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乳提取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研究

合集下载

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提取分离与检识讲解

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提取分离与检识讲解

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提取分离与检识(一)目的要求学习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检识,通过实验要求:1.掌握用溶剂法提取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操作技术。

2.通过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分离,熟悉干柱色谱的操作技术。

3.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检识方法。

(二)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及性质补骨脂 为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实,全国各地多有栽培。

含有多种呋喃香豆素类成分,主要含补骨脂内酯 (补骨脂素)、异补骨脂内酯 (异补骨脂素)和补骨脂次素等。

其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为抗白癜风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光敏性质。

1.补骨脂素(psoralen) 又称补骨脂内酯,分子式C 11H 6O 3,分子量186.16。

无色针状结晶(乙醇),mp.189~190℃,有挥发性。

溶于甲醇、乙醇、苯、氯仿、丙酮;微溶于水、乙醚和石油醚。

2.异补骨脂素(isopsoralen) 分子式 C 11H 6O 3,分子量186.16。

无色针状结晶,mp.137~138℃,溶于甲醇、乙醇、丙酮、苯、氯仿,微溶于水、乙醚,难溶于冷石油醚。

O O O OOO补骨脂素 异补骨脂素3.补骨脂乙素(isobavachalcone) 又称补骨脂酮、异补骨脂查耳酮。

分子式C 20H 20O 4,分子量324.36。

黄色片状结晶(甲醇-水),mp. 166~167℃。

4.补骨脂甲素(coryfolin) 又称补骨脂黄酮,分子式C 20H 20O 4,分子量324.36。

无色针状结晶,mp.191~192℃。

CH3 H3CHOOHOHOOOHHOCH3H3C补骨脂乙素补骨脂甲素(三)实验原理本实验根据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等在乙醇中溶解度大,利用乙醇从中药补骨脂中提取补骨脂素及异补骨脂素等,并用活性炭吸附脱色,再依据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极性差异,利用柱色谱予以分离。

(四)实验内容1:把20g补骨脂研磨后用50%乙醇冷浸提取72h,24h,24h,每次用六倍量体积的乙醇。

补骨脂临床研究进展

补骨脂临床研究进展

补骨脂临床研究进展补骨脂,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在临床应用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临床治疗中的价值和作用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对补骨脂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

一、补骨脂的化学成分补骨脂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包括香豆素类化合物,如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等;黄酮类化合物;以及挥发油等。

这些化学成分是其发挥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

二、补骨脂的药理作用1、对骨骼系统的作用补骨脂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作用,有助于增强骨骼强度,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2、抗炎作用研究表明,补骨脂中的某些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对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抗肿瘤作用补骨脂中的一些成分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

4、免疫调节作用它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补骨脂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1、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上,补骨脂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者制成中成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

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骨密度有所增加,骨折风险降低。

2、治疗白癜风补骨脂素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可以刺激黑色素细胞的生成,因此在白癜风的治疗中得到了应用。

通过外用补骨脂酊剂,并结合紫外线照射,部分患者的白斑面积减小,色素逐渐恢复。

3、治疗慢性结肠炎补骨脂具有抗炎和调节免疫的作用,对于慢性结肠炎患者,能够缓解肠道炎症,改善临床症状,如腹痛、腹泻等。

4、治疗妇科疾病在妇科领域,补骨脂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带下病等。

其通过调节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发挥治疗作用。

四、补骨脂的临床研究案例为了更直观地了解补骨脂的临床疗效,以下列举一些相关的研究案例。

一项针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使用常规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另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骨脂制剂。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加用补骨脂制剂的患者骨密度增加更为明显,且骨折发生率显著降低。

养生药酒中制补骨脂药材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提取研究

养生药酒中制补骨脂药材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提取研究

养生药酒中制补骨脂药材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提取研究孙清华;熊莉芬;皮慧青;刘晓璐;孙琦
【期刊名称】《酿酒》
【年(卷),期】2022(49)6
【摘要】制补骨脂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二者均为香豆素类化学成分。

本实验研究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水提取、醇提取以及渗漉法,探索在不同的提取方法下,不同的提取溶剂以及提取条件对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提取是否存在影响,以期找到制补骨脂药材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最佳提取方法。

通过实验研究可以初步确定,当制补骨脂药材在提取过程中采用水为提取溶剂时,水不能有效的将成分提取出来,但是醇提取溶剂却能有效的将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从药材中提取出来。

并且,在提取过程中,温度对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提取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所以,制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最佳提取方法为醇渗漉法。

【总页数】4页(P37-40)
【作者】孙清华;熊莉芬;皮慧青;刘晓璐;孙琦
【作者单位】江西广力药业有限公司;四特酒有限责任公司;江西国翔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62.91;TS261.4
【相关文献】
1.HPLC法测定补骨脂药材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
2.HPLC法直接测定三七药酒中补骨脂素与异补骨脂素的含量
3.补骨脂药材及其制剂中补骨脂素与异补骨脂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综述
4.微波辅助提取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工艺研究
5.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提取工艺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补骨脂提取溶媒研究及提取物含量测定[权威资料]

补骨脂提取溶媒研究及提取物含量测定[权威资料]

补骨脂提取溶媒研究及提取物含量测定[权威资料] 补骨脂提取溶媒研究及提取物含量测定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以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为指标,建立检测方法来测定补骨脂提取物的含量。

采用不同溶媒对补骨脂进行提取,通过提取物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得率、经济成本、安全性等角度来衡量最佳提取溶媒。

结果表明,在相同溶剂倍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的条件下用80%乙醇为提取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最佳溶媒。

关键词:补骨脂; 提取溶剂; 含量测定【】R917 【】B 【】1002-3763(2014)07-0056-02补骨脂别名和兰苋、胡韭子等,为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实。

主产于四川、河南、陕西、安徽等地。

具有补肾壮阳、温脾止泻之功效,外用治疗白癜风。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抗衰老、扩张冠状动脉、增强皮肤色素等作用,是治疗白癜风的特效药。

补骨脂素(Psoralen)和异补骨脂素(Iso psoralen)为呋喃香豆精类化合物,具有光敏、抗癌、解痉及止血等作用,是补骨脂的主要有效成分,补骨脂中还含有黄酮及查尔酮类化合物。

中成药中补骨脂和异补骨脂的测定方法已有较多报道,但对补骨脂提取溶媒的研究还未见有报道。

本文以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为指标,考察了补骨脂的提取溶媒,从而为进一步开发补骨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同时为补骨脂提取物的生产提供依据。

1 材料与试剂1.1 仪器:HP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系列(美国惠普),在线脱气、四元泵、紫外检测器,HP化学工作站;RE-52A旋转蒸发仪;HH-2数显恒温水浴锅;梅特勒精密电子天平。

1.2 试剂:甲醇(色谱纯)、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丙酮、甲醇、无水乙醇(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补骨脂素对照品,批号739-9203;异补骨脂素对照品,批号738-8802(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补骨脂药材购自安徽亳州四海药材公司。

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键合人血清白蛋白的比较

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键合人血清白蛋白的比较

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键合人血清白蛋白的比较何文英;姚晓军;胡之德;陈光英【摘要】将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植物药活性组分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圆二色谱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详细比较研究了这两种香豆素类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键合作用.不同光谱的结果定性、定量地显示了HSA二级结构变化的程度.依据荧光滴定实验及Van't Hoff公式求出了反应的热力学参数(△H和△S)的值.根据修正后的Stem-Volmer和Scatchard 方程和荧光光谱数据分别求得不同温度(296,303,310及318 K)下药物与蛋白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且根据F(o)rster偶极-偶极能量转移理论,求得药物与HSA间的键合距离;利用竞争实验确定了药物在HSA上的键合位点为site Ⅱ.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这两种化合物与HSA相互作用的机制.【期刊名称】《物理化学学报》【年(卷),期】2010(026)001【总页数】9页(P221-229)【关键词】光谱法;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人血清白蛋白;键合【作者】何文英;姚晓军;胡之德;陈光英【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海口,571158;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兰州,730000;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兰州,730000;海南省热带药用植物化学重点实验室,海口,57115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1传统中药补骨脂为豆科植物Psocaleacorylicolia L.的果实,具有补肾壮骨、升达脾胃、纳气止泻的功效.其中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补骨脂素(psoralen)和异补骨脂素(isopsoralen)为主要有效成分,补骨脂素(7H-furo[3,2][1]benzopran-7-one,ficusin,图1)又称补骨脂内酯,补骨烯.异补骨脂素(2H-furo[2,3-h]-1-benzopran-2-one,图1)又称异补骨脂内酯,白芷素.它们具有抗肿瘤、抗菌、促进皮肤色素增生、治疗增生性病变、杀灭白血菌细胞、抗衰老和止血等药理作用[1-3].蛋白质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也是药物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运输载体,研究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已成为生命科学、化学和临床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4].国外对药物与蛋白质结合反应研究较早[5],国内化学工作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有十余年的历史[6,7],但大多主要研究的是西药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而对中药活性组分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研究较少.近年来,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小分子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主要的实验手段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激光拉曼光谱法、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法、质谱、电化学分析法、平衡透析法、液相色谱法、微量热、毛细管电泳及粘度等方法[8],得到了许多关于HSA与药物分子作用的信息,包括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结合位置、作用力类型以及蛋白质分子在相互作用中结构的变化等有用的信息.但研究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与HSA相互作用的报道尚未见到.结构上,补骨脂素与异补骨脂素为同分异构体,进行比较性的研究,对全面阐明小分子化合物与HSA 的结合规律和机理,了解植物药的药用机理,提高植物药用药的科学性、合理性,认识药物配伍禁忌等都有积极作用.本文利用多种光谱法首次研究补骨脂素与异补骨脂素与HSA的相互作用,确定包括键合常数、键合距离及结合位点数等键合参数;从不同的光谱信息定性和定量表征药物影响HSA二级结构的程度,从分子水平上了解药物与模型HSA的键合反应及作用机理.HSA(99%)和三羟基甲基氨基甲烷(99.99%)均购自Sigma-Aldrich(美国)生物技术制品公司.HSA用pH 7.40三羟基甲基氨基甲烷-盐酸(Tris-HCl)缓冲溶液配制,其储备液(1.5×10-5mol·L-1)4℃保存于暗处.补骨脂素(99.9%)与异补骨脂素(99.9%)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储备液(1.0×10-3mol· L-1)用无水乙醇(99.7%)配制.Tris-HCl缓冲溶液(pH 7.40)用0.20 mol·L-1的Tris和0.10 mol·L-1盐酸配制.pHs-10A型酸度计(萧山市科学仪器厂)用于缓冲溶液pH值的测定;超级恒温槽(日本岛津)用于控制实验所需温度.实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所用仪器为:RF-5301PC型荧光光度计(日本岛津);Cintra-10 e紫外光谱仪(澳大利亚,GBC);Jasco-20C自动记录光谱仪(日本);Nexus 67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Nicolet公司),衰减全反射附件(ATR),DTGS检测器,OMNIC52数据处理软件. 荧光光谱测定:移取1.0 mL 1.0 mol·L-1的NaCl溶液、一定量的HSA溶液和补骨脂素与异补骨脂素溶液于10 mL比色管中,以pH 7.40的Tris-HCl缓冲溶液定容.以280 nm为激发波长(λex),扫描300-500 nm范围的荧光光谱(1 cm石英池,狭缝宽5 nm).荧光滴定实验:移取0.3 mL 1.0 mol·L-1的NaCl溶液和一定体积的HSA储备液(1.5×10-5mol· L-1)、适量的Tris-HCl缓冲溶液(pH 7.40)于1 cm石英池中(三者体积总和为3.0 mL),以微量注射器逐次加入不同体积的药物储备液(1.0×10-3mol·L-1,累积体积<100 μL),反应时间为4 min.对不同的药物-HSA体系选择不同的激发波长/发射波长(λex/λem),测定不同温度下体系的荧光强度,所得实验数据用于结合常数等的计算.为求得小分子配体与大分子相互作用时不同结合类型的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最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Scatchard方程[9]:式中r为每个HSA分子键合的药物的个数,Df为游离药物的浓度,n为结合位点数,K为结合常数.以r/Df对r作图,可得到n和K.方法二是利用修正的Stern-Volmer方程[10]:式中F与F0分别代表有和无猝灭剂时的荧光强度, ΔF=F0-F,K′为修正后的Stern-Volmer猝灭常数, [Q]为猝灭剂(药物)的浓度,f为校正因子.同步荧光测定:以230 nm为激发波长,290 nm为发射波长(Δλ=60 nm),测定加入药物后体系的同步荧光.药物浓度由0增至30.00 μmol·L-1.标记竞争实验:采用荧光滴定法,固定HSA的浓度,向药物-HSA体系分别加入一定量的竞争试剂:位点I的标记试剂为苯基保泰松(phenylbutazone, PB),位点II的标记试剂为氯灭酸(fluofenamic acid, FA),位点III的标记试剂为地高辛(digitoxin,Dig),在激发波长为280 nm,发射波长为337 nm处测定其荧光强度,所得数据用来计算键合常数.紫外吸收光谱用Cintra-10 e紫外可见光谱仪(北京)记录.移取1.0 mL 1.0 mol·L-1NaCl溶液、一定量的HSA溶液和药物溶液于10 mL比色管中,以Tris-HCl缓冲溶液(pH 7.40)定容,扫描得到紫外吸收光谱(1 cm石英池).红外光谱的采集及谱图处理:4 cm-1分辨率下,扫描2048次收集水汽光谱,使用OMNIC52数据处理软件自动进行水汽校正;室温敞开状态收集背景,然后将样品均匀地铺满ATR的ZnSe晶片,同样分辨率下,扫描60次收集样品光谱.光谱处理结果,以谱图在1800-2200 cm-1呈一条平滑直线为差减终点判据[11].圆二色性光谱(CD)测定:在10 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1.0 mL 1.0 mol·L-1NaCl溶液、一定体积的HSA溶液和药物溶液,以Tris-HCl缓冲溶液(pH 7.40)定容.使用2 mm石英池,于室温下测定200-350 nm波长范围内HSA与药物混合前后的CD 光谱.HSA的α-螺旋结构含量α-helice可利用以下公式计算[12]:α-helice=[(-[θ]208-4000)/(33000-4000)]×100%(3)式中[θ]208为波长在208 nm处的摩尔椭圆率,33000与4000为两个常数.由于HSA中存在色氨酸(Trp)、酪氨酸(Tyr)和苯丙氨酸(Phe)三种氨基酸能够产生荧光,且它们的荧光强度比通常为100:9:0.5,因此大多数情况下Trp的荧光猝灭常用来表征药物与HSA的结合关系及HSA形态的变化[13].而色氨酸残基的同步荧光光谱(见图2a)通常作为定性判断HSA构象变化的依据[14,15].图2为药物-HSA 体系的同步荧光光谱图(Δλ=60 nm),从图中可看出,对补骨脂素-HSA体系,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补骨脂素猝灭了HSA的色氨酸残基的荧光,其最大荧光发射峰从338 nm蓝移到331 nm左右,同时发生能量转移,使得补骨脂素的荧光光谱强度增大(对应图2A中410 nm附近的一组峰),说明色氨酸残基增加了位于疏水性介质的部分;对异补骨脂素HSA体系,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异补骨脂素猝灭了HSA的色氨酸残基的荧光,但是不同于补骨脂素的是,其最大荧光发射峰于338 nm处并未发生明显位移.以上结果均说明补骨脂素或异补骨脂素的存在使得HSA的构象发生了一些变化.HSA的吸收峰(大约210 nm)代表α-螺旋结构的含量[16].图3为加入两种药物分子前后HSA的紫外吸收光谱.如图3A所示,HSA在208 nm处有一强吸收峰,加入补骨脂素后HSA的吸收增加,在约245 nm处吸收渐渐增大,并在275-350 nm之间表现较典型的双峰现象;而补骨脂素的紫外吸收光谱从287红移至295 nm.图3B显示相似的现象,即异补骨脂素的加入也导致HSA的吸收增加,但没有明显的双峰现象,在约245和292 nm处药物的吸收强度渐渐增大;当药物的浓度更高时,异补骨脂素的紫外吸收光谱从282红移至301 nm.比较图3可看出:HSA中加入补骨脂素后在275-350 nm范围内出现双峰而加入异补骨脂素则没有,可能是由于药物本身的吸收差异引起的.总之这两种现象清楚地显示出两种药物均与HSA产生相互作用并影响HSA的α-螺旋结构,圆二色谱与红外光谱法是两种考察蛋白质二级结构非常有利的手段.图4为药物-HSA体系的圆二色谱图.由图4可以看出HSA在208及217 nm处有负的Cotton效应,此为典型的α+β螺旋结构[8].而药物的加入使HSA在208 nm处的负Cotton效应减小,且208与217 nm处的负Cotton效应的比值减小,而位置未发生变化,由公式(3)计算结果表明加入两种药物后使得HSA的α-螺旋结构含量发生了变化(表1).但是这两个体系所表现出的CD图的形状却没有太大的变化,可认为体系中的HSA二级结构还是以α-螺旋结构为主.由于蛋白质红外光谱的酰胺I带主要来源于其氨基酸残基的C襒O伸缩振动吸收,各种不同的二级结构与羰基和氨基之间形成的氢键有关,酰胺I带为α-螺旋、β-折叠、无规卷曲和转角等不同结构振动峰的加合带[17].图5为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前后HSA的红外谱差谱图.可看出,补骨脂素或异补骨脂素与HSA的相互作用使HSA的酰胺I带(1645.4 cm-1)和酰胺II带(1544.1 cm-1)处的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移动;而且与不加药物时HSA的谱图形状相比,峰形状也有不同的改变.表明药物分子均与HSA分子发生了相互作用,并使HSA的二级结构发生了变化,这可能是由于:(1)药物分子与HSA分子中的C襒O和C—N或N—H基团发生了相互作用;(2)药物分子与HSA分子的多肽链之间形成了氢键.将得到的红外差谱用二阶导数、去卷积技术进行处理,定量地分析HSA分子中二级结构的各个组分[18].可得到不同药物-HSA体系的二阶导数谱、去卷积谱和曲线拟合结果(均未列出),也可计算出这两种药物对HSA二级结构的影响变化值.从实验得到的数据及图谱可看出,这两种药物对HSA的键合作用,表现在谱图上的信息是红外光谱谱图的形状与峰位置发生了改变;表现在定量测定的结果上是相比不加药物的HSA中,α-螺旋含量都有所降低,这不仅对补骨脂素-HSA还是异补骨脂素-HSA 体系都有相同的趋势,而且与用圆二色谱测量得到的结果趋势相一致.通过检测加入药物前后HSA的内源荧光强度,可得知药物与HSA相互作用的情况以及HSA形态的变化.图6为HSA、药物及不同浓度的药物与HSA混合后的荧光光谱,可看出,对补骨脂素-HSA或异补骨脂素-HSA体系,当未加入药物时,激发波长(λex)为280 nm时,HSA的最大发射波长(λem)均为337 nm,此时HSA的荧光主要来自色氨酸残基.图6A表明,随着补骨脂素浓度的增大,出现了明显的荧光双峰现象;补骨脂素的存在使HSA的荧光强度降低,且体系中HSA的最大发射峰从337 nm蓝移到331 nm左右,这表示在加入药物补骨脂素后, HSA的微环境发生了变化,使其变得更加疏水.而对于补骨脂素来说,HSA的存在使它的荧光强度增大,最大发射峰从452 nm红移到447 nm处,同时在399 nm处出现一个等发射点,这是补骨脂素与HSA形成配合物的有力证据[19],也表明在等发射点处存在游离药物与键合药物之间的平衡态.图6B为异补骨脂素-HSA体系的荧光光谱图,在药物浓度加大时,猝灭了HSA的荧光强度,也有明显的荧光双峰现象,且体系中HSA的最大发射峰从337 nm轻微红移到340 nm,而异补骨脂素的最大发射波长处(452 nm)的荧光强度增大,在405 nm处出现一个等发射点,这表示在加入药物异补骨脂素后,异补骨脂素与HSA的相互作用使HSA的发色团的微环境发生了变化,使其疏水性减小.以上结果均表明补骨脂素或异补骨脂素都与HSA间发生相互作用,生成不发荧光的基态配合物,从而猝灭了HSA内色氨酸残基的荧光,并同时发生了能量转移.荧光分子与猝灭剂之间的猝灭效率都遵循着Stern-Volmer方程[20]:式中,Kq是双分子猝灭常数,τ0是没有猝灭剂时激发态荧光体的荧光寿命,KSV是Stern-Volmer猝灭常数.为了证明补骨脂素或异补骨脂素对HSA的猝灭机理,在不同温度下作补骨脂素或异补骨脂素对HSA荧光猝灭的Stern-Volmer图(未列出).由图及计算结果得知,在选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猝灭曲线的斜率降低,即随温度升高猝灭常数呈降低趋势,表明补骨脂素或异补骨脂素对HSA的荧光猝灭机理均为静态猝灭[8].猝灭常数KSV值列于表2中,用于计算热力学参数.分别在296、303、310与318 K四个温度下,固定HSA的浓度而改变药物浓度进行荧光滴定,根据方程(1)及(2)线性拟合计算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可得到药物-HSA的Scatchard图(图7)及修正的Stern-Volmer图(未列出),这些Scatchard图及修正的Stern-Volmer图都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只有一个结合位点,这与表2中所求得的键合位点数一致,同时由Scatchard曲线拟合计算得到的药物与HSA的键合常数与由修正的Stern-Volmer方程所得的结果基本一致(见表2),这表明测定数据的误差很小.上述结果均说明药物与HSA的结合常数都较大(104-105数量级),即药物与HSA有强的结合;而且温度对结合常数的影响较小,HSA在体内能起到储存和运输药物的作用,使药物通过血液循环达到作用部位,起到治疗的效果. 对结合距离的计算,依据F觟r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1)供能体发射荧光;(2)供能体的荧光发射光谱与受能体的吸收光谱有足够的重叠;(3)供能体与受能体足够接近,最大距离不超过7 nm.若满足这几个条件,就可以求出药物在蛋白质上的结合位置与蛋白质分子中产生荧光的基团之间的距离[21].当荧光体与药物分子的光谱特性符合非辐射能量转移条件时,它们之间就能发生能量转移,反映在荧光光谱上是荧光体的荧光被部分猝灭,猝灭的程度取决于荧光体(能量给予体)与猝灭体(能量接受体)间的距离.图8为补骨脂素或异补骨脂素与HSA的重叠光谱图.色氨酸的量子产率为0.118,折射指数取水和有机物的平均值1.336,取向因子取给体和受体各向随机分布的平均值K2=2/3[22],将以上各量代入相关公式[22]中,计算得出HSA中色氨酸残基与已结合的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间的距离r′分别为2.89和3.65 nm(见表2),符合能量转移理论,说明在这两种药物与HSA之间均发生了能量转移.药物小分子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常常借助于疏水作用力、静电力、氢键和范德华力等非共价键结合形成超分子复合物.不同药物与HSA结合的作用力类型不同,根据Van′t Hoff定律及公式(lnKSV=-ΔH/ RT+ΔS/R,R为气体常数)可求出反应的热力学参数,进而大致确定其作用力类型,当温度变化不太大时,反应的焓变可看作一个常数,由lnK对1/T作图(未列出),可求得药物与HSA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常数[23]. Timasheff等[24]根据热力学常数的符号与大小确定了作用力的类型,从水结构的角度来考虑,ΔS> 0通常认为为疏水相互作用,而且,水溶液中离子间的静电作用一般是以ΔS>0与ΔH<0为标志的,对于范德华力正好相反,ΔH以及ΔS却均为负值.负焓在静电作用中可能起一定作用,但在真正的静电作用中焓变非常小几乎等于零.表2中结果表明,在补骨脂素或异补骨脂素与HSA的相互作用中,ΔS为正值,而且自由能变化主要来源于ΔS而不是ΔH,表明键合过程为熵驱动过程,同时ΔS>0表明存在疏水作用.另将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得的数据,用有关的公式进行处理[25,26],可得到药物-HSA 体系的电荷密度δ值,在实验选定的药物浓度范围(3.33-33.33 μmol· L-1)内,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体系的电荷密度δ渐渐增大(补骨脂素-HSA体系变化范围为0.02-0.17,异补骨脂素-HSA体系变化范围为0.02-0.15),进一步证明了静电作用也是稳定药物-HSA体系的一种作用力.综合上述可得,补骨脂素或异补骨脂素与HSA 的结合过程同时存在两种作用力,主要是疏水作用,但不能排除静电作用的存在.通过设计竞争实验的方法,来确定这两种药物在HSA上的结合位置.由于某些药物结合蛋白有特定的位点,这些药物可以作为其他药物结合位置的探针,通过探针药物存在时其他药物的结合常数等的变化来判断其结合位置.HSA能与许多内源或外源物质发生键合作用,结合常数的范围一般是104-108mol-1·L[27].HSA的三维晶体结构显示,其空间结构由三个结构域组成: domain I、domain II、domain III,每个结构域又含有A、B两个亚结构域,以槽口相对的方式形成圆筒状结构,几乎所有疏水性氨基酸残基都包埋在圆筒内部,构成疏水腔.而HSA的主要键合区域就位于亚结构域IIA和IIIA的疏水腔中,这两个亚结构域IIA和IIIA显示了相似的化学性质.序列分析表明: HSA分子只含有一个214-色氨酸残基(Trp214,位于domain II),大多数药物在HSA上的结合部位为亚结构域IIA和IIIA,即site I和site II.有研究发现[28,29],人血清白蛋白至少有三个特异的高亲和药物结合位点,分别称为site I-III.许多药物对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如苯基保泰松(PB)结合于site I,氯灭酸(FA)结合于site II,地高辛(Dig)结合于site III,这些药物可以用作位置探针.为此,本实验选择PB、FA和Dig分别作为site I、site II、site III位的标记药物加入到药物-HSA体系,研究竞争试剂与这些药物的竞争结合情况.在上述三种标记药物存在下,用修正的Stern-Volmer公式(2)处理数据,原有体系的结合常数发生了变化(296 K),对补骨脂素-HSA体系:K=1.405×105mol-1·L;PB:K=1.173×105mol-1·L;FA:K=0.723×105mol-1·L;Dig:K=1.181×105mol-1·L;对异补骨脂素-HSA:K=5.979×104mol-1·L;PB:K=4.045×104mol-1· L;FA:K=3.107×104mol-1·L;Dig:K=4.533×104mol-1· L,可看出,变化幅度最大的均为FA标记物,这说明FA与补骨脂素或异补骨素竞争同一个位点,或者可以说HSA结构域的IIIA,即site II位.此外,从竞争实验得到了良好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这说明无论对竞争药物还是对补骨脂素或异补骨脂素,与HSA的结合位点数是一个,再次证实了用Scatchard公式(1)计算结合位点数n=1的结论. 利用多种光谱法详细研究了两种香豆素类化合物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与HSA的相互作用.比较荧光光谱法不同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药物均对HSA的荧光有猝灭作用,表现为静态猝灭机理;利用荧光滴定实验获得了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和热力学参数,104-105mol-1·L数量级的结合常数显示了两种药物与HSA之间有较强的结合,且补骨脂素或异补骨脂素与HSA的结合位点数是1;热力学参数表明药物与HSA结合的作用力类型主要是疏水作用兼静电作用.利用F觟rster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药物与HSA色氨酸残基之间的距离r′值.同步荧光光谱与紫外光谱定性地判定了药物影响HSA的二级结构;红外光谱及圆二色谱的结果定量地证实了不同药物对HSA二级结构含量的影响程度.通过竞争实验,确定这两种药物在HSA上的结合位置均为site II位.【相关文献】1 Liu,R.M.;Li,A.F.;Sun,A.L.;Kong,L.Y.J.Chromato.A, 2004,1057:2252 Dino,J.C.;Ross,S.R.Tetrahedron,2002,58:28313 Tarek,M.E.G.;Eman,M.E.G.Spectrochim.Acta A,2003,59: 26354 Chan,W.C.W.;Shuming,N.Science,1998,281:20165 Lin,Y.L.;Lin,S.R.;Wu,T.T.;Chang,L.S.Biochem.Biophys. mun.,2004,319:7206 Zhang,H.X.;Yan,C.N.;Huang,X.;Liu,Y.;Mei,P.Chemistry& Bioengineering,2005,9:4 [张华新,颜承农,黄星,刘义,梅平.化学与生物工程,2005,9:4]7 Xue,J.;Rao,M.X.;Li,L.Journal of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2002,3:46 [薛 ,饶美香,李蕾.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3:46]8 Yang,P.;Gao,F.Principles of bioinorganic chemistry.Beijing: Science Press,2002:349-360 [杨频,高飞.生物无机化学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49-360]9 Scatchard,G.Ann.NY Acad.Sci.,1949,51:66010 Eftink,M.R.;Ghiron,C.A.Anal.Biochem.,1981,114:19911 Dong,A.C.;Huang,P.;Caughey,W.S.Biochemistry,1990,29: 330312 Khan,A.M.;Muzammil,S.;Musarrat,J.Int.J.Biol.Macromol., 2002,30:24313 Tao,W.S.;Li,W.;Jiang,Y.M.The basic of protein molecules. 2nd ed.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1995:350-355 [陶慰孙,李惟,姜涌明.蛋白质分子基础.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350-355]14 Miller,J.M.Proc.Anal.Div.Chem.Soc.,1979,16:20315 He,W.Y.;Li,Y.;Si,H.Z.;Dong,Y.M.;Sheng,F.L.;Yao,X.J.; Hu,Z.D.J.Photochem.Photobio.A-Chem.,2006,182:15816 Wolfbeis,O.S.;Leiner,M.;Hochmuth,P.;Geiger,H.;Bunsenges, B.Phys.Chem.,1984,88:79517 Witold,K.S.;Henry,H.M.;Dennis,C.Biochemistry,1993,32: 38918 Surewicz,K.W.;Mantsch,H.H.Biochim.Biophys.Acta,1988, 952:11519 Wei,X.F.;Liu,H.Z.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00,28:699 [魏晓芳,刘会洲.分析化学,2000,28:699]20 Chen,G.Z.Fluorescence analysis.Beijing:Science Press,1990: 122-123 [陈国珍.荧光分析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122-123]21 Stryer,L.Annu.Rev.Biochem.,1978,47:81922 Cyril,L.;Earl,J.K.;Sperry,W.M.Biochemists handbook. London:E&FN EponLed.Press,1961:8323 Ross,P.D.;Subramanian,S.Biochemistry,1981,20:309624 Timasheff,S.N.Thermodynamic of protein interactions.In: Peeters,H.Ed.Proteins of biological fluids.Oxford:Pergamon Press,1972:511-51925 Zhang,X.Y.Theory of chemical analysis.Beijing:Science Press, 1991:407-411 [张锡瑜.化学分析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1:407-411]26 Wuhan University.Analytical chemistry.Beijing:People Press, 1978:131-132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131-132]27 Peters,T.All about albumin.New York:Academic Press,1996; and references therein28 Sudlow,G.;Birkett,D.J.;Wade,D.N.Mol.Pharmacol.,1976, 12:105229 Sjoholm,I.;Ekman,B.;Kober,A.;Ljungstedt-Pahlman,I.;Seiving,B.;Sjodin,T.Mol.Pharmacol.,1979,16:767。

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

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

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摘要:补骨脂为中医治疗脾肾阳虚的传统补虚药物,其新型的生物活性已逐渐受到重视并被开发使用,同时对补骨脂所含活性成分的研究也逐步深入,为临床治疗提供新药物提供可靠依据。

本文就有关补骨脂的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补骨脂异补骨脂结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中药补骨脂始载于<开宝本草>,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干燥成熟果实,别名破故纸、黑故子、胡故子等,其性温,味辛,具补肾助阳之功效。

在传统的中医临床上主治肾虚冷泻,阳萎,小便频数,腰膝冷痛,虚寒喘咳等病症。

据现代研究表明,补骨脂还具有抗肿瘤,抗菌,抗骨质疏松,雌激素作用以及治疗白癜风等多重药理活性。

补骨脂所具有的这些药理活性与其所含的活性成分有着密切联系。

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补骨脂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及相关药理作用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一些新成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补骨脂奠定了基础。

补骨脂的植物来源、品种、科属及分布补骨脂来源为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corylifoliaL.的果实。

属于补骨脂属,蝶形花科,约13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补骨脂P.corylifoliaFranch.1种,产西南部,种子入药。

分布于山西、陕西、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

临床应用和药理活性研究概况1 药理作用研究进展1.1 皮肤药理研究补骨脂素(PSO)口服后,增加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经UVA照射,可与表皮角质层细胞的DNA形成光加合物,抑制DNA合成,减低表皮细胞的过速增生,其用于银屑病治疗的疗效已为临床所肯定。

PSO为一光敏感物质,PSO和8 MOP均能促进皮肤黑色素的合成,并使之沉积于皮下。

95%乙醇的补骨脂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有明显的激活作用,而酪氨酸酶是人体内黑素合成的关键酶,因此认为补骨脂系通过提高酪氨酸酶的活性使黑色素的生成速度和数量增加。

1.2 抗癌活性研究有研究表明补骨脂具有抗癌活性,实验表明补骨脂素对KB细胞、Hela细胞、小鼠肉瘤、艾氏腹水癌等有抑制作用。

微波辅助提取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工艺研究

微波辅助提取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工艺研究
D i1.9 9ji n 10 o:0 36 /.s . 0 2—10 .0 0 0 .7 s 182 1.54
中图分类号: 9 52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2一l0 ( 00 0 0 8 0 R 6. B 10 18 2 1 )5— 0 6— 3 补骨脂是豆科植物补骨J ( srl o ff ) ] Poa ac ̄i 的干燥  ̄ e o 成熟果实 , 味甘 , 性温 , 有温 肾助 阳、 具 纳气 、 止泻之功 。补 骨脂中主要含有 呋喃香 豆精类 化合物 以及黄 酮及查 尔酮 类化合物 . , 中补 骨脂素和异 补骨脂 素是补 骨脂 的主 2其 J 要有效成分 。早期 研究表 明补骨脂 橄榄 油提取 物通过抗 氧化途径 延缓 D一半乳糖小 鼠的衰老, 本研究 以橄榄 油为 提取溶媒 , 尝试用微波辅助技术进一步优 化补骨脂 的提取
.. 提取时间及固液 比对提取工 器有 限公 司 ) L ,C一2 A 0 T高效 液相 色 谱 仪 (日本 岛 津公 2 2 1 单因素考察微波强度 、 司) H 12 0 , S0 6 D型超声机。 艺的影 响 影响补骨脂提取工艺 的主要 因素有微波强度 、 12 试剂 . 补骨脂素对照 品( 批号 0 3 7 9—90 , 国药 品 23 中
( 贵阳中医学院 , 州贵阳 5 00 ) 贵 50 2 摘要 : 用微波辅助提取补骨脂 中补 骨脂 素、 采 异补骨脂素 , 通过单 因素实验和正 交实验对提 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补
骨脂微波辅助提取 最佳 工艺条件为: 固液比为 11 , :5 提取 时间为 1rn 微 波强度为 9 0 。 2 i, a 0 W 关键词 : 补骨脂 ; 橄榄油 ; 微波提取 ; 因素 实验 ; 单 正交实验
20 05版《 中国药典》 一部补骨脂项下检测 , 符合药典标准。

从补骨脂中分离鉴定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

从补骨脂中分离鉴定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

从补骨脂中分离鉴定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详细阐述从补骨脂中分离和鉴定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过程。

补骨脂,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是其重要的活性成分。

本文首先介绍补骨脂的来源、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然后重点描述分离纯化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方法,包括提取、分离、纯化等步骤,并对每一步的操作原理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说明。

接着,本文将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利用现代波谱学方法如核磁共振、质谱等对其结构进行确证。

本文还将对分离纯化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以期为补骨脂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二、材料与方法本实验所采用的补骨脂原材料,经过严格筛选与鉴定,确保其品质与纯度满足实验需求。

实验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包括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以及硅胶、氧化铝等层析材料。

实验所使用的主要仪器包括旋转蒸发仪、电子天平、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将补骨脂原料粉碎后,采用适宜的有机溶剂进行浸泡与提取,确保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有效溶出。

提取液经过浓缩后,得到初步的提取物。

采用硅胶柱层析、氧化铝柱层析等色谱分离技术,对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

通过不断调整洗脱剂的种类与比例,实现目标化合物的有效分离。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同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光谱特性,与标准品进行对比,从而确定其化学结构。

实验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与统计,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图表形式直观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相应的讨论与分析。

通过上述材料与方法的系统运用,本实验旨在从补骨脂中成功分离并鉴定出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为后续的药理研究与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三、结果与讨论经过一系列精细的提取和分离步骤,我们成功地从补骨脂中分离出了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

通过对比标准品,我们确认了这两种化合物的身份,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质谱(MS)等手段进行了精确的定量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c s t i g a t e t h e f o r mu l a t i o n o f mi c r o e mu l s i o n , t h e f o r mu l a t i o n s u s e d i n e x t r a c t i o n we r e s e l e c t e d r f o m mi c r o e mu l s i o n s a r e a d e t e r mi n a t e
t h a n t h o s e i n e t h a n o l e x t r a c t i o n . 【 C o n c l u s i o n 】 C o m p a r e d w i t h t r a d i t i o n a l s o l v e n t , m i c r o e m u l s i o n c o u l d e f f e c t i v e l y i m p r o v e t h e e x t r a c —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 CM, Ch a n g s h a 4 1 0 0 0 5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 Ob j e c t i v e 】 T o s t u d y t h e e x t r a c t i o n o f p s o r a l e n a n d i s o p s o r a l e n i n f r u c t u s p s o r a l e a e b y m i c r o e m u l s i o n .【 M e t h o d s 】 T o i n —
第2 3 卷第 4 期
2 0 1 4 年4 月
J o u r n a l o f L o g i s t i c s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P A P F ( M e d i c a 1 1 S c i e n c e s ) )
s u i t s 】 A mo n g t h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m i c r o e m u l s i o n s , t h e t o t a l c o n t e n t s o f p s o r a l e n a n d i s o p s o r a l e n i n mi e r o e mu l s i o n e x t r a c t i o n w e r e h J i g h e r
t h r o u g h mi x t u r e e x p e i r me n t s . T h e c o n t e n t s o f p s o r a l e n a n d i s o p s o r a l e n i n m i c r o e m u l s i o n e x t r a c t i o n w e r e d e t e r m i n e d b y H P L C . 【 R e —
关键 词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乳 ; 补骨脂 ; 补骨脂素 ; 异补骨脂 素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3 7 2 0 ( 2 0 1 4 ) 0 4 — 0 3 0 9 — 0 3
【 中图分 类号】 R 2 8 4 . 2 【 文献标志码 】 A
S t u d y o n e x t r a c t i o n o f p s o r a l e n a n d i s o p s o r a l e n i n f r u c t u s p s o r a l e a e b y mi c r o e mu l s i o n
武警后 勤学院学报 ‘ 医 版
A L p ; r . 3 2 0 N 1 o 4 . 4 3 3 0 u 9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2 0 9 5 — 3 7 2 0 . 2 0 1 4 . 4 . O 1 1
微乳提取 补骨脂 中补 骨脂 素和异 补骨脂 素 的研究
Z H OU P i n g - l a n , F E N G Y u - j i n g , H A N We i , CHE N L i ( De p a r t me n t o f P h a r ma c y , t h e S e c o n d A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H u n a n
周平 兰 , 冯欲静 , 韩 威 ,陈 莉
( 1 . 湖 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 医院 药剂科 , 湖南 长沙 4 1 0 0 0 5 ; 2 . 武警后勤学院部 队卫生学教研 室 , 天津 3 0 0 3 0 9 ; 3 . 武警后 勤学 院训练部教 务处 , 天津 3 0 0 3 0 9 ; 4 . 武警后勤 学院生药学与药剂学教研 室, 天津 3 0 0 3 0 9 )
摘 要: 【 目的 】 研究 用微 乳提取补骨脂 中补 骨脂 素和异补骨脂素 。 【 方法 】 考 察微乳处方 , 选取 可以形成稳定 、 澄清 、 微乳 区域较 大 的组 方制备微乳 ; 采用 H P L C 法测定微乳提取 物中补骨脂素 和异补骨脂素 的含量 。 【 结果 】 在拟定微乳处方 中, 微乳 提取的补 骨脂 素和异补骨脂素 的总量高 于乙醇提取 物。 【 结论 】 较传统 提取溶剂 , 微 乳能有效地提高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提取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