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教案
管理信息系统教案

曲靖师范学院管理信息系统教案管理信息系统教案第一章信息系统和管理一、教学目的及任务1、掌握信息的概念;了解信息性质及度量、信息系统的发展2、掌握信息系统的概念、信息系统结构3、了解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关系、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以及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的挑战。
二、教学重点1、信息的度量计算公式2、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关系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四、具体教学内容如下:引入:为什么我们市场营销专业和公商管理专业要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在有的教材上对管理信息系统有另外一个称呼,叫做“企业的神经系统”,这是对于现代化的企业来讲,它的成功与否就在于它的经营和管理,而在我们生存的这个信息时代,成功的经营管理就离不开强大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随着现代企业的飞速发展,又处于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企业的各种数据和信息呈现海量增长的趋势。
因此,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企业海量数据在存储、管理、使用效率上的要求。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借助于现代先进的电子工具——计算机,通过使用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结合数据库,将企业各类数据和信息进行有效存储和管理,从而提高数据管理效率,最终达到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提高企业生产力的目的。
而这就是我们现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同学们都可以看到,各种大大小小的企业,它们的各个部门都在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所以说,管理信息系统它已经象我们人的每一根神经一样布满了企业的每一个角落。
所以《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学习价值。
第一节信息及其度量一、信息化概览根据20世纪中美国产业人数的变化图分析劳动力的百分比变化。
根据生产力模型比较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不同的资源和生产工具。
信息与人、财、物、技术等资源一样,成为企业的第五种资源。
忽视了对信息的管理,就不能提高效率,就难以保持企业的竞争力,难以提供良好的服务,也谈不上是现代化管理。
企业的信息化是对企业中的信息进行系统化、集成化、自动化的过程,也就是对信息系统的规划、构筑、运行、管理的过程。
精品课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完整教案

省级精品课程分课时教案作者原创·经验分享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48课时)任教对象大学本科使用教材《管理信息系统》,周山芙等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案第 1 次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案第 2 次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第 3 次第 4 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案第 5 次第 6 次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第7 次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案第8 次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案第9 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案第10 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案第11 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案第12 次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案第13 次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案第14 次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第15 次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第16 次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案第17 次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案第18 次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第19 次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管理信息系统教案

管理信息系统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信息
技术运用的技能。
二、教学内容
1.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3. 管理信息系统的与其他管理领域的关系
4. 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5. 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维和管理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通过系统的讲解和示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管理
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研究管理信息系统的工
具和技术的应用。
3. 课堂讨论:开展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加
深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解。
4. 小组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通过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估
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项目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能力。
3. 期末考试:全面考查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
1. 教材:《管理信息系统导论》
2. 多媒体教具:投影仪、电脑等
3. 实践平台:计算机实验室、网络等
以上即为《管理信息系统教案》的基本内容安排。
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在管理信息系统方面获得实际应用的知识和
技能,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管理信息系统 教案

管理信息系统教案教案标题: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
2.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3. 能够分析和评估不同类型的管理信息系统,并选择适合的系统解决实际问题。
4. 能够运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以支持决策制定和业务管理。
教学重点:1.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 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3.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实践。
教学难点:1. 如何分析和评估不同类型的管理信息系统。
2. 如何运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教材:《管理信息系统导论》。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实例和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作用。
Step 2:理论讲解(20分钟)2.1 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2.2 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2.3 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流程。
Step 3:案例分析(30分钟)选择一个实际的企业案例,分析该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实施过程,让学生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和作用。
Step 4: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自己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在实际中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挑战和问题。
Step 5:总结(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管理信息系统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并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和实践任务,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和表现评估。
2. 学生对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贡献评估。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管理信息系统的最新发展和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际企业,了解和体验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场景。
信息系统教案模板(共7篇)

信息系统教案模板(共7篇)《管理信息系统》教案本教材主体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概念(第一、二、三、四、八章)第二部分:以生命周期法为主线,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第五、六、七章)第三部分:以图书管理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为案例,深入学习信息系统的开发(第九章)第一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一.信息与信息流(一)信息的基本知识:理解以下内容:1.信息是管理上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资。
2.信息、物质和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
3.掌握信息的概念:信息是指加工以后的,对人们的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
对定义的理解:数据与信息的关系,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
信息的价值,信息可以减小不确定性。
(二)信息的特性:1.真伪性。
真实性是信息最基本的性质。
2.层次性。
3.可传输性。
4.可变换性。
5.共享性。
(三)信息流理解信息流在企业中重要作用。
一是信息流伴随物流等其它流产生;二是信息流反映其它流的状态,并对它们具有控制和调节作用。
二、管理信息系统(一)管理信息与信息化1.管理的概念: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2.掌握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①计划职能:管理的首先要职能,计划就是对未来作出的安排和部署,计划的首要任务是确定目标。
②组织职能:包括工作的组织和人的组织。
③指挥职能:是一种行为过程,主要是命令。
④协调职能:主要是通过非命令等行为。
⑤控制职能:检查和纠正。
3.管理的层次: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基层管理三个层次。
4.管理信息的三个层次:掌握相关实例。
5.企业信息化(二)系统与系统方法1.系统的定义与理解: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信赖的若干组成部分,为了某个目标(或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2.系统的特性:层次性、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边界性3.系统方法:认识的方法;分解方法和系统方法 4.信息系统:以计算机、网络及其它信息技术为核心,为实现某些系统目标,对信息资进行处理的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教案

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教学要求学习目标:理解信息与数据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与关系;掌握信息的属性和价值;掌握管理信息的概念和分类;了解信息化发展的内涵;掌握信息系统的含义和功能;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形成;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与结构。
教学重点信息的属性和价值、信息的概念和分类、信息系统的含义和功能、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与结构。
教学难点信息的价值课时安排本章安排4课时。
教学大纲任务一信息认知一、信息与数据1.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会对接收者的行为和决策产生影响,它对决策者增加知识具有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
2. 数据的概念数据是存储(或记载)于某种媒介物上的物理记号或符号,它可以是字母、数字或其他符号,也可以是图像、声音或者味道。
也就是说,数据是可以识别的、抽象的符号。
数据的含义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数据具有客观性。
(2)数据可以鉴别。
3. 信息与数据的关系一般来说,原始数据在没有经过分析和加工之前,其意义不容易看出来,必须对记录下来的事实或者数据进行加工。
也就是说,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能有意义,才能成为信息。
二、信息的属性1. 事实性事实性是信息的中心价值,是信息的首要和基本的性质。
2. 等级性管理是分等级的,对于同一问题,处于不同管理层次的管理者,需要不同的信息。
3. 可压缩性人们可以根据各种特定的需要对信息进行搜集、筛选、整理、概括和归纳,而不丧失其基本应用价值。
4. 扩散性信息的扩散性是其本性,它力图冲破保密的非自然约束,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向四面八方传播。
信息的浓度越大,信息源和接收者之间的梯度越大,信息的扩散能力就越强。
5. 传输性信息的传输性也被称为传递性或传播性,其含义是信息源可以通过载体把信息传递给接收者,信息的传输成本远远低于物资和能源传输所需用的成本。
信息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传输到很远的地方。
6. 共享性信息可以由一个信息源到达多个信息的接收者,被多个接收者所共享,并且可以因交流使内容倍增。
教案大学一年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教案大学一年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学大纲教案:大学一年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学大纲一、引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当今信息化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之一。
本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大一学生全面了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提升他们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领域的综合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能力,包括:1. 理解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 熟悉常用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具和软件;4. 学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案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1. 信息管理导论- 信息管理概述- 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 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信息系统概论- 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分类- 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 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施3. 组织信息管理- 组织结构与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 知识管理与信息共享4.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模型- 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 数据库安全与保护5. 网络与通信技术-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结构和通信协议 - 网络安全与风险管理- 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6.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 信息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 项目管理与软件工程- 信息系统质量管理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基本理论和知识。
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操作:提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解决实际问题。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
2. 作业与项目:布置相关作业和项目,考察学生的理论应用和实践能力。
3. 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进行考核。
六、参考教材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导论》,作者:XXX2. 《数据库系统概论》,作者:XXX3.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作者:XXX七、其他要求1. 学生需自备笔记本电脑,并安装相关软件。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案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案一、课程定位《管理信息系统》可作为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专业和管理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自学用书或参考资料,还可以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者的参考书籍《管理信息系统》(MIS)是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学科综合发展起来的边缘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学科,它运用经济管理理论、信息理论、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概念和方法,融合提炼组成一套新的体系。
它既具有较深和较宽的理论基础,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二、课程总目标设立MIS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信息系统的理论和应用有较深刻的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信息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了解信息处理的各种方法和MIS的各种形式,掌握信息系统开发的正确方法,具备一定的分析、设计和表达信息系统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章节及内容(一)重点章节及内容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述:MIS的概念、定义,MIS的结构及开发。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管理信息、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组织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第四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总体规划:关键成功因素法、战略目标转化法、企业系统计划法。
第五章系统分析: 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功能/数据分析.第六章系统设计: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系统详细设计(二)难点章节及内容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第四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总体规划:关键成功因素法、战略目标转化法、企业系统计划法。
第五章系统分析: 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功能/数据分析.第六章系统设计: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系统详细设计四、实践环节和内容总体设计(一)主要环节安排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环节主要是以理论为主,通过案例分析进行教学活动(二)内容总体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述:主要以概念解释为主。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以实例讲解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