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简介.doc
一个与多个失效单元间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

一个与多个失效单元间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李建操;于艳春;陈云;杨青【摘要】Based on error analysis of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method in structural system reliability, the problem of inaccurat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one element and multi-elements in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method was studied. First, the states of structural elements were mapped to standard normal space, thereby establishing the element failure model based on state vector. Based on structural reliability an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probability theory, the change rule of state vector was analyzed when multi-elements were joint failure. Then, the change rule that multi-elements are joint failure was described by equivalent state vector.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one element and multi-elements was converted into the computing problem of included angle cosine between equivalent state vector of one element and equivalent state vector of multi-elements; On account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reliability index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one element and multi-elements,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one element and multi-elements was discussed in three different cases. Finally, the precision and rationality of this method was discussed when compared with Monte Carlo Method. It is proved that the method is rational and it is better than multiple correlation theory; this method is applicable to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structural system, and a better result can be obtained by this method.%在结构系统可靠度降维算法误差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降维计算中涉及的一个单元与多个单元间相关系数计算不准确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将结构单元状态映射至标准正态空间,建立了状态矢量描述的单元失效模型.基于结构可靠性和概率论基本原理,分析了多单元联合失效时状态矢量的变化规律;然后,通过利用等效状态矢量描述多单元联合失效的方式,将一个单元与多单元间相关性分析问题,转化为一个单元状态矢量与多个单元等效状态矢量间夹角余弦的计算问题;根据单元间相关性及单元可靠性指标不同,分3种情况讨论了基于状态矢量计算一个与多个单元间相关系数的方法;最后,通过与蒙特卡洛模拟对比分析,讨论了该方法的精度及合理性.证明该方法合理有效,优于复相关原理,适用于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并能获得较理想的计算结果.【期刊名称】《应用科技》【年(卷),期】2017(044)006【总页数】7页(P41-47)【关键词】结构可靠性;可靠度;降维算法;复相关系数;相关性分析;相关失效;失效模式;功能函数【作者】李建操;于艳春;陈云;杨青【作者单位】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安徽滁州 239000;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安徽滁州239000;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安徽滁州 23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114.3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便是:并联体系(失效模式)、串联体系(由主要失效模式串联模拟的结构系统)失效概率计算问题。
皖江城市带旅游发展初步研究

1292015年9月下半月刊城市旅游规划皖江城市带旅游发展初步研究 汤云云国家发改委通过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是实现安徽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关键一步。
在多种经济活动中,旅游业通常发挥着重要的先导与引领作用。
随着城市带建设的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必将迎来它的黄金发展机遇期。
此背景下,分析皖江城市带旅游资源禀赋状况及其现有开发利用情况,探讨其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与挑战,结合各城市旅游发展的不同特色,提出各市旅游统筹发展、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树立区域整体形象品牌、设计精品旅游路线等区域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获得进一步的经济发展。
近年来,城市旅游和区域旅游发展迅速。
与此同时,国内外有关学者关于城市旅游和区域旅游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
Rogerson 以南非索韦托为例,分析中小企业在城市旅游中的作用及其所取得的共享发展成果,高度强调区域旅游对南非旅游经济的意义。
相关研究评价了城市居民的旅游感知,分析旅游业发展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国外学者关于城市旅游和区域旅游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学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随着城市旅游的高速发展,学科领域内相关研究日益增加。
1998年,国内有关城市旅游的研究文献仅8篇,而到2007年则达到78篇,年均增长28.79%。
10年来,现有城市旅游相关研究可归纳为14个主要方面,但大多集中在资源与产品开发、形象与品牌树立、个案综合性研究、城市内旅游空间结构、城市间区域合作、旅游线路规划、旅游竞争力实证研究等方面。
随着皖江城市带的发展,已有相关学者以皖江城市带为案例地开展了相关研究。
国内外有关城市旅游和区域旅游的研究虽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大部分主要集中于经济与政策领域,旅游研究较少。
同时,研究区域多以单体城市为主,大尺度的城市带有机体范畴的旅游发展研究急待补充和完善。
本文基于旅游发展视角,以大尺度皖江城市带有机体为案例地,分析其旅游资源及旅游业发展现状,旨在提出一系列有助于皖江城市带区域旅游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开源GIS软件安装使用方式综述

第3 5卷 第 9期
2 1 年 9 月 02
测 绘 与 空 间地 理信 息
GEOMAT CS & S I PATAL NFOlM TI I t t oN ECHNOLOGY T
V 1 3 No 9 0 . 5. .
S p .,2 2 et 01
开 源 GI S软 件 安 装 使 用 方 式 综 述
法 , 源 G S 究与 教学 工作 。 开 I研
第 9期
刘东 良: 开源 GS I 软件安装使用方式综述
校领导分工 - 滁州学院

校领导分工
党委书记 庆承松 主持学校党委全面工作。
分管组织部、离退休工作处,联系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地理信息技术研究所)、音乐学院。
党委副书记
院长 许志才
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
分管人事处、财务处,
联系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大
学数学教学部)。
党委副书记 倪 阳 负责宣传、统战、党校、学生、共青团、关工委方面工作。
分管办公室(党办、院办、外办)、宣传部(统战部)、学生处(学工部)、机关党总支、团委,联系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工技术研究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党委委员 副院长 程 曦
负责科研、学科建设、继续教育、图书资料、
信息化建设方面工作,分管科技处(学科建设
办公室、服务地方办公室、学报编辑部)、继续
教育学院、图书馆,联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
院(信息技术与网络中心、大学计算机基础教
学部)、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
党委委员 副院长 郑朝贵
负责教学、教学评建、招生方面工作。
分管教
务处(招生办公室、评建办公室)、实验实训中
心,联系文学与传媒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党委委员 副院长 吴开华
负责后勤、基建、资产管理、保卫方面工作。
分管后勤管理处、二期建设办、国有资产管理
处、保卫处(保卫部、武装部)、后勤服务集团,
联系经济与管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党委委员 纪委书记 王永富
负责纪检、监察、审计、工会方面工作。
分管
纪委办公室、监审处、工会,协管党风廉政建
设、离退休工作,联系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体育学院(大学体育教学部)。
滁州市琅琊山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应用实例

滁州市琅琊山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应用实例作者:潘立新吴金全徐鑫等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期潘立新1,2,吴金全3,徐鑫4,林玉标2(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87;2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安徽滁州239000;3滁州四中,安徽滁州 239000;4安徽省明光市教育局,安徽明光 239400)摘要:滁州校外地理课程资源丰富,以琅琊山为校外地理资源背景进行考察.此次考察的特点是:促进高师地理与中学地理的结合,推动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实践活动考察内容全面、线路设计合理;传统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指出了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中学地理教师的野外实践动手能力较弱、中学地理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较低及此次学习效果不尽如意.最后提出了建议:充分挖掘校外地理课程资源、重视中学地理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键词:校外地理课程;学生;实践活动;滁州市;琅琊山中图分类号:P9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3)01-0114-031 概况“校外地理课程资源”是相对校内地理课程资源而言,泛指家庭、社会、自然蕴藏着的各种地理课程资源.它对校内地理课程资源起到一种辅助作用,是校内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补充和深化.校外地理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大众传媒、青少年集体活动场所、学校周围的社区机构和学校附近的自然课程资源等.根据校外地理课程资源的内容和性质,可将其分为四类,分别是大众传媒,青少年集体活动场所,学校周围的社区机构和学校附近的自然课程资源.[1]琅琊山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琅琊山为江淮丘陵地带,最高峰为321m,地表覆盖着大片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森林,覆盖率达90%.琅琊山风景区面积115km2,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AAAA旅游区和国家重点森林公园.景区内具有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古树名木遍布景区古建筑群周围,琅琊山特有的琅琊榆、醉翁榆苍劲挺拔,让泉、濯缨泉等山泉散布林间.山中有全国著名的四大名亭之首“醉翁亭”、有1200余年历史的琅瑯寺等一批人文景观.琅琊山与市区相依,城山相接,山在城中,城在山中.[2]因此,琅琊山拥有得天独厚的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条件,适合中学开展系列相关活动.2 琅琊山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应用实例野外考察、实践活动是地理教学的核心之一.通过到大自然中考察地理事物和现象,能更好地理解、掌握书本上讲授的地理知识,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实践能力.2.1 活动目标:(1)通过开展设计琅琊山的考察活动,学生进一步了解琅瑯山、了解滁州市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展现状.(2)通过开展设计琅瑯山的考察活动,学生进一步了解琅瑯山的地形、地貌、植被、土壤、泉、洞、水系、湖泊等自然要素的情况.(3)通过设计琅瑯山考察的活动,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根据问题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4)通过学习,学生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增强学生知滁州,爱家乡的情感,树立建设美好安徽的责任感.(5)通过学习,学生了解野外GPS的使用及定点的功能,了解地形图与GPS两者结合.(6)通过学习能使学生在野外学会利用自然物判定方向.2.2 时间安排上午7:30—下午4:302.3 指导教师、参加学生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的教师2名、滁州四中地理教师4名、滁州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大四学生(实习教师)7名;滁州市第四中学高二3班62人、高二6班61人2.4 活动准备(部分实习用具由滁州学院提供)(1)GPS手持仪器的充电和检查;(2)1:10000的琅瑯山等高线地形图,如图1;(3)手持式风速风向仪、海拔仪、罗盘、地质锤、照相机、摄像机、电喇叭;(4)考察线路:滁州学院南校区大门口——黑洼水库——后山——深秀湖——南天门——雪鸿洞——琅瑯寺——欧阳修纪念馆——醉翁亭(酿泉)——琅瑯山北门(结束);(5)食品、矿泉水、常用药品;(6)分组:每10人左右为一小组;(7)室内过程:利用网络途径查询以下信息:琅瑯山主要旅游景点、饭店,了解它们的特点;琅瑯山的气候、植被(特有植物)、土壤特点,名泉,名洞.2.5 活动过程各点安排及主要考察内容A处.集合点,重点介绍当天活动安排,强调纪律、安全、注意观察和记录;B处.湖泊—黑洼水库,在图中找出汇水区域并与实地对照,观察水文特征;思考如何利用地形建设水库;C处.取土壤剖面,了解土壤的基本分层、类型、颜色;了解植被的类型、特有种琅瑯榆、醉翁榆,并采集二种树的标本;D处.观察C-E:山坡、山顶、鞍部、山脊、山谷、分水线(岭)、陡崖、褶皱;E处.南天门:海拔、风向、风速,岩石类型及特点,露地方采集标本;午餐、休息;F处.琅瑯寺:佛教及宗教旅游相关内容、雪鸿洞形成;G处.醉翁亭:旅游业相关内容,游客、旅游资源(欧阳修、醉翁亭)、旅游与环境、旅游交通;思考景区内交通与外面交通的差别及原因.H处.集合、总结、结束.2.6 室内整理、总结(1)用Arcgis软件把GPS中的数据输入琅瑯山的电子地图中,并作简单分析;(2)对采集的样本、照片进行归档保存;(3)对本次考察进行总结,以小组为单位书写总结报告;2.7 交流、评比.3 此次活动的主要特点3.1 促进高师地理与中学地理的结合,推动中学地理教学改革滁州四中是滁州学院的教育实习基地,两校有着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琅琊山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高校教师野外考察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亦使高师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此项活动对滁州市中学地理校外课程资源利用有示范作用,对滁州市中学地理教学改革有一定的积极意义.3.2 实践活动考察内容全面、线路设计合理相比较此前滁州市个别中学曾开展的单一实践活动,如城市交通调查、城市污水排放情况考察等等,此次实践活动内容全面,既有自然地理,也有人文地理;涉及面广,内容全面.此外,增加部分书本以外实用内容,如野外如何辨别方向、遇到山洪等突发情况如何避险.此次实践活动充分考虑当前高中生的体力,步行全程约10km左右,线路上有人迹稀少、坡陡路滑的山间小径,也有人工修建易行的观光道路、有游人如织的旅游热点景点,如天下第一名亭“醉翁亭”.行程中最高海拔仅250m左右,现在中学生的体力完全能够承受.前半程是以较难行走的山间小径为主,后半程以平坦易行的公路和观光道为主,先难后易,学生的心理更容易接受.3.3 传统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此次实践活动中运用了除使用传统方法和工具,如地质锤、指南针外,还使用了手持GPS等现代科技产品,主要由实习老师操作示范和后期整理演示.如把野外记录的点从GPS中导入到电脑,主要操作步骤是:使用txt格式,转换成excel的格式,分三列,然后使用Arcgis自带的add XY,运用自动标注功能,再选择自己GPS中用的坐标系统,就可以投到已经准备好的矢量地图上.4 存在问题此次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实践活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暴露了中学地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中学地理教师的野外实践动手能力较弱.由于平时中学教师主要精力集中在理论课中,滁州市中学地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状,鲜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参加野外实践活动,导致中学地理教师的此方面能力普遍较差.其次,中学地理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较低.此方面又是中学地理教师的一大弱项,目前中学教材中有关地理信息技术的内容较少,对学生、老师的要求也不高,高考中相关内容也较容易,一般不会操作地理信息技术相关软件,考试中也不影响太多得分,因此现在中学地理教师的地理信息技术水平普遍较低.第三,时间有限,内容较多,学习效果不尽如意.由于时间只有一天,但是学习、考察的内容较多,学生在一天的时间里要了解、掌握如此多的自然、人文知识,还是有较大的难度.加上学生数量较多,在野外学生好奇心较强,听课时分心较严重,影响了一定教学的效果.5 建议5.1 充分挖掘校外地理课程资源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充分挖掘校外地理课程资源,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增强学生地理实践能力.[3,4]高校作为中学校外课程资源的一类,应充分发挥其在实习器材、设备、师资等软硬件方面的优势,支持、帮助中学完善地理实践活动,提高中学地理教师地理实践活动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可以让学生在滁州市参观考察“大滁城”建设、观察城市交通、调查环境变化情况、滁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等等,了解当地人口发展、资源开发、环境质量、经济发展等基本情况.5.2 重视中学地理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校外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中学地理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政策上给予倾斜和支持,财政上增加投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定期不定期对地理教师培训、交流,鼓励、督促教师进行校外地理课程资源的实践活动.5.3 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自然和生活,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能使学生有效地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信息,拓宽眼界,增长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本次实践活动充分利用了滁州当地的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结合、自然与人文结合、传统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进一步推动了滁州市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参考文献:〔1〕黄成林.地理教学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188-189.〔2〕滁州市政府.走进滁州[DB/OL].(2008-06-28)[2012-06-26]./col/col2/index.html.〔3〕徐继存,段兆兵,陈琼.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学科教育,2002(2):3.〔4〕吴刚平.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2001(9):59-60.。
滁州学院地理信息科学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2013版)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编印二〇一三年九月CHUZHOU UNIVERSITY目录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地理科学专业(地理国情监测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12)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9)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9)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国家空间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测量学、地图学、遥感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利用GIS技术解决空间信息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毕业生可在测绘、资源管理、灾害监测、环境保护、城乡规划与管理、交通运输等领域和相关部门,从事GIS应用系统开发、GIS空间数据处理、GIS应用技术支持,以及其他与地理信息科学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或生产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要求(一)培养规格要求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
2.掌握地理信息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空间数据采集、建库、分析、开发等能力。
具体专业能力主要包括:(1)掌握GIS、测绘、遥感、计算机等相关知识,利用GIS软件对基础数据与专题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建库、分析的基本技能;(2)掌握地图制图的相关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够熟练设计与编制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3)掌握计算机软件开发技能,能够利用GIS软件进行组件式、Web端、移动端的二次开发;(4)掌握文献检索与资料查阅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文献,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3.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刻苦钻研勤学不辍的精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安徽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

安徽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潘立新;彭建;庞兆玲;晋秀龙;葛晔【摘要】安徽省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业发展不平衡,各市旅游竞争力差异较大.文章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城市旅游竞争力作为研究个案,建立了安徽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各项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与研究,得到安徽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排名,在此基础上通过层次聚类法进行分类,把安徽省16个城市的城市旅游竞争力水平分为四类,并对其城市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研究.【期刊名称】《旅游研究》【年(卷),期】2015(007)002【总页数】8页(P32-39)【关键词】城市旅游竞争力;主成分分析;层次聚类分析;安徽省【作者】潘立新;彭建;庞兆玲;晋秀龙;葛晔【作者单位】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一、引言新世纪以来,我国旅游市场竞争已经发展到大区域旅游目的地竞争,其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与辐射作用越来越大。
[1]研究城市旅游竞争力既要分析城市的旅游产业现状,也要研究如何提升旅游产业的比较优势。
在当前我国旅游业出入境快速发展的条件下,研究城市旅游竞争力也有利于城市旅游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安徽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对于构建全省范围内的旅游地域系统、对比评价全省各城市旅游的发展现状和潜力、优化资源资金人力配置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意义[2]。
安徽省位于中部地区,处于温带与亚热带交会地带,地貌类型多样,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自然条件优越,具有十分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几十年来,伴随着省内外各种类型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旅游业软硬件的改善、区域旅游联合化与一体化的加强,安徽省旅游业取得十分瞩目的成就。
但是安徽省面积较广,16 个市的区域位置、资源状况、各类基础设施条件、历史文化底蕴、经济发展水平都有较大差异,造成了16 市旅游业发展不均衡。
所以,有必要利用定量计算手段准确地测定目前16 个城市旅游竞争力实际发展水平,对其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发现问题并寻找差距,以便促进安徽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页岩油储层孔隙发育特征及表征方法

页岩油储层孔隙发育特征及表征方法孙超;姚素平【摘要】页岩油是非常规油气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赋存于泥页岩不同类型的孔隙和裂缝中.与产生页岩气的高成熟阶段泥页岩不同,处于生油窗的富有机质泥页岩中的油气储集空间往往被早期生烃产物完全或部分充填,影响对页岩油储集空间的结构表征和形态描述.通过镜下观察发现,页岩油储层中发育的孔隙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矿物颗粒间孔隙、矿物颗粒内孔隙和有机质孔隙,其中前两者主要的孔隙类型包括不同矿物颗粒间的粒间孔隙、溶蚀孔隙和黏土矿物片层间孔隙等,有机质孔隙包括有机质颗粒边缘收缩孔(缝)和少量的热解孔隙.从页岩油储层孔隙表征方法的要求出发,对页岩油储层样品进行溶剂抽提处理,探讨分别适用于碎状样品和块状样品的孔隙表征方法.不同页岩油储层孔隙表征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具有差异性,也存在局限性,可以综合多种表征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和统一量纲的方式提高页岩油储层孔隙表征结果的准确性.【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年(卷),期】2019(026)001【总页数】12页(P153-164)【关键词】页岩油;储集空间;孔隙结构;孔隙表征;微米-CT【作者】孙超;姚素平【作者单位】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安徽滁州239000;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3中国页岩油分布较广,其中在东部断陷盆地古近系湖相页岩层段广泛发育页岩油聚集成藏,且在辽河坳陷、济阳坳陷等地区获得了页岩工业油流。
北美地区高产页岩油区与中国东部富含页岩油地区的成藏条件存在明显差异,前者为海相页岩、热演化程度较高、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后者为陆相页岩、埋藏较浅、普遍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干酪根类型以Ⅰ型为主;就页岩油性质而言,北美地区的油质较轻、黏度低、可动性好,而中国东部地区的含蜡量高、油质较重、黏度偏高、可动性差。
尽管中国页岩油勘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其页岩油可采储量十分有限,这不仅与中国东部页岩油具有低成熟、高黏度和高含蜡等特点而导致的流动困难有关,也与页岩油储层的孔隙发育特征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简介滁州学院地信学院前身为滁州师专地理系,创建于1987 年。
目前,地信学院设有地理信息系统(本科)、地理科学(本科)、测绘工程(本科)、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专科)、涉外旅游(专科)等专业,共有在校生1480余人。
1998年,GIS实验室建设获省教育厅的重点立项资助;2003年,成立安徽省林业基础地理数据生产基地;2004年,为安徽省培养了首届GIS专业毕业生;2005年,GIS实验室被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应用工程研究中心、高等院校地理信息系统论坛组委会授予“MAPGIS工程中心实验室”;2006年,GIS 实验室被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应用工程研究中心、高等院校地理信息系统论坛组委会被评为“MAPGIS优秀实验室”;2006年,《中国地理》获省级精品课程;2007年,《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获省级精品课程;2008年,地理信息技术研究所获省编办批准成立;2008年,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被遴选为校级首批重点学科;2008年,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被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全国信息化工程师——GIS应用水平考试安徽考区唯一考点落户;2008年8月成立地理信息系统实训(实验)中心;2009年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被批准为第四批国家级特色专业(编号TS1Z249),2009年“地方性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区”被评为省级实验区。
一、办学理念崇尚学术、育人为本二、办学定位以地理科学学科专业发展为基础,GIS学科专业建设为主导,正在形成包括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涉外旅游等在内的学科专业群,为我国的数字化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为顺应这种发展趋势,经学校同意,2005年我们将系名由地理系更改为国土信息工程系,现更名为地信学院。
我们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系名的简单变更,更是一个办学思路、办学理念的深刻变革。
三、办学特色GIS专业设置早:2004年,我们培养了安徽省首届GIS专业毕业生。
注重开放性:我们十分注重与国内名牌大学、各级政府GIS技术应用部门、省内外GIS 技术应用企业以及省教科所等教育研究部门的合作与交流。
注重信息化:我们十分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在全国较早的开展计算机辅助地理教育,相关成果已在全国高校推广。
地理信息技术(3S技术)一直是我系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
近年来我系毕业生因信息技术素养高已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亲睐。
注重产学研结合: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已经搭建了一个宽广的产学研合作平台。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教学科研素质的提高,而且也扩大了我系乃至我校社会影响力。
注重应用型、操作性:旅游管理专业虽然办学历史不长,但是由于我们十分注重其应用型、操作性,所以学生实习、就业倍受用人单位欢迎。
四、师资队伍地信学院现有校内专任教师44,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教授4人、副教授5人,12人取得博士学位、4人博士在读,30人取得硕士学位。
省学科技术带头人(第三批)1人,省级、校级教学名师各1人,安徽省第二批企业科技特派员计划1人。
外聘专家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人、高级工程师2人,目前在人才引进方面与我系达成初步意向的还有博导1人、中科院博士生2人。
2010年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团队还被批准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2007年获批全国信息化工程师——GIS应用水平考试安徽考区唯一考点。
近年来该专业教师共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及社会科学基金各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重点项目1项,安徽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0余项,2011年获批国家高分专项(民用部分)项目子课题一项,项目经费100余万元。
并参加了973项目1项、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项(其中,作为项目第二主持单位1项),承担各级横向课题20余项。
五、实验室建设地信学院实验室占地面积约为300多平方米,现有1个地理信息技术与工程实验中心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实验室(1998年获省教育厅重点立项资助)、自然地理综合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实验室、旅游实验室、测绘实验室5个实验室,教学科研条件在全省处于先进水平。
其中地理信息技术与工程实验中心下设15个二级实验室,并拟于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10多个专业实验室。
我系设备先进齐全,仪器设备和教学软件总值约为570万元。
其中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站仪等多种贵重仪器50多台,教学使用计算机150多台,能很好的满足本系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需求。
地信学院实验室拥有一支勤奋、务实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目前专门实验人员3人,聘用人员2人,教师兼职人员35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人,具有硕士学位37人。
实验室不仅承担着本系各专业的课程教学任务,而且还为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活动提供环境支持,多年来我系实验室一直坚持开放式运作模式,已形成了良好的对外开放格局,产学研结合稳健起步。
近5年来实验室相关人员主持或参加了4项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校级科研、教学项目,承担了10多个由地理信息系统支持的横向项目,为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科学研究、学生实践创新活动和实验室发展提供了的有利条件。
六、科学研究本系教师近5年来共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6项,安徽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10余项,校级科研课题20余项,并参加了973项目1项、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
自2006年以来在Quaternary International、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科学通报、地理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共15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30余篇。
以GIS学科为依托,我系在2004年成功地承办了全省GIS技术应用培训班。
目前已先后承担了20余项省、市单位和公司的产学研项目。
十一五期间我系横向项目协议经费就超过100万元,到账经费80万余元。
通过项目开展不仅促进了我系教师科研能力的显著提高,也极大改善了我系的办学条件。
我系正为“数字安徽”“数字滁州”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七、专业介绍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教学团队,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地理信息系统(GIS)、测量学、地图学、遥感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在测绘部门、资源管理、灾害监测、环境保护、城乡规划与管理、交通运输等领域和相关部门进行空间信息管理与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与测量、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组成与原理、计算机语言、地理数据库技术、数据结构与算法、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WEBGIS原理、方法与应用、数字测量、数字图象处理、数字城市与虚拟现实、3S集成技术。
就业方向: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GIS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测绘工程专业(本科,校级实验实训中心)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测绘学、地理信息科学、城市与工程建设的测绘理论基础,具备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理论应用和技术能力,能提供测绘基础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家基础测绘建设、国土资源调查、土地房产、基础设施、城市规划管理等行业从事工程项目施工与管理、技术开发研究以及教学研究等工作。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自然地理学、C语言程序设计、测量学、测量学实习、控制测量学、控制测量学实习、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测量平差基础、遥感原理与应用、GPS原理与应用、GIS原理与应用、城市与区域规划、虚拟现实技术、测绘工程管理等。
就业方向: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室外测量、测绘应用技术研究、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本科,校级教学团队)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地理科学基本思维方法和基本实践技能,掌握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能胜任中学地理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教学、教育研究和教育管理及在旅游、土地等及其相关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管理、规划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地图与测量、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遥感导论、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旅游地理学、世界地理、中学地理教学法、地理信息系统应用、CAI媒体制作、计算机地图制图、CAI程序设计、自然资源学原理、土地类型与评价、计算机网络、城市与区域规划。
就业方向:在中小学校从事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科研机构、企业科研、管理、规划与开发,以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具有良好专业素养,扎实管理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熟练掌握旅游经营与管理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心理学、旅游财务管理、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旅游地理学、旅游环境学、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英语、现代酒店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景观设计、导游业务、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经济数学、人力资源管理等。
就业方向:在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与服务、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景观设计与景区规划、旅游经营与管理,也可以到旅游行政部门和教学单位从事相关的管理和教学等工作。
涉外旅游专业(专科)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兼有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具有从事旅游企业各部门的专业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的能力,也可以到旅游行政部门和教学单位从事相关的管理和教学工作的高级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法、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酒店管理原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与开发、导游业务、旅行社管理、礼仪礼貌与形体训练、Office办公自动化、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公共关系学、旅游英语、旅游心理学、旅游摄影。
就业方向:在各类旅行社、宾馆饭店、旅游公司、旅游组织、政府旅游管理部门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