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计算专题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计算专题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计算专题

班级姓名

一年级计算拓展专项练习

一、填空

1.计算8+6,先算()+()=10,再算10+()=(),所以8+6=();计算5+9,先算()+()=10,再算10+()=(),所以5+9=()。

2.比10少2的数是( ),17和19中间的数是( ),比17多1的数是( );比16多2的数是(),比20小的数是( )。

3.从2、7、8、9、15中选3个数列两道加法算式,两道减法算式。

4.把2、3、4、5分别填入()中,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

5. 把4、5、6、7、9、13分别填入下面的()中(每个数只能用

一次),使等式成立。

①()+()=()②()-()=()

6. ○+○=6,○+△=13,○=( ),△=( )。

7.□-△=8 ,△-○=1 ,□-○=()。

8. □内最大可以填几?⑴8+□<13 ⑵6+□<12

⑶10-□>4 ⑷17-□>10

9.使横排、竖排的3个数相加都等于9。

1. 计算5+7,先算()+()=10,再算10+()=(),所以5+7=();计算3+9,先算()+()=10,再算10+()=(),所以3+9=()。

2.最大的一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相加得数是();最小的一位数与个位和十位是同一个数的两位数相加得数是()。

3.从1、2、3、4、5、6、7、8、9、10中选出9个数填在()里组成三道算式,每个数只能用1次。

()+()=()()+()=()

()+()=()

4.想一想,算一算。

(1)1+3+5+7+9=()(2)0+2+4+6+8=()(3)0+1+2+3+4+5+6+7+8+9=()

5.-○=6 ○-△= 8 △+△=8

=()○=()△=()

6. △+△=16 △+○=○=9

△+○=()

7.填上数,使横行、竖行的三个数相加都得13。

小学数学简便算法方法

小学数学简便算法方法 提取公因式 这个方法实际上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将相同因数提取出来,考试中往往剩下的项相加减,会出现一个整数。 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例如: 0.92×1.41+0.92×8.59 =0.92×(1.41+8.59) 借来借去法 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 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 还要注意还哦,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考试中,看到有类似998、999或者1.98等接近一个非常好计算的整数的时候,往往使用借来借去法。 例如: 9999+999+99+9 =9999+1+999+1+99+1+9+1—4

拆分法 顾名思义,拆分法就是为了方便计算把一个数拆成几个数。 这需要掌握一些“好朋友”,如:2和5,4和5,2和2.5,4和2.5,8和1.25等。 分拆还要注意不要改变数的大小哦。 例如: 3.2×12.5×25 =8×0.4×12.5×25 =8×12.5×0.4×25 加法结合律 注意对加法结合律(a+b)+c=a+(b+c)的运用,通过改变加数的位置来获得更简便的运算。 例如: 5.76+13.67+4.24+ 6.33 =(5.76+4.24)+(13.67+6.33) 拆分法和乘法分配律结 这种方法要灵活掌握拆分法和乘法分配律,在考卷上看到99、101、9.8等接近一个整数的时候,要首先考虑拆分。

例如: 34×9.9 = 34×(10-0.1) 案例再现:57×101= 利用基准数 在一系列数种找出一个比较折中的数字来代表这一系列的数字,当然要记得这个数字的选取不能偏离这一系列数字太远。 例如: 2072+2052+2062+2042+2083 =(2062x5)+10-10-20+21 利用公式法 (1) 加法: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2) 减法运算性质:a-(b+c)=a-b-c, a-(b-c)=a-b+c, a-b-c=a-c-b, (a+b)-c=a-c+b=b-c+a.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列竖式计算

用竖式计算。 47+32= 68+32= 63-38= 75+9= 59-36= 60-27= 26+47= 87-29= 60-39= 58-15= 35+57= 72-7= 36+41= 73+19= 63-37= 52+9= 用竖式计算。 37+42= 58+22= 73-38= 65+9= 49-26= 50-17= 36+57= 77-29= 70-49= 58-25= 25+57= 62-7= 26+31= 63+29= 73-17= 42+9= 用竖式计算。 57+22= 48+32= 83-28= 55+9= 69-36= 70-17= 16+37= 67-19= 80-39= 68-25= 15+47= 52-7= 46+41= 53+29= 83-37= 62+9= 用竖式计算。 67+21= 78+12= 53-38= 85+9= 79-36= 80-27= 46+27= 97-29= 90-39= 78-15= 45+37= 82-7= 56+41= 43+19= 93-37= 72+9= 用竖式计算。 77+22= 38+52= 93-38= 75+8= 89-36= 90-27= 56+17= 57-29= 50-29= 88-15= 55+27= 92-7= 66+41= 33+49= 53-27= 82+9= 用竖式计算。 27+51= 88+12= 93-48= 78+8= 79-46= 40-27= 66+17= 97-39= 50-19= 98-25= 65+27= 72-5= 36+21= 23+59= 43-37= 32+9= 用竖式计算。 14+35= 16+35= 93-42= 23+29= 93-24= 86-27= 32+29= 68-17= 81-39= 72-25= 56+23= 72-5= 59-42= 43+34= 94-46= 7+33= 用竖式计算。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计算题”部分检测 班级: 姓名: 一、口算。(10分) 10-2.65= 0÷3.8= 9×0.08= 24÷0.4= 67.5+0.25= 6+14.4= 0.77+0.33= 5-1.4-1.6= 80×0.125= 7 3÷3×7 1= 二、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90分,4×20+5×2) 1125-997 998+1246 43 1 +3.2+53 2+6.8 1252-(172+252) 400÷125÷8 25×(37×8) (41-61)×12 143×2154×74 34×(2+34 13) 125×8.8 4.35+4.25+3.65+3.75 3.4×99+3.4 17.15-8.47-1.53 1765 -343-46 5 97÷251+115×9 2 0.125×0.25×32 22.3-2.45-5.3-4.55 (1211+187+24 5 )×72 4.25-365-(261-143 ) 187.7×11-187.7 4387×21+57.125×21-0.5 2.42÷4 3+4.58×31 1-4÷3 20XX 年小学数学毕业计算训练(一) 班级 姓名 一、直接写出得数。 0.8×0.6= 0.9+99×0.9= 1÷2325 = 58 ×415 = 9÷3 7 = 5∏ = 7.2÷8×4= 3.25×4= 3.3-0.7= 13 +25 = 2-7 11 = 8∏ = 二、解方程或比例。

14 ∶12=X ∶25 1.250.25 =X 1.6 5 X +3.25×4=17 三、能简便计算的就简便计算。 158+32-4 3 (23 +215 )×45 3060÷15-2.5×1.04 (54+41)÷37+107 61+43×32÷2 (98—27 4 )÷27 1 4.67-(2.98+0.67) 46× 4544 20×(54+10 7-4 3) 136+137×13 30÷(43—83) 76×31÷14 9 20XX 年小学数学毕业计算训练(二) 班级 姓名 一、直接写出得数。 636+203= 568-198= 0.6×1.5 = 0.875×24 = 2.2+1.08= 10÷0.1= 21+71= 65÷3 2 = 15×(1-54)= (95-61)×18= 1÷41-41÷1= 72 × 8 3 = 二、解方程或比例。 1.25∶0.25= X ∶1.6 4x =30% 32X +2 1 X=42 三、能简便计算的就简便计算。 83÷(43+3 1) 375+450÷18×25 1-[31-(21 -3 1 )] 1—97÷87 41÷(3—135—138) (41+92)÷36 1 3.6÷[ (1.2+0.6)×5] 715 ×(57 -314 ÷34 ) 53×91+5 2 ÷9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简便运算题汇总 简便计算注意以下四点: 1、一般情况下,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时,先算 (乘除),再算(加减),只有同一级运算时,(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有时根据计算的特征,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过程简单,同时又不容易出错。 3、对于同一个计算题,用简便方法计算,与不用简便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应该相同。我们可 以用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对比,检验我们的计算是否正确。 4、分数乘除法计算题中,如果出现了带分数,一定要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计算。 简便计算常见类型: 类型一: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例题: 12.06+5.07+2.94 = 30.34+9.76-10.34 =

83×3÷8 3 ×3= 25×7×4 = 34÷4÷1.7 = 1.25÷3 2 ×0.8 = 102×7.3÷5.1 = 1773+174-77 3 = 195 - 13 7 -95= , 类型二 A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加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 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在减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现在就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 a+b+c=a+ (b + c ), a+b-c=a +(b-c), a-b+c=a –(b-c), a-b-c= a-( b +c); 933-15.7-4.3= 41.06-19.72-20.28= 752-383+83 = 874+295-9 5= 113 2+75 2+35 3= B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乘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在除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练习题、

乘法分配律特别要注意“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中的分别两个字。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40+8)×25 125×(8+80)36×(100+50) 24×(2+10)86×(1000-2)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 78×102 69×102 56×101 52×102 125×81 25×41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 31×99 42×98 29×99 85×98 125×79 25×3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 56+56×99 99×99+99 75×101-75 125×81-125 91×31-91

0.25×16.2×4 ( 1.25-0.125)×8 3.6×102 3.72×3.5+6.28×3.5 15.6×13.1-15.6-15.6×2.1 4.8×7.8+78×0.52 4.8×100.1 56.5×9.9+56.5 7.09×10.8-0.8×7.09 3.5×103 0.8×(0.125+125+1.25) 2.5×0.125×40×80 3.69×9.9 8.6×9+8.6

一、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运用。 A组 4.56×0.4×2.5 12.5×2.7×0.8 12.5×32×0.25 B组 2.5×32 12.5×56 25×0.36 二、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A组 0.25×10.4 10.1×2.7 99×0.35 B组 3.7×1.8-2.7×1.8 1.08×9+1.08 101×37-37 三、比较乘法结合律与分配律在简便运算时的区别。 8×(125+7) 8×(125×7) 试一试:能用不同的方法简算“12.5×88”吗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计算专题

班级姓名 一年级计算拓展专项练习 一、填空 1.计算8+6,先算()+()=10,再算10+()=(),所以8+6=();计算5+9,先算()+()=10,再算10+()=(),所以5+9=()。 2.比10少2的数是( ),17和19中间的数是( ),比17多1的数是( );比16多2的数是(),比20小的数是( )。 3.从2、7、8、9、15中选3个数列两道加法算式,两道减法算式。 4.把2、3、4、5分别填入()中,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 5. 把4、5、6、7、9、13分别填入下面的()中(每个数只能用 一次),使等式成立。 ①()+()=()②()-()=() 6. ○+○=6,○+△=13,○=( ),△=( )。 7.□-△=8 ,△-○=1 ,□-○=()。 8. □内最大可以填几?⑴8+□<13 ⑵6+□<12 ⑶10-□>4 ⑷17-□>10 9.使横排、竖排的3个数相加都等于9。

1. 计算5+7,先算()+()=10,再算10+()=(),所以5+7=();计算3+9,先算()+()=10,再算10+()=(),所以3+9=()。 2.最大的一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相加得数是();最小的一位数与个位和十位是同一个数的两位数相加得数是()。 3.从1、2、3、4、5、6、7、8、9、10中选出9个数填在()里组成三道算式,每个数只能用1次。 ()+()=()()+()=() ()+()=() 4.想一想,算一算。 (1)1+3+5+7+9=()(2)0+2+4+6+8=()(3)0+1+2+3+4+5+6+7+8+9=() 5.-○=6 ○-△= 8 △+△=8 =()○=()△=() 6. △+△=16 △+○=○=9 △+○=() 7.填上数,使横行、竖行的三个数相加都得13。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方法汇总(打印精编版)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方法汇总 1、提取公因式 这个方法实际上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将相同因数提取出来,考试中往往剩下的项相加减,会出现一个整数。 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例如: 0.92×1.41+0.92×8.59 =0.92×(1.41+8.59) 2、借来借去法 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还要注意还哦,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考试中,看到有类似998、999或者1.98等接近一个非常好计算的整数的时候,往往使用借来借去法。 例如: 9999+999+99+9 =9999+1+999+1+99+1+9+1—4 3、拆分法 顾名思义,拆分法就是为了方便计算把一个数拆成几个数。这需要掌握一些“好朋友”,如:2和5,4和5,2和2.5,4和2.5,8和1.25等。分拆还要注意不要改变数的大小哦。 例如: 3.2×12.5×25 =8×0.4×12.5×25 =8×12.5×0.4×25

4、加法结合律 注意对加法结合律 (a+b)+c=a+(b+c) 的运用,通过改变加数的位置来获得更简便的运算。 例如: 5.76+13.67+4.24+ 6.33 =(5.76+4.24)+(13.67+6.33) 5、拆分法和乘法分配律结 这种方法要灵活掌握拆分法和乘法分配律,在考卷上看到99、101、9.8等接近一个整数的时候,要首先考虑拆分。 例如: 34×9.9 = 34×(10-0.1) 案例再现:57×101=? 6利用基准数 在一系列数种找出一个比较折中的数字来代表这一系列的数字,当然要记得这个数字的选取不能偏离这一系列数字太远。 例如: 2072+2052+2062+2042+2083 =(2062x5)+10-10-20+21 7利用公式法 (1) 加法: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计算测试练习一

测试时间:5分钟 58+40=99-12=96-80=65+31= 46+19=69-25=14+41=50-45= 30+47=53+25=80+7=39+59= 11+81=5+77=80+15=47-20= 37+62=95-83=49+13=36+64= 69-23=48-42=35+31=65+1= 97-40=43-33=25+52=38-11= 46-37=5+72=78-30=32+45= 95-44=53+27=75+6=15-14= 31+50=46+11=28+41=24-13= 34+23=91-45=56+4=31+65= 99-41=46+44=87-53=1+80= 73+26=1+59=2+96=49-10= 49+51=95-92=21+42=7+83= 45-24=40+59=98-43=13+55= 25+43=20-1=13+62=8+54= 74-53=46+14=81+12=83+2= 2+74=36+60=34+63=30-26= 10+63=36-12=94-23=88-68= 67+23=73-63=57-35=44+34= 88-34=25+44=5+63=16+72=

测试时间:5分钟 31+21=27-13=49+40=22+70=66-46=61+17=87-83=42-2= 56+13=2+76=24+40=71-37=74+16=98-30=95-46=91+9= 60+16=55-51=96+1=68+12=52+42=25-5=94-89=66-25=34-4=71+3=66-55=22+64=2+90=43+38=85-10=93-40=43+23=96-61=77+5=76+4=71-15=87-50=17-15=76-75=43+27=87+11=33+54=43-6=44+51=10+64=12+70=29+40=51+41=33+32=97-16=74+3=11+81=13-6=13+43=99-68=29-22=97-27=43+7=64+10=66-10=14+46=2+74=42+43= 89-34=16+52=67-44=29-12=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练习题技巧归纳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练习题 雨田山水 一、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13×8)×125 20×(17×5)14×20×5 276×38+276×62 102×26 25×(40×32)(5×7)×80 8×14×125×6 16×25×5×4 25×13×4 3×12×5 23×4×5 40×7×3×5 25×6×4×5 3475-1999 2843-598 。 (8×6)×125 4×8×25×125 259+468+741+532 36×25 (15+25)×2 3700-2185-815 12×25 28×25 125×(8+4) 25×(8+40)125×24 25×24 16×25×19 32×125 44×250 125×56 20×12×5×3 724-298 25×16 75×25×2×4 345+497 ) 16×(37+12)48×19+52×19 64×125 25×48 (25+7)×4 32+144+68+56 847-2974×7×25×3 60×(15+500)248+198 435+1999

8×(125+9)46×18+54×18 (400+16)×5 170×4+80×4 103×56 13×68+13×32 (2+4)×15 5×(20+6) 8×23+8×27 9×6+4×9 ` 6×29+6×71 5×116+5×84 (125+12)×8 29×317+317×71 99×14 75×99+75 102×36 49×80+80 230-216-184 48×125 (25×30)×4 18×8×125×2 125×(8×6) 25×44 4×20×75×5 67×9+33×9 4×(25×30)4×(25+150+75)12×15+12×35 32×25 ~ 13×5+41×5+26×5 5×(18+20)52×98 9×99+99 36×5+36×5 38×99+38 5×(18×20)31×128-28×31 (25+250)×4 (125×125)×8 46×101 二、用简便方法求差: ①(添括号)② 4250-294+94 ③4995-(995-480) (去括号)④458-(147+158) ] ⑤1272-995 (多减的要加上)⑥ 572-308 (少减的要减去)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的题型和解题思路

根据算式的不同特点,利用数的组成和分解、各种运算定律、性质或它们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过程简单化,或直接得出结果,这种简便、迅速的运算叫做简算。 这就需要在进行简便计算之前,要求学生对所学的性质、定律、规律等有透彻的理解和正确的使用。也就是说,这些知识能使计算过程简化,同时使用凑整、拆项、转化、拆数等技巧以达到速算的目的。根据我的归纳,常见以下几类题型: (一)运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计算。要求学生善于观察题目,同时要有凑整意识。如:5.7+3.1+0.9+1.3,等。 (二)运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算。 如:2.50.12584等,如果遇到除法同样适用,或将除法变为乘法来计算。如:8.3678.36.7等。(三)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遇到除以一个数,先化为乘以一个数的倒数,再分配。如:2.5(100+0.4),还应注意,有些题目是运用分配律的逆运算来简算:即提取公因数。如:0.9367+330.93。 (四)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减法的性质用字母公式表示:A-B-C=A-(B+C),同时注意逆进行。 如:7691-(691+250)。 (五)运用除法的性质进行简算。除法的性质用字母公式表示如下:ABC=A(BC),同时注意逆进行, 如:736254。 (六)接近整百的数的运算。这种题型需要拆数、转化等技巧配合。 如;302+76=300+76+2,298-188=300-188-2,等。 (七)认真观察某项为0或1的运算。 如:7.93+2.07(4.5-4.5)等。 总的说来,简便运算的思路是:(1)运用运算的性质、定律等。(2)可能打乱常规的计算顺序。(3)拆数或转化时,数的大小不能改变。(4)正确处理好每一步的衔接。(5)速算也是计算,是将硬算化为巧算。(6)能提高计算的速度及能力,并能培养严谨细致、灵活巧妙的工作习惯。

最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十几减9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正确口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示图: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里去买桃。 星期天早上,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去买桃,(小白兔对猴妈妈说)“阿姨,我要买9个桃。” 问:小朋友,你们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13个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 全班交流解决这个问题用哪种运算方法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3-9=?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你是怎样算出的?如果你是小猴你准备怎样从13个桃子里拿走9个呢? 主动探究,用(小棒,小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说一说,怎样计算13-9。看谁的想法多。 全班交流汇报。学生们可能会出现以下答案: 方法1:一个一个地减。 板书:13-1-1-1-1-1-1-1-1-1= 方法2:先以10里面去掉9,再把剩下的1和3合起来是4。 板书:10-9=1 1+3=4

方法3:先减3,再减6,得出4。 板书:13-3-6=4 方法4:想加算减。(因为9+4=13,所以13-9=4) 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计算,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介绍给同桌小朋友们听。 试一试。 计算12-9和16-9(“想想做做”第1题)。(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借助实物操作进行计算)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2题。先说说题意,再说说是怎样计算出结果 2.“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在计算、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想加算减”的快捷,较快地算出得数,但不必强求统一算法。 3.“想想做做”第4题(游戏:小蚂蚁推木块)。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 12-9=10-9=14-9=18-9=11-9= 19-9=16-9=13-9=17-9=15-9= 4.出示算式: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 17-9 16-9 13-9 12-9 15-9 11-9 14-9 18-9 计算结果。 你发现了什么? 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 五、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减:13-9=4 方法二:10-9=1 1+3=4。 方法三:先减去3,再减去6。 方法四:9加(4)等于13。

(完整)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简便计算练习题归类集锦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简便计算归类练习 一、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 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 a×b÷c=a÷c×b, a÷b×c=a×c÷b,) 12.06+5.07+2.94 30.34+9.76-10.34 83×3÷8 3 ×3 25×7×4 34÷4÷1.7 1.25÷25×0.8 102×7.3÷5.1 73+15-73 95+137-9 5 7.5+2.5-7.5+2.5 二A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加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在减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现在就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 a+b+c=a+ (b + c ), a+b-c=a +(b-c), a-b+c=a –(b-c), a-b-c= a-( b +c) 933-15.7-4.3 41.06-19.72-20.28 7.325-(5.325+1.7) 3.29-0.73-2.27 7.325-(5.325+1.7) 7.325-(5.325-1.7) 3.29+0.73-2.29+2.27 B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乘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在除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

现在就要变为乘。 a×b×c=a×(b×c), a×b÷c=a×(b÷c), a÷b÷c=a÷(b×c) , a÷b×c=a÷(b÷c), 700÷14÷518.6÷2.5÷0.4 1.96÷0.5÷4 1.06× 2.5×4 7÷0.25÷4 7÷0.125 ÷8 3.9÷(1.3×5) 三A、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加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加现在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将减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加,现在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了哈) a+ (b + c )= a+b+c a +(b-c)= a+b-c a –(b-c)= a-b+c a-( b +c)= a-b-c; 19.68-(2.68+2.97) 5.68+(5.39+4.32) 19.68-(2.97+9.68) B、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乘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将除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了哈) a×(b×c) = a×b×c,a×(b÷c) = a×b÷c, a÷(b×c) = a÷b÷c ,a÷(b÷c) = a÷b×c, 1.25×(8 ÷0.5)0.25×(4 ×1.2) 1.25×(213×0.8)7.35÷(7.35×0.25) 7.35÷(7.35÷0.25)

最新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列竖式计算(暑假作业)

用竖式计算。47+32=68+32=63-38=75+9=59-36= 60-39= 36+41=60-27= 58-15= 73+19=26+47= 35+57= 63-37=87-29= 72-7= 52+9= 用竖式计算。 37+42=58+22=73-38=65+9=49-26= 70-49= 26+31=50-17= 58-25= 63+29=36+57= 25+57= 73-17=77-29= 62-7= 42+9= 用竖式计算。

57+22=48+32=83-28=55+9=69-36= 80-39= 46+41=70-17= 68-25= 53+29=15+47= 83-37=67-19= 52-7= 62+9=16+37= 用竖式计算。 67+21=78+12=53-38=85+9=79-36= 90-39= 56+41=80-27= 78-15= 43+19=46+27= 45+37= 93-37=97-29= 82-7= 72+9= 用竖式计算。 77+22=38+52=93-38=75+8=89-36= 50-29=

66+41=90-27= 88-15= 33+49=56+17= 55+27= 53-27=57-29= 92-7= 82+9= 用竖式计算。 27+51=88+12=93-48=78+8=79-46= 50-19= 36+21=40-27= 98-25= 23+59=66+17= 65+27= 43-37=97-39= 72-5= 32+9= 用竖式计算。 14+35=16+35=93-42=23+29=93-24= 81-39= 59-42=86-27=

一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计算(2)》教案

第4课时简单的计算(2)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60页练习十三的第1~3题,第5~7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学生学习过的元、角之间的换算,解决简单的元、角的加减法计算问题等知识。 2.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采用合作交流或独立完成等形式去解决问题。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谈话导入】 在前几节课里,我们学会了元、角之间的换算,并能解决简单的有关元、角的加减法计算问题。今天,老师就通过一些相关的练习来考考大家,看看大家是不是都掌握了这些知识。(出示课题) 【新课讲授】 1.创设情景。 (1)出示课件。

师:小猪帮小兔盖好了房子。小兔除了买苹果、萝卜招待小猪外,还准备买2个漂亮气球送给小猪。小兔买哪两个好呢?小兔犹豫不决。小朋友,你能帮小兔选购气球吗? (2)学生和小兔一起认识每种气球的价钱。 2.引导学生由无序选择信息到学习有序选择信息。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帮小兔选购气球。能选几种就选几种,并写出每种选法的算式和结果。 (2)各小组展示自己的选择方案和结果。每小组的选择方案和结果基本上是无序的。对方案多的小组加以鼓励,让学生有成功感。 (3)引导学生使无序的选择过程变得有序。教学生作如下思考: ①先考虑所选两个气球不是一样的,这样有3种选法。 用课件动态显示其过程如下: 每种选法的结果如下: 5角+1元2角=()元()角 5角+8角=13角=()元()角 1元2角+8角=20角=()元 ②再考虑所选出两个气球是一样的,这样也有3种选法。每种选法结果如下:5角+5角=10角=()元1元2角+1元2角=()元()角8角+8角=16角=()元()角 (4)让学生讨论:怎样有规律地选择气球。强化上述有序选择信息的过程,让学生在讨论中培养思维的有序性。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59页练习十三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换算、填空,再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巩固算法。 2.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的第2题。 (1)先算出应付的钱,用加法计算。 (2)再算应找的钱数,用减法计算。

超全!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技巧汇总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例如: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例如:

(一)加括号法 1.在加减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括号里要变号。 2.在乘除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括号里要变号。

(二)去括号法 1.在加减运算中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去掉括号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去掉括号要变号(原来括号里的加,现在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 2.在乘除运算中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去掉括号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去掉括号要变号(原来括号里的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

1.分配法 括号里是加或减运算,与另一个数相乘,注意分配 例:8×(12.5+125) =8×12.5+8×125 =100+1000 =1100 2.提取公因式 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例:9×8+9×2 =9×(8+2) =9×10 =90 3.注意构造,让算式满足乘法分配律的条件。 例:8×99 =8×(100-1) =8×100-8×1 =800-8 =792 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还要注意还哦,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嘛。 例:9999+999+99+9 =(10000-1)+(1000-1)+(100-1)+(10-1) =(10000+1000+100+10)-4 =11110-4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练习题

一、在空里填数字。 185+ = 45+185 273+ = 49+ +360 = 360+ 二、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500+400=______+______ 48+______=______+52 53+______=______+69 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1、字母表示法: 2、符号表示法: 3、其它表示法: 三、计算下面各题,并且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127+86 1195+2768 4598+1181 7652+5842 269+589 3658+1240

一、把下列式子填写完整。 (85+45)+29 85+(45+29) (173+128)+72 173+ (128+72) (甲+乙)+丙=甲+(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______)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的结合律。 1、字母表示法: 2、符号表示法: 3、其它表示法: 三、用加法的结合律简算下列各题。 827+15+85 119+81+259 368+29+32 60+255+40 282+41+159 548+52+468 四、下面算式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47+18=18+7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45=35+4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15+69=31+69+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72+28=56+(72+2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42+76+58=(24+76)+(42+5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

数学简便计算方法归类 一、交换律(带符号搬家法)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适用于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例:256+78-56=256-56+78=200+78=278 450×9÷50=450÷50×9=9×9=81 二、结合律 (一)加括号法 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加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在减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现在就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即在加减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括号里要变号。) 例:345-67-33=345-(67+33)=345-100=245 789-133+33=789-(133-33) =789-100=689 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乘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在除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即在乘除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括号里要变号。) 例:510÷17 ÷3=51÷(17×3)=510÷51=10 1200÷48×4=1200÷(48÷4)=1200÷12=100 (二)去括号法 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加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加现在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将减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加,现在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了哈) (注:去括号是添加括号的逆运算) 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乘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将除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了哈) (注:去掉括号是添加括号的逆运算) 三、乘法分配律 1.分配法括号里是加或减运算,与另一个数相乘,注意分配。 例:45×(10+2)=45×10+45×2=450+90=540

小学数学试题 简便计算 典型题解

1234+5678+8766+4322 分析:请仔细观察后,发现:1234+8766=10000,5678+4322=10000,如果两数相加,恰好凑成10,100,1000,……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这两个数为互为补数。 这类题的速算方法是: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把互为补数的两数先加,然后,再把所得的和相加。 解:1234+5678+8766+4322 =(1234+8766)+(5678+4322) =1000+1000 =2020 例2:2020-70-40-60-30 分析:请仔细观察后,发现:70+30=100,40+60=100 方法: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 解:2020-70-40-60-30 =2020-(70+30+40+60) =2020-(100+100) =2020-200 =1800 例3:58+56+63+62+57+60+59+65+61 分析:请仔细观察后,发现:题中的这些加数,都接近于“60”。 方法:当几个加数都比较接近于某一整数时,就选这个整数为“基准数”。 解:58+56+63+62+57+60+59+65+61 =60×9-2-4+3+2-3+0-1+5+1 =540+1 =541 例4.444×25

分析:25是个特殊的数,它与4相乘可以得到100,因此25与一个数相乘时,就要想办法能否从这个数中分离出4的因数来。444就可以写成4×111的形式。 解法一:444×25 =(400+40+4)×25 =400×25+40×25+4×25 =10000+1000+100 =11100 解法二:444×25 =111×4×25 =111×(4×25) =111×100 =11100 例5:58×52 分析:十位数相同,个位数互补的简便方法是:首位(“5”即十位数)加1的和再乘以首位数作为积的前两位数;末位数(即个位数)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后两位数。 解:58×52(十位数相同、个位数互补) =(5+1)×5×100+8×2 =30×100+16 =3000+16 =3016 例6:67×47 分析:个位数相同,十位数互补的速算方法是:首位(“6”)乘以首位(“4”)再加上个位数作为积的前两位(即:6×4+7=31),末位数乘以末位数(个位数)的积(7×7)作为积的后两位数。 解:67×47(个位数相同、十位数互补) =(6×4+7)×100+7×7

一年级数学教案《简单的计算》

一年级数学教案《简单的计算》 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例5、例6教学挂图,例7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 1、3元=()角50角=()元 2、8元=()角70角=()元 二、新授。 1、教学例5。 出示例5的挂图,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

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试回答后,教师再做说明: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 2、教学例6。 出示例6挂图。 教师试问:谁知道0.50元是几角?2.00元是几角?你是怎么知道?以元为单位小数点左边是几就是几元,右边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右边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1.20元是1元2角。35.90元是35元9角。(这部分知识学生知道它表示几元几角就可以了,至于1.20元是个什么数,怎么读、写不需要学生掌握) 3、教学例7。 (1)课件演示例7第一小题。 教师:0.5元是几角?(5角)0.80元是几角?(8角)学生回答。5角+8角是几角?(5角+8角=13角教师板书)教师问:多少角是1元?13角里面拿出10角还剩多少角?(3角)所以13角等于1元3角。教师板书:5角+8角=13角=1元3角。 (2)例7第二小题(课件演示,提出问题:我买这两个气球要多少钱)学生尝试完成,然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强调:元、角计算,只有在相同单位的情况下,才能相加。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0页做一做。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是怎么想的。 第2题:学生先做,教师巡视,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本第51页做一做。 3、练习九。 第5题:两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哪两样物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例:一个同学拿7角,另一个同学要拿几角合起来才是1元?你是怎么想的?(1元=10角,7角+3角=10角)在操作过程中,也可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NO:3 教学内容:人民币的简单计算(P52:例8) 教学要求:

五年级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总复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简便运算归类练习 明确三点: 1.一般情况下,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有括号时,先算,没有括 号时,先算,再算,只有同一级运算时,从左往右。 2.由于有的计算题具有它自身的特征,这时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过程 简单,同时又不容易出错。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3.注意,对于同一个计算题,用简便方法计算,与不用简便方法计算得到的 结果相同。我们可以用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对比,检验我们的计算是否正确。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一、变换位置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 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二、加括号 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加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在减号后面添括号时, 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现在就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即在加减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括 号里要变号。) 根据:加法结合律 a+b+c=a+(b+c), a+b-c=a +(b-c), a-b+c=a-(b-c), a-b-c= a-( b +c) 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乘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在除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即在乘除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 括号里要变号。) 根据:乘法结合律 a×b×c=a×(b×c) a×b÷c=a×(b÷c) a÷b÷c=a÷(b×c) a÷b×c=a÷(b÷c), 1.06× 2.5×4 17×0.6÷0.3 18.6÷2.5÷0.4 700÷1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