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修辞中动物比喻功能性文化差异论文

合集下载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论文终稿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论文终稿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论文终稿摘要:动物词汇是人类语言中常见的一部分,它们既是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论文将以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动物词汇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差异,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动物词汇;文化内涵;英汉对比一、引言动物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动物词汇在表达方式、象征意义、文化内涵上存在着差异,这源于不同的地理、历史、宗教和社会文化背景。

本论文将以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动物词汇为例,探讨它们的文化内涵对比,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二、英汉动物词汇的比较1.动物名称的表达方式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动物名称在表达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英语中的动物名称通常是通过单词来表示,例如cat(猫)、dog(狗)、bird (鸟)等;而汉语中的动物名称则通常是通过组合词或者成语来表示,例如小猫、小狗、小鸟等。

这种差异反映了英语更强调简洁明了的语言风格,而汉语则更注重形象化表达。

2.动物象征意义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动物词汇在象征意义上存在着差异。

例如,在英语中,狐狸(fox)象征着狡诈和狡猾;而在汉语中,狐狸(狡兔三窟)象征着智谋和计策。

这反映了英汉两种文化对同一种动物的不同理解和评价。

3.动物词汇与文化的关联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动物词汇与文化紧密相关。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龙是一个重要的象征,代表着权力、荣耀和好运;而在英语文化中,狮子(lion)象征着勇敢和力量。

这种差异反映了英汉两种社会文化的不同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三、文化内涵差异的原因分析1.历史和地理背景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历史和地理背景上存在差异,这导致了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

例如,在英国的乡村地区,狐狸是一种常见的动物,而英国的狐狸狩猎活动也因此而成为一种传统文化,从而影响了狐狸在英语中的象征意义。

2.宗教和信仰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的宗教和信仰也是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在中国的道教中,狐狸被视为神通广大的灵兽;而在基督教文化中,狐狸则被视为狡猾和邪恶的象征。

浅谈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

浅谈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

浅谈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动物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不同的文化中,动物词语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反映了人们对生活、自然和道德的理解和表达。

中英文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体系,因此在动物词语的使用上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从文化内涵和语言差异两个方面来探讨中英文动物词语的特点和差异。

一、文化内涵在中华文化中,动物往往与道德、品质和性格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文化中的“龙”是吉祥、权威和强大的象征,而“狗”一般被视为忠诚、忠实的代表。

在诗词歌赋中,经常出现对“鹿”、“鸟”、“鱼”等动物的描写和赞美,这些动物往往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而在英国文化中,动物词语也同样承载着丰富的内涵。

“狮子”在英国文化中被视为勇敢和权威的象征,“狐狸”则常常被用来形容狡猾和机智的人。

在英国文学中,动物形象经常被用来寓意和象征,比如《动物庄园》中的动物形象就是对人类社会和政治制度的讽刺和批判。

二、语言差异在中英文动物词语的使用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猫”在中文中通常被视为神秘和灵性的代表,而在英语中,“猫”被用来形容温顺和安静的动物。

又如,“猪”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常常被用来形容肮脏和懒惰,而在英文中,“猪”有时被用来形容贪吃和饱满的状态。

一些动物词语在中英文中还存在不同的表达方式。

“狗”在中文中还可以指代卑鄙和卑劣的人,而在英文中没有这样的用法。

而在英文中,“狐狸”的形象常常被用来形容狡猾和阴险的人,而在中文中,“狐狸”还有着美丽和聪明的寓意。

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和使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既是由于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所造成的,也是两种语言和文化体系在交流和融合中产生的结果。

在今后的交流和互动中,了解和掌握这些差异将有助于增进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2000字】。

从英汉动物词汇的喻义看文化差异

从英汉动物词汇的喻义看文化差异

从英汉动物词汇的喻义看文化差异作者:车婷婷来源:《智富时代》2016年第12期【摘要】语言承载着文化,传播着文化,理解语言背后隐藏的文化信息对跨文化交际至关重要。

动物词汇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不同语用心理,不同的文化亦赋予了动物词汇不同的含义。

由于受到地理、历史、文化、宗教、思维方式等的影响,英汉动物词汇的喻义就产生相互空缺,部分对应或相互对立的关系,形成了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差异,本文通过与动物相关的英汉词汇喻义对比研究探讨英汉文化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动物词汇;喻义;文化差异一、引言就语言要素与文化的关系而言,语音与文化的关系最不密切,语法次之,而关系最密切的是词汇,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大多数词汇除了有字面意义或基本意义之外,还有渗透着文化内容的隐含意义。

丰富的动物词汇作为一类特殊的词汇,在不同的文化交际中的影响尤为突出。

由于两种文化地理、历史、文化、宗教、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动物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本文拟从跨文化角度比较英语和汉语中的动物词汇,以揭示文化上的差异。

在跨文化交流中,动物词汇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在英汉两种语言里具有不同的用途及文化价值、文化意蕴,这就要求人们要了解使用该语言国家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风土人情,并把握和细究动物词语的意义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从而有效地进行跨文化的言语交际。

二、英汉动物词汇的喻义对比人类生存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动物的世界,由社会习惯建立起来的动物的喻义颇为丰富,由于不同的文化对动物符号有着不同的感知,从而使动物的喻义更为丰富多彩。

(一)同一动物词汇具有相同的文化喻义在汉语中“蜜蜂”往往代表了勤劳与忙碌;“鸟儿”象征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狐狸”就是狡猾奸诈的意思。

同样,在英语中也有相同的表达,如:as busy as bee,as free as a bird,as cunning as a fox。

论动物习语英汉差异及翻译策略

论动物习语英汉差异及翻译策略

论动物习语英汉差异及翻译策略习语是人类从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凝练出的智慧结晶,也是各种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无论在生产还是在生活中与动物的关系密切,大量与动物相关的习语融入到人类的语言中。

但由于各国的文化差异、居住环境的迥异导致了相同动物在不同的语言里却表示不同含义的文化现象,这就带来了跨文化交流的障碍。

对动物习语在英汉文化中所表现出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例探讨了动物习语的一些翻译方法。

标签:动物习语;英汉差异;翻译策略G41前言习语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凝练、积累的语言精华,它们将言简意赅的哲理富于短小精悍的句子里,并极富民族特色。

在英语里,习语有谚语、成语、俚语、俗语等,按其结构来分,有复句、单句、甚至仅仅为一个短语。

英语习语的翻译先要正确理解其含义,在此基础上,还得明白它们在意思、文化等方面与汉语的差异,在充分考虑了原文的文化特性之后方可着手翻译。

人类由于和动物联系紧密,在长期的观察、饲养、驯化,或食用,或生产劳役中,他们掌握了许多花鸟虫兽的习性,因此创造出诸多以动物为载体的习语。

但因各民族生活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不同文化环境下所创造出的习语表达的意思也必定有所差异。

2文化差异对习语中动物比喻形象的影响这类从长期生产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习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称得上是文化的活化石。

大凡是历史悠久的语种,它们语言里都有丰富的习语,其中不乏与动物有关的众多习语。

各类动物习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反映了本民族的文化特征,英汉动物习语也不例外。

这两种语言以其悠久的历史创造出了极富文化底蕴的动物习语,也使得各自的语言表达形式愈发丰富多彩。

英汉习语在选用动物作喻体时有的动物相同意义相近,如“the fishes in trouble water”和“浑水摸鱼”意义就相似;有的动物相同而意义却不同,如“just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与“虎落平阳”;有的动物不同可意义相似,如“hold a wolf by the ears”与中文“骑虎难下”就属这类。

从英语动物习语中的隐喻映射对比看中英文化差异_张芳

从英语动物习语中的隐喻映射对比看中英文化差异_张芳
隐喻的基础是客观事物的相似性所以隐喻映射能够超越主体之间的界限达到异中存同的认知共识二隐喻与文化的关系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文化反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隐喻蕴涵着各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方式由于不同民族之间经济政治历史习俗科技发展的不平衡性所以思维也必然存在着差异性从而使得隐喻的使用和表现都存在很大的不同
· 155 ·
teach a pig to play on a flute指 “做 荒 诞 或 不 可 能 的 事 ”。 汉 语习 语 中 有 关 猪 的 有:猪 狗 不 如;猪 八 戒 吃 人 参 果,全 不 知 滋 味 ;死 猪 不 怕 开 水 烫 等 。
驴子(ass)在中英文中都用来形 容 那 些 愚 蠢、没 有 头 脑 的笨蛋。英语习语如:make an ass of ones(使自 己 出 洋 相、 干蠢事),as stupid as an ass(蠢 如 驴),have one’s ass in a sling(走 投 无 路 )。 汉 语 习 语 有 黔 驴 技 穷 、驴 唇 不 对 马 嘴 、骑 驴看唱本儿走着瞧等。
是 从 一 个 概 念 域 到 另 一 个 概 念 域 的 映 射 ”。 一 般 来 说 ,是 以 源域(source domain)的经验 来 理 解 目 的 域 (target domain) 的 经 验 ,源 域 的 部 分 特 点 被 映 射 到 目 的 域 上 ,后 者 因 前 者 而 得到部分理解[1]。隐 喻 由 本 体 、喻 体、喻 底 三 个 部 分 组 成 。 观 察 、描 述 和 解 释 本 体 和 喻 体 之 间 特 征 的 相 似 之 处 、喻 体 意 义向本体转移的过程 和 隐 喻 性 表 达 式 的 意 义 再 现 ,构 成 了 隐喻研究 的 落 点 和 焦 点[2]。 尽 管 隐 喻 的 基 础 是 人 类 的 经 验,可隐喻却涉及到 两 个 概 念 之 间 的 关 系 和 互 动 作 用 。 为 了解释这种 互 动 关 系 ,Lakoff提 出 了 隐 喻 的 映 射 理 论[3]。 简言之,隐喻 映 射 就 是 从 一 个 始 源 域 映 射 到 一 个 目 标 域 。 隐 喻 的 基 础 是 客 观 事 物 的 相 似 性 ,所 以 ,隐 喻 映 射 能 够 超 越 主体之间的界限 ,达到异中存同的认知共识[4]。

中英动物词文化对比研究

中英动物词文化对比研究

中英动物词文化对比研究发表时间:2010-09-30T16:08:31.00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年第17期供稿作者:郝丽[导读] 在英国,甚至在整个西方,狗却倍受宠爱,是名副其实的“lucky dog”。

郝丽摘要:不同民族的语言既受到本民族社会文化的制约,又反映各自特定的文化内容。

其中,表示各种动物的词在人类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本文通过对动物词中英文化的对比研究,透析出文化对词汇的影响,也生动地揭示出中英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动物词;文化差异;语义;文化背景作者简介:郝丽,任教于任教于解放军理工大学外训系。

由于中西方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标准、社交礼仪等诸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势必影响着语言的应用,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规约和说话规则。

不同民族的语言既受到本民族社会文化的制约,又反映各自特定的文化内容。

其中表示各种动物的词在人类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英汉语言习惯不同、风俗各异,表示动物的方法和用词也不尽相同,就是对同一动物的理解与使用也有差异。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表示动物的词汇也相应地不断得到丰富,其意义也从原来表示某种单纯的动物而派生出许多新的意义,从而使得人类的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多彩。

了解英汉文化的背景知识,掌握表示动物的词汇在两种语言中的深层意义,才能进行更有效、更顺利的交际。

一、动物词在中英两种文化中的互译分类1.同一动物词在中英文化中具有相同的语义由于人类生活的生态环境大致相似,中英两国人民从动物的基本属性这一角度去认识动物,自然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赋予动物词相同的语义。

英汉语中具有相同语义的同一动物词还有很多。

猴子(monkey)在英汉中都用来形容那些顽皮、淘气或易受欺的人,如中国人心中的“孙悟空”,英语可以说:What are you doing, you young monkey?(你在干什么,小捣蛋鬼?)猴子(monkey)也可以指胡闹、瞎弄、捣蛋的行为,含有monkey的表达法:put sb’s monkeyup(使某人生气,激怒某人),make a monkey of(愚弄),a monkey with a long tail(抵押),monkey business(胡闹)等。

从动物词语翻译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动物词语翻译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动物词语翻译看中西文化差异摘要:动物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自古有以物做比喻来寄托情思,而动物也不例外,通过文化积淀不同的动物也有着自己独自的特点,利用起来形象生动。

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

语言中的词汇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差异,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

本文结合实例从动物词的文化背景及其产生的基础、动物词在英汉文化中具有的文化内涵等方面分析比较英汉文化的异同,并分析了英汉翻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翻译属于跨文化之间的交流,深刻了解文化底蕴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进行翻译工作。

Abstract: Animals are good friends of our human-beings. Since ancient times, we take objects to express our feelings with no exception to animals. We can see many words concerning the animals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But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in history, customs, religion, the implications vary a lot. Based on the difference in the cultures, I probe into a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 of animal words. Translation is a kind of cross-cultural activity,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es can help our translation work.关键词:动物词汇;英语;汉语;文化;内涵Key words:Words about animals; English; Chinese; culture; implication一、动物词的文化意义及产生基础动物词的文化意义是指它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产生的意义。

从英汉动物习语看中西文化异同

从英汉动物习语看中西文化异同

从英汉动物习语看中西文化异同摘要:习语是一种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其中动物习语是习语中很重要的一部要点。

由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和民族喜好的不同,人们对一些动物习语的熟悉和理解也不同,这就导致了英汉动物习语在意义上的异同。

本文从英汉动物习语入手,探讨中西文化的异同,揭示其丰富而幽默的内涵和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及文化信息,从而使中西文化交流更加准确、生动。

关键词:习语;英语中国人动物差异介绍美国哲学教授h.p.grice在他的meaning??书中把话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naturalmeaning)和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meaning)两种。

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出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

这就是grice的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implication)理论的基础。

那么,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语文章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

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1]。

对习语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掌握真实语言,了解语言背后所隐藏着的丰富而有趣的文化信息。

而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领领域动物习语在英汉语言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引申意义。

习语的特点所谓动物词汇,是表示动物的单词和包括这些单词的短语和其他成语[2]。

习语通常包括成语、谚语、俗语、俚语以及典故等。

习语具有内涵的丰富性、音韵的和谐性、意义的独立性、寓意的形象性等特点,而通俗点说??不对意??它最为显著的特征。

英汉习语源于生活,纷繁浩瀚,源远流长,文化信息异常丰富。

语言学家帕默尔(palmer)说过:语言忠实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

[3]英语和汉语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都包含着大量的习语。

只要我们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英语和汉语都创造了极其丰富的习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修辞中动物比喻的功能性及文化差异分析【摘要】英语修辞中,动物比喻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寓意深刻、贴切形象。

文章从动物比喻的词汇功能出发,通过实例对动物称在明喻和暗喻中的修辞功能作了浅显的分析,它与英语文化和思维方式是密不可分的。

动物比喻也反映了中西宗教文化差异、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差异、不同的地理环境折射出不同的文化现象。

【关键词】英语修辞;动物名称;比喻;词汇功能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它运用联想将不同对象的相似点进行比较,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

习语是人类文化的积淀,是语言的精华,是表达完整意义、结构定型的短句,是多种修辞、特别是比喻手段的集中表现。

英汉两种语言都以习语丰富而著称,其中动物习语颇丰,有的习语折射出了中英的历史、文化渊源。

动物比喻承载着英美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的运用受民族文化的影响极深。

喻体运用的恰当,本体的特征和性质才得以突出和呈现。

一、比喻的类别比喻分为明喻和暗喻,有本体和喻体构成。

其中喻体是比喻中最重要的功能,喻体的选择受制于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

明喻是用作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修辞格,即用另一种事物比方所要说明的事物。

暗喻也是用一种事物说明或代替另一种事物,又称隐喻。

但是暗喻不用比喻词,一般用“be”(是)“become get”(变成,成为)等词把本体直接说成喻体。

二、动物比喻的词汇功能性分类比喻作为一种修辞格是以相似性为基础的,动物比喻移位于人身上是因为动物与人之间能引起类比联想,即人作为本体和动物作为喻体的相似性。

本篇就动物比喻的词汇功能作如下归纳分析,以说明动物比喻在英语修辞中的使用特点。

1.名词型直接用动物名称作名词比喻人或物,把动物的特性与人的某些特征相比较,通过联想进行形象地比喻,其分类如下:(1)动物名称→(转化为)名词1)the boy is a lion in the match field.那个男孩在赛场上的勇猛如虎。

2)she is a drag on who breaks fire at home.她在家凶神恶煞。

与中国文化中dragon(龙)喻为吉祥之物不同,在《圣经》中是一种能喷烟吐火的带翅膀的凶残怪物,喻指令人讨厌的、凶恶的人。

(2)形容词名词+动物名称1)he’s a good doctor,but he is a lone wolf.他是个出色医生,但他不爱与别人合作。

lone wolf(孤独的狼)喻指独来独往的人。

2)the student sitting in the corneris a cold fish.坐在角落的那个学生很孤僻。

cold fish(冷鱼)孤僻的人。

(3)动物名称’s+名词he is nothing but a cat’s paw.他不过是被人利用的人。

cat’s paw爪牙,被人利用的人。

此语出自一则猫被猴子所骗用爪子从火堆里扒栗子而自己又未吃到的寓言故事,比喻被人利用而自己什么都得不到的人。

(4)动物名称+名词+-edhe came home late dog-tired.他很晚才回了家,筋疲力尽。

dog-tired长时间狩猎后疲倦的狗,比喻累极了的,形容贴切。

(5)动物名称+介词+名词he looks honest,but actually he is a snake in the grass.他外表看似老实,但实际上他是很阴险的。

a snake in the grass 来自于《圣经》伊甸园的故事,撒旦化身的蛇诱惑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以至于两人被逐出伊甸园,因此把蛇当作魔鬼的化身,现指邪恶阴险的人,潜伏的敌人。

(6)动物名称+名词in today’s rat race,neither you stay ahead nor bail out.当今世界人才济济,不是一马当先独领风骚,就是人仰马翻莫名一文。

这是一则人才市场广告,rat race(老鼠竞赛)喻指激烈的竞争。

在此一针见血的指出竞争的激烈,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2.动词型通常是将一些动物名称转换成动词,表现动物的典型动作,既具有动词的特性和功能,又把抽象的东西和思想形象的描绘出来。

以动词为中心的结构主要有:(1)动物名称→(转化为)动词the police are dogging a suspected murderer.警察正在跟踪一个杀人嫌疑犯。

dog(狗)喜欢尾随,隐喻生动逼真,形象地描绘了police与dog的共同特征。

动物名称转化为动词的其它例子有: shepherd(牧羊人)→to shepherd(牧羊,看管);monkey (猴子)→to monkey(胡闹,瞎弄);shark(鲨鱼)→to shark (诈骗)。

(2)固定动词+动物名称he plays the fox for several times pretending to be in pain.有几次他故意装痛。

用fox(狐狸)形容人的狡猾,构成比喻,让人过目不忘。

(3)动物名称(作动词)+介词副词the beggars pig together in a hut during the night.乞丐们夜间挤在一间茅屋里。

pig together像猪一样肮脏的挤在一起。

we won a victory and pigged out that night.赢得了胜利,我们当天晚上就大吃了一顿。

pig(猪)能吃众所周知,恰当的比喻使人物性格鲜明生动。

用作此类型的词语还有:monkey about(戏弄,胡闹,乱动);mouse into(偷偷溜进,蹑手蹑脚进入)。

三、动物修辞反映文化差异由于中英文化、历史背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不尽相同。

所以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有关动物的习语。

其语义并不等于所涉单词意义的简单叠加。

它们都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

如果我们不了解该习语的文化内涵,单从字面上分析、猜测,就会感到很茫然,不知所云,有时还会造成误解和理解上的偏颇。

1.宗教文化在中国历史上龙曾经是七、八千年前的远古图腾。

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龙始终是高贵、有力的象征。

“龙凤呈祥”、“望子成龙”等成语,就成了人们常说的褒奖语。

在中世纪,dragon是罪恶的象征,这来源于圣经中的故事。

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satan)被称为the great dragon。

因此,在基督教的美术中dragon总是代表邪恶。

2.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同一种动物在英汉两种文化中褒贬意义截然不同。

同一种动物在英语中表示贬义,在汉语中却是褒义,反之亦然。

如蝙蝠,在欧洲的民间传说中,蝙蝠只在夜间出来,象征着灾难。

从英语成语中的一些说法就可见一斑,如as blind as a bat (视力不佳,看不见),have bats in the belfry(精神稍微不正常,想法荒诞)。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蝙蝠的形象与西方完全不同。

由于“蝠”与“福”同音,蝙蝠被认为是幸福的象征。

民间有许多图案采用蝙蝠以表示吉祥。

在许多饰物、家具、窗花上都有五只蝙蝠,象征五福。

3.不同的地理环境折射出不同的文化中国是个农业国家。

牛在农耕文化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以牛为喻体的习语不胜枚举。

如牛肥马壮、牛角挂书等。

然而,英国是个岛国,英国人的生活与海洋和水密切相关。

因此,英语语言中折射出捕鱼文化的影像,与鱼有关的习词比比皆是。

例如:fish for comp liments(沽名钓誉;转弯抹角地谋取恭维),a fish out of water(离水之鱼;不适应陌生环境的人),neither fish nor fowl (既不是这,也不是那;非驴非马), there are(plenty of)other fish in the sea。

四、结语文化是语言的内蕴,语言是文化的载本。

扎根于不同文化和习语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有的甚至貌似神非。

但他们都与具体的风俗习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了解不同文化对于我们进行跨文化交流,对于我们学习语言,都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动物比喻是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反映的语用含义依赖于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

透过比喻性词语的文化内涵,在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特性同时,深入地研究和领悟外国的民族文化,才能真正地将文化信息正确地相互传递,缩短两种文化间的距离,在跨文化语言的交际中真正做到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1]汤玉华.浅谈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8):44-46.[2]李灏.英语比喻修辞方法的巧用初探[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92-94.[3]贾琼.英语颜色词的修辞特征及其翻译[j].民族教育研究,2003(4):87-92.[4]李萌萌,王华.英语常用修辞格的语用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94-98.[5]姚文振.英汉词汇中动物名比喻意义比较[j].社科纵横,2002(10):87-88.[6]王得春,陈晨.现代修辞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作者简介:马欢(1983—),女,陕西兴平人,助理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育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