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太阳能聚光PV_T系统聚光器的研究进展_王哲

合集下载

一种聚光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及其控制系统的设计

一种聚光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及其控制系统的设计
。该方法 采用了随日轨迹跟踪法中的双轴跟踪策略,并且更 新了光检测法的传感器方案,其工作原理图如图 5 所示。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信号实时反馈给控制器,控 制器经过快速处理发出控制信号,驱动电路根据控 制信号驱动两台步进电机转动,实现对太阳迎光仰 角和东西偏角的调整,如此循环,直至实现对太阳的 精确跟踪。
上,易造成光伏电板发热严重、发电效率降低、光伏 电板使用寿命减短等问题,故在装置上设计有冷却 子系统,采用滤红外线、水冷法结合散热法,散热冷 却性能较好,如图 3 所示。
2.1
2.3
2.4 2
2.2
2—红外滤光片;2.1—大抛物面的反射光;2.2—红外线;2.3— 滤去红外线后的光;2.4—两抛物面的公共焦点 图 3 滤红外线原理
在进行水冷却控制时,需要实时准确地检测出 金属细管内水的温度,便于控制水箱阀门的开启与 关闭,故对温度传感器的要求较高。选用一线数字式 温度传感器 DS18B2O。电桥桥臂用温度敏感材料做 成,温度变化使得电阻改变,电桥失去平衡,实现测 温目的。采用了寄生电源的连接方式。信号线与单片 机的 PM.0 端口相连,实现数据传输。
Cheng Rong
(Shanxi Lu'an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Changzhi Shanxi 046000)
Abstract: A concentrated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and its control system are designed, which adopts a new focusing method of double object surface and a two-axis closed-loop tracking system based on Freescale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nd the cooling method combining filter infrared ray with water cooling method can not on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uneven convergence light, low tracking accuracy and serious heating of photovoltaic panel, but also has simple structure, low power consumption and strong operation function, which can not on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uneven convergence light, low tracking accuracy and serious heating of photovoltaic panel, but also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power consumption and strong operation function. Friendly man-machine interface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The system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ost of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and improve its power generation efficiency. Key words: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biaxial tracking; confocal focusing

聚光光伏技术及研究进展

聚光光伏技术及研究进展

聚光光伏技术及研究进展作者:王敬蕊陈锐蔡晓晨蒋碧蕾来源:《电子世界》2012年第21期聚光光伏技术是指利用光学元件将太阳光汇聚后,通过高转化效率的光伏电池(GaAs 基)直接转换为电能的技术,被认为是太阳能发电未来发展趋势的第三代技术,即聚光光伏(CPV)。

1.聚光光伏技术概述GaAs基太阳能电池可分为单结和多结叠层式太阳能电池两类。

GaAs、Ge单结太阳电池理论效率27%,实验室效率达到25.8%;多结叠层太阳能电池效率理论效率能够达到63%,目前实验室效率达到43%。

CPV可以按汇聚太阳光的方式不同分为两个大类,即采用镜面聚光的反射式和采用透镜聚光的透射式,其结构可参见图1。

目前各大生产厂家的CPV系统具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其结构均离不开四大部分,即:聚光模块、光电转换模块(光伏电池)、太阳追踪模块、冷却模块。

各部分的成本构成如图2所示:(1)GaAs基太阳能电池的优势①规模化潜力较大:CPV技术因其具有光电转化效率高等特点,是未来发展大型支撑电源的最理想的太阳能发电技术。

②成本下降空间巨大:与晶硅和薄膜太阳能发电技术建设成本1.6美元/瓦相比,CPV目前3~4美元/瓦的建设成本并无优势,但作为一项新兴技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电池效率的提高、聚光模块的改进等,成本有巨大的下降空间。

③占地面积小:在同等发电量的情况下,CPV电厂的土地占用面积比平板式太阳能要小得多。

CPV系统由支柱承载其主要结构体,占地面积极小,且由于系统在地面产生的阴影面积是移动的,所以对电厂所在地的生态影响也较小,面板下方的土地仍然可以用于畜牧等用途。

④能量回收期短:聚光组件的效率比晶硅和薄膜组件大大提高,建设想同规模的电站,所需的半导体材料大大减少,因而能量回收期大大缩短。

(2)GaAs基太阳能电池的劣势技术和规模化进度存在不确定性:作为一项正在由实验室走向工程化的新技术,CPV的技术路线尚未定型,产业链也未形成;材料昂贵,成本上无优势,另外CPV系统建设地区对太阳光照条件有较高的要求,不利于大规模推广。

国内太阳能聚光PV_T系统聚光器的研究进展_王哲

国内太阳能聚光PV_T系统聚光器的研究进展_王哲
d r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的 陈 海 飞 [28] 设 计 了 菲 涅 耳 透 镜 聚 光 器 ( 见 图 5l), 采 用 的 材 料 是 PMMA(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实验研究表明, 菲涅耳 HCPV/T 系统发电效率可达 25% 以上, 热效率可达 49% 以上。
1076
L α
聚光装置在光伏系统中的研究可追溯到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在近几年得到了充分发展, 并较多地运用到 CPV/T 系统中,国内很多学者 对此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1 聚光器的分类及性能指标 1.1 聚光器分类
聚光器是聚光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的重要部 件之一,目前国内研究应用于 PV/T 系统的聚光 器依据光学原理主要是反射聚光器、折射聚光器 两大类。 1.1.1 反射聚光器
2) 聚光均匀性。根据非成像光学理论 [7],太 阳光经过聚光以后汇聚到接收器上的辐射能量是
不均匀的。在光伏系统中,光伏电池上辐射照度
的不均匀性对其光电转换效率影响很大,还会引 起电池热引力不均 [8,9],因此在聚光器设计中非
常有必要对其聚光均匀性进行评价。关于聚光器
聚焦光斑能流密度分布的计算,常见的有锥体光
技术产品与工程
Z
X
图 1 抛物面聚光器
图 2 CPC 聚光器
1.1.2 折射聚光器 折射聚光器分为普通透镜 ( 见图 3) 和菲涅
耳透镜 ( 见图 4) 两种。其中菲涅耳透镜是平面化 的聚光镜,其原理如图 4 所示。凸透镜由于制造 成本较高,不适用于太阳能聚光的使用。用菲涅 耳透镜作聚光器比采用一般透镜可以有更大的口 径,可大幅减少材料的使用,且具有轻便的优点, 目前多采用 PVC 和 PMMA(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制造。

太阳能塔式电站“聚光-吸热”系统动态仿真及实验对比最终报告

太阳能塔式电站“聚光-吸热”系统动态仿真及实验对比最终报告

2016 NO.04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科技报告导读173 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太阳能塔式电站“聚光-吸热”系统动态仿真及实验对比最终报告徐超 余强 徐二树 王志峰 李鑫(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摘 要:该研究以中国MW级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大汉”为研究对象,对全系统中区别于常规电站部分的“聚光-吸热”系统进行数学建模与动态仿真,深入研究系统在外界环境扰动下“光-热”转换过程中系统各参数的静态以及动态特性,为实际电站运行提供指导。

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在聚光系统(定日镜场)的建模与分析方面:利用基于“蒙特卡洛”的光线追迹法建立了“大汉”定日镜场中心点聚焦和非中心点聚焦的光学数学模型。

通过此模型,不仅对腔式吸热器内表面的太阳入射能流密度的实时变化进行了模拟,而且对于全年典型天(春(秋)分日、夏(冬)至日)吸热器腔内能流密度分布规律的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实验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

在吸热系统(腔式吸热器)的建模与分析方面:利用模块化建模方法,根据质量、能量以及动量守恒定理,建立了吸热系统的非稳态全工况的热物理数学动态模型。

该模型不仅能够对腔内管中单相流体(水/蒸汽)吸热过程中各参数的变化进行仿真,而且还能够对管内水工质因吸热而发生相变过程中的参数变化进行动态仿真。

在耦合系统(“聚光-吸热”系统)的建模与分析方面:基于“STAR-90”仿真平台上搭建了“聚光-吸热”耦合系统的仿真模型。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系统输入条件的改变,研究了系统在外界输入条件扰动下各参数的动态变化特性,同时对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同时,为了验证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基于上述平台搭建的“聚光-吸热”系统仿真模型,通过输入和“大汉”电站实验过程中相同的初始条件以及操作步骤,对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

太阳能聚光发电技术的研究进展

太阳能聚光发电技术的研究进展

太阳能聚光发电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气候变化和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研究太阳能聚光发电技术。

太阳能聚光发电技术指的是使用反射镜将太阳光线聚焦在一个小区域,从而产生高温,再利用高温发电的一种技术。

该技术能够转换更多太阳能为电能,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环保等优点。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太阳能聚光发电技术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

一、太阳能聚光发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太阳能聚光发电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反射镜将太阳光线聚焦在一个小区域,让聚光区域的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然后使用这种高温来产生蒸汽,利用蒸汽驱动汽轮机,最终实现发电的目的。

与其他太阳能发电技术不同,太阳能聚光发电技术产生的蒸汽压力和温度非常高,使得汽轮机的效率更高,从而提高了发电效率。

二、太阳能聚光发电技术的分类太阳能聚光发电技术目前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马蹄型发电系统:该系统采用弯曲的反射镜将太阳光线进行聚焦,从而形成高温。

该系统适用于小型发电站的建设。

2.塔式发电系统:该系统通过一个塔来支撑反射镜,反射镜将阳光聚焦在一个点上,并在该点上产生高温。

该系统适用于中型发电站的建设。

3.抛物面反射镜发电系统:该系统采用抛物面反射镜将太阳光线聚焦在一个点上,从而产生高温。

与塔式发电系统类似,抛物面反射镜发电系统也适用于中型发电站的建设。

三、太阳能聚光发电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太阳能聚光发电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近年来,该技术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发电效率:研究人员通过优化反射镜的材料和形状,以及提高蒸汽发生器的效率,使得太阳能聚光发电技术的发电效率不断提高。

目前,该技术的发电效率已经达到了30%以上。

2.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太阳能聚光发电系统需要在高温下运行,因此系统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研究人员通过优化系统的设计和材料选择,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降低成本:太阳能聚光发电技术产生的电力成本较低,但由于设备和材料成本较高,该技术的总成本相对较高。

太阳能热推进系统聚光器参数优化

太阳能热推进系统聚光器参数优化

太阳能热推进系统聚光器参数优化黄敏超;吴尚【摘要】An advanced genetic algorithm was used to make an optimization analysis on the solar thermal propulsion system condenser parameters for reducing the mass of system.Considering the sunlight collection efficiency and the mass of condenser as the optimization objective function,a mathematical model of condenser work was established and several related simulation researches were carried out.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vanced genetic algorithm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in the optimization analysis of the sunlight collection efficiency and the condenser mass.%采用先进遗传算法对太阳能热推进系统一次聚光器参数进行优化,达到减小推进系统质量的目的。

以聚光器太阳光收集效率和聚光器质量为优化目标函数,建立聚光器工作的数学模型,并开展相关仿真研究。

仿真结果表明,先进遗传算法可有效用于太阳光收集效率和聚光器质量优化分析。

【期刊名称】《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8)005【总页数】5页(P94-98)【关键词】聚光器;收集效率;质量;优化【作者】黄敏超;吴尚【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73;国防科技大学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7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439太阳能热推进系统一次聚光器是整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供给能量的大小,影响着整个系统的光热转换效率和推力器的性能。

太阳能聚光光伏系统发电的研究技术进展毕业论文

太阳能聚光光伏系统发电的研究技术进展毕业论文

天津职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太阳能聚光光伏系统发电的研究技术进展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老师:年月日引言:目前,世界上已经商业化并开始规模化推广应用的太阳能发电技术的主要有四种,硅基太阳电池(包含单晶硅与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太阳能聚光光伏发电(CPV)、太阳能聚光光热发电(CSP)。

四种太阳能发电技术各有特点,其中硅基太阳电池是目前光伏发电的主流,约占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总量的80%以上,但晶体硅的提炼与加工成本相对较高,高耗能与环境污染等问题制约了其后续的发展。

薄膜型太阳电池虽然转换效率低,但弱光响应相对较好,成本相对硅基太阳电池低而发展迅速。

硅基太阳电池与薄膜型太阳电池适合小规模电站特别是阳光屋顶与建筑一体化发电。

相对硅基太阳电池和薄膜型太阳电池,聚光光伏与光热发电技术以高效、低成本、环保等优势在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发展迅速,适合在阳光辐照指数DNI 大于1350 的地区大规模与超大规模太阳能电站发电,但需要追日跟踪系统与阳光直射,系统相对复杂。

据美国可再生能源研究所预测,至2020 年,全球聚光光伏与光热发电规模将达到120GW 的产业规模。

高效太阳能聚光光伏发电技术聚光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光学系统将太阳能汇聚在太阳能电池芯片上,利用光伏效应把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技术。

聚光光伏发电技术分为透射式聚光光伏发电系统与反射式聚光光伏发电系统。

目前,国际上高效聚光光伏发电系统的聚光倍率大约在250 倍-1000 倍,最高的达到了1200 倍。

聚光倍率的提高是有限度的,随著聚光倍率的提升,光能利用效率提升与成本降低明显,但随之而来的是光学系统难度加大、追日跟踪精度的提高与散热问题突出,超过800 倍的聚光光伏发电系统对光学系统模组、追日跟踪系统及散热技术提出了挑战。

高效太阳能聚光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势相对硅基太阳电池主要体现在高效、低成本、环保三个方面:高效:世界上聚光光伏发电系统模组的转换效率约在20%-28%,最高的达到了30%,是目前其它太阳电池发电技术难以达到的。

聚光式太阳能热发电关键技术研究

聚光式太阳能热发电关键技术研究

聚光式太阳能热发电关键技术研究摘要:国家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各项资源消耗数量较为庞大,国内现有能源可供人类使用年限逐渐减少,为保障资源消耗速断减慢,国家极为重视可再生资源的循环与利用,而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便是太阳能发热、发电技术。

随着太阳能技术的普及,国内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国家便建立了许多太阳能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很多大型电力企业也逐渐应用了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据统计国内太阳能光热发电市场每年都会以400MW的速度持续增长,尤其是在青海、西藏一带此种技术更是常见,当然也为国民带来了极多便利,节约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进一步解决我国能源短缺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便对聚光式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进行简单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太阳能;热发电;聚光式;技术;引言:聚光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是一种可以将空气中的光能进行集中处理为热能,在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发电系统。

主要使用反射镜或者透镜将大面积阳光进行汇聚,在借助光学原理将其集中到一个较为细小的区域中,从而使得太阳能集中,而发电机感受到太阳光的照射使得温度上升,在通过光热转换原理将太阳能成功转换为热能,最后在采用蒸汽涡轮发动机等设备将热能转化为电能,从而产生日常用电。

当前聚光式太阳能热发电已逐渐被商业化,且全球使用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产生电能的数量已达到1095 MW。

总体而言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一种清洁型能源,相对而言可限制太阳能的条件较少,在实施和应用上相对容易,其电力转化力度也较为强大,有助于实现大容量发电。

同时太阳能发电的优势远不止于此,其还具有发电稳定、全过程无污染、电网匹配性好,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的优势,因此,尤其受到各大商业用电企业的重视。

一、塔式聚光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塔式发电系统主要是采用众多单独形式跟踪太阳光能的定日镜或称之为定向反射镜,以此来将太阳能中的热辐射转送至高塔顶内的高温集热器之中,在采用能量转换装置将太阳能中的热能传送给导热介质,最后在通过热导蒸汽机使其产生热蒸汽,从而驱动蒸汽轮机发电机组发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f.
分频器
集热管 再反射镜 聚光器 联集管
玻璃盖板
光伏模块 异形热管
底框 CPC 聚光器
h.
i.
菲涅耳透镜
j.
k.
图 5 PV/T 系统聚光器的结构
32 SOLAR ENERGY 06/2015
光伏电池
框架
l.
技术产品与工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徐永峰等 [29,30] 通过建 立 10 m2 槽式抛物反射聚光的 PV/T 系统,进行 性能分析和对比实验,采用聚光特性较好的光伏 电池阵列后,光电转化效率可达 23.21%,系统电 效率可达约 10%,系统热效率也增至约 35%。
入射通量密度之比 [6]。几何聚光比 C 反映出聚光 器使能量集中的可能程度,是聚光器的重要特征
参数之一。其定义为:
C=
Aa Ar
(1)
式中,Aa 为聚光器的光孔面积,m2;Ar 为
接收器表面面积,m2。
几何聚光比在热平衡计算与经济分析中更有
用,所以在太阳能聚光热发电系统中,聚光比通
常指几何聚光比。
集美大学的李超等 [20,21] 依据镜面反射原理, 根据强度、刚度、跟踪误差的要求对光伏光热一 体机的聚光单元进行了优化设计 ( 见图 5f),其 理论聚光比为 8。许志龙等 [22] 对其进行实验研 究发现,该系统光电火用效率大于 13%;同时,该 PV/T 板还可收集太阳光热,再通过集热板的二 次加热,使热水温度始终高于 74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王云峰等 [25,26] 研制了 由矩形二次曲面镜组成的太阳能九碟共焦型聚光 器 ( 见图 5i),镜面采用低铁超白玻璃为基材,经 热弯成型后物理风冷钢化,在玻璃凸面用真空磁 控溅射镀银,总聚光倍数达到 500 倍。为了解决 聚光不均匀导致的效率下降问题,研发了一种多 平面反射镜太阳能聚光装置 ( 见图 5j),该聚光装 置用小块的平板镀银镜面组合取代大块曲面反射 镜,多镜共焦,聚光比调节灵活。通过对碟式高 倍聚光 PV/T 系统的实验研究,系统平均热效率 为 35.9%,最高瞬时效率为 47.8%;系统电池瞬 时发电最大效率为 16.99%,平均效率 15.67%。
的光照强度,W/m2;Tf,o、Tf,i 为流体的出口、进
口温度,K;m 为流体的质量流量,kg/s;cp 为
流体定压比热容,J/kg·K。
电效率是指单位面积 PV/T 接收器的输出电
能与太阳的光照强度之比 [12],定义为:
30 SOLAR ENERGY 06/2015
技术产品与工程
η e=
ImVm AcG
上海大学的谢飞 [31] 使用 TracePro 软件对不 同的聚光方式进行分析,发现菲涅耳反射聚光系 统光强分布较为均匀,是 PV/T 系统较为合适的 聚光方式。利用 Trnsys 软件对 10 倍聚光的菲涅 耳反射聚光系统进行全年的运行仿真,系统电效 率为 10.3%,热效率为 33.1%。
华北电力大学陈海平等 [32] 设计出独立双层 流道式和回路双层流道式结构的水冷式复合抛物 面聚光器——CPC-PV/T 装置。当水流量在一定 范围内时,进水流量的降低及辐射强度的增强均 可提高系统的热效率;而系统的电效率随进水流 量的增加呈波形递增趋势,其平均电效率、热效
中国科技大学的张谦等 [18,19] 设计了一种类 似菲涅耳反射聚光器结构的平板型玻璃镜面反射 太阳能聚光器 ( 见图 5d)。当集热温度在 120 ℃ 以下时,该聚光系统的总体集热效率约可达 0.74, 集热效率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减小。单晶硅电池
在该聚光器聚光条件下,焦平面上的辐照强度为 3347 W/m2,电效率可达 15.9%。同时还提出一 种新型分段式槽式太阳能聚光器,如图 5e 所示, 可保持对空间面积较高的利用率。
d r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的 陈 海 飞 [28] 设 计 了 菲 涅 耳 透 镜 聚 光 器 ( 见 图 5l), 采 用 的 材 料 是 PMMA(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实验研究表明, 菲涅耳 HCPV/T 系统发电效率可达 25% 以上, 热效率可达 49% 以上。
1076
L α
南京理工大学的邬二龙 [27] 采用离散变量网 格法对平面接收器的旋转抛物面聚光器进行优化 ( 见图 5k),得到聚光器的最佳优化设计尺寸:聚
31 SOLAR ENERGY 06/2015
技术产品与工程
光器的开口半径为 1 m,聚光器的聚光比为 3000, 增加聚光器的开口半径和聚光比可有效提高系统的 热电综合利用效率。数值模拟得出,在优化设计工 况下,系统的热电综合利用效率可达 59.60%,对应 的发电效率为 5.22%,热效率为 45.86%。
率分别约为 13.4%、42%。 孙健等 [33] 对不同工作环境下聚光系统热电性
能进行研究发现,聚光 PV/T 系统的各效率随光照 强度增加而增大,系统的最大电效率为 11%,最 大热效率为 70%。
东南大学徐寅等 [34] 提出采用定容冷却的低 倍聚光 PV/T 系统,于南京选择一日晴朗天气, 在进水温度 20 ℃、出水温度 40 ℃的条件下进 行室外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热效率可达 39.4%,电效率可达 14.1%。采用有限容积法对 该系统进行建模,以实验当天的环境数据为基础 对系统热性能和电性能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实 验吻合良好。
重 庆 大 学 的 王 科 [15,16] 根 据 CPC 截 取 原 理 截取 8 组镀银镜面,设计并制造平面镜单元类 CPC 聚光器,如图 5b 所示。通过实验测得在太 阳辐射强度为 854 W/m2 时,PV/T 系统的输出电 功率为 14 W,光电转换效率为 8.8%,热效率为 56.2%,系统的最大综合效率达到 79.3%。
聚光装置在光伏系统中的研究可追溯到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在近几年得到了充分发展, 并较多地运用到 CPV/T 系统中,国内很多学者 对此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1 聚光器的分类及性能指标 1.1 聚光器分类
聚光器是聚光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的重要部 件之一,目前国内研究应用于 PV/T 系统的聚光 器依据光学原理主要是反射聚光器、折射聚光器 两大类。 1.1.1 反射聚光器
菲涅尔透镜 平面反射镜
H
66 75 88 102 121 144 173 206
888
y f ym
50
43;1
2ai
a 2ai
I O D
xi A
P ai B KC
d.
光伏电池
g.
383
310
b.
接收平面 c.
Y F
4 3
2 a
32
1
1A
2 B
3
b
X
1
1. 镜架悬臂梁 2. 平面镜 3. 聚光光伏组件 4. 集热板
反射聚光器是根据光的镜面反射原理将入射 太阳光聚焦到 PV/T 组件上。主要以镀银玻璃镜 面和镀铝面作为反射材料,近年来也出现了高分 子材料制作的高反射率薄膜反射面 [4]。
反射聚光有点聚焦和线聚焦两种。反射点聚 焦多采用球面聚光和碟式聚光,反射线聚焦多采 用抛物面聚光器 ( 见图 1)、平面聚光器、复合抛 物面 (CPC) 聚光器 ( 见图 2)、菲涅耳反射聚光器等。
图 3 普通凸透镜
图 4 菲涅耳透镜
折射聚光也有点聚焦型和线聚焦型两种,可
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选取不同的聚焦方式。
1.2 性能指标
1.2.1 聚光器性能指标 1) 聚光比。聚光比可分为辐射通量聚光比和
几何聚光比 [5]。几何聚光比定义为聚光器开口 ( 窗 口或光孔 ) 面积与接收器上焦斑面积之比,辐射 通量聚光比指焦斑上的平均辐射通量密度与太阳
清华大学的许自霖 [17] 使用蒙特卡罗光线追 迹模拟方法对线性菲涅耳折射聚光器的结构尺寸 进行优化设计,如图 5c 所示。模拟分析得出实际 聚光比 3~6 倍能保证晶硅电池在最佳输出功率附 近工作,同时利用二次反射镜对透过菲涅耳透镜的 光线进行调整,能在电池受光平面获得较好的聚光 效果。实验得出在日照强度约为标准光照强度 (1000 W/m2) 一半的情况下,最大电效率可达 14.55%。
技术产品与工程
Z
X
图 1 抛物面聚光器
图 2 CPC 聚光器
1.1.2 折射聚光器 折射聚光器分为普通透镜 ( 见图 3) 和菲涅
耳透镜 ( 见图 4) 两种。其中菲涅耳透镜是平面化 的聚光镜,其原理如图 4 所示。凸透镜由于制造 成本较高,不适用于太阳能聚光的使用。用菲涅 耳透镜作聚光器比采用一般透镜可以有更大的口 径,可大幅减少材料的使用,且具有轻便的优点, 目前多采用 PVC 和 PMMA(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制造。
关键词: 太阳能;聚光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聚光器
0 引言 1954 年,美国贝尔实验室首次制成了单晶
硅太阳电池,诞生了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光 伏发电技术。20 世纪 70 年代后,全球能源危机 和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太阳能以其独有的优 势受到广泛的关注。但由于太阳电池材料价格昂 贵,制造工艺繁琐,阻碍了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1976 年,美国 Sandia 国家实验室最早设计研发 了聚光光伏 (CPV) 系统,提高了光伏电池的辐 照度,从而使其最大功率点增大 [1,2]。也正是由 于聚光的作用,使得光伏电池温度过高,光伏转 换效率下降,缩短光伏电池寿命。聚光光伏光热 (CPV/T) 系统的出现为降低光伏电池的温度提供 了可能,在光伏电池背面敷设换热管网,通过流 体 ( 如水或空气 ) 流动带走电池板所吸收的光能, 不仅可以使光伏电池的温度降低,提高其光电转 换效率,而且对流体带走的热量加以有效利用, 从而提高太阳能的综合利用效率 [3]。
技术产品与工程
国内太阳能聚光 PV/T 系统聚光器的研究进展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王哲 端木琳 * 李祥立 舒海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