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3.2《研究摩擦力》课件(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课件完整版

小车、打点计时器、纸带、砝码、细 绳等。
实验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01 实验步骤 02 1. 安装打点计时器,并接通电源。 02 2. 将小车放置在长木板上,并连接细绳和砝码。
实验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3. 释放小车,使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输标02入题
4. 使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
实验目的
掌握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方法和技巧,理解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
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滑块、挡光片等。
实验一: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实验步骤 01
1. 安装气垫导轨,调整水平。 02
2. 将光电计时器固定在导轨一端,并接通电源。 03
实验一: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3. 将滑块放置在导轨上,并使其通过 光电门。
电阻串并联及电功率计算
电阻串联
电阻并联
将各个电阻首尾相接,连成一串。
将各个电阻的一端连接在一起, 另一端也连接在一起。
电功率计算
在纯电阻电路中,电功率等于电 压与电流的乘积,即P=UI。在非 纯电阻电路中,电功率等于电压 与电流的乘积再减去内阻消耗的 功率,即P=UI-I^2r。
07
实验部分
实验一: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动态平衡问题:动态变化过程分析、临界 状态判断等
共点力平衡:平衡条件、平衡方程的建立 与求解等
受力分析与平衡的综合应用:多物体平衡 问题、斜面问题等
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现象
定义、产生条件、实例分析等
完全失重现象
定义、产生条件、实例分析等
失重现象
定义、产生条件、实例分析等
超重与失重现象的应用
宇宙航行中的超重与失重问题等
人教版(2019)物理必修第一册3.2 摩擦力 讲义

第2节摩擦力知识点一滑动摩擦力[情境导学]用笔在纸上写字时,如果纸张较轻小,且不用其他东西压着纸面,纸会跟着动(你有这种体验吗,试一下),纸所受桌面对它的摩擦力与纸的运动方向关系如何?提示:纸所受桌面对它的摩擦力与纸的运动方向相反。
[知识梳理]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成正比,即F f=μF压,F压为压力,μ为动摩擦因数。
4.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初试小题]1.判断正误。
(1)静止的物体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快慢有关。
()(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不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4)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一定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成正比。
()2.[多选]下列关于滑动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压力成正比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C.滑动摩擦力可能是动力D.滑动摩擦力一定是阻力知识点二静摩擦力[情境导学]如图所示,手握住瓶子处于静止状态。
(1)瓶子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怎样?(2)如果手的握力增大,瓶子所受静摩擦力会不会增大,为什么?[知识梳理]1.定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叫作静摩擦力。
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3.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值F max,即物体刚要产生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
4.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间实际产生的静摩擦力F在0与F max之间,即0<F≤F max。
[初试小题]1.判断正误。
(1)静摩擦力就是静止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2)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3)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
()(4)静摩擦力可以是动力。
高中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研究摩擦力的方向判断与大小计算素材粤教版必修1

摩擦力的方向判断及大小计算摩擦力是三种基本性质力中最难判定的力,它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和难点,物体在各种运动状态下摩擦力的分析在每年的高考中都有所体现,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摩擦处处、时时存在,在初中我们知道,摩擦分为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三类,我们已知道了摩擦的基础知识,我们今天将进一步来研究摩擦的相关知识。
(一)滑动摩擦力1、产生: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2、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相互接触且有形变即相互间有弹力3)物体间有相对运动3、方向: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例1: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试确定其摩擦力的方向。
物体相对于地面的方向是水平向右,所以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例2: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两物体都沿水平面向右运动,A的速度为,B的速度为,并且<,问A、B两物体间的摩擦力的方向如何?虽然A的速度方向水平向右,但由于<,所以A相对于和它接触的物体B而言,是向左运动的,即相对运动方向是向左的,故A受到的B对它的摩擦力是水平向右的。
注:1、由例2可以看到,物体的运动方向和相对运动方向是有区别的。
2、摩擦力是和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是和运动方向相反,所以我们在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时,一定要先找出该物体相对于和它接触的物体的运动方向,才能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不能仅凭运动方向来判断摩擦力方向。
例3:传送带顺时针方向运动,现将一物体静止地放上传送带,则物体在放上传送带的一段时间内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物体静止地放上传送带,传送带水平部分向右运动,则物体相对于传送的运动方向向左,所以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4、大小:经过试验,我们得出,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间的压力有关,还和物体间接触面的材料性质有关。
即f=μNμ是一个没有单位,小于1的常数,叫做动摩擦因数。
它与两物体的材料性质,表面状况有关,和接触面积无关。
N是物体对接触面的正压力即垂直于接触面的弹力。
物理:3.2《研究摩擦力》课件(粤教版必修1)

一般可以利用二力平衡(状态静止)求解。 一般可以利用二力平衡(状态静止)求解。
0≤f≤fm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方向: 总是阻碍相对运动趋势,与相 方向: 总是阻碍相对运动趋势, 方向 相对运动趋势 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趋势的方向相反 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接 触面相切。 举例) 触面相切。 (举例)
二.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
1.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 概念: 概念 动的趋势时,物体之间产生的摩擦。 动的趋势时,物体之间产生的摩擦。这 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实验: 实验:H1307
2.大小: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限度---大小: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限度 大小 最大静摩擦力
同学们例举生活中与摩 擦力有关的现象
摩擦力的分类: 摩擦力的分类:
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静摩擦力
一.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1.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 概念: 概念 相对滑动时, 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 这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相对运动的力 擦。这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滑动摩擦力与那些因素有关? 滑动摩擦力与那些因素有关? a、正压力 、 b、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与接触面积无关
当物体间没有相对运动时, 当物体间没有相对运动时, 物体间是否存在摩擦力的作 ?(举例 举例) 用?(举例)
当物体间有弹力(压力),接触面粗糙, 当物体间有弹力(压力),接触面粗糙, ),接触面粗糙 且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 且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物体间同 样存在摩擦力
请同学们总结产生摩擦力的条件: 请同学们总结产生摩擦力的条件: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3摩擦力课件粤教版必修1

知识点二 动摩擦因数的测定
1.实验方案及结论:
方案一 利用砝码和弹簧测力计
(1)原理和步骤:
如图,向砝码盘C内加减砝码,轻推铁块P,使其恰能在水平木板B上向左做匀速
滑动。用弹簧测力计测定P受到的重力GP和C(包括砝码)受到的重力GC,则P所 受的滑动摩擦力f=GC,且f=μFN、FN=GP,可求出P、B间的动摩擦因数。 (2)结论: μ= GC
图例
物体运动的趋 势方向
物体所受静摩擦力方向
用水平力拉物体, 没有拉动
水平向右
物体静止在斜面上
沿斜面向下
水平向左
_________
沿斜面向上
___________
3.静摩擦力大小:
(1)最大静摩擦力:如图,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的最大值fmax在数值上_等__于__ 物体即将开始运动时的拉力。 (2)大小范围: _0_<_f_≤__f_m_ax_。
(6)分析用力学传感器代替弹簧测力计,得到的F-t图像如图,归纳静摩擦力的 变化规律。
【加固训练】 1.如图,有一块质量为m的砖块,它的长、宽、高分别为25 cm、15 cm、8 cm, 当它平放、侧放和竖放在平面上时,用水平力拉动砖块,砖块所受到的摩擦力 分别为Ff1、Ff2、Ff3,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砖块各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
A.Ff1>Ff2>Ff3 C.Ff1<Ff2<Ff3
图例
运动情况 水平向右
A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 _水__平__向__左__
A向右运动 B向左运动
A、B均向右运动, 且vA>vB
A、B均向右运动, 且vA<vB
水平向左
_________
水平向左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ppt课件

实验原理
利用控制变量法,分别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 关系。
实验步骤
安装实验器材、平衡摩擦力、测量数据、分析数 据得出结论。
2024/1/28
26
牛顿第二定律
2024/1/28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 与物体质量的倒数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 相同。
1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要点一
伽利略的贡献
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 合的方法,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了深 入的研究。他发现了自由落体运动的 规律,并首次提出了“加速度”的概 念。
要点二
伽利略的实验方法
伽利略通过让小球从斜面上滚下,并 测量其在不同时间点的速度和位移, 从而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他 还利用斜面实验的结果,通过外推法 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约 为9.8m/s²的结论。
2024/1/28
15
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定义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 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 动。
2024/1/28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在地球表面附近,自由落体运 动的加速度大小约为9.8m/s² ,方向竖直向下。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为0, 加速度为g,因此其速度随时 间的变化规律和匀变速直线运 动相同。
28
牛顿第三定律
2024/1/28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 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性质相同、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牛顿第三定律的意义
物理粤教版必修一3.2《研究摩擦力》课件

有关.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
成正比,用μ表示比例常数,则滑动摩擦力f=μFN,其中 μ叫做动摩擦因数,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 .
(4)滑动摩擦力公式中的压力大小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
物体的重力大小?请举例说明. 提示: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由于竖直方向处于二力平
衡状态,重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是相等的,如果物体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
面放一质量较大的木块.开始 时,在木板与木块接触的外侧 面做两个对顶的三角形的记号.当用手沿图中箭头所示方向 缓缓地拉木板时,可以看到木块随木板一起移动,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逐渐增大,但两个三角形记号的相对位置却没 有变化,直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到某一数值后,才看 到两个三角形记号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则:
2.对滑动摩擦力公式的进一步理解 (1)动摩擦因数μ与接触面的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无单位.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与接触面的 大小也无关.
(3)公式f=μFN中的FN是两个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性质上
属于弹力,它不是物体的重力,大小也不一定等于物体的 重力大小,许多情况下需结合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 加以确定 .
2.静摩擦力大小的确定 静摩擦力的大小由外部因素决定.通常计算时,应根据物体 的运动情况(如静止、匀速运动),利用二力平衡条件列方 程求解.
典例3
如图所示,位于水平桌
面上的物块P,由跨过定滑轮的 轻绳与物块Q相连,从滑轮到P和到Q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 已知Q与P之间以及P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 ,两物 块的质量都是m,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 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拉P使它做匀速运动,则F的大小为( )
关,两接触面确定的情况下,μ是确定的,不随摩擦力f和
物理:3.2《研究摩擦力》知识点总结课件(粤教版必修1)

小明分别用 50 N 和 100 N 的水平拉力去拉一个放在水平面 上的物体,都没有拉动,物体在两种情况下受到的摩擦力是否 一样? 答案:不一样.两种情况下都是受到静摩擦力,且都等于 相应的拉力大小,拉力大小不一样,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也不 一样.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方向 1.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1)两物体相互接触且接触面不光滑. (2)两物体相互挤压产生形变. (3)两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1)滑动摩擦力产生在相互接触且有相对滑动的物体之间, 但并非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静止的物体也 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第二节
研究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1.摩擦力 相对运 相对运动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________或具有______ 动趋势 ______时,其接触面上就会产生一个阻碍它们相对运动的力, 就是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 (1)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间存在 滑动摩擦 滑 的摩擦叫________.在滑动摩擦中阻碍相对滑动的作用力叫__ 动摩擦力 ________. f=µFN (2)计算公式:_______,其中 f 为滑动摩擦力,µ为动摩擦因 素,FN为接触面的正压力.
汽车遇到紧急情况时,刹车踩得越紧,汽车就能越快停下 来,为什么? 答案:刹车踩得越紧,压力越大,车轮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也越大,汽车便更容易停下来. 静摩擦力 相对运动趋势 1.静摩擦力:当物体间具有____________时,产生的摩擦 静摩擦 叫______,此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最大值 2.最大静摩擦力:物体受到静摩擦力的_______,可用 fm 表示.为计算方便,常认为最大静摩擦力近似力的作用. (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总跟相对运动方向 相反,跟运动方向无关. 3.静摩擦力的方向 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常采用下列方法: (1)用假设法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我们可以假设接触面是光滑的,判断物体将向哪个方向滑 动,从而确定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进而判断出静摩擦力的方 向. (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摩擦力方向的分析 典例2 如图1所示, 典例2 如图1所示,A、B叠放在水平 面上,水平力 作用在 作用在A上 面上,水平力F作用在 上,使二 者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者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A、B之间无摩擦力 . 、 之间无摩擦力 B.A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 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C.B受到 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 受到 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D.地面对 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水平向右 .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 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 ( )
答案 D
2.关于摩擦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关于摩擦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 . 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 . C.滑动摩擦力一定是阻力 .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压力的方向垂直 .
解析Βιβλιοθήκη 动摩擦因数µ的大小由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材 动摩擦因数 的大小由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材
料决定,与摩擦力f和压力 无关, 和压力N无关 料决定,与摩擦力 和压力 无关,一旦材料和接触面 f 的情况确定了,动摩擦因数µ也就确定了 也就确定了, 的情况确定了,动摩擦因数 也就确定了,即 N 是一 个定值. 个定值.
3.滚动摩擦 滚动摩擦 (1)滚动摩擦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 滚动 滚动摩擦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 时产生的摩擦.当压力相同时, 时产生的摩擦.当压力相同时,滚动摩擦比滑动摩 擦小 . (2)自行车的滚动轴承就是应用 滚动摩擦 的一个典 自行车的滚动轴承就是应用 型的例子. 型的例子.
体不会受静摩擦力作用 解题关键 围绕以下三个条件分析:①接触面粗糙; ②两个物体之间有弹力;③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 势.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同时满足才能产生摩 擦力.
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是:两个物体相互挤压, 解析 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是:两个物体相互挤压,接 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 或相对运动趋势 或相对运动趋势), 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三者缺一 不可, 错误; 不可,故A错误;摩擦力阻碍的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错误 (或相对运动趋势 ,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有可能 或相对运动趋势),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或相对运动趋势 是动力, 错误; 是动力,故B错误;相对静止的物体有可能存在相对 错误 运动的趋势,故可能存在摩擦力的作用,故C正确; 正确; 运动的趋势,故可能存在摩擦力的作用, 正确 静止的物体只要和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 静止的物体只要和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 也可能受滑动摩擦力作用.同理, 也可能受滑动摩擦力作用 同理,运动的物体只要和 同理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也有可能受 到静摩擦力作用. 到静摩擦力作用. 答案 C
答案 BC
拓展探究
若典例2中的水平力 若典例 中的水平力F 中的水平力
作用在物体B上 作用在物体 上,AB一起做匀速直 一起做匀速直 线运动,如图 所示 所示, 线运动,如图2所示,则 (1)B对A的摩擦力情况如何? 对 的摩擦力情况如何 的摩擦力情况如何?
图 2
(2)地面对 有无摩擦力?如有,方向如何? 地面对B有无摩擦力 如有,方向如何? 地面对 有无摩擦力?
探究归纳
一、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理解 典例1 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 典例 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互接触的两物体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相互接触的两物体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B.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 C.相对静止的物体间, C.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也可能存在摩擦力作用 D.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静摩擦力作用,运动的物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静摩擦力作用, ( )
思路点拨
(1)计算摩擦力时,应先判断是静摩擦力还 计算摩擦力时, 计算摩擦力时
是滑动摩擦力. 是滑动摩擦力. (2)静摩擦力用平衡条件计算. 静摩擦力用平衡条件计算. 静摩擦力用平衡条件计算 (3)滑动摩擦力用 =µN计算或用平衡条件计算. 滑动摩擦力用f= 计算或用平衡条件计算 计算或用平衡条件计算. 滑动摩擦力用 (4)在没有告诉最大静摩擦力的情况下,常常利用最大 在没有告诉最大静摩擦力的情况下, 在没有告诉最大静摩擦力的情况下 静摩擦力跟滑动摩擦力近似相等来分析问题. 静摩擦力跟滑动摩擦力近似相等来分析问题.
答案
AB间摩擦力的大小为4 N B与地面间摩擦力的
大小为24 N
四、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典例4 量为2 的物体 的物体, 典例4 质量为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 地面上,如图4所示 所示. 地面上,如图 所示.物体与地面间 的动摩擦因数为0.5, 的动摩擦因数为 ,最大静摩擦力 图 4 与滑动摩擦力视为相等,给物体一水平拉力. 与滑动摩擦力视为相等,给物体一水平拉力. (1)当拉力大小为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 当拉力大小为5 当拉力大小为 时 多大? 多大? (2)当拉力大小为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 当拉力大小为12 时 当拉力大小为 多大? 多大? (3)此后若将拉力减小为 N,物体仍在滑动,地面 此后若将拉力减小为5 此后若将拉力减小为 ,物体仍在滑动, 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4)若撤去拉力,在物体继续滑动的过程中,地面对 若撤去拉力, 若撤去拉力 在物体继续滑动的过程中, 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取 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g取10 N/kg)
图 3
物体A对 的压力 的压力N 解析 物体 对B的压力 A=GA=20 N 据f=µN得A、B间的滑动摩擦力 = 得 、 间的滑动摩擦力 f′=µ1NA=0.2×20 N=4 N ′ × = 物体A与 对地面的压力 对地面的压力N 物体 与B对地面的压力 AB=GA+GB=60 N 同理得f″=µ2NAB=0.4×60 N=24 N 同理得 ″ × = 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4 即B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N 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答案 (1)5 N (2)10 N (3)10 N
(4)10 N
课时作业
1.关于滑动摩擦力公式 =µ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关于滑动摩擦力公式f= , ( A.动摩擦因数 与摩擦力 成正比,f越大,µ .动摩擦因数µ与摩擦力 成正比, 越大 与摩擦力f成正比 越大, 越大 B.动摩擦因数µ与正压力 成反比,N越大,µ .动摩擦因数 与正压力 成反比, 越大 与正压力N成反比 越大, 越小 C.动摩擦因数 与摩擦力 成正比,与正压力 成 .动摩擦因数µ与摩擦力 成正比,与正压力N成 与摩擦力f成正比 反比 D.动摩擦因数 的大小由两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 .动摩擦因数µ的大小由两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 度及材料决定 )
产生 条件
大小
方向 作用效 果
0<f≤fm,fm为最大 ≤ 为压力, 为动 = , 为压力 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 f=µN,N为压力,µ为动 运动状态及外界对它 摩擦因数 的施力情况决定 , 与接触面相切 并且 与接触面相切 ,并且跟物 跟物体的 相对运动趋 体的 相对运动 方向相反 势 方向相反 总是阻碍物体间的 相对运动趋势 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 运动
第二节 研究摩擦力
目标导读 1.知道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产生的条 知道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产生的条 会判断这两种摩擦力的方向.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 件,会判断这两种摩擦力的方向 知道滑动摩擦力的 大小跟什么有关,知道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3.知 大小跟什么有关,知道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知 道什么是最大静摩擦力,知道最大静摩擦力跟物体间 道什么是最大静摩擦力, 的正压力成正比.4.掌握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的 的正压力成正比 掌握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的 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
解析 (1)假设B对A有摩擦力,则A受力不平衡,不可 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对A无摩擦力. (2)由于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把AB作为一个整 体,B相对于地面向左滑动,故地面对B有摩擦力,且 方向水平向右.
答案 (1)B对A无摩擦力
(2)有 (2)有
水平向右
三、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典例3 在图3 若两物体的重力分别为G 典例3 在图3中,若两物体的重力分别为 A=20 N, , 间的动摩擦因数µ GB=40 N,A、B间的动摩擦因数 1=0.2,B与地 , 、 间的动摩擦因数 , 与地 面间的动摩擦因数µ 作用在B上后 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0.4,用力 作用在 上后, ,用力F作用在 上后, A、B间,B与地面间都发生了相对滑动.求各接触 、 间 与地面间都发生了相对滑动. 与地面间都发生了相对滑动 面间摩擦力的大小. 面间摩擦力的大小.
预习梳理
1.摩擦力 .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 相对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 定义
运动 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时,就会在接触面上 的力. 产生阻碍 相对运动 或 相对运动趋势 的力.
(2)分类 分类 ① 静摩擦力 ;② 滑动摩擦力 .
2.两种摩擦力的比较 两种摩擦力的比较
摩擦力 定义 静摩擦力 两个只有 相对运动趋 势没有相对运动的物 体间的摩擦力 (1)接触面粗糙 接触面 (2)接触面处有 正压力 接触面处有 (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 两物体间有 动趋势 滑动摩擦力 两个具有 相对运动的物体 间的摩擦力 (1)接触面粗糙 接触面 正压力 (2)接触面处有 接触面处有 (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两物体间有
图 1
思路点拨
根据二力平衡或假设法判断B对A的摩擦
力;再把A、B当做整体分析,根据二力平衡或假设法 分析地面对B的摩擦力.
物体, 匀速运动, 解析 对A物体,由于 匀速运动,由二力平衡可 物体 由于A匀速运动 的摩擦力必与F等值反向 知,B对A的摩擦力必与 等值反向,故A错,B正 对 的摩擦力必与 等值反向, 错 正 物体, 确;对B物体,由力的作用的相互性,B对A的摩擦力 物体 由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对 的摩擦力 一定与A对 的摩擦力反向 的摩擦力反向, 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 一定与 对B的摩擦力反向,故B受到 的摩擦力水平 受到 向左,故C正确;对A、B整体分析,由于 一起向 正确; 整体分析, 向左, 正确 、 整体分析 由于AB一起向 左匀速运动,则地面对B的摩擦力一定为滑动摩擦 左匀速运动,则地面对 的摩擦力一定为滑动摩擦 且水平向右, 错误. 力,且水平向右,故D错误.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