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之俄国的发展之路分解

合集下载

《大国崛起俄罗斯》课件

《大国崛起俄罗斯》课件

科技创新
俄罗斯在科技领域拥有较强实力,其科技 创新成果对全球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产生 积极影响。
THANKS
[ 感谢观看 ]
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复杂多变,既有竞争也有合作。两国 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但在某些 领域也存在着合作的可能性。
反导问题
俄罗斯一直关注美国反导系统的部署和发展,认为其威胁 到自身的战略安全,是俄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叙利亚问题
在叙利亚问题上,俄罗斯支持叙利亚政府,而美国则支持 反对派,两国在此问题上存在分歧和博弈。
国投资。
国际合作与区域一体化
03
俄罗斯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如欧亚经济
联盟等。
CHAPTER 04
俄罗斯的文化与教育
文学艺术
总结词
俄罗斯文学艺术源远流长,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详细描述
俄罗斯文学在各个时期都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作家和作品,如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他们的作 品深刻反映了俄罗斯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的生活状态。此外,俄罗斯的艺术也独具特色,如油画、雕塑、音乐 等,在国际艺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蒙古统治
13世纪,蒙古帝国入侵并统治了古 俄罗斯,长达两个世纪,对古俄罗 斯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金帐汗国
14世纪,莫斯科公国摆脱蒙古统治 ,建立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 家,即金帐汗国。
近代俄罗斯
01
02
03
彼得大帝改革
18世纪初,彼得大帝推行 了一系列改革,使俄罗斯 进入近代化进程,成为欧 洲强国之一。
轻工业发展不足
相比之下,俄罗斯的轻工业发展相对滞后,消费品市场主要依赖进 口。

俄国的发展历程

俄国的发展历程

俄国的发展历程俄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发展阶段。

以下将对俄国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梳理:1. 基辅罗斯时期(9世纪 - 1240年):俄国历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

基辅罗斯是拥有强大文化和经济实力的中世纪国家,其在政治、宗教和文化方面都有显著发展。

2. 蒙古统治时期(1240年 - 1480年):俄国在此期间被蒙古帝国统治,虽然受到征税和剥削,但也吸收了蒙古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为日后的国家发展奠定了基础。

3. 莫斯科公国的崛起(14世纪 - 16世纪):在蒙古统治下,莫斯科公国崛起为俄罗斯的中心。

伊凡三世将莫斯科公国提升为帝国,开始了俄罗斯的统一进程。

4. 拓展领土(16世纪 - 17世纪):在伊凡四世和彼得大帝的领导下,俄罗斯开始以军事力量扩展领土。

这使得俄罗斯获得了对波罗的海,乌克兰和西伯利亚等地区的控制。

5. 彼得大帝改革(18世纪):彼得大帝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引入西方技术和文化,推动俄罗斯朝现代化迈进。

这一时期标志着俄罗斯成为一个强大的欧洲大国。

6. 沙俄时期(18世纪- 19世纪):沙俄时期的俄罗斯在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克里米亚战争和拿破仑战争等事件释放了俄罗斯的实力。

7. 二十世纪初的革命与苏维埃时期(20世纪初):俄国的革命运动在20世纪初开始兴起,最终导致了1917年的俄国革命。

随后,苏维埃政权建立,标志着苏联时代的开始。

8. 苏联时期(1917年 - 1991年):苏联时期俄罗斯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和文化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然而,苏联解体于1991年,标志着俄罗斯的新阶段的开始。

9. 新俄罗斯时期(20世纪末至今):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和变革。

在普京总统的领导下,俄罗斯取得了经济的复苏,加强了国际地位,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问题。

总的来说,俄国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各个时期的起伏与转变,从基辅罗斯时期开始,经历了蒙古统治、莫斯科公国的崛起、领土的拓展、沙俄时期、革命与苏维埃时期、苏联时期,到新俄罗斯时期。

俄罗斯的发展历程简述必修二

俄罗斯的发展历程简述必修二

俄罗斯的发展历程简述必修二俄罗斯联邦(俄:РоссийскаяФедерация,英:Russian Federation),又称俄罗斯(俄:Россия,英:Russia),简称俄联邦、俄国。

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亦是后来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

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

XXX年开始,东正教从拜占庭帝国传入基辅罗斯,由此拉开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并最终形成了占据未来700年时间的俄罗斯文化。

XX世纪初,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占领后,最终分裂成多个国家,这些国家都自称为是俄罗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统继承人。

公元XX世纪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莫斯科大公国。

XXXX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XXXX年彼得一世被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并建立俄罗斯帝国。

对外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曾吞并欧亚多个国家,于XX世纪中后期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达到鼎盛时期。

XXXX年十月革命后建立了苏维埃俄国。

XXXX年XX月XX日,俄罗斯联邦同南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组建苏联。

冷战期间成为超级大国,通过大力发展军事力量来同美国争霸。

苏联解体后,最大加盟国俄罗斯继承苏联大部分军事力量。

拥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库。

在“一超多强”的国际体系中,俄罗斯是有较大影响力的强国,其军工实力雄厚,特别是高等教育、航空航天技术,居世界前列。

俄罗斯还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安理会议案拥有一票否决权。

1、早期历史俄罗斯历史起源于东欧草原上的东斯拉夫人,混血的罗斯人是俄罗斯人和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的共同祖先。

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

2、基辅罗斯时期早在公元1世纪,在中、东欧的第聂伯河、奥得河、维斯瓦河及布格河流域便住着了斯拉夫人。

至X世纪,斯拉夫人分为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

东斯拉夫人分布在第聂伯河中、上游,奥卡河、伏尔加河上游,西德维纳河一带,成为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及乌克兰人的祖先。

大国崛起_俄国

大国崛起_俄国

大国崛起——俄罗斯
扩张之后的俄国,处于落后之中,彼得一世能够奋力向欧洲学习,并且不惜动用兵力镇压以此带来的叛乱,战败之后,俄国能够飞速学习,是更加不易的。

后期,农奴制对苏俄的危害很大,面对矛盾,君皇尝试改革,却无法通过自己的改革来推翻自己,她根据法国的例子,使更多的人变成农奴,对外扩张,对内专制。

使得俄罗斯领土极度扩张,女皇也因此被称为大帝。

俄国甚至打败了拿破仑的军队。

而俄罗斯在工业上和欧洲强国的差距,带来战败,俄罗斯又一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

俄罗斯一次次的改革,相比一成不变的中国,俄国确实有着其强大。

在如此环境下,终于有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苏联的经济政策,得益于列宁的正确决策,他把资本主义的资本投入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去。

而斯大林则再次推行新的经济政策。

、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下,苏俄的工业落后,此时斯大林以中国的现状为反例,努力发展重工业。

苏联人做了很大的规划,发展计划经济,逃避了从美国蔓延开来的经济危机。

强大的五年建设计划,使得苏联变得强大。

苏联的经济发展,是如此的迅速,似乎如今的中国,也在不断地向当时的苏联学习。

但是似乎没有能取得像当时苏联那般伟大成就。

但是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中国会更加美好。

而与此同时,过快的发展,使得苏联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也没有因此可以得到改善,甚至退后许多。

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不容许这种发展方式的。

相信中国的发展,有了此先例,中国一定可以用这种方式,发展得更加强大,相信我们未来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一定可以成为和谐稳定的新社会。

俄罗斯的两次崛起之路

俄罗斯的两次崛起之路

大国战略俄罗斯国家兴衰规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转载政治家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要受国家成长的特殊经历以及由此形成的国情所制约。

通过对俄罗斯民族经历的两次帝国兴衰史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一些有规律可循的规律。

认识和了解这些规律对于我们认识俄罗斯以及俄罗斯人认识俄罗斯国家①是有益的。

不言而喻自近世迄今的国际力量结构大体保持不变是这些规律成立的前提。

所谓“大体不变”是指几个主体国家如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版图不发生被大规模改观的情况。

在比如美国未崛起前俄罗斯的战略极限可伸至阿拉斯加但当美国崛起后它被迫只能收缩到白令海峡以西当日本崛起后俄罗斯又进一步向西面和北面收缩。

版图是国家战略能力的物质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政治遵循合力原则。

那么俄罗斯国家兴衰都有哪些规律可循呢本文从地缘政治与历史分析的视角试图能找出其中的些许规律。

俄罗斯国家力量的三级底线及其分布规律俄罗斯民族从蒙古人那里汲取了巨大的扩张能量并因此赢得了世界最大的国家版图这个版图曾从波罗地海沿岸直抵阿拉斯加横跨东经20度到西经145度之间。

但也正是由于这过于巨大的国家版图使俄罗斯人在历史上不堪重负以至从19世纪60年代后开始一次次后退收缩。

收缩总是较多地发生在离其政治中心——莫斯科——较远的远东部分。

俄罗斯比较自觉的因而也是和平的收缩发生在1867年3月30日俄罗斯和美国以720万美元成交正式签订了向美国出售阿拉斯加的协议。

②在当时的俄罗斯看来出售阿拉斯加既赚了些钱又赢得了与美国基于共同反英立场的友谊。

在此之后俄国便出现了被迫因而也是流血的收缩。

先是1905年败于日本并被迫在与日本签订的《朴次茅斯和约》中让出其在朝鲜和中国的特权并将北纬50度以南的库页岛割让日本。

1917年沙俄帝国解体从1918年初至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在国内出现了分裂以及有外国武装势力支持的割据叛乱南方有克拉斯诺夫和邓尼金的叛乱在西北有尤登尼奇的叛乱同时德国军队继续盘踞在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一带东线还有“捷克斯洛伐克军团”的叛乱。

大国崛起之俄国篇

大国崛起之俄国篇

叶卡捷林娜二世改革
• 1、她是远嫁俄国的德国人,像彼得大帝一样有雄 心壮志,并且不遗余力的为实现她的政治梦想而努 力。 • 2、她在俄国开始普及教育,为了筹措教育经费, 叶卡捷琳娜二世甚至放弃了皇室基金。1775年,在 每一个省会城市都建立了四年制的学校。而在各省 的县城里面则建立了两年制的学校,在18世纪末, 全国有两万多学生在这些学校里学习。 • 3、她要将欧洲的法制引入俄国。她花了两年时间 亲笔起草了《法典起草指导书》,但是却无疾而终。 • 4、她和彼得大帝一样,没有改变俄国社会的实质。
十月革命开辟了新道路
• 1、从大改革到斯托雷平改革,沙皇政府一次 比一次改革力度大,但是每一次改革都是旧势 力获得了收益,而人民群众却是受损者。这样 的制度变迁终于借助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样的 外部冲击而终止。 • 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腐朽、反动 的俄国沙皇专制统治已经陷入深刻的危机,革 命出现高潮。大战爆发后,俄国社会矛盾日益 尖锐,革命形势迅趋成熟。二月革命之后, 1917年11月7日,列宁又领导了十月革命,建 立了世界上第以后,新经济政策受到了挑战。随 着斯大林的上台,经济模式最终被确定为苏联的工业化 战略。 • 2、斯大林制定了五年计划,目的是为了使苏联变成一 个世界工业大国,所以他的工业化蓝图优先发展钢铁、 煤炭和机械工业等重工业,消费者的需求被置于第二位。 计划者通过抑制市场、经济决策集中化的手段使用于工 业化的资源达到最大化,以工农业“剪刀差”的方式来积 累工业化资金,造成了农、工业的不平衡发展。 • 3、对于苏联人民来说,工业化的代价是巨大的。斯大 林在推动集体化和工业化的同时,实行严厉的政治压制, 压制一切形式的抗议。为了保证思想上的统一,斯大林 还进行了大清洗。
新经济政策
•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保证军事斗争胜利方面起了积 极作用,但是也造成了严重的问题。1920年底,苏维埃 国家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但是国内经济却处于瘫痪 状态。农民暴动和暴乱频起,为了恢复经济,克服危机, 列宁决定恢复商品交换的“新经济政策”。 • 2、政策内容: • 变余粮无偿征集为市场买卖 • 在商业领域,恢复国内自由贸易,重新建立银行系统 • 肯定此前发布的吸引外资的《租让法令》 • 3、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在生 产力全面复苏和高涨的过程中,大工业在国家生活中的 作用越来越清晰的显现出来。但是俄国工业化的任务仍 然十分艰巨。

大国崛起(解说词)第八集:寻道图强(俄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第八集:寻道图强(俄国)

第八集:寻道图强(俄国)在亚欧大陆北部的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一个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联邦。

几个世纪以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了特殊的角色。

一方面,为了追赶欧洲Array强国的现代化步伐,它的一代君主曾以学生身份四处寻师问道;另一方面,它又凭借传统的君主统制和强大的军事力量,扩张成为地跨欧亚美三大洲的大帝国,并以欧洲事务仲裁者的身份逞雄一时。

从18世纪初开始,由沙皇主导的改革,使俄罗斯的大国之路起起伏伏,常常在灾难之后变得强大,随后又在强盛的巅峰遭遇挫折。

在寻找自己发展道路的两个世纪里,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第八集寻道图强从每年的10月起,俄罗斯开始进入了长达六个月的漫长冬季。

1698年10月,莫斯科弥漫着比严寒更加肃杀的恐怖气氛。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1000多名谋反的射击军官兵,被车裂、枭首和绞刑处死。

受刑的人们以一种殉道者的姿态面对最残酷的惩罚,他们手中举着蜡烛,大声地唱着赞美诗,在他们脸上表现出来的是愤怒,而不是对死亡的恐惧。

监刑的是沙皇彼得一世,俄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彼得大帝。

射击军为什么要反叛自己的君主呢?这与彼得一世做的一件看上去离经叛道的事情有关。

一年前,沙皇曾匿名前往西欧留学。

荷兰赞丹,今天这里是一处普通的欧洲小镇。

三百多年前,这里却是欧洲最大的造船中心之一,这里建造的船只航行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

1697年8月,赞丹来了一群学习造船的俄国留学生。

学生中有一个名为彼得的人,自称是个下士。

这个身高两米多的下士,就是俄国的沙皇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和工匠们住在一起,吃粗茶淡饭,凿木头、造军舰、学驾船,由于手艺出色,他被师傅和工友们推荐为“优秀工匠”。

除了荷兰,彼得一世还到了瑞典、普鲁士、奥地利、英国等国家,对周围的一切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

采访:俄罗斯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萨哈洛夫他在荷兰学习城市建设,在英国学习建筑学,他还获得了相应的证书。

中考复习之大国崛起之俄国

中考复习之大国崛起之俄国

大国崛起之俄国沙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苏俄——苏联——俄罗斯1、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实施农奴制改革,使俄国废除了封建农奴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一战前,与英国、法国结成三国协约集团,并参加了一战。

受到战争的沉重打击,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沙皇专制,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迫使彼得格勒人民不得不在列宁的领导下,发动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使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

3、为巩固政权,新生的苏俄采取了经济、政治、外交、军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方面的措施,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和叛乱,保卫了十月革命的成果。

4、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1921年由列宁领导实施了新经济政策,这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1922年,成立苏联,壮大了国家力量;在斯大林领导下,实施两个五年计划建设和农业集体化建设,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但也导致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出现,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5、1941年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在欧洲战场扩大。

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开展了伟大的卫国战争,先后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参加了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与中、美、英等国结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并最终参与了攻克柏林的战役,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巨大贡献。

6、二战后,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结成“华约”集团,与美国为首的“北约”展开“冷战”对抗,即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对抗。

1991年底,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对抗随之崩溃。

7、二战后,苏联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领导的社会主义改革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反而导致民族分离情绪高涨,“八一九事件”的发生则加速了苏联的分离,1991年底,随着独联体的建立,《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从法律上终止了苏联的存在,苏联正式解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彼得大帝时期
彼得一世回国后开始了一场社会变革
在经济上,彼得大力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允许企业主买进整村 的农村到工厂做工,批准外国人在俄国开办工厂,提高商人政 治地位。 在社会问题上,彼得也主张实行西方化,改革和发展文化教育 事业(例如:命令所有俄罗斯人,剪掉长胡子,强行推行欧洲 的礼仪服饰。) 在军事上, 特别是彼得一世发动对瑞典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急 剧地改变了俄国在欧洲的地位,使俄国从此在欧洲乃至世界崛 起改革军事,加强国防,夺取出海口。 在政治上,改革和健全国家行政机构。改革的目的是建立完整 的中央集权统治,加强工作效率。。
俄罗斯是世界经济大国。苏联时期它是世界第二经济强 国。苏联解体后其经济一度严重衰退。2000年之后俄罗斯的 经济在大量出售资源的情况下得以迅速发展。2006年俄罗斯 的经济总量超过1990年解体前。2007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 值达到1135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十位。丰富的资源为俄罗 斯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俄重工业基础雄厚,部门 齐全。近年来俄罗斯的电子计算机工业、宇航航空工业、高 科技产业迅速崛起。特别提出的是俄罗斯的国防工业在世界 上具有重要独特的地位,实力雄厚,其武器产品出口到全球 各地。且俄国农牧业并重。
俄国的发展时期
彼得大帝时期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 期 各类政治制度探索 时期 列宁时期 斯大林时期

俄国女皇叶卡捷琳 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 娜,叶卡捷琳娜二世与 俄罗斯留里克王朝有血 缘关系为留里克王朝的 后裔,原名索非亚·弗 雷德里卡·奥古斯塔, 1729年4月21日出生于普 鲁士王国的什切青, 1796年11月6日逝世于普 希金城,俄罗斯帝国女 皇,1762年至1796年在 位。
俄国的发展时期
彼得大帝时期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 各类政治制度探索时期 列宁时期 斯大林时期

各类政治制度探索时期
俄国的发展时期
彼得大帝时期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 期 各类政治制度探索 时期 列宁时期 斯大林时期

彼得大帝时期
彼得大帝,是后世对沙皇彼 得一世的尊称。 彼得一世(1672─1725) 原名彼得·阿列克谢耶奇·罗曼 诺夫,是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 洛维奇·罗曼诺夫之子,俄国罗 曼诺夫王朝第四代沙皇 (1682─1725)。俄国沙皇 (1682年—1725年)、俄罗斯帝 国皇帝(1721年—1725年),著 名统帅,1682年即位,1689年掌 握实权。作为罗曼诺夫朝仅有的 两位“大帝”之一,彼得大帝一 般被认为是俄国最杰出的沙皇。 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国变 成一个强国的主要因素。
俄国的发展时期
十七世纪下叶,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的荷兰已经辉煌了近 百年;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并占有广阔市 场的英国,正在孕育工业革命;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强权领导 下,已发展为17世纪中叶的欧陆首强。而当时俄国的经济完 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商业几乎全部把 持在外国人手中。教育有东正教会袭断,普通民众知识贫乏, 即使在首都莫斯科,一百个人中也超不过三个人识字。 为了追赶上欧洲强国的现代化步伐,彼得大帝以学生身份 四处寻师问道。
彼得大帝时期
彼得一世为俄罗斯打开了面向欧洲的窗户, 将一个守旧的国家推上了改革的道路。他扶 植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将俄国野蛮人民带向 了文明。 改革中,彼得一世排斥本国历史,用野蛮 和暴力的方式推动俄国文明的进程。 他留下了一个空前强大,但在精神上却失 去平衡的俄罗斯帝国。
彼得大帝时期
用野蛮的方式推动俄罗斯的改革。 在社会生活方面,他强制改变人民的生活 习惯,推行西欧的礼仪服饰; 在军队管理方面,完全参照欧洲强国的模 式编制和训练;在工业方面,建立了大量 的工厂。 彼得大帝的改革把所有人推向了忍耐的极 限,他强加给俄国人的压力,已经无人能 够承受。在他死后不久,俄国又回到改革 之前的状态。
寻道图强
大国崛起之俄国
说起俄国,大家会不会想起俄罗斯呢?
首先让我们看看俄国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
俄罗斯吧
其实概括起来: 现在的俄罗斯在 十月革命以前称 为俄国
国旗简介
• 俄罗斯国旗呈长方形,长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 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白、蓝、红三色。俄罗斯 幅员辽阔,国土跨寒带、亚寒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用三色横长 方形平行相连,表示了俄罗斯地理位置上的这一特点。白色代表 寒带一年四季白雪茫茫的自然景观;蓝色既代表亚寒带气候区, 又象征俄罗斯丰富的地下矿藏和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红色是 温带的标志,也象征俄罗斯历史的悠久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另 外一个说法是白色代表着自由,蓝色代表着守卫俄罗斯的圣母, 红色代表权力和力量。1991年8月21日比例为2:1的国旗正式启 用,并于1993年修改为现国旗比例(3:2)。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
叶卡捷琳娜宣称自己是彼得一世的继承者,俄国将 重新回到彼得一世开创的道路上。她倡导平等,自 由,博爱的思想,试图采用与彼得大帝不同的方式 来推进改革。她大力发展教育,采用对内专制对外 扩张国土,追求俄罗斯的强大。 俄罗斯帝国从土耳其手中夺得了通往黑海的入海口, 三次瓜分波兰,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上的阿 留申群岛归属俄国版图。俄国成为地跨欧、亚、美 三洲的超级大帝国,女皇本人则成为俄国历史上第 二个被称为“大帝”的君主。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
然而,农奴制带来的社会矛盾无法解决,俄 罗斯的工业化进程受到严重阻碍。依靠武力 扩张来维持大国地位的辉煌,只能是短暂的。 1856年俄国和英、法两国间进行的克里米亚 战争的失败,使俄罗斯从主宰欧洲的顶点迅 速跌落下来。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
女皇将俄国的版图进一步扩大,并使俄国在 此后成为欧洲事务的仲裁者。 女皇在文化上做的贡献,特别是女性文学上 的贡献,是俄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她亲笔起 草了写《法典起草指导书》。此书通篇浮现着 启蒙运动所倡导的平等、自由、博爱的思想。 同时,也拯救了彼得大帝在改革时造成的在精 神上失去平衡的俄罗斯帝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