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八年级(上)第1课《新闻二则》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9张PPT)

军的进展情况来安排文章顺序的。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以极其简练的
语言报道了我军胜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的英勇善战和锐不可当,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的军 心涣散、毫无斗志。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消息士
第一单元
1 消息二则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短小精悍、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重点)
2.了解新闻的基本特点。(重点) 3.理解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战、气势如虹的英雄精神。(难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题目用简洁的语言概 括了新闻的主要事件。“三十万大军”突出了人民解放军 的宏大气势,“胜利南渡”点明渡江已取得了胜利。
中考变式问 1.(福建莆田中考,T10)请结合语境,分析“国民党反动 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 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中“经营”一词的妙处。 “经营”有筹划、组织并管理的意思,在这里是褒义 贬用,意在嘲讽国民党反动派不堪一击,反衬人民解放军 的锐不可当。
2.(浙江衢州中考,T7)结合语境,将“大军”改为“军
《论持久战》《沁园春· 雪》《七律· 长征》等。
三大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内取得胜利
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
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
《国内和平协定》。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的胜利,为我军进军华 南、西南地区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22日 夜,毛泽东主席亲自撰写了这两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 的新闻。
了评论,评论可分为两方面,这两方面的评论为何一略一详?两方
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评论中对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一方面由于人 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与国民党反动派拒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精选6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篇1学习目标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把握新闻内容及结构特点。
(重点)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精练、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的特点。
(难点)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社会的奇闻趣事的呢?(学生回答广播、网络、电视、报刊以及他人的传话等,教师引出新闻。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让我们来共同研读另一篇来自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一起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新闻,整体感知提问1:快速朗读新闻,整体感知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明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
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提问2:再读新闻,理清新闻的六要素。
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提问3:找出这则新闻的标题、电头、#教案# 导语和主体,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
明确: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教案# 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至课文最后。
第一层(从“二十日夜起”至“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1课《消息二则》 (共34张PPT)

视听世界,而人们要了解世界,日常接触最多的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
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
文体之一便是 新闻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 4.“百万”是夸张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速读消息,找出电头、导语、主体和结语。 并体会其作用
【交流点拨】 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发电地
点。(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简洁明了地介绍了渡江战役的情况。吸引读者
导语: 阅读的兴趣。
主体: 具体介绍渡江战役情况。突出主题思想。 结语: 概括前文内容,发出豪迈号召。
(二)语言品析
【交流点拨】
“不到、即已、正向”,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和“突 破、占领、进击”这些表示行为的词语恰当地配合, 表现我军攻势迅猛、势如破竹的特点,抒发了作者 激动的心情。
四、板书设计
我三十万大军 胜利南渡长江
标题 三十万(兵力)胜利南渡(结果)
导语 英勇 渡过(自豪)
主体
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突破、占领 (英勇无畏)
这则消息明显流露出作者的自豪之情,试揣摩下 面句子具体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 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交流点拨】
“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流露出作者的 自豪之情。
“经营了三个半月”极言准备的充分,按理说长江 防线应当是牢不可破的,但是后面紧接着说国民党 军溃退之快,二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对比中愈 显我军势不可挡,敌军不堪一击。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3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3篇Teaching plan of lesson 1 "two news" in Chinese volume 1 of Gr ade 8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3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标准版)闻两则教案2、篇章2: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规范版)闻两则教案3、篇章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最新版闻两则教案篇章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标准版)闻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解并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2、识记课文重点字词(二)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新闻(三)教育目标:了解感悟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阶段的伟大气势,分析评价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二、重点难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三、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四、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
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揭题解题(三)学生自读课文(包括读“预习提示”,以了解背景知识)。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
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
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经过一个多月的查访,终于找 到了英雄。为此,南阳市交通局奖给他1万元,新野县 委、县政府奖励他5000元,新野县见义勇为基金会奖 励他2000元,共计1.7万元。谁知就在这时,一件令英 雄尴尬的事出现了:“新机85号”救险“东轮”的时 候,此船正被湖北省科委宜昌岩崩滑坡研究所下属的 劳动服务公司赵某租赁。赵得知冯安义得到奖励1.7万 元,以抢险时他在租船,停港耽误生产等为由,将原 欠冯安义的2.62万元租金不给了,而冯安义应得的1.7 万元奖金,又全都捐给了福利院。
2.还有哪些语句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课外延伸:
①阅读下面新闻,并与课文作比较。
我军横渡长江情景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3日电前线记者阎吾报道)人民解放 军在安庆、芜湖间某地敌前强渡长江时的情景称:21日黄昏,江北某地 解放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阵地 发出了震天动地的雷鸣,从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 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炽烈的炮火映红 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 布江面,像箭似地向南飞驶而去。北岸的江边,站满了当地的居民、民 工和解放军的指战员们,大家都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着。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jìng)阻遏(è)荻(dí)港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颁(bān)发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ǔ)巨额(é)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PPT课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知识
1、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 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 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 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2、新闻的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 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 反映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4、新闻的写法:以叙述为主,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作业分析
二、导语是开头两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 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 江 区域) 、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第二层开头说时间“二十一日下 午五时起”,与第一层次“二十日夜起”开头相并列, 第二层末的议论说到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 说到督战原因:接着以嘲笑的口吻说“不料”,这一 句在二、三层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豫 绥靖 逃窜 歼灭 溃退 泄气
阻遏 锐不可当 要塞 管辖
• 新闻内容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结果
• 新闻结构五部分: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内容,包括引题、正副题;
导语:较详细了解新闻内容,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 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 了然;
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 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2、释义 业已:已经 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3、新闻知识: 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结果 4、用简洁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本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jìng)阻遏(è)荻(dí)港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颁(bān)发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ǔ)巨额(é)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确性
2.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 退。”“经营”能否换成“构筑”,“溃退”能否换 成“败退”,为什么?
不能,因为“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 “构筑”是指修筑(军事工程)。 “经营”更能 够说明解放军的英勇。 “溃退” 指失败,狼狈不堪,没有秩序地撤 退。溃:在此意为溃散、溃败。“败退”指战 败而撤退。 “溃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 的程度。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 泽 东
钟 山 风 雨 起 苍 黄 , 百 万 雄 师 过 大 江 。 虎 踞 龙 盘 今 胜 昔 , 天 翻 地 覆 慨 而 慷 。
宜 将 剩 勇 追 穷 寇 ,
不 可 沽 名 学 霸 王 。 天 若 有 情 天 亦 老 , 人 间 正 道 是 沧 桑 。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有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背景、结语)
标题:很简练准确地(高度概括)概括新闻的 主要内容。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 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 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新闻的特点
不行。因为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
那么,等所有大军渡江胜利之后再写新闻 发表,不可以吗?
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 告诉给全国人民。 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 任,湖南人,伟大的无产阶级 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 人、书法家。从1949年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到他逝世的1976 年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列主 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 及他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 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 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 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 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同学们知道最近有哪些新 鲜事?说说看。
什么叫新闻?
新闻:新闻是一种实用性文体,指新近发 生的事实的报道。 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
从广义上来讲,新闻又包括消息、通 讯、报告文学。
三明八中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
三明八中全体师生在校篮球场举行隆 重的开学典礼。9月1日上午8时10分,随 着庄严的国歌乐曲奏响,三明八中20172018上学年开学典礼仪式拉开了帷幕。 校党总支书记、九年级年段长、三明入 中中考状元分别为新学期致辞,并为新 毕业生班呐喊助威。校领导及200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读新闻,理清结构
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横渡长江 第1、2两句 其余部分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标题 导语 主体
二、读新闻,了解内容。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素,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请 在看了这则新闻后概括出它的六要素。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标题 三明八中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 导语 三明八中全体师生在校篮球场举行隆 重的开学典礼。9月1日上午8时10分,随着 庄严的国歌乐曲奏响,三明八中2017-2018 学年上学期开学典礼仪式拉开了帷幕。校 党总支书记、九年级年段长、三明入中中 主体 考状元分别为新学期致辞,并为新毕业生 班呐喊助威。校领导和2000余名师生参加 了典礼仪式。
准确性
准确性
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 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 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不到”突出时间短,“即已”表明解放 军已经突破敌阵。两个词充分说明了人民解放 军的锐不可当。 “广大”表时占领地区的范围,“正”表 时进击正在进行中。
据了解,渡江战役要有百万大军渡江,那 么,标题中的“三十万大军”改为“百万大军” 行不行?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 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 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 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 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由总 前委书记邓小平统一指挥第二、第三野战军于同日晨发 起渡江战役。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 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22日2时新华社播 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 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 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 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 放南京,国民党政府逃往广州,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 党22年反动统治的覆灭。在北平的毛泽东喜闻南京解放, 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欣然写道: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 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结语)
结合课文说说本文是如何体现 新闻的三个特点?
结合课文说说本文是如何体现新闻的 三个特点?
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 万人渡过长江。”“已”和“大约”能否去掉? 不能去掉,“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 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有三十 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 起因: 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1.真实性: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 构夸张。
2.时效性 :报道迅速及时。
3.准确性:语言简明扼要。
新闻二则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标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电头)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 (导语) 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 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 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 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 (主体) 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