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表格式】
2015年秋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表格式】

2015年秋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表格式】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2015~2016年)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树叶中的比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第六单元百分数互联网的普及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1)教学内容六上第1~2页例1、例2,“练一练”以及练习一第1~4题。
课型新授执教日期年月日星期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资源学情分析: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适当丰富和充实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内容,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的直观认识找出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接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明确:从不同角度观察它们,最多能同时看到3个面。
让学生由浅入胜,由表及里地探索长方体特征,自主归纳正方体特征。
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实物和PPT。
预习作业设计预习先学一般放在课中进行,本环节不用。
学程设计导航策略修改调整一、复习旧知(2分钟左右)1.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学过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学生仔细观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生活中还有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自学例1(15分左右)1.明确例1中的自学要求提纲。
【最新】六年级数学上导学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导学案();有()个顶点。
(二)合作探究,释疑解惑问题一、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吗?问题二、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问题三、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怎样的关系?二、达标测评1.看图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1)下面图中,哪个是正方体,哪个是长方体?(2)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有几个面完全相同?(3)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有几个面是正方形?其余几个面完全相同吗?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60厘米,它的一条棱的长度是()厘米。
4.搭建一个长6米、宽5米、高4米的长方体框架,需要准备()种不同长度的铁管,每种各()六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六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六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六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六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六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六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六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六年级数学(上)导学案课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掌握连续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全力以赴挑战困难,享受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连续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少的应用题。
难点: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在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运用学习过程学法指导补充修改一、知识连接(复习引新)一、自主学习:1、自学课本P29页。
2、想一想,填一填:1)、千克是()千克的,是()克。
2)、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把()看作单位“1”。
3)、黑兔的等于白兔,把()看作单位“1”。
4)、已修这条公路的,把()看作单位“1”。
5)、一根长15米的铁丝,用去,还剩()米。
6)、苹果有48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48 ×表示()二、新知探究二、合作探究:例1、小星做了10朵绸花,其中21是红花,52是绿花。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Word表格版,129页)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会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课时安排:14课时第二单元分数乘法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表示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
2、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3、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的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二、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
三、教学难点: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的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课题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课时数第教时总课时数4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长方体模型、课件等教学程序师生活动修改意见一、交流前置性作业二、探究新知三、巩固练习(1)教师:什么事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2)交流作业①交流口算。
②计算下面图形的表面积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教师:在实际生活中,有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和。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出示教材第7页例5: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玻璃鱼缸,长5分米,宽3分米,高3.5分米。
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1)教师:鱼缸大家都见过,谁能说一说鱼缸是什么样子的?题目中的无盖是说明什么?(2)问:要求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哪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可以怎样计算?分小组交流前置性作业,然后选择一种方法算出结果。
(3)全班交流。
这几种方法有什么联系与区别?(4)总结。
提问:用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实际问题中的特殊情况,总结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材第7页“练一练”(1)第一幅图: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的面积就是这个长方体前、后、左、右、下五个面的面积和。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说出列式根据。
四、拓展练习五、课堂小结六、课堂作业(2)第二幅图: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完成后,集体订正,指名说出列式根据,并进行比较。
(1)完成练习二第6题。
学生读题。
教师:解答这个问题就是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Word表格版,129页)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会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课时安排:14课时第二单元分数乘法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表示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
2、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3、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的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二、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
三、教学难点: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的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46673

1 2 3 4 561.“141型”,中间一行4个作侧面,上下两个各作为上下底面,•共有6种基本图形。
2.“231型”,中间3个作侧面,共3种基本图形。
3.“222”型,两行只能有1个正方形相连。
4.“33”型,两行只能有1个正方形相连。
1、两根同样长的铁丝焊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长7厘M,宽5厘M,高3厘M,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M?2、一个长方体水池,长2M,宽1.2M,深0.8M,现将水池的四壁和底部抹上一层水泥,求抹水泥的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M?3、水泥厂制10根正方体铁皮通讯管道管子,横截面为边长30厘M的正方形,管全长2M,共需多少平方M铁皮?4、用两个棱长是1分M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时,拼成的长方体表面积和原来相比,减少了多少?5、要做一个正方形管口周长是28厘M,长2M的通气管子10根,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M?6、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底面积是250平方厘M,高12厘M,里面盛有6厘M的水,现将一块石头放入水中,水面上升了4厘M,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M?7、给一个棱长是1.2M的正方体铁箱油漆一遍,(内外两面)油漆部分面积是多少平方M?8、把一根长3M的长方体木料据成3段后,表面积增加18平方分M,这根木料原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M?9、一根长1.8M,横截面是边长5厘M的正方形的长方体铜条,铜条如果每立方分M重8.9千克,这根铜条共重多少千克?10、长方体,如果长减少3厘M,就是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96平方厘M,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M?1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60厘M,宽38厘M,里面沉入一个长方体钢块,当钢块取出时,容器中的水面下降5厘M,如果长方体钢块的底面积是570平方厘M,钢块高多少厘M?12、有一个装饼干的铁盒,底面是正方形,边长是20厘M,高是30厘M,这个铁盒四周印满商标,商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M?13、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一共有525平方厘M,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正方体的2.5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M?(用方程解)14、一个教室长8M,宽5M,高4M。
【最新】六年级数学上导学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导学案();有()个顶点。
(二)合作探究,释疑解惑问题一、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吗?问题二、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问题三、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怎样的关系?二、达标测评1.看图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1)下面图中,哪个是正方体,哪个是长方体?(2)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有几个面完全相同?(3)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有几个面是正方形?其余几个面完全相同吗?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60厘米,它的一条棱的长度是()厘米。
4.搭建一个长6米、宽5米、高4米的长方体框架,需要准备()种不同长度的铁管,每种各()六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六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六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六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六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六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六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六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六年级数学(上)导学案课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掌握连续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全力以赴挑战困难,享受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连续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少的应用题。
难点: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在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运用学习过程学法指导补充修改一、知识连接(复习引新)一、自主学习:1、自学课本P29页。
2、想一想,填一填:1)、千克是()千克的,是()克。
2)、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把()看作单位“1”。
3)、黑兔的等于白兔,把()看作单位“1”。
4)、已修这条公路的,把()看作单位“1”。
5)、一根长15米的铁丝,用去,还剩()米。
6)、苹果有48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48 ×表示()二、新知探究二、合作探究:例1、小星做了10朵绸花,其中21是红花,52是绿花。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一册各单元(表格式定稿)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一册各单元(式定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一册,内容包括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统计与概率、数学应用等多个方面。
本册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一些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全册书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包括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统计与概率等。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全册书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
2.教学难点:部分学生对于一些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重点突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实物模型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技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问和回答问题。
3.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可以采用图示、列表、流程图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作业完成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
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价。
九. 说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2015~2016年)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树叶中的比
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六单元百分数
互联网的普及
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1)
2.焊接一个正方体框架,一共用去铁丝24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框架的棱长是()分米。
四、课作(10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 1 页上第1、2、3、4、5题
『提高题』
一个正方体的8个顶点被截去后,得到一个新的几何体(如图),这个新的几何体有多少个面?多少个顶点?多少条棱?
五、家作
1.《课课练》第页第题2.数学阅读→点拨:铁丝的总长就是正方体总棱长(12条棱长的总和)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
第三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教学内容六上第6页例4,“试一试”、
“练一练”以及练习二第1~4题。
课
型
新
授
执教
日期
年月日,
星期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等一些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在不重复、不遗漏计算方面会存在问题。
教材分析: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安排了一个例题,主要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试一试是关于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练一练是通过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帮助学生及时巩固相应的计算方法,练习二中的1~4题。
第1题直观图。
第2题体会求表面积的基本思路,逐步掌握计算方法。
第3、4题借助表象思考计算方法,并完成计算。
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等,PPT。
预习作业
设计
预习作业:
四、课作(10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 4、5页上第2、3、4、5题
『提高题』
如果把一个长方体切分成两个长方体时,这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比原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为什么?
五、家作
1.《课课练》第页第题2.数学阅读→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教后反思】
第四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第五课时:体积与容积
第六课时: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
容积单位又有哪些?
(3)准备小组交流。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你是怎样比较例8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大小的?
(2)体积单位有哪些?你能用数学语言表述它们的大小吗?请你比划它们的大小。
在生活中,又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它们?
(3)容积单位有哪些?
(4)你有什么发现?
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三、练习。
(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练习三第7题。
2.练习三第9题。
(二)综合练习。
1.比较练习:练习三第6题。
2.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一个游泳池的容积是2000()●一只火柴盒的体积是16()
●一本数学书的封面大3()
●一枝铅笔的长18()
●一只热水瓶的容积大约是2()●一间教室的空间大约200()(三)拓展练习。
1.练习三第8题。
2.练习三第10题。
3. 15页的思考题。
(四)创编练习。
用6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图形,要求:
从前面看是
从上面看是→导学要点:
1.一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这个物体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2.组织学生观察、比划、举例、交流,从不同的角度体验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
3.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
4.沟通容积与体积单位的联系。
→针对学生的错误情况,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地方。
→提示:注意数清楚被遮住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引导得出方法:先确定用到的是什么单位,再确定具体的单位。
→理清三者之间的内在练习。
→重在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引导学生展开空间想像,找到问题的答案。
引导学生先化整为零,再数数得出结果。
第七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
第八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
(4)什么是底面积?
(5)选择一个物体,指一指底面积。
(6)还可以怎样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
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三、练习。
(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 练一练1、2、3题;
2. 练习四第4题。
(二)变式练习:
1.练习四第5题
2.练习四第6题;
(三)比较练习:
1.练习四第7题
2.练习四第8题;
(四)创编练习:
如图,有一个长方体容器,长30厘米、宽22厘米、高14厘米,里面的水深7厘米。
如果把这个容器盖紧,再垂直竖起来,容器里面的水深多少厘米?
四、课作(8分钟左右)
《补充习题》第12页。
提高题:
一个正方体的高增加4厘米,就得到一1.长方体和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作它们的底面积。
2.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Sh
→针对学生的错误情况,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地方。
点拨:
→引导学生说说想法,并适当追问。
第3题,提示:把长方体竖起来,横截面就是底面。
第4题,提示:看清运算的符号。
→提示:“所占的空间”指的是体积。
→提示:规则的跑道、马路所铺的三合土、塑胶都可以看成一个很扁的长方体。
→提示:实质上水的体积不变,运用水的体积不变解决问题。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
第九课时:体积单位的进率
第十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练习
第十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1)
第十二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2)
第十三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3)
第十四课时: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探索规律)
第二课时:分数与整数相乘(2)
教学内容课本P29-30页的例2及相
应的练一练和练习五的6—
9题。
课型新授
执教
日期
年月日
星期
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分数乘法所表示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并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应用分数乘法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联系已有的只是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过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理解分数乘法所表示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分数乘法所表示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
教学资源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整数乘法。
教学时要着重沟通两者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两种做法的算理是一样的。
教材分析:例2也是以做绸花为素材,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提高正确计算相关分数乘法式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
一是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直接用乘法来计算,从而扩展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二是通过沟通两种解法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一练”一共安排两道题。
教材让学生通过涂色操作、看图填空和列式计算,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预习作业
1.说说下面每个分数的意义。
花生产量是小麦产量的
1
4。
火车的速度是汽车的
4
3。
2.篮子里有12个蘑菇,把这些蘑菇的
3
4
分给小白兔,小兔分得多少个?
(1)先在图上画一画。
(2)列式计算出结果。
(3)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程设计导航策略修改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