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阴虚内热型的认识
阴虚体质特征及成因

阴虚体质特征及成因一、阴虚体质的表现特征(1)手、足心热。
阴虚不能制约阳气,就会出项阳热盛而发热的征象。
阴虚体质手心足心发热的同时,常伴有面热潮红的现象。
给人一种很健康、气血很充足的印象,其实是一种假象。
(2)周身干燥。
经常出现耳、目、口、鼻干燥,皮肤偏干、易长皱纹的症状。
阴虚体质往往口渴,喜冷饮。
(3)性情急躁。
阴气少了,不能与阳气调合,就会显得阳火很足,表现为急躁易怒、烦躁不安等类似于阳热亢盛的征象。
(4)舌部征象,阴虚者舌体干燥,舌质偏红,舌面缺少水分,甚至没有舌苔或苔面花剥。
二、阴虚体质易患疾病(1)习惯性便秘。
中老年人的习惯性便秘,多数是阴虚津液匮乏所致。
(2)干燥综合征。
眼睛、口鼻、皮肤干燥,缺乏津液或水分,全身分泌腺萎缩或功能丧失,体型多为干燥体型。
(3)烦躁不安。
阴虚往往血虚,阴血不足,心神就得不到足够的营养;阴虚不能制约阳气,就会出现阳热偏盛,扰动心神,出现烦躁不安的症状。
(4)失眠。
失眠的原因很多,有阳虚、有血瘀、有痰热、也有气血不足。
但一大部分失眠患者是源自阴血不足,心神失养所致。
(5)卵巢功能衰退。
女性卵巢功能早衰,多数是与阴虚体质有关。
由于阴血不足,身体没有多余的阴血排出体外,从而出现女性年纪轻轻就月经量少、周期延长、甚至闭经,出现卵巢功能早衰疾患。
三、阴虚体质的主要成因(1)先天不足。
母亲阴血不足导致子代阴液亦虚。
(2)女性更年期。
女性一生的主要特点是经、带、胎、产。
每月的月经,每日的带下,生产时大量的失血,给婴儿哺乳分泌的乳汁,都属于阴血范围,而这四种生命特征均以损伤阴血为前提,所以,女性多易出现阴虚体质,到了更年期,经血闭止,就是阴血枯竭的表现,意味着人体已经没有多余的经血排出体外,因此,更年期的女性阴虚最常见。
(3)长期发热。
某些慢性疾病如果表现为长期发热,就易于在热退之后出现阴虚体质,汗为阴液,发热时不停的出汗最易导致人体阴液耗伤。
(4)男性纵欲耗精。
男性阴虚体质并不多见,但长期纵欲的男性极易因为精气耗伤过度而出现肾阴虚的问题,不仅平时易于口渴,而且还可以出现烦躁、腰酸、多汗等征象。
扶正祛邪法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初探

扶正祛邪法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初探从中医扶正祛邪法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的理论基础、治则内涵,临床应用以及扶正祛邪法的中药复方研究方面阐述了中医扶正祛邪法在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重要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发病急骤或缓慢、侵犯多系统多器官、症状复杂多变、具有多种自身抗体的比较典型的结缔组织病,好发于中青年妇女,女性患者约为男性的9倍[1],临床上以发热、关节痛、面部蝶形红斑为早期症状,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属于难治病,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痛苦。
本病相当于中医的“红蝴蝶疮”“血风”“阴阳毒”“虚劳”“日晒疮”“痹症”等范畴,临床上大致分为热毒炽盛证、阴虚火旺型、气滞血瘀型、心阳不振型和脾肾阳虚型。
其中,阴虚火旺型以皮损红斑不鲜艳,低热持续不退,时高时低;口干唇燥,头昏乏力,耳鸣目眩,关节痠痛,关节痠楚,时有盗汗,头发脱落或月经不调,大便欠畅,小溲色黄;苔薄黄,舌质红,脉细数为主要临床特点[2]。
“其病位在血脉,病机以阴虚血热、脉络闭阻、瘀毒互结为特点,以阴虚为本,热、毒、瘀为标。
治疗当病证结合,以养阴清热,解毒化瘀为总则”[3]。
扶正祛邪法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阴虚内热型上无论从理论还是临床治疗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扶正祛邪法治疗阴虚内热型SLE的理论基础、治则内涵和临床应用以及扶正祛邪法中药复方研究等方面综述如下。
1 扶正祛邪法治疗阴虚内热型SLE的理论基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治病必求于本。
”要治疗疾病,就要知道该病的病因病机,只有清楚的辨析出疾病的病因病机,抓住疾病的本质,才能制定治则,从而在治则的指导下,制定正确的临床立法和处方。
运用扶正祛邪法治疗阴虚内热型的SLE,是由于该病证具有阴虚为主,真阴不足为本,淤、热、毒为标的特点。
1.1 古代中医对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古代医家对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没有确切的描述,但是根据持续发热,斑疹鲜红,脱发,口干咽痛,盗汗,五心烦热等症状看,可属中医的“阴阳毒”“虚劳”“日晒疮”“痹症”等范畴。
阴虚内热证中医诊治概要浅谈

[ 1 ] 肖月 , 徐 四军 整 理 . 中医四部经典 [ M] . 北 京. 中 国 医 药 科 技 出 版
社, 2 0 1 0: 7 2 .
藤养 血类 药 , 既能 补 血 又能 行 血 且 不 伤人 体 正 气 。再
根 据寒 热虚 实随症 配 以络石 藤 、 宽 筋藤 、 地龙 、 蜈蚣、 乌 蛇、 木瓜 、 桑枝等通经络之 品, 因而 络 通 痛 止 , 疗 效 显
入 睡汗 出 、 甚 如水 洗 样 , 醒后 则 汗止 , 如 兼 有 气 虚 卫外
病条 辨 ・ 下焦 篇》: “ 夜热 早 凉 , 热退 无 汗 , 热 自阴来 者 ,
青蒿 鳖 甲汤 主之 ” 。该 方 不 仅 能 滋 阴 清 热 , 又 能 使 伏
于 阴分 之邪 热 透 于 阳 分 而解 , 滋 阴透 邪 并 进 , 有 不
及扩 张血 管 和改善 外 周 循 环 ; 夜交 藤 含 蒽 醌 衍 生 物 能
增加 冠脉 流量 和免 疫功 能及 网状 内皮 系统 吞噬 功能 和
细胞 免疫 , 强 壮神 经和促 进红 细胞 生成 ; 鸡 血藤 主要 是
扩血 管作 用 及 抗 小 板 聚集 作 用 。 综上所 述, 扶 正 祛
液 亏少 而无 以制 阳 , 滋润、 濡 养等 作用 减退 , 以 咽干 、 五
心 烦热 、 脉 细数等 为 主要 表 现 的虚 热证 候 。阴虚 则热 ,
青蒿 鳖 甲汤 、 清骨 散 。青 蒿 鳖 甲汤 出 自清 ・ 吴鞠 通 《 温
这 是 由于 阴不制 阳而 使 阳气 相 对 偏 盛 而 生 内热 , 在 临
阴虚 内热 证 中医诊 治 概 要 浅 谈
于 宏 波
阴虚内热证有哪些症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阴虚内热证有哪些症状?导语:你是否有过经常头晕,手心和足出汗,睡眠不安宁,盗汗,甚至有出血的情况,这是身体出了什么状况呢,这是阴虚内热的典型症状呢。
这些一开始你是否有过经常头晕,手心和足出汗,睡眠不安宁,盗汗,甚至有出血的情况,这是身体出了什么状况呢,这是阴虚内热的典型症状呢。
这些一开始都并不能立刻引起你的重视,但是阴虚内热的症状跟感冒等等一些常见疾病的症状有点类似,有可能有时候还当成简单的感冒去医治呢,阴虚内热的症状到底有哪些呢?1、感觉身上发烫。
阴虚内热的人经常感觉身上有灼热感,脸容易红,喜欢吃冷饮,夏天不爱盖被子,特喜欢凉凉的感觉。
据中医上讲,这是由于体内的阴液亏损,水不能之火,从而导致火气较大。
2、记忆力下降。
这一点小编深有体会,在学校的时候,记个单词什么的,记了之后,回过头来马上忘得干干净净,还有就是刚发生过的事,再去想却什么也记不起来,深受之苦。
据中医讲,这是因为肾阴不足,脑海失充所致。
3、晚上失眠多梦。
小编自打肾阴虚以来一直睡眠不太好,晚上经常易醒,醒了之后,很难再次入睡,而且睡眠质量一直很差,不能深度睡眠,所以白天经常精力不足,无精打采。
4经常性的遗精。
原来小编身子好的时候,很少有遗精的现象,但是自打阴虚之后,遗精的次数明显地增加了,众所周知,中医讲“一滴精十滴血”,经常遗精自然身体更差,这样恶性循环下去,身体会更糟。
5 还有比较明显的就是,经常莫名其妙的心烦,抑郁,时常爱发火。
自己想想也说不出为什么心情不好。
再就是洗头的时候会感觉脱发,洗脸盆里有一些零乱的头发。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生活养生-阴虚内热表现都有哪些表现

文章导读
阴虚内热在中医的概念范畴内,这是比较严重的情况,可是对正常的人体来说这并不是身体发热,而是体内的体质出现问题,这并不是和温度有关系的,人们也不会因为阴虚内热导致身体内部温度升高,这是由于身体的气血问题产生的症状表现,有少数的患者会伴有手心热,足心热,心中烦躁,喜欢吃冰冷的食物来调节身体,长时间会伴有睡眠不足,盗汗以及燥热的现象,严重的会出现头晕,心痛,周身无力,脸色也会变得很不好看,在平时可以通过用食疗的方法慢慢的调理,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达到修复的功效,防止病情一点点加重。
临床表现
阴虚内热型的十个症状:
1.手心热、足心热、不欲近衣被。
2.心中烦热、思冷饮、冷食。
3.口干、口苦、咽干、恶心。
4.睡眠不宁、盗汗、躁汗、遗精。
5.发热。
(高热、低热或体温不高皮肤有热感)
6.出血。
(鼻衄、齿衄、皮下有出血点等均系由阴虚内热所致者)
7.头晕、心悸、周身无力、面色苍白。
8.大便干、小便黄或黄赤有热感。
9.脉细数、大数、弦数。
10.舌苔黄或黄腻、干燥少津或焦黄兼少津。
饮食调理
二:阴虚内热之人宜常吃下列食物
燕窝
性平,味甘,有补气阴的功用,尤其能益肺阴,为清补佳品。
凡阴虚体质,尤其是肺阴虚者,如肺结核病、支气管扩张、肺痿、老年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最宜食之。
清代医家张璐说它能"调补虚劳,治咳吐红痰"。
吴仪洛说:"燕窝大养肺阴,补而能清。
"《本草再新》中也有"大补元气,润肺滋阴"的记载。
阴虚内热型临床症状

阴虚内热型临床症状
阴虚内热型是中医学中一种常见的病证类型,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
1.口干口渴:因为阴虚火旺,导致口腔和喉咙黏膜的水分蒸发过快,出现口干口渴的现象。
2.咽喉干燥:阴虚火旺会导致咽喉黏膜的水分蒸发,使咽喉干燥,甚至出现咽干、喉痒等症状。
3.大便干燥:阴虚火旺会耗伤肠道润泽,导致大便干燥,排便困难。
4.手脚心热:因为阴虚火旺,手脚的气血循环不畅,容易出现手脚心热的现象。
5.夜间盗汗:阴虚火旺会使身体的阴液减少,导致夜间盗汗,严重影响睡眠。
6.心烦懥急:因为阴虚火旺,容易导致心神不宁,出现心烦懥急、失眠等症状。
综上所述,阴虚内热型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应及时就医,采取中医治疗以恢复身体健康。
- 1 -。
中医治疗阴虚内热的中药方剂

中医治疗阴虚内热的中药方剂说到中医治疗阴虚内热,嘿,大家是不是觉得有点神秘呢?其实这玩意儿可不复杂,反而很有趣。
想象一下,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阴虚就好比机器里的油少了,发热了,嘎嘎作响,真是让人不爽啊。
那怎么办呢?别担心,中医有一套独特的方剂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让你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清爽又舒坦。
咱得聊聊阴虚内热的症状。
说白了,就是脸红心烦,口干舌燥,晚上睡不好,白天没劲儿,甚至感觉内心像火在烧。
这个时候,不如试试中药。
中药的好处就是自然疗法,既温和又有效。
这里面最常见的几味药材,真的是小巧玲珑却能发挥大作用。
像是枸杞子,听名字就让人想起那些补肾的老生常谈。
可是,枸杞子可不只是个玩意儿,它可是滋补的高手,能帮助你的阴液恢复,滋润全身。
把它泡水喝,清香扑鼻,喝一口,恨不得把烦恼都洗掉。
再说说麦冬,麦冬的名字听着就让人觉得清新。
这个小家伙可是养阴生津的高手,喝上一碗麦冬汤,感觉整个人都清凉了。
想象一下,像夏天吃冰西瓜那种爽快感,特别舒服。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生地黄。
说它是补血的宝贝,那真是名不虚传。
它能让你内心的“火”降下来,慢慢让身体恢复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如果你觉得单吃这些药材有点单调,没关系,中药方剂可是个好东西。
咱们可以把这些药材组合起来,做成一个好喝的药汤。
比如,枸杞子、麦冬、生地黄加上点甘草,哇,想想都让人流口水。
把这些材料煮在一起,慢慢炖,等它们充分融合,你会发现,那味道绝对不逊色于大厨的菜。
喝上一口,感觉整个人都像被清凉的风拂过,浑身舒畅,连心情都变好了。
说到方剂,还得提一下知母。
这可是个不简单的角色,老前辈,常被用来治疗阴虚火旺。
用它做药汤,效果杠杠的。
知母配上前面提到的药材,简直是天作之合。
你能想象吗?这一锅汤,滋滋作响,香味四溢,喝了之后,简直像是打了一针强心剂,立刻精神抖擞,感觉整个人焕然一新。
治病的同时,生活习惯也很重要。
大家可不要只依靠药物,饮食也得调整一下,尽量少吃辛辣刺激的东西,那可是让你内热更严重的帮凶啊。
中医解释肾阴虚和肾阳虚

一、“肾阴虚”与“肾阳虚”的概述:肾阴,又称元阴、真阴,是人体阴液之本,对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滋养、濡润作用。
此外,肾阴能够制约肾中阳气,防止其过亢妄动。
肾阴不足则有两方面的病理表现:一为滋润不足,症见眩晕耳鸣、视力减退、形体消瘦、咽干舌燥。
二为阴不制阳,虚热内扰,症见五心烦热、潮热颧红、盗汗不寐、梦遗等。
其治疗,虚热不甚者可滋补肾阴为主,可用左归丸、六味丸等品;虚火较为明显者,当以滋阴降火为大法,当以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治之。
肾阳,又称真阳、元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具有温煦机体、促进气化以及制约肾阴等作用。
其病理一方面表现为温煦失职,症见神疲倦怠、畏寒肢冷、腰膝冷痛、阳痿、宫寒等;另一方面表现为气化无权,水液代谢失常,出现尿少、水肿等症。
治疗以温补肾阳为基本法则,若有水停之患,当利尿行水以兼顾其标。
肾阳虚可以吃狗肉、羊肉、韭菜、泥鳅来进行食补,药物则有肾宝、玉苁蓉、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二:“肾阴虚”与“肾阳虚”的基本概念:我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你明白中医的几个关于肾的术语概念,什么是肾?中医所说的肾与西医的肾在解剖、生理、病理、病证方面有何异同之处?什么叫“阴”?什么叫“阳”?什么是“实”证?什么是“虚”证?明确了这些肾的证候的基本概念,就容易理解了。
(在本文四、【附】中有详细论述、解释)中医的术语,也涉及到临床的证型,肾虚主要是四方面,一个是肾阴虚,一个是肾阳虚,一个是肾经阴精亏虚,一个是肾经阳气虚损,临床上会出现更多的是肾阴虚和肾阳虚表现,肾阴虚当然只是肾虚的一种,而不是肾虚都是肾阴虚,肾虚是一种总称,肾阴虚与肾阳虚都是肾虚的一部分,代表了某一种症型。
肾阴虚和肾阳虚的区别在于,如果是把肾阴虚说是物质上的缺乏,那么肾阳虚就是功能上的乏,物质上的缺乏就会出现腰膝酸软,头发晕,如果在年轻人的身上出现早泄、遗精。
还有一种症候出现五心烦热,失眠、心烦,这就是中医所说是“阴虚生内热,……”;如果在老年人出现的肾阴虚就容易脱发或发白的比较早,容易耳鸣、耳聋(背),牙齿松动,眼花的比较早一些,所以说,这是肾阴虚,肾阴虚一般说在中青年发生的比较多,在临床上见到的症状肾阴虚比较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对阴虚内热型的认识
阴虚发热是中医的一个病证。
中医学认为,人体由阴阳两方面组成。
阴是指人体的精血津液等阴虚发热物质基础,阳是指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
在正常情况下,阴阳相互依存,维持着动态平衡。
如果阴阳的这种平衡受到破坏,阴阳的某一方出现偏盛或偏衰,人就会发生疾病。
体质特点是阴阳相对不足。
在一些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外感热病。
小儿高热或长期发热,常常可伤及津液,从而导致阴虚发热。
阴虚发热在临床主要表现为午后低热、盗汗、手足心热、烦躁、口渴,舌质红少苔,脉象细数。
这些症状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热病伤及了人体的精血津液,使物质基础不足,也就是阴的不足,阴虚则势必使阳气相对亢盛,因此出现低热、烦躁、口渴等虚热表现。
阴虚发热是儿科比较常见的一个病证,多发生于小儿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后期,尤其多见于小儿高热以后。
西医对小儿热病后期的持续低热等症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中药的治疗常可获得很好的疗效。
中医治疗小儿阴虚发热主要采用滋阴清热的方法,即补充人体阴的不足,以调整阴阳的动态平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常用的滋阴类中药有沙参、麦冬、生地、地骨皮、天花粉、玉竹、青蒿、白薇
等。
对体质虚弱的小儿可以用西洋参煎水服,西洋参既能滋阴,又能补益气血,增强体质,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