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 3 白杨 阅读训练 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白杨》同步练习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白杨》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基础运用 (共7题;共43分)1. (12分)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优_______ 载_______ 推_______ 项_______忧_______ 栽_______ 堆_______ 顶_______犹_______ 裁_______ 稚_______ 预_______2. (12分)补充词语。
又_______又_______ 又_______又_______ 又_______又_______东_______西_______ 东_______西_______ 东_______西_______3. (6分)读课文《春联》,把词语补充完整增添_______ 描绘_______ 讲究_______ 充满_______ 表达_______ 发挥_______4. (3分)选字组词。
努怒发_______ _______力愤_______5. (4分)选词填空。
①第二天早晨,阳光_______过窗帘,_______在方方的小床上。
(洒,透)②屋子里的水蒸气_______到窗前,_______到玻璃上,很快变成小冰花。
(撞,跑)6. (5分)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爸爸妈妈接孩子们到新疆。
7. (1分)《郑人买履》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_______。
二、阅读理解 (共1题;共23分)8. (2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农家过年中国人过年,农村和城市大有不同,尤其是农村,过年别有一番韵味。
每年一进腊月,准备过年的事情就开始了。
腊月初八,要吃腊八粥。
腊月二十三,要吃祭灶饼,用麻糖粘住灶王爷的嘴,送灶王爷上天,“上天言吉事,回宫降吉祥”。
接下来就是杀牛宰羊,置办年货,买新衣,购新帽,“葱、蒜、姜、箔、表、香”。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白杨

3.白杨1.比一比,再组词。
疆( ) 淅( ) 绍( ) 陷( ) 抚( )僵( ) 晰( ) 招( ) 馅( ) 扶( )2.理解与运用。
(1)“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茫茫”是说模模糊糊看不清楚,这里写出了大戈壁的广阔无垠B.从加粗词语中,我们感受到了戈壁荒凉到了极点,环境极其恶劣C.写“浑黄一体”是为了告诉我们戈壁上景物颜色单一D.这两句话通过描写白杨树生长环境的差,烘托出白杨树生命力的顽强(2)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出神”的意思是____,它的近义词有____。
根据它的意思,可联想到的四字词语有____________。
(3)“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分辩”的意思是________;而“分辨”的意思是________。
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争辩 B.辨别 C.辩析 D.辩论3.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1)通往新疆的道路上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在这儿生根了。
(2)生活艰苦、环境恶劣的西部某些地区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在这儿生根了。
(3)____________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在这儿生根了。
4.读句子,完成练习。
(1)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
①“沉思”的意思是______。
第一次沉思,爸爸可能在想______(填序号);第二次沉思,爸爸可能在想__________(填序号)。
A.自己和战友就像白杨树一样,扎根于边疆 B.孩子们能否适应新疆的艰苦生活②这是对爸爸的______描写,从中可以看出爸爸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爸爸正是______的代表。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五年级下册 第3课 白杨 同步测试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五年级下册第3课白杨同步测试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看拼音,写词语。
(共1题;共6分)1. (6分)填空。
《白杨》讲的是一位_______在_______上向子女们介绍生长在_______上的白杨,借以表达_______的志向,以及希望_______也能_______的愿望。
二、下面哪一组没有错别字,在后面打“√”,在错字下面画“”, (共1题;共8分)2. (8分)给划线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支援()A . 撑B . 支持C . 调度,指挥D . 付出或领取(2)有求必应()A . 回答B . 满足要求C . 顺应;适应D . 应付(3)引人入胜()A . 胜利B . 比另一个优越C . 优美的(景物、境界)D . 能够承担或承受。
(4)相持不下()A . 拿着;握着B . 支持;保持C . 主管;料理D . 对抗三、选词填空。
(共2题;共12分)3. (6分)写出反义词暮春—_______ 迷蒙—_______ 饯行—_______仰望—_______ 远眺—_______ 有意—_______4. (6分)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合拢—_______ 上升—_______ 升高—_______ 裂—_______ 轻—_______ 倒—_______四、改变句式。
(共2题;共4分)5. (2分)按要求改写句子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
“把”字句:_______“被”字句:_______6. (2分)句子乐园。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把下面一句话用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
小船儿推开波浪。
______________五、填空 (共1题;共4分)7. (4分)给下面的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_______人类大量砍伐树木,_______会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
(2)_______天气有多么炎热,他_______坚持把户外的工作做完。
五年级下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3.白杨-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3.白杨松树的风格(节选)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 )需要它,它就在( )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在文中空格内填上适当的词语2.根据爸爸的表情,写一写他的内心。
微笑时,心里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严肃时,心里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文中划线的句子,展开想象,补充下面的句子。
爸爸妈妈他们这样的祖国建设者,也像白杨树一样,遥远的边疆需要他们,就到______________来工作;____________需要他们,就到_________________来工作;________________需要他们,就到_______________来工作。
松树的风格(节选)我对松树怀有敬畏之心从不自今日始。
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的品质的象征。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
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
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
你看,松树的叶子可以榨油;松树的干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与枝又是很好的燃料。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练习-3白杨(1)附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课时同步练习-3白杨(1)附答案—、根据拼音写一写。
1 •在救灾前线,救援人员在废墟中穿行,他们的身影永远是那么q in g x I有力....来源学科网2•万里碧空,太阳那柔和的光芒f^m o 着大地,空中的鸟儿自由地舞蹈, 还唧唧喳喳叫个不停,望着这鸟语花香的春天,我不禁xi a n r u cSni e n 。
二、形近字组词晰()浑()辩()戈()疆()淅()挥()辨()我()僵()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戈壁()的界限()的身影()的白杨树()地抚摸()地闪过~浮起()想起()欢迎()四、按要求写句子(1)旅客正望着白杨树出神。
(改成拟人句)(2)爸爸不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
(改成设问句)(3)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缩句)五、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来源:]现在呢,孩子们听了爸爸的(-),多了一点();在通向()的路上,有许许多多(来源:Z_xx_]这儿()它们,它们就在这儿()了。
而它们()在哪里,总是(),()六、小学语文小练笔:写一段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 “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七、摘抄卡。
这篇文章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请你把它工工整整地抄写《白杨》参考答案:一、清晰抚摸陷入沉思…二、清晰淅沥浑身挥发辨别分辩戈壁我们新疆僵硬三、茫茫清晰高大挺秀高大慢慢飞快微笑往事客人四、1 •旅客正望着站得笔挺的白杨树出神。
2难道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3.小树成长。
五、叙说知识新疆白杨树需要生根不管那么直那么高大六、略七、略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练习题 1zh a n m a o xi e m e i j u sh u h u n hu g nyt i ( ) ( ) ( ) ( ) gu i j u zh a o d a i g o u l e sh i b u k e d a n g ( ) ( ) ( ) ( )二、普通话展示台 (用 划去括 号里的错误读音)(4分)、看拼音写词语或给词语注音。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3白杨(有答案)

白杨一、词语天地1、比一比,再组词。
脸()辫()陷()晰()睑()辩()掐()浙()2、我会写反义词。
清晰——()坚强——()严肃——()高大——()前进——()二、句子万花筒1、改变句式。
哪有这么大的伞!改为陈述句: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改为陈述句:2、读下面的句子,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不管..那么直,那么坚强,..洪水,它总是..遇到风沙还是..遇到干旱还是..雨雪,不管不软弱,也不动摇。
三、课内阅读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
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
这儿需要它们..生根了。
..,它们就在这儿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裸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填空。
“它们”是指,“这儿”是指。
2、文中写到“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联系课文,你认为孩子们多了哪些知识?3、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徽笑”,你认为他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四、拓展阅读白杨树白杨树是西北最普通的一种树,只要有草的地方,就有白杨树的影子。
白杨树是不太讲究生存条件的,大路边,田埂旁,哪里有黄土的地方,哪里就有她的生存。
她不追逐雨水,不贪恋阳光,只要能够在哪怕板结的土地上,给一点水分,白杨树的一截枝条就会生根,抽芽。
只要挪动一点杂草生存的空间,她就会把黄土地装点,撑起一片绿色。
她不需要人去施肥,也不需要像娇嫩的草坪那样去浇灌。
只要不挥刀斧去砍伐,给她一点宽松的环境,让她吸收自由的空气,她就会挺拔向上,她从来不对生长的土地说不。
她不枝不蔓,扎根在贫瘠的土壤中,随遇而安,与世无争,因为她属于草根族。
白杨树虽然出身寒微,却是最讲究生存质量的。
土坡里还透着冰碴,春风中还夹着寒意,她的枝头已经冒出翠绿的嫩芽,在沉重的压力下,她的每一片嫩芽,每一片叶子都是努力向上的,绝不弯腰乞求,更没有媚俗的面孔。
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3课白杨_人教新课标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第3课《白杨》同步练习“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一、看拼音,写词语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gēfǔjièxījiāng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五年级下语文一课一练-白杨人教版新课标

五年级下语文一课一练-白杨人教版新课标一、看拼音写词语。
qīnɡ xī xiàn rù jiè shào ɡē bì()()()() jiè xiàn tǐnɡ xiù hún huánɡ yì tǐ()()()二、抄写下面的词语。
抚摸()()新疆()()界限()()介绍()()沉思()()人烟()()深黄()()身影()()三、选词填空。
满足知足1.刘老师对生活总是很()。
2.刘老师对待自己的工作从来都不()。
分辩分辨1.晓兰问我:你能()出小麦和韭菜吗?2.光齐急忙()说:这件事可不是我做的!表白表达1.他在文章中()了对祖国深深的爱。
2.老师这样说,是为了()自己爱学生的心。
沉思深思1.爸爸说完之后,便陷入了()。
2.赵厂长是个责任心很强的人,对任何一项决策都要经过()之后再做出决定。
挺秀挺拔1.我望着三哥那高大()的身影,心里十分羡慕。
2.这棵树高大()的青松屹立在山坡上,引人注目。
软弱瘦弱1.看着爷爷那()的身躯,全家人心里都很难过。
2.叔叔在困难面前表现得十分坚强,从不()。
四、写反义词。
清晰()软弱()动摇()消失()五、读句子,回答问题。
1.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然一体。
这句话告诉我们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是:2. 爸爸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
他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发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雪雨,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他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段话告诉我们白杨树有以下三个特点:(1)(2)(3)3.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六、照样子写句子。
1.哪儿需要它,他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发出粗壮的枝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训练-3 白杨
胡杨树(节选)
肖复兴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树。
我完全被它惊呆、慑服,为它心潮澎湃而热血沸腾。
这便是胡杨树!
这样的树只有在这大漠荒原中,才能够见到。
站在清冽而奔腾的塔里木河河畔,纵目眺望南北两岸莽莽苍苍的胡杨林,我的心中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如同那汹涌的河水冲击着我的心房。
塔里木河两岸各自纵深四十余公里,是胡杨的领地。
前后一片绿色,与包围着它的浓重的浑黄做着动人心魄的对比。
这一片浓重的颜色波动着,翻涌着,连天铺地,是这里最为醒目的风景线。
真的,只要看见这样的树,其他的树都太孱弱渺小了。
都说银杏树古老,一树金黄的小扇子扇着不尽的悠悠古风,能比得上胡杨吗?一亿三千五百万年前,胡杨就生存在这个地球上了。
都说松柏苍翠,经风霜不凋如叶针般坚贞不屈,能比得上胡杨吗?胡杨不畏严寒酷暑,不怕风沙干旱,活着不死一千年,死后不倒一千年,倒地不烂又一千年。
松柏抵得上它这三千年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和宁折不弯、宁死不朽的性格吗?更不要说纤纤如丝摇弯了腰肢的杨柳;一抹胭脂红取媚于春风的桃李;不敢见一片冰冷雪花的柠檬桉;不能离开温柔水乡的老榕树……
1.文中形容心情激动的四字词语有、,这样的词语我还积累了、等。
2.作者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树”指的是树。
“从来没有见过”是因为。
3.找到文中第3自然段的环境描写读一读,说说这样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什么。
4.在选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把胡杨和哪些树进行了对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举例介绍你身边的具有胡杨树一样品质的人。
【参考答案】
1.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示例:热泪盈眶欣喜若狂
2.胡杨这样的树只有在这大漠荒原中,才能够见到
3.这样写介绍了胡杨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被浓重的浑黄色的沙漠包围着,这样的绿色让读者感受到了生命的奇迹。
4.作者把胡杨和银杏、松柏、杨柳、桃李等树进行了对比。
这样写突出了胡杨历史悠久、不畏严寒酷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宁折不弯、宁死不朽的性格。
5.提示:充分调动生活经验,搜索生活中像胡杨树那样能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艰辛,为广大人民群众默默奉献的人。
傲霜篇(节选)
峻青
夜里有些冷。
早晨起来,拉开门一看,嗬!下霜了。
对面屋脊上一片雪白,像下了一场小雪似的,院子里也白皑皑地铺上了一层寒霜。
院角里的那棵梧桐,从昨天夜里起,叶子就在唰唰啦啦地向下落,今天早晨落得更多了,院子里遍地都是带霜的黄叶。
哦,真有点“西风紧,黄叶飘零”的景象了。
但是,且慢,瞧,那边的菊花,却完全是另外的一种样子。
昨天黄昏的时候,它们还都含苞未吐,只一夜的工夫,就展蕊怒放了。
你看,它们开得是多么热烈,多么茂盛。
那黄的、红的、白的、紫的,一朵朵,一簇簇,迎着西风,披着寒霜,争妍斗艳,喷芳吐香,开得满院子里简直成了一个锦簇世界。
无怪人们说秋菊傲霜哩,可真的是经霜一打,它倒越发显得精神了。
我向来就喜欢花木,而在百花之中,尤其喜爱菊花。
每当九月秋尽万木凋零的时候,大地上已经很难看到不枯萎的花草了,只有菊花在迎霜冒寒开得灿烂一片,绚丽似锦。
好像它们决意要和西风较个长短,要与寒霜见个高低。
西风越紧,它们开得越茂盛。
寒霜越大,它们开得越艳丽。
这真不愧是一种富有晚节的可爱的花儿。
我爱它们那脱群超俗出类拔萃的风姿;我爱它们那霜前月下暗暗浮动的幽香;我爱它们那绚烂清雅,艳丽大方的神采;我爱它们那既不招蜂引蝶又不搔首弄姿的朴素本色,然而,我更爱的却还是那傲霜斗雪不怕寒冷不畏强暴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
1.照样子,写词语。
白皑皑(ABB式):、。
唰唰啦啦(AABB式):、。
2.作者写秋菊,为什么要先写院角里的那棵梧桐呢?
3.作者喜爱秋菊,是因为()(多选题)
A.秋菊具有脱群超俗出类拔萃的风姿。
B.秋菊具有霜前月下暗暗浮动的幽香。
C.秋菊具有绚烂清雅,艳丽大方的神采。
D.秋菊具有既不招蜂引蝶又不搔首弄姿的朴素本色。
E.秋菊具有傲霜斗雪不怕寒冷不畏强暴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
4.作者这篇《傲霜篇》只是为了赞美菊花吗?它还象征着什么?
5.写出你积累的关于秋菊的古诗。
【参考答案】
1.示例:金灿灿绿油油叽叽喳喳呼呼啦啦
2.作者用梧桐树的黄叶飘零与秋菊的傲霜怒放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菊花不畏严寒的刚毅品质。
3.ABCDE
4.不是。
它还象征着不畏强暴、坚强不屈,具有菊花一样高尚情操的人。
5.示例: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