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时间(TT)测定
凝血酶时间测定

凝血酶时间测定
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测定主要用于纤溶治疗的监测;过筛检测纤维蛋白原缺陷、循环中有肝素、类肝素的存在等。
(一)检验原理
凝血酶法: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溶液后,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凝血酶时间。
(二)检验方法学
1.试剂
凝血酶溶液用生理盐水调节至使正常血浆的凝固时间在16~18秒为宜。
2.标本采集
受检全血与0.109mol/L枸橼酸钠溶液或0.1mol/L草酸钠溶液作9∶1抗凝,充分混匀,1500r/min离心10分钟,以此制备乏血小板血浆。
3.标本检验
取玻璃小试管1支,加入受检血浆0.1ml,置37℃水浴中,再加入凝血酶溶液0.1ml,立即启动秒表,轻轻摇动试
管,记录血浆凝固时间,重复上述检测,取平均值。
(三)方法学评价
离心时间及特殊的标本类型均会对检测构成影响(详见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四)质量保证
1.正常对照
每次使用的凝血酶试剂的活性不尽相同,故应以正常人混合血浆作正常对照。
2.检验温度
水浴温度应恒定在36~38℃,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可使凝血酶时间延长。
3.检验周期
应在采血后4小时内完成检测,否则可使凝血酶时间假性延长。
(五)参考范围
16~18秒。
(六)临床意义
TT延长指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主要见于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增多,系统性红斑狼疮、肝脏疾病、肾脏疾病、低(无)
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及F(g)DP增多如DIC、原发性纤溶等。
凝血酶时间(TT)操作程序 TT-SOP

正常质控(混合)血浆时间:11~17秒;
重复性: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CV)≤5%;
瓶间差:瓶间相对极差≤6%。
【检验方法】
凝固法
【检验原理】
待测血浆加入适量的凝血酶溶液,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测定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待测血浆凝血酶时间(TT)。
【检验试剂】
测定时的各组成成分
TT试剂:凝血酶、缓冲液、稳定剂、防腐剂
TT缓冲液:缓冲液、稳定剂、防腐剂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
试剂2~8℃保存,可稳定至标签所示失效日期。
版序:2015-5
页码:第2页,共2页
【所需仪器及材料】
仪器:血凝仪、台式离心机;
材料:TT试剂、TT缓冲液;
质控血浆;
试剂准备:TT试剂用规定体积的TT缓冲液复溶。
【检验标本】
类型:血浆
稳定性:﹣80℃保存,不宜超过30天。﹣20℃保存,不宜超过14天。2~8℃保存,不宜超过6小时。22~24℃保存,不宜超过2小时。
检验室
文件编号:
TT-SOP-01-01
凝血酶时间(TT)操作程序
版序:2015-5
页码:第1页,共2页
【检验目的】
用于体外人血浆中凝血酶时间测定,该实验系检查受试者血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能力的过筛试验。
【检验摘要】
TT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物质存在,SLE,肝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病,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病(纤维蛋白原机能不良血症),FDP增多,异常球蛋白血症或免疫球蛋白增多等疾病。
注意:
采血必须使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或硅化玻璃注射器,贮血必须使用塑料试管或硅化玻璃管。不宜使用普通玻璃器,避免凝血因子活化。
凝血TT

修改纪录:1目的本操作书的制定的目的是,为操作者进行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提供正确的操作方法。
2适用范围适用于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3定义凝血酶时间(TT)是一个快速而简易地评价纤维蛋白形成的试验,因子X III 缺乏时,TT保持正常。
当PT,APTT延长,不能解释结果时,在进行其他试验之前,应先测定TT,再做其他确诊测试。
4测定原理和临床意义4.1测定原理在过量的凝血酶存在下,被稀释血浆的凝固时间可直接反映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
4.2临床意义反映血浆中纤维蛋白的减少和FDP的增多,可作为异常纤维蛋白原的筛选试验。
延长:血循环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如DIC继发纤溶亢进、溶拴治疗后));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增多;AT-Ⅲ活性增高;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如先天性无纤维蛋白血症、严重肝脏疾病)等。
异常FDP(骨髓瘤,风湿性关节炎)缩短:见于高凝状态。
5实验室条件5.1实验场所中心实验室临检室5.2温湿度要求室温:15-30℃湿度:20-80%6标本要求6.1标本种类6.1.1标本种类血浆6.1.2标本量最适量:3ml最小量:2ml分析量:200ul不适标本的处理:采集量过少、抗凝剂错误、血液凝固等情况下,拒收标本,及时与临床联系,并做好登记。
6.1.3容器枸橼酸钠抗凝管---9体积血采集到1体积0.109 M枸椽酸钠抗凝剂中(NCCLSH3-A3,H21-A21标准)6.1.4采集条件采集时间:检查对象生活饮食处于日常状态,安静。
拒收标准:采血量不足、严重乳糜血、抗凝不充分、严重乳糜血、抗凝剂有误等采集部位:静脉采血。
6.2使用条件6.2.1保存条件---标本血浆在20℃保存8小时,如果采用肝素治疗,标本保存2小时。
* 不要将血浆置于2 - 8℃保存。
6.2.2保存事项必须及时检验,放置过久可影响检验结果。
6.2.3保存天数:1天6.2.4保存场所:临检室6.2.5特殊容器:无6.2.6预防措施标本为可感染性标本,应注意人员及环境的防护,防护措施请使用眼镜,口罩,手套等。
斯达高TT检测

修改纪录:1目的本操作书的制定的目的是,为操作者进行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提供正确的操作方法。
2适用范围适用于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3定义凝血酶时间(TT)是一个快速而简易地评价纤维蛋白形成的试验,因子X III 缺乏时,TT保持正常。
当PT,APTT延长,不能解释结果时,在进行其他试验之前,应先测定TT,再做其他确诊测试。
4测定原理和临床意义4.1测定原理在过量的凝血酶存在下,被稀释血浆的凝固时间可直接反映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
4.2临床意义反映血浆中纤维蛋白的减少和FDP的增多,可作为异常纤维蛋白原的筛选试验。
延长:血循环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如DIC继发纤溶亢进、溶拴治疗后));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增多;AT-Ⅲ活性增高;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如先天性无纤维蛋白血症、严重肝脏疾病)等。
异常FDP(骨髓瘤,风湿性关节炎)缩短:见于高凝状态。
5实验室条件5.1实验场所中心实验室临检室5.2温湿度要求室温:15-30℃湿度:20-80%6标本要求6.1标本种类6.1.1标本种类血浆6.1.2标本量最适量:3ml最小量:2ml分析量:200ul不适标本的处理:采集量过少、抗凝剂错误、血液凝固等情况下,拒收标本,及时与临床联系,并做好登记。
6.1.3容器枸橼酸钠抗凝管---9体积血采集到1体积0.109 M枸椽酸钠抗凝剂中(NCCLSH3-A3,H21-A21标准)6.1.4采集条件采集时间:检查对象生活饮食处于日常状态,安静。
拒收标准:采血量不足、严重乳糜血、抗凝不充分、严重乳糜血、抗凝剂有误等采集部位:静脉采血。
6.2使用条件6.2.1保存条件---标本血浆在20℃保存8小时,如果采用肝素治疗,标本保存2小时。
* 不要将血浆置于2 - 8℃保存。
6.2.2保存事项必须及时检验,放置过久可影响检验结果。
6.2.3保存天数:1天6.2.4保存场所:临检室6.2.5特殊容器:无6.2.6预防措施标本为可感染性标本,应注意人员及环境的防护,防护措施请使用眼镜,口罩,手套等。
凝血酶时间测定(TT)

凝血酶时间测定(TT)一、测定原理:1、在凝血酶作用下,待检血浆中纤蛋白原变位纤维蛋白。
当待检血浆中抗凝物质增多是,凝血酶时间延长。
二、标本要求:1、凝血专用管(CTAD管,枸椽酸钠0.109M,蓝帽)抽取静脉血至刻度线,充分混匀。
1000转离心10分钟后2小时内测定完毕。
2、测定量 100ul血浆三、试剂:1、STAGO公司原装试剂STA®-THROMBIN®2、保存条件:2-8℃3、使用条件:使用前干粉与稀释液混匀,放入搅拌珠,以保持试剂为混悬液,条码扫描后放入仪器试剂柜特定位置。
四、仪器和材料:1、STA全自动血凝仪2、含有磁珠的反应杯五、标准和质控:1、预定标,标准曲线由厂家在试剂中提供。
2、质控品为原装STA-COAG CONTROL N+P两批号定值血浆干粉,保存条件2-8℃。
使用前加蒸馏水1ml,混匀即可使用,试剂开启后在试剂柜内稳定8小时。
编写:伍海波制定日期:2011.12.1六、操作程序:1、装卸试剂:F2键打开试剂柜,条码扫描后确认试剂量,放入特定孔(带搅拌珠混匀功能)即可。
2、定标与室内质控:更换试剂批号时仪器根据每批试剂的标准曲线自动定标,24小时室内质控自动测定一次,未通过则仪器会提示报警。
3、标本测定:F1键打开标本柜,输入号码后随机插入标本孔,选择测定项目后关闭标本柜。
吸样针加100ul血浆入反应杯,预温240秒后加入50ul TT试剂并开始计时。
秒数计算均由仪器根据曲线自动完成换算。
4、传送并核收结果。
5、注意事项:a、血量与抗凝剂比例适宜,离心时间充分以确保血浆中无血小板干扰测定结果。
b、标本无凝固。
七、计算和参考值由仪器自动完成,正常参考值:14-21秒编写:伍海波制定日期:2011.12.1。
血凝四项注意事项

血凝四项注意事项血凝四项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血液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检测。
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饮食注意在检测血凝四项前,应保持正常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
过于油腻、高蛋白和高纤维的食物都可能影响血凝四项的检测结果。
建议在检测前保持饮食均衡,避免摄入过多的刺激性食物。
2.药物影响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血凝四项的检测结果。
例如,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可以影响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可以影响血小板功能和凝血过程。
如果正在服用这些药物,请在检测前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进行相应的调整或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3.休息充足在进行血凝四项检测前,应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过度疲劳和长时间熬夜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影响血凝四项的检测结果。
建议在检测前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4.采血时间血凝四项检测需要采集静脉血样,因此需要注意采血时间。
最好在清晨空腹时进行采血,此时血液中的成分较为稳定,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出血凝状况。
如果需要在其他时间段进行采血,应尽量避免在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时进行。
5.正常生理变化人体的凝血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即使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凝四项的检测结果也可能存在一定的波动。
例如,女性的凝血系统在月经期、妊娠期和更年期等时期可能会出现变化;而老年人和儿童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或发育不完全,也可能出现凝血异常的情况。
这些都属于正常生理变化,无需过于担心。
如果存在异常情况,建议及时咨询医生并进行进一步检查。
凝血酶时间(TT)测定

凝血酶时间(TT)测定1. 实验原理凝固法确定量的血浆样本(100μl),加入凝血酶时间(TT)反应试剂(50μl)经过一定时间(3min)加湿后,采用波长660nm的光照射样本,凝血过程中血浆的混浊度可以通过测量散射光光强度的改变来测定,然后通过标准曲线求出凝血酶时间。
2. 标本采集2.1 早晨空腹采血(空腹12小时左右),静脉采血。
2.23.8%(w/v)枸椽酸钠0.2ml+静脉血1.8ml,混匀。
3. 标本存放:1小时内(3000r/min×15min)分离血浆,室温放置不超过2小时,2~8℃保存不超过4小时,长时间保存需在冰冻条件下,(-70℃不超过6个月),只能冻融1次,在37℃迅速解冻,以减低凝血因子的消耗,解冻后立即测试。
4. 标本运输:低温条件下运输。
5. 标本拒收的标准:抗凝剂不符合,采血量不准确,凝固,溶血,脂血标本不能作测定。
6. 实验材料:6.1 德国Dade Behring Marburg 公司凝血酶时间测定试剂,每瓶5ml(用配套稀释液溶解)共50人份,未开封试剂2~8℃贮存到说明书上有效期,复溶试剂2~8℃保存不超过7天。
6.2 Dade Citrol质控血浆.用蒸馏水1ml溶解后放置30分钟,才能使用或分装。
复溶后,室温保存2小时,2~8℃4小时。
7. 仪器设备:7.1 仪器名称:xxx CA-1500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7.2 仪器厂家:xx公司7.3 仪器型号:xxx CA-15007.4 仪器技术参数:7.4.1 速度:最快检测速度180测试/小时,组合检测约140测试/小时7.4.2 试剂位:36个,具冷藏功能。
7.4.3 样本位:50个,可自动连续添加。
7.5 仪器校准程序:7.5.1 校准频率:当方法改变,试剂厂家或试剂型号改变,仪器维修影响测定结果等情况时,必须进行校准。
7.5.2 校准操作:设置标准曲线分析(由仪器提供商指定工程师执行)8. 操作步骤:8.1 检查前准备:8.1.1 清空废液瓶,清空反应杯抛弃槽。
血凝实验原理

血凝实验原理
血凝实验是一种常用的血液凝固功能测试方法,通过测定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活性和凝血酶原时间来评估机体血液凝固功能的状态。
实验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凝血过程:当血管发生损伤时,凝血因子会依次激活,形成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聚集,最终形成血栓。
2. 血栓形成过程:凝血因子活化后,会生成凝血酶酶解纤维蛋白原,将其转化为纤维蛋白,形成血栓。
3.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该指标是衡量机体外系凝血功能状态的常用参数。
PT测定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原始凝血因子活化和共同凝血酶酶原的形成。
在实验中,通过添加常规的凝血试剂和钙离子来模拟凝血过程,测量血液在一定时间内凝固的程度,得到PT的结果。
4. 凝血酶时间(TT)测定:该指标用于评估凝血酶活性。
在实验中,通过加入甘露醇或其他抗凝剂来阻断凝血因子活化,然后观察血液在一定时间内是否凝固,从而得到TT的结果。
5.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该指标用于评估机体内源性凝血途径功能。
在实验中,通过添加磷脂质激活剂和凝血因子活化剂来激活血液内部的凝血因子活性,并加入凝血试剂和钙离子来促使凝血过程进行,测量血液在一定时间内凝固的程度,得到APTT的结果。
总之,血凝实验通过模拟机体血液凝固过程和测定凝血因子活性,能够评估机体凝血功能的状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监测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凝血凝血酶时间(TT)测定(第四版)
出凝血原理:
在37℃条件下,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溶液后,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出凝血标本处理:
患者处于休息状态下,采空腹静脉血(急诊病人除外)。
采血者应技术熟练,“一针见血”,以防止组织损伤,使外源性凝血因子进入标本。
最好不与其它实验一起采集而使血液停留在针管的时间延长。
采完血后,将血液沿管壁缓缓注入试管,避免产生气泡;然后迅速将血液和抗凝剂轻轻颠倒混匀,避免用力震荡。
全血要在1小时内分离血浆。
分离乏血小板血浆时,要在室温下3000rpm离心10分钟,室温下可存放4小时。
全部试验不能在4小时内完成,应将乏血小板血浆分装在~的小试管中快速冷冻,储存于-20℃冰箱中。
冷冻过的标本不能再次冷冻,否则结果会不准确。
冷冻血浆融化时,应将盛冷冻血浆的容器置于37℃水浴中,并轻轻摇动,使其迅速融化。
出凝血试剂:TT试剂购于天津威士达公司:德灵Test Thrombin Reagent试剂(试剂盒代号OWHM13)。
内含凝血酶测定试剂冻干品:标准浓度的牛凝血酶,牛白蛋白;凝血酶测定试剂缓冲液(25mmol/l,)。
按要求的量用缓冲液溶解小瓶中的试剂,测试之前必须将试剂溶解液预温到37℃。
复溶的试剂从冰箱中取出后室温平衡15min后上机分析。
出凝血仪器:使用Sysmex公司的CA-7000型全自动血液凝固仪。
出凝血操作:按仪器操作步骤执行标准操作。
出凝血4.6.1开机:按下机器侧面的POWER 按钮。
开机后机器进行自检,当屏幕上边显示“Ready:”时可以进行试验。
出凝血4.6.2检查消耗品:
1、准备反应杯:打开仪器上盖装反应杯的盖子查看反应杯是否够量,不足时,需及时添加。
(一次性最多可放1000 个杯子)
2、准备试剂:按照仪器对试剂的要求,把试剂准备好,放到仪器内相应位置,注意查看试剂的量和有效期。
如还不熟悉试剂位置时,可在主屏幕上选Reagent Setting,按屏幕显示放置试剂。
3、查看仪器的洗液瓶和废液瓶
出凝血4.6.3准备标本:将样本放入样本架,再将样本架放到仪器进样器上。
出凝血4.6.4输入检测项目:主菜单上按下Work List 键,进入工作菜单,输入TT项目。
出凝血4.6.5输入样本号:按屏幕下菜单的ID No.键,按顺序输入样本的序号。
出凝血 4.6.6开始检测:录入完所有测试信息,按下屏幕右上角START 键,开始检测。
出凝血质量控制:使用德灵公司的leve11质控品做质量控制。
每批质控品的值不超过2SD。
(详见出凝血1质量控制)
出凝血计算:仪器自动计算出结果。
出凝血参考值:~,是由DADE BEHRING公司推荐。
出凝血临床意义:
TT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病,肾病,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FDP增多等。
TT缩短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等。
出凝血参考文献:
1)主编王鸿利.止血与血栓检验技术.(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主编李家增王鸿利韩忠朝.血液实验学.(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主编邓家栋杨崇礼杨天楹.临床血液学.(第一版1985)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主编邓家栋杨天楹杨崇礼.血液学实验诊断.(第一版1985)天津出版社.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一版 1991).东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