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各地区农作物播种面积

合集下载

山西农作物生长地区及简介

山西农作物生长地区及简介

山西农作物生长地区及简介
山西省位于中国北部,地处黄土高原东部,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山西省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等。

1. 小麦:山西省是中国的主要小麦生产区之一,主要分布在山西中部和南部的盆地和平原地区,如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等。

2. 玉米:山西省的玉米种植面积广泛,主要集中在山西中部和南部的盆地和平原地区,如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等。

3. 高粱:山西省的高粱种植主要集中在山西西部和北部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如忻州地区、吕梁地区等。

4. 大豆:山西省的大豆种植主要集中在山西中部和南部的盆地和平原地区,如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等。

5. 马铃薯:山西省的马铃薯种植主要集中在山西西部和北部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如忻州地区、吕梁地区等。

山西省的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农作物种类丰富,是中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同时,山西省还是中国的苹果主产区之一,特别是运城地区的苹果品质优良,享有很高的声誉。

山西省玉米生产概况

山西省玉米生产概况

山西省玉米生产概况1.山西玉米分布2.面积、总产、单产3.山西省玉米种植区划3.1 春播特早熟玉米区包括大同市的新荣区、左云县,朔州市右玉县、山阴县、平鲁区,忻州市的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宁武县、静乐县、偏关县的高海拔地区。

是全省玉米分布最少、单产最低的地区。

海拔高度1100~1300m,年平均气温3.5~5.5℃,≥10℃积温2095~2397℃,无霜冻期80~124d,安全生育期107~124d,只能种植80~90d的特早熟玉米,采用地膜覆盖可种植100d 左右的中早熟玉米。

3.2春播早熟玉米区包括大同市的天镇县、阳高县、大同县、南郊区全部,浑源县、广灵县、灵丘县、左云县的平川及周围丘陵,朔州市怀仁县、应县、山阴县的平川地区,忻州市繁峙县、五台县、代县等的高海拔丘陵区。

玉米播种面积约12万hm2 左右。

海拔高度930~1100m,年平均气温5.6~7.0℃,≥10℃积温2600~2867℃,无霜冻期125~130d,玉米全生育期降水345.0~424.4mm,春旱严重,但多数玉米分布于水浇地上。

3.3春播中晚熟玉米区包括忻定盆地,晋中市、吕梁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全部及临汾市的东西丘陵地区。

玉米播种面积约45万hm2 ,又分为六个亚区。

3.3.1忻定盆地丘陵中熟玉米亚区包括忻州市的忻府区、原平市、定襄县、五台县、代县等县(市)的盆地及沿盆地周围的半丘陵地区。

玉米播种面积约10万hm2 。

海拔高度790~860m,年平均气温8.0~9.0,≥10℃积温2600~2867℃,无霜冻期145~155d,全生育期降水量337.2~400mm ,玉米多分布于水浇地。

种植制度为不稳定两年三熟制。

3.3.2晋西黄土丘陵中熟玉米亚区包括忻州市的河曲县、保德县,吕梁市的兴县、临县、岚县、方山县、柳林县、离石区、石楼县、交口县全部,交城县、文水县的高海拔地区,临汾市的永和县、隰县、乡宁县、大宁县、吉县等。

山西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情况分析

山西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情况分析

山西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情况分析发布时间:2021-01-27T09:40:42.907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6期作者:薛云飞[导读] 摘要:山西大部属于丘陵山区,为加快推进我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突破农机化发展“瓶颈”,提升丘陵山区农机化综合水平,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助力乡村振兴,保证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我省做了积极探索。

山西省农业机械发展中心山西太原 030002摘要:山西大部属于丘陵山区,为加快推进我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突破农机化发展“瓶颈”,提升丘陵山区农机化综合水平,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助力乡村振兴,保证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我省做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丘陵山区全程化宜机化一、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现状山西省高低起伏,境内地形复杂,丘陵山区占总面积80.1%,平川和河谷面积占19.9%。

全省共辖11个市117个县(市、区)中67个为丘陵山区县,其中37个丘陵县,30个山区县。

山西省农作物总种植面积达到5286.75万亩,粮食种植面积占总面积88.7%,其中玉米、小麦种植面积为3392.2万亩,占总面积64.2%。

据统计,全省机耕面积3970.5万亩,机播面积3672.45万亩,机收面积2895.15万亩。

2019年全省主要农作物(玉米、小麦、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作业面积达到2500多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2%,较上年提升1.4%。

但对于丘陵山区来说,农机化发展严重不平衡,短板明显。

以2018年为例,全省67丘陵山区县(市、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62.41%。

二、采取措施及成效(一)开展丘陵山区农机化提升示范区创建,带动丘陵山区农机化快速发展。

2016年以来,我们利用省财政的现代农机推广项目资金,在全省共创建丘陵山区农机化提升示范区38个,示范面积达到28750亩。

根据不同的农机化生产情况,通过创建丘陵山区农机化提升示范区,配套先进、质优中小型动力装备及耕、种、管、收、烘干、秸秆处理等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装备,开展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完善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技术集成生产模式、机具配备方案和技术路线,并对机具跟踪考核,适时开展了试验示范、数据采集、宣传培训、现场演示等活动,探索推进农机配套融合。

山西农作物生长地区及简介

山西农作物生长地区及简介

山西农作物生长地区及简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山西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是一个古老而又有着独特文化底蕴的省份。

山西的地理位置以高原为主,地势较为平坦,适合农业生产。

农作物在山西省的生长地区主要集中在太原、大同、忻州、晋城等地。

太原作为山西省的省会,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农作物生长。

太原以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产量稳定,品质优良。

太原还以果树种植业为主,如苹果、梨、桃等水果品种。

太原的农产品以“绿色、有机”为主打,深受消费者欢迎。

大同地区则以煤矿为主要产业,但农作物生长地区依然广泛。

大同的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种植。

大同以小麦、玉米、豆类为主要种植品种,产量不俗。

大同还以蔬菜种植为主,如西红柿、黄瓜、辣椒等。

大同的农产品在本地销售畅旺,同时还远销国内外,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忻州地区地势较高,气候寒冷,适合种植一些耐寒作物。

忻州以玉米、高粱、杂粮为主要农作物,产量较丰富。

忻州还以果树种植为主,如枣、杏、李子等。

忻州的果实味美可口,深受消费者青睐。

忻州农产品在本地市场销售良好,是当地的重要经济支柱。

晋城地区地理环境优越,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晋城以小麦、玉米、豆类等粮食作物为主要种植品种,产量稳定。

晋城还以棉花、甜菜、苹果等工业原料作物为主要种植品种。

晋城的农产品在当地市场销售颇受欢迎,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山西省是一个农业资源丰富的省份,各地农作物生长地区各具特色,为当地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希望山西省能够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为山西地区的农民带来更好的生活福祉。

第二篇示例:山西是一个农业大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

山西的农作物生长地区主要分布在太原盆地、晋中盆地、运城盆地等地区,这些地区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农作物生长的理想场所。

在山西,小麦是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

夏季气候温暖,冬季气候寒冷,正好符合小麦的生长需求。

山西广大的平原地带,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小麦。

晋中市玉米新品种引进筛选及配套技术集成应用推广

晋中市玉米新品种引进筛选及配套技术集成应用推广

农业研究农家参谋-61-NONG JIA CAN MOU晋中市玉米新品种引进筛选及配套技术集成应用推广梁涛 郝海龙 穆晓静 程延娇(山西省晋中市农业农村局,山西晋中,030600)【摘 要】晋中市地处三晋腹地,有耕地面积560万亩,其中旱地面积369万亩,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保持在300万亩--320万亩,玉米在晋中市粮食生产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玉米新品种;配套技术;推广1 背景晋中市地处山西中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9.5℃,且进入夏季后气温相差不大,温度分布较为均匀,年降雨量在500mm 以上且集中在7~9月的夏秋季,晋中各区域土、肥、水、温、光等均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需求,玉米生产具有明显区域优势。

2 新品种筛选及配套技术集成2.1 新品种筛选(2016年-2018年)2016年晋中市玉米新品种试验筛选,在全市11县(区、市)的优势生产区域内设15个是试验点,试验品种100个,实施面积479亩,辐射带动面积322.8万亩。

通过试验筛选出的产量前十位的新品种如下表所示:2017年晋中市玉米新品种试验筛选,在全市11县(区、市)的优势生产区域内设30个试验区,试验品种300个,实施面积600亩,辐射带动面积316.69万亩。

通过试验筛选出的产量前十位的新品种如下表所示:2018年,在全市11个县(区、市)的优势生态区域内进行新品种筛选,全市铺设15个试验区,面积1019亩,参试品种700余个,辐射带动面积311.58万亩。

通过试验筛选出的产量前十位的新品种如下表所示:2.2 配套技术集成应用(2016年--2018年)1)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

种植前期,进行修整土地,按照宽行70~90cm,窄行40~60cm 挖种植坑,保证农作物通风性和受光率。

宽窄行种植能使土壤继续保持肥沃,增加蓄水能力,还能适当增加玉米种植的密度,提高玉米产量。

2)新品种引进技术。

把近年来经过品种审定部门审定(认定),适合在本区域种植的新品种,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试验示范种植。

山西玉米面积

山西玉米面积

山西省玉米面积山西省秋粮播种面积3369万亩,超过去年240万亩。

其中玉米面积1700万亩,超过历史水平300多万亩。

山西省今年优化种植业品种结构,压缩了玉米种植面积,同时扩大小杂粮、豆类、薯类的种植面积。

据各地市上报数字分析,今年山西全省玉米种植面积将减少到998.9万亩,比上年减少188.1万亩,减幅在16%左右。

晋中、长治、吕梁、朔州、临汾等地市的减幅达到20-30%。

大豆播种面积为367.7万亩,比上年增加42.4万亩,增幅为13%;薯类播种面积为530.3万亩,比上年增加48.5万亩,增幅为10%;小杂粮播种面积为355万亩,比上年增加35万亩,增幅10%左右。

今年,晋城市秋粮生产喜获丰收,总产量达到59.18万吨,全市秋粮收入可达20亿元,为建市以来的最高点,朱年富是泽州县高都镇泊村的一位种粮大户,今年他所种的50亩玉米收成特别的好。

(同期)种粮大户朱年富:估计亩产量1300斤左右,总产量65000斤左右。

据了解,今年晋城市秋粮种植面积达217.36万亩,比去年增加37.02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由往年的70万亩左右猛增至110万亩,产量突破12亿公斤,仅玉米可收入10亿元左右。

山西省总面积为15.6699万平方公里新的区划地图显示,全省11个市级市中,面积最大的是忻州市,25147平方公里;最小的是阳泉市,4559平方公里;2004年底,人口最多的城市是运城市,491.9万人;最少的是阳泉市,128万人。

目前全省人口最少的县是临汾市的大宁县,只有6万人,永和县6.3万人,人口最多的县是洪洞县,有72万人。

不足10万人口的县,全省有5个,10万人口左右的县有10个。

另外,城区人口最多的是临汾尧都区,达74.1万人。

截至2004年底,全省登记在册人口为3314万。

其中,城镇居住人口1286万人今年山西玉米种植面积将达到1398万亩,将是该省历史上种玉米最多的一年。

经济作物中棉花种植面积将增至100万亩,比上年增长2.5%,但仍在低谷徘徊。

山西省统计局关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山西省统计局关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山西省统计局关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统计局•【公布日期】2006.06.11•【字号】•【施行日期】2006.06.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山西省统计局关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2006年6月11日)2003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积极应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等困难,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创近19年来最高水平;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稳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新进展;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国民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

初步统计,全年全省共完成生产总值244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增幅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是1985年以来的最高增速。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3.3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400.1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增加值832.2亿元,增长8.6%。

2003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7402元,比上年增加1256元,增长12.4%。

图1 全省生产总值增速创1985年以来最高水平绝对量(亿元)增长速度(%)市场物价稳中有升。

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8%,其中城市上升1.6%,农村上升2.5%。

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升0.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下降1.6%,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升1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上升7.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水平上升2.9%,房屋销售价格和租赁价格总水平分别上升2.8%和0.5%,土地交易价格总水平上升8.6%。

表1 2003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劳动就业工作基本稳定。

山西省太原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山西省太原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28新农村新能源New Countryside & Energy山西省太原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作者:杨美玲山西省太原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农作物秸秆是人类重要的可再生资源,是畜禽饲料的有效供给资源,同时也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

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高其综合利用的效益,不仅能创造出较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创造出较大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分析1、农作物秸秆资源状况。

太原市农作物主要以玉米、谷子、薯类、蔬菜等作物为主。

据统计,太原市小麦、玉米、谷子、高粱、豆类、薯类及油菜、蔬菜等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75.6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27.51万亩。

在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玉米占44.64%,谷子占6.89%,小麦占2.50%,高粱占1.19%,水稻占0.16%,豆类占6.67%,薯类占6.92%,其他占3.77%,油料占3.00%,蔬菜占24.26%。

从作物秸秆生产量看,全市农作物秸秆生产总量约为429600t,其中:玉米占66.64%,蔬菜占21.95%,小麦占2.59%,谷子占2.49%,高粱占1.68%,水稻占0.18%,豆类占1.85%,薯类占1.50%,其他杂粮占0.73%,油料占0.39%。

2、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秸秆作为农作物的重要农副产品,同时也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可用作肥料、饲料、生活燃料及造纸、建材、食用菌等工副业生产的资料。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扶持下,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不断完善和推广,秸秆用作肥料、饲料、食用菌基料、燃料和工业原料的产业化利用等领域得到了较快发展,极大地推进了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化进程,秸秆综合利用的水平不断提高。

据统计,太原市对各类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量为36.17万t,综合利用率为84.19%,主要利用方式为秸秆肥料化利用和饲料化利用,这两种利用途径的利用量占秸秆综合利用总量的94%以上,秸秆用作食用菌基料和工业原料的产业化利用领域也有涉足,但比例很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各地区农作物播种面积(2009)单位:公顷
注:数据来自《山西统计年鉴2010》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

地理坐标为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

全省总面积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

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

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 以上。

山西省现有耕地553876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高粱、玉米、豆类和薯类;经济作物有棉花、烟叶、甜菜、胡麻、油菜籽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