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史学基础与前沿A卷答题标准
百度百川地理学科解答格式规范2.0-正式版 (1)

地理学科解答格式规范2.0一、解答任务基本要求(1)解析过程和最终答案正确(2)解析完整,详实(3)格式规范二、操作说明(1)浏览题干,参考案例展示表格,确认此题是否需要解答,不能解答的请按照要求举报,若选择题无正确选项及选项不完整影响做题也应举报。
(2)特别警告:恶意乱举报,视情节严重程度,取消解答资格封禁账号!如下六种类型的题需要举报:非小初高:即非题,不是题(如:单纯的一张图片,一句话等)非本学科:不是本学科的题目(如数学、语文、英语)非本学段:初中、高中学段错误(只做本学段题目,若有特殊情况会说明)多题:包括毫无关联的多道题目,一题多问不属于多题(如:根据以下材料回答1-2题,则不属于多题)题干错误或需优化:题干不全,缺少图表,无正确答案解答困难:题目完整、正确但是不好解答或者不会解答(如:根据以下材料回答1-4题)非本知识点:放区分题型任务时,如选择题任务中出现填空题,可举报该选项三、解答格式规范解答格式要求为:【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XXXXXX。
XXXXXXXXXXXXXXX 【答案】XX说明:(1)【解析】后不要冒号,不需另起一行,必须说明知识点考点,根据解答老师的个人能力水平可酌情添加考查能力要求,使解答更标准规范)。
(2)解析内容需与题目紧密相关,说明具体解题思路,阐述该问题所涉及的相关的知识背景,不得堆砌内容,不得照抄原题干内容没有知识点分析,具体解析内容需另起一行(3)【答案】后不要冒号,部分有序号的需标明序号,没有序号的答案与答案之间打四个空格,或者一律用“、”“;”隔开,禁止用其他符号!!!(4)连线题可截图,但是必须用黑、细、直线;也可用“——”说明对应关系并单独成行(5)判断题的符号以题目要求为准。
四、各题型格式规范1、选择题(1)一般选择题类型一:【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XXXXXXX。
XXXXXX(选择题需根据题目内容+结合理论知识=得出总的主要的结论。
历史地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历史地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历史时期的自然地理环境B. 历史时期的人文地理环境C. 历史时期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D. 现代地理环境答案:C2. 历史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 历史文献研究B. 考古发掘C. 遥感技术D. 以上都是答案:D3. 以下哪位学者被认为是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A. 司马迁B. 班固C. 裴秀D. 郦道元答案:C4. 历史地理学与现代地理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研究的时间尺度不同B. 研究的地理范围不同C. 研究的方法不同D. 研究的目的不同答案:A5. 历史地理学中的“历史”一词指的是?A. 过去的时间B. 过去发生的事件C. 过去的时间与事件D. 过去的历史记载答案:C6. 历史地理学研究中,以下哪项不是重要的研究资料?A. 历史文献B. 考古资料C. 口述历史D. 现代地图答案:D7. 历史地理学研究中,以下哪项不是重要的研究领域?A. 历史气候变迁B. 历史人口分布C. 历史城市发展D. 现代城市规划答案:D8. 历史地理学研究中,以下哪项不是常用的技术手段?A. GIS技术B. 遥感技术C. 地质勘探D. 社会调查答案:D9. 历史地理学研究中,以下哪项不是重要的理论基础?A. 地理环境决定论B. 人地关系理论C. 区域发展理论D. 经济全球化理论答案:D10. 历史地理学研究中,以下哪项不是重要的研究主题?A. 历史时期的交通路线B. 历史时期的农业发展C. 历史时期的文化交流D. 现代战争的影响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历史时期的自然地理环境变迁B. 历史时期的人文地理环境变迁C. 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地理变迁D. 历史时期的政治地理变迁答案:ABCD12.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意义包括哪些?A. 为历史研究提供地理背景B. 为现代地理学提供历史资料C. 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D. 为现代城市规划提供历史参考答案:ABCD13. 历史地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 历史文献分析B. 考古发掘与文物研究C.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D. 遥感与地理探测技术答案:ABCD14. 历史地理学研究中,以下哪些是重要的历史资料?A. 古代地图B. 古代文献C. 古代遗址D. 现代口述历史答案:ABC15. 历史地理学研究中,以下哪些是重要的理论框架?A. 地理环境决定论B. 人地关系理论C. 区域发展理论D. 历史唯物主义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6. 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等多个领域。
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3部分 考前指导 夯实基础 (二)二类题的答题技法

-13-
解析:晨昏圈上12时的点位于晨昏圈与 太阳直射经线的交点上,可以标示为下 图中的P点,P点与其他四点M、N、K、 G平均分布在晨昏圈上,将晨昏圈平均 分割为五段弧线。所求的不相邻两点 间的球面最短连线即示意图中晨昏圈 上任意两段相邻的弧。弧PK上的点同时日落,A项正确;示意图中O 点为太阳直射点,不在晨昏圈上,B项错误;晨昏圈上各点纬度不同, 不在同一纬线上,C项错误;日期的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0时所在的 经线,另一条为国际日界线(大致沿180°经线)。此时晨昏圈与经线 不重合,不相邻两点之间的球面最短连线不与经线重合(最短连线 为晨昏圈的劣弧段),D项错误。
-24-
9.关于五个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 B.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 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 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 10.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A ) 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 B.广西较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 D.湖北较高迁移训练 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 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 的重要指标。下图为五个省级行政 区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 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 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 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 之比。各省级行政区括号中的数值 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 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读图,完 成第9~10题。
-22-
2.代入验证法 代入验证法是解答地理选择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把选项分 别代入题干相应的地方,进行分析比较,或者做题时,选择比较特殊、 自身特点非常明显的选项代入题干,检验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如果不符合题干要求,则排除这个选项。依此类推,逐一进行排除, 最终确定正确选项。如一些计算类选择题有时直接解答比较麻烦, 就可以采用代入验证法。 有些选择题,尤其是关于地理关联图的选择题,常常提供几个选 项,要求同学们将各选项内容填到图中合适的位置。此时,我们可 运用尝试填图法解题。解题时,一般将几个选项分别代入图中进行 逐一分析、验证,最后确定符合逻辑关系的选项为正确选项。
历史试卷答题标准及方法介绍

历史试卷答题标准及方法介绍(全)1、选择类题型:本部分设定了隐藏,您已回复过了,以下是隐藏的内容选择题知识覆盖面广、题量多的特点,要求考生要踏实、牢固、全面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
同时要培养概括、分析、评价等能力,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的水平。
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具备这些前提条件之后,再辅之以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才能真正答好选择题。
能否认真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
随着命题技术的进步,选择题的立体感和动态迁移感愈来愈强,迷惑性越来越大。
因其答案的唯一性,又不象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那样具有一定伸缩性,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错。
认真审题,对选择题尤其重要。
要根据选择题的特点,采用立体式的审题方法,明确题意和要求。
其具体要求是:明确题目结构、搞清时空范围、搞清基本题型、推敲备选项、明确理论观点、明确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2、名词解释类题型:本部分设定了隐藏,您已回复过了,以下是隐藏的内容具体看来,历史名词解释可分为七类,即关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政策与制度、文献与著作、政治组织、历史地理和历史专用名词等的要求。
如,关于历史事件,就要要求答出“人、地、时、事”。
如“雅尔塔会议”,它的答案就是: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邱吉尔在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和决定了:(1)彻底战胜德国和处理战后德国的原则;(2)战后建立联合国;(3)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3、简答类题型:本部分设定了隐藏,您已回复过了,以下是隐藏的内容如“简述北魏时期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要求考生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能有针对性地把应答的内容用简明的文字表述出来。
如本题则要求答出:“439年,鲜卑人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后,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北方各游牧民族学会了先进的农业技术,逐渐转为农业居民;汉族人民也学到了兄弟民族的畜牧业经验。
孝文帝进行了改革:颁布和实行均田令,使经济恢复和发展起来;迁都洛阳;要鲜卑贵族用汉姓、穿汉服、学汉话、与汉族通婚,并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
地史学试题及答案12套

《地史学》试题库《地史学》试题12套:笔试题10套;口试题1套;答辩式试题1套;《地史学》试题(一)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 鲍马序列2 沉积相3 南丹型4 地层层序律5复理石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中国三叠纪的古地理和古构造轮廓2 广西(加里东)运动对华南地史发展的影响3 华北板块的形成和演化阶段三论述题1 石炭纪华北板块的古地理和古构造(包括典型剖面、剖面分析和空间变化)(15分)2 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及其关系(10分)《地史学》试题(二)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 地层层序律2 象州型3 磨拉石4 印支运动5 板状交错层理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 古板块的恢复方法2 喜马拉雅运动及其地史意义3 三角洲相三论述题1 寒武纪扬子板块的古地理和古构造(包括典型剖面、剖面分析和空间变化)(15分)3 华北板块的形成和演化(1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 垂向加积作用2 笔石页岩相3 标准化石4 层理构造5 非补偿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2 古板块的恢复方法3 广西(加里东)运动对华南地史发展的影响4 华北板块的形成和演化阶段三论述题1 泥盆纪华南板块的古地理和古构造(包括典型剖面、剖面分析和空间变化)(15分)2 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及其关系(10分)《地史学》试题(四)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 张夏组2 沉积相3 象州型4 磨拉石5 板状交错层理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 历史大地构造的分析方法2 燕山运动及其地史意义5 三角洲相三论述题1 石炭纪华北板块的古地理和古构造(包括典型剖面、剖面分析和空间变化)(15分)3 华北板块的形成和演化(10分)一、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沉积环境2、角度不整合3、被动大陆边缘4、混杂堆积5、象州型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地层划分的主要依据2、简述古板块的识别标志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试述沉积环境的识别标志2、论述岩石地层单位系统五、读书报告(40分)根据教师指定的选题,讨论所选地区的地史演化地史学试题(六)一、名词解释:(40分)1.补偿与非补偿2.沉积组合与沉积相3.组与阶4.T-P-N动物群与E-E-L动物群5.地槽旋回与构造旋回二、中国东部泥盆纪地史特征。
中国自然地理考试题(A卷)参考答案

中国自然地理考试题(A卷)参考答案中国自然地理考试题(A卷)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大陆度-表征大陆性气候强弱的用气温年较差计算的一种参数。
干燥度-年最大可能蒸发量与年降水量之比。
季风-广义指盛行风向随着季节变化(方向变化120°)有明显转变的现象。
狭义指海陆热力学变化引起的风向变化的现象。
大陆性气候-指受大陆热力变化大,水分少的性质所影响的气候。
海洋性气候-临近海洋地区受海洋气团控制的气候。
水团-海洋中理化性质(温度,密度,盐度等)比较均一的大块水体。
地理区划-根据地理环境总体特征、结构、发生发展规律,地域差异和利用改造、保护进行不同目的不同尺度区块划分的过程。
二简述自然地理区划的原则自然区划原则,是反映自然地理区域分异的基本法则,是进行自然区划的指导思想,是选取区划指标、建立等级系统、采用不同方法的基本准绳。
1 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
综合性原则强调在进行某一级区划时,必须全面考虑构成环境的各组成成分和其本身综合特征的相似和差别,然后挑选出一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指标作为确定区界的根据。
贯彻综合性原则,目的是要保证所划分的单位,是一个具有特点的自然综合体。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再找出区域分异的主导因素。
主导因素原则强调选取反映区域分异的主导因素的某一主导标志来作为确定区界的主要根据,并且特别强调在进行某一级区划时,必须按统一的指标来划分。
2 发生学原则。
发生学原则应理解为区域单位成因的一致性和区域发展性质的共同性原则。
由于地域分异是长期发展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继承性,追溯发展历史以论证其发生、发展的异同是十分重要的。
运用发生学原则,有利于深入研究各组成要素之间以及各区划单位之间相互联系的性质,再了解区域分异规律。
3 区域共轭性原则。
每个具体的区划单位都要求是一个连续的地域单位,不能存在着独立于区域之外而又从属于该区的单位。
区划的这一属性,称为区域共轭性。
这一原则决定了区划单位永远是个体的,不能存在着某一区划单位的分离部分。
地质学基础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第1套《地质学基础》试题姓名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1.新构造运动2.风化壳3.莫霍面4.标准化石5.岩石圈6. 矿物7. 向斜8. 转换断层二、填空(1´×20共计20分)。
1、古登堡面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分界面。
2、火山喷发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3、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顺序分别列举一类岩石名称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
4、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5、变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6、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类。
7、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1、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B、KC、TD、Q2、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B、二叠纪C、三叠纪D、白垩纪3、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B、区域变质作用C、埋藏变质作用D、动力变质作用4、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B、晚古生代C、早古生代D、新生代5、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B、直立褶皱C、倾斜褶皱D、翻卷褶皱6、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B、构造窗C、逆掩断层D、冲断层7、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高考历史试题答题规范及得分细则

每次考试后总有考生埋怨阅卷不公正,自己答案正确却得不到满分。
其实,原因很简单,你忽略了答案的外在形式上的"美观"和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
一、从历史试卷答题的外在形式上看,要做到:布局合理,用足空间;卷面干净、整洁;字体工整、清晰。
1.布局合理,用足空间。
(1)作答时应该看清题号顺序,在规定的区域内答题(否则扫描不进去,答得再好也没有用)。
(2)下笔作答应该尽量从左侧开始,空出来1-2个字符,把空间留在右侧,用不完可以空着;若检查时灵感再现,想起好的要点可以继续补充。
【常见问题】有的同学写答案时习惯从所给空间的中间写起,由于空间不够,有的同学写到最后几行字体越来越小;或者从答案末端画一大箭头转再到左侧,继续补充答案,给老师十分不好的印象,以至老师给起分来对你十分"苛刻"。
答题位置错误,具体有两种情况:一是将本题全部答到了其他题下,自己另外加上题号;二是将本题的部分内容答到其他地方,用箭头表示。
(虽然按规定阅卷过程中如果发现这样的情况要进行上报,但是由于进度问题,有的阅卷教师并没有上报该类试卷)2.卷面干净,整洁,不乱涂乱画,力求规范涂改;字体工整,清晰;大小适宜,疏密有度,要求用楷体或行楷体书写文字,笔画做到不连、不草、不多、不少。
由于试卷答题空间有限,字体大小要适中,仿照“作文方格”大小或略微紧凑一些即可。
文字不要过大,影响文字数量;也不要过小,影响评卷老师阅读。
高考要求用0.5mm黑色签字笔,不要用铅笔、亮度太低的蓝黑墨水、蓝黑色圆珠笔。
选用合格的2B铅笔涂卡,以免上考场出现折断铅笔芯,涂得太轻、太重等不利现象。
二、从历史试卷答题的内在内容上看,“依分定点(N/2+1点),多多益善;组织有方,实现“五化”科学表达,又简又专”。
1.依分定点,多多益善(1)依分定点:N/2+1点有同学会问,面对一个问题,回答多少内容算是"正好"呢?答曰"一分价钱一分货","给多少分回答多少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理工大学 2006-2007 学年第 一 学期
《地史学基础与前沿》A 卷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32学时)
讲课教师:龚一鸣,司荣军;时间:06-10-16~11-13;地点:资环302教室
考试方式: 开 卷 本试卷考试分数占学生总评成绩的 100 %
复查总分 总复查人
(本题 40 分)一、根据下列地层资料进行相分析,❶将分析结论填入环境解释栏中(25分);❷概要总结该地层剖面的古环境和古气候的演替规律(15分)
❷概要总结该地层剖面的古环境和古气候的演替规律(15分)
环境气候演替规律:由湿热的陆上剥蚀环境→滨、浅海,海陆交互的成煤环境→干旱气候的湖泊/盐湖
环境。
应围绕这些内容稍加展开。
(本题 60 分)二、论述题
1 岩石和年代地层单位并简述其关系(20分)
(1)岩石地层单位(LU )(5分):由岩性、岩相或变质程度均一的岩石构成的地层体,即以岩性岩相为主要依据而划分的地层单位。
分级:群、组、段、层,他们之间为包含关系,即前者包含后者。
(2)年代地层单位(CU)(5分):指以地层的形成时限(或地质时代)为依据而划分的地层单位。
它代表了地质历史时期某一时间片断内形成的所有地层体。
分级:宇、界、系、统、阶;他们之间为包含关系,即前者包含后者。
时带也是年代地层单位。
(3)岩石地层单位与年代地层单位的特征和之间的关系(10): 1) LU 具穿时性,而CU 不穿时。
2) CU 的根本特点在于它与时间严格对应;而LU 的上下界线与时间界面是不一致的。
3) LU 所依据的岩性特征主要受沉积-古地理环境控制,而后者不可能全球一致的,因此, LU 的地理分布只能是区域性的。
4) CU 没有固定的具体岩石内容,而LU 当岩性特征发生改变后,单位名称也变化。
5) CU 反映了全球统一的地质发展阶段,对了解全球地质史有巨大的优点;而LU 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地质发展阶段,对了解某一地区的地质发展史有重要意义。
6) 两类地层单位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地质发展阶段的共性与个性,对了解和认识全球与区域地质发展的联系都是不可缺少的。
2 简述板块构造理论(20分)
核心内容为:地球表面是由为数不多,大小不等的岩石圈板状体拼合而成的(4分).这些板状体(板块)相对于赤道或地极可发生大规模的横向水平位移(5分).板块之间通常以大洋中脊、海沟、转换断层、大陆裂谷和褶皱带等为边界(5分).板块间的离合碰撞及其相关地质现象主要发生在板块的边缘(5分).该思想的创导者是德国气象学家A. Wegener(1912, 50岁殉职), 加拿大学者W.J.Morgan(1968)对此进行了最早和最系统的总结(1分)。
应围绕这些内容稍加展开。
3 显生宙5次生物集群绝灭及其对当代的启示(10分)
显生宙5次生物集群绝灭发生的时间(5分):O/S, F/F (D3), P/T, T/J, K/E; 当代生物多样性锐减、环境恶化的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从地史借鉴规范人类的行为(5分)。
4 举例说明你对《地史学基础与前沿》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思考(10分)应以1-2个具体的实例展开论述,不能泛泛而谈。
举例(5分)+ 论述(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