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祛邪法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初探

合集下载

中医医案——系统性红斑狼疮(二)

中医医案——系统性红斑狼疮(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大丁癀为主治愈阴虚瘀毒病案:傅某,女,32岁,未婚。

初诊:1982年5月12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于2年前面部两颊呈现鲜红色斑,以鼻梁为中心逐渐形成蝴蝶形,初起发高热,以后转为不规则低热,面色潮红,口干喜冷饮,腰酸腿软,头晕耳鸣,睡时盗汗,五心烦热。

X光下见胸腔有少量积液,实验室检查有红斑狼疮细胞,血沉37mm/h,抗核抗体阳性,某医院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曾用激素、左旋咪唑、氯喹等,均无显效。

诊查:就诊时患者精神委顿,四肢无力,关节酸痛,面部红斑呈蝴蝶形,曝晒日光则颜色紫红,时有恶心,大便秘结,月经已停潮4个月,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

辨证:乃阴虚瘀滞,内毒蕴结。

治法:治以清热养阴,活血解毒法。

处方:大丁癀10g 元参10g 生地10g 丹皮10g 紫草10g 蒲公英10g 白芍10g 红花7g 板蓝根15g 银花15g 白花蛇舌草15g 每日服1剂,连服药12剂,诸症均见改善,低热盗汗已瘥,面色转苍黄,精神较为疲乏,胃纳及大小便尚可。

改用养阴活血,- 1 -扶正祛邪。

处方:生晒参7g 川三七5g 大丁癀10g 北沙参15g 白芍15g 生地15g 鳖甲15g 白花蛇舌草15g 阿胶10g(烊服)分两次炖药汤煎服山茱萸、肉苁蓉、紫草各10g。

连服药1个月,诸症基本痊愈。

2年后随访,见精神充沛,面部红斑消失,月经正常,关节痛未再复发。

按语中医学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一般均由阴虚瘀滞而成,治疗先应养阴活血、清热解毒之法,继用扶正养阴,常可收到良好疗效。

据此医理,盛老近几年来治疗一些“红斑狼疮”,突出应用“大丁癀”。

此药产于印度及我国福建、广西一带,又名落地生根、土三七、大还魂、新娘灯等,性味甘酸凉寒,功能清热凉血止血,消炎解毒退肿,入肺、肾两经,民间用于各种急性炎症、无名肿毒、外伤等。

盛老取其清热凉血、散瘀消肿之功,治疗“红斑狼疮”,对于改善临床症状甚佳。

中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阴虚内热型)经方1则——生地黄四草汤

中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阴虚内热型)经方1则——生地黄四草汤

中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阴虚内热型)经方1则——生地黄
四草汤
红斑狼疮(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多见于15~40岁女性。

红斑狼疮可分为盘状红斑狼疮(DLE)、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深在性红斑狼疮(LEP)、新生儿红斑狼疮(NLE)、药物性红斑狼疮(DIL)等亚型,黄柏
此病表现为在体表各处的皮肤损害,且常伴有疼痛。

中医对此的认识常是“阴虚血瘀”,中医则认为需要根据患者的正气强弱辨证论治。

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
症状:斑疹暗红,伴有不规则发热或持续低热,五心烦热,自汗盗汗,面浮红,关节痛,足跟痛,月经量少或闭经,舌红,苔薄,脉细数。

多见于轻中度活动期或稳定期。

中成药辅助治疗:
①六味地黄丸,口服,1次9g,1日2次;
②知柏地黄丸,口服,1次9g,1日2次。

紫草
生地黄四草汤(治则治法:滋阴降火)
处方:生地黄,鱼腥草、益母草、青蒿(后下)、紫草、知母、黄柏,女贞子、旱莲草,茯苓、泽泻、牡丹皮、山茱萸。

(具体用药剂量因病情而异,仅供参考)
加减运用:
自汗明显,加黄芪,党参,麻黄根以益气敛汗;
盗汗明显,加龟甲(先煎),地骨皮,糯稻根以滋阴清热止汗。

咽干,反复发生咽喉肿痛,加玄参,麦冬,北沙参,桔梗以滋阴润肺,利咽消肿。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偏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病友们勿盲目试用,平台与本人不承担由
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山萸肉
青蒿。

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

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

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摘要】本文探讨了中医药如何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介绍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本情况以及外邪在中医理论中的作用。

在分析了外邪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中医药治疗该病的原则和相关证候。

同时探讨了中医药如何驱散外邪、调和人体阴阳平衡。

在结论部分强调了中医药在预防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重要性,外邪理论对中医药防治该病的意义,以及未来中医药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医药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原理和方法,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方向。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外邪、中医药、防治、发病机制、治疗原则、证候、阴阳平衡、预防、作用、意义、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系统性红斑狼疮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身性的慢性炎症和多器官损害。

该病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与遗传、环境、内分泌等多种因素有关。

患者常表现为关节疼痛、皮疹、疲劳、肌肉疼痛、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肾脏、心脏、肺等多个器官的受损。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确诊需要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病理表现来综合判断。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完全治愈该病,治疗主要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来减轻症状和延缓疾病进展。

中医药在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中医药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在治疗时会考虑患者的体质、病情、环境等多个因素,通过调和人体阴阳平衡、祛邪散热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防治中,中医药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减少复发率、改善生活质量,对于提高患者的整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也有明显的效果。

中医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综合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和潜力。

1.2 外邪在中医理论中的意义在中医理论中,外邪通常指外界邪气侵入人体造成疾病。

外邪在中医理论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疾病的病因分析,二是对治疗方法的指导。

外邪在中医理论中的意义在于疾病的病因分析。

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

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

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被认为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导致的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致。

西医学认为SLE是一种“慢性多系统病”,其症状包括发热、关节疼痛、皮肤疹、血液循环障碍、肾功能损害等。

当前,西医学对SLE的治疗主要是以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类药物为主,但常常会因为药物的副作用和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而遭到不少患者的反感和抵制。

而中医药防治SLE则有其独特的优势,其理论基础是用“外邪”阐释SLE的病机,通过中药调理阴阳平衡,以达到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自身免疫系统异常反应的目的。

中医将SLE归属于“风痹志怔”范畴,即外邪入侵,机体正气被损伤,阴阳失调,而进而导致气血瘀滞、组织积聚、痰湿内生及虚弱等现象,最后造成一系列临床表现。

中医认为,SLE的最初阶段常常与风、寒、湿等外邪有关。

当外邪攻入体内时,可以使机体正气受损,脏腑功能紊乱,人体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影响血液循环、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方面。

进而导致身体内部产生炎症反应,引发自身免疫系统的不良反应。

中医针对SLE最常用的药物是中草药,中草药主要作用在于经验调理体质,化解病邪,从而达到调节机体阴阳平衡的目的。

例如,桑寄生、白芍、白术等具有清热解毒、健脾祛湿、安神止痛等功效的中药,都可以对SLE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常用的中药方案有:1.清热解毒方。

如瓜蒌茶,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2.补益肾脾方。

如六味地黄丸,能补益肾脾、滋阴清热。

3.化瘀除湿方。

如乌鸡白凤丸,能化瘀排毒、除湿解毒。

4.健脾益气方。

如四君子汤,能温中健脾、益气生津。

总之,中医药防治SLE的原则是在调节阴阳平衡、补益正气基础上,对机体内部的病邪进行化解和排泄,即从根本上调节免疫系统,实现治疗目的。

同时,中医药的治疗需要个体化,根据患者本身的体质和病程,综合运用多种调理方法,通过细致入微地调理气血阴阳,达到治疗效果,缓解病情。

从“伏邪”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

从“伏邪”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

从“伏邪”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作者:任瑞星谭祖教吴磊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20年第13期[摘要] 本文基于“伏邪”理论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病机、发病特点和论治规律。

笔者认为正气亏虚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之本,而正虚使致病之邪内伏,六淫、疫气、情志等因素引动伏邪而发病。

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特点可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在急性发作期以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为主;缓解期以补益肝肾、滋阴祛邪为主,根据不同分期辨证审因,灵活选方用药进行论治,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伏邪;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病机;分期论治;扶正祛邪[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0)13-0133-03[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atent pathogens”,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etiology,pathogenesis, pathogenesis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rule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The author holds that deficiency of vital qi is the origin of the pathogenesi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eficiency of vital qi causes the pathogenic factors to be latent, and six climatic exopathogens, pestilential pathogens, emotions and other factors induce the latent pathogens to come out. According to the symptom characteristic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t can be divided into acute stage and remission stage. In the acute attack stage, the major therapeutic method is to clear away heat and toxic materials, activate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e blood stasis. In the remission stage, the major therapeutic method is to tonify the liver and kidney, nourish yin and eliminate pathogenic factors. According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etiologic factors based on different stages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e should flexibly select the prescriptions and medications for treat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Key words] Latent pathogens;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Stages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Strengthening vital qi to eliminate pathogenic factors系統性红斑狼疮是以血清抗核抗体增多和多系统受累为临床特征,自身免疫介导的难治性免疫性疾病[1]。

“扶正祛邪”法则辨证论治银屑病临床浅析

“扶正祛邪”法则辨证论治银屑病临床浅析

“扶正祛邪”法则辨证论治银屑病临床浅析摘要:荆夏敏[1]认为:“银屑病虽然表现在皮肤上,根本原因在于肾,在于机体内元气,治疗银屑病必须从肾治,从提高机体内元气着手”。

故在治疗方面应遵循“扶正祛邪”的基本原则进行辨证论治,才能从根本上对银屑病起到治疗作用。

关键词:银屑病扶正祛邪辨证论治【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281-02银屑病,俗称“牛皮癣”,祖国医学称之为“白疕”、“松皮癣”等,是一种以皮肤代谢障碍产生慢性丘疹红斑鳞屑性皮损为主要特征的身心性疾病。

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目前,中医认为与血热、血瘀、血燥、血虚等有关;西医认为与免疫功能异常、感染、环境、精神等因素有关。

叶天士[2]认为,“斑属血者恒多,疹属气者不少,斑疹皆是邪气外露之象”。

故解除斑疹须祛除内邪方可。

而祛除内邪则须扶助正气。

银屑病之所以顽固、难以治愈,关键是人们没有掌握正确的治疗法则,或者说是不同程度的走入了治疗误区而造成的。

荆夏敏[1]教授在他所著的《银屑病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明确提出了:银屑病并非“不治之症”。

之所以难治是在于人们没有正确掌握该病的治疗法则,多数学者对待疾病只把注意力放在“祛邪”上,而忽略了“扶正”。

结果导致正气下降,邪毒内侵营血,愈治愈重。

中医传统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医经圣著《黄帝内经》对肌肤之病症在病因病理及治疗方面,就有精辟论述:“肤疾之所生,为喜怒不测,饮食不节,风挟毒蕴,阳气不足,阴气有余,气血不畅”。

意思是说,皮肤病变,与情绪起伏不定,饮食结构不合理,风邪入侵人体有关,这是指病因。

而“阳气不足,阴气有余,气血不畅”则说的是患者身体阴盛阳衰,气血运行不畅。

气和血的流动都需要阳气的推动,所以说,银屑病必然是属于阳虚的,正气不足。

故在治疗方面治则应遵循“扶正祛邪”的基本原则进行辨证论治,才能从根本上对银屑病起到治疗作用。

应用“扶正祛邪”法则辨证论治银屑病,我们必须先明确治疗银屑病的误区是什么?患者应慎禁用哪些控制性药物?以及控制性药物的危害有哪些?这样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和运用“扶正祛邪”的治疗法则。

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

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

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多系统器官损害和多种临床表现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在SLE的防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尤其是对外邪的认识和探析,为SLE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从外邪的角度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

一、外邪理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解释中医认为,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种主要的抵御外邪侵袭的机制。

在整个人体的防御系统中,人体表面的皮肤被视为第一道屏障,而如果外邪得以侵入,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病理反应。

根据中医的理论,外邪入侵人体后会侵犯不同的脏腑,导致不同的疾病表现。

对于SLE来说,中医认为外邪主要是表现在风、湿、热三种因素。

风是一种外邪,容易侵害人体的筋骨肌肉,导致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而湿邪则会侵袭人体的筋骨肌肉和皮肤,导致疲乏、关节酸痛、肌肉酸软等症状。

热邪则是由于体内有火热之气,会引起发热、口干舌燥、烦躁无安等症状。

这些外邪的侵袭都会导致免疫系统失调,从而引发SLE的发作。

二、中医药治疗SLE的原则在中医药防治SLE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

中医药治疗SLE的原则可以归纳为“清热解毒,祛风散寒,祛湿化痰”。

即通过清热、祛风、祛湿等方法,调整患者的脏腑功能,恢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首先是清热解毒,即通过中药的治疗消除体内的热邪。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栀子等,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热毒,改善患者的症状。

其次是祛风散寒,对于SLE患者的风痰症状,中医药会选用一些具有祛风散寒作用的中药,如防风、羌活、细辛等,这些中药可以有效消除体内的风寒之邪,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肌肉酸软等症状。

祛湿化痰也是中医治疗SLE的重要原则之一。

湿邪是SLE的重要病因之一,患者体内存有湿邪,容易导致身体疲倦、关节酸痛等症状。

中医药在治疗SLE时,会选用一些具有祛湿化痰的中药,如半夏、苍术、陈皮等,这些中药可以有效祛除体内的湿邪,减轻患者的病情。

扶正解毒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

扶正解毒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

扶正解毒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王爽;王成武;刘艳华【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采用扶正解毒汤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分为研究组(扶正解毒汤)与对照组(常规西医)。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症状缓解率、免疫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采用扶正解毒汤治疗的效果满意。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with the treatment of Fuzhengjiedu Decoction.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78 case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treatment effect. ResultsThe two groups of symptom relief rate,immune index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Conclus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with the treatment of Fuzhengjiedu Decoction is significant.【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6(007)017【总页数】2页(P126-127)【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扶正解毒汤;中西医【作者】王爽;王成武;刘艳华【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科,吉林长春 13002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科,吉林长春 13002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吉林长春 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2【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with the treatment of Fuzhengjiedu Decoction. Methods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78 case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control group(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treatment effect. Results The two groups of symptom relief rate,immune index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Conclus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with the treatment of Fuzhengjiedu Decoction is significant.【Key words】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Fuzhengjiedu Decoction,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脏器、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扶正祛邪法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初探作者:金香花刘瑛琦李玲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5年第10期【摘要】从中医扶正祛邪法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的理论基础、治则内涵,临床应用以及扶正祛邪法的中药复方研究方面阐述了中医扶正祛邪法在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重要性。

【关键词】扶正祛邪法;系统性红斑狼疮;阴虚内热型First Explore in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the Body Resistance to Eliminate in Treatment of th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IN Xiang-hua, LIU Ying-qi, LI Li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10):092-094【Abstract】 To expou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the body resistance to elimina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of fire excess from yin deficiency from the theoretical basis, meaning of the rules of treatment,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and using of th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Key words】 Strengthening the body resistance to eliminat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Fire excess from yin deficiencyFirst-author’s address: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150040, 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0.031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发病急骤或缓慢、侵犯多系统多器官、症状复杂多变、具有多种自身抗体的比较典型的结缔组织病,好发于中青年妇女,女性患者约为男性的9倍[1],临床上以发热、关节痛、面部蝶形红斑为早期症状,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属于难治病,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痛苦。

本病相当于中医的“红蝴蝶疮”“血风”“阴阳毒”“虚劳”“日晒疮”“痹症”等范畴,临床上大致分为热毒炽盛证、阴虚火旺型、气滞血瘀型、心阳不振型和脾肾阳虚型。

其中,阴虚火旺型以皮损红斑不鲜艳,低热持续不退,时高时低;口干唇燥,头昏乏力,耳鸣目眩,关节痠痛,关节痠楚,时有盗汗,头发脱落或月经不调,大便欠畅,小溲色黄;苔薄黄,舌质红,脉细数为主要临床特点[2]。

“其病位在血脉,病机以阴虚血热、脉络闭阻、瘀毒互结为特点,以阴虚为本,热、毒、瘀为标。

治疗当病证结合,以养阴清热,解毒化瘀为总则”[3]。

扶正祛邪法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阴虚内热型上无论从理论还是临床治疗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扶正祛邪法治疗阴虚内热型SLE的理论基础、治则内涵和临床应用以及扶正祛邪法中药复方研究等方面综述如下。

1 扶正祛邪法治疗阴虚内热型SLE的理论基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治病必求于本。

”要治疗疾病,就要知道该病的病因病机,只有清楚的辨析出疾病的病因病机,抓住疾病的本质,才能制定治则,从而在治则的指导下,制定正确的临床立法和处方。

运用扶正祛邪法治疗阴虚内热型的SLE,是由于该病证具有阴虚为主,真阴不足为本,淤、热、毒为标的特点。

1.1 古代中医对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古代医家对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没有确切的描述,但是根据持续发热,斑疹鲜红,脱发,口干咽痛,盗汗,五心烦热等症状看,可属中医的“阴阳毒”“虚劳”“日晒疮”“痹症”等范畴。

其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后感毒邪而发。

《素问·评热病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是抵御病邪,保护机体,维系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灵枢·百病始生》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内经》云“邪入于阴则痹”;《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病脉证治》云:“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医宗金鉴》所云:“虚者,阴阳,气血,荣卫,精神,骨髓,津液不足是也。

损者,外而皮,脉,肉,筋,骨,内而肺心脾肝肾消损是也”;朱丹溪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1.2 现代医学对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沈丕安[4]教授认为本病应当“以虚立论”,认为SLE以阴虚为主,素体不足,真阴亏损为本,郁热、瘀滞、风湿、积饮为标,治疗上应以养阴清热,活血通络为主。

赵炳南先生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因七情内伤,劳累过度,或因房事失节,以致阴阳气血失于平衡,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5]。

眭树魁等[6]认为SLE的发病多由于遗传父母易感体质或后天调养不当而致素体不足,五脏亏虚,加上病毒感染,社会精神因素等影响而发病。

邵杰[7]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归于阴虚与邪实两方面,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养而导致肾阴亏虚,在此基础上复感六淫火毒之邪而发病,是肾阴亏虚与六淫火毒共同作用的结果。

金实[8]指出SLE病本正虚,本虚标实,肾虚为本,毒淤为标,肾阴不足,风热毒邪乘虚肆虐,又内陷伤正,由阴及阳,导致了五脏六腑俱损,五体受累的病理改变,这种本虚标实,复又伤正的恶性循环,使本病在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病情反复,可涉及多个脏器。

1.3 现代医学对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尚未明确,经过长期大量研究,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主要与遗传、内分泌、环境、药物、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免疫异常也在发病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该病有家族聚集现象,女性患者占90%。

临床研究表明,紫外线可以导致皮肤角朊细胞的某些分子发生改变,诱导IL-1、IL-3、IL-6等,影响巨噬细胞处理抗原的能力和移植性T细胞的活化,紫外线照射可诱发或加重部分患者病情[9]。

同时,使用药物不当,例如抗生素类、避孕药类、抗精神病类或抗癫痫药物等,亦可诱发此病。

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抑制性T细胞丧失,不能调节B淋巴细胞,B细胞过度活化,形成大量的致病性自身抗体及免疫复合物,从而引起器官和组织损伤,导致病情活动[10]。

由此可见,无论从中医还是西医角度出发,本虚标实,邪盛正衰都为阴虚发热型红斑狼疮的病理特点。

2 扶正祛邪法治则内涵阴虚型红斑狼疮在临床上具有本虚标实,邪盛正衰病理特点,因此,要遵循扶正祛邪这一治则。

2.1 中医对扶正祛邪法治则的理解扶正,即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邪及康复能力。

适用于各种虚证,即所谓“虚则补之。

”祛邪,即祛除邪气,消解病邪的侵袭和损害,抵制亢奋有余的病理反应。

适用于各种实证,即所谓的“实则泻之”[11]。

益气、养血、滋阴、温阳、填精、补津以及补养各脏的精气阴阳;发汗、涌吐、攻下、消导、化痰、活血、散寒、清热、祛湿等都是在扶正祛邪法的治则下确立的具体治疗方法。

结合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病理特点,以扶正祛邪法为治则,将补益肝肾滋阴益气的和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之品同用,以达到益气阴、补肝肾、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标本兼治的目的。

2.2 现代医学对扶正祛邪法的研究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病出现贫血、球蛋白增高、白蛋白降低、蛋白尿、免疫指标异常等情况,经过补肾治疗后,相关指标有所改善,补益肝肾药物能够缓解病情[12];养阴益气药物可以减轻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保护肝脏,利尿降压,缩短疗程,降低复发率,改善心肺肾循环,抗菌消炎,有利于激素撤减[13];清热解毒药物能够调整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失衡状态,控制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减少诱因,降低感染机会[14];凉血化斑药物能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改善血液高黏滞状态和毛细血管微循环状况,促进结缔组织代谢,清除免疫复合物[15]。

3 扶正祛邪法在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应用目前,以扶正祛邪法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在临床研究中,主要以补肾精,益气阴,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等方面为主展开,临床上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金实[16]以补肾化毒为治疗总则,创“狼疮静”方。

王萍等[17]对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予以养阴解毒方和个体化剂量的强的松治疗,对照实验前后的数据,表明养阴益气解毒法是治疗SLE的重要法则。

游越[18]通过对74例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37例)患者予以醋酸泼尼松与环磷酰胺和治疗组(37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结合青蒿鳖甲汤加味治疗做实验,得出结论,运用中医辩证施治SLE,可以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

苏晓[19]教授以虚立论,用经典方玉女煎化裁,结合最新研究成果,拟定“红斑汤”等。

各医家围绕扶正祛邪法这一治则,百家争鸣,获得了大量可喜的研究成果。

临床上还有中西医结合治疗或对比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临床研究。

李宁等[20]研究发现,知柏养阴汤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以改善激素所致阴虚模型大鼠的阴虚症状表现,改善激素所致的糖脂代谢紊乱及免疫学指标,说明中西医结合可以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验指标,降低狼疮活动度指标,降低激素的毒副作用,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李伟青[21]通过实验证明,运用中药与西药,配合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阴虚方案,能够降低SLE-DAI评分及SLEFI积分,改善C3、ESR、CRP、ds-DNA实验室指标,减少激素用量,有利于激素的撤减,相较于单纯西药治疗,有更显著的治疗效果。

4 扶正祛邪法中药复方研究进展“滋阴狼疮胶囊”:范瑞强等[22]从临床观察中得出结论,“滋阴狼疮胶囊”治疗阴虚内热型SLE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稳步地协调糖皮质激素撤减,是辅助治疗阴虚内热型的有效手段。

升麻鳖甲汤合知柏地黄丸加减:范永升等[23]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和“标本同治”的原则,紧扣毒、热、淤3个病理关键,重在治本,滋养肝肾,以升麻鳖甲汤合知柏地黄丸加减治疗,取得疗效。

“滋阴清热方”:张超等[24]通过实验,从两方面证明了“滋阴清热方”的药理作用,讨论得了“滋阴清热方”对阴虚内热证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PBMC的凋亡及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影响,比较了“滋阴清热方”和强的松的作用,从而证明了“滋阴清热方”对于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有重要的治疗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