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心脏病人术前风险评估表

合集下载

术前心功能评估标准

术前心功能评估标准

术前心功能评估标准
术前心功能评估标准是用于评估患者手术前的心脏功能状态的指标,以确定手术风险和制定更合理的手术计划。

以下是常用的术前心功能评估标准:
1. 心肺功能评估:包括评估患者的基础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以及患者是否存在心肺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2. 心电图:进行心电图检查,评估患者的心脏节律和传导情况,检测是否存在心律不齐、心肌缺血等心脏问题。

3. 心脏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技术,检查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评估心脏的收缩功能、室壁运动情况等。

4. 冠状动脉造影:对于患有冠心病等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以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评估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血流情况。

5. 心功能分级: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心功能分级系统(如纽约心功能分级系统)来评估患者的心力衰竭程度。

6. 心肺运动负荷测试:通过心肺运动负荷测试(如运动试验)评估患者在运动状态下的心脏功能和耐力。

7.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肾功能等检查,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这些评估标准可以综合考虑,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手术前的心脏功能状态,从而确定手术风险和制定更合理的手术计划。

心脏病患者VTE风险评估表

心脏病患者VTE风险评估表

心脏病患者VTE风险评估表背景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而静脉血栓栓塞(VTE)是心脏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为了准确评估心脏病患者患VTE的风险,开发了心脏病患者VTE风险评估表。

VTE风险因素以下是心脏病患者患VTE的主要风险因素:1. 年龄:年龄越大,患VTE的风险越高。

2. 性别:女性患VTE的风险略高于男性。

3. 体重指数(BMI):超重和肥胖增加了患VTE的风险。

4. 心脏病类型:某些心脏病类型(如心衰和冠心病)增加了患VTE的风险。

5. 心脏手术:心脏手术后,患VTE的风险增加。

6. 静脉导管:使用静脉导管(如中心静脉导管)也增加了患VTE的风险。

心脏病患者VTE风险评估表根据上述风险因素,制定了心脏病患者VTE风险评估表。

该评估表根据风险因素的数量和严重程度进行评分。

评分越高,表示患VTE的风险越高。

以下是心脏病患者VTE风险评估表的几个示例项:评估表还包括其他风险因素和对应的评分。

根据总分数,可以将患者的VTE风险分为低、中和高三个等级。

应用示例以下是使用心脏病患者VTE风险评估表的一个示例过程:1. 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年龄、性别、BMI、心脏病类型、是否接受心脏手术以及是否使用静脉导管等。

2. 根据评估表,对每个风险因素进行评分。

3. 将各项评分相加,得到总分数。

4. 根据总分数,将患者的VTE风险分为低、中和高三个等级。

5. 根据患者的VTE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抗凝治疗、机械预防等。

结论心脏病患者VTE风险评估表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评估心脏病患者患VTE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通过合理应用该评估表,可以降低心脏病患者患VTE的发生率,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冠脉介入手术风险评估表

冠脉介入手术风险评估表
术前评估
项目
评分


病人相关因素
年龄≥岁
1分
女性
1分
慢性肺部疾病
1分
外周动脉系统
2分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2分
既往心脏手术史
3分
血浆肌酐水平>200ummol/L
2分
活动性心内膜炎
3分
术前危急状态
3分
心脏相关因素
需要药物干预的不稳定性心绞痛
3分
左室功能不全
LVEF30-50%
1分
LVEF<30%
3分
90天内的既往心梗史
14分
血栓
4分
C型病变
4分
2个支架
4分
》3个支架
5分
总分:分。低危:0-10分中危:11-19分高危≥20分
手术医师签名:
2分
肺动脉收缩压>60mmHg
2分
手术相关因素
急诊手术
2分
心梗后室间隔穿孔
4分
总分:分。低危:0-2分中危:3-5分高危:≥6分
手术医师签名:
术后评估
项目
评分

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病人相关因素
不稳定心绞痛
5分
肾功能不全
4分
高血压
3分
急性心肌梗死
4分
充血性心力衰竭
4分
外周血管疾病
3分
手术相关因素
紧急PCI
9分
急诊PCI

最新常用心脏病人术前风险评估表

最新常用心脏病人术前风险评估表

最新常用心脏病人术前风险评估表盐城新东仁医院常用心脏病人术前风险评估一、临床多因素分析法来评估(一)年龄因素:新生儿麻醉危险性比成人高七倍,儿童比成人高三倍70岁以上比年轻人高10倍。

>80岁均属高危麻醉。

(二)1996年ACC/AHA提出非心脏手术的危险因素为:高度危险因素:1)不稳定冠脉综合征:近期心梗(围术期再梗率20~30%);不稳定心绞痛(围术期心梗率28%);若发生再次心梗死亡率可高达30%。

2)失代偿的充血性心衰或心功失代偿,EF<35%。

3)明显的心律失常:长间隙的窦性停搏,二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有症状的室性心率失常;室上速;房颤房扑伴过快的室性心率。

对高危因素病人,除急症外,均需先行内科治疗,待心功能及全身情况改善后再行择期手术。

中度危险因素:1)稳定性心绞痛2)陈旧性心梗史,或只有病理性Q波3)心衰已代偿4)需胰岛素控制的糖尿病低度危险因素:1)75岁以下的老人。

2)心电图异常:左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ST-T异常。

非窦性节律(房颤),但心功能良好(EF>50%).3)肺功能中度低下。

4)脑血管意外史。

5)尚未控制好的高血压。

对中、低危因素老人,非急症手术,术前进行积极的内科治疗可大大减少围术期并发症,二、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MET)评估(体能状态)通过病人活动情况,对低氧的耐受能力,来衡量病人的心功能。

1~4MET: 仅能自己穿衣吃饭入厕,平地慢走(3~4 Km/h)或稍活动,甚至休息时即发生心绞痛――属于高危病人。

4~7MET: 能上三层楼,平地走6Km/h――可耐受中等手术。

7MET:能短距离跑步,短时间玩网球或打篮球――可胜任大手术。

三、呼吸功能与麻醉危险性评估可耐受胸腹大手术的呼吸参数:(是预计值50%的三大,一小):一大:最大通气量(MVV) >预计值的50%二大:一秒率时间肺活量(FEV1) >预计值的50%三大:肺活量 (VC) >预计值的50%一小:残气量/ 肺总量(残气率) < 50%血气:PaO2 >70mmHg , PaCO2 <50mmHg .不宜行择期手术的参数:(需先内科治疗,改善呼吸功能)最大通气量/ 预测值 < 50%肺活量(VC) <2L。

心脏病的术前评估与手术风险

心脏病的术前评估与手术风险

心脏病的术前评估与手术风险心脏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常需要接受心脏手术进行治疗。

在进行心脏手术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以评估手术的风险和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脏病的术前评估和手术风险。

一、术前评估1. 心血管系统评估在术前评估中,医生将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进行全面检查。

这包括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并进行听诊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心音或杂音。

此外,医生还会通过电生理检查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心律不齐或传导阻滞等问题。

2. 心肺功能评估心肺功能是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心脏手术的重要指标之一。

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做肺功能测试,以确定其肺活量、氧饱和度等参数。

根据测试结果,医生可以判断手术可能对患者的呼吸功能产生的影响,并相应地制定麻醉和手术方案。

3. 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检查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超声波技术,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患者的心脏形态、室壁运动情况等指标。

此外,超声检查还可以评估心瓣膜功能和室间隔缺损等问题。

这些信息对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心脏手术非常关键。

4. 侵入性检查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医生可能需要进行侵入性检查以了解更精确的信息。

例如,冠状动脉造影可以用来评估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或阻塞。

这种检查需要将导管插入到患者的血管中,并注入造影剂来观察冠状动脉的情况。

二、手术风险评估1. 手术类型不同类型的心脏手术具有不同的风险。

例如,单纯修复一处心瓣膜可能比更复杂的搭桥手术风险更低。

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技术要求,评估手术的风险水平。

2. 年龄和性别年龄是评估手术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年轻人通常具有更好的心脏储备功能和更快的康复能力,而老年人可能存在更多的并发症风险。

此外,性别也可能对手术风险产生影响,例如女性患者在某些类型的心脏手术中可能面临更高的并发症率。

3. 其他合并症患者是否存在其他系统的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对手术风险评估也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心脏病人术前风险评估表

常用心脏病人术前风险评估表

一、临床多因素分析法来评估(一)年龄因素:新生儿麻醉危险性比成人高七倍,儿童比成人高三倍70岁以上比年轻人高10倍。

>80岁均属高危麻醉。

(二)1996年ACC/AHA提出非心脏手术的危险因素为:高度危险因素:1)不稳定冠脉综合征:近期心梗(围术期再梗率20~30%);不稳定心绞痛(围术期心梗率28%);若发生再次心梗死亡率可高达30%。

2)失代偿的充血性心衰或心功失代偿,EF<35%。

3)明显的心律失常:长间隙的窦性停搏,二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有症状的室性心率失常;室上速;房颤房扑伴过快的室性心率。

对高危因素病人,除急症外,均需先行内科治疗,待心功能及全身情况改善后再行择期手术。

中度危险因素:1)稳定性心绞痛2)陈旧性心梗史,或只有病理性Q波3)心衰已代偿4)需胰岛素控制的糖尿病低度危险因素:1)75岁以下的老人。

2)心电图异常:左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ST-T异常。

非窦性节律(房颤),但心功能良好(EF>50%).3)肺功能中度低下。

4)脑血管意外史。

5)尚未控制好的高血压。

对中、低危因素老人,非急症手术,术前进行积极的内科治疗可大大减少围术期并发症,二、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MET)评估(体能状态)通过病人活动情况,对低氧的耐受能力,来衡量病人的心功能。

1~4MET: 仅能自己穿衣吃饭入厕,平地慢走(3~4 Km/h)或稍活动,甚至休息时即发生心绞痛――属于高危病人。

4~7MET: 能上三层楼,平地走6Km/h――可耐受中等手术。

➢7MET:能短距离跑步,短时间玩网球或打篮球――可胜任大手术。

三、呼吸功能与麻醉危险性评估1)可耐受胸腹大手术的呼吸参数:(是预计值50%的三大,一小):一大….最大通气量(MVV) >预计值的50%二大…..一秒率时间肺活量(FEV1) >预计值的50%三大…..肺活量 (VC) >预计值的50%一小….残气量/ 肺总量(残气率) < 50%血气…..PaO2 >70mmHg , PaCO2 <50mmHg .2)不宜行择期手术的参数:(需先内科治疗,改善呼吸功能)最大通气量/ 预测值 < 50%•肺活量(VC) <2L。

心脏病的手术风险评估和术前准备

心脏病的手术风险评估和术前准备

心脏病的手术风险评估和术前准备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在需要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中,手术风险评估和术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心脏病手术的风险评估指标和术前准备措施,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心脏手术。

一、心脏病手术的风险评估指标1. 年龄:年龄是评估心脏手术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年龄越大,手术风险越高。

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多种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这些都会增加手术的风险。

2. 心功能:患者的心功能是评估手术风险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心功能越差,手术风险越高。

心功能不良意味着患者的心脏承受能力弱,手术后的康复和恢复也会受到影响。

3.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是影响手术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的患者,在手术中可能会发生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4. 肺功能:肺功能不良会增加术后呼吸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评估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对手术风险的评估至关重要。

5. 伴随疾病:评估患者的伴随疾病情况也是评估手术风险的重要内容。

患者伴随的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都会增加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二、心脏病手术的术前准备措施1. 心理准备:手术前,医生应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解释,帮助患者正确理解手术的必要性和风险。

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做好手术前的心理准备。

2. 术前检查:在手术前,医生会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

这些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以帮助医生判断手术的可行性和风险。

3. 药物调整:术前,医生可能会对患者的药物进行调整,以减轻手术风险和保护患者的心脏。

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可能需要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和种类。

4. 心脏康复锻炼:对于一些病情较轻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心脏康复锻炼,以提高患者的心功能和手术后的恢复能力。

5. 术前准备指导: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指导,包括禁食禁饮、术前洗浴等。

术前评估【范本模板】

术前评估【范本模板】

围手术期病人评估及治疗术前评估是对病人的目前医疗状况进行评估。

如果病人有足够多的心血管方面的信息、症状稳定,进一步的评估不影响围手术期的处理,可以不必要进行会诊。

会诊的目的是为了给病人最适当的治疗。

除非患者已经到了必须进行干预的地步,否则术前干预并不能降低非心脏手术的风险患者一般评估手术前需要进行评估和治疗的患者仅限于那些活动性心脏病患者,例如严重或不稳定心绞痛、近期发生过心梗、晚期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和重度心瓣膜病.对于高龄或已知患心血管病的患者被列为高风险,患者则不需要进一步的评估。

相反,对于一个久坐,没有心血管疾病史但有提示增加围手术期风险临床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进行更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和体检。

评估心血管系统时必须考虑到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一些相关疾病常会加重麻醉风险。

常见的内科相关疾病有肺部疾患、糖尿病、肾功能损害、贫血等。

对于急症外科手术,术前评估应限于简单和紧急手术所必需的检查,例如快速判断心血管生命征、容量状态、红细胞压积、电解质、肾功能、尿液分析和心电图等,更全面的评估可以在外科手术后进行。

围手术期逐步评估法第一步判断手术的紧急性。

如果是紧急手术,立即送入手术室,进行围手术期监护及术后风险分层并处理危险因素。

如果为非紧急手术则入下一步。

第二步患者有无基础性疾病,如果有不稳定心绞痛、失代偿心衰、严重心律失常或瓣膜疾病常导致推迟或取消手术,直到心脏疾病得到确诊和合适的治疗。

如果没有,进入下一步。

第三步患者进行的是低风险手术吗?如果是低风险手术,进入下一步.即使是高危的患者,其与低风险手术相关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总数不到1%。

低风险手术指无需卧床的手术。

第四步患者功能状态好否?有无症状?如果状态功能不好或不明确,则进入下一步.第五步如果患者功能状态差,有症状或不清楚,可根据是否存在临床危险因素决定是否需进一步评估。

无临床危险因素,可按计划手术(IB)具体疾病的评估及处理1 心律失常无器质性损害的窦性心动过速、轻度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性心律不齐者,已存在右束支传导阻滞或左室束支阻滞者,偶发早搏者,都无需特殊处理,只需去除诱因:如纠正电解质紊乱、少喝茶叶及咖啡等.对于频发或多形新近发生室性早搏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者,需静脉滴注利多卡因加以控制.快速心房纤颤需用洋地黄控制心室率在80次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城新东仁医院
常用心脏病人术前风险评估
一、临床多因素分析法来评估
(一)年龄因素:
新生儿麻醉危险性比成人高七倍,儿童比成人高三倍
70岁以上比年轻人高10倍。

>80岁均属高危麻醉。

(二)1996年ACC/AHA提出非心脏手术的危险因素为:
高度危险因素:
1)不稳定冠脉综合征:
近期心梗(围术期再梗率20~30%);
不稳定心绞痛(围术期心梗率28%);若发生再次心梗死亡率可高达30%。

2)失代偿的充血性心衰或心功失代偿,EF<35%。

3)明显的心律失常:长间隙的窦性停搏,二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
有症状的室性心率失常;室上速;房颤房扑伴过快的室性心率。

对高危因素病人,除急症外,均需先行内科治疗,待心功能及全身情况改善后再行择期手术。

中度危险因素:
1)稳定性心绞痛
2)陈旧性心梗史,或只有病理性Q波
3)心衰已代偿
4)需胰岛素控制的糖尿病
低度危险因素:
1)75岁以下的老人。

2)心电图异常:左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ST-T异常。

非窦性节律(房颤),但心功能良好(EF>50%).
3)肺功能中度低下。

4)脑血管意外史。

5)尚未控制好的高血压。

对中、低危因素老人,非急症手术,术前进行积极的内科治疗可大大减少围术期并发症,
二、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MET)评估(体能状态)
通过病人活动情况,对低氧的耐受能力,来衡量病人的心功能。

1~4MET: 仅能自己穿衣吃饭入厕,平地慢走(3~4 Km/h)或稍活动,甚至休息时即发生心绞痛――属于高危病人。

4~7MET: 能上三层楼,平地走6Km/h――可耐受中等手术。

7MET:能短距离跑步,短时间玩网球或打篮球――可胜任大手术。

三、呼吸功能与麻醉危险性评估
可耐受胸腹大手术的呼吸参数:(是预计值50%的三大,一小):一大:最大通气量(MVV) >预计值的50%
二大:一秒率时间肺活量(FEV1) >预计值的50%
三大:肺活量 (VC) >预计值的50%
一小:残气量/ 肺总量(残气率) < 50%
血气:PaO2 >70mmHg , PaCO2 <50mmHg .
不宜行择期手术的参数:(需先内科治疗,改善呼吸功能)
最大通气量/ 预测值 < 50%
肺活量(VC) <2L。

残气量/肺总量(残气率) >60%。

% <50%
PaO 2 <70mmHg, PaCo2 >60mmHg。

此类病人最好选局麻,需全麻者术后做好治疗的准备。

四、纽约心脏病协会四级分类法与手术耐受性评估
五、Goldman 心脏风险指数评分
手术时间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更危险。

Goldman计分共分5级,
1级:0~5分,死亡率为%
2级:6~12分,死亡率为2%,
3级:13~25分,死亡率为2%,
4级:26分,死亡率为>56%,3级和4级的手术危险性较大,5级:大于26分,5级病人只宜施行急救手术。

六、围术期心血管风险的临床预测指标
七、手术风险分级(Surgical Risks)
八、决定可以手术的8个步骤
九、2002年ACC/AHA围术期心血管危险性估计
高危(心源性死亡>5%)
(1)、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综合征(Unstable coronary syndromes):急性(7天)或近期(1月)心肌梗死,不稳定型或严重心绞痛。

(2)、明显心律失常(Significant arrhythmias) :重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心脏病伴症状明显的室性心律失常。

心室率不能控制的室上性心律失常。

(3)、严重瓣膜疾病(Severe valvular disease)
(4)、失代偿心力衰竭(Decompensated CHF)
中危(心源性死亡<5%)
(1)、轻度心绞痛(Mild angina pectoris)(加拿大CCS分级1~2级)。

(2)、心肌梗死病史(Prior MI)或Q波异常。

(3)、代偿性心力衰竭(Compensated CHF)或有心衰病史。

(4)、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胰岛素依赖型)。

(5)、肾功能不全(Renal functional insufficiency)。

低危(心源性死亡<1%)
(1)、高龄(Advanced age) (> 70岁)。

(2)、ECG示左室肥大、左束支传导阻滞、ST-T异常。

(3)、非窦性心律(Non-sinus rhythm)(房颤)。

(4)、心脏功能差(low functional capacity)。

(5)、脑血管意外史(H/o CVA)。

(6)、不能控制的高血压(Uncontrolled HTN)。

十、增加围术期心脏并发症的临床危险因素分级
慢性肾功能不全(血Cr>200ol/L)
十一、不同类型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前心脏危险性评估指南
高危(心脏事件发生率
5%)
.急诊大手术,尤其老年

.主动脉、大血管及外周
血管手术
.伴有大量失血和液体丢
失的手术
十二、围手术期心脏逐步评估法(基于2007ACC指南)
第一步判断非心脏手术的紧急性。

紧急手术立即送入手术室,进行围手术期监护及术后风险分层并处理危险因素(IC)。

择期手术的术后危险分层常在患者恢复健康后进行,以避免失血、机体失调和
其他术后并发症可能混淆非侵入性检查的结果。

第二步患者有无活动性心脏病。

如果有不稳定心绞痛、失代偿心衰、严重心律失常或瓣膜疾病常导致取消或推迟手术,直到心脏疾病得到确诊和合适的治疗(IB)。

许多上述患者需行冠脉造影评估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对计划手术的患者进行最大限度的药物治疗是恰当的
第三步患者进行的是低风险手术吗?如果是低风险手术(内窥镜治疗、皮肤治疗、白内障手术、乳腺手术、无需卧床的手术等)可按计划手术(IB)。

即使是高危患者,其与低风险手术相关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总数不到1%。

第四步患者功能状态好否?有无症状?功能状态可用代谢当量(METs)来判断。

一名40岁、体重70公斤的男性在休息状态下基础性氧耗量是,即为1MET。

优秀(>10),良好(7~10),中等(4~7),差(<4)。

如果患者METs>=4,且无症状,可按计划手术(IB)。

第五步如果患者功能状态差,有症状或不清楚。

可根据是否存在临床危险因素决定需否进一步评估。

无临床危险因素,可按计划手术(IB)。

如果有1~2个临床危险因素或有3个以上危险因素需进行中等度危险手术(围手术期死亡率1%~5%)。

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后按计划手术是合理的( IIaB)。

或考虑非侵入性检查(IIbB)。

十三、非大血管手术的修正的心脏危险指数(RCRI)
以下每个危险因素为1分:
高危手术(腹腔内、胸腔内和腹股沟上的血管手术)
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塞病史或目前存在心绞痛、需使用硝酸酯类药物、运动试验阳性、ECG有Q波、或既往PTCA/CABG史且伴有活动性胸痛)
慢性心力衰竭病史
脑血管病史
需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
术前肌酐>dl
如果病人的心脏并发症发生率是Ⅲ级或Ⅳ级,强烈建议术前无创试验(如运动平板试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冠状动脉CT造影等)评价心脏风险。

十四、大血管手术的心脏风险评价
如果病人有下列高危临床预测因素,则应推迟手术,充分治疗心脏病并控制危险因素。

高危临床预测因素包括:
1、不稳定的冠脉综合征(近期心肌梗塞、不稳定心绞痛)
2、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3、症状性或未控制的心律失常(例如症状性室性心律失常、未控制心室率的SVT、高度AVB)
4、严重的瓣膜病
可参考AHA/ACC指南,该指南的简化版:如果病人至少具备两个危险因素,则术前应进行无创试验:
中危临床预测因素:
1、轻微心绞痛、既往心肌梗塞、代偿性或既往心力衰竭、
2、糖尿病
3、肾功能不全
活动耐力差:定义为不能平地走1-2个街区或难以从事一般的家务劳动,例如刷碗等。

不能爬一层楼梯或爬小山坡
高危手术:急诊手术、血管手术、延长手术时间、或预计需大量输液或预计有大量失血可能的手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