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新(通用版)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二课时跟踪检测(十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高中生物二课时跟踪检测(十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选择题1.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只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过程中B.基因突变会引起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改变C.基因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替换方式中对性状影响较小的通常是增添D.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变化有明确的因果关系,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解析:选B 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过程中;基因突变会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基因碱基对的替换对性状的影响通常较小;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与环境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2.人类血管性假血友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长度为180 kb.目前已经发现该病有20多种类型,这表明基因突变具有( )A.不定向性B.可逆性C.随机性D.重复性解析:选A 由题意可知,X染色体上控制人类血管性假血友病的基因有20多种类型,说明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该位点上的基因产生了多个等位基因。

3.果蝇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一个脱氧核苷酸发生了改变,其结果最可能是( )A.变成其等位基因B.DNA分子内部的碱基配对方式改变C.此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D.此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改变解析:选A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脱氧核苷酸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可产生原基因的等位基因。

DNA分子内部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变,A与T配对,C与G 配对。

基因突变改变的是基因结构,不会改变染色体的结构。

基因突变不会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

4.央视一则报道称,孕妇防辐射服不仅不能防辐射,反而会聚集辐射,辐射对人体危害很大,可能导致基因突变。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都是由辐射引起的B.环境所引发的变异可能为可遗传变异C.辐射能导致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定向改变D.基因突变可能造成某个基因的缺失解析:选B 导致基因突变的因素有很多,如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等;环境所引发的变异,若导致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则为可遗传变异;辐射导致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并非基因的缺失。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基因突变形成的新基因都能遗传给后代 B.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的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C.由于染色体变异,导致产生的后代都是不育的 D.基因重组发生在所有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2.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所携带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A.复制出现过失B.发生过交叉互换 C.联会发生紊乱 D.发生了自由组合3.(2015·日照模拟)一种原本与DNA修复有关联的因子(RTEL1)也可能是预防肿瘤如髓母细胞瘤的一个关键因素。

当研究人员研究RTEL1这一基因发生缺陷的小鼠时,他们发现几种类型的癌症发生率增加,包括淋巴瘤和髓母细胞瘤。

以下相关表达较为合理的是( )A.DNA修复应包括把配错的碱基对替换成正确碱基对B.RTEL1不能表达或有缺陷,所有癌症的发生率都会增加C.RTEL1分子内应含有肽键,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淋巴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其内原癌基因能正常表达4.基因重组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中易被混淆的生物专业术语,以下关于二者的相互关系及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基因重组包括基因的自由组合B.基因的自由组合包括基因重组C.基因自由组合的实质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自然状况下,病毒和原核生物均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和基因的自由组合5.(2014·浙江高考)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突变体假设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B.突变体假设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C.突变体假设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D.抗性基因假设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6.以下甲、乙分裂过程中产生配子时发生的变异分别属于( )A.基因重组,不可遗传变异 B.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C.基因突变,不可遗传变异 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7.(2015·泉州质检)化学诱变剂羟胺能使胞嘧啶的氨基羟化,氨基羟化的胞嘧啶只能与腺嘌呤配对。

2019届高考全国卷人教版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十四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2019届高考全国卷人教版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十四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课时检测 (二十四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选择题1.以下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基因突变对生物个体是利多于弊B.基因突变所产生的基因都能够遗传给后辈C.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D.在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拥有的一种可遗传变异方式分析:选 D 基因突变拥有多害少利的特色, A 错误;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一般不可以遗传给后辈,B 错误;只有基因突变才能够产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组能够产生新的基因型,C 错误;在自然条件下,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会发生基因重组, D 正确。

2.以下对于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任何生物在遗传过程中都能够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花药离体培育过程中发生的变异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基因突变可发生在细胞内不一样DNA 分子上表现了其随机性D.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可致使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摆列次序发生改变分析:选 C原核生物和病毒不含染色体,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花药离体培育成单倍体幼苗过程中发生的是有丝分裂,该过程能够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但不发生基因重组;细胞的不一样DNA 分子上的基因都可能发生突变,表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基因重组不会致使染色体上基因的摆列次序发生改变。

3. (2018 巢·湖质检 )如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表示图,此中字母表示基因。

据图判断 ( )A.此细胞含有 4 个染色体组,8个DNA 分子B.此动物体细胞基因型必定是AaBbCcDdC.此细胞发生的必定是显性突变D.此细胞既发生了基因突变又发生了基因重组分析:选 D图示细胞有 2 个染色体组, 8 个 DNA 分子;细胞中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别,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即基因重组;图中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同样地点的基由于 D 和d,其D 突变为d,仍是 d 突变为D,故可能发生的是隐性突变,对应的同源染色体上含有d、 d,但不可以确立的是也可能发生的是显性突变。

全国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2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限时规范特训

全国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2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限时规范特训

第22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限时规范特训一、选择题1.[2017·大庆模拟]经检测某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但其性状并没有发生变化,其原因是( )A.遗传信息没有改变B.遗传基因没有改变C.遗传密码没有改变D.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没有改变答案 D解析基因突变会导致遗传信息改变,A不符合题意;基因突变后遗传基因发生改变,相应的遗传密码也会发生改变,B、C不符合题意;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后,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没有改变,因此其性状不会发生改变,D符合题意。

2.[2017·河北武邑中学检测]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中个别碱基对的替换可能不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B.基因突变是普遍存在的,随机发生的,也是不定向的C.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但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D.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答案 D解析由于一个氨基酸可以由多个密码子决定,基因中发生个别碱基对的替换后,可能翻译形成相同的氨基酸,则可能不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A正确;基因突变是普遍存在的,随机发生的,也是不定向的,B正确;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但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C正确;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基因重组引起的,D错误。

3.[2017·重庆一中月考]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杂交后代出现3∶1的分离比,不可能是基因重组导致的B.联会时的交叉互换实现了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变为S型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D.基因重组导致生物性状多样性,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基本的原材料答案 C解析如果一对相对性状是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则杂交后代出现3∶1的分离比,可能是基因重组导致的,A错误;联会时的交叉互换实现了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B错误;基因重组导致生物性状多样性,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最原始的材料,D错误。

2019届高考全国卷人教版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十四)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考全国卷人教版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十四)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Word版含解析

课时检测(二十四)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对生物个体是利多于弊B.基因突变所产生的基因都可以遗传给后代C.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D.在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具有的一种可遗传变异方式解析:选D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的特点,A错误;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B错误;只有基因突变才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C错误;在自然条件下,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会发生基因重组,D正确。

2.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生物在遗传过程中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发生的变异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基因突变可发生在细胞内不同DNA分子上体现了其随机性D.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可导致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解析:选C原核生物和病毒不含染色体,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花药离体培养成单倍体幼苗过程中发生的是有丝分裂,该过程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但不发生基因重组;细胞的不同DNA分子上的基因都可能发生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基因重组不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3.(2018·巢湖质检)如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基因。

据图判断( )A.此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8个DNA分子B.此动物体细胞基因型一定是AaBbCcDdC.此细胞发生的一定是显性突变D.此细胞既发生了基因突变又发生了基因重组解析:选D图示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8个DNA分子;细胞中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即基因重组;图中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的基因为D和d,其对应的同源染色体上含有d、d,但不能确定的是D突变成d,还是d突变成D,故可能发生的是隐性突变,也可能发生的是显性突变。

全国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2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件

全国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2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件

8.拟南芥细胞中某个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区段插入了 一个碱基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根尖成熟区细胞一般均可发生此过程 B.该细胞的子代细胞中遗传信息不会发生改变 C.若该变异发生在基因中部,可能导致翻译过程提 前终止 D.若在插入位点再缺失3个碱基对,对其编码的蛋白 质结构影响最小
解析 根尖成熟区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已经失 去分裂能力,细胞中不会发生DNA复制,一般不会发生题 述过程,A错误;拟南芥细胞中某个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区 段插入了一个碱基对,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遗传信 息发生改变,如果该细胞进行增殖,突变的基因可能会随 DNA分子进入子细胞,B错误;若该变异发生在基因中 部,有可能使该基因转录的mRNA分子中提前出现终止密 码子,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C正确;若在插入位点再 缺失3个碱基对,会使该基因转录的密码子从插入位点后全 部改变,导致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与原来差异很大,D错 误。
技法提升
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1)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改变的影响
碱基对 影响范围 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
替换

只改变1个氨基酸或不改变 氨基酸序列
增添

不影响插入位置前的序列 而影响插入位置后的序列
缺失

不影响缺失位置前的序列 而影响缺失位置后的序列
(2)基因突变可改变生物性状的4大成因 ①基因突变可能引发肽链不能合成; ②肽链延长(终止密码子推后出现); ③肽链缩短(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 ④肽链中氨基酸种类改变; 以上改变会引发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改变,进而引发 生物性状的改变。
B.状况②一定是因为氨基酸间的肽键数减少了50%
C.状况③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位置变化
D.状况④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tRNA的种类增加

课时跟踪练(二十二)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学案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练(二十二)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学案Word版含答案

课时追踪练(二十二)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78分)1.致使遗传物质变化的原由有好多,图中字母代表不一样基因,此中变异种类①和②挨次是()A.突变和倒立B.重组和倒位C.重组和易位D.易位和倒位分析:由题图可知,变异种类①中a、b基因被j基因替代,变异种类①为易位,变异种类②中c、d、e基因发生颠倒,变异种类为倒位。

答案:D2.(2019唐·山联考)对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构造变异的表达,错误的是()A.经过杂交实验,能够确立该基因突变是显性突变仍是隐性突变B.X射线不单能够惹起基因突变,也会惹起染色体变异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定致使基因种类的变化D.染色体构造变异可在光学显微镜下察看到,而基因突变不可以分析:染色体片段的重复不会致使基因种类的变化,C项错误。

答案:C3.(2019日·照模拟)以下有关染色体组和染色体变异的表达,正确的是()A.不一样物种的染色体组中可能含有同样数目的染色体B.染色体组整倍性的变化必定会致使基因种类的增添C.染色体之间部分片段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的构造变异D.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配子中的染色体为一个染色体组分析: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致使基因数目变化,不可以致使基因种类增添,B错;非同源染色体片段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构造变异,错;若生物为多倍体,则其产生的配子可能含一个以上染色体组,错。

答案:A4.(2019·武邑模拟)染色体非整倍性是致使人类不孕不育、流产、胚胎停育及胎儿缺点的主要原由。

最典型的例子是唐氏综合征,又称2l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有3条21号染色体。

以下描绘合理的是()A.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成因必定是因为母亲的异样减数分裂B.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C.染色体非整倍性的患者能产生染色体组正常的后辈D.B超检查能够实时地发现胎儿的染色体构成能否正常分析: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第21号常染色体异样,父亲母亲两方的异样减数分裂均可致使该病的发生,A错;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和l条21号染色体,B错;三体患者产生1正常配子的概率为2,C正确;B超检查属于个体层次的产前诊疗,其实不可以检测染色体构成,D错。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选择题1.(2019·哈尔滨三中一模)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B.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A和a基因互换一般属于基因重组C.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采用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可获得茎秆粗壮的植株解析:选A 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如替换的是不决定氨基酸的碱基对,或替换前后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A和a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互换一般属于基因重组;突变和基因重组是可遗传的变异,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可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茎秆粗壮的多倍体植株。

2.(2019·德阳模拟)下列有关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数目变异B.自然界中的有利变异往往可以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若种群中的个体随机交配,则后代的基因频率与亲代相同D.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但它仍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解析:选D 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A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哈迪­温伯格平衡定律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种群足够大、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突变、没有选择、没有迁移,这样才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C错误;单个基因的基因突变频率很低,但在种群中突变的量是很大的,故它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

3.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基因结构发生改变B.染色体结构变异一定会导致基因结构发生改变C.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基因重组可能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解析:选A 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A正确;染色体结构变异,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但基因结构未发生改变,B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如在基因H突变成基因h的同时,基因h也可能突变成基因H,所以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基因重组是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频率是等位基因间所占的百分比,在概率上二者互为事件,D 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选择题
1.(2018·东营一模)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显性基因A发生突变,只能产生等位基因a
B.通过人工诱变的方法,人们能培育出生产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
C.基因突变都可以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后代
D.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有的变异对生物是有利的
解析:选D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生产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不能通过基因突变获得;发生在体细胞中的突变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后代。

2.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B.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导致基因重组
C.基因重组导致纯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D.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是基因重组导致的
解析:选A 基因重组的发生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有关;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同卵双生个体基因型相同,其性状差异与环境条件或突变有关,与基因重组无关。

3.下列生物技术或生理过程中,发生的变异与其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①为基因突变B.②为基因重组
C.③为基因重组D.④为基因突变
解析:选A R型活菌中加入S型死菌,转化成S型活菌,是因为S型菌的DNA和R型菌的DNA发生了基因重组。

4.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杂交后代出现3∶1的分离比,不可能是基因重组导致的
B.联会时的交叉互换实现了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变为S型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D.基因重组导致生物性状多样性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基本的原材料
解析:选C 如果一对相对性状是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则杂交后代出现3∶1的分离比,可能是基因重组导致的;联会时的交叉互换实现了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5.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E 2发生了基因突变,形成了它的等位基因E 1,导致所编码的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被替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E 2形成E 1时,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其上的遗传信息会发生改变
B .基因E 2突变形成E 1,该变化是由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导致的
C .基因E 2形成E 1时,一定会使代谢加快,细胞中含糖量增加,采摘的果实更加香甜
D .在自然选择作用下,该种群基因库中基因
E 2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
解析:选D 基因E 2突变形成E 1时,其上的遗传信息会发生改变,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变;蛋白质中只有一个氨基酸被替换,这说明该突变是由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造成的,碱基对的增添和缺失会造成氨基酸数目和种类的改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多害少利性,基因E 2突变形成E 1后,植株代谢不一定加快,含糖量不一定增加。

6.(2017·唐山期末)下表是关于DNA 片段增添导致的变异类型,据表判断正确的组合是
( )
C .②③
D .①②③ 解析:选B ①外来无效片段插入原基因内部,导致原基因结构被破坏,原基因不表达,这属于基因突变,正确;②外来有效片段插入原基因内部,导致基因结构被破坏,原基因不表达,但插入基因表达,这属于基因重组,错误;③外来有效片段插入原基因内部,但对原基因无影响,原基因表达,插入基因也表达,这属于基因重组,正确。

7.下图是基因型为Aa 的个体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根据图像判定每个细胞发生的变异类型,正确的是( )
A .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突变 ③基因突变
B .①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②基因突变 ③基因重组
C .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突变 ③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D.①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②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③基因重组
解析:选C 图中①②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和后期,A与a所在的DNA分子是由一个DNA分子经过复制而得到的,图中①②的变异只能来自基因突变;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A与a的不同可能来自基因突变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交叉互换(基因重组)。

8.二倍体水毛茛黄花基因q1中丢失3个相邻碱基对后形成基因q2,导致其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情况下,q1和q2可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
B.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测到q2的长度较q1短
C.突变后翻译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未发生改变
D.突变后水毛茛的花色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
解析:选A 基因突变后产生的是它的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故正常情况下,q1和q2不能同时存在于一个配子中。

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

基因突变不影响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

如果发生的是隐性突变,或基因突变发生在叶片或根细胞中,花色性状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9.许多化学药剂可以导致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野生型水稻用甲磺酸乙酯(EMS)处理获得雄性不育突变体,且雄性不育基因与可育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判断雄性不育基因的显隐性最简便的方法是让该突变体自交
B.若经EMS处理导致基因多个碱基对缺失,则引起的变异为基因突变
C.若让该雄性不育突变体再经人工诱变则不能恢复为野生型
D.若该雄性不育突变体为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则雄性不育基因为显性基因
解析:选B 雄性不育突变体不能产生正常的雄配子,故不能自交;若经EMS处理导致基因多个碱基对缺失,则引起的变异为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若让该雄性不育突变体再经人工诱变则可能恢复为野生型;由于不育基因与可育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所以经诱变后,显性的可育型基因随那段染色体的缺失而消失了,剩下的是隐性的不育基因,所以不育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10.下列有关生物变异来源图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原因是图中④的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