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景观生态设计特点与设计策略

合集下载

景观生态规划方案

景观生态规划方案

景观生态规划方案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积和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生态环境的问题逐渐凸显。

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绿地越来越少、空气质量越来越差、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命力造成威胁。

因此,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十分必要。

二、目标本规划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提高城市景观生态水平,增强城市的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保护和促进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从而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和植被面积;2.增强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3.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4.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和水环境;5.提升城市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三、策略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本规划采取如下策略:1.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通过新增绿地、扩大绿地规模和提高绿地覆盖率的方法,增加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

2.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

通过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创建生态廊道和强化社区绿色空间的建设,守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3.提高城市景观生态质量。

通过景观设计、生态恢复和绿化养护等策略,提高城市景观生态质量,增强城市的生态感受性。

4.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通过增加绿化面积、开展生态修复、减少污染排放等策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5.发展城市生态旅游业。

通过加强生态旅游的宣传和推广、营造生态环境的观赏性等策略,吸引更多游客,推动城市全域旅游的发展。

四、实施措施为了顺利实现以上策略,本规划应具体实施以下措施:1.制定并实施绿地建设和管理规划,推进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2.保护和修复城市生态系统,加强城市景观的生态连通性;3.发展多元化城市绿化服务产业,提高城市绿地的管理效率;4.增加城市公园和植被的面积,并完善城市绿地建设标准;5.加强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和污染治理,提高城市空气质量;6.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自然保护意识,推广绿色生活理念;7.培育和开发城市生态旅游资源,打造具有生态品质的旅游环境。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策略与发展趋势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策略与发展趋势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策略与发展趋势发表时间:2018-10-01T12:21:37.8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作者:张世忠[导读] 摘要:植物造景,就是利用一定的方式,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蕴含的自然或者线条美体现出来,不仅能起到美化园林的作用,还可增强意境,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山东薛城盛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摘要:植物造景,就是利用一定的方式,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蕴含的自然或者线条美体现出来,不仅能起到美化园林的作用,还可增强意境,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因此在进行植物造景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因地制宜,重视视觉效果的营造。

随着当前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植物造景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不能用传统的观念去对待植物造景,而是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与社会的发展,实现相关工作过程中美学、生态以及内涵的相互统一。

关键词: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策略;发展趋势 1园林植物造景特点 1.1注重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植物协调搭配从园林造景植物运用实践来看,根据各植物的植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并结合造景目的,综合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植物,实现相关植物的协调搭配是目前园林植物造景最突出的特点。

各种植物协调搭配,从景观生态的角度来看,可以丰富生物和景观的多样性,提高微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增强小生态抗性。

同时,从观赏角度而言,通过乔木、灌木、藤本、草本等植物的合理搭配,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四季色彩”。

多植物的搭配设计,能够在整体植物轮廓中营造具有动感的林冠线,形成更优美的景观轮廓,让园林植物造景更有节奏感。

1.2色彩搭配强调时空变化特征植物具有典型的季相演变性。

在园林造景中,不仅要考虑景观的形态,还必须要考虑景观的色彩。

园林植物造景的色彩与形态同等重要。

这就要求园林植物造景需要重视植物的色彩搭配,尽可能保证造景随四季变化出现一定的色彩序列,从而丰富景观,增强景观的观赏性。

色彩搭配需要结合造景的实际需要,确定主色和配色。

景观生态格局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格局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格局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景观生态格局是指针对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通过对该区域生态状况、规划设计需求的综合分析,确定出合理的生态格局并加以实施的过程。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景观生态格局应用得越来越广泛,下面我们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1. 保护生态环境,利用生态资源现代城市发展,环境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景观生态格局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应依据生态格局,合理配置和利用生态资源,将休闲、观赏、科普等活动融入生态环境中,共建自然、绿色、健康的城市。

2. 实现生态连通景观生态格局强调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并指出必须在规划设计中,采取全局性的策略、整体性的思维,实施生物多样性、生态连通等方面的科学规划。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应将各个景点上的景观元素以及生态功能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格局,促进生态系统间的交流,增加生物多样性。

3. 建设生态文明之城景观生态格局还强调了城市与自然生态之间关系的协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不断去探索人类与自然的崭新关系模式,达到城市规划和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享。

因此,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应注重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等方面的整合,借鉴各类建筑、工程的优秀经验,以一个开放、创新的态度,尝试开发更加完善的城市规划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实现。

4. 循环利用资源景观生态格局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通过循环利用资源,实现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友好型。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应考虑到水、光、地、气等各方面的资源利用问题,并将其纳入设计方案之中,以确保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总之,景观生态格局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对生态环境的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和自然的空间、资源等,才能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园林绿化工程如何与城市景观规划相协调

园林绿化工程如何与城市景观规划相协调

园林绿化工程如何与城市景观规划相协调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园林绿化工程已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要实现园林绿化工程与城市景观规划的完美协调,并非易事。

这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从规划理念、设计原则到施工细节,都要精心谋划,以确保二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园林绿化工程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园林绿化不仅仅是种植一些花草树木,更是为城市营造生态、美观、舒适的空间。

它可以调节城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音,同时还能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活力。

因此,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园林绿化应被视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在规划理念上,园林绿化工程要与城市的整体发展战略相契合。

城市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定位和目标,比如有的城市注重文化传承,有的城市强调科技创新,有的城市追求生态宜居。

园林绿化工程的规划应当根据城市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策略。

例如,对于历史文化名城,园林绿化可以结合古建筑、古街道等元素,营造出具有文化底蕴的景观氛围;对于新兴的科技城市,可以引入现代设计理念,打造具有创新特色的绿色空间。

设计原则是实现园林绿化工程与城市景观规划协调的重要环节。

其一,要注重整体性。

园林绿化不应是孤立的存在,而应与城市的道路、建筑、水系等其他景观要素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比如,道路绿化可以与行道树、绿化带相结合,形成连贯的绿色廊道;建筑周边的绿化要与建筑风格相协调,起到衬托和美化的作用。

其二,要体现多样性。

不同的区域、功能和场所,对园林绿化的需求和形式也各不相同。

在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可以设计大型的花坛、草坪和景观树,营造开阔、宜人的环境;在居民区,可以种植更多的花卉和灌木,增加生活气息;在工业园区,可以选择具有抗污染能力的植物,改善生态环境。

其三,要强调人性化。

园林绿化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感受。

比如,设置足够的休息设施、合理规划步行道和自行车道,让人们能够亲近自然、享受绿色。

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探究

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探究

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探究◎李扬摘要:在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由于这项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特点,因此需要充分对各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尤其是生态、环保等地域性的特征,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生态特色的风景园林,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还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不一样的风景环境。

基于此,本文就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进行简要探讨。

仅供业内同行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一、风景园林设计思想(一)生态恢复设计思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环境破坏与资源浪费问题日益加剧,一般情况有人生活的地方就会破坏环境。

因而为了提高生态环境自我恢复能力,景观设计人员要根据生态设计原则,合理恢复废弃地与垃圾场的生态状况,在生态恢复基础上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二)补偿与保护景观生态设计中,基于出现的问题深入了解景观建筑中资源耗损情况,利用合理设计,尽可能减少资源损耗。

完成生态设计后充分应用于园林建设中,以防园林大规模修改而浪费资源。

生态设计中,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发展更加和谐。

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加强环境保护,适当调整环境保护与设计方案,明确各时期优先顺序,保障景观设计美观性的同时,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二、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一)多样性原则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速度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

风景园林的规划和设计,不仅是目前现代化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必要前提条件。

在整体发展中,要遵循多样性的基本原则,最大限度保证植物的多样性,这是景观生态设计中的关键要素。

在选择和应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植被时,可选择生物结构具有相似之处的植物群落,避免植物配置的单调性、局限性,最大限度发挥植物在结构、功能等各个方面的特性。

在实践中,不断增强人为干预和影响,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有效规避天灾、人祸及病虫害等灾害。

(二)层次性原则遵循层次性的基本原则,增强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中植物群落的层次感。

园林绿化工程总结中的经验教训与启迪

园林绿化工程总结中的经验教训与启迪

园林绿化工程总结中的经验教训与启迪在园林绿化工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景观的美观和环境的改善,还需要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汲取启迪,以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以下是我从过去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几点经验教训与启迪。

一、合理规划与设计园林绿化项目的规划与设计是整个工程成功的基础,合理规划是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规划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地形、土壤条件、气候特点等因素,确保设计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同时,要注意根据规划目标确定景观的种类和风格,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和审美欣赏。

二、科学选择植物品种植物是园林绿化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植物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整个景观的质量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植物品种。

首先,要考虑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包括耐寒性、耐旱性、耐病虫害等特性。

其次,要考虑植物的成长速度和生长周期,确保植物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

最后,要考虑植物的群落结构和色彩搭配,以打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三、合理施工策略在园林绿化工程中,施工是实现设计效果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施工策略可以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时间的浪费。

首先,要合理安排施工的时间节点,避免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施工,以免对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要在施工前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施工质量。

最后,要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垃圾和废弃物,保持工地的整洁与安全。

四、养护管理的重要性园林绿化工程完成后,养护管理是保证植物健康成长和景观长期保持美观的重要环节。

要做好养护管理工作,首先要定期对植物进行修剪、病虫害防治、施肥等操作,以保持植物的生长状况。

其次,要及时修复和更换受损的设施,避免因设施老化而对景观造成损害。

最后,要加强对使用者的宣传和管理,提醒他们爱护和保护园林绿化设施。

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园林绿化工程不仅仅是美化环境,更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土壤、水质和空气的保护,遵循环境保护的原则,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探讨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探讨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探讨作者:王伟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0期摘要:遵循生态设计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生物群落,在城市建立人与自然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新秩序,才能使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发挥它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本文探讨了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

关键词: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策略中图分类号: 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园林景观的生态性设计主要是对土地以及土地上进行的活动,而达到满足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要求。

园林景观的生态性要求园林景观的设计要尊重当地的自然景观面貌,使园林景观与自然景观达到和谐统一。

同时,还要考虑本地的植物、水体、土壤、地形等因素,使其形成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的能源输入与输出。

最后要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设计,综合考虑美学、社会因素,园林生态设计要达到满足人们的审美、娱乐和休闲需要的目的。

一、生态园林的内涵一个健康的生态园林系统应是稳定可持续的,从生态园林概念的表述可以看出,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3 个方面的内涵:1、科学配置园林植物做到乔、灌、草、藤园林植物的科学配置,建立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维持总体平衡,保持群落稳定,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既在时间上能够维持它的群落结构和自我更新,也能够维持对不良环境条件胁迫的恢复力,并同时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2、发挥植物的生态作用因地制宜,适地适栽不同生态类型的园林植物,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调节小气候,如调节温度、增加湿度,涵养水分,降低风速等;调节生态平衡,如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吸滞尘埃,减少燥声。

在人工植物群落系统内要以自然能耗为主,尽量减少人工附加能源,寻求以最小的消耗产生最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途径。

3、体现园林植物的美化价值美化景观、丰富建筑群体轮廓线,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有效措施,使建筑“锦上添花”,把城市和大自然紧密联系。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问题及策略分析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问题及策略分析

城 市绿 化 系统 规划 的发 展趋 势 主要 体 现在 区域性 、 态 生 性、 舒适 性 、 利 用性 和可 达性 5个 方 面 。首先 , 突 出 区域 可 要
识 ? 管 理是 科学 的这 个意 义上 讲 , 也是 生产 力 , 理 出 从 管理 管 效 率 , 理 出效 益 , 管 管理 出财富 ; , 相反 只抓建 设 , 视管 理 , 忽 就
特征 和资 源 特征 , 规划 扩 大 到 市域 甚 至 区域 范 围 , 立 城 将 建
郊结合、 城乡一体的大绿地系统。 其次 , 规划要更加注重绿地
的生 态效 应 , 大 限度 地保 存 典型 生态 系 统和 珍稀 物 种繁 衍 最 地 , 护生 物 多样 性 以及 自然 和 人 文 景 观 , 映人 与 自然 和 保 反 谐 发展 的关 系 , 以更贴 近 自然 的生 态 化环 境来 取 代过 度 精 细 栽植 、 缺乏 生态 价值 的 “ 绿色 沙漠 ” 另 外 , 还要 更 重视 绿 。 规划 地 空 间 的环 境 改善 和 功能 拓展 , 致力 于创 造舒 适 的人 居 环 境 并 增 加郊 野休 闲、 林旅 游 、 地保 护 等 更多 功能 内涵 同时 , 森 湿 还应 通过 拓展 绿 化 的影 响和 服务 半径 , 增加 与 周边 的 内在 联 系等 方法 , 断改 善绿 化 的可达 状况 。 不
我 国城市 园林绿化管理体制在本质上仍未从根本上消 除计 划经 济 时代 管理 的运 行 痕迹 和框 框 , 府 挑着 经济 与 社 政
会 两 副重 担 , 明显跟 不 上市 场经 济 的发 展要 求 。政 府管 理 机 构 的设 置有 背于 强化 公共 管理 职 能和精 简高 效 的原则 。 园林绿化管理 缺乏 统一 、 协调的管理体制 。 目 , 多地方 前 许 园林 绿化规划 、 设 、 , 自为政 , : 建 管理 各 如 各开发区 、 各开发 商及 企事业单 位等有关 部门的园林 绿化管理 , 自 成体 系 , 乏全局 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绿化景观生态设计特点与设计策略
发表时间:2019-11-26T13:51:24.400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4期作者:罗俊辉
[导读]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提高。

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我国的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园林景观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还能够推动世界整体的发展。

本文就 园林绿化景观生态设计特点与设计策略 展开探讨。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与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不断的扩大及更新,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人们也意识到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如今,城市人口剧增、资源缺乏、环境恶化、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近年来,在国内环境景观建设方面兴起了森林城市、生态城市、山水城市等绿色生态设计之风,但更多的只是提出一些概念性设计名词,没有了解景观生态设计的内涵,没有考虑到景观设计中的植物元素能不能适应当地气候及地域等环境特征,单纯认为景观中有花有草有树即为生态设计,并没有将生态学原理及运行机制真正运用到景观规划与设计中。

1园林绿化景观生态设计特点
与普通园林绿化工程相比,生态园林绿化的设计特点如下:(1)在绿色景观规划设计中,尽量采用可再生材料,体现施工材料循环利用理念。

(2)尽量避免园林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提升舍弃材料排放与生态吸收之间的平衡性。

(3)高度关注人工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友好融合,提升园林绿化景观的整体性以及协调性。

(4)根据园林工程建设区域的风土人情、自然生态特征进行园林绿化规划设计,避免园林同质化,缺乏自身特色。

2园林生态景观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的园林生态环境主要包含3方面的作用。

①当前的园林生态景观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能够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改善生活环境,有利于人们休闲娱乐。

②园林景观能够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使绿色植物充分发挥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的作用,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③园林景观能够科学地配置植物,从而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3园林绿化景观生态设计原则
(1)节能与环保设计。

具体的景观设计中,对园林工程建设区域的气候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利用阳光、雨水、地热、风能等自然能源,可避免能源利用后废弃物排放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灵活性和多适应性设计。

在园林绿化景观的生态设计中,要求景观具有适应性特征,在外形结构方面,应适应周边环境,避免无法适应当地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同时还可减少园林建设后期对于景观的改造以及翻修次数,而这也能够提高园林工程的节能环保效益。

(3)整体性设计。

在园林绿化景观生态设计中,对于周围的生态环境需进行全面考量分析,将园林绿化与周边环境进行有效融合,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这样才能够营造出良好的生态景观环境。

4园林绿化景观生态设计策略
4.1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
当代生态景观园林在建造过程中,在体现基本发展的原则下,多以植物造景为主。

植物由于受各自生长习性以及生长环境的影响,不同树种之间具有不同的外形,且各自所需营养物质也不同。

在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可充分引用此差异性,勾勒出不同的景观风采。

植物带来的空间视觉感受对于整体设计氛围的营造具有良好的引导性,也可在建设过程中,依照不同的植物习性予以分区培育,对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予以不同层次的划分。

既可以形成一定数量的生态绿色群落,又可保证景观设计体现出空间层次性和生态设计性。

4.2坚持因地制宜
为了提高园林植物的成活率,需要对园林工程建设区域土地的酸碱度、肥沃程度进行现场勘察,然后根据园林工程的使用功能进行优化设计,避免对园林工程建设区域的小气候造成破坏。

人类活动会对城市土质造成较大不良影响,对此,在园林工程种植前,需对园林工程土壤进行改良处理,比如,可采用蘑菇肥改良土质。

另外,还需妥善处理好绿化景观与建筑工程的协调性,应用有效的搭配和修饰方式,使得二者能够形成有机整体。

4.3坚持生态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稳定性的基础。

针对城市景观中自然生态组成少的特点,逐步、适当增加自然成分,协调城市的景观构成;在注意补充自然成分的物种多样性,避免出现园林建设中物种单一、结构简单的状况,构建丰富的植物群落结构有助于物种多样性的实现。

4.4处理好园林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
在园林植物种植方面,如果种植密度控制不当,则不利于物种种群的生存和繁衍,对此,应根据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严格控制植物种植密度、容量、性状、大小等。

比如,园林工程的空间格局规划,应尽量采用集中开敞空间,而对于建筑空间,应注意疏密相间,同时提升绿化景观的视觉多样性。

4.5坚持社会性、艺术性、生态性的和谐统一
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特别重视对生态园林的规划。

生态园林能够较好地体现出当代城市的发展目标,并且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城市景观的维护,进一步实现生态设计的相互融合。

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其质量的好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生态设计应用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艺术设计的审美价值,还要有效结合当下时代发展所需进行不同程度的创作,并完善生态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以符合当下现代城市景观园林的建设目标。

4.6采用节约化设计方式
在园林绿化景观工程的建设全过程中,需要应用大量的能源以及资源,为了有效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量,应注意采用节约化设计方式,综合考虑施工材料的选用、施工应用和使用管理等,具体如图1所示。

通过对图1进行分析,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对园林绿化工程的硬质景观材料进行选择时,需要考虑资源的丰富程度以及可回收利用性,并综合考虑硬质材料开采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消耗量。

(2)在园林工程施工中,在原材料的运输、装修等环节,都需要消耗一定的能源,同时,施工现场还会产生噪音、粉尘、废料等污染,对此,在园林工程设计中,应选择对于施工环境影响比较小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设备。

(3)在对园林绿化景观进行维护管理时,也会产生能源以及资源消耗,如园林照明、景观用水、植物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4)在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中,可能需要营造人工湖等水体景观。

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