚之象。
二、脾肾阳虚怎么办?冬虫夏草食疗脾肾阳虚虫草补肾食疗方一:1、冬虫夏草3克,鸡肉500克,生姜2片,食盐少许。
将鸡肉洗净切块,放入锅中,加冬虫夏草及适量水,大火烧沸,加入生姜片和食盐,改用文火炖熟即可。
用法:食肉喝汤,每日2次,每次宜少量,常食为佳。
能利水消肿,健脾补虚。
适宜用于脾肾阳虚型慢性肾炎病人。
2、冬虫夏草4克,白花鸽2只,水发香菇、笋片各15克,火腿10克,清汤、黄酒、精盐、味精各适量。
将鸽子剖腹,去内脏洗净,放入开水锅氽后取出洗净;冬虫夏草洗净;香菇去蒂洗净;火腿切片。
将鸽腹朝下,放在汤碗内,加入黄酒、精盐、味精、清汤,把冬虫夏草、香菇、笋片、火腿片铺在鸽面上,上笼蒸2小时至鸽肉酥烂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能滋肾添精,补气益血。
适用于肾虚不足的慢性肾炎、慢性肝炎、肺结核、中老年体虚者。
3、冬虫夏草4克,生黄芪10克,生薏苡仁30克。
将冬虫夏草研成粉;把黄芪、薏苡仁放人砂锅中,加水用文火煎煮30分钟,连煎2次,合并2次煎液即可。
用法:每日1剂,分2次用药液送服冬虫夏草粉。
浅谈附子补阳汤治疗脾肾阳虚证

浅谈附子补阳汤治疗脾肾阳虚证摘要:根据脾具有运化、升清,肾具有藏精?主水液的生理功能;脾与肾有后天和先天的关系;脾阳虚、肾阳虚的发病机理和它们各自临床症状;脾肾阳虚所导致的腰冷酸痛,畏寒肢冷,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不利,或完谷不化,肢倦乏力,内脏下垂、脱肛或阳痿、清精、早泄、苔白不渴、脉沉等临床症状;以及附子补阳汤的组方,主治病症和合理配伍应用,揭示附子补阳汤是治疗脾、肾阳虚证的主要方药。
关键词:附子补阳汤;治疗;脾肾阳虚症【中图分类号】r259.8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080-011脾肾阳虚的病机及常见症状1.1脾阳虚: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主统血。
脾的运化功能是以脾的阳气为主,故脾的运化功能障碍,也主要是由于脾的阳气虚损,失于升,失于运化所致。
脾的阳气失调,多为脾的阳气虚损,健运无权,气血生化无源或为水湿内生,损及肾阳,而致脾肾阳虚;脾之阳气不足,升举无力,中气下陷,而致内陷下脱。
故脾的阳气失调主要表现在脾气虚损,脾阳虚衰及水湿中阻等。
脾气虚损,即中气不足多由饮食所伤,脾失健运或因禀赋素虚,或之病耗伤,或劳倦过度损伤所致。
脾阳虚衰,多由脾气虚损发展而来,亦可由于命门火衰,脾失温煦所致。
脾阳虚则寒从中生,可见脘腹冷痛,下利冷谷,五更泄泻等虚寒征象。
脾阳虚,则温化水湿无权,水湿内聚,或生痰成饮,或水冷肌腠为肿。
脾阳虚,运化水湿能力下降,又易于感受外湿,内外合邪。
交阻中焦,形成虚实挟杂之证。
故脾阳虚常见症状:腹满作胀或疼痛、食少、便溏、肢倦乏力、内脏下垂、脱肛等。
1.2肾阳虚:肾为“先天之本”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和主水液。
肾的阴阳气血失调,必然会影响此功能。
肾阳即真阳;又称元阳,亦即命门之火。
肾阳不足,实际上是命门火衰。
多由心脾阳虚及肾,损耗肾阳所致。
阳虚则阴寒内生,因而有明显的寒象。
主要表现在生殖机能的减退或水液代谢机能的减退,即见阳痿、精冷不育或水肿等病理表现。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客观题共15分)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对的用“+”,错的用“-”,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5分)1、望神,就是诊察患者精神意识活动,以了解病情轻重,推测预后的吉凶。
( )2、面、目、身俱黄且黄色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
( )3、外感热病中,斑疹色淡红或淡紫者,提示病情轻浅,预后较好。
( )4、一般地说,察舌质,重在辨病邪的浅深与胃气的存亡;察舌苔,重在辨脏腑的虚实。
( )5、神志不清,语言重复,声音低弱,时断时续者,为郑声。
( )6、在疾病过程中出现口渴,均提示热盛伤津。
( )7、在四时脉象中,春季多见浮脉。
( )8、“反关脉”与“斜飞脉”,都是比较少见的病脉。
( )9、“阳盛则热”,热为阳证。
故凡发热者均为热证、阳证。
( )10、虚实辨证,是分析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 )11、就人体部位而言,皮毛、肌肉属表。
故凡病位浅在肌表的病证,均属表证。
( )12、亡阳证的汗出大多粘而味咸。
( )13、足少阳胆经入耳中,肝胆相为表里。
故耳内肿痛、流脓,多因肝阳上亢所致。
( )14、心肾不交证的病机主要在于命火不足,不能上温心阳。
( )15、心脾两虚证的实质是心脾两脏气血不足而表现的虚弱证候。
(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22分)16、下列既可见于热证,又可见于寒证的舌象是( )A、红舌B、绛舌C、淡白舌D、紫舌17、久病舌红少苔,多见于( )A、热邪壅肺B、胃热亢盛C、肝胆火盛D、阴虚内热18、右手寸口脉关部分属脏腑是( )A、肺B、肝胆C、脾胃D、肾19、气血本虚,又为湿邪所困的患者,多见( )A、迟脉B、弱脉C、濡脉D、微脉20、滑数脉多见于( )A、痰热内蕴证B、肝阳上亢证C、肝气郁结证D、阴虚内热证21、根据经络的分布,分辨头痛的经络病位,头项痛者多属( )A、阳明经B、太阳经C、少阳经D、厥阴经22、患者面赤身热,口渴饮冷,烦躁不宁,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数。
脾肾虚弱的症状是什么?【专业知识文档】

脾肾虚弱的症状是什么?【专业知识文档】本文内容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文章导读身体虚弱分为很多类型,比如平时我们从事重体力劳动之后,身体就会进入虚弱期,这时候如果得到充足的休息便会恢复。
还比如我们平时不论是否从事体力劳动,身体都感觉特别虚弱,这就很可能是脾肾虚弱。
脾肾虚弱的人群还容易面色苍白、小便频繁、腰膝酸软等,都是需要警惕的。
症状脾肾阳虚的症状表现包括三个方面:①阳虚寒盛,气机凝滞,而见面色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腹中冷痛。
②水谷失运而见腹部胀,久泻久痢,甚或五更泄泻,下利清谷。
③水湿泛滥,而见小便不利,面浮肢肿,甚则腹胀如鼓;或见小便频数,余沥不尽,或夜尿频仍。
舌质淡胖而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细弱,也为阳气亏虚之象。
病机分析脾肾阳虚证以脾肾阳虚、阴寒内盛为特征。
脾肾阳虚舌苔脾肾两脏阳气虚衰,温煦、运化、固摄作用减弱测下利清谷,泄泻滑脱或五更泄泻;阳气虚,阴寒内盛,则畏寒肢冷,小腹冷痛,面色(白光)白;肾阳虚,膀胱气化失司,则腰膝酸软,小便不利;阳气虚,水气泛滥,则面目肢体浮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为阳虚阴盛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该证当与单纯的脾阳虚证与肾阳虚证相辨别。
单纯的脾阳虚证、肾阳虚证以各自脏器的定位症状为主,该证则脾肾阳虚的症状同时出现。
该证还当与阳虚水泛证辨别,阳虚水泛证以水气泛滥浮肿为主,该证则以下利清谷、滑脱不禁、五更泻、畏寒肢冷等虚寒症状为主。
该证与一般阳虚证的区别是,一般阳虚证有全身性的虚寒症状,该证则还有脾肾阳虚的定位见症。
辨证注意点:有脾阳虚、肾阳虚的临床表现,以及阳虚阴寒内盛的见症。
中医治疗(1)桂枝防风煎汤送服肾气丸肾气丸是温肾助阳的主方。
方中熟地甘温补肾,山萸肉、山药补益肝脾,三药合用,补肾养肝益脾;配以附子、桂枝(或肉桂)温肾助阳;泽泻、茯苓、丹皮通泄肝脾肾三脏之浊气。
全方温而不燥,滋而不腻,重在温化肾气。
用桂枝防风发散在表之风寒,煎汤送服肾气丸,以达温肾助阳解表之目的。
【优秀文档】第六节,泻泄

第六节,泻泄
泄泻,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肠胃失调等症状。
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这类疾病的发生呢?针对这些病症中医中又有哪些医治的方法呢?今天三九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详
细的学习一下传统中医对泄泻病因的解释和其医治方法。
(一)病因
病机泄泻的病位主要在脾胃和大小肠,其中主脏在脾,其致病原因包括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脾肾阳虚等。
其主要致病因素为湿,即《难经》所谓湿多成五泄。
1.感受外淫
六淫外邪伤人,主要以湿为主,常夹杂寒、暑、热等病邪,导致肠胃功能失调,皆使人发生泄泻,脾脏喜燥而恶湿,外来之湿入侵则最容易困遏脾阳,从而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而导致泄泻。
寒邪或者暑邪也能直接影响脾胃,使脾胃功能失调,运化失常,清浊不分,而成泄泻。
2.饮食所伤
脾胃为仓廪之官,脾主运化水谷和水液;胃主受纳,腐熟水谷。
故饮食不当,如饮食过量导致宿食内停;或过食肥甘厚味,呆胃滞脾,湿热内蕴;或误食馊腐不洁之物,伤及肠胃;或过食生冷,导致寒湿交阻等,皆可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致使脾胃的传导失司,升降失调,水谷停滞而导致泄泻。
3.情志不舒
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木横乘土,脾胃受制,运化失常,或忧思气结,脾运阻滞,均致水谷不化,下趋肠道为泻。
若素体脾虚湿盛,运化无力,复因情志刺激、精神紧张或于怒时进食,均可致肝脾失调,易形成泄泻。
【中医治疗脾肾阳虚,湿热中阻泄泻案】

【中医治疗脾肾阳虚,湿热中阻泄泻案】男,48岁,肠鸣便泻3年。
3年来,⼤便稀薄难化,甚则肠中辘辘有声,便后则罢,每于遇冷、饮酒之后加剧。
不堪其烦,四处求医,或⽤“四神丸”温肾散寒,或⽤“痛泻要⽅”抑肝扶脾,或⽤“藿⾹正⽓散”芳⾹化湿,或
⽤“参苓⽩术散”健脾益胃,收效乏善。
平素神疲乏⼒,⼝苦⽽臭,脚丫湿⽓。
素有⾎脂偏⾼及脂肪肝史。
查体:⾯肤垢亮,腹壁脂肪肥厚。
⾆质淡红,苔薄微黄,脉细虚滑。
中医诊断:泄泻。
辨证⽴法:脾肾两虚为基本病机,湿
辨证⽴法分析、治疗经过:
《症因脉治·内伤泄泻》有云:“脾虚泻之因,脾⽓素虚,或⼤病后,过⽤寒冷,或饮⾷不节,劳伤脾胃,皆成脾虚泄泻之症。
”
患者3年以来,⼤便稀薄难化,甚则肠中辘辘有声,便后则罢,每于遇冷、饮酒之后加剧,神疲⽇增,⼝苦⽽臭,脚丫湿⽓,⾯肤垢亮,腹壁脂肪肥厚,此为脾肾两虚,湿热内蕴之证,前者
为基本病机,后者为兼夹病机。
患者初诊之时,适值暑热当令,内外俱湿,故予附⼦理中汤及⾁⾖蔻健脾温中、涩肠⽌泻,藿
朴夏苓及黄连、防风芳⾹化湿。
⼆诊时,其主病机未变,仅因饮⾷不节⽽有变化,故仅⼊炒扁⾖⼀味。
三诊时,患者内热⼤减,阳⽓复⽽未全,考虑迭进苦寒之品,有损脾胃之变,故去黄连,添补
⾻脂⼀味。
四诊时,脾肾两虚,⼟虚⽊乘为主病机,故见神疲、肠鸣之症,当予理中汤合痛泻要⽅善后。
前后四诊,始终把握基本病机,并根据兼夹病机之变化⽽有增减,药证合拍,故能药到病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凡大医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孙思邈
以下为本文具体内容:
脾肾阳虚
一概述脾肾阳虚,中医证候名。
多由于体质虚弱而感受寒邪较重,或久病耗损脾肾之阳气,或久泻不止,损伤脾肾之阳,或其他脏腑的亏虚,累及脾肾两脏等引起。
脾虚阳气不足,多引起大肠功能失调,表现为或腹泻,或便秘。
吸收不良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常出现或伴有此症。
脾肾阳虚常见于虚劳、泄泻、痢疾、水肿、鼓胀、肾风,以及西医的慢性肠胃炎、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
二病因脾肾阳虚证的形成原因主要有:
1.脾肾久病,耗气伤阳。
2.久泻久痢,损伤肾阳,脾肾两伤。
3.水邪久踞,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
4.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
以上原因均可导致脾肾阳气俱伤,形成脾肾阳虚证。
脾肾阳虚证的病因病机多由脾、肾久病耗气伤阳,或久泄久痢,或水邪久踞,导致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终则脾肾阳气俱伤而成。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须借助肾阳的温煦,肾脏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与化生。
脾与肾,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生、相互影响的。
《医宗必读·虚劳》:“……脾肾者,水为万物之元,土为万物之母,两脏安和,一身皆治,百疾不生。
夫脾具土德,脾安则肾愈安也。
肾兼水火,肾安则水不挟肝上泛而凌土湿,火能益土运行而化精微,故肾安则脾愈安也。
”三临床表现脾肾阳虚证以脾肾阳虚、阴寒内盛为特征。
主要临床表现有:
1.形寒肢冷,面色晄白,腰膝酸软,腹中冷痛。
2.久泻久痢,五更泄泻,下利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