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
十一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精品PPT课件

出生后血液循环
出生后脐血管被阻断,呼吸建立肺泡扩张,肺小 动脉管壁肌层逐渐退化,管壁变薄并扩张,肺循 环压力下降;右心经肺动脉流入肺的血液增多, 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的血量也增多,左心房压力 增高。当左心房压力超过右心房卵圆孔瓣膜先在 功能上关闭,出生后5-7月解剖上大多闭合。自主 呼吸使血氧增高,动脉导管平滑肌受到刺激后收 缩,体阻力的胎盘循环由于脐带结扎终止,体循 环阻力增高,动脉导管处逆转为左向右分流,高 的动脉氧分压加上出生后体内前列腺素的减少, 使导管逐渐收缩、闭合,最后血流停止,成为动 脉韧带。
with septal override) 4、右心室肥厚 (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法 洛 四 联 症
肺动脉狭窄
四种畸形及病理生理
主动脉骑跨
室间隔缺损
右心室肥厚
病理生理
• 由于肺动脉狭窄,血液进入肺循环受阻, 引起右心室代偿性肥厚,右心室压力增高 ;狭窄严重时,右心室压力超过左心室, 此时为右向左分流,血液大部分进入骑跨 的主动脉。
临床表现
• (一)青紫(cyanosis): • 1、程度:取决于肺动脉狭窄程度 • 2、时间:常见生后3到4个月,1岁明显加重 • 3、部位:毛细血管丰富的浅表部位
• (二)血O2↓:
• 1、活动耐力差,哭闹、活动后气急、青 紫加重
• 2、发育落后
• 3、蹲踞位(squatting position) 患儿多 有蹲踞症状,于行走或游戏时,常有主动 下蹲片刻。
三、动脉导管未闭
分为三型: 1、管型 2、漏斗型 3、窗型
病理生理
• 由于主动脉血流入肺动脉,故周围动脉舒 张压下降而致脉压差增大。
儿科护理学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概述
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 心血管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基因 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活体婴儿中发病率为 6‰~10‰.
ppt课件完整
34
第二节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
病因
先天性心脏病
遗传 (染色体易位
或畸变)
ppt课件完整
宫内感染 药物影响
放射线 代谢疾病等
患儿能获得足够的营养,体重、 身长等增加;
患儿住院期间不发生感染。
ppt课件完整
返68回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活动无耐力 与缺氧及循环血量减少有关
营养失调
与组织缺氧及喂养困难有关
有感染的危险
与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
潜在并发症 心衰、脑缺氧发作、脑血栓
焦虑
与担心手术及患儿状况差有关
ppt课件完整
6返7 回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护理目标】
患儿学会掌握限制调节活动量的 方法,能进行适当的活动,活动后 无气促、心悸、乏力等表现;
青紫
蹲片刻,增加体循环阻力, 降低多右发心生压于力婴,儿期在吃奶或
蹲踞现象 气促和缺氧发作
哭闹时,严重时突然昏厥、 抽搐、脑血管意外
杵状指
ppt课件完整
50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患儿,男,3岁 TOF,中央性青紫(+)
患儿,女,5岁 单心室,单心房 中央性青紫(+)
ppt课件完整
3.掌握常见先心病和病毒性心肌炎的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ppt课件完整
3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抑郁和孤独
患病后,患儿可能会感到自己与 同龄人不同,产生自卑和孤独感,
甚至发展为抑郁情绪。
行为问题
疾病和治疗带来的痛苦和不适可 能导致患儿出现行为问题,如攻
击性、违拗等。
心理护理的方法和技巧
建立信任关系
与患儿建立亲密的信任关系, 让他们感到安全和被关爱,有 助于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恐惧。
积极沟通
通过温和的语言和表情与患儿 沟通,让他们了解治疗的目的 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配合 治疗。
社区关怀活动
组织社区关怀活动,让患儿有机 会与同龄人交流和互动,增强他 们的社交能力,减轻孤独感。
05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康 复护理
康复评估
评估患儿病情
了解患儿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 果,评估患儿的循环系统功能状况。
评估患儿心理状况
关注患儿的情绪状态,了解其对疾病的认知和应 对方式,以便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
对于卧床患儿,定期为其进行肢体 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 成。
合理饮食与用药
指导患儿家长合理安排患儿饮食, 遵医嘱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03
常见循环系统疾病的护 理
心力衰竭的护理
休息与活动
保证患儿充分休息,避 免剧烈运动,根据病情
调整活动量。
饮食护理
给予低盐、低脂、易消 化食物,避免过饱,保
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
严格遵循医生的康复计划和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患儿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避免过 度劳累等。
关注病情变化
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06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预 防保健
【学习课件】第八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年龄 新生儿 <1岁 2~3岁 4~7岁 8~14岁
心率 (次/分)
120~140
110 ~130
100 ~120
80~100
70~90
2020/11/12
.
14
三、正常各年龄小儿心脏、心率 血压的特点
(三)血压
由于婴儿心搏出量较少、血管口径相 对较粗、动脉壁柔软,故血压较低, 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
2020/11/12
.
12
三、正常各年龄小儿心脏、心率 血压的特点
(一)心脏的大小与位置
体积相对大 新生儿呈横位,心尖搏动在左侧第四
肋间锁骨中线外1-2㎝处 2岁以后逐渐转成斜位,心尖搏动下移
至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处
2020/11/12
.
13
三、正常各年龄小儿心脏、心率 血压的特点
(二)心率
第八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康金凤
2020/11/12
.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第三节
先天性心脏病 病毒性心肌炎
第四节
2020/11/12
充血性心力衰竭
.
2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第三节
先天性心脏病 病毒性心肌炎
第四节
2020/11/12
充血性心力衰竭
新生儿收缩压平均为60~70mmHg,1岁时 可达70~80mmHg
2岁以后收缩压约为:年龄×2+80mmHg
(年龄×0.27+10.67 kPa);舒张压≈
2020/11/12 收缩压×2/3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课件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课件汇报人:2023-12-15•循环系统疾病概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护理•心肌炎患儿护理目录•心力衰竭患儿护理•心律失常患儿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患儿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01循环系统疾病概述包括心房、心室、心瓣膜等结构,以及冠状动脉循环。
心脏解剖血管解剖循环生理涉及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等,以及血液循环路径。
包括心脏泵血功能、血液流变学、血压调节等方面的生理机制。
030201循环系统解剖与生理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多与遗传因素有关。
先天性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心律失常等,可由感染、免疫等因素引起。
后天性心脏病如动脉炎、静脉血栓等,影响血液循环的正常进行。
血管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分类与特点儿科循环系统疾病流行病学发病率先天性心脏病在活产婴儿中的发病率较高,血管疾病和后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孕期感染等,对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有影响。
预防策略孕期保健、新生儿筛查、儿童期健康管理等措施有助于降低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
02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护理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等。
常见类型心悸、气促、乏力、生长发育迟缓等。
临床表现先天性心脏病类型与临床表现患儿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结合患儿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评估与诊断诊断依据评估内容一般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心理护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护理措施01020304保持患儿安静,避免过度哭闹,合理安排作息,预防感冒等。
少量多餐,避免过饱,给予易消化、高营养食物。
遵医嘱给药,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关注患儿心理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减轻患儿及家长焦虑情绪。
03心肌炎患儿护理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如柯萨奇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
感染性因素患儿免疫系统异常,导致心肌受损。
免疫性因素某些药物、毒素或放射性物质可引起心肌炎。
理化因素心肌炎病因与发病机制心肌炎临床表现与诊断患儿可出现乏力、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表现。
循环系疾病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48
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 未闭、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等,手术 成功率已达100%。常见的法乐氏四联症、 法乐氏三联症等手术成功率也已达96.5% 以上。更给大家带来福音的是微创先心 外科手术。如右外侧小切口、胸前正中 小切口、电视胸腔镜矫治心脏畸形、非 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手术、全腔静脉肺 动脉吻合术等,在治疗先心病的同时, 还大大减少了手术所造成的创伤。
编辑课件
32
胚胎心脏发育
编辑课件
33
编辑课件
34
编辑课件
35
胎儿血液循环 和出生后的改变
编辑课件
36
胎儿血循环特点
营养物质、气体是在胎盘进行交换
肺内无气体交换,只有体循环而无有 效的肺循环
特殊通道:静脉导管,卵圆孔和动脉 导管开放
绝大部分为混合血,肝血氧含量最高,
心脏、脑及上半身次之,腹腔脏器及下 肢最低
27
心脏导管检查
测定心腔及大血管压 力
测定心腔及大血管血 12~14% 0~ 5 氧饱和度
有无分流及分流位置
100/60 30/12
12~14%
4~ 8
12~14% 30/5
20% 100/10
评价肺血管床状态
心内膜活检及电生理编辑课件
28
编辑课件
29
心血管造影
诊断价值如下
观察造影区域 的解剖和功能 特点
患儿,女,5岁 单心室、单心房, 中央性青紫(+)
编辑课件
16
患儿,男,3岁
VSD伴肺动脉高压,发育
较同龄儿迟缓编辑课件
17
杵状指(趾)
编辑课件
18
听诊
小儿听诊常用听诊 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
左向右分流型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潜伏青紫型
右向左分流型 法洛四联症 大血管错位
青紫型
无分流型
肺动脉狭窄 主动脉缩窄
右位心等
无青紫型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
ASD
VSD
PDA
TOF
体循环压力>肺循环压力 左室压力>右室压力 血液从左向右分流,无青紫,肺动脉和右室压力增高超过左室有青紫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心脏解剖图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解剖、生理特点
1.心脏的胚胎发育
2周时开始形成 4周开始形成间隔,并有循环作用 8周房室中隔已形成
妊娠2-8周是心脏发育的关键时期。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患儿,男,3岁 VSD伴肺动脉高压,发育 较同龄儿迟缓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
心脏杂音
①房间隔缺损: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 及收缩期喷射性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 音(P2)增强或亢进,伴固定分裂。
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 心血管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基因 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活体婴儿中发病率为 6‰~10‰.
第二节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
病因
先天性心脏病
遗传 (染色体易位
或畸变)
宫内感染 药物影响 放射线 代谢疾病等
第二节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
儿科护理学循环系统疾 病患儿的护理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
第三节
病毒性心肌炎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学习目标
1.熟悉小儿胎循环特点及生理特点。 2.熟悉先心病病因、分类及常见先心 病的症状体征。熟悉病毒性心肌炎的 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3.掌握常见先心病和病毒性心肌炎的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护理 评估
护理 诊断
护理 目标
护理 评价
护理 措施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护理评估】
(一)致病因素
家族中有无遗传性疾病及先心病病人 母亲在妊娠最初3个月有无病毒感染 是否接受放射线,尤其是腹部及盆腔部 是否用过某些可能影响胎儿发育的药物
是否患过代谢性疾病 是否患过引起宫内缺氧的慢性疾病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正常胎儿循环
母体 脐静脉动脉血 门静脉静脉血
下半身静脉血 下腔静脉 右心房
左心房
右心室
上半身静脉血 上腔静脉
பைடு நூலகம்
左心室 升主动脉
肺动脉
肺循环
降主动脉
心脑及上半身
下半身
胎 儿 血 液 循 环 图
说明 1 2 3
返回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4.血压 由于婴儿心搏出量较少、血管口径相对较
粗、动脉壁柔软,故血压较低,随年龄增 长而逐渐升高。 2岁以后收缩压约为:年龄×2+80mmHg( 年龄×0.27+10.67 kPa) 舒张压≈收缩压×2/3
第二节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
概述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返回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正常胎儿血循环含氧最丰富的部位是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生后血液循环的改变
脐血管经6~8周后完全 闭锁形成韧带
卵圆孔到生后5~7个月 时,形成解剖上关闭
动脉导管绝大部分小儿
于生后1年内形成解剖上
关闭
目录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胎儿与出生后血液循环比较
A
B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A 右心室
B 左心房
C 主动脉
D 脐动脉
E 脐静脉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胎儿血液循环与出生后的改变 (一)胎儿血液循环
特点
1.营养与气体交换是通过胎盘与脐血管来完成的。 2.只有体循环,没有有效的肺循环。 3.胎儿体内绝大部分是混合血液。 4.静脉导管、卵圆孔及动脉导管是胎儿血 液循环 的特殊通道。 5.胎儿肝脏的血氧含量最高,其次为心、脑及上 肢,下半身血氧含量最低。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
症状
①生•左长向发右分育流迟型缓先心、病体,格当瘦肺动小脉、压面力色苍 白显著、增乏高力时,、产活生动自后右向气左促分、流,心临悸、多 汗床出等现(持体久性循青环紫缺,血即艾)森曼格综合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心脏位置
新生儿呈横位,心尖搏动在第四肋间 锁骨中线外1~2㎝处
2岁以后逐渐转成斜位,心尖搏动下移 至第五肋间隙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3.心率
体温每升高1℃,心率就增快10~15次/分,睡眠时 心率减少10~12次/分。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②动征脉导管未闭患儿还可出现周围血 管征:毛细血管搏动、水冲脉等。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
症状
③剧哭、屏气、患肺炎或心衰时可出现 一过性青紫,晚期出现持续性青紫;
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表现为差异 性青紫,即仅下半身出现青紫
有显著肺动脉高压、其压力超过主动脉,产生右向左分 流,出现下半身青紫,左上肢轻度青紫,右上肢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