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HT I-V400操作说明书

HT I-V400操作说明书

5.3.2.测试单位设置a:移动上下箭头键,使光标停留在“Meas. Unit”,点击ENTER b:移动上下箭头键,使光标停留在“Parameter”,点击ENTER c:移动左右箭头,切换温度系数,及功率公差的单位;d:最后点击“Save”保存设置信息;5.3.3.设置日期时间a:移动上下箭头键,使光标停留在“Date/Time”,点击b:移动左右箭头,设置时间参数c:最后点击“Save”保存设置信息;5.3.4.太阳辐射标准单元参数设置注意事项:太阳辐射标准单元的参数贴在HT304N 多晶)选取不同的参数.:移动上下箭头键,使光标停留在“Irradiance :移动左右箭头,设置最小辐照强度参数700W/m”保存设置信息;5.3.6. 被测组件参数设置a:移动上下箭头键,使光标停留在“b:移动左右箭头键,选择“DEFAULT”,c:点击ENTER键,选择“New”键,点击d:点击上下键及左右键,定义组件名称,点击e:点击上下键及左右键,定义组件参数;f:最后点击“Save”保存设置信息;注意事项:根据组件TDS上面的参数进行设置。

:分别将黑色,蓝色,绿色,红色线接入P1,P2,IRR接口的另一端用胶带粘贴在被测组件的背板上面注意事项:a:测量组串,在汇流箱端进行,用老虎夹头进行测量;b:测量时,点击GO/STOP键,屏幕上会出现7日常维护保养a:屏幕上出现时,需要更换电池,采用6节碱性电池进行更换,代表电量充足;注意事项:不允许用湿布对设备进行清洁8 附录附录1:SOP-DEV-CZ- I-V400测试-001-表1 《I-V400附录2:SOP-DEV-CZ- I-V400测试-001-表2 《I-V400。

软件测试作业指导书

软件测试作业指导书

软件测试作业指导书1. 概述软件测试作业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提高其测试能力和质量保证水平而设计的。

本指导书旨在指导学生完成软件测试作业,并解释作业的要求、流程和评分标准。

2. 作业要求2.1 任务描述本次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软件系统,并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2.2 功能测试要求2.2.1 环境搭建学生需要搭建适当的测试环境,包括安装所需的软件、配置测试用例数据库等。

2.2.2 测试用例设计学生需要设计一组测试用例,覆盖系统的主要功能,并确保每个测试用例具有较高的覆盖率。

2.2.3 测试执行学生需要执行设计好的测试用例,并记录测试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和结果。

2.2.4 缺陷管理学生需要及时发现并记录系统中出现的缺陷,并进行分类和跟踪。

2.3 性能测试要求2.3.1 环境搭建学生需要搭建适当的性能测试环境,包括配置测试服务器、安装性能测试工具等。

2.3.2 性能测试计划学生需要制定详细的性能测试计划,包括测试目标、测试场景、负载模型等。

2.3.3 测试执行学生需要执行性能测试,并记录测试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和结果。

2.3.4 性能分析学生需要对性能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给出合理的优化建议。

3. 流程指导3.1 功能测试流程3.1.1 环境搭建根据作业要求,学生需要搭建适用的测试环境,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开发工具等。

3.1.2 测试用例设计根据系统需求和功能规格说明书,学生需要设计测试用例,并确保用例具有较高的覆盖率。

3.1.3 测试执行学生按照设计的测试用例执行测试,记录测试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和结果。

在执行过程中注意记录和管理发现的缺陷。

3.1.4 缺陷管理学生需要根据发现的缺陷进行分类和跟踪,并及时通知开发人员进行修复。

3.2 性能测试流程3.2.1 环境搭建学生需要搭建适用的性能测试环境,确保测试服务器能够模拟所需的负载。

3.2.2 性能测试计划学生需要制定性能测试计划,明确测试目标、测试场景和负载模型。

800-VIB作业指导书

800-VIB作业指导书

产品型号: GZF800-VIB 代 号: 部 门: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服务部 拟 制: 陈刚 2004年 11月 22日 审 核: 年 月 日 标 准 化: 年 月 日 批 准: 年 月 日 GZF800-VIBCDMA 移动通信直放机工程作业指导书 前言本指导书的编写主要是面对工程技术人员在工程施工、开通、维护方面的基本操作方法,适用型号为GZF800-VIB。

本指导书适用于以下机型:设备型号频率范围外形尺寸GZF800-VIB(33U00JC01)825-835MHz 870-880MHz 360mm(D)×260mm(W)×580mm(H)360mm(D)×260mm(W)×580mm(H)GZF800-VIB(33U00JC02)825-835MHz 870-880MHz本公司产品在研发过程中秉承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原则,今后产品如有升级,将另行说明。

说明:本书的使用者为取得客服一级专业等级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

 目录一、系统概述 (6)1.1 概述 (6)1.2 应用范围和特点 (6)1.2.1 应用范围 (6)1.2.2 系统特点 (7)1.2.3 系统组成 (7)1.2.4 系统框图 (8)1.2.4.1主干放框图 (8)1.2.4.2从干放框图 (8)1.2.5 工作原理 (9)1.2.6组网介绍 (9)1.2.6.1链状组网 (9)1.2.6.2星状组网 (10)1.2.6.3设备远离其耦合器的解决方案 (10)1.2.6.4 C&G网合路后的解决方案 (11)1.2.6.5组网注意事项 (12)1.3 技术指标 (12)1.3.1 系统参数指标 (12)1.3.2 系统接口、环境条件及规格指标 (13)二、系统安装 (13)2.1 安装要求 (13)2.1.1 基本安装条件 (13)2.1.2 建议安装条件 (14)2.2 安装流程 (14)2.3 工程准备 (15)2.4 开箱检查 (15)2.5设备安装 (15)2.5.1天馈安装 (15)2.5.1.1 设备安装 (16)2.5.1.2 无线MODEM安装 (16)2.5.2 电源和接地 (16)2.5.2.1 连接电源 (16)2.5.2.2 接地 (17)三、监控软件操作 (17)3.1基本参数设置 (17)3.1.1直放站参数设置 (17)3.1.2编号设置 (17)3.1.3远端个数设置 (18)3.1.4通信参数的设置 (18)3.1.5功率门限的设置 (18)3.1.6衰减量的设置 (19)3.2直放站参数查询 (19)3.2.1查询通信参数 (20)3.2.2查询监控参数 (20)3.3 MODEM联机测试步骤 (20)四、设备的开通 (21)4.1 调测流程 (21)4.2 调测工具及仪表 (22)4.3 系统调试 (22)4.3.1 天馈调整 (22)4.3.2 测量天馈系统的驻波比 (22)4.3.3 测量输入电压 (22)4.3.5 参数调试 (23)4.3.5.1 准备工作 (23)4.3.5.2 设备调试 (23)4.4 上行干扰 (23)4.5 设备下行输出功率测试 (24)4.6 网络测试 (24)4.6.1 呼叫测试 (24)4.6.2 路测软件测试 (25)4.6.3 测试指标 (25)4.6.4 基站数据 (25)五、常见故障和告警处理 (25)5.1 故障和告警处理 (25)5.1.1 直放站重发天线附近信号很弱 (26)5.1.2 直放站覆盖区手机信号电平正常,但无法接入网络 (26)5.1.3 笔记本电脑的监控软件无法连通直放站,显示“通信链路故障” (26)六、系统维护 (26)6.1 系统维护的基本要求 (26)6.2 维护工具、仪表、材料 (27)6.3 维护测试 (27)6.3.1 交流供电电压的测试 (27)6.3.2 电源模块直流输出电压的测试 (27)6.3.3 下行输出功率的测试 (28)6.3.4 天馈系统的驻波比测试 (28)6.3.5 呼叫测试 (28)6.3.6 网管测试 (28)6.3.7 接地系统的检查 (28)6.3.8 馈线接头防水检查 (28)6.3.9 设备内部检查 (29)6.4 保养维护 (29)6.5 模块更换 (29)6.5.1 卸载模块 (29)6.5.2 标记模块 (29)6.5.3 模块返修 (29)6.5.4 更换模块 (30)6.5.5 设备还原 (30)七、注意事项 (31)附录: (32)开通测试记录表 (32)维护记录表 (33)一、系统概述1.1 概述CDMA(Code DiVIBision Multiple Access)是在扩频通信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而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是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

ESD系统测试作业指导书

ESD系统测试作业指导书
3
5.1.3.2 检查 HIMA F60 DIO、DO、AI 模块的状态指示灯运行是否正常; 5.1.3.3 检查 F60、DIO、 DO、AI 模块的 RJ45 以太网接口处的指示灯是否正常 闪烁; 5.1.3.4 结合现场开关量的状态和上位机的显示状态,通过模块通道指示灯判 断模块是否正常; 5.1.3.5 检查系统附属设备 24VDC 电源、浪涌保护器、专用 UPS、UPS 蓄电池等 工作是否正常; 5.1.3.6 检查系统接线端子是否松动、接线线头是否有裸露; 5.1.3.7 检查系统网线、硬线标签标示是否清晰、齐全; 5.1.3.8 检查 ESD 系统与 PLC 通讯是否正常,PLC 与 RCI 通讯是否正常; 5.1.3.9 检查压缩机组的运行状况及完好情况,保证 ESD 测试后压缩机组能正 常启机; 5.1.3.10 检查与 ESD 系统相关的工艺现场执行机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5.2 测试步骤 5.2.1 由各派出机构制定测试方案和应急预案,报压缩机处备案,由压缩机处 上报北京调控中心。 5.2.2 对压气站、储气库的实际动作测试工作,各派出机构应提前与生产运行 处沟通,安排测试时间;对分输站、有分输任务的压气站的实际动作测试工作, 各派出机构及测试站场应提前与生产运行处及下游用户沟通,安排测试时间。 由于生产安排而不能进行实际动作测试的站场,由各派出机构协调生产运行处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测试;由于下游用户不可停输而不能进行实际动作测 试的站场,由各派出机构提请市场管理部门协调,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 测试。 5.2.3 各派出机构将测试方案及测试时间提前 7 天告知站场,站场做好停输前 的应急准备,对本站内设备进行一次详细检查,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5.2.4 正式测试前请示北京调控中心批准后进行实际测试,同时报上海生产调 度知悉。 5.2.5 关闭 ESD 电动放空阀前手动放空阀。 5.2.6 确认所有 ESD 阀在正常状态、气液联动阀在远控状态,ESD 系统未在休眠 状态。

软件估计作业指导书

软件估计作业指导书

软件估计作业指导书1.软件规模估计1)规模估计主要依据工作产品的关联度、复杂度、内部结构等特性点;用户规模的大小、响应速度的要求、集中式还是分布式、处理数据的规模、是否有可靠性特殊要求等。

支撑软件和硬件:是否需专有硬件、小型机还是普通PC,专有操作系统还是windows、桌面数据库还是大型数据库等。

开发和测试活动:特殊的算法要求、特殊的测试硬件、特殊的测试技能和条件、测试力度。

需要写的文档规模(比如用户有特殊的对文档的要求)、测试用例的多少等。

2)可以作为度量进行记录的有(包括假设条件和估计结果):类或者对象的个数,数据库对象的个数,需求的数目,功能点数目,特性点数目,可测试需求的数量,GUI元素的类型和数量,文档页数,源代码行数等3)工作产品包括需要交付和非交付的工作产品,软件和非软件的工作产品4)推荐一般要度量的规模估计纪录:(1)类或者对象个数(如果是面向对象开发)(2)数据库对象个数(如果是面向数据库的开发)(3)测试用例的数量(4)功能点的数量(可以分拆细化最小的可跟踪的功能需求单位,比如1人1周可以完成的功能需求,但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作调整,但要注明功能点基本单位,比如2人周功能点20个)2.软件工作量、成本估计1)工作量和人员要考虑的因素:需求的分解、软件工作产品的规模估计结果、成员的生产力水平、历史数据(包括工作量、人员及成本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的分布状况等数据)、完成任务需要的人员角色和能力要求2)成本:一般人员按角色的常规成本计算(人年,涵盖劳动人员工资、管理费用、电脑成本等常规费用),需要特殊技能的人力和特殊的软硬件资源、额外的培训要求等作为成本单独列出3.关键计算机资源关键计算机资源的例子:CPU处理速度、内存硬盘容量、带宽等。

WTP作业指导书

WTP作业指导书

5.1.5WTP程序自动更新。

运行测试
将测试程序WTP复制到待测机台的任意盘、U盘、读卡器或放在服务器上WindowsXP/Vista/Win7下运行的程序不相同,请参考如下
Windows Vista运行 Vista wtp.bat
Windows 7/Windows 8运行 Win7 wtp.bat
Windows XP运行 XP wtp.bat
注意:为了方便大家操作,请大家解压后在WTP目录下,根据机台系统,运行对应的批处理文件即可,如下图。

5.12.2单项功能测试5.12.4选项测试
按任意键切换到下一画面
5.12.14键盘测试:
5.12.14.1选择键盘语言然后按确认,大陆出货机台请选择“美国”
5.12.14.2 请按键盘上所有按键。

不能同时触碰到2个键否则测试会终止。

如果[Fn]键在左,请按[Fn]和[Del]
如果[Fn]键在右,请按[Fn]和[Ins]
5.12.14.3.3点击Line 1 Set,从左到右依次按键设置完后再点击Line 1 Set
退出(在右边还有些空白的不用管)。

5.12.14.3.4点击Line 2Set,从左到右依次按键设置完后再点击Line 2Set
退出
5.12.15键盘背光测试
5.12.19 ODD测试
运行WTP测程测试前请先用一张空白CD或DVD光盘,把WTP/BIN。

软件开发作业指导书

软件开发作业指导书

软件项目开发作业指导书一、项目可行性研究公司设计人员根据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设计大的方案和ppt文案,然后指定人员进行的前期调研工作,可行性研究负责人员对产品的市场需求、技术发展、市场定位、功能需求、经济效益、进度需求、风险分析等进行可行性研究,提供产品立项建议,拟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由部门负责人指定市场营销部门配合可行性分析人员,技术负责人协助安排.可行性分析完毕后由综管部组织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由技术研发部进行安排立项工作。

本阶段提交的文档:1、设计文案2、PPT介绍3、项目可行性研究任务书(技术负责人或部门负责人下达)4、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人员编写)二、立项阶段可行性分析评审通过后,由研发部门经理下达立项任务,指定相关人员填写立项申请报告报批。

报批通过后,由部门经理与技术负责人协商,下达开发任务书,经技术负责人审核确认后,报公司批准。

批准立项后项目进度应以立项申请报告中的阶段进度为准,如果进度要调整,需填写进度调整申请报告报批.本阶段提交的文档:1、项目立项申请报告2、开发任务书三、需求分析阶段承办单位根据交办单位提出的技术要求和相应的软件任务书以及其它有关文件,与交办单位协作,确定详细的软件需求,该阶段完成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经审定和批准后将作为整个软件开发工作的基础列入配臵管理的基线,在本阶段可利用快速原型法使比较含糊的具有不确定性的软件需求(主要是功能)明确化。

能给本公司开发的软件的“需求基线”确定提供一个讨论、进一步完善的基础。

在本阶段,由产品经理负责,其他人员配合,编写产品规格说明书,此说明书面向最终用户和领导,主要描绘产品的形状以及功能、性能、功能特性、性能特性。

由项目经理负责编写系统技术方案书,描述公司初次使用的技术的详细解决方案。

本阶段完毕后对需求分析进行评审,出具需求分析评审报告。

本阶段提交的文档:1、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2、原型分析说明书3、产品规格说明书4、系统技术方案书5、质量记录:需求分析评审报告6、提交的软件:产品的原型(注:如果时间有限,可以只编写原型分析说明书而不作原型)四、开发策化阶段根据项目要求和软件需求,由配臵人员配合项目经理编写本项目的质量保证计划、配臵管理计划和项目综合计划。

软件产品测评作业指导书

软件产品测评作业指导书

软件产品测评作业指导书目录一适用范围 (3)二引用文件 (3)三软件质量特性及有关术语定义 (3)3.1功能性FUNCTIONALITY (3)3.2可靠性RELIABILITY (4)3.3易用性USABILITY (4)3.4易操作性O PERABILITY (5)3.5效率EFFICIENCY (5)3.6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 (5)3.7可移植性PORTABILITY (5)3.8用户文档集USER DOCUMENTATION (6)3.9产品说明PRODUCT DESCRIPTION (6)3.10测试用例TEST CASE (6)3.11判定VERDICT (6)3.12判定准则VERDICT CRITERIA (6)四测试内容 (7)4.1用户文档集测试 (7)4.2功能性测试 (8)4.3可靠性测试 (11)4.4易用性测试 (12)4.5效率测试 (18)4.6可维护性测试 (19)4.7可移植性测试 (19)4.8产品说明测试 (21)五测评工作流程 (24)5.1需求调研 (25)实用文档5.2需求确认 (25)5.3测评实施 (25)六软件产品测评工作的组织 (27)七判定准则 (27)7.1判定的准则 (27)7.2判定的度量 (27)八软件产品测评中产生的相关文档和记录 (28)一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对软件产品的测试。

规定了在进行软件产品测试时的引用文件(标准)、软件质量特性、测评方式、测评类型、测评内容、判定准则、测评工作流程等方面的要求。

二引用文件GB/T 25000.51-2010《软件工程软件产品质量要求与评价(SquaRE) 商业现货(COTS)软件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测试细则》。

GB/T 25000.1-2010《软件工程软件产品质量要求与评价(SQuaRE)SQuaRE 指南》。

GB/T 16260-2006《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其它有关技术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8测试人员将本次测试的《测试日志》和《测试记录》,交软件开发人员确认,开发人员针对测出的错误项进行修改和调试。
5.9开发人员针对此次《测试日志》的错误项进行修改调试,并填写相应的“错误修改及原因简述”表示修改调试完毕。全部错误项修改调试完毕后交返《测试日志》给测试人员回测。此过程完成时间规定为3工作日,超过3日返回需开发人员注明原因。
5.2软件测试人员根据设计开发计划制定《测试计划》,明确测试人员分工,测试进度,根据项目类型和项目大小确定测试阶段(见附件6)。《测试计划》经项目组长审核后,提交给技术中心归档。
5.3项目需求分析阶段结束前,项目组将待评审的《软件需求分析》提交给技术中心归档。软件评测中心人员对《软件需求分析》进行评审。根据评审通过的《软件需求分析》,测试组完善总体测试计划,明确测试项和测试特性,并根据《软件需求分析》、《系统测试作业指导书》制定系统测试方案。明确系统测试的测试项,测试的特性及各种性能指标,通过准则等。
5.5项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细设计阶段结束后,项目组将《软件详细设计》提交给技术中心归档。若总体测试计划规定作单元测试,测试组根据《软件详细设计》,制定单元测试的测试计划,明确单元测试的测试项、测试特性、测试进度、人员分工、通过准则等。并且根据《《软件详细设计》》、《单元测试作业指导书》、《集成测试作业指导书》作单元测试的测试设计,和完善集成测试设计。单元测试计划、单元测试设计、集成测试设计经测试主管审核后,提交给技术中心归档。
软件测试作业指导书
拟制Prepared by:
审核Checked by:
批准Approved by:
1目的:
规范软件测试行为,明确各类型项目在各个阶段应作的测试工作。
2范围:
本程序适用经批准立项的软件项目的软件测试工作过程。
3定义
3.1测试的软件错误级别:
按照对工作功能的影响程度,即严酷度(Severity)的不同,将错误分为以下五级:
一级:不能完全满足系统要求,基本功能未完全实现;或者危及人身安全。
二级:严重地影响系统要求或基本功能的实现,且没有更正办法(重新安装或重新启动该软件不属于更正办法)。
三级:严重地影响系统要求或基本功能的实现,但存在合理的更正办法(重新安装或重新启动该软件不属于更正办法)。
四级:使操作者不方便或遇到麻烦,但它不影响执行工作功能或重要功能。
4.3.1项目测试组参加阶段评审工作。
4.3.2项目测试组长负责制定《测试计划》,协调测试人员。
4.3.3测试组按照计划在不同的阶段作《测试设计》、《测试方案》、《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
4.3.3项目测试组总结测试过程,分析测试情况,作《测试分析报告》。
5工作程序
5.1软件测试人员应根据项目开发方案完成《可测试性报告》。
5.10测试人员对修改项进行回测,并回测该错误项的相关项,然后在“回测”栏填写“合格”标志表示该测试项经回测后达到合格要求并告一段落。
5.11测试人员对上述“错误修改及原因简述”栏和“回测”栏为非合格标志的测试项,会同相关测试产生的新错误,记录于另一份编号增加1的《测试日志》中,代表又一次测试。其中非合格的旧测试项记录序号保持不变,新错误的记录序号加1连续记号。
五级:其他错误。
3.2软件可测试性及可测试性传递项——(见附件1)软件可测试性。
4职责:
4.1软件项目项目组
4.1.1软件项目项目组负责制定《项目开发计划》并按进度完成各开发阶段工作任务。按时提交阶段成果给技术中心。
4.1.2按照项目开发计划和测试计划,按时提交源代码给测试组,同时附“测试通知单”。
5.15由部门主管、测试技术主管、测试技术组长组成评审小组对测试组的《测试分析报告》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将《测试分析报告》提交给技术委员会。同时归档该报告。
5.6开发进入编码阶段,评测则进入阶段测试。软件编程人员在单元模块编码完成、模块逐步集成、搭建系统试运行环境并完成相应调试时向对应的软件测试人员发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的“测试通知单”(见附件2),同时将测试对象源代码、可执行程序、及其配置项等可测试性传递项放入待测试程序下。测试人员取出待测试的对象。检查其是否是可测试的,若软件测试传递项是不可测试性的,测试人员登记一次“不可测试性传递次数”在“测试通知单”中,同时将不可测试性传递项不作任何测试返回给编程人员,并注明不可测试原因。
5.4项目概要设计阶段结束前,项目组将待评审的《软件概要设计》提交给技术中心归档。软件评
测中心组织人员对《软件概要设计》进行评审。并检查其与需求的一致性。根据通过评审的《软件概要设计》,测试组进一步完善测试计划,对各测试项、测试特性进行细化,调整测试分工等。若总体测试计划规定作集成测试,则根据《软件概要设计》、《集成测试作业指导书》作集成测试的测试设计。制定集成测试的测试计划,明确集成测试的测试项、测试特性、测试进度、人员分工、通过准则等。集成测试计划和集成测试设计经测试主管审核后,提交给技术中心归档。
5.7测试人员根据“测试通知单”结合《测试计划》、《测试设计说明书》、《测试方案》等相应内容对可测试性传递项进行测试工作,对采用测试用例进行测试的测试记录可以只记录测试出的错误项。否则应记录所有的测试过程。错误项测试记录填写在《测试日志》(见附件3)报告中。正确项测试记录填写在《测试记录》(见附件4)报告中。
4.1.3软件开发人员接到测试人员的“测试日志”后,及时完成错误的修改和调试,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返回给测试人员回测。
4.2技术中心
4.2.1软件评测中心负责组织评测小组,安排测试人员,监督测试各阶段的完成情况。
4.2.2软件评测中心负责组织人员对需求分析说明书、《软件概要设计》进行评审。
4.3软件评测中心
5.12重复5.9、5.10、5.11过程,直至过程5.8的情况不再出现。
5.13测试记录归档。所有测试项结束测试后,所产生的测试文档(包括测试日志、测试记录、测试设计、测试方案)归档保存。
5.14测试活动总结。总结软件测试过程,将整个测试工作总结及有关统计数据信息等按要求格式编写《测试分析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