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机械自紧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一种用于复合板的自动压紧装置[发明专利]

一种用于复合板的自动压紧装置[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复合板的自动压紧装置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吴雯
申请号:CN201610950284.X
申请日:20161027
公开号:CN106379031A
公开日:
2017020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复合板的自动压紧装置,包括压紧复合板本体的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一端连接传输复合板本体的传动架,工作台的上方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气缸装置,所述气缸装置的底端通过固定装置安装有平行工作台表面的压板;所述工作台的内部设有控制气缸装置工作的电控箱,工作台表面的一端还设置有感应复合板本体并传输信号给电控箱的红外线传感器装置。

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通过传感器装置自动压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降低成本。

申请人:苏州仓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21520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泉海路南侧
国籍:CN
代理机构: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赵枫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中国自紧螺母原理

中国自紧螺母原理

中国自紧螺母原理
导言:
自紧螺母是一种特殊的紧固件,具有良好的自锁效果,在许多机械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中国自紧螺母的原理及其特点。

一、原理
中国自紧螺母的原理是通过利用螺母的弹力将其与螺纹配合面上的螺栓咬合,实现螺栓与螺母的自紧。

其关键技术是利用椭圆形的弹簧垫圈,在受到外力影响时可以发生变形,从而改变弹簧的形状,进而改变螺母与螺纹配合面的摩擦力。

二、特点
1. 自锁性强:中国自紧螺母通过弹簧垫圈的变形,能够产生很大的压力,使螺纹间的摩擦力增大,从而实现自锁效果。

即使在振动或冲击等外力作用下,也能够保持紧固件的稳定性。

2. 安装简便:中国自紧螺母的安装与普通螺母相似,不需要额外的装配工具。

只要将其与螺纹配合面对准,通过手动旋转即可完成安装。

3. 可重复使用:中国自紧螺母与普通螺母相比,具有较高的松动力矩,易于解除紧固状态,可以重复使用。

这样不仅能够节约成本,还便于设备的维护和拆卸。

4. 广泛应用:中国自紧螺母广泛应用于各类机械设备,如汽车、摩托车、电动工具、船舶、机床等领域。

其可靠的自锁性能,
使得紧固件在工作过程中能够长时间保持稳定可靠的紧固状态。

结论:
中国自紧螺母利用弹簧垫圈变形的原理,实现螺栓与螺母的自锁。

其具有自锁性强、安装简便、可重复使用和广泛应用等特点。

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保证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复合机械自紧技术研究

复合机械自紧技术研究

这个残余应力能部分地抵消压力容器和管道在服役
下 的工 作应力 , 延迟 内壁 表 面疲 劳裂纹 的扩 展 , 并 从
而提高压力容器和管道弹性强度和疲劳寿命。 根据 自紧过程所采用 的方法不同 , 常分为液 通 压 自紧 、 机械 自紧 和爆 炸 自紧三 种 。 目前 广 泛应 用 的 自紧方法 主要 有液 压 自紧 和机 械 自紧两种 。 由于 在 自紧过 程 中 Buci e 效 应 的存 在 , 重 的降 低 ash gr  ̄ 严 了 自紧产品 的工作 强 度 。为 了消除 Buci e效应 ashn r g
pe ehncl trtg ehi eo emnfgB ucigr fcwss de,t a eue o f- J xmcai a eeaet nq f l ia ̄ ashne et a t i Im yb sdf re an f t c u i e u d rer ec n nac g es nt oatrt e yne. ipprt 0 pe ehncluoeaet h leiehni t g fuoea ldrI ts ae, ecm l r cai trtg c- ' i n t r h ftg c i h e nh h xa aa f t e
的影 响 , 先后 进行 了很 多 的研究 和试 验 , 中最为有 其 效的 技 术 是 高 教 液 压 自 紧 技 术 。 它 可 完 全 消 除
复合机械 自紧技术研 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 工 艺方 法的研 究 、 自紧理 论 的研 究 和 自紧设 备研 究开 发 本文 主要 对前 两个 问题 进行 研究 。复合 机械 自 紧技 术 即是 机 械 自紧 加 上 高 温时 效 处 理 , 即是 利用 液体压 力直接 作 用 在 机 械 自紧 的 冲头 上 , 冲 头还 在

一种复合材料机械性能测试的夹紧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复合材料机械性能测试的夹紧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复合材料机械性能测试的夹紧装置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常德功,周烨,李松梅,田成
申请号:CN201520033979.2
申请日:20150119
公开号:CN204389288U
公开日:
2015061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机械性能测试的夹紧装置,包括:支撑架、固定于所述支撑架的两个导向杆、连接于两个所述导向杆的上夹板和下夹板、安装在所述下夹板上侧的弹簧、连接于所述支撑架的螺旋夹具;所述导向杆的上端有螺纹,下端为光轴,两个所述导向杆上侧两端采用螺母将其与所述支撑架固定;所述螺旋夹具包括螺栓、夹钳,所述螺栓和所述夹钳采用螺纹连接并固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复合材料机械性能测试的夹紧装置可实现在进行机械性能测试时试件的夹紧,可以简单有效地夹紧试件的一端,进而对其机械性能进行测试。

申请人:青岛科技大学
地址: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青岛科技大学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机械自紧技术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机械自紧技术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机械自紧技术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机械自紧技术的实验研究【背景】在机械领域中,对于螺纹连接和键连接等连接方式,由于受力后易松动,需要采用紧固件进行定位和固定。

然而,在一些特殊环境中,人工的定位与紧固不够可靠,容易在强震或高速等情况下失效,从而造成安全事故。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机械自紧技术应运而生。

机械自紧技术是指通过设计加工紧固件的形状及参数,利用自身特性产生负摩擦力或正向摩擦力来达到自动紧固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机械自紧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高速轴承、飞机发动机和汽车引擎等领域。

【目的和意义】机械自紧技术具有自动紧固、可靠性高、无需维护等优点,这为机械连接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本课题旨在开展机械自紧技术的实验研究,探索机械自紧技术的实现原理及影响因素,并优化设计其参数,提高机械自紧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研究内容】1. 机械自紧技术的概念与原理2. 影响机械自紧性能的因素分析3. 进行机械自紧性能测试,对机械自紧性能进行评估和分析4. 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机械自紧技术参数优化设计【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方法,通过模拟测试分析机械自紧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具体研究流程如下:1. 设计机械自紧试件样本,制作实验设备。

2. 对试件样本进行机械自紧性能测试,记录数据。

3. 分析机械自紧性能测试数据,探究机械自紧技术的实现原理、自紧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4. 根据实验数据,优化设计机械自紧技术的参数。

【预期结果】通过开展机械自紧技术的实验研究,预期获得如下结果:1. 确定机械自紧技术的实现原理和自紧特性。

2. 探究影响机械自紧性能的因素,分析其机理。

3. 基于实验数据,优化设计机械自紧技术的参数,提高机械自紧性能。

【研究时间计划】1. 第一年:(1) 研究机械自紧技术的概念与原理,明确研究方向和目标。

(2) 设计机械自紧试件样本,制作实验设备。

(3) 进行机械自紧性能测试,记录数据。

液压-机械复合夹紧装置

液压-机械复合夹紧装置

液压-机械复合夹紧装置盛小明;李欣;钟康民【摘要】提出了以可装配式内置齿条活塞杆与曲柄连杆机构组合得到液压-机械复合夹紧装置的创新设计理念,给出了具体设计案例和力学计算公式.案例说明,内置齿条活塞杆与曲柄连杆机构组合构成的液压-机械复合夹紧装置,具有高性能、高灵活性、短开发周期、低生产成本的特点.【期刊名称】《制造技术与机床》【年(卷),期】2010(000)002【总页数】2页(P157-158)【关键词】复合夹紧装置;内置活塞杆;液压缸;曲柄连杆机构【作者】盛小明;李欣;钟康民【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21;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21;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21【正文语种】中文随着各种设备对液压执行元件产品多样性、个性化要求的增高,需要根据不同用途、条件和性能对产品进行设计制造。

市场对产品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快,开发周期缩短,产品的复杂性增加,能够快速设计和制造出符合上述要求的产品变得十分重要。

液压-机械复合夹紧装置可以适应各种不同机械设备的需求,满足自动化设备模块化、可重用性、兼容性和多种需求的特点,以较小技术复杂性实现较大的复合夹紧装置功能多样化。

本文提出的基于内置齿条活塞杆式液压缸与曲柄连杆机构的复合夹紧装置,具有利用现有产品模块,形成新产品的能力,使产品生产周期缩短,实现高质量、大规模、快速、经济地响应市场的需求。

1 可装配液压-机械复合夹紧装置的设计思想常见的内置齿条式活塞杆液压缸,其优点是刚性好、结构紧凑,但需通过串接其它机构才能输出力与运动,如通过齿条-齿轮机构来实现输出往复摆动运动。

很多设计人员将齿条与活塞设计成整体式,使得这种结构液压缸,只能适用于单一用途,而不能适应不同用途、不同使用条件、不同性能的需求。

为了使内置活塞杆式液压缸满足高性能、高灵活性、短开发周期、低成本的可重构设计理念,这里提出了内置装配式齿条活塞杆液压缸的设计思想,其特点是:在不改变缸体、活塞结构与尺寸的前提下,即缸体、活塞是可以重复利用的条件下,只需改变齿条式活塞杆与齿轮的结构尺寸,即进行尺寸重构,就可满足不同的运动与力输出的要求。

自动拧紧工艺技术

自动拧紧工艺技术

自动拧紧工艺技术自动拧紧工艺技术是现代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主要目的是提高产品的装配速度和质量,并减少劳动力的消耗。

自动拧紧工艺技术通常以专用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为基础,通过预设的参数和程序来实现对螺栓或螺母的拧紧。

该技术的核心是自动化控制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以及对不同材料和规格产品的适应性。

自动拧紧工艺技术常用于汽车、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领域的制造过程中。

在汽车制造中,螺栓的拧紧质量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安全性能,因此自动拧紧工艺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要。

通过合理设置拧紧参数和紧固顺序,可以保证螺栓的均匀拧紧,避免出现松动或过紧现象。

现代自动拧紧工艺技术通常采用电动扳手、液压扳手或气动扳手等设备进行拧紧。

这些设备能够根据预设的拧紧力矩或角度进行拧紧操作。

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的实时监测和反馈,可以确保拧紧力矩或角度在允许的范围内。

同时,这些设备还可以自动记录和保存拧紧参数,便于后期的追溯和分析。

自动拧紧工艺技术的应用不仅减少了人工操作的繁琐性和不稳定性,还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装配速度和质量。

相比手动拧紧,自动拧紧工艺技术可以实现更高的拧紧效率和一致性。

此外,自动拧紧工艺技术还具有操作简便、可靠性高、适应性强等优势。

然而,自动拧紧工艺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问题,特别是在高强度和频繁使用的情况下,设备容易出现故障和损坏,需要定期检修和更换部件。

其次是对不同产品的适应性问题,不同规格和材料的产品需要不同的拧紧参数和程序,这就要求设备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和可调性。

最后是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虽然自动拧紧工艺技术降低了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但仍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验,以便正确设置参数和程序。

总的来说,自动拧紧工艺技术对于现代制造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它能够提高产品的装配速度和质量,并减少劳动力的消耗。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拧紧工艺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新的技术和设备应用在自动拧紧工艺中,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ZJ30自紧绷绳钻机的研制

ZJ30自紧绷绳钻机的研制

[ 图 分 类 号 ]TE 2 . 2 中 9 20
[ 献标识码]A 文
[ 章 编 号 ] 1 0 9 5 (0 2 0 0 5 —0 文 0 0— 7 沼泽 、沙漠 、丘陵地 区 以及 井 口非 常密集 的井 场 ,根 本 不能 打绷绳 桩 固定风 载绷 绳 。因此 很有
[ 要 ] 在 X 5 0自紧 绷 绳 修 井 机 的 基 础 上 ,对 Z 3 摘 J5 J O钻 机 进 行 了 自紧 绷 绳 创 新 设 计 。 取 消 了传 统 的 4根 防 风 载 绷 绳 设 计 ,其 风 载 绷 绳 固定 在 井 架 基 础 及 折 叠 钻 台 绷 绳 支 座 上 、 内 负 荷 绷 绳 固 定 在 车 架 上 、 二 层 台
交 叉 绷 绳 固定 在 折 叠 钻 台绷 绳 支 座 上 。主 要 优 点是 不 再 需 要 设 置 锚 坑 锚 桩 , 因而 占用 的 作 业 区域 小 , 实
现 了钻 井作 业环 保 、 安全 、 快捷 、高 效 的 目标 。 [ 键 词 ] 车 装 钻 机 ; 自紧 绷 绳 ;电 子 防 倾 报 警 关
况⑤ ,空 立根 ,O方 向 ,最大 风 速 9 。 O节 ;
工 况 ⑥ :空 立 根 ,9 。 向 ,最 大 风 速 9 O方 0
石油天然气学报
21 年 4 02 月
第3卷 4
第4 期
J u n l fOi a d Ga e h o o y Ap . 0 2 Vo. 4 No 4 o r a l n sT c n l g o r2 1 13 .
z3 J 0自紧绷 绳 钻 机 的研 制
郭登 明 ,黄 同 林 ,陆 英 娜 ( 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湖北 荆州 442) 3 4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式中
=
E
s
m 1-
m
,
= 1/ (
+
E 3( 1- v)
)
s
C* =
1 b2- a
{
1+ f tg
f
ctg -1
[
1 2
(
2
b2+
- 1) ( a2- a2) + ( 1-
) ( a2ln a -
1 2
a2 ) -
( 1-
) ( a2ln a -
1 2
a2) +
2ln
a a
]+
2a fh[
1 2
(
2
第 19 卷第 4 期
压力容器
总第 113 期
P a 这个压力可以根据关系式
r R
-
r=
m s (1+
t
rp i
)
和应
力连续条件得到
P=
s
2
[
(
1+
m) + (
+
mt )
(
2
a
2 1
-
1) ] (
b2
a
2 1
-
1) / ( ab221)
式中 m、t 为 Bauschinger 效应因子和 t = Em /
性, 因而最终的残余应力为弹性区( R b)
r R
=
1 2
2
s( - R2+
2
b2 )
r=
1 2
2
2
s( R2 + b2)
r z
=
b2-
s
a
2[
1
( 21+ 2) ln a1 -
21ln
1
-
( 2-
21) +
1 2
(
2-
21) ]
塑性区( a1 R )
z=
1 2
2
s ( b2 + 2C* - 1)
r R
a+

头柱面长度; 分别是自紧胀大量和冲头锥面角;
4 机械自紧冲头推力
f 摩擦系数。
PI = 2
a hf
s[
1 2
( 1-
2
b2 ) +
( 1-
) ln a
+
1 2
根据文献[ 1] 可得到机械自紧冲头推力 PI
2
( a2 - 1) ] +
( 1+ f ctg ) f tg - 1
s[
1 2
(
2
b2 +
屈服极限 MPa
s
0- 2
49 98
25 02
1 9976
1067 0
0- 4
50 00
25 01
1 9992
1095 0
1- 2 1- 4
50 00 50 02
25 01 25 02
1 9992 1 9992
1124 0 1121 0
2- 2 2- 4
50 00 50 02
25 01 25 01
1 9992 2 000
6 工艺试验与讨论
为了探讨该工艺和验证理论预测的正确性, 利 用 1Cr18Ni9Ti 钢制成的 6 根试验管在试验装置中进 行了工艺试验研究, 其模拟管的原始尺寸如表 1 所 示, 试验工艺如表 2 所示, 内膛面理想弹塑性模型切 向残余应力计算值与实测值如表 3 所示。从表 3 可 看出该工艺对消除 Bauschinger 效应, 提高厚壁管强 度是相当明显的。比如 0- 2、1- 2、1- 4 号管是严 格在自 紧时 效 工 艺时 效 压 力范 围 内 Pmin Ps Pmax, 其 理论计算值与 实测值基本相 同, 自紧度 在 30% ~ 70% 的范围内。而 0- 4 管是时效过程中原 自紧塑性区全部屈服后, 塑性区又向外表面扩展, 时 效压力为 529 2MPa 时, 再次屈服后的自紧过盈应变 量为 42 7% , 实测值与理想弹塑性模型计算值相比 误差为 36 03% , 这种情况使残余应力下降最大, 时 效压力对残余应力的影响最为明显。这完全背离了 自紧 时效工艺提高强度的出发点, 是该工艺所不
1080 0 1103 0
模拟管
0- 2 0- 4 1- 2 1- 4 2- 2 2- 4
表 2 自紧时效 工艺方案
自紧参数
时效处理工艺参数
Pa 过应变量 Ps
MPa
%
MPa
规范
634 0 657 0
30 0 31 0
459 0 360 2h 540 0 360 2h
748 0 810 0
47 5 70 0
1 引言
压力容器和管道自紧是通过一定的工艺手段在 产品加工的过程中对其内壁预加载荷, 使容器壁达 到一定的塑性变形引起有益的预应力( 残余应力) , 这个残余应力能部分地抵消压力容器和管道在服役 下的工作应力, 并延迟内壁表面疲劳裂纹的扩展, 从 而提高压力容器和管道弹性强度和疲劳寿命。
根据自紧过程所采用的方法不同, 通常分为液 压自紧、机械自紧和爆炸自紧三种。目前广泛应用 的自紧方法主要有液压自紧和机械自紧两种。由于 在自紧过程中 Bauschinger 效应的存在, 严重的降低 了自紧产品的工作强度。为了消除 Bauschinger 效应 的影响, 先后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和试验, 其中最为有 效的 技 术是 高 效 液压 自 紧技 术。它 可完 全 消 除
1-
2
b2) + ( 1-
) ln a
+
1 2
2
( a2-
1) ] -
[
1 2
(
2
b2-
1) ( b2-
a2 ) +
( 式中 m、h

-
1 2
)
(
2- a2 ) + a2 ln a
-
( a2 + 2) ln a ] }
分别为材料加载段的硬化指数和冲
a1= a+
r a
,
r a
为容器内壁残余胀大量,
a
=
Bauschinger 效应, 极大 地提高了自紧产品的工作强 度。本文是在充分研究了液压自紧、机械自紧和高 效液压自紧技术的基础上, 提出了复合机械自紧技 术。它保留了机械自紧技术操作简便, 安全可靠, 生 产 效 率 高 的 特 点 和 优 点, 又 可 有 效 地 消 除 Bauschinger 效应, 提高自紧产品的工作强度。
Abstract:Owing to Bauschinger effect and back yield phenomena exited, the residual stress of a thick- walled cylinder was reduced so that elast ic strength of a thick- walled cylinder was declined. Therefore, when a complex mechanical autofrettage technique of eliminating Bauschinger effect was studied, It may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enhancing the strength of autofrettage cylinder. In this paper, the complex mechanical autofrettage technique was studied in theory and experiment .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is paper can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design of autofrettage cylinder and piping tube. Key words: thick- walled cylinder; mechanical autofrettage; residual stress
2 复合机械自紧技术工艺简介
复合机械自紧技术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工 艺方法的研究、自紧理论的研究和自紧设备研究开 发。本文主要对前两个问题进行研究。复合机械自 紧技术即是机械自紧加上高温时效处理, 即是利用 液体压力直接作用在机械自紧的冲头上, 在冲头还 没有完全冲出身管和管道容器时部分卸压, 但保证 容器内壁还没发生反向屈服时, 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机械自紧设备后即可完成复合自紧技术。
具体对于试验管复合机械自紧消除 Bauschinger
效应时效工艺为: 时效保温温度: 360 10 ; 时效
保温时间: 2h, 之后随炉冷却; 时效载荷压力: Pmin Ps Pmax。 利用这一工艺在高效液压自紧技术应用中消除
了 Bauschinger 效应, 提高了自紧管的强度。
允许的。而 2- 2、2- 4 号管是时效处理中在原自紧
塑性区部分再次屈服。也使残余应力下降, 降幅分
别是 10 69% 和 8 75% 。因此, 在实际生产中, 时效
压力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 当时效拟管
外径 D 10- 3m
内径 d 10- 3m
W= D / d
中图分类号: O242. 21,TL424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4837( 2002) 04- 0001- 03
Study of Complex Mechanical Autofrettage Technique
Institute of Nuclear Energy T echnology, Tsinghua University WANG Jiachu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