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_对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合集下载

维拉帕米与干扰素γ协同抗大鼠肝纤维化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

维拉帕米与干扰素γ协同抗大鼠肝纤维化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

维拉帕米与干扰素γ协同抗大鼠肝纤维化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徐丹;汪晖【期刊名称】《中国药理通讯》【年(卷),期】2007(24)3【摘要】目的:观察维拉帕米(VER)与干扰素γ(IFNγ)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协同保护作用,并从药效学和药动学对其可能机制进行探讨。

方法:采用复合因素(CCl4、高脂饲料和乙醇)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分别给予VERpo、IFN ih及联合给予VER po和IFN ih。

4周后测定肝组织丙二醛(MDA)及羟脯氨酸(Hyp)含量,肝组织送病检并行免疫组化观察-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及转化生长因子1(TGF-1)的表达情况。

药动学实验采用HPLC法测定一次给药及连续给药后VER单独po及联用IFN ih后的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生物利用度、代谢产物/母药比值。

结果:与单独给药组相比,VER和IFN联用能显著改善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程度,降低肝组织MDA及Hyp含量;胶原面积(%)、-SMA及TGF-1表达分别降低32.5%、25.2%,38.2%、36.7%及23.8%、21.2.8%。

药动学结果显示,与单独给药组相比,一次给药后联用组VER曲线下面积(AUC)增加35.4%,吸收半衰期[T1/2(K01)]缩短58.3%,消除半衰期[T1/2(K10)]延长51.5%,清除率(CL)降低32.8%,达峰时间(Tmax)缩短39.2%,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1.58倍;连续给药后联用组VER 血药浓度增加1.43至1.54倍,代谢产物/母药比值降低11.7%至16.4%。

结论:VER与IFN具有协同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一方面可能与VER和IFN通过调控肝星状细胞激活和凋亡的不同环节从而发挥药效学协同作用,另一方面与IFN通过增加VER的生物利用度从而发挥药动学协同作用有关。

【总页数】1页(P43)【作者】徐丹;汪晖【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武汉43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5【相关文献】1.羟苯磺酸钙缓释胶囊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药效学研究 [J], 赵海山;曾宪鑫;陈秋晨;江茜;魏敏杰2.丹参与维拉帕米对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J], 李霞;李亮成3.维拉帕米和尼群地平对大鼠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J], 王青山;李亮成4.多糖与小分子活性成分药动学及药效学协同作用的研究进展 [J], 秦治伟;董文婷;任晓蕾;刘晓东;霍金海5.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联用在肾性高血压大鼠体内药动学-药效学关系研究 [J], 黄晓晖;黄继汉;陈纭;裘福荣;李俊;孙瑞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草酸二铵联合α-干扰素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甘草酸二铵联合α-干扰素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甘草酸二铵联合α-干扰素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毕国春;王传力;李春雨;陈海龙
【期刊名称】《解放军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5(017)003
【摘要】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主要病理特征,其中25%~40%最终发展成肝硬化。

肝纤维化与肝脏炎症关系密切,各种致炎因子可引起肝星状细胞(HSC)活化,促进肝纤维化形成。

研究发现,HSC活化后,即使去除诱因,肝纤维化过程仍可继续,如何将肝纤维化在早期逆转,从而阻断肝硬化的形成是保护肝功能的重要环节。

甘草酸二铵和α-干扰素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总页数】2页(P197-198)
【作者】毕国春;王传力;李春雨;陈海龙
【作者单位】解放军252医院感染科,河北保定 071000;解放军252医院感染科,河北保定 071000;解放军252医院感染科,河北保定 071000;解放军252医院感染科,河北保定 0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2
【相关文献】
1.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联合甘草酸二铵对大鼠肝纤维化进程的影响 [J], 刘艳丽;艾迎春
2.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联合甘草酸二铵胶囊对人血白蛋白所致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
的影响 [J], 于首元;于兆安
3.甘草酸二铵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J], 余希; 莫金英; 瞿志军
4.恩替卡韦联合甘草酸二铵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及肝功能的影响[J], 张嵩;李钦;徐文君;熊英
5.甘草酸二铵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并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影响[J], 彭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纤维化单味中药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抗纤维化单味中药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抗纤维化单味中药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者:曹宇余江毅来源:《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版》2013年第06期摘要:中医药抗纤维化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而现代中医不仅要了解传统中药的功效,还要对单味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有更全面的了解,这样对于临床用药辨证治疗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将常用的治疗纤维化的中药从现代药理研究的角度作以综述。

关键词:抗纤维化;中药;药理作用机制纤维化类疾病严重影响了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甚至危及生命,寻找有效逆转纤维化药物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点之一。

中药具有多成分、多环节与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以其独特的疗效,在抗纤维化的研究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抗肝、肺、肾等脏器纤维化方面。

中医认为纤维化形成主要由气血壅滞、经络痹阻、痰湿搏结或三者相辅作用而成,治疗亦主要选用活血化瘀、益气养阴、清热散结类中药。

现就抗纤维化单味中药及其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活血化瘀类1.大黄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多年生植物的合称,味甘、性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活血化瘀等功用。

近年来,大黄的抗纤维化作用得到深入的研究。

王艳春等证明大黄有效部位可下调慢性环孢素肾病模型大鼠CD68、Ⅲ型胶原和IV型胶原表达,表明其可通过抑制慢性环孢素肾病毒单核细胞浸润,减少细胞外基质产生,从而延缓慢性环孢素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病程。

黄娟等证明大黄提取的蒽醌类衍生物大黄酸具有抗炎、抗氧化及抗内毒素作用,明显减轻肾小管损害和间质纤维化,肾组织中TGF-β1,bFGF的表达显著减少,推测大黄酸可能通过下调TGF-β1和bFGF的表达,从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2.丹参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的根及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药性微寒,味苦、无毒,归心、肝经,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用。

近几十年来的研究发现丹参有抑制胶原纤维的产生和促进纤维蛋白降解等药理作用。

丁红等发现丹参中的水溶性成分之一丹参酮IIA磺酸钠具有抑制小鼠成纤维细胞增殖,降低成纤维细胞内胶原合成率的作用。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关系研究进展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关系研究进展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关系研究进展李伟琴;徐光华;袁致海【摘要】在世界范围内,有数千万肝纤维化患者,这些患者可能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而死亡。

虽然在此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由于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的复杂性,仍然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办法。

现在越来越多的临床及实验证明,肝纤维化是可以逆转的,在Safad i等[1]研究中亦表明:肝纤维化在去除损伤因素后尚有逆转的可能。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中心环节,HSC在肝纤维化形成,及逆转过程的作用也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目前[2]认为激活的HSC有两个去向:(1)由激活态转变回静止态;(2)发生凋亡而死亡。

且大多数研究表明,活化的HSC主要通过凋亡途径消除,是纤维化消退的主要机制。

这也就使HSC与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与治疗方面有密切关系。

1 HSCHSC是1996年为纪念德国学者Kuffer的贡献采用了Sterzellen的英译名Stellate cells(星状细胞)而得名[3]。

该细胞又名贮脂细胞,Ito细胞,窦周细胞等,位于肝内窦周间隙,既D isse腔隙,约占肝内细胞总数的5%~15%,其分布广泛,形态不规则,常伸出数个星状突起,胞质内有1~14个直径约2·0...【期刊名称】《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年(卷),期】2009(007)001【总页数】3页(P7-9)【作者】李伟琴;徐光华;袁致海【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陕西,延安,716000;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陕西,延安,716000;长安友谊医院,陕西,长安,7101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在世界范围内,有数千万肝纤维化患者,这些患者可能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而死亡。

虽然在此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由于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的复杂性,仍然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办法。

现在越来越多的临床及实验证明,肝纤维化是可以逆转的,在 Safadi等[1]研究中亦表明:肝纤维化在去除损伤因素后尚有逆转的可能。

α-干扰素抗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

α-干扰素抗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
个 现象 都 与 星 状 细 胞 有关 , 此 , C开 始被 认 为 因 HS
肝纤维 化是 慢 性 肝 病共 有 的病 理 改 变 , 各 种 是
不 同的致病 因素 ( 如病 毒 、 乙醇 、 寄生 虫 、 、 沉 积 铜 铁 等) 引起 肝 细胞 变 性 、 死 及 炎 性 刺 激 时 肝 脏 内 纤 坏 维 结缔 组 织 异 常 增 生 的 病 理 过 程 。初 期 增 生 的 纤 维 组织 虽形 成小 的 条索 , 尚未 互 相 连 接 形 成 间 隔 但 而改建 肝小 叶结 构 时 , 肝 纤 维 化 。此 为 可 逆性 病 称 变, 如果 病 因 消 除 , 维 化 尚可 被 逐 渐 吸 收 。如 果 纤
究现 状 作 一 综 述 。
关键 词
肝 纤维化 ;一 a干扰素 ; 星状 细胞 ; 肝 细胞 外基 质
Ad a csi n i ie irsso F n CHE i v n e na t lvrfb o i fI N— — Le ,LJZh — i iwe.De a t n f n cin scin,S c n fii td Hop p rme t ifeto eto o e o dAf lae s i
继 续进 展 , 叶中央 区 和 汇 管 区处 的纤 维 间 隔互 相 小 连 接 , 小 叶结构 和血 液循 环改建 而形 成 肝硬 化_ 。 肝 1 ] 因此肝纤 维 化 是 进 一 步 向肝 硬 化 进 展 的重 要 的 中
是 引起 肝 纤 维 化 的 主 要 细 胞 _ 。而 I N— 4 ] F a在 病 毒
1 肝 纤 维 化 发 生 的 主 要 机 制
构成 了间质 细 胞 的 基 质 及 上 皮 细 胞 和血 管 的 基 底

α-2b干扰素抗肝纤维化临床疗效观察

α-2b干扰素抗肝纤维化临床疗效观察

α-2b干扰素抗肝纤维化临床疗效观察徐建中;王世蓬;黄松平;赵云【期刊名称】《中国生化药物杂志》【年(卷),期】2006(27)4【摘要】目的观察α-2b干扰素(IFN α-2b)在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时的抗肝纤维化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6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应用IFN α-2b治疗,对照组应用一般护肝治疗.用放免法测定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连素(LN).结果 HA、PCⅢ、Ⅳ-C、LN在治疗后3,6个月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尤以6个月更明显,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IFN α-2b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确有抗肝纤维化作用,且随治疗的时间延长而增加疗效.【总页数】2页(P243-244)【作者】徐建中;王世蓬;黄松平;赵云【作者单位】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南通,226006;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南通,226006;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南通,226006;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南通,226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7;R512.62【相关文献】1.干扰素α-2b联合氧化苦参碱胶囊抗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 [J], 程凤英;王改芹2.多指标同步观察重组α-2b干扰素抗肝纤维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J], 何明;黄普;郭遂成3.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和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丙肝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阳辽4.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与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丙肝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程杰5.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与普通α-2b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52例临床疗效观察 [J], 鞠俊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α干扰素如何影响乙肝纤维化的临床治疗

α干扰素如何影响乙肝纤维化的临床治疗

α干扰素如何影响乙肝纤维化的临床治疗作为一名乙肝患者,我深知乙肝纤维化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了α干扰素在治疗乙肝纤维化方面的作用,于是我开始了对这个话题的深入研究。

α干扰素是一种抗病毒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乙型肝炎。

它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降低病毒载量,从而减缓乙肝纤维化的进程。

在治疗乙肝纤维化方面,α干扰素起到了关键作用。

α干扰素能够抑制胶原蛋白的合成。

在乙肝纤维化过程中,肝脏内的胶原蛋白合成增加,导致肝纤维化。

α干扰素通过抑制胶原蛋白的合成,减缓了肝纤维化的进程。

α干扰素能够促进胶原蛋白的降解。

在正常情况下,肝脏内的胶原蛋白会不断被降解和更新。

然而,在乙肝纤维化过程中,胶原蛋白的降解受到抑制,导致胶原蛋白在肝脏内堆积。

α干扰素通过促进胶原蛋白的降解,减少了胶原蛋白在肝脏内的堆积,从而减轻了肝纤维化的程度。

α干扰素还能够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

肝星状细胞是肝脏内的一种特殊细胞,它在肝纤维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α干扰素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减少了胶原蛋白的合成和堆积,从而减缓了肝纤维化的进程。

在实际治疗中,α干扰素通常与其他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然而,α干扰素治疗乙肝纤维化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如流感样症状、肝功能异常等。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和治疗方案。

作为一名乙肝患者,我深知乙肝纤维化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了α干扰素在治疗乙肝纤维化方面的作用,于是我开始了对这个话题的深入研究。

α干扰素是一种抗病毒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乙型肝炎。

它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降低病毒载量,从而减缓乙肝纤维化的进程。

在治疗乙肝纤维化方面,α干扰素起到了关键作用。

α干扰素能够抑制胶原蛋白的合成。

在乙肝纤维化过程中,肝脏内的胶原蛋白合成增加,导致肝纤维化。

α干扰素通过抑制胶原蛋白的合成,减缓了肝纤维化的进程。

α干扰素能够促进胶原蛋白的降解。

干扰素的作用范文

干扰素的作用范文

干扰素的作用范文干扰素(Interferons)是一类由人体细胞合成的蛋白质,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功能。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干扰素的作用。

1.抗病毒作用:干扰素对病毒的感染具有非特异性的抗病毒效应。

当宿主细胞感染病毒时,病毒感染细胞会产生干扰素。

干扰素通过多种机制抑制病毒的潜伏、复制和传播。

首先,干扰素可抑制病毒基因的表达,阻碍病毒的复制。

其次,干扰素可增加宿主细胞的抗病毒能力,促进天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杀灭病毒感染细胞。

此外,干扰素还可抑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成熟和释放。

2.抗肿瘤作用:干扰素可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并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杀伤作用。

干扰素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此外,干扰素还可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干扰素也可以调节宿主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抗原识别和抗体产生,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cells)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3.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干扰素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和杀伤能力。

干扰素还可增加巨噬细胞、B细胞和T细胞的表达和活性,促进免疫细胞的功能。

此外,干扰素还能调节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平衡机体的免疫应答。

干扰素还可促进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免疫细胞的免疫记忆和协同效应。

4.抗炎作用:干扰素具有抗炎作用,可抑制炎症反应和炎症因子的产生。

炎症反应是机体对感染、损伤和疾病的一种防御反应,但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导致组织损伤。

干扰素可通过调节炎症细胞的活性和炎症介质的生成,减轻炎症反应。

5.抗自身免疫病作用:干扰素对自身免疫病具有抑制作用。

自身免疫病是由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攻击的疾病。

干扰素可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减少免疫细胞的攻击和破坏。

干扰素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抗病毒治疗:干扰素可用于治疗多种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67127554(2002)0520427203干扰素2α对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许伟华1 杨发林2 吕晓霞3 朱菊人3 刘 斌1 林 森1(山东大学 1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2齐鲁医院检验科 3山东省立医院) 【摘要】 目的:研究干扰素2α(IFN2α)对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凋亡的影响。

方法:用四氯化碳(CCl4)复制肝纤维化模型大鼠32只,随机分为A、B、C3组。

A组:6只,造模结束即处死;B组14只,皮下注射IFN2α10万UΠ100g8周,C组12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8周。

治疗结束时用T UNE L法检测各组肝星状细胞凋亡情况;HE染色观察肝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中间丝蛋白(Desmin)、α2平滑肌肌动蛋白(α2 S MA)、I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1(TG F2β1)等指标。

结果:B组较其他两组肝组织学明显改善,肝纤维化程度减轻,I型胶原、TG F2β1的显色指数降低;B组肝星状细胞明显减少,凋亡指数增加,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IFN2α在体内可诱导HSC凋亡,这可能是IFN2α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关键词】 干扰素2α;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细胞凋亡;大鼠,近交系【中图分类号】 Q511,R73517 【文献标识码】 AThe effects of interferon2αon the apoptosisof hepatic stellate cells in hepatic fibrosis of ratsX U Wei2hua,Y ANG Fa2lin,LüX iao2xia,et al(Dept.of G astroenterology,The Second H 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ABSTRACT Objective:T o study the effects of interferon2α(IFN2α)on the apoptosis of 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of rats in viv o.Methods:Thirty2tw o rats in which liver fibrosis m odel was induced by carbon tetrachloride(CCl4)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G roup A:6rats were put to death after CCl4had been given for8weeks;G roup B:14 rats received0.1MUΠ100g of IFN2αfor8weeks by subcutaneous injection;G roup C:12rats were given an equivalent dose of saline.Cell apoptosis was calculated by T UNE L and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was als o performed.The expression of Desmin,α2S MA,collagen type I and trans 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 F2β1)was measur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as2 say.R esults:The degree of hepatic fibrosis was markebly lower in croup B than in croup C,and coloration indexes of col2 lagen type I and TG F2β1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other tw o groups.The number of HSC in croup B reduced markedly and the index of apoptosis increased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hen com pared with croup C.Conclusion:IFN2αcan induce the apoptosis of HSC in viv o and this may be one of the michanisms of IFN2αto counteract liver fibrosis.KE Y WOR DS Interferon2alpha;Fibrosis,liver;;Hepatic stellate cells;Apoptosis;Rats,inbred strains 临床研究发现,干扰素2α(IFN2α)具有特异的抗肝纤维化作用[1]。

肝星状细胞(HSC)的凋亡在肝纤维化逆转中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但IFN2α对HSC凋亡的影响未见报道。

本研究观察了IFN2α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及HSC凋亡的影响,探讨IFN2α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实验动物 Wistar雄性大鼠45只,体重200~300g,由本校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1.2 主要试剂 IFN2α由深圳科兴公司馈赠,3M UΠ支。

中间丝蛋白(desmin)、末端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 UNE L)、α2平滑肌肌动蛋白(α2S M A)、转化生长因子1(TG F2β1)、I型胶原的免疫组化S ABC试剂盒均购自武汉博士德公司。

Ⅲ型前胶原(PCⅢ)放免试剂盒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核技术开发公司。

1.2 方法1.2.1 动物分组及处理 45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N组)8只和模型组37只。

模型组均用40%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按0.15mlΠ100g皮下注射,每周2次,N组注射等第40卷第5期2002年10月山 东 大 学 学 报 (医 学 版)JOURNA L OF SH ANDONG UNI VERSITY(HE A LTH SCIE NCES)V ol.40N o.5Oct.2002量的纯花生油,连续用药8周后,模型组中的大鼠死亡5只,存活32只,随机处死其中6只作为A组,见肝纤维化模型形成,取血清及新鲜肝组织速冻保存。

模型组中其他26只大鼠随机分成两组,B组14只和C组12只。

B组改用IFN2α10万UΠ100g皮下继续注射8周,N组、C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继续实验8周。

实验持续16周。

N、B、C3组均于实验结束时眼球放血处死大鼠,取血清及新鲜肝组织速冻保存。

1.2.2 肝脏病理学检查 每只鼠均取相同部位的肝组织进行HE染色和VG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及肝纤维化程度(S)。

G、S分期参考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G0期、S0期的积分均为0,G1期、S1期的积分为1,依次类推。

1.2.3 免疫组化检查Desmin、α2S M A、TG F2β1、I型胶原 肝组织切片脱蜡至水,3%过氧化氢作用10min,滴加复合消化液,室温10min,山羊血清封闭,依次加入一抗、生物素化二抗、S ABC液,DAB显色,苏木素轻度复染,脱水,透明,封片,显微镜下观察。

1.2.4 肝星状细胞凋亡检查 采用T UNE L法(terminal de2 oxynucleotidyl trans ferase2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按说明书操作。

DAB显色20min,水洗,继续用血清封闭。

Desmin 染色同上,苏木素轻度复染,显微镜观察。

胞浆为棕黄色的细胞为肝星状细胞,细胞核中有棕黄色颗粒者为凋亡细胞,胞浆、胞核均呈棕黄色的细胞为凋亡的肝星状细胞。

随机取5个不同高倍镜视野观察,计数肝星状细胞的数量和凋亡的肝星状细胞的数量并计算凋亡细胞的百分比,即凋亡指数=凋亡细胞数Π肝星状细胞数。

1.2.5 放免法测定PCⅢ 按说明书操作。

1.2.6 免疫组化染色 显色标准参考文献[2],按显色程度分弱、中、强3种,分别用+、++、+++表示;按显色范围占肝脏的比例分为+、++、+++、++++;并将显色程度和范围换算成显色指数:显色指数=显色程度×显色范围(+为1、++为2、+++为3、++++为4)。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 果2.1 肝脏病理学变化 各组肝脏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程度见表1、表2。

由表1、表2可见,治疗后, B组肝脏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程度较C组轻,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虽仍较对照组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两组治疗后的肝脏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程度均较治疗前减轻,B组变化更明显,P<0.05。

表1 各组大鼠肝脏炎症活动度及积分检测结果组别n G0G1G2G3G4积分( x±s)N8431000.63±0.7A601221 2.5±1.37△B1436410 1.21±0.803 C1212432 2.25±1.21△ 3P<0.05vs C组,△P<0.05vs N组表2 各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及积分检测结果组别n S0S1S2S3S4积分( x±s)N8530000.38±0.52A601321 2.83±0.48△B1427410 1.29±0.923 C1202532 2.42±0.99△ 3P<0.05vs C组,△P<0.05vs N组2.2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Desmin染色阳性细胞位于炎症坏死区、纤维间隔及肝窦周围,治疗结束较治疗前时明显减少,B组变化更明显,P<0.05。

α2 S MA、I型胶原、TG F2B1等的染色阳性细胞分布、数量变化与Desmin相似。

各组各指标的显色指数见表3。

表3 各组免疫组化结果( x±s)组别n显色指数I型胶原TG F2β1Desminα2S M AN80.38±0.520.63±0.740.75±0.710.13±0.46 A6 4.67±1.78 5.83±1.83 5.67±1.43 3.67±1.12 B14 2.64±1.353 3.07±0.893△ 2.87±0.853△ 1.64±0.963△C12 3.59±1.52 4.92±1.27 4.33±1.093 3.17±1.25 3P<0.05vs N组,△P<0.05vs C组2.3 血清PCⅢ检测结果 N、A、B、C各组PCⅢ检测结果的平均值(μgΠL)分别为51.2、75.6、108.5、143.6,B组治疗后PCⅢ明显降低,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