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差异》(教学精选)

合集下载

最新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一课时《气温和气温观测、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精品版

最新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一课时《气温和气温观测、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精品版

2020年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一课时《气温和气温观测、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精品版七上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一课时气温和气温观测、气温的变化【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教学目标】1.了解气温观测的相关知识,能计算某地的日平均气温。

2.运用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说出某地一天内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能计算气温的日较差。

(难点)3.运用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说出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能计算气温的年较差。

(难点)4. 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归纳某地气温的年变化特点。

(重点)5. 通过气温观测,培养气象观测兴趣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模式】兴趣+自主+合作【教学方法】自学法、小组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温度计【教学过程】均气温计算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组织讨论,巡视指导)。

8.找小组代表回答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教师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记在课本上相应的内容处。

9.话题承转:大家都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而气温作为天气的重要因素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如何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1)(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2)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12)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亲身体验回答。

谈体验话感受转折过渡在生活中我们能够明显的感受到一天之中不同时刻气温不同,一年之中不同季节和月份气温也有显著差异。

这说明气温随时间而(变化)。

读图思考与指导二、气温的变化1.请一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谈谈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大致时间。

2.“大家的感受是否正确呢?请看下图”:(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读图思考)。

(1)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什么?曲线代表什么?(2)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

(3)读出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并计算二者的差值。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1课时)获奖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1课时)获奖教学设计

【课题】七上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及解读】●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教学目标】1.知道气温测定的方法,学会计算某地的日平均气温。

2.借助“某地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说出某地一天之内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能计算气温的日较差;运用“北半球大陆上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说出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能计算气温年较差。

3.运用气温资料,学会气温曲线图的阅读与绘制,并说出气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4.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读图思考、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的图片和温度计、直尺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与展示提问与思考谜语竞猜导入:[老师点拨]:我国的西北内陆的新疆地区,昼夜温差比较大。

这说明气温存在着冷热变化。

同学们,你能通过以下图片说说对气温变化的感受吗?学生竞猜谜语:温度计学生观看图片,进入与课题有关的探讨情景。

学生1:早晨冷,中午热。

夏天热,冬天冷。

学生2: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感觉非常舒适,但是昼夜温差比较大,容易着凉感冒。

学生3:凉爽的秋天过去了,我们都感到了冬天的寒意,我们的衣着也由秋装换成较厚的冬装,这说明气温发生了变化。

学生各抒己见。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讨论气温变化的感受,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

气温的分布气温的时间分布特点阅读利用气温变化曲线图内容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绘制运用气温统计资料找出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说出气温随时间变化特点。

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今天中午真热!不过早上上学时候还挺凉爽的!墙上一条河,刮风不起波,天热它就长,天冷它就落。

(答一气象测量器具)“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猜猜是我国什么地方呢?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衔接与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今天很冷或很热,实际是指大气的冷和热,那么什么是气温,气温又是如何观测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差异。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气温的概念、影响气温的因素以及气温的分布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气温在全球范围内的变化规律,以及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他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气温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分布规律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他们建立起气温变化与分布的知识体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温的概念,掌握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理解气温的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气温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培养他们关爱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温的概念、影响因素、分布规律。

2.难点:气温分布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气温数据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介绍气温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分布规律,引导学生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

3.案例分析:分析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让学生深刻理解气温分布规律。

4.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气温分布规律,展开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气温变化与分布的理解。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气温变化与分布的知识。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差异》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差异》教案、教学设计
2.增强学生对气温变化与环境保护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气温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3.培养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关爱地球家园,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4.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学会用科学的态度看待气温变化问题。
5.增进学生对我国气候特点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气温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结合教材,讲解气温的定义、单位以及气温计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例,讲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如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出现时间,一年中气温的四季变化等。
2.教师展示世界气温分布图,讲解全球气温分布的规律。
-分析世界气温分布图,讲解赤道地区、温带地区和寒带地区的气温差异。
-课后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气温变化与差异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气温的变化与差异》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观察生活、学以致用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观察记录作业:
-请学生连续一周记录自己所在地的气温变化,包括每天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及变化情况,并简单分析可能的成因。
作业布置时,教师应明确作业要求、完成时间和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反馈,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差异》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温的概念,理解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认识气温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
2.掌握气温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气温计,并能准确读取气温数据。
3.学习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了解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掌握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差异》教学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差异》教学案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教学案七年级地理备课组执笔人:黄少芸审核人:杨全丽一、教学目标:1、了解气温观测的相关知识,能计算出某地的日平均气温。

2、能说出某地一天之内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能计算气温的日较差。

3、阅读北半球1月、7月气温分布图,说出不同地区气温的季节差异。

二、教学重点、难点:目标2和目标3三、教学过程:1、我们把大气的称之为气温,一般用来表示,读作。

2、气温是用放在里的温度计测量的。

通常,气温观测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

3、某地2时为3℃,8时为15℃,14时为15℃,20时为12℃,该地日平均气温为。

4、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

比如今天最高气温温是6℃,最低气温是﹣4℃,气温日较差是。

5、一年内的最热月气温与最冷月气温的差,叫做,在北半球,大陆气温最高,最低;海洋气温最高,最低。

南半球反之。

6、等温线是是指在地图上各点连接成的。

7、等温线稀疏的区域;等温线密集的区域,。

8、以北回归线为例,等温线大致沿方向延伸。

9、年平均气温低于0℃的大致纬度范围是,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大致纬度范围是。

所以由低纬至高纬世界气温。

四、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等温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相等B.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C.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D.等温线互相平行2、下列关于气温的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温的分布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B.海拔的高低影响气温的变化C.南半球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D.同纬度的地区气温完全一样3、同一纬度的下列地形,夏季气温较低的地方是()A.平原B.盆地C.陆地D.海洋4、读图,回答问题:(1)A地各月气温都在℃以上,气温年较差最,属于带。

(2)B地七月气温约在℃,一月气温约为℃,年温差为℃。

(3)A、B、C三地都位于半球。

(南半球北半球)5、在等温线图上,等温线密集的地方表示()A、气温差别大B、气温差别小C、高温中心D、低温中心6、冬季时我国南方的气温比北方高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纬度较高B、南方地势较高C、南方纬度较低D、南方靠近海岸7、有关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气温的分布由低纬度向极地逐渐升高B、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总是高于海洋气温C、同纬度地区,高山高原气温较高,平原气温较低D、世界最炎热的地区不在赤道附近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掌握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以及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气候、天气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涉及到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地理现象,需要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需要通过实例和案例来引导学生认识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掌握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了解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图表展示和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认识到气温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难点:气温变化规律的背后的原因,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具体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气温变化的现象和影响。

2.图表展示法:通过气温分布图、统计图表等,直观地展示气温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3.思考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气温变化的原因和影响,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气温分布图、统计图表等。

2.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实例分析。

3.小组讨论:提前分组,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世界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温的变化和分布,引发学生的思考。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教学设计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教学设计

【课题】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 2 课时)【课程标准】●阅读世界年平均和 1 月、 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课标解读』气等温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归纳世界气温线图温分布特点的的判差异读归纳同纬度海陆读 1、7 月平均气温分气温分布特点【教学目标】1、阅读“等温线的判读”图,了解等温线的含义,知道高温中心和低温中心的表示方法和等温线的疏密与气温水平变化的关系。

(重点)2、运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北半球 1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北半球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能归纳世界气温水平分布特点。

(重点、难点)3、运用“北半球 1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北半球 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能归纳同一纬度陆地和海洋的气温水平分布特点。

(重点)【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包括三部分:等温线图的判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判断、北半球 1 月和 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判读。

等温线图的判读是基础,是判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北半球 1 月、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知识铺垫。

教材的重点是说明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该特点是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北半球 1 月、 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后得出的结论。

【学情分析】等温线和等高线有相似之处,学生已经学过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因此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

在此基础上,学生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北半球 1 月、 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通过观察等温线与纬线的关系,等温线的弯曲、疏密等特点,分析归纳出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课型】新授课【教学模式】读图探究【教学方法】读图思考、对比分析、讨论分析【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册【教学过程】、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复习旧知(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气温和气温的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温故而知变化,现在来简单回顾主要知识点。

明确:新,便于1、大气的冷热程度叫。

1、大气的冷热程度叫气基础知识2、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温。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为《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气温的概念、单位、变化规律以及分布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关于天气和气候的基本知识,对气温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温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实例和图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掌握气温的概念、单位和变化规律。

2.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3.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4.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的变化规律。

2.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3.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气温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

2.使用图表和实例,直观地展示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情况。

3.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增强课堂互动。

4.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表和实例,用于展示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情况。

2.准备案例素材,用于分析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3.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天气预报节目引入气温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气温变化的图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总结气温的变化规律。

4.巩固(5分钟)针对气温的变化规律,设计问题进行巩固练习。

5.拓展(5分钟)展示世界气温分布的图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温的变化规律、分布特点以及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公开课 教育教学样板
讲课人:教育者


课题:案例教学在区域地理中的运用研究
世界气温的分布
新版课件
2
学习目标:
1.了解气温的含义、表示方法,并能密切的联系生 产生活。 2.知道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的测定方法及日最 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时间。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 布图,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北纬30°——最美的风景走廊
新版课件
13
同纬度的陆地上新,版课件海拔高,气温低
14
气温
气候
降水
变化
测定 分布规律: 1.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主要) 2.同纬度,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
(冬:T陆 < T海 夏:T陆 > T海)
3.同纬度的陆地,海拔高,气温低
新版课件
15
新版课件
16
气温的测定
百 叶 箱
新版课件
5
最高 最低
A
年年年 均均均
温温温
较最最
高低高
集在在
中哪哪
在个个
哪大大
?洲洲
??
等温线:把各地气温新版相课件 同的点连接而成的线
பைடு நூலகம்
6
新版课件
气温 递减
气温 递减
7
新版课件
8
A
B


同纬度,海洋与陆新版地课件 气温不同
南北半球 中哪个半 球等温线 更平直?
南半球
9
a
b


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新版课件
北半球冬季, 同纬度海洋、 陆地气温谁更 高?
冬季:
T陆 < T海
10
a
b


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新版课件
北半球夏季, 同纬度海洋、 陆地气温谁更 高?
夏季:
T陆 > T海
11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最低
最高
最高
最低
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
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
思考:北京和悉尼相比,1月、新7版课月件 气温高的城市分别是哪一个12 ?
新版课件
3
摄氏度
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26 - 15 = 11 ℃ 这一天的日平均气温是: (17+19+26+21)÷4 = 20.75 ℃ 怎样计算月平均气温: 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怎样计算年平均气温: 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午后2点
气温:指空气的温度 2时 新版课件 8时 14时 20时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