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氧化还原反应》优秀说课稿(精选3篇)

《氧化还原反应》优秀说课稿(精选3篇)

《氧化还原反应》优秀说课稿(精选3篇)说教学过程(一)教材处理充分利用“思考与交流”栏目,让从得失氧的角度得出原有的氧化还原反应初步概念,再让学生分析3个有得氧、失氧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明确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关系,再用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思考与交流”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环节本节课是按照概念的学习过程,即概念的建立、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应用这三个环节来完成教学。

1.概念的建立过程首先,在课堂引入时,教师首先展示一些色彩比较突出的图片,如:精美的食品包装袋中的脱氧剂、维生素C的作用、汽车的尾气处理系统等,使学生在视觉上引起兴趣,再充分利用教材中“思考与交流”栏目的作用,让学生先从得失氧的角度去分析比较熟悉的反应,如CuO与C的反应,从而发现存在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情况。

这样有利于激发了学习兴趣,并很顺利的将概念化的知识引入课堂,使学生在已有概念知识的基础上慢慢过渡到概念的核心上来,学生较容易接受,同时也促进概念的逐步建立。

其次,概念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对初中所学的概念知识深化和拓宽,重新构建学生已有的概念知识体系。

因此,教学过程中,通过一连串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发现概念的实质。

如: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完CuO与C的反应后,产生一系列问题:[问题1] 在H2O与C、CuO与H2的反应中,也存在得失氧的情况,有没有化合价的变化呢?[问题2]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如何变化?[问题3]含有变价元素的物质发生了什么反应?[问题4]Fe与CuSO4的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如何变化?分别发生什么反应?[问题5]Cl2与Na、Cl2与H2的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变化?通过[问题1—3],促使学生抓住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相似点,切入到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从而使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由“被动接受”变为“初步生成”,通过[问题4、5]三个反应的比较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再佐以设置的相应【练习1】巩固概念的建立,再因势利导的提出[问题6]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为什么会有变化?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促进了较深层次概念的建立。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中学阶段的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课标要求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真正理解反应的实质,正确探究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贯穿于整个中学阶段化学知识的学习始终,是非常重要的理论知识。

本节的教学思路是通过分析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是否有变化,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并探讨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通过分析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所承担的角色,引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加强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1)通过熟悉的化学反应,使学生认识到有的化学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建立氧化还原的概念。

(2)通过实验和思考,分析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

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能举出生产生活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提出问题,引入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有利有弊。

只有充分学习和研究,才能避免有害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让更多的氧化还原反应造福于人类。

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命活动的联系,体会化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三、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包含三部分内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以往教学通常将本节分为3课时,每一部分为一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说播课讲稿

《氧化还原反应》说播课讲稿

《氧化还原反应》说播课讲稿氧化还原反应说播课讲稿
介绍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讲师。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氧化还原反应,希望能帮助你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也称为红ox反应,是化学反应中一种常见的
类型。

它涉及原子的电荷转移,其中一个物质(被氧化剂)失去电子,而另一个物质(还原剂)获得电子。

反应的示例
1. 一个经典的氧化还原反应是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之间的反应。

例如,铁可以与氧反应生成二氧化铁:
2Fe + 3O2 → 2Fe2O3
2. 另一个例子是酸与金属的反应。

例如,硫酸和锌的反应可以
形成硫酸锌和氢气:
H2SO4 + Zn → ZnSO4 + H2
3. 还有一些生物过程也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比如呼吸作用中的氧气和葡萄糖之间的反应。

氧化与还原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会失去电子,同时被还原的物质会获得电子。

这是因为氧化剂在反应中接受了电子,而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了电子。

氧化数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
氧化数是用来追踪原子电子的转移的数字表示。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数可能会增加或减少,以确保电荷的平衡。

为了平衡氧化还原反应,我们需要调整反应方程式中的系数。

通过增加或减少原子数量来平衡反应方程式,以确保在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和电荷数保持一致。

总结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这种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转移,其中一个物质被氧化,而另一个物质被还原。

通过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我们可以确定反应前后原子和电荷的平衡。

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节优秀教案

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节优秀教案

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节优秀教案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节优秀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节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节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1.使学生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

2.学会用化合价升降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掌握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3.理解得失电子、氧化还原的相互依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板书】氧化还原反应一、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反应【提问】CuO+H2Cu+H2O1.在以上反应中,氧化铜发生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依据是什么?2.标出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从中分析三种元素化合价各有什么变化。

小结初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知识后,引导学生把氧化还原反应跟化合价联系起来。

【讨论】2Na+Cl22NaCl H2+Cl22HCl这两个反应没有氧的得失,但也是氧化还原反应,为什么?哪种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哪种物质发生还原反应?【讲解】小结上述讨论后,得出:【板书】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这一类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

【巩固性提问】下列反应中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各是什么物质?2NaBr+Cl2===2NaCl+Br2 2NaOH+H2SO4===Na2SO4+2H2OMnO2+4HClMnCl2+2H2O+Cl2↑Ca(ClO)2+CO2+H2O===CaCO3↓+2HClO【板书】二、电子得失和氧化还原反应1.电子得失和化合价升降以钠跟氯气反应为例,讲清钠原子为什么失去1个电子,氯原子为什么获得1个电子以及得失电子跟化合价升降的关系后,再举铁跟稀硫酸、铁跟氯气、氯化亚铁跟氯气的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情况。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共11篇)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共11篇)

氧化复原反响教学设计〔共11篇〕第1篇:氧化复原反响教学设计氧化复原反响教学设计【教材分析^p 】氧化复原复原反响是进一步学习化学的根底,因此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

通过这局部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实验事实理解氧化复原反响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可以举例说明消费、生活中常见的氧化复原反响。

而且删除了旧教材从化合价变化多少、电子转移多少去分析^p 和表示氧化复原反响的过细、过繁、过难的内容,大大降低了难度,减轻了学生负担。

学生可以在初中化学的根底上,进一步去理解氧化复原反响的本质,到达优化知识构造的效果。

对氧化复原反响在生活中应用的介绍,起到了培养学科感情的目的,同时,教材还辨证地介绍了氧化复原反响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以引导学生形成辨证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

知识重难点:氧化复原反响的本质【教学目的】理解氧化复原反响、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认识氧化复原反响;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p氧化复原反响;通过对氧化复原反响的学习与研究,感知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对立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复原反响;【教学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p 氧化复原反响.学生掌握氧化复原反响的概念及其中的对立统一的关系〔1〕重、难点的解决方法1 ①复习化合价概念,抓住化合价的变化跟电子得失的关系,通过分析^p 氢气跟氧化铜的反响,钠在氯气中燃烧等例子,从得氧失氧、化合价的升降、电子转移一环扣一环地由表及里地提醒反响的本质,从而形成氧化复原反响的概念。

②正确理解概念间的互相关系,例如讲氧化剂和复原剂时,应着重说明在氧化复原反响中,氧化剂夺得电子而发生复原反响,复原后的生成物叫做复原产物;复原剂失去电子而发生氧化反响,氧化后的生成物叫氧化产物。

让学生认识到氧化剂和复原剂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二者缺一不可。

③课堂上要有方案地留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进展练习稳固,并在此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概念分析^p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第一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第一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第一课时)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氧化还原反应》,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展开说明。

一、教材分析【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2章,第3节,第1课时的内容。

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从教材的前后关联来看,本节课既是对初中阶段得氧失氧教学的进一步丰富和延伸,又为后面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化学选修四中金属的吸氧和析氢腐蚀、原电池、电解池等等都是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重要应用。

所以这样的编排,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充分体现了教学大纲“螺旋式上升”的基本思想。

另外,高考试题中涉及的离子共存、工艺流程题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都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是近几年高考的高频考点,是学生得分的阵地。

因此,学好本节课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关键。

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教材内容,结合高中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我制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从化合价的升降变化,认识并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2、通过对典型化学反应的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3、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思维的逻辑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领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和“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难点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三、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初三化学教材对氧化还原反应的介绍较为简单,即“物质得到氧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讲课稿

氧化还原反应讲课稿

氧化还原反应讲课稿氧化还原反应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氧化还原反应》,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学习过木炭还原CuO的反应,木炭在高温的条件下和CuO反应,结果CuO失去氧原子还原成了单质Cu,发生的是还原反应;我们在分析一下C的变化,起还原作用的C夺走了CuO的O原子变成了CO2 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也就是说,在化学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进行的,有一种物质被还原,必然会有一种物质被氧化。

C+2CuO=2Cu+CO2↑初中的时候我们还学习过这样的两个化学反应,C在高温的情况下和H2O 的反应,结果是H2O失去了O原子还原成H2,木炭夺走了H2O中的氧被氧化成了CO ;另一个反应H2还原CuO生成了Cu 和H2O,刚才我们是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我们说失去氧的物质被还原,得到氧的物质被氧化,现在我们从化合价的角度来分析这些氧化还原反应:C+H2O= H2+CO;H2+CuO=Cu+ H2O(1)CuO中的Cu是+2价,发生还原反应后变成了0价的单质Cu;C单质为0价,发生氧化反应变成CO2,为+4价。

(2)再看一下H2O和C的反应,反应前H2O中的H原子为+1价,被碳还原为H2后变成了0价;而C由0价变成了+2价的CO,发生额是氧化反应。

(3)最后我们再看一个H2还原CuO的反应,0价的H变成+1价,+2价的Cu 变成0价的Cu这些反应都是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我们分别分析了反应前后各物质化合价的变化,不难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会发生变化并且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发生的是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发生的还原反应。

我们再看一个初中学习过的Fe置换Cu的反应:Fe和CuSO4的反应生成FeSO4和Cu,单质Fe由0价变成+2价的FeSO4化合价升高,发生的是氧化反应,+2价的Cu由+2价变成0价的Cu单质,化合价降低发生的是还原反应。

我们看整个反应过程并没有氧原子的得失,只有化合价的变化,他也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最新6篇)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最新6篇)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最新6篇)氧化还原反应教案篇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多个化学反应,是学生认识到有的化学反应中存在着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2、通过实验事实和思考,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3、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分组合作,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和特征,培养学生从微观角度准确理解概念的能力。

2通过设计问题情境,由表及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由此及彼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并理解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

教学过程1、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化学反应的类型A+B=AB AB=A+BA+BC=AC+BAB+CD=AD+CB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个符合条件的化学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Fe2O3 + 3CO = 2Fe + 3CO2的反应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氢气还原氧化铜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初中时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讨论结果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去分析,结果也不相同。

四种基本反映类型并不能包括所有的反应。

初中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比较片面,不能真实地反映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对于这一反应,谁得到氧,谁失去氧,得到氧与失去氧的数目关系怎样。

哪种元素化合价升高?哪种元素化合价降低?升高的化合价降低的化合价关系怎样?二、氧化还原反应1、什么叫氧化还原反应?2、特征: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也是判断依据)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练习] 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去判断下面的反应,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关键:1)正确判断各反应物、生成物各元素的化合价及其变化;2)凡是有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为什么会发生化合价的变化呢?[小结] 从NaCl的形成看化合价升降的根本原因是电子的得失,即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电子的得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初三化学教材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介绍较简单,即“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和“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从知识储备上来讲,他们的化学知识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不系统;从能力方面来看,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不能主动参与到知识获得的过程中。

因此,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创设问题情境,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通过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去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然后从化合价的角度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最后从本质上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用电子转移观点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由于知识本身较为抽象复杂,且高一学生缺乏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都较弱,所以学习此内容时会感到困难,但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勇于发言这些有利因素,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从整体来看,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时期,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教学内容对学生适时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内容分析:本章共分三节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氧化还原反应。

主要介绍用化合价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等概念的实质。

第二部分为离子反应,第三部分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重要基础内容之一,研究氧化——还原反应实质和规律,对金属的冶炼和防护,化学电源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在中学阶段让学生掌握氧化——还有反应的基本概念,对于他们今后参加实际工作和进一步深造也很必要。

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来看,要学习许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到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加深对这些反应实质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安排在高中化学第一章里讲述是由于第二章是碱金属,第四章律卤素。

这两章里介绍的氧化反应较多,并能加深卤素和其它元素化合物性质的理解。

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题材,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依存的,有氧化反应发生必然有还原反应发生,通过认真引导,就可以使学生逐步理解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现象里的体现,并且可以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对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

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广泛,人类只有掌握了化学变化的规律之后,才能更好地利用化学变化为人类造福。

教学目标: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对中学化学教学提出的要求是:要用化学基础知识武装学生,溶合教材注意学生激发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综上,通过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依据大纲的有关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技能目标:巩固初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知识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知识;理解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结论。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准确描述概念、比较辨析概念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为能够辨证、全面的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提供科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习化学;通过创设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及分析:由于在今后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运用氧化还原观来分析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会贯穿始终,因此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 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 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的概念在初中已经了解,从物质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去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在学生初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上,再设计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实例,如C、CO、H和CuO的反应,然后让学生挖掘这几个反应有什么相似之处,这个2问题留给学生很多思考和发现的空间,适时地抓住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相似点切入到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从而使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变“被动接受”为“探究生成”,得出结论必将又会生成一个新的问题的探究,顺势诱导学生思考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为什么会有升降,从而进一步从电子转移的角度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难度大、跨度深,可以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重难点之处有效组织学生相互启发、点拨和弥补,形成立体思维网络,来营造民主和谐课堂气氛和发展交流合作的能力。

讨论贵在话题的切入,例如在用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判断习题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后,进一步组织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何用图表集合的形式更加直观的体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在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时,引导、点拨学生交流怎样用图示表示电子转移情况,互动生成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用“升失氧,降得还”理清对立统一关系,从而真正从本质上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后,倡导学生回顾、总结和反思,既可以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系统化,还可以培养他们综合概括的能力。

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模拟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过程,把难以想象的微观世界宏观化,通过直观的视觉来帮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从而使教反应时,可通过动画处理: 画面上先有学难点内容顺利突破。

在分析Na和Cl2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模型, 随后钠原子与氯原子相遇, 钠原子最外层电子转移到氯原子最外电子层上, 融入并绕氯原子核运转, 同时显示出负电性, 此时, 钠原子最外电子层消失, 使次外层变成了最外层, 同时显示出正电性, 在静电作用下, 两离子相互作用形成NaCl。

通过动态模拟电子的得失和偏移,可以使学生比较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再配合简要的文字说明,学生印象深刻,直观明显,可以较好地理解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图片展示]交警检查酒后驾车,神舟七号发射时高能燃料的燃烧,切开的苹果表面颜色变化,铁生锈等[讲述]这些事实都和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有的对我们有利,我们要加以利用,有的对我们有害,我们要想办法阻止,所以我们要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板书]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设疑] H2 + CuO = Cu + H2OCO + CuO = Cu + CO2Fe2O3+3CO 2Fe+3CO2[动画]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认识有物质得氧和失氧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且得氧和失氧是同时发生的。

[探讨]上述反应有什么共同点?[引导]从化合价角度归纳、总结: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有的升高,有的降低.[讲述]以H2 + CuO = Cu + H2O为例,在得氧失氧基础上得出从化合价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动画]从化合价角度分析[定义]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掌握元素化合价有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判断依据。

[问题]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氧元素参加吗?[投影]给出一些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练习]用交叉分类法从化合价角度对下列反应进行分类:①2Na + Cl2==2NaCl ②HCl + NaOH = NaCl + H2O③H2 +Cl2 ==2HCl ④2Na + 2H2O =2NaOH + H2⑤Zn + CuSO4 = ZnSO4 + Cu ⑥C + H2O ==CO+H2⑦2NaOH + CuSO4 = Cu(OH)2 +Na2SO[分析]下面两个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2Na + Cl2==2NaCl H2 +Cl2 ==2HCl [探究]引起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原因是什么?(设置疑问,过渡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动画]模拟Na、H2跟Cl2反应的动画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价升降是由于电子的得失和偏移引起,从而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发生了电子的转移[填表]总结化合价变化和电子偏移情况[板书]定义:凡是有电子转移(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总结]有电子转移(得失和偏移)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反应叫还原反应,失去电在或电子对偏离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以内规划还原反应的本质就是有电子的转移。

[讲述]我们初中学习过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上一节又学习了离子反应,现在我们又知道了可以从化合价升降角度对反应进行分类,请看下列反应,从不同角度观察分别属于什么反应类型①2Na + Cl2==2NaCl ②H2O + CO2 ==H2CO3③CaCO3==CaO + CO2 ④2H2O==2H2 + O2⑤Zn + CuSO4 = ZnSO4 + Cu ⑥C + H2O ==CO+H2⑦2NaOH + CuSO4 = Cu(OH)2 +Na2SO4 ⑧HCl + NaOH = NaCl + H2O[设疑]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之间有什么联系?尝试画出交叉分类示意图或用集合表示。

[展示]学生完成情况。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梯度的思考题以及一些综合性强的应用题(投影)[联系生活]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课后查找资料: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教学效果及教学反思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造就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

上好每一节课,是教师的神圣职责。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反思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反思成功之举、反思"败笔"之处、反思教学机智、反思学生见解、反思再教设计。

下面就氧化还原反应一节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如何帮助、指导学生从初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肤浅认识,提升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结构,这是一章的教学重点内容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