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光学及临床操作-专业配镜顾问教材系列
爱尔眼科医院眼镜配镜营销课程教材》(46页)

概念: 概念:需求 Demands
需求是指对有能力购买并且愿意购买的某 个具体产品的欲望。 需求指向某个具体产品。 需求需要有足够的购买能力的购买意愿。
概念比较:需要/欲望/需求 概念比较:需要/欲望/
口渴了?
需要:最好喝点什么 欲望:来瓶可乐不错 需求:去买瓶250ml的可口可乐 需求:去买瓶250ml的可口可乐
概念: 概念:产品 / 服务
任何能够用以满足人类某种需要或欲望的 东西都是产品。 产品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拥有他,更在于他 所提供的服务。 产品是传递服务的工具、载体。
概念:产品的5 概念:产品的5个层次
潜在产品 附加产品 期望产品 一般产品 核心利益
小贴士:“营销近视症” 小贴士: 营销近视症”
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理论:
自我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实现 尊重需要:自尊、地位、赏识 社会需要:归属、爱情 安全需要:安全、保护 生理需要:饥饿、口渴
概念: 概念:欲望 Wants
欲望是指想得到基本需要的具体满足物的 愿望。 同一基本需要,可用不同的方式来满足。 即,可以产生众多的欲望。 欲望是可以通过外在因素激发、影响、形 成的。
顾客的满意度 顾客的满意度 Satisfy
顾客的满意源于: 顾客的满意源于:
1. 2. 3.
对服务满意 对技术满意 对商品满意
如何服务? 如何服务?
一板一眼的服务
△ ○ ×
先进的服务标准
服务观念的植入
5S服务观念 5S服务观念
诚心 微笑 敏捷 灵巧 研究 Sincerity Smile Speed Smart Study
服务营造一个品牌, 服务营பைடு நூலகம்一个品牌,品牌创造服务价值
好的商品对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 ----石井 ----石井 章
验光学及临床操作-专业配镜顾问教材系列

视光学------视功能检查第一节眼屈光学发展简史屈光(Refraction):即屈折、折射。
眼屈光学即是从光学的角度来研究眼的光学构造;在正常和病理情况下的成像原理以及屈光成像异常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
眼屈光学的发展与光学密不可分。
调查表明:在我国有超过50%的青少年患有近视,我国已成为近视大国,这将严重影响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而其他类型的屈光和双眼视异常问题也需通过眼屈光学来探究原理,并寻求解决方案,因此眼屈光学对人类的视觉质量以及公众视觉保健有重要意义。
1、开普勒(Kaple):德国天文学家,1611年提出人眼的屈光系统是一个高倍凸透镜,认为外物与视网膜上的像呈倒像关系,曾一度引起世人哗然。
是第一位用光学仪器来解释视觉原理的人。
2、谢纳(Schiener),德国人,是眼屈光学最早的启蒙人。
1)1619 年,他用牛眼做实验,观察到在视网膜上出现了外界物体的倒像,应证了开普勒的假设,成为静态研究屈光的开始。
2)谢纳的针孔实验,证明了人眼只有既可看远又可看近的调节装置,这是动态屈光研究的开始:说明人眼具有既可以看清楚远处物体又可以看清近处物体的眼屈光系统的调节装置。
其后林德纳等于 1927 年根据上述原理设计了针动检影法。
这种方法需要被试者主观判断视标在视网膜上成像的清晰度,故称为自觉检影法。
目前称为电脑验光的自动验光仪,有的仍采用谢纳试验的设计原理,用来放松调节。
3、托马斯•扬( 1773~1829),英国的物理学家和内科医师。
1)前述谢纳实验只证明了人眼有能够看远和看近的调节装置,但这种功能产生在眼的哪—部分还未确定。
托马斯•扬用实验证明人眼不是用改变眼轴长短的办法进行屈光度的调节并排除了改变角膜弯曲度调节屈光度的可能性。
2)他曾提出颜色视觉的理论,后经黑姆霍耳茨的努力,创立了现在通称的扬-黑氏色觉学说。
即在视网膜上只有 3 种光的感受器。
它受红、绿、蓝 3 种色光的刺激而感光。
3)他还于 1793 年用谢纳的针孔实验法为自己检查屈光不正,其结果有-1.68D 的反例近视散光。
正确的医学验光配镜程序

正确的医学验光配镜程序第一篇:正确的医学验光配镜程序正确的医学验光配镜程序配镜的正确流程你知道吗?医学验光是对眼睛屈光状态进行全程、全面检查和评估的规范、完整的验光过程。
包括眼科基础检查、眼病排查、主观+客观综合验光等系列步骤。
1.基础检查:了解眼睛的基本状况,包括隐斜视、斜视,眼肌运动、融和功能、立体视、色觉及眼部神经传导功能的检查等内容。
2.眼病排查:排除一系列可造成视力下降的眼病因素,并有利于眼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
3.综合验光:综合验光是一种动态的,多程序的评价眼睛屈光状态的临床诊断过程,必须由专业眼科医师或视光医师进行操作,在20多万个处方中选取一个最适合患者屈光状态的验光处方。
完整的综合验光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初始阶段、精确阶段和终结阶段。
a、初始阶段:通过电脑验光了解眼睛屈光状态的粗略情况,通过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散光,通过检测原有眼镜了解病人的戴镜习惯。
仅仅通过电脑验光和简单插片的验光是粗略验光。
电脑验光仪不可能灵活处理每一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而且电脑验光容易诱发调节,使测出的屈光度高于患者的真实度。
,因此,要得到准确的结果须经医生进行精确调整后才能确定配镜处方。
b、精确阶段:以初始阶段获得的资料作为验光的基础,让病人对综合验光的每一微小变化作出反应,医生随之作出相应的调整。
这阶段包括放松调节、近视或远视度数测定、红绿试验、散光轴位及度数的确定,双眼平衡等一系列步骤。
这个阶段最好通过综合验光仪完成,以保证验光结果的精确性。
c、终结阶段:这个阶段是经验和科学判断约有机结合。
通过试戴后病人的反应,医生将处方做相应调整,使您不仅看得清晰,配戴舒适,还能进行持久的阅读和工作。
眼镜的检测:国家对定配的眼镜有严格的标准,每副眼镜在交给病人之前,都必须由专人进行严格的检测核对,以保证眼镜的质量,每副眼镜都应该符合国家标准。
眼镜的磨制:眼镜需要严格根据处方中球镜度数、散光度数和轴向、瞳距、瞳高来磨制,如有一项制作不准,都将影晌整副眼镜的淆晰度和舒适度,而产生眼睛酸痛、疲劳、视物模糊、变形、头晕、恶心等不良症状。
眼镜验光员 (初级)理论知识要素细目表要点

X
012
玻璃致变色材料的特点
X
013
天然水晶镜片的特点
X
014
热固性材料的树脂镜片的特点
X
015
热塑性树脂镜片的特点
X
016
镜片镀膜的种类及厚度
X
017
镜片表面镀耐磨损膜的处理
X
018
镜片表面镀多层减反射膜的方法及机理
X
019
镜片表面顶膜的处理
X
020
镜片复合膜技术要点
X
021
镜片染色工艺的特点
X
003
眼共轴球面系统
X
004
眼的三对基点及定义
X
005
眼屈光系统三对基点的位置
X
006
简化眼及相关几何参数
X
007
视网膜成像大小的计算X源自008影响视网膜成像大小的因素及意义
X
009
眼的生理轴与角
X
010
眼的几何像差种类
X
011
眼的波振面像差
X
012
调节的定义与机理
X
013
近反射三联运动
X
014
调节远点与静态屈光度
X
036
散开过度的病因与大体临床表现
X
037
正视与正视眼的临床标准
X
038
屈光不正的定义
X
039
影响屈光不正的因素
X
040
正视化现象
X
041
远视眼的成因
X
042
远视眼的形成机理及像的特点
X
043
远视眼的分类
X
044
《验光学》教学大纲

温州医学院《验光学》课程教学大纲温州医学院教务处编2010年5月课程负责人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日期:日期:《验光学》课程教学大纲(Refraction)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 02110071 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 24/实践总学时 32)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3.5 学分 2.5课程性质专业课必修课适用专业眼视光学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开放性实验;**临床观摩课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验光学是眼视光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其宗旨是研究验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内容包括客观验光、主觉验光、屈光不正的处方原则、老视验光及特殊验光五部分。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分析、解决各种屈光不正处理的能力。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学习本课程前应具备几何光学和眼视光学基础知识。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教材:刘晓玲主编《验光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瞿佳主编《视觉检查的理论和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年推荐参考书:《Retinoscopy》《Primary eye care》节选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理论考试,实验操作考试,平时实验技能,开放型实验设计方案评估(优者加分)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验光学的特色和要求。
(二)熟悉眼视光相关的医疗职业行为规范。
(三)了解临床验光综合技能构成。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课程的特色:理论与技术并重,强调职业规范训练,双语教学,模拟病人制度,开放性实验课。
(二)重点讲解临床工作前指南和职业行为规范。
(三)一般讲解临床验光综合技能构成。
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临床见习第二章客观验光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检影镜的结构和原理。
(二)掌握静态检影中影动的原理。
(三)掌握各种屈光不正的影动特征。
(四)掌握验光的步骤和屈光度换算方法。
(五)熟悉检影镜的其他使用方法。
验光配镜培训2篇

验光配镜培训2篇第一篇:验光配镜培训验光配镜是指通过一系列检查,以确定一个人的视力问题,然后建议并调整最适合他或她的眼镜或隐形眼镜。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验光配镜相关的知识和培训方法。
一、验光配镜的基本原理1.屈光度眼睛对光的折射能力表现为度数(diopter),单位为度。
即一个点光源经过眼睛的折射点所成的角度。
度数的正负与光线经过散光轴(象主轴)的方向有关。
散光轴是一条穿过眼球中心的虚拟轴线,垂直于角膜两个主曲度面。
眼球在休息状态下是无法调节的,屈光度的大小是人类眼球固有的属性。
2.球镜球镜是用于纠正远近视的眼镜,度数标识是正或负数。
正数表示远视,负数表示近视。
球镜的度数越高,其作用越强。
3.柱镜柱镜是用于纠正散光的眼镜,度数只能是正数。
柱度标识的第一个数字代表轴向,表示散光的方向,第二个数字标识散光的强度。
柱度镜的选择和程度直接影响到验光结果的准确度。
二、验光配镜的步骤1.初步检查初步检查包括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和解释验光过程及结果。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是否有散光、近视、远视、老视等眼部疾病。
2.自动验光机检查自动验光机采取某种方式自动确定极限清晰成像的点。
在这个点上,患者眼睛中的光学系统是彼此平衡的。
结果显示为球度和柱度。
3.手动验光检查手动验光检查是最传统的验光方法,需要使用移动镜和录波器。
移动镜可以改变间隔距离,使用录波器记下患者对眼镜的需求和眼震反应。
结果会显示球度和柱度。
4.配镜配镜是指根据验光数据选择合适的镜片,并确定正确的配戴方法。
配戴隐形眼镜可能需要额外的步骤,比如验光角膜曲率等。
5.再次检查再次检查是为了检查配镜效果是否能够解决患者的视力问题。
如果仍存在问题,需重新检查和调整。
三、验光配镜的培训建议1.科学理论验光配镜师应该了解眼科学、光学与电子学等领域的相关科学理论,以便可以准确诊断和治疗各种视力问题。
2.实践经验通过实践经验,验光配镜师可以更好地理解患者视力问题,并更准确地判断和调整配镜。
眼镜店验光师培训手册

眼镜店验光师培训手册第一章:验光基础知识 (2)1.1 验光概述 (2)1.2 验光发展简史 (2)1.3 验光基本原理 (2)第二章:眼镜光学基础 (3)2.1 眼镜光学概述 (3)2.2 眼镜镜片类型及特性 (3)2.3 眼镜镜片度数表示方法 (4)第三章:验光仪器与设备 (4)3.1 常用验光仪器介绍 (4)3.1.1 视力表 (4)3.1.2 眼压计 (4)3.1.3 自动验光仪 (4)3.1.4 综合验光仪 (5)3.1.5 角膜曲率仪 (5)3.2 验光仪器操作与维护 (5)3.2.1 操作注意事项 (5)3.2.2 维护方法 (5)3.3 验光仪器故障排除 (5)3.3.1 仪器无法启动 (5)3.3.2 测量结果不准确 (5)3.3.3 仪器故障无法排除 (6)第四章:验光操作流程 (6)4.1 验光前的准备工作 (6)4.2 验光操作步骤 (6)4.3 验光结果记录与解读 (7)第五章:近视与远视的验光 (7)5.1 近视的验光方法 (7)5.2 远视的验光方法 (7)5.3 近视与远视的鉴别诊断 (8)第六章:散光与斜视的验光 (8)6.1 散光的验光方法 (8)6.2 斜视的验光方法 (8)6.3 散光与斜视的鉴别诊断 (9)第七章:老花眼的验光 (9)7.1 老花眼的验光方法 (9)7.2 老花眼验光注意事项 (10)7.3 老花眼验光案例分析 (10)第八章:儿童验光与斜弱视 (11)8.1 儿童验光的特点 (11)8.2 儿童验光操作方法 (11)8.3 斜弱视的检测与治疗 (11)第九章:眼镜处方与配镜 (12)9.1 眼镜处方的基本要素 (12)9.2 眼镜处方开具流程 (12)9.3 配镜注意事项 (12)第十章:眼镜店服务与沟通技巧 (13)10.1 眼镜店服务流程 (13)10.2 沟通技巧与客户关系管理 (14)10.3 客户投诉处理 (14)第十一章:验光师职业素养与法律法规 (14)11.1 验光师职业素养 (15)11.2 验光行业法律法规 (15)11.3 验光师职业道德规范 (15)第十二章:验光师职业发展与继续教育 (16)12.1 验光师职业发展路径 (16)12.2 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16)12.3 验光师继续教育途径与资源 (17)第一章:验光基础知识1.1 验光概述验光,又称视力检查或屈光检测,是一种用于评估和确定眼睛屈光状态的技术。
眼镜光学课程讲义

四、像面弯曲
物体AB经透镜成像,轴外点B到透镜光心O的距离比轴上物点A到透镜光心O的距离远,所以像点B′比像点A′距透镜光心O的距离略近。
因此,平面物体经透镜后所成的像是弯曲的,这种现象称为像面弯曲或视场弯曲。
研究发现,当无其它像差存在时,像面的弯曲与透镜的曲率半径、透镜的折射率及周围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由于像面是弯曲的,所以平面物体成像时,视场中心的像是清晰的,视场边缘就逐渐模糊。
五、畸变
物体所成的像与原物形状不相似,我们称之为畸变。
如果各像点位置较理想像更靠近主轴,则称为正畸变或桶形畸变。
反之为负畸变或枕形畸变。
眼通过眼镜片视物,若是正镜片像为负畸变,负镜片像为正畸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光学------视功能检查第一节眼屈光学发展简史屈光(Refraction):即屈折、折射。
眼屈光学即是从光学的角度来研究眼的光学构造;在正常和病理情况下的成像原理以及屈光成像异常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
眼屈光学的发展与光学密不可分。
调查表明:在我国有超过50%的青少年患有近视,我国已成为近视大国,这将严重影响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而其他类型的屈光和双眼视异常问题也需通过眼屈光学来探究原理,并寻求解决方案,因此眼屈光学对人类的视觉质量以及公众视觉保健有重要意义。
1、开普勒(Kaple):德国天文学家,1611年提出人眼的屈光系统是一个高倍凸透镜,认为外物与视网膜上的像呈倒像关系,曾一度引起世人哗然。
是第一位用光学仪器来解释视觉原理的人。
2、谢纳(Schiener),德国人,是眼屈光学最早的启蒙人。
1)1619 年,他用牛眼做实验,观察到在视网膜上出现了外界物体的倒像,应证了开普勒的假设,成为静态研究屈光的开始。
2)谢纳的针孔实验,证明了人眼只有既可看远又可看近的调节装置,这是动态屈光研究的开始:说明人眼具有既可以看清楚远处物体又可以看清近处物体的眼屈光系统的调节装置。
其后林德纳等于 1927 年根据上述原理设计了针动检影法。
这种方法需要被试者主观判断视标在视网膜上成像的清晰度,故称为自觉检影法。
目前称为电脑验光的自动验光仪,有的仍采用谢纳试验的设计原理,用来放松调节。
3、托马斯•扬( 1773~1829),英国的物理学家和内科医师。
1)前述谢纳实验只证明了人眼有能够看远和看近的调节装置,但这种功能产生在眼的哪—部分还未确定。
托马斯•扬用实验证明人眼不是用改变眼轴长短的办法进行屈光度的调节并排除了改变角膜弯曲度调节屈光度的可能性。
2)他曾提出颜色视觉的理论,后经黑姆霍耳茨的努力,创立了现在通称的扬-黑氏色觉学说。
即在视网膜上只有 3 种光的感受器。
它受红、绿、蓝 3 种色光的刺激而感光。
3)他还于 1793 年用谢纳的针孔实验法为自己检查屈光不正,其结果有-1.68D 的反例近视散光。
这是人眼散光的最早记载4、黑姆霍耳茨,德国生理学家和物理学家,是当时科学界的代表人物,他不但是眼生理光学的奠基人,也是现代医学的知名人物。
1)他的检眼镜的设计成功使眼科医师第一次能够直接看到人眼视网膜和视神经乳头的真实变化,世界著名眼科学权威一致认为应把黑姆霍耳茨于 1850 年发明检眼镜的日子做为现代眼科学的开始。
2)黑氏于 1960 年否定了瞳孔对调节的作用,并初步证明调节功能是由晶状体表面弯曲度的改变所实现。
这为人眼动态屈光的研究又向前推进—步。
5、古耳斯特兰德,瑞典人。
由于他把透镜的衍射应用于眼,于 1911 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并在黑氏色基础上不断充实,完成了简略眼、精密模型眼的制作,并设计了很多精密的光学仪器.为光学仪器应用于临床作出了贡献,其中最突出的足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裂隙灯和显微镜,以及大型检眼镜。
6、唐德,荷兰人。
眼屈光不正的奠基人。
唐德于 1856 年发表了选用眼镜矫正屈光不正的文章,接着又于 1860 年发表了《屈光不正与其结果》和《散光与柱镜》,最后于 l864 年发表了他的代表作《眼的调节与屈光不正》。
他的这些著作为眼的屈光性视觉障碍及其矫正方法奠定了基础。
被推祟为眼屈光不正史上的代表人物。
杰克逊继唐德之后发表了很多有关眼屈光不正和论述近视眼的文章。
于 1885 ~1895 年发表了关于检影镜的原理及应用。
他的名字与我们常用的交叉柱镜联在一起,它是由斯托克斯于 1849 年所设计,后由杰克逊首先采用并使之推广。
我国屈光学发展对我国眼屈光学作出较大贡献的则应首推毕华德教授,著有《眼屈光学及其测定法》《中国眼镜史》等。
1936 年刘以祥所著大学丛书《近代眼科学》中,对眼屈光及调节作了较系统的叙述。
孙桂毓的《眼的屈光学概述》是我国解放初期的眼屈光学专著。
1982 年,中华眼科学会眼屈光学组成立。
定期举行学术交流,举办眼屈光学学习班,并出版了《眼屈光学专辑》。
20 世纪 60 年代缪天荣设计了视标增率均匀并可用于统计的《标准对数视力表》,并以该表中的 5 项标准成为我国视力表设计的国家标准。
胡诞宁应用眼遗传学研究得出,中国人的高度近视为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低度近视为多因子遗传,遗传和环境对眼屈光的影响约各占 50 %,他还对阿托品防治近视眼作了较系统的观察。
此外,徐宝萃对眼屈光的客观检查和立体视觉的研究,王永龄对推广带状光检影法,汪芳润测定了学龄前儿童眼屈光的生理值,颜少明和刘蔼年设计了 ( 立体视觉检查固 ) 和《双眼影像不等检查图》,杨沛霖设计了动态模型眼,计尚年在检影工作中发现了 S 图像并出版了《检影研究及其应用》,对在检影中寻求中和点作了精辟描述,等等。
他们都为我国眼屈光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眼是光的感受器官.它的发生和进化与光的存在不能分开,尤其太阳光与人眼的关系。
人类视觉中最为突出的双眼视觉、立体视觉和视觉心理学等高级视觉功能是动物视功能进化的顶峰,它也是人类在所处的环境中长期劳动、长期适应和不断演化的结果。
第二节基础概念视觉功能包括:视力、视野、色觉、形觉、暗适应、对比敏感度等。
视觉分辨能力可分为:光辨能力、空间辨别能力、时间辨别能一.视力:视力即视锐度,主要反映黄斑的视功能。
视力计算公式:V=0.00145d/h视力为一分视角辨别能力V: 视力d: 检查距离h: 视标高度例:顾客的的检查距离为5m,所能看到的最佳视标高度为7.25mm,求其视力?V=0.00145×5/0.00725=0.00725/0.00725=1.0答:视力为1.0矫正视力在0.8至0.3为弱视0.2至0.05为低视力0.05以下为盲二.视野:检测眼注视固定目标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正常视野:上方56度下方74度鼻侧65度颞侧91度黄斑为中央视力,视盘为生理盲点三.视轴:眼外注视点通过角膜表面中央部与黄斑的连线。
四.固定轴:眼外注视点与回旋点的连线。
五.对比敏感度:反映空间、明暗对比的二维频率形觉功能六.暗适应:眼对光敏感度逐渐增加并达到最佳状态的过程。
暗适应障碍:夜盲症七.色觉:光波刺激视网膜锥体细胞所引起的颜色分辨能力。
正常人能辨别各种颜色,凡不能准确辨别各种颜色者为色觉障碍。
色觉障碍包括:1.色盲:红色盲、蓝色盲、绿色盲、全色盲。
2.色弱八.双眼视:外界物体的影像分别落在双眼视网膜的对应点上(主要是黄斑部)神经兴奋沿知觉系统传入大脑,在大脑高级中枢把来自于双眼的视觉信号分析,综合成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感知印象的过程。
双眼视觉的三个等级:1. 双眼同时知觉2. 双眼融像及融像范围3. 立体视觉双眼视的前提条件:1.健康的视网膜感光系统2.健全的眼肌定位系统3.完整的视中枢神经系统双眼单视双眼视野视界圆 Panum氏空间九.立体视觉:指感知物体立体形状及不同物体相互远近关系的能力。
立体视觉以双眼的生理性复视的存在,即双眼单视为其生理基础。
十.老花:人在到达一定年龄时,由于晶状体硬化以及睫状体老化所造成眼睛丧失看近距离时所具有的调节功能,称为老花。
十一.弱视1.单纯性弱视: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主要由功能性因素引起的远视力低与0.9,且不能矫正者,例为弱视。
2.器质性弱视:除单纯性弱视以外都称为器质性弱视。
3.成因:弱视眼是由于视觉发育絮乱,而造成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低于正常眼,而且没有完善的立体视觉。
包括:形觉剥夺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眼睑下垂会引起形觉剥夺性弱视,眼睑闭合不全不会引起弱视。
)十二.斜视眼球有偏斜的趋势,两眼的视线不能集中注视一物,称为斜视。
斜视分为显斜视与隐斜视。
成因:1.先天性遗传2.双眼的眼肌肌力不平衡3.视神经支配异常4.肌肉与眼球发育异常5.眼屈光不正异常十三.低视力顾客双眼的视觉功能减退达到一定程度(视觉功能减退泛指中心远视力和近视力低下,周边视野缩小或中心视野暗点,对比敏感度下降以及色觉、光觉、眼球运动或双眼单视异常等),且不能用手术、药物或常规的屈光矫正方法提高视力,生活和工作能力丧失或部分丧失者,例为低视力。
第二节眼的屈光一.人眼屈光系统的组成及结构1、眼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2角膜占眼总屈光度的70%-75%,它的原因是角膜前后折射率相差太大。
3、人眼看清事物必须做到:1.眼屈光系统完全透明2.平行光线通过眼屈光系统聚焦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3.视路完整、功能健全。
二.屈光不正1.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2.近视:静态屈光下,平行光线通过眼屈光系统聚焦在视网膜前。
近视眼的临床症状:远视力低下、视疲劳、外斜视、眼低不同程度变化。
3.远视:静态屈光下,平行光线通过眼屈光系统聚焦在视网膜后。
远视眼的临床症状:看远不清晰、看近更不清晰、头晕、内斜视。
4.散光:眼屈光系统不同子午线上的屈光度不同,以至于不能使光线聚焦成一个点。
散光包括:单纯性近视散光 D单纯性远视散光 B复合性近视散光 E复合性远视散光 A混合性散光 C三.视近三联运动:1. 视近三联运动包括:调节、集合、缩瞳。
(这三个眼部运动同时产生,并相互影响)2.调节:人眼为看清近距离物体而使晶状体突起从而增加屈光度的过程称为调节。
眼调节时,参加调节的组织主要是睫状肌、晶状体、悬韧带。
(m)例:如果要在25cm的距离看书,眼睛需要用多少调节力?25 cm=0.25m1/0.25=+4D答:需要用+4.00D的调节力A. 调节近点(NPA):在用最大调节时,所能看到最近的一个点。
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有限距离。
远视眼的远点在眼后某一点。
B. 调节远点(FPA):在静态屈光下,所能看到最远的一个点。
C. 调节幅度(AMP):AMP=1 / NPA—1 / FPA调节力与年龄的关系:最小调节幅度=15-0.25×年龄平均调节幅度=18.5-0.3×年龄最大调节幅度=25-0.4×年龄3.集合:人眼在注视近距离物体时,双眼向内转动使双眼视轴会聚一点的过程。
集合广度=10×PD /(NPC+1.3)例:集合近点为20cm,PD为60mm,求集合广度?集合广度=10×PD /(NPC+1.3)=10×60/(25+1.3)=28△4.缩瞳:瞳孔缩小第三节屈光检查验光的光学目的是通过矫正镜片使视网膜与无限远处物体产生共扼。
一.客观验光1.检影首先给被检者戴上+1.50的镜片,检影镜与被检眼保持67cm检影距离,移动光带,如果映光顺动就加正镜片,映光逆动加负镜片.映光不动呈橘红色正圆状则为正视眼。
高度屈光不正光带特点:宽暗慢.;低度屈光不正光带特点:窄亮快(m)例:已知最后加置中和映光的镜片为+3.50+0.5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