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博物馆——介绍

合集下载

山西博物馆中的文物及介绍

山西博物馆中的文物及介绍

山西博物馆中的文物及介绍山西博物馆是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一座大型博物馆,馆内收藏了丰富的文物,展示了山西地区的历史文化。

本文将介绍山西博物馆中的部分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

一、青铜器山西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山西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青铜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出土于山西平遥的“马踏飞燕”青铜器。

这件青铜器高约55厘米,造型优美,描绘了一匹奔马腾空而起,蹄下踩踏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飞燕。

这件青铜器不仅展示了古代冶铸技术的高超,更传递了古代人们对自由、力量和美的追求。

二、陶器山西博物馆的陶器馆收藏了大量的陶器,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山西晋城出土的两件“负瓶”。

这两件陶器高约40厘米,形状独特,整体呈倒悬的倒塌状态,给人一种非常奇特的视觉效果。

这些陶器的发现,不仅为人们了解古代陶器的制作工艺提供了珍贵资料,也让人们对古代艺术的创新和想象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三、字画山西博物馆的字画馆收藏了许多名家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山水图》。

这幅作品长约5米,宽约1.5米,画面上山川起伏,水流潺潺,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郑板桥是中国清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构图技法而闻名,这幅《山水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四、金银器山西博物馆的金银器馆收藏了许多精美的金银器,其中最有名的是出土于太原的“金翠凤冠”。

这件金冠高约20厘米,由金丝、珠子和翡翠等材料制成,造型精美,寓意吉祥。

这件金翠凤冠不仅展示了古代金银饰品的制作工艺,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五、雕塑山西博物馆的雕塑馆收藏了许多石雕和木雕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清代雕刻家李白的木雕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件木雕高约60厘米,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中国古代著名爱情传说中的男女主人公。

李白是中国清代著名的木雕家,他的作品以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表达而闻名,这件《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以上介绍了山西博物馆中的一些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

这些文物不仅代表了山西地区的历史文化,也反映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山西博物馆的介绍作文100字

山西博物馆的介绍作文100字

山西博物馆的介绍作文100字篇一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为了纪念这个日子,妈妈到我参观了山西省博物院。

山西省博物院像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一层层的。

展品从二楼开始。

二楼是“文明的摇篮”、“夏商踪迹”和“晋国霸业”。

三楼是“戏曲故乡”、“明清晋商”、四楼有“翰墨丹青、土木华章”。

文明摇篮介绍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明。

夏商踪迹介绍了夏代和商代的文明。

晋国霸业展现明清时期经商的的店铺还原和大院模型。

翰翰墨丹青是古代的书画作品展。

在博物院里收藏了20万件文物。

在这些展区中我最喜欢晋国霸业了。

展区以曲沃晋侯墓地、晋国遗址、太原赵卿墓。

出土文物再现了两周时期三晋大地上的风云变幻。

鸟尊、玉组佩、战车国宝级文物,看着这些文物,我仿佛走进了金戈铁马的年代。

参观结束,我佩服古人的聪明才智,也深感自己对中国历史知道太少了,我一定要多读书,增长知识,了解中国历史。

有机会,我还会多参观博物馆这个活的教科书。

篇二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兴致勃勃地来到了新落成的山西博物院。

我们穿行在波光粼粼、风景秀丽的汾河西岸,远远便看到一座如斗似鼎、四翼舒展的庞大建筑物。

走近后,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山西博物院”便跃入眼帘。

大匾两旁,各矗立着五棵迎宾石柱,上边分别雕刻着山西的文化与历史,有云冈石窟的壁画、有唐王起兵的历史故事画面……真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踏上石头台阶,我们从主馆东面古铜色的自动玻璃门步入宽敞的大厅,向上看,仿佛置身于一座气势宏大的塔中。

进入“佛风遗韵”展厅,就如同进入一座精巧绝伦的石窟之中。

一尊未放入展柜的“裸展”的北宋菩萨像吸引了我的注意,她面带微笑,让人觉得如此地亲近,仔细看去,仿佛菩萨身上的衣褶还在微微摆动。

步入“山川精美”展厅,更令人一饱眼福,回味无穷。

清朝乾隆年间的一只白玉嵌宝石描金碗,真是玲珑剔透。

除此之外,还有工艺精湛的叶形器具……一件件珍贵文物真是琳琅满目,置身其中,令人陶醉,更令人震撼。

山西博物院,你是一座向往知识者的温馨家园;你是一座陶冶人文素养的优雅殿堂;你是一条绘萃艺术真品的美丽画廊;你是一座点藏三晋瑰宝的庄严府库。

山西博物院里的文物介绍

山西博物院里的文物介绍

山西博物院里的文物介绍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要聊聊山西博物院里的那些宝贝。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在说“上山下乡”的故事?其实不然,这些文物就像是历史的宝藏,藏在博物馆里等着我们去挖掘呢!山西博物院可不是一般的博物馆,它里面的文物可是顶呱呱的。

不信?那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1. 山西博物院概况首先,得给大家普及一下山西博物院的背景。

这家博物馆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是咱们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文化机构之一。

大家知道,山西可是历史悠久的地方,早在几千年前的商周时期,咱们的先人就在这里留下了不少珍贵的文物。

所以,山西博物院里的展品,真是个个都是“百年难遇”的好东西。

1.1. 馆藏特色山西博物院的馆藏,那可真是丰富多彩。

这里既有古代青铜器,也有精美的瓷器,甚至还有明清时期的书画作品。

像那些古代青铜器,那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简直可以说是“巧夺天工”。

咱们最常看到的青铜器,往往都有些神秘的符号和图案,这些都是古代人们留下的独特印记,想象一下,那时的人们是如何创造出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真是让人好奇得不得了。

1.2. 精美展品山西博物院里最著名的展品之一,就是那个“千年古塔”的复原模型。

这塔可不一般,它可是咱们山西大地上的古老地标,仿佛是历史的见证者。

还有那件“晋侯虎”青铜器,乍一看,还以为是一只威风凛凛的老虎,细细一瞧,才发现它是古代的祭祀器物。

要知道,这种虎形青铜器在古代是非常珍贵的,能见到这样的文物,真是令人兴奋得心跳加速呢!2. 不容错过的亮点如果你来山西博物院,那可是绝对不能错过的亮点之一——晋国的文物。

这些文物可都是从晋国的古遗址中挖掘出来的,真是让人看了眼花缭乱。

这些晋国的青铜器,工艺精湛,形态各异,有些还刻有精美的铭文。

你看那件“晋国鼎”,可真的是个大宝贝。

鼎上那些花纹,细细看去,仿佛可以看到古人生活的点点滴滴。

2.1. 青铜器的魅力说到青铜器,那可是山西博物院的王牌之一。

青铜器不仅在外形上讲究,更在制作工艺上绝对让人佩服。

山西博物馆介绍

山西博物馆介绍

山西博物馆介绍
山西博物馆位于太原市,是中国山西省的一个省级博物馆。

山西博物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山西省文物研究所、山西省文物局和山西省文化厅联合管理,是中国具有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科研水平高、藏品丰富的综合性博物馆。

山西博物馆始建于1953年,历经数次改建,原址改建后成为
现在的山西博物馆,占地面积约为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
为2.2万平方米。

馆藏文物达到了30余万件,其中珍贵文物
有10000余件。

山西博物馆收藏的文物涉及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西汉、东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及近现代等历史文物,其中以古代文物为主,涉及青铜器、玉器、石器、书画、绘画、文书、瓷器、木器、石雕、古建筑等。

山西博物馆现有展厅25个,涵盖了山西历史文化、现代文化、世界文化、自然文化等,每年接待参观者约100万人次,是山西省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

山西博物馆每年会举办大型文化展览,比如中国历史文化展、山西历史文化展、世界文化展、自然文化展等,以及多种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讲座、论坛等,为参观者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山西博物馆讲解员发言稿

山西博物馆讲解员发言稿

山西博物馆讲解员发言稿尊敬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山西博物馆的讲解员,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山西博物馆的馆藏和历史文化。

在这儿,我想与大家分享山西博物馆的悠久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以及展览的特色。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山西博物馆的过去。

山西博物馆成立于1950年,是山西省内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

它位于太原市核心区域,占地面积约为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

博物馆展示了山西省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古代文物、书画、陶瓷、雕塑、珍贵文献等多个方面。

山西省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省,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山西博物馆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的历史文物,涵盖了从社会生活、经济文化、技术发展到艺术创作等多个领域。

这些文物不仅揭示了山西古代社会的面貌,还展示了中国文明的发展历程。

馆内特别推出的展览,将带领观众穿越时光,了解山西的古代历史和文化。

博物馆的常设展厅分为三个部分:山西历史文化陈列、山西艺术品陈列和山西民俗陈列。

山西历史文化陈列主要展示山西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到20世纪初的历史文物,如青铜器、陶瓷、铁器、石器等。

这些文物代表了山西古代社会的生活、技术和艺术水平,同时也反映了山西地区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发展。

山西艺术品陈列主要展示山西地区的书画、雕塑及珍贵文献。

这些艺术品多来自于山西地区的名家和名家的作品。

其中包括了山西民间艺术品、当代艺术品和名人书画作品等,展示了山西地区的艺术繁荣和创造力。

山西民俗陈列展示了山西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

这些文物和图片展示了山西地区的生活方式、传统节日、民间信仰等,让观众了解山西民俗文化的丰富与多样性。

为了更好地服务观众,我们还设有临时展览厅,定期举办各种主题展览。

这些展览涵盖了文物保护、历史考古、艺术欣赏等多个方面,通过展览的形式向观众传递历史的智慧和文化的魅力。

除了展品展示,山西博物馆还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如讲座、培训班、文化活动等。

我们也鼓励观众参与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古代技术和艺术的魅力。

山西博物院介绍词

山西博物院介绍词

山西博物院介绍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山西博物院是一座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重点博物馆,创建于1953年,是山西省唯一一家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以其丰富的文物收藏和独特的文化资源而闻名于世。

馆藏文物包括古代青铜器、玉器、陶瓷、书画、石刻、金银首饰等多个品类,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的全面历史,展示了山西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成就。

山西博物院建筑气势恢宏,整体建筑设计采用现代理念和古典建筑风格相结合,馆藏馆展室设计精美,环境舒适。

博物馆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米,展厅面积达1.4万平方米,是中国较大的博物馆之一。

博物馆内设有古代陶瓷、青铜器、书画、玉器、金银器、甲骨文、石刻、织绣、木雕等几个专题展厅,每个展厅都集中展示了该领域的精品文物,给观众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享受。

山西博物院常年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如文物展览、演讲、学术研讨会等。

博物馆还定期举办各种教育活动,为学生和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了解历史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平台。

山西博物院也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举办各种国际性展览,推动国际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在参观山西博物院时,除了欣赏丰富多彩的文物展品外,还可以了解山西省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发展脉络。

山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山西博物院则是山西省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展示了山西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灿烂的艺术成就,是体现山西省文化自信和历史底蕴的一个重要窗口。

山西博物院作为山西省的重要文化机构,一直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山西省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展览,山西博物院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体验传统文化的平台,也为山西省的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欢迎广大游客前来参观山西博物院,详细了解山西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灿烂的艺术成就。

第二篇示例:山西博物院,是中国山西省的一座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国重点博物馆之一。

山西博物馆讲解词

山西博物馆讲解词

山西博物馆讲解词摘要:一、山西博物馆简介1.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2.博物馆的发展历程与规模3.主要展览内容与特色二、山西历史文化概述1.山西历史沿革2.重要历史事件3.山西文化特色三、山西博物馆特色展览1.山西古代文明展览2.山西红色文化展览3.山西民间艺术展览四、重要藏品介绍1.鸟尊2.晋侯稣钟3.云冈石窟佛像五、山西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1.举办各类展览活动2.开展学术研究3.提升民众文化素质正文:位于我国山西省太原市的山西博物馆,是一所集山西历史文化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博物馆始建于1953 年,经过多次扩建和发展,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博物馆之一。

山西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底蕴深厚,拥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山西博物馆收藏有各类文物约40 万件,其中包括许多国宝级文物。

馆内展览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山西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的历史变迁,以及山西独特的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

馆内特色展览有山西古代文明展览、山西红色文化展览和山西民间艺术展览等。

这些展览充分展示了山西地区的历史文化特色和发展成就。

在众多珍贵藏品中,最为著名的有鸟尊、晋侯稣钟和云冈石窟佛像等。

鸟尊是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独特,是我国古代青铜器的代表之一。

晋侯稣钟则是战国时期晋国的珍贵文物,钟上的铭文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字和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云冈石窟佛像则是我国石窟艺术的瑰宝,展示了古代山西地区佛教文化的繁荣。

山西博物馆不仅是一个收藏和展示文物的场所,还承担着社会教育的重要功能。

博物馆定期举办各类展览活动,与国内外博物馆开展交流与合作,推动学术研究。

此外,还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总之,山西博物馆是了解山西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介绍山西博物馆

介绍山西博物馆

介绍山西博物馆山西博物馆是中国山西省的一座重要博物馆,位于山西省会太原市。

作为中国著名的省级博物馆之一,山西博物馆以其丰富的收藏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1. 山西博物馆的历史与背景山西博物馆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当时形成了山西省立博物馆。

然而,直到1953年,山西博物馆正式建立并对外开放。

自建立以来,山西博物馆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综合性博物馆,展示着山西省的丰富历史和文化。

2. 展馆和藏品山西博物馆占地面积广阔,建筑风格独特,外观气势恢宏。

博物馆内的展览分为多个主题,包括历史文物、艺术品和民俗文化等。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山西历史文物展览,展示了山西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的独特地位。

馆内收藏众多的历史文物,如青铜器、陶器、古代书画作品等,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

3. 展览特色与亮点山西博物馆的展览设置独特,注重展示历史文物与当地文化的渗透。

博物馆以多维、多角度、多层次的方式,向观众展示山西省的历史、社会发展、民俗风情等方面。

山西博物馆还秉承“以学术为先,服务社会”的宗旨,经常举办一些具有时代特色、主题鲜明的专题展览,吸引了许多参观者。

4. 教育与研究功能山西博物馆不仅是文化遗产的展示场所,还充当着教育与研究的重要平台。

博物馆开设了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如主题讲座、展览解读等,旨在传达历史文化知识,提升观众的文化素养。

山西博物馆还拥有一支专业的研究团队,致力于对历史文物的研究与保护,为学术界提供重要的研究成果。

总结:山西博物馆作为中国山西省的重要文化机构,不仅展示了山西省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还兼具教育和研究功能。

通过举办特色鲜明的展览和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山西博物馆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一个博物馆爱好者,我对山西博物馆的孜孜以求、不断提升自身水平的精神和努力表示钦佩。

通过深入了解山西博物馆,我对山西省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底蕴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博物馆介绍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赵友亭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文物的数量和质量都在全国占据着重要位置,尤其是丰厚的人文景观确立了其在我国的独特地位。

面对着凝重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深厚的建筑文化背景,作为文物的载体、文明殿堂的山西博物馆,以明敞的空间建立其必要的物理功能,以简练的建筑语汇展示了著名文物大省的风采,反映了华夏文明发源地特色,传承与光大了山西传统建筑文化,升华了山西现代城市品质。

山西博物馆的设计思想根植于山西,以山西文化为背景和给养,在深刻剖析山西古建筑内在生命力的基础上,找出传统建筑深层内涵的延续本质,从而激发出创作灵感,巧妙地捕捉到了“如斗似鼎”这一灵光闪现为突破点,反复推敲,逐渐成型,并兼容了多种文化内涵,以单纯简炼的体形,凝重浑厚的风格,较高层次地达到了这一标志性建筑的外观审美要求。

简洁而不失意象丰富,单纯而独具有个性魅力,凝重飘逸而不厚重沉闷。

并能使人们从这似曾相识的体形中既可以感悟到“斗”所代表丰收喜悦、纳财聚宝的象征意义,也可以体会到“鼎”所追求的四方安定、太平盛世、吉祥如意的美好期盼;从而巧妙地使这两个古老的形体赋予了现代的生命。

并以“借——龙图之气,法——古建之道,隐——斗鼎之形,见——青铜之色,融——生态之绿,创——时代之筑”的设计理念,总体呈现———殿堂之壮美、圣坛之神怡,以“如斗似鼎、如山似阙”、“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建筑形态,贴切把握了山西历史文脉,集中体现了建筑的地域性、时代性、文化性、标志性。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可持续发展与人文主义已成为不变的主体,设计者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滨河周围环境以及博物馆所处的场所特性,融合和利用汾河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景观,塑造出绿色与生态、人本与文脉、传统与时代共融的空间氛围。

山西博物馆位于美丽的汾河公园的西侧,是公园景色的延伸与拓展,站在汾河河畔就可以看到博物馆的全貌,因而其外环境就成为整个滨河景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博物馆的总体布局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构图形式——中轴对称,主轴线前为东礼仪广场,中为主体建筑,后为西端主题广场。

次轴线则由北边景观广场、主馆、南端休憩广场连贯而成。

站在汾河东岸,目光掠过广阔的河面、颐人的绿地及滨河西路就可以看到博物馆的全貌,空间层层递进,轴线清晰,使人感受到的美不仅是感性的,更有古典美学的理性美。

从滨河西路进入东广场,以入口为起点,水池、柱列、草坪、跌水直至主馆一起形成一个强烈的轴心序列,因而确立了其在整个博物馆外环境的核心地位。

在设计中,东广场作为进入博物馆空间序列的起点,其空间进程被设计成为阅读三晋五千年文明的过程。

参观者步入广场沿中轴方向下沉式广场中平静的水面下,可见隐含着、隽刻着九龙的九个石台——九宫格,广场夏季可作旱地喷泉或一池静水,冬季为整洁的场所;广场两侧两排共十二根龙形灯柱,以钢化玻璃构成在近人高的外挂,反映三晋文化的石浮雕及云文图案,十二棵柱代表十二干枝,并面向广场的一册侧,结合灯光设十二属相的玻璃浮雕图像,这使参观者一进入广场就深深地被历史氛围所感染;铺地、水面、小品穿插组合,既强化了空间文化氛围,又增强了环境的整体性,突出了空间的序列感、纵伸感,营造出可读、可感、可戏、可亲的颐人环境。

沿着平静的水面穿过广场,拾级而上,有渊远流长喻意的两侧跌水将空间序列向大平台延伸。

走过宽阔的大平台进入主馆之内就达到了序列的高潮。

沿中轴线穿过主馆达到西广场,视线所及处大台阶、水池、方格绿化继续强调的东西轴线使序列空间得到了延伸,西广场空间丰富,形态多样,层次鲜明,沿台阶向下走,半圆形的巨大水池中静伏着七只铁牛,大尺度的红沙岩浮雕墙成为水池的底景,大型浮雕秦王点兵气势磅礴,主体鲜明,与水中铁牛相互映衬,以盛唐起源的侧面则展示了三晋悠久的文化,又给人以很好的视觉效果。

独特的空间和充满表现力的环境使整个序列有一个戏剧的结局。

主馆南侧休息广场完全依照自然的原则,以大片绿地为构成基调,配以小品、硬化、步道营造出闲庭信步的轻松氛围,参观者步行其间,既可消除参观带来的疲劳,又可在广阔绿地的烘托下体验主馆建筑的恢弘气势,草地中巨型镜面条石与草地数目的搭配,使中国气质中那份雅致和灵秀显露了出来,散落在草地中的石刻、雕像形成园林式的室外展场。

北广场是博物馆与其对景——滨河体育中心之间的一个节点空间,既是北面景观路内馆区内的延伸,又是烘托主馆优雅气质的景观广场。

北入口是博物馆另一个主要集散广场,方形草坪组合切入全路面,平实的空间效果体现出质朴的环境性格,达到了外面空间效果与建筑形象的统一。

在室外装修设计中,我们在坚持博物馆基本设计理念和总体风格的前提下,做了进一步的细化设计,在山西博物馆外立面材料及色彩的选取中,我们深刻挖掘山西的地域文化特征,提练中国古建内在的精神气质,决定以凝重的黄色花岗岩及古朴的青铜或仿青铜来体现山西博物馆的高贵品质。

在这些厚重的建筑材料的衬托下,通透的玻璃幕墙与轻盈的金属隔栅板透露出建筑的时代气息。

远古近代,青铜作为国家重器的铸材为古人尊崇。

山西博物馆的众多细部构件,都采用了青铜或仿青铜,使人仿佛置身于时空的遂道中,思绪在古老文明中穿梭。

主馆各入口分别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铜雕来代表四方,以铜管网格中嵌入铜球的构架来诠释古建筑中门的概念。

支撑主馆四角的四根青铜巨柱无疑在主馆体型的塑造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粗大的柱身使艺术家的再创作有了充分发挥的空间。

在这里我们将以山西古老文明为主题,在柱身饰以装饰性的雕刻来充实博物馆的建筑形象,使其更加丰满生动。

山西博物馆辅楼的设计使人们深刻体会到山西的地域特色,产生山、关、城、阙的联想,尤其是经过论证调整后的形体更为整洁、纯美。

大平台的设计是主馆室外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平台浮以国产花岗石为主,暗红色与黄色色彩的变化及大面积毛面与带状、点状花面花岗岩穿插对比,构成统一中有对比,对比中有协调的平台铺地。

铺贴方式的组织则传达出中国传统图案的神韵,草皮的组织更赋予其生气勃勃的现代气息。

山西博物馆各入口的大台阶所极力渲染的氛围无疑令人震憾,它们为烘托主体的气势增添了浓重的一笔,在材料的选择上,它们与大平台一脉相承,在做为主入口的东面除花池外,我们在大台阶上设置了叠水,赋予其几许活力与灵气,而叠水源头的形成则是古建筑檐口滴水的构建进行的变异和简化,渊源、生息、文脉、与天合一等各种意境,诗意的凝结其中。

本次室外装修设计新增的重要部分是对夜景照明作了详细的设计工作,博物馆不仅是滨河路夜景风景线上的亮点,并且与滨河公园绚丽的夜景照明交相辉映,共同描绘着太原市灿烂的夜空。

夜景照明采用泛光照明为主,投光为辅的照明方式,用设置于四角辅楼屋顶的泛光灯将主馆主体照亮,主馆根部设一圈地埋投光灯作为主馆基部的照明,每个盎头后都藏有小灯,主馆檐口及采光顶饰以节日彩灯,它们将构勒出主馆的轮廓,辅楼根部的斜草皮处也设有泛光灯。

此外,大平台的花池内设有草坪灯,作为辅楼的辅助照明,以地埋灯的点光源与光带的线光源以及草坪灯的面光源交相辉映,构成大平台上丰富的夜景照明。

此外,每级花池、水池的侧壁安装踏步灯,同时,水池内装有水下投光灯,东广场的龙形灯柱等,不同类别的灯装饰产生出不同形式的光束,置身其中的博物馆建筑群在夜幕下显得格外耀眼动人。

山西博物馆室内设计是室外设计的延续和升华,是人们与建筑近距离对话的核心,尤其,下列几个公共庭堂的设计更为重要:博物馆前庭、中庭、茶室、录相厅、贵宾厅、报告厅和展厅。

当由室外大台阶至大平台,通过一道具有传统拼贴图案的花岗岩铺地,便进入了博物馆的第一个室内空间——前厅,它是博物馆室外序列空间的延续,是整个室内空间的开端,由室外一系列空间进入室内的第一感觉将在此形成,所以它对整个室内空间起着创造意境、烘托主题、激发和感染观众参观情绪的作用,而且也是进入博物馆中庭的准备。

前厅的设计风格在呼应建筑外观的同时,以简约、明快的手法塑造出一个典雅、宁静的纯色空间,烘托出凝重、质朴的文化氛围。

墙面大面积采用了黄沙岩,沙岩的天然机理及土黄的色彩是对黄河文明与黄土文化——山西这一地域特性的体现。

主入口正对的是采用红沙岩以三晋魂作主题的二层通高浮雕,它以黄河为纽带,以中国画散点于涂的方式,浓缩了三晋大地光明、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三晋人民豪放、洒脱的精神风貌,不仅在空间上起着画龙点睛、突出主题的意义,还起着引导分流的作用。

前厅吊顶的设计是古建筑中举折、飞椽、檐口的抽象提炼,并与二层吊顶浑然一体。

穿过前厅的这个次高潮空间便步入整个博物馆空间序列的高潮——中厅空间,中厅采用空棱剔透的应县木塔的外形进行了艺术性的抽象、概括、提炼,形成了中央大堂的内核,色彩为单纯的白色,传神塑造了现代纯色空间所传达的历史神韵。

八角形的走道挑檐层层向上回收,结合顶部的八角攒尖天窗,形成了一个意念深刻、空棂明晰的木塔形态,含蓄的折射了应县木塔的举折、挑檐、栏杆、斗拱、直棱窗等建筑符号,并巧妙的利用垂板过度解决了空调出风的要求。

八角攒尖顶为叠级仿青铜构件,写意地刻画了应县木塔顶部的古建筑符号,同时垂直玻璃巧妙的解决了大堂的眩光问题,每层围绕中厅是四片喻于韵律的折片撞沙岩黄浮雕,沙黄的浮雕凹槽层起,更烘托了塔的神韵,整体中厅尺度适宜、构思精巧、喻于韵律、形神兼备,使博物馆空间的艺术性得到了质的升华。

设计者用各种界面,精心处理,把消火栓、配电箱、卫生间等巧妙的隐于无形,使得大厅更为纯洁、净美。

贵宾厅位于一层的北入口处,是公共空间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设计上保持整体简约主义风格,不做过分装饰,但又赋予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从民风民俗中提练精华,体现地方特色,洋溢现代气息,庄重典雅,明快祥和。

室内分为三个功能区,前厅、中厅、休息厅,强调了空间的互动性和流动感,从整体看,以南北中轴对称、屏蔽、主题墙、藻井式顶棚的中心都在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轴线对称的特点。

吊顶设计取材于古代的藻井式顶棚,表现以现代手法,材料选用纸面石膏板涂以高档乳胶漆。

休息区局部顶棚以民居木做建筑的穿插结构,材料选用天然原木,体现独特、古朴的民风。

在立面设计上,总体简洁大方,但又利用各种手法尽量使其空间丰富。

西立面采用凹凸手法,营造出一个小巧的展示空间,石材墙面前面放了一个古朴的明式几案,其上摆设几件反映山西文化的文物,两侧暗藏灯槽,灯上又有灯带,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体现了再创造空间的思想。

在主馆一层,由前厅可进入博物馆的录像厅,此录相厅以放映录像的方式使观众对博物馆的展品、历史以及山西文物保护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设置观众席数63人,设计风格继承前厅的手法,简约、明快,通过几片斜墙的韵律和吊顶、灯带的节奏,充分的表现出录像厅的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及趣味性,不仅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而且与博物馆整个室内设计风格协调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