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下册语文《谏太宗十思疏》随堂练习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一、课内阅读(一)阅读《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略)完成1~4题。
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驱,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
B.九德,指《尚书·皋陶谟》中所说的九种品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实、强而义。
”C.豫游,出游、游乐。
帝王春天出巡为“豫”,秋天出巡为“游”。
D.松、乔,指赤松子、王子乔,都是传说中的仙人。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以生动形象的比兴打开话题,“臣闻”的口气不卑不亢,令人警醒。
B.第2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C.第3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这“十思”就是十条劝诫,句句坦诚,字字惊心。
D.文章最后从反面论证做到“十思”的好处,描绘出“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2)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4.本文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二)阅读《答司马谏议书》,(原文略)完成5~8题。
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谏议,官名,是负责给皇帝提意见的官。
当时司马光任朝廷的右谏议大夫。
B.某,草稿中用以代指某人的名字。
古人在文稿、信稿上常以“某”字代替他人的姓名;在发出的正式信件中,则要换写成本名。
C.壬人,善于巧言献媚、不行正道的人。
D.区区,小,用作自称的谦辞。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给司马光的这封回信中,王安石主要辩明了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五事。
B.本文对当时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表示出了不满。
C.本文引用上古时期盘庚迁都而致怨的事例,说明社会改革古已有之。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含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李斯《谏逐客书》)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①必固其根本根本:事物的本质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当:做上③今陛下致昆山之玉致:获得,得到④而陛下说之说:说说⑤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实:使……充满⑥西蜀丹青不为采为:“被”⑦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就:成就⑧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是:判断动词,是A.①⑥ B.③⑤ C.②④ D.⑦⑧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求木之长者制诸侯之术也B.而况于明哲乎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C.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今取人则不然D.所以饰后宫此非所以跨海内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魏征认为人君只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就一定能治理好国家。
2016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谏太宗十思疏》随堂练习.doc

2016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谏太宗十思疏》随堂练习要想让自己在考试时取得好成绩,除了上课要认真听讲外还需要课后多做练习,做练习题对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检验学习的效果都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认真完成足够的练习题,积极地发挥每一道习题特殊的功能和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深化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到我们学习。
接下来,教育小编为大家推荐了2016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谏太宗十思疏》随堂练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塞源而欲流长也。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忧懈怠,___________________;虑壅蔽,___________________;想谗邪,___________。
(4)总此十思,宏兹九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武争驰,君臣无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的句子中的以。
(1)戒奢以俭______________(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______________(3)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______________(4)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______________(5)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______________(6)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______________(7)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______________解析:(1)并列连词,相当于而(2)连词,转折关系,却(3)连词,修饰关系。
《谏太宗十思疏》随堂检测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谏太宗十思疏》随堂检测统编版高一必修下2020-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随堂检测(15.1)谏太宗十思疏.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牧:统治,管理B.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壅:堵塞C.永保无疆之休休:喜庆,福禄D.能克终者盖寡克:能够2.请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3.人君当神器之重4.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3.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役聪明之耳目之:结构助词,“的”B.必固其根本其:指示代词,“它的”C.戒奢以俭以:介词,“用”D.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而:连词,表并列4.下列各项中,加粗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A.貌恭而不心服B.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C.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D.渔人甚异之5.下列句子中,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A.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D.振之以威怒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熙宁转对疏曾巩准御史台告报臣僚朝辞日具转对,臣愚浅薄,恐言不足采。
然臣窃观唐太宗即位之初,延群臣与论天下之事,所以成贞观之治。
周世宗初即位,亦延群臣,使陈当世之务,故显德之政,亦独能变五代之因循。
今陛下始承天序,亦诏群臣,使以次对。
然且将岁余,未闻取一人,得一言,岂当世固乏人,不足以当陛下之意欤?抑所以延问者,特用累世之故事,而不必求其实欤?伏惟陛下超然独观于世俗之表,详思臣言而择其中,则二君之明,岂足道于后世,而士之怀抱忠义者,岂复感知言之少乎?察今之天下则风俗日以薄恶纪纲日以弛坏百司庶务一切文具而已内外之任则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计则不足于食货。
近则不能不以盗贼为虑,远则不能不以夷狄为忧。
海内智谋之士,常恐天下之势不得以久安也。
《易》曰:正其本,万事理。
故臣以谓正其本者,在得之于心。
《谏太宗十思疏》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

谏太宗十思疏【1】魏征①臣闻求木之长【2】者,必固【3】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4】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5】。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6】,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7】乎!人君当神器之重【8】,居域中之大【9】,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10】,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②凡百元首【11】,承天景命【12】,善始者【13】实繁,克终者盖寡【14】。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15】,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6】;竭诚则吴越【17】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8】。
虽董之以严刑【19】,振【20】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21】,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22】;载舟覆舟【23】,所宜深慎【24】。
③诚能见可欲【25】,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26】,则思知止以安人【27】;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28】;惧满溢【29】,则思江海下百川【30】;乐盘游【31】,则思三驱【32】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33】终;虑壅蔽【34】,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35】,则思正身以黜恶【36】;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37】;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38】,简【39】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40】,信者【41】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42】。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43】?【注释】【1】选自《魏郑公文集》。
魏征(580-643),字玄成。
巨鹿曲阳(现在河北省晋县)人。
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以直谏敢言著称。
本文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之一,阐述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等观点。
【2】长(zhǎng):生长。
【3】固:使……稳固。
【4】浚(jùn):疏通,深挖。
【5】德义:指恩德和道义。
【6】下愚:最愚昧无知。
15.1《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5.1《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一、选择类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C.竭诚则胡越为一体....D.傲物则骨肉为行路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臣闻求木之.长者①役聪明之.耳目B.①斯亦伐根以.求木茂①必竭诚以.待下C.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①虽.董之以严刑D.①根不固而.求木之长①而.况于明哲乎二、情景默写三、文言文阅读【注】①仪:指日晷仪,用日影度量时间的仪器。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驱,语出《周易·比卦》“王用三驱”,指田猎时网设三面,留一面不设,不过分捕杀。
B.豫游,指出游,游乐。
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游为“游”。
C.度,丈量的意思,与《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的“度”含义不同。
D.社稷,“太社”与“太稷”的合称,社是谷神,稷是土神,后用来借指国家。
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 )彼其人者[A]生乎今之世[B]而志乎古之道[C]晓然[D]独明于先王之[E]所以得之[F]所以[G]失之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提出君王积累德义的十种具体做法,并表示唐太宗如能做到“十思”,便可“尽豫游之乐”、“鸣琴垂拱”,坐享其成。
B.文本二阐述了君王应以推己及人之心推恩,以及推恩的好处和不推恩的害处,鼓励宣王效法古人,推恩于百姓。
C.文本三用气势充沛的排比句论述了“君”与“民”的关系,强调人民在国家政权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D.三则材料,都能针对言说对象的身份、地位和心理提出建议,因此容易被对象所接受,这体现了先贤的智慧,在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1 人教版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1一、基础部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或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浚:jùn,疏通、深挖。
B.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殷:yīn,深。
C.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壅:yōnɡ,堵塞。
D.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黜:chù,罢免。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从课文中找出三个成语。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C.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D.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5.选出与其他几句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A.岂取之易守之难乎?B.吾孰与徐公美?C.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D.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6.魏征在文中提醒唐太宗,能否使国家长治久安,关键在于A.实行法治B.整军经武C.文武并用D.积其德义二、阅读部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凡百:所有的。
B.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董:监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后习题 第8单元 15 谏太宗十思疏

15 谏太宗十思疏必备知识基础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之以严刑董:督察B.谦冲而自牧.牧:养C.慎始而敬.终敬:敬重D.简.能而任之简:选拔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居域中之.大B.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貌恭而.不心服C.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臣虽下愚,知其.不可D.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则智者.尽其谋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自牧: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三驱: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C.亏无为之大道..哉大道:最高的境界D.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司职:司仪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傲物则骨肉为行路..B.则思知足..以自戒C.则思三驱以为..度D.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5.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
明清以后多用年号称呼皇帝,如嘉靖皇帝、康熙皇帝。
B.朕,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自称“朕”;古代皇帝从秦始皇开始,把“朕”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C.中国,古代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齐桓晋文之事》)与“吾辈处今日之中国”(《与妻书》)中,“中国”的意义相同。
D.府库,古代国家贮藏文件、物资、金帛等处所的通称。
贮文书档案的为府,贮金帛财货、武器的为库。
如《鸿门宴》中的“籍吏民,封府库”。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句子是“, ”。
(2)《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
(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先用树木、水流作比,接着得出“, ”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一下册语文《谏太宗十思疏》随堂
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塞源而欲流长也。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忧懈怠,___________________;虑壅蔽,
___________________;想谗邪,___________。
(4)总此十思,宏兹九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文武争驰,君臣无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的句子中的“以”。
(1)戒奢以俭______________
(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______________
(3)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______________
(4)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______________
(5)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______________
(6)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______________
(7)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______________
解析:(1)并列连词,相当于“而”(2)连词,转折关系,却(3)连词,修饰关系。
“竭诚”是“待下”的方式。
(4)介词,用(5)并列连词,相当于“而”(6)目的连词,来(7)目的连词,来
3.文章的第二段可以分为几层?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为三层。
(1)总结历史经验,表明自己的担忧不是“杞人忧天”。
(2)创业艰难,易得人心;守成容易“傲物”,使人离心离德。
(3)人民的力量是可怕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所以不能懈怠。
4.本文主要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比喻论证、正反对比以及举例的论证方法。
先用比喻正面论述“固本”才能“木长”,“浚源”才能“流长”,“德厚”才能“国安”;再继续用比喻从反面论述,反之,国不能安。
第二段还以历史为鉴,举例论证应当居安思危。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
6.简要说明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
7.本文中包含了许多成语,找出原句并写出成语(至
少写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居安思危、载舟覆舟、择善而从(之)、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善始善终)、垂拱而治
9.“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这个比喻隐藏了本体,(1)请指出来。
(2)这个比喻有什么含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水比喻人民,舟比喻君(政权) (2)强调人民的力量的重要性,和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是一致的。
6.魏征(580-643),字_____,唐太宗封之为
__________,文集有《_______________》。
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专用文体。
解析:玄成、郑国公、《魏郑公文集》古代臣属向皇帝分条陈述奏议的一种专用文体。
有了上文为大家推荐的谏太宗十思疏随堂练习,是不是助力不少呢?祝您学习愉快。
鲁人版高一语文第六单元《塞下曲》阅读答案
精编高一语文下册《梦游天姥吟留别》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