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名著阅读)三国演义100个经典情节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三国演义100个章节概括

高中语文三国演义100个章节概括

1、刘关张桃园结义(第1回)①为镇压黄巾起义,幽州太守刘焉发榜招募义兵。

②刘备、张飞、关羽不期而遇,三人均有为国出力之心。

③于是在张飞庄后的桃园里结为异姓兄弟。

④他们焚香拜誓: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⑤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2、张翼德怒鞭督邮(第2回)①刘备任县尉时,督邮来县巡察。

②他态度傲慢,呵斥刘备诈称皇亲、虚报功绩,诬陷刘备害民。

③扬言要免其官职,借此敲诈勒索。

④张飞酒后闻之,大怒,将其缚在县前马桩上鞭打,打折柳条十数枝。

⑤张飞还劝刘备杀了督邮,弃官另图大计,刘备便挂印离去。

3、吕奉先投奔董卓(第3回)①吕布原为丁原义子。

②董卓欲除丁原而惧怕吕布,便派李肃带赤兔马和黄金、珠宝前去劝降。

③吕布见利忘义,在夜里提刀径入丁原帐中,杀之,砍下首级。

④吕布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

⑤董卓赐之金甲锦袍,封他为都亭侯。

4、谋董贼孟德献刀(第4回)①曹操佩着从司徒王允处借得的七星宝刀径入相府,见吕布在旁,无法下手。

②董卓叫吕布去挑马赐给曹操,董卓因胖不耐久坐,倒身而卧,转面向内。

③曹操便要行刺,却董卓在衣镜中看见,急转身质问。

④这时吕布已牵马回来,曹操忙跪下说献刀给董卓。

⑤并借口试马,上马加鞭而去,等董卓醒悟过来,曹操已出了洛阳。

5、“宁教我负天下人”(第4回)①曹操谋刺董卓未成而逃亡,路经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

②陈宫钦佩他的忠义,弃官与他同逃。

③在成皋,曹操夜宿于父亲的义兄吕伯奢家中,因多疑错杀了吕伯奢家人。

④接着又为绝后患而杀吕伯奢,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⑤陈宫认为曹操大不义,但念及为国家跟他到此,不忍杀曹,便弃曹而他往。

6、关羽温酒斩华雄(第5回)①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大将华雄连斩数将,各路诸侯大惊失色。

②关羽高声请缨,发誓胜不了华雄愿意受斩。

③曹操倒了杯热酒给关羽。

④关羽说:“酒且斟下,我去便来!”⑤他提刀上马,没一会儿便砍下了华雄的脑袋,回到军营,那杯酒还温着。

三国演义章节概括

三国演义章节概括

三国演义100个情节1、刘关张桃园结义(第1回)①为镇压黄巾起义,幽州太守刘焉发榜招募义兵。

②刘备、张飞、关羽不期而遇,三人均有为国出力之心。

③于是在张飞庄后的桃园里结为异姓兄弟。

④他们焚香拜誓: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⑤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2、张翼德怒鞭督邮(第2回)①刘备任县尉时,督邮来县巡察。

②他态度傲慢,呵斥刘备诈称皇亲、虚报功绩,诬陷刘备害民。

③扬言要免其官职,借此敲诈勒索。

④张飞酒后闻之,大怒,将其缚在县前马桩上鞭打,打折柳条十数枝。

⑤张飞还劝刘备杀了督邮,弃官另图大计,刘备便挂印离去。

3、吕奉先投奔董卓(第3回)①吕布原为丁原义子。

②董卓欲除丁原而惧怕吕布,便派李肃带赤兔马和黄金、珠宝前去劝降。

③吕布见利忘义,在夜里提刀径入丁原帐中,杀之,砍下首级。

④吕布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

⑤董卓赐之金甲锦袍,封他为都亭侯。

4、谋董贼孟德献刀(第4回)①曹操佩着从司徒王允处借得的七星宝刀径入相府,见吕布在旁,无法下手。

②董卓叫吕布去挑马赐给曹操,董卓因胖不耐久坐,倒身而卧,转面向内。

③曹操便要行刺,却董卓在衣镜中看见,急转身质问。

④这时吕布已牵马回来,曹操忙跪下说献刀给董卓。

⑤并借口试马,上马加鞭而去,等董卓醒悟过来,曹操已出了洛阳。

5、“宁教我负天下人”(第4回)①曹操谋刺董卓未成而逃亡,路经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

②陈宫钦佩他的忠义,弃官与他同逃。

③在成皋,曹操夜宿于父亲的义兄吕伯奢家中,因多疑错杀了吕伯奢家人。

④接着又为绝后患而杀吕伯奢,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⑤陈宫认为曹操大不义,但念及为国家跟他到此,不忍杀曹,便弃曹而他往。

6、关羽温酒斩华雄(第5回)①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大将华雄连斩数将,各路诸侯大惊失色。

②关羽高声请缨,发誓胜不了华雄愿意受斩。

③曹操倒了杯热酒给关羽。

④关羽说:“酒且斟下,我去便来!”⑤他提刀上马,没一会儿便砍下了华雄的脑袋,回到军营,那杯酒还温着。

《三国演义》每回重点情节概括共100个

《三国演义》每回重点情节概括共100个

《三国演义》每回重点情节概括共100个《三国演义》每回重点情节概括共100个三国演义100个情节1、刘关张桃园结义①为镇压黄⼱起义,幽州太守刘焉发榜招募义兵。

②刘备、张飞、关⽻不期⽽遇,三⼈均有为国出⼒之⼼。

③于是在张飞庄后的桃园⾥结为异姓兄弟。

④他们焚⾹拜誓:同⼼协⼒,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⑤不求同年同⽉同⽇⽣,只愿同年同⽉同⽇死。

2、张翼德怒鞭督邮①刘备任县尉时,督邮来县巡察。

②他态度傲慢,呵斥刘备诈称皇亲、虚报功绩,诬陷刘备害民。

③扬⾔要免其官职,借此敲诈勒索。

④张飞酒后闻之,⼤怒,将其缚在县前马桩上鞭打,打折柳条⼗数枝。

⑤张飞还劝刘备杀了督邮,弃官另图⼤计,刘备便挂印离去。

3、吕奉先投奔董卓①吕布原为丁原义⼦。

②董卓欲除丁原⽽惧怕吕布,便派李肃带⾚兔马和黄⾦、珠宝前去劝降。

③吕布见利忘义,在夜⾥提⼑径⼊丁原帐中,杀之,砍下⾸级。

④吕布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

⑤董卓赐之⾦甲锦袍,封他为都亭侯。

4、谋董贼孟德献⼑①曹操佩着从司徒王允处借得的七星宝⼑径⼊相府,见吕布在旁,⽆法下⼿。

②董卓叫吕布去挑马赐给曹操,董卓因胖不耐久坐,倒⾝⽽卧,转⾯向内。

③曹操便要⾏刺,却董卓在⾐镜中看见,急转⾝质问。

④这时吕布已牵马回来,曹操忙跪下说献⼑给董卓。

⑤并借⼝试马,上马加鞭⽽去,等董卓醒悟过来,曹操已出了洛阳。

5、“宁教我负天下⼈”①曹操谋刺董卓未成⽽逃亡,路经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

②陈宫钦佩他的忠义,弃官与他同逃。

③在成皋,曹操夜宿于⽗亲的义兄吕伯奢家中,因多疑错杀了吕伯奢家⼈。

④接着⼜为绝后患⽽杀吕伯奢,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休教天下⼈负我”⑤陈宫认为曹操⼤不义,但念及为国家跟他到此,不忍杀曹,便弃曹⽽他往。

6、关⽻温酒斩华雄①⼗⼋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将华雄连斩数将,各路诸侯⼤惊失⾊。

②关⽻⾼声请缨,发誓胜不了华雄愿意受斩。

③曹操倒了杯热酒给关⽻。

④关⽻说:“酒且斟下,我去便来!”⑤他提⼑上马,没⼀会⼉便砍下了华雄的脑袋,回到军营,那杯酒还温着。

三国演义100个经典情节(高考名著阅读)

三国演义100个经典情节(高考名著阅读)

高考名著阅读——《三国演义》【人物简析】1.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

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

但《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2.刘备: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

3.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

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

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

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4.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有人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

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

生活节俭,不好华服。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

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5.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

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

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

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风流人物”,成了《三国演义》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

6.鲁肃: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

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

三国演义章节概括

三国演义章节概括

三国演义100个情节1、刘关张桃园结义(第1回)①为镇压黄巾起义,幽州太守刘焉发榜招募义兵。

②刘备、张飞、关羽不期而遇,三人均有为国出力之心。

③于是在张飞庄后的桃园里结为异姓兄弟。

④他们焚香拜誓: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⑤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2、张翼德怒鞭督邮(第2回)①刘备任县尉时,督邮来县巡察。

②他态度傲慢,呵斥刘备诈称皇亲、虚报功绩,诬陷刘备害民。

③扬言要免其官职,借此敲诈勒索。

④张飞酒后闻之,大怒,将其缚在县前马桩上鞭打,打折柳条十数枝。

⑤张飞还劝刘备杀了督邮,弃官另图大计,刘备便挂印离去。

3、吕奉先投奔董卓(第3回)①吕布原为丁原义子。

②董卓欲除丁原而惧怕吕布,便派李肃带赤兔马和黄金、珠宝前去劝降。

③吕布见利忘义,在夜里提刀径入丁原帐中,杀之,砍下首级。

④吕布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

⑤董卓赐之金甲锦袍,封他为都亭侯。

4、谋董贼孟德献刀(第4回)①曹操佩着从司徒王允处借得的七星宝刀径入相府,见吕布在旁,无法下手。

②董卓叫吕布去挑马赐给曹操,董卓因胖不耐久坐,倒身而卧,转面向内。

③曹操便要行刺,却董卓在衣镜中看见,急转身质问。

④这时吕布已牵马回来,曹操忙跪下说献刀给董卓。

⑤并借口试马,上马加鞭而去,等董卓醒悟过来,曹操已出了洛阳。

5、“宁教我负天下人”(第4回)①曹操谋刺董卓未成而逃亡,路经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

②陈宫钦佩他的忠义,弃官与他同逃。

③在成皋,曹操夜宿于父亲的义兄吕伯奢家中,因多疑错杀了吕伯奢家人。

④接着又为绝后患而杀吕伯奢,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⑤陈宫认为曹操大不义,但念及为国家跟他到此,不忍杀曹,便弃曹而他往。

6、关羽温酒斩华雄(第5回)①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大将华雄连斩数将,各路诸侯大惊失色。

②关羽高声请缨,发誓胜不了华雄愿意受斩。

③曹操倒了杯热酒给关羽。

④关羽说:“酒且斟下,我去便来!”⑤他提刀上马,没一会儿便砍下了华雄的脑袋,回到军营,那杯酒还温着。

(完整版)三国演义章节概括

(完整版)三国演义章节概括

三国演义100个情节1、刘关张桃园结义(第1回)①为镇压黄巾起义,幽州太守刘焉发榜招募义兵。

②刘备、张飞、关羽不期而遇,三人均有为国出力之心。

③于是在张飞庄后的桃园里结为异姓兄弟。

④他们焚香拜誓: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⑤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2、张翼德怒鞭督邮(第2回)①刘备任县尉时,督邮来县巡察。

②他态度傲慢,呵斥刘备诈称皇亲、虚报功绩,诬陷刘备害民。

③扬言要免其官职,借此敲诈勒索。

④张飞酒后闻之,大怒,将其缚在县前马桩上鞭打,打折柳条十数枝。

⑤张飞还劝刘备杀了督邮,弃官另图大计,刘备便挂印离去。

3、吕奉先投奔董卓(第3回)①吕布原为丁原义子。

②董卓欲除丁原而惧怕吕布,便派李肃带赤兔马和黄金、珠宝前去劝降。

③吕布见利忘义,在夜里提刀径入丁原帐中,杀之,砍下首级。

④吕布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

⑤董卓赐之金甲锦袍,封他为都亭侯。

4、谋董贼孟德献刀(第4回)①曹操佩着从司徒王允处借得的七星宝刀径入相府,见吕布在旁,无法下手。

②董卓叫吕布去挑马赐给曹操,董卓因胖不耐久坐,倒身而卧,转面向内。

③曹操便要行刺,却董卓在衣镜中看见,急转身质问。

④这时吕布已牵马回来,曹操忙跪下说献刀给董卓。

⑤并借口试马,上马加鞭而去,等董卓醒悟过来,曹操已出了洛阳。

5、“宁教我负天下人”(第4回)①曹操谋刺董卓未成而逃亡,路经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

②陈宫钦佩他的忠义,弃官与他同逃。

③在成皋,曹操夜宿于父亲的义兄吕伯奢家中,因多疑错杀了吕伯奢家人。

④接着又为绝后患而杀吕伯奢,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⑤陈宫认为曹操大不义,但念及为国家跟他到此,不忍杀曹,便弃曹而他往。

6、关羽温酒斩华雄(第5回)①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大将华雄连斩数将,各路诸侯大惊失色。

②关羽高声请缨,发誓胜不了华雄愿意受斩。

③曹操倒了杯热酒给关羽。

④关羽说:“酒且斟下,我去便来!”⑤他提刀上马,没一会儿便砍下了华雄的脑袋,回到军营,那杯酒还温着。

三国演义章节概括完整

三国演义章节概括完整

三国演义100个情节1、刘关张桃园结义(第1回)①为镇压黄巾起义,幽州太守刘焉发榜招募义兵。

②刘备、张飞、关羽不期而遇,三人均有为国出力之心。

③于是在张飞庄后的桃园里结为异姓兄弟。

④他们焚香拜誓: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⑤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2、张翼德怒鞭督邮(第2回)①刘备任县尉时,督邮来县巡察。

②他态度傲慢,呵斥刘备诈称皇亲、虚报功绩,诬陷刘备害民。

③扬言要免其官职,借此敲诈勒索。

④张飞酒后闻之,大怒,将其缚在县前马桩上鞭打,打折柳条十数枝。

⑤张飞还劝刘备杀了督邮,弃官另图大计,刘备便挂印离去。

3、吕奉先投奔董卓(第3回)①吕布原为丁原义子。

②董卓欲除丁原而惧怕吕布,便派李肃带赤兔马和黄金、珠宝前去劝降。

③吕布见利忘义,在夜里提刀径入丁原帐中,杀之,砍下首级。

④吕布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

⑤董卓赐之金甲锦袍,封他为都亭侯。

4、谋董贼孟德献刀(第4回)①曹操佩着从司徒王允处借得的七星宝刀径入相府,见吕布在旁,无法下手。

②董卓叫吕布去挑马赐给曹操,董卓因胖不耐久坐,倒身而卧,转面向内。

③曹操便要行刺,却董卓在衣镜中看见,急转身质问。

④这时吕布已牵马回来,曹操忙跪下说献刀给董卓。

⑤并借口试马,上马加鞭而去,等董卓醒悟过来,曹操已出了洛阳。

5、“宁教我负天下人”(第4回)①曹操谋刺董卓未成而逃亡,路经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

②陈宫钦佩他的忠义,弃官与他同逃。

③在成皋,曹操夜宿于父亲的义兄吕伯奢家中,因多疑错杀了吕伯奢家人。

④接着又为绝后患而杀吕伯奢,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⑤陈宫认为曹操大不义,但念及为国家跟他到此,不忍杀曹,便弃曹而他往。

6、关羽温酒斩华雄(第5回)①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大将华雄连斩数将,各路诸侯大惊失色。

②关羽高声请缨,发誓胜不了华雄愿意受斩。

③曹操倒了杯热酒给关羽。

④关羽说:“酒且斟下,我去便来!”⑤他提刀上马,没一会儿便砍下了华雄的脑袋,回到军营,那杯酒还温着。

三国演义100个故事情节

三国演义100个故事情节

【材料全析】1、刘关张桃园结义(第1回)①为镇压黄巾起义,幽州太守刘焉招募义兵。

②刘备、张飞、关羽不期而遇,三人均有为国出力之心。

③于是在张飞庄后的桃园里结为异姓兄弟。

④他们焚香拜誓: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⑤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2、张翼德怒鞭督邮(第2回)①刘备任县尉时,督邮来县巡察。

②他态度傲慢,呵斥刘备诈称皇亲、虚报功绩,诬陷刘备害民。

③扬言要免其官职,借此敲诈勒索。

④张飞酒后闻之,大怒,将其缚在县前马桩上鞭打,打折柳条十数枝。

⑤张飞还劝刘备杀了督邮,弃官另图大计,刘备便挂印离去。

3、吕奉先投奔董卓(第3回)①吕布原为丁原义子。

②董卓欲除丁原而惧怕吕布,便派李肃带赤兔马和黄金、珠宝前去劝降。

③吕布见利忘义,在夜里提刀径入丁原帐中,杀之,砍下首级。

④吕布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

⑤董卓赐之金甲锦袍,封他为都亭侯。

4、谋董贼孟德献刀(第4回)①曹操佩着从司徒王允处借得的七星宝刀径入相府,见吕布在旁,无法下手。

②董卓叫吕布去挑马赐给曹操,董卓因胖不耐久坐,倒身而卧,转面向内。

③曹操便要行刺,却董卓在衣镜中看见,急转身质问。

④这时吕布已牵马回来,曹操忙跪下说献刀给董卓。

⑤并借口试马,上马加鞭而去,等董卓醒悟过来,曹操已出了洛阳。

5、“宁教我负天下人”(第4回)①曹操谋刺董卓未成而逃亡,路经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

②陈宫钦佩他的忠义,弃官与他同逃。

③在成皋,曹操夜宿于父亲的义兄吕伯奢家中,因多疑错杀了吕伯奢家人。

④接着又为绝后患而杀吕伯奢,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⑤陈宫认为曹操大不义,但念及为国家跟他到此,不忍杀曹,便弃曹而他往。

6、关羽温酒斩华雄(第5回)①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大将华雄连斩数将,各路诸侯大惊失色。

②关羽高声请缨,发誓胜不了华雄愿意受斩。

③曹操倒了杯热酒给关羽。

④关羽说:“酒且斟下,我去便来!”⑤他提刀上马,没一会儿便砍下了华雄的脑袋,回到军营,那杯酒还温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100个情节1、关桃园结义(第1回)①为镇压黄巾起义,幽州太守焉发榜招募义兵。

②备、飞、关羽不期而遇,三人均有为国出力之心。

③于是在飞庄后的桃园里结为异姓兄弟。

④他们焚香拜誓: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⑤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2、翼德怒鞭督邮(第2回)①备任县尉时,督邮来县巡察。

②他态度傲慢,呵斥备诈称皇亲、虚报功绩,诬陷备害民。

③扬言要免其官职,借此敲诈勒索。

④飞酒后闻之,大怒,将其缚在县前马桩上鞭打,打折柳条十数枝。

⑤飞还劝备杀了督邮,弃官另图大计,备便挂印离去。

3、吕奉先投奔董卓(第3回)①吕布原为丁原义子。

②董卓欲除丁原而惧怕吕布,便派肃带赤兔马和黄金、珠宝前去劝降。

③吕布见利忘义,在夜里提刀径入丁原帐中,杀之,砍下首级。

④吕布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

⑤董卓赐之金甲锦袍,封他为都亭侯。

4、谋董贼孟德献刀(第4回)①操佩着从司徒王允处借得的七星宝刀径入相府,见吕布在旁,无法下手。

②董卓叫吕布去挑马赐给操,董卓因胖不耐久坐,倒身而卧,转面向。

③操便要行刺,却董卓在衣镜中看见,急转身质问。

④这时吕布已牵马回来,操忙跪下说献刀给董卓。

⑤并借口试马,上马加鞭而去,等董卓醒悟过来,操已出了。

5、“宁教我负天下人”(第4回)①操谋刺董卓未成而逃亡,路经中牟县被县令宫捉住。

②宫钦佩他的忠义,弃官与他同逃。

③在成皋,操夜宿于父亲的义兄吕伯奢家中,因多疑错杀了吕伯奢家人。

④接着又为绝后患而杀吕伯奢,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⑤宫认为操大不义,但念及为国家跟他到此,不忍杀,便弃而他往。

6、关羽温酒斩华雄(第5回)①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大将华雄连斩数将,各路诸侯大惊失色。

②关羽高声请缨,发誓胜不了华雄愿意受斩。

③操倒了杯热酒给关羽。

④关羽说:“酒且斟下,我去便来!”⑤他提刀上马,没一会儿便砍下了华雄的脑袋,回到军营,那杯酒还温着。

7、关三英战吕布(第5回)①华雄被斩后,董卓令吕布出战,公瓒不敌吕布,吕布举画戟要刺。

②飞挺丈八蛇矛来攻③接着一旁的关羽舞青龙偃月刀来战,两人仍战不倒吕布。

④这时备掣双股剑来助战,三人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

⑤最后吕布招架不住,便退兵虎牢关,、关、紧追而至。

8、匿玉玺坚背约(第6回)①董卓战败,火烧,坚从皇宫废墟的井中捞出一枚玉玺。

②他相信这是自己将要当皇帝的预兆,便托病辞归江东,另谋大事。

③不想事情泄密,袁绍向他讨取。

④他离开,袁绍还写信给荆州表,教他拦截坚讨玉玺。

⑤坚为此发毒誓说,如果拿了玉玺,死于刀箭之下;后来毒誓应验。

9、王允巧使连环计(第8回)①王允利用吕布与董卓好色,先将义女歌伎貂蝉许给吕布为妾,待择日送出;②后又将貂蝉献与董卓,并送至董卓府中;③然后离间吕布,使之以为是董卓夺己所爱。

④貂蝉也以情迷惑吕布。

⑤令吕布对董卓心生嫌怨,最后杀死董卓。

10、董卓大闹凤仪亭(第8回)①吕布得知董卓纳貂蝉为姬妾,心怀不满。

②吕布乘董卓入朝议事,入董卓府中,与貂蝉在凤仪亭相会。

③貂蝉假意的画戟,掷戟刺吕布,吕布大惊而逃。

11、报父仇操兴师(第10回)①操派人往琅琊郡接父亲嵩到兖州,家一行四十余人途经。

②太守谦欲结好操,遂设宴款待并派兵护送。

③不料所派之人竟是黄巾降将。

④他们杀死嵩一家,取了财物,逃窜他处。

⑤操大怒,于是发誓要向谦报杀父之仇,一路杀戮百姓,包围。

12、备救孔融(第11回)①谦求援孔融,黄巾军包围,孔融自顾不暇,派太史慈星夜求见备。

②备收到信件之后同关羽、飞点精兵三干,往郡进发。

③关羽斩黄巾军余党首领管亥于马下。

④太史慈、飞、备驱兵掩杀,城上孔融也驱兵出城。

⑤两下夹攻,余党溃散,解了之围。

13、恭祖三让(第12回)①操攻打,救完孔融的备也引兵相救。

②太守谦命糜竺取牌印,让与备,备推辞了。

③操因吕布攻击后方而退兵,谦及部属再次表达推让之意,备坚辞。

④后来谦病重,第三次让,备终是推托,谦以手指心而死。

⑤后军队和百姓拥立备,备乃领牧。

14、挟天子以令诸侯(第14回)①董卓死后,汉献帝回到,宣操入朝以辅王室。

②操兴师入朝,董昭建议操迁都许都。

③献帝和群臣惧操而不得不从。

④迁都许都后,操分封大臣,自命大将军、武平侯。

⑤自此大权皆归于操,朝廷大务,先禀操,然后方奏天子。

15、吕奉先射戟辕门(第16回)①袁术派纪灵攻打备,并送吕布粮草和密信,要他不救备。

②备写信向吕布求助,吕布写信请来纪灵,设宴调解。

③吕布将画戟插在辕门外一百五十步,并说如果射中画戟小枝,两家罢兵;④如果射不中,则两家厮杀。

⑤结果辕门射戟应声而中,避免了一场厮杀。

16、孟德割发代首(第17回)①攻打绣期间,所过之处,麦熟将刈。

②为赢民心,操传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

③但没想到自己的马因鸟而惊,闯进麦田,违犯了军令,理当斩首。

④于是便借郭嘉之语“法不加于尊”。

⑤以剑割发代首,并传示三军,显示自己带头执法。

17、夏侯惇拨矢啖睛(第18回)①夏侯惇与吕布手下的高顺两军相遇。

②高顺战败,夏侯惇绕阵追之,性暗地里拈弓搭箭射中夏侯惇左目。

③夏侯惇用手拔箭,连眼珠也拔了出来,他大呼道:“父精母血,不可弃也。

”④便将眼珠纳于口啖之,仍复挺枪纵马而战。

⑤性被他一枪搠透面门而死。

18、白门楼吕布殒命(第19回)①下邳城失陷后,吕布被缚至白门楼。

②吕布恳请备在操面前说情,备点头示意。

③吕布对操表示降服,操问备的看法,④玄德以吕布认丁建阳、董卓为义父而又杀之为例,劝操杀掉吕布。

⑤吕布大骂备“大耳儿”,操令将吕布缢死,然后枭首。

19、阿瞒许田打围(第20回)①操想通过许田打围来考查朝廷外的反应。

②在打围过程中,汉献帝连射三箭不中,操讨天子弓箭射之,正中鹿背。

③群臣以为天子射中,涌向献帝高呼“万岁”。

④操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

⑤众皆失色,云长欲斩操,被备及时制止。

20、操煮酒论英雄(第21回)①为防操谋害,备下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

②一日,操忽请备饮酒,两人煮酒对饮,展开论天下英雄的对话。

③操在对备所指的英雄一一否决后,指称自己和备为英雄。

④备闻言失惊落筷,时值雷声大作。

⑤备忙借惧雷来掩饰失惊的情状,由此解除操的疑惑。

21、屯土山关公三约(第25回)①操攻下后,欲取下邳,关羽兵败后被围在一座土山上。

②操派人劝降,关羽提出三个条件:一,只降汉帝,不降操;③二,必须供奉备的两位夫人;④三,一旦有了备的消息,不管千里万里,马上辞去。

⑤操应允。

22、身在营心在汉(第26回)①操班师回许都,让关羽同甘、糜二夫人同住一处,欲陷之不义。

②关羽则秉烛于门外,通宵伫立,待二位夫人甚为恭敬。

③操厚待关羽,送美女,赐金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

④但关羽拒绝了美女和金银,只接受赤兔马。

⑤因为此马日行千里,待有备下落,可以骑它速去相见,操后悔不已。

23、关云长挂印封金(第26回)①关羽得知备在袁绍处,到相府辞别操。

②操为了挽留关羽,假托有病,挂避客牌不见,辽也托病不出。

③关羽无奈,只得留下书信一封,辞别操。

④将操所赐金银,一一封在库中,分毫未动,汉寿亭侯之印挂在堂上。

⑤关羽喝退门吏,带上嫂嫂,去寻备。

24、关羽千里走单骑(第27回)①关羽得知备在袁绍处,于是带着甘、糜二夫人去寻备。

②但因为没有操的公文,各关守将均不放行。

③于是关羽就保护二位嫂嫂,千里走单骑,勇闯东岭、等五座关口。

④斩了孔秀、福、王植等六员守将。

⑤夺下渡船,过了黄河,一路追寻备。

25、战官渡袁绍败绩(第30回)①袁绍得知操封权为将军,结为外应,怒而起兵攻。

②两军对垒于官渡,操兵弱粮少,一度欲回守。

③谋士荀彧劝操与袁绍相持,使袁军轻敌,部不和生变,再出奇制胜。

④操纳其言,并依许攸计谋派兵袭烧了袁军之粮。

⑤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26、劫乌巢孟德烧粮(第30回)①谋士许攸劝袁绍夜袭,袁绍不听。

②许攸夜投操,操依许攸计谋,烧毁袁军乌巢粮屯,大胜。

③袁绍也去劫城,却中辽之计。

④操乘胜追击,袁军四处溃散,袁绍父子仓皇北逃。

⑤袁绍全面溃败,只带着八百单骑,回到冀州。

27、皇叔跃马檀溪(第34回)①蔡夫人与弟蔡瑁密谋,以表的名义大会众官于襄阳,请备赴会而杀之。

②幸有伊籍告密,教备起如厕,从西门逃脱。

③蔡瑁引军追赶至檀溪,备纵马下溪,不料所乘之的卢马失了前蹄。

④备加鞭大呼“的卢,的卢!今日妨吾!”⑤那马从水中涌起,跃过檀溪,仓皇而逃。

28、操施计谋徐庶(第36回)①操利用徐庶至孝的特点,派人取徐母至许都。

②程昱诈称与徐庶结为兄弟接来徐母,仿徐母笔迹去信召徐庶来许都。

③徐庶无奈,含泪向备辞行,并向备推荐诸亮。

④徐庶归后,徐母因徐庶弃明投暗而自缢。

⑤徐庶心怀备和好友诸亮,又经此变,虽在营,却终身不为之设一谋。

29、玄德三顾茅庐(第37回)①第一次,关来到隆中拜访卧龙,无缘谋面,遇见诸亮密友州平。

②第二次,关冒着大雪前往,遇见了诸亮的两位密友及诸亮的弟弟。

③归途中还遇见了诸亮的岳父,但与诸亮仍无缘谋面。

④第三次,诸亮昼寝未起,备吩咐关、在门30、博望坡孔明初胜(第39回)①夏侯惇进攻新野,诸亮在博望坡初次用兵。

②他调度军队,准备火攻,命令云,只许输,不许赢。

③众将都未见诸亮用兵,心中怀疑,飞等人也不信任诸亮。

④幸有备信任,诸亮的命令才可执行。

⑤军死伤惨重,博望坡一战大捷,众将皆服。

31、诸亮火烧新野(第40回)①仁、洪引军十万杀奔新野。

②诸亮榜晓谕居民,随备往樊城暂避。

③仁领兵进驻空城新野,后夺房造饭安歇。

④初更后狂风大作,诸亮让云领兵往城里射火箭,西、南、北三门火起。

⑤军夺东门出逃,又连遭云、关羽和飞等截杀,军大败。

32、玄德携民渡江(第41回)①火烧新野后,军杀来,备抵挡不住,便弃樊城,取襄阳暂歇。

②新野、樊城百姓跟随备,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绝。

③到南岸的襄阳,蔡瑁、允不开城门。

④备又转而望江陵而走,襄阳百姓又相随。

⑤行进缓慢,备始终不忍相弃,最终被操赶上。

33、子龙单骑救主(第41回)①云不见了备夫人,单枪匹马去寻找,在逃难百姓中寻得甘夫人,送至长坂坡;②在枯井旁寻得糜夫人和阿斗,糜夫人为存子嗣,投井自杀,云推倒土墙掩盖枯井。

③云独自一人,怀抱阿斗,七进七出,左右冲杀,连斩了操五十多员大将。

④操在景山顶上望见,急问左右是谁,⑤当得知是云时,操感叹说:“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34、飞大闹长坂桥(第42回)①飞设疑兵,叫随从在马尾上拴树枝,往来奔跑。

②马匹冲起尘雾,使军莫知虚实不敢轻进。

③他立马于桥上,军众将都不敢近前。

④他大吼三声,吓得夏侯杰肝胆碎裂而亡,操及诸军众仓皇而逃。

⑤飞见军已退,便令拆断桥梁,操方知中了飞疑兵之计。

35、诸亮舌战群儒(第42回)①诸亮为联吴抗来江东见权,早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在此等待。

②昭等人主降自保,挑言问难。

③诸亮侃侃而谈,一一辩驳,东吴群儒皆失色无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