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干光纤通信系统

合集下载

[整理]相干光通信

[整理]相干光通信

[整理]相干光通信相干光通信一、相干光通信的基本工作原理在相干光通信中主要利用了相干调制和外差检测技术。

所谓相干调制,就是利用要传输的信号来改变光载波的频率、相位和振幅,这就需要光信号有确定的频率和相位(而不像自然光那样没有确定的频率和相位),即应是相干光。

激光就是一种相干光。

所谓外差检测,就是利用一束本机振荡产生的激光与输入的信号光在光混频器中进行混频,得到与信号光的频率、位相和振幅按相同规律变化的中频信号。

在发送端,采用外调制方式将信号调制到光载波上进行传输。

当信号光传输到达接收端时,首先与一本振光信号进行相干耦合,然后由平衡接收机进行探测。

相干光通信根据本振光频率与信号光频率不等或相等,可分为外差检测和零差检测。

前者光信号经光电转换后获得的是中频信号,还需二次解调才能被转换成基带信号。

后者光信号经光电转换后被直接转换成基带信号,不用二次解调,但它要求本振光频率与信号光频率严格匹配,并且要求本振光与信号光的相位锁定。

相干光通信系统可以把光频段划分为许多频道,从而使光频段得到充分利用,即多信道光纤通信。

我们知道无线电技术中相干通信具有接收灵敏度高的优点,相干光通信技术同样具有这个特点,采用该技术的接收灵敏度可比直接检测技术高18dB。

早期,研究相干光通信时要求采用保偏光纤作传输介质,因为光信号在常规光纤线路中传输时其相位和偏振面会随机变化,要保持光信号的相位、偏振面不变就需要采用保偏光纤。

但是后来发现,光信号在常规光纤中传输时,其相位和偏振面的变化是慢变化,可以通过接收机内用偏振控制器来纠正,因此仍然可以用常规光纤进行相干通信,这个发现使相干光通信的前景呈现光明。

相干光纤通信系统在光接收机中增加了外差或零差接收所需的本地振荡光源,该光源输出的光波与接收到的已调光波在满足波前匹配和偏振匹配的条件下,进行光电混频。

混频后输出的信号光波场强和本振光波场强之和的平方成正比,从中可选出本振光波与信号光波的差频信号。

光模块分数通,传输,相干

光模块分数通,传输,相干

光模块分数通,传输,相干
摘要:
1.光模块的概述
2.光模块的分类
3.光模块的应用领域
4.光模块的发展趋势
正文:
光模块是一种光电子器件,主要负责光电信号的转换和传输。

它通常由光源、光探测器、光纤接口等组成,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光模块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光模块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分数通、传输和相干。

分数通光模块主要用于光网络中的光信号分配和耦合,可以将一路光信号分成多路,或者将多路光信号耦合成一路。

传输光模块主要用于光信号的长距离传输,可以实现光纤通信中的信号放大和补偿。

相干光模块则是一种特殊的光模块,它具有相位恒定和频率稳定的特性,主要用于光通信系统中的相干通信和相干信号处理。

光模块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光纤通信、光纤传感、光纤激光、光纤显示等。

在光纤通信中,光模块是构成光传输系统的基本单元,可以实现光信号的生成、调制、放大、传输和检测等功能。

在光纤传感中,光模块可以实现对光纤中传输的光信号的检测和分析,从而实现对物理量的测量和监测。

在光纤激光和光纤显示中,光模块则可以实现对光信号的生成和调控,从而实现对光场的调控和控制。

随着科技的发展,光模块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

未来的光模块将会更加小型化、集成化和智能化,以满足光通信、光计算和光存储等领域的需求。

07.相干光通信系统讲解

07.相干光通信系统讲解

7.1 相干检测基本原理


在外差检测中,L=S+IF,IF为中频频 率(一般为几十到几千MHz); 在零差检测中,IF=0,即L=S。
7.1 相干检测基本原理

设ES(t)和EL(t)方向互相平行,且均在探测 器表面内,则检测的光电流正比于入射光 强(总电场平方)。入射光强为
7.1 相干检测基本原理
2ASK信号解调原理
2ASK信号解调波形



2. FSK频移键控 若正弦载波的频率随二进制基带信号在f1和 f2两个频率点间变化,则产生二进制移频键 控信号(2FSK)。 二进制移频键控信号可以看成是两个不同 载波的二进制振幅键控信号的叠加。 2FSK信号能够采用非相干解调(包络检波法) 和相干解调(同步检测法)。
2FSK时间波形
2FSK调制原理
2FSK解调原理
2FSK解调波形


3. PSK相移键控 正弦载波的相位随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离 散变化,则产生二进制移相键控(2PSK)信 号。 2PSK信号的解调通常都是采用相干解调。
2PSK时间波形
2PSK调制原理
2PSK解调原理
2PSK解调波形
7.1 相干检测基本原理

同时注意到式中的相位角,本振相位和信 号相位是直接相加的,因此,本振相位的 任何变化都将干扰信号相位中包含的信息, 这就是说,本振光的相位稳定是很重要的。
7.2 相干光通信系统的组成

相干光通信系统由光发射机、光纤和光接 收机组成
7.2 相干光通信系统的组成

1.光发射机 由光频振荡器发出相干性很好的光载波通 过调制器调制后,变成受数字信号控制的 已调光波,并经光匹配器后输出,这里的 光匹配器有两个作用:一是使从调制器输 出已调光波的空间复数振幅分布和单模光 纤的基模之间有最好的匹配;二是保证已 调光波的偏振态和单模光纤的本征偏振态 相匹配。

相干带宽计算公式

相干带宽计算公式

相干带宽计算公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相干带宽是指光学通信中用来表示光信号频谱带宽的一个重要参数,通常用单位Hz(赫兹)来表示。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相干带宽是指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信号在频域上可以有效传输的带宽范围,通常用来衡量系统的传输性能和带宽利用率。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相干带宽的计算是非常复杂的,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光纤的色散特性、光源的谱宽、检测器的带宽等。

不过,在一定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简单的公式来估算相干带宽。

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光学通信概念。

在光通信中,信号可以用频率域来描述,光信号的频率往往是非常高的,光波的频率可以达到几百THz(赫兹)。

当一个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时,由于光纤的色散特性,不同频率的光信号会以不同的速度传播,导致信号传输时出现失真。

在光通信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参数是光源的谱宽度,通常表示为Δν,单位为赫兹。

光源的谱宽度决定了系统的带宽,即可用于传输的频率范围。

在实际系统中,光源的谱宽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不同的光源有不同的谱宽度。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相干带宽的计算公式。

相干带宽可以用以下公式来估算:B=0.44\frac{λ^2}{Δλ}B表示相干带宽,λ表示光的波长,Δλ表示光源的谱宽度。

这个公式是基于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时,波形的色散效应和频率失真进行的一些近似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是一个近似值,实际的相干带宽可能会有略微的差异。

除了上面的公式,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用来计算相干带宽。

可以利用动态频谱分析仪来测量光信号的频谱,并通过一些分析方法来计算相干带宽。

这样的方法通常更加准确,但需要一些专业的仪器和技术支持。

相干带宽是光通信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系统的传输性能和带宽利用率。

通过合理的计算和估算,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和优化光通信系统,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系统的具体需要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和公式,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高效性能。

相干应用场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相干应用场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相干应用场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这篇长文中,我们将探讨相干应用场景。

相干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的概念,它代表着两个或多个波或粒子之间存在相位关系或振动状态的一致性。

通过充分理解相干的特性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它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介绍两个相干应用场景。

首先,我们将探讨相干应用于光学领域的一些重要应用。

光学干涉和干涉仪是光学领域中最常见的相干应用之一。

通过分析和利用光的相干特性,我们可以测量光的波长、检测细微的光强变化,并实现光的调制和分析。

此外,相干光源广泛应用于全息术、相位成像和激光干涉等领域。

这些应用使得相干成为光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另一个重要的相干应用场景是在通信领域。

相干通信是一种利用相干性来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

与传统的非相干通信相比,相干通信能够在信道容量和传输距离上获得更高的性能。

相干通信除了在无线通信中有广泛应用外,还被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系统。

光纤通信中的相干传输技术使得高速、长距离的数据传输成为可能,并极大地推动了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

通过研究和理解相干应用场景,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相干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相干在光学和通信领域的应用仅仅是众多应用中的一部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相干将在更多的领域展现出其重要性和价值。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写: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相干应用场景进行探讨。

首先,在引言中,我们将对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进行介绍,帮助读者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和意图。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讨论两个具体的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一会介绍...(在这里简要概括应用场景一的主要内容)。

然后,应用场景二将探讨...(在这里简要概括应用场景二的主要内容)。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前文进行总结,并展望相干应用场景的未来发展。

通过以上的结构,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本文的内容安排和逻辑关系。

接下来,我们将对每个部分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论述,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相干应用场景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相干光通信系统

相干光通信系统

频谱效率
分析相干光通信系统的频谱效 率,比较其与其他通信系统的 优势和劣势。
动态范围
测试系统的动态范围,了解系 统在强弱信号下的工作表现。
实例展示与效果评估
实例一
01
某城市骨干网升级改造项目,采用相干光通信系统实现高速数
据传输,提升网络性能和稳定性。
实例二
02
某山区通信网络建设项目,由于地形复杂,传统通信手段难以
覆盖,采用相干光通信系统实现稳定可靠的通信服务。
效果评估
03
通过实际运行数据和用户反馈,评估相干光通信系统在实际应
用中的性能表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系统功能。
05
相干光通信系统的
应用前景与展望
应用前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高速数据传输
相干光通信系统具有高速数据传 输能力,适用于大容量、高速率 的数据传输场景,如数据中心、 云计算等。
实验设备
包括发射端、接收端、光放大器、光滤波器、光 耦合器等,确保设备性能稳定且符合实验要求。
3
实验参数
设定合适的调制方式、码速率、信噪比等参数, 以便更准确地评估相干光通信系统的性能。
实验结果与分析
误码率
通过实验测量相干光通信系统 的误码率,分析系统在不同信
噪比下的性能表现。
传输距离
测试系统在不同传输距离下的 性能,评估系统的传输距离与 信号质量的关系。
智能光网络
量子相干光通信
将相干光通信系统与智能光网络技术相结 合,实现动态、灵活的网络配置和管理。
探索量子相干光通信的原理和应用,为未 来的信息传输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解决 方案。
04
相干光通信系统的
实验与实例

《高速高阶相干光通信系统中关键技术的研究》范文

《高速高阶相干光通信系统中关键技术的研究》范文

《高速高阶相干光通信系统中关键技术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传输速度和容量的需求不断增长,传统的光通信系统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因此,高速高阶相干光通信系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就高速高阶相干光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为光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高速高阶相干光通信系统概述高速高阶相干光通信系统是一种基于相干检测技术的光通信系统,其核心思想是通过高阶调制和相干检测技术提高系统的传输速度和容量。

该系统具有高带宽利用率、高灵敏度、低噪声等优点,在长距离、大容量、高速率的光纤通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关键技术研究1. 高阶调制技术高阶调制技术是提高光通信系统传输速度和容量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高速高阶相干光通信系统中,常用的高阶调制技术包括QPSK(正交幅度调制)、QAM(正交振幅与相位调制)等。

这些调制技术可以通过提高信号的调制阶数来增加信息传输的速度和容量,但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对噪声的敏感性。

因此,研究如何优化高阶调制技术,提高其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2. 相干检测技术相干检测技术是高速高阶相干光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该技术通过在接收端对发送的光信号进行相干探测,可以获得更高的接收灵敏度和更低的误码率。

目前,常用的相干检测技术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和模拟信号处理两种方式。

数字信号处理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而模拟信号处理则具有更低的噪声和更高的灵敏度。

因此,研究如何结合两种技术的优点,提高相干检测技术的性能和可靠性,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3. 光纤传输技术光纤传输技术是光通信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高速高阶相干光通信系统中,需要采用具有低损耗、大带宽和高色散管理的光纤。

此外,为了减小光纤非线性和色散等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还需要采用一些先进的光纤传输技术,如超高速光纤传输技术、光放大器技术和色散补偿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传输速度和可靠性。

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毕业论文

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随着近几年的信息技术发展,对大容量信息的要求日益增加,有限的频带资源需要高频谱效率的通信系统。

尽管波分复用满足了大容量的传输要求,但固定的频率栅格造成了频带资源的浪费。

为了提高频谱利用率,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开始研究,它是一种结合了正交频分复用和相干光检测的技术,在保证了高频谱利用率,强抗干扰能力的同时又提升了系统的灵活度,大大增加了中继距离。

本文主要对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的原理和关键技术作了阐述,并研究了光纤信道对其传输性能的影响。

主要内容包括理论和仿真两个方面。

首先,理论上研究了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传输系统,从逆快速傅里叶变换/快速傅里叶变换,循环前缀切入,分析了它的高频谱利用率和高效的算法。

其次,利用商用OptiSystem软件仿真了CO-OFDM背靠背及传输系统,分析了光纤链路对CO-OFDM系统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相干光检测,正交频分复用,色散作者:仇佳指导老师:高明义Design and research of coherent optical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the demand for large-capacity information is increasing. The limited frequency band resources require a highly spectrum-efficient communication system. Although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meets large-capacity transmission requirements, fixed frequency grids cause waste of frequency band resourc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pectrum utilization, coherent optical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technology has begun to be studied. It is a technology that combines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nd coherent optical detection to ensure high spectrum utilization and strong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flexibility of the system is increased, and the relay distance is greatly increased.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principle and key technologies of coherent optical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nd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fiber channel on its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The main content includes both theoretical and simulation aspects. First of all, the transmission system based o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is theoretically studied. From the 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Fast Fourier Transform, cyclic prefix cut-in, its high spectral efficiency and efficient algorithm are analyzed.Secondly, using commercial OptiSystem software to simulate the CO-OFDM back-to-back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the influence of the optical fiber link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OFDM system is analyzed.Keywords: Coherent light detectio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DispersionWritten by QiuJiaSupervised by Gao Mingyi第一章绪论1.1 引言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中,随着社会对于信息传递的要求日益增长,通信系统的结构也在日渐复杂和多元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偏振模色散:
:偏振模色散是由于实际的光纤总是存在一定的不完善性,使得沿着不同方向偏振的同一模式的相位常数
不同,从而导致这两个模式传输不同步,形成色散。光纤通信系统中的色散问题及其补偿研究 偏振模色散通常较小,在速率不高的光纤通信系统中可以忽略不计。对于工作在零色散波长的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将 成为最后的极限。光纤色散对通信系统的性能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传输中继距离和传输速率的限制。
谢谢
光纤光栅
光纤光栅是通过在光纤或波导上刻上光栅来控制在其中的反射,从而实现光 信号的延迟。如果在一个波导上采用不等间距的刻度,则可以控制不同频率 的光延时,从而实现较大带宽上的色散补偿。 (1)啁啾光纤光栅 啁啾光纤光栅是指光栅周期沿光纤方向呈周期性线性变化,这样不同波长的 光经过啁啾光栅时被反射的位置不同,从而出现了相对的时间差,即具有波 长色散的特性。利用该特性可以补偿光纤线路中的色散,所能补偿的色散量 及带宽由光栅长度和啁啾量来决定。采用啁啾光纤光栅进行色散补偿的原理 图,是基于反射式的补偿。光栅的光学特性主要由其长度、纤芯折射率调制 强度和光栅的啁啾参数决定。对同一长度的光栅来说,啁啾量越大,反射带 宽越大,色散值越小。通过均衡考虑光栅的这几个参数,即可得到所学的色 散补偿量。
色散补偿光纤DCF
• 研究光纤材料、掺杂浓度、芯径人小及结构等与色散的关 系,我们得知纯石英材料在1.27um从波长上不存在色散, 并称之为零色散波长。不同掺杂的石英材料可产生不同的 材料色散,使其零色散波长向长波长方向移动。改变光纤 结构参数,如减小芯径、不同掺杂浓度等可增大其折射率, 使零色散波长移至大于1.55um波长的位置,从而在1.55um 处得到较大的负色散。具有这种特性的光纤称为色散位移 光纤。
(1)
展望未来
高速光纤通信系统及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色散补偿技术向着高补偿 效率、结构简单、高可靠性、使用方便、易于升级和扩容、器件小型 化、降低成本等方向发展。目前,光纤光栅色散补偿技术已经取得了 很大的进步,但是它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上仍处探索、发展阶段,要求 我们对现有补偿方法进行完善的同时,不断寻找更优化、更实用的色 散补偿方法和器件。光纤光栅色散补偿技术在未来可能会朝着以下几 个方面发展 (1)进一步研究光纤光栅色散补偿系统中,光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光 栅特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制非线性光纤光栅实现光纤色散和色散 斜率的同时补偿。 (2)实现光纤光栅色散和色散斜率的精确控制,进一步研究.G652光纤 上利用光纤光栅色散补偿技术。 (3)动态可调谐光纤光栅色散补偿器件。速率超过40Gb/s的系统要求对 色散进行精确控制,最好是能够进行单信道上的动态可调谐色散补偿。
色散补偿技术的比较
若采用色散补偿光纤,对于区域网来说,负色散光纤方法效果较好,实施艺业不难。但对于城域网 来说情况就有所不同。首先必须使两个节点之间的总色散为零。即使用一段标准单模光纤另外加一 段负色散光纤,负色散光纤比标准单模光纤有更人的损耗,而且由于芯径不同,两种光纤在连接处 有较大的损耗。由于在全光网络中必须进行功率控制以平衡整个网络的功率,因此,负色散光纤的 加入会给功率控制造成困难,对光通信质量带来严重的劣化影响。 (2)预啁啾技术对于局域网来说非常有效,但是对于城域网和广域网来说它的补偿距离不能满足要求。 (3)对于本地网来说,由于节点之间只有儿千米或更短的距离,如果网络本身不是太复杂,即使传输 速率是IOGbit/s, 也可以不必使用色散补偿。如果网络较为复杂使用负色散光纤就不是一种好办法, 应当使用其他的色散补偿方法。 相比之下,实现频率反转及预啁啾等技术在目前都具有一定的难度, 对光源要求苛刻,实施工艺复杂,不易实现。在实施过程中不仅工程造价高,而且色散补偿效果也 不适于灵活多变得全光网络,且引入的噪声降低了系统的传输质量。 (4)啁啾光纤光栅被业内人士认为是目前最为实用的一种色散补偿方式。它具有带宽宽、插入损耗和 高补偿率等特点。由于体积小,可以很容易地安装于现有的传输系统中,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全光通 信的一维集成。技术稳定性好,产品可靠性高。由于预啁啾光纤光栅是反射器件,在系统中使用时, 需配以环形器方可实施。这种方案会引入附加损耗和增加了工程造价,但目前环形器的制造技术已 比较成熟,这种无源器件的性能指标如插入损耗等亦比较理想,引入系统中不会对网络性能产生大 的影响。与前儿种方案相比,实施工艺简单,造价亦不高,且可根据传输距离或所需补偿量来设计、 选择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色散问题及其补偿研究。这种方案灵活方便,补偿效果好,可控制性也好。 如果所设计和加工的光纤光栅的周期是均匀的增加或者说是线性很好的啁啾光纤光栅,并仅以频宽 2nm的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飞100ps的脉冲为标准,那么在理论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啁啾光纤光 栅可以使得系统在全光通信条件下传输距离扩人3个以上数举级。用光纤光栅补偿色散的作用就如 同用光放人器补偿损耗。因此啁啾光纤光栅的研制和应用对实现高速率、大容量、长距离的全光通 信有重要意义。
色散的产生
色散是指因为光脉冲中的不同频率或模式在光纤中的传播速度不 同,使得这些频率成分或模式到达光纤终端有先有后,从而产生 信号传播过程中的光脉冲的展宽。色散一般用时延差来表示,所 谓时延差,是指不同频率的信号成分传输同样的距离所需要的时 间之差。衡量光纤中色散的大小是用色散系数,它的定义是波长 相距1nm(频率间隔为124.3GHz)的两个光信号传输1km距离的时延 差。而色散系数对波长曲线的斜率成为色散斜率,它反映色散系 数随波长变化的情况。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光纤具有不同的色散 特性。而色散补偿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抵消上述信号不同频率或模 式成分到达终端的时延差。
பைடு நூலகம்

中途谱反转法(MSSI,Mid-span Spectral Inversion)又称为光相位共轭法 (OPC),是利用半导体光放大器或光纤中的相位共轭过程实现频谱反转,即 在传输链路的中点将信号频谱或波长共轭反转, 从而使第一段光纤中产生的色散 积累由波长反转后的第二段光纤中符号相反的色散抵消,实现色散补偿。频谱 反转方法的流程。图中,圈中所示的是信号的频谱在传输过程中的演变,S为输 入信号,P为泵浦信号, υ为频率,C为谱反转之后信号的复制品。频谱反转色散补偿的方法可实现大容 量长距离的色散补偿,且损耗较小。用半导体器件可实现相位匹配四波混频, 它与其他光器件集成还可用丁。全光网,但对所用的人功率泵浦光波提出一定 要求,这些相关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
色散对光通信系统的影响
光纤的色散现象对光纤通信极为不利,它 使得两个相邻的脉冲发生串扰,产生判决 错误。色散对脉冲的这种影响可以从眼图 中看出来:从发送端发送出来的初始脉冲 比较规整,眼张开度大,经过一定长度有 色散的光纤传输后,眼图会呈现出色散的 图样,眼张开度变小,脉冲形状变坏,在 误码测试仪上表现为误码率变大。
色散补偿原理
在考虑和同时起作用的情况下,采用周期等于放大器间隔 的周期色散排布,放大器用来补偿每对光纤的损耗,每对 放大器之间恰好有两种光纤,这两种光纤的和的符号分别 相反,这样使平均色散降到很小的值,当 1L+2L=0且 1L+2L=0 色散得到完全补偿。其中和分别是长为1L的光纤 的GVD和TOD参量。 目前光传输系统中的色散补偿,可行的色散补偿方法可以 分为两大类,其一是于光纤的色散补偿技术,如采用色散 补偿光纤(DCF)、反常色散光纤(RDF)等;其二采用色散补 偿模块(DCM)对通道色散及色散斜率进行补偿,如基于啁 啾光纤布拉格光栅(CFBG)、镜像相位阵列(VIPA)、平面波 导的各类色散补偿器等。对与已敷设的系统,一种简单直 接的色散补偿方案是在线路放大器中插入无源的固定色散 补偿模块(DCM),这对 于目前的10Gb/s传输是可行的。下 面我们具体来介绍几种主要的色散补偿技术
虚像相位阵列法
虚像相位阵列法(vPIA,Virtual Imgade Phasde Array) 是一种利用光学透镜阵列的方法来实现色散补偿的。它让不同波长光经过的路 径长度不同来改变它们的群延时,从而产生所需要的色散。它的光学系统包 括准直和会聚透镜、玻璃板和三维反射镜(用于产生束腰的多个虚像)。 其原理结构如图所示。虚像的位置依赖于光传播的距离,而距离又随波长的不 同而改变,这样就形成了色散。通过改变三维反射镜的形状,可以得到正色 散或负色散,而且针对每一波长,合理选择反射镜形状,也可实现斜率补偿。 •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通过图中3 D反射镜上下位置的移动对色散大小进行调 制,实验中的色散调节范围为一800一+8ooPs/nm但是由于光路调节复杂,且 对透镜的制作有特殊要求,而且由于是分立光器件组成的,外界微小的震动 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离实用化尚存在很大距离。
(3)波导色散:
同一模式的相位常数随波长而变化,即群速度随波长而变化,由此而引起的色散称为波导色散。 波导色散主要是由光源的光谱宽度和光纤的几何结构所引起的。一般波导色散比材料色散小。普通石英 光纤波长1310nm附近波导色散与材料色散可以相互抵消,使二者总的色散为零。因而,普通石英 光纤在这一波段是一个低色散区。在多模式光纤中以上三种色散均存在。对于多模阶跃光纤,模式 色散占主要地位,其次是材料色散,波导色散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对于多模渐变光纤,模式色 散较小, 波导色散同样可以忽略不计。对于单模光纤,上述三种色散中只有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存 在。
相干光纤通信系统中 色散补偿技术研究
B12011026 赵乐 B11010429 张晨源鑫 B12011017 麻思敏 B12011019 田圳泽 B12011035 张斌
引言 近年来,随着电信业务的发展和需求的不断增长,需要传 输系统提供高的容量,目前普遍采用波分复用技或提高传 输速率来增加系统的容量。我们知道,影响光纤通信系统 的两个主要问题是光纤的衰减和色散。随着掺铒光纤放大 器(EDFA)的实用化,光纤损耗不再是限制系统性能提高 的主要因素。在放大器实现对光纤的衰减补偿之后,色散 成为限制密集波分复用(DWDM)和10G.652和G655单模 光纤中存在色散斜率,使得传输同样距离的不同波长信号 光具有不同的色散量;这些最终导致通信质量劣化,严重 时会使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对通信链路实行色散补偿, 以使各波长信号的色散量限制在系统容限内。因此人们提 出了色散补偿光纤法、啁啾光栅法、预啁啾技术、色散支 持传输法和频谱反转法等色散补偿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