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民工社会保险政策
社会性别理论:女性农民工流动研究的新视角

研究所 的 吕红平等 人在 2 0 0 0年 时就 对私 营企业 女工
收 稿 日期 : 0 0 0 — 0 2 1— 4 1
作 者 简介 : 张彦 花 (9 4 , , 肃 白银 人 , 1 8一)女 甘 主要 研 究 方 向为 社会 性 别 、 会 工作 、 会 保 障 制度 。 社 社
第2 5卷第 5期
21 0 0年 1 0月
四川 理工学院学报( I 社会 科学 版)
J u n lo ih a nv ri f S in e & E gn ei g(o ilS in e dt n o r a fSc u n U ies y o c c t e nier n S c ce c s E io 1 a i
关 键 词 : 性 农 民工 ; 会 性 别 ; 女 社 家庭 ; 区 ; 社 个体 中 图分 类 号 : 9 2 C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编 号 :6 2 8 8 (0 0 0 — 0 8 0 1 7 — 5 0 2 1 )5 0 5 — 4
农 民工群体是 当代 中国人 口迁 移大潮 中一支重要 的力量 , 对农 民工群体的研 究也 日益增多和深入 , 近 最 几年 , 特别是进 入 2 0 0 3年之后 , 社会各 界对女性 农 民 工群体 给予 了较 高的关 注 , 相关研 究陆续出现 , 具体研
V0 . 5 No 5 12 . 0c .01 t 2 0
社会性别理论 : 女性 农 民工 流 动研 究 的新 视 角
张 彦 花
( 兰州大学 哲学社会学 院 , 兰州 7 0 0 ) 30 0
摘
要: 传统男尊女卑的社 会性 别制度 下, 家庭是女 性 日常生活的核 心。但是 , 最近 几十年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
社会工作政策的多元性别视角

社会工作政策的多元性别视角社会工作政策是指由政府或社会机构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针对社会问题和弱势群体的行动计划和措施。
在制定社会工作政策时,多元性别视角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社会工作政策在性别视角下的特点和重要性。
一、性别视角对社会工作政策的意义性别视角是指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关注性别角色、性别关系以及性别不平等的影响和作用。
性别视角有助于发现和解决社会工作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以及促进性别公平和女性权益的实现。
在制定社会工作政策时,考虑性别视角能够更好地照顾到各个群体的需求,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性别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政策1. 女性就业权益保障政策性别视角帮助我们看到女性在就业领域中面临的种种不公平待遇和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社会工作政策可以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制定反性别歧视法律,加强职场性骚扰的打击力度,提供女性职业培训和创业支持等。
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可以为女性提供更多平等的就业机会和权益保障。
2. 儿童照护与家庭政策性别视角还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儿童照护和家庭责任在性别角色中的不平等分配。
社会工作政策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儿童照护服务、增加育儿假政策、鼓励男性参与家庭照顾等方式,促进男女平衡的家庭责任分配,实现家庭和工作的平衡。
3. 性别教育和宣传政策性别视角还帮助我们认识到性别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性别平等的宣传和倡导的必要性。
社会工作政策可以制定并推行性别教育课程,加强对性别歧视的宣传教育,培养公民的性别平等意识和性别敏感度,以改变社会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和偏见。
三、性别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政策实施方式社会工作政策的实施方式应该尊重和包容多元性别的需求和意见。
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应广泛听取不同性别的声音,特别是弱势性别的意见。
此外,社会工作者在实施政策时应增加对性别及性别角色的培训,提高专业性别敏感度,使政策效果更好地体现性别公平的原则。
四、性别视角应用的挑战和对策性别视角应用的挑战主要来自于社会观念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结构性的性别不平等问题。
社会经济发展中性别平等的经济学视角

社会经济发展中性别平等的经济学视角在当今社会,性别平等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应该致力于促进性别平等,这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实现性别平等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性别平等能够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合理配置。
目前,男女在就业机会和薪酬待遇方面仍存在差异,许多女性并未充分发挥其潜力。
如果能够消除这些差异,将有更多的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这将增加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并提高劳动生产率。
同时,合理的薪酬待遇将鼓励更多的女性投入到高薪行业和职位,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其次,在家庭经济方面,性别平等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分配。
在传统观念中,男性通常被视为经济支柱,而女性则被期望履行家庭角色。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模式已经不再适用。
男女应该共同分担家庭责任,共同参与经济活动。
通过性别平等的推动,家庭资源将更加合理地分配,从而提高家庭经济的效能。
另外,性别平等有助于推动产品与服务的创新。
男性和女性在消费趋向和需求上存在差异,性别平等能够促使企业更加关注女性消费者,为他们提供更符合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这种针对性的创新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同时,性别平等也有助于推动女性的创业活动,为经济增加更多的创新与活力。
此外,性别平等有助于提高社会资本的积累。
社会资本是指社会中通过社交网络、信任和合作关系所累积的资源。
性别平等能够促使男女之间建立更加平等的合作与信任关系,从而提高社会资本的积累水平。
这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基础。
最后,性别平等是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关键。
保障性别平等是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之一。
女性的参与将为经济增加新的动力,同时也将有助于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如人口老龄化等。
只有在性别平等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社会才能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综上所述,性别平等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合理配置、家庭资源的有效分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社会资本的积累以及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实现,性别平等在经济学视角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农业女性化与农业发展——从社会性别视角浅谈农村经济…

农业女性化与农业发展——从社会性别视角浅谈农村经济引言农业一直被视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尽管农业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农村经济发展一直面临着许多挑战。
农业女性化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社会性别视角下的一个关键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探讨农业女性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改善农村经济状况的建议。
农业女性化的定义与特点农业女性化是指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中,女性在劳动力、决策权和资源分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的现象。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到农业生产中,其参与程度逐渐增加。
农业女性化的特点包括: - 女性在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力参与度增加; - 女性在农村家庭决策中的地位提升; - 女性对农业资源的使用和分配权力增强。
农业女性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1.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业女性化的增加使得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力更加均衡。
女性参与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同的经验和技能,并且在某些农业领域表现出更高的效率。
女性在农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熟练度不断提升,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2. 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随着农业女性化的加深,农村经济结构也得到了调整。
女性参与农村经济中的更多领域,如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进一步丰富了农村经济的内涵。
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3. 社会性别平等的推动农业女性化的出现,推动了社会性别平等的进程。
女性更多地获得了农业资源的使用和分配权力,参与了家庭和社区的决策过程,提高了女性在农村社会中的地位。
这种积极变化有助于打破传统性别观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改善农村经济状况的建议1. 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女性的农业生产技能和专业知识,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
这将帮助女性更好地适应农业发展的需求,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2. 加强合作机制建立农村合作组织和农业合作社,培育农村女性的农业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流动

随 着 社 会 生产 力 的 发 展 和 产 业 结 构 的 前 儿 童 的 已婚 妇 女 为 主 的特 征 相关调查 研究发现 f , 出打 工的农村 女 2 外 】 调 整 , 量 的 农 村 女性 开 始 摆 脱 传 统 就 业 大 形 态 和 生 活 方 式 的 束 缚 ,离 开 原 有 的 生 活 性 大 多集 中在 2 ~3 0 9岁这一年龄 段 ; 流动 者 但 劳 动 空 间 ,由 农 业 向 非 农 产 业 和 由农 村 向 大 多具 有初 中文 化程 度 , 具 有高 中 及以 上 城 市 流 动 。 通 过 流 动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促 成 文化 程 度的 比例 较低 ; 出打 工的 男 女婚 姻 外 男性中 已婚者 多于未 婚者 , 女 了其 生 活 地 域 、职 业 领 域 的变 化 ,乃至 提 状况差异 显著 : 升 了其 社 会 地 位 ,但 是 因 受 到 传 统 社 会 性 性 中未婚 者 多于 已婚 者 ,女性 未婚 的 比例 大 别 意 识 的 影 响 与 制 约 ,农 村 女 性 在 流 动 过 于 男性 , 已婚女性 所 占比例 小 , 主要 是已婚 但 程 中所 获取 的发 展差 距 与 男性 群 体 相 比 而 家 中无 学 龄 前儿 童 的女 性 。 。 具 家庭 策略 ”的 言 仍 不 断拉 大 。 所 谓 社会 性 别是 表 示 权 利 1 2 就流 动动机 而言 。 有 “ 关 系的 一种 方 式… 。具 体而 言 , 即指 基 于社 特 征 会 文 化 适 应 中 形 成 的 男 女 角 色 、 性 别 地 白南 生 等 在 研 究 农 村 外 出劳 动 力 回 流 位 、行 为特 征 、权 利关 系 等方 面 的差 异 , 从 的 新 著 中指 出 ,农 村 女 性 是 否 外 出 主 要 取 而 形 成 在 资 源 、 责 任 和 权 力 的分 配方 面 的 决 于 家 庭 策 略 ,这 种 家 庭 策略 是 农 村 家 庭 不 平 等 。 正 如 美 国 历 史学 家琼 ・ 科 特 所 中 男( ) 女( ) 斯 主 外 主 内的 分 工格 局的 延续 I 。 3 1 说 :“ 社会 性 别 是 基于 可 见 的性 别 差 异之 上 实 践 中 , 笔者 得 知 , 挣钱 帮助 家 庭摆 脱 贫 困 的 社会 关 系的构 成要 素 , 表示 权 力关 系一 是 许 多 女 性 之 所 以 选 择 外 出打 工 的 首要 原 是 其次是 “ 世面 ”或 “ 见 寻找 发展的 机会 ” 种 基 本方 式 。 倘若 不 及时 予 以 重视 , 不 因 , ” 将 仅 影 响 广 大 农 村 女性 独立 人格 的发 展 及 其 等 非 经 济 性 动 机 。 在 农 村 的 调 研 中 ,笔 者 潜 能的 发挥 , 且 对家 庭和 社 会的 安定 以 及 发 现 ,农 村 女 性 外 出与 其 家庭 的状 况 等 因 而 整个社 会 经 济的 发 展都 存 在 着深 远 的影 响 。 素 有 着 相 当 程 度 的 相 关 关 系 。 为 了更 好 地 本 文 从 社 会 性 别 视 角 下研 究 农村 女 性 劳 动 分 析 其 中的 缘 由 ,本 文 将 农 村 妇 女 分 为 未 力的流 动 问题 , 析传 统性 别意 识 对于 农村 婚 和 已婚 两 大 类 ,以 示 区分 。 对 于 未 婚 女 分 女 性劳 动 力在 外出 务工过 程 中的 影响 , 而 性 ,其 在 家 庭 子 女 的 排 序 、 家 庭 的 抚 幼 责 进 探讨 有 关 农 村 女 性 劳 动 力 如 何 有效 流动 的 任 大 小 、家 庭 的 经 济 境 况 等 方 面 ,影 响 着 其 对 于 家 庭 的责 任 与 义 务 , 很 大 程 度 上 在 现 实 思路 , 期 促进 其 和 谐发 展 。 以 也 决 定 了 其 外 出 务 工 的 自我 选 择 度 的 高 低 。 已婚 妇 女随 着其 生 育 行 为 的 实 践 ,妇 1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特点 女 离家务工的可选 择性相对 减少 。但是 , 在 我 国 传 统 农 村 ,尽 管 女 性 也 积 极 参 这 一 阶 段持 续 一 段 时 间后 ,往 往就 很 可 能 与 到生 产 劳动 中去 , 但是 “ 女主 内”的 观 念 将 小孩 留给 家 中的 老 人 ,自己 外 出务工 ; 特 已 为人 们 广 为接 受 ,女 性 一 般 很 少 远 离 家 别 是 其 丈 夫 也 在 外 务 工 ,其 流 动 的 可 能 性 家 门而 外 出务 工 。 即 便 是 改革 开 放之 后的 相 则 更 大 , 也 就 是 通 常 所 说 的 “ 庭 式 流 当长 时 间 内 , 村 女 性 还 是 农村 留 守 群 体 动 ” 农 。因 此 , 此而 言 ,广 大农 村 女 性 外 出 就 中 的 主 要 部 分 。 但 随 着 改 革 的 进 一 步 深 打 工 行 为 的 选 择 从 某 种 程 度 上 来讲 尽管 看 入 , 济 体 制 的 转 轨 、产 业机 构 的 调 整 和 似 其 个 人行 为 的 自主 选 择 , 究 其 背 后 的 经 但 多种 经 济 形 势 的 发 展 , 国流 动 人 口的 规 因 素 , 深 深 地 打 上其 家 庭 的烙 印 我 却 模 不 断扩 大 , 构 也 日趋 多元 化 , 结 女性 在 外 1 3 从流 动的途 径上 来 , 自组织 流动为 主 . 以 出流 动 的 劳 动 力 大 军 中 所 占 的 比例 越 来 越 所 谓 自组 织 流 动 ,本 文 将 其 界 定为 即 大 。她 们 主 要 来 自内 地 不 发 达 的 省份 和 较 指 流 动 者 本 人 通 过 其 亲缘 关 系 、 地 缘 关 系 贫 困的 农村 ,其 中大 多数 人在 省 内 的 城 市 等 来 实 现 的 流 动 。 据 劳 动 和 社 会 保 障 部 提 和 集镇寻 找就业 机会 , 但也 有 2 %~4 % 的 供 的数 据 表 明 , 0 0 只有 40% 的省 际 间和 省 内 女 性 离 开 本 省 ,到 东 部 沿 海 城 市或 工业 发 劳 动 力 的流 动 是 通过 正规 的 中 介 渠 道 ,其 达 地 区 。农 村 流 动 女性 和 男性 农 民 工一 样 余 的 则 都 是 通 过 亲 戚 、 熟 人 、老 乡等 方 面 为 流 入 地 的 经济 发 展 做 出 了 巨大 的 贡 献 , 的 介 绍 引荐 。而 外 出的 农 村 女 性 更 是 通 过 然 而 无 论 从 外 出 务 工 的 行 为选 择 还 是 到 流 “ 悉 人 ”的 介 绍 去寻 找 工 作 , 熟 尽管 在 某 种 入 地 后 的 职 业 选 择 ,以 及在 工 作过 程 中 自 程 度上 ,给 其 带 来 了 信 任 、直 接 及 低 成 本 我权 益 保护 方 面 , 他们 与 男性 农 民工 相 比 , 等 方 面 的 实 效 但 是 ,由于 信息 的 有 限 性 , 有 着更 多的 无奈 和 无 助 。 农 村 妇 女 流 动 的 可 能 导 致 其 在 不 了解 行 情 的 基 础 上 盲 目流 特点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 动 , 使 合 法权 益 得 不到 有 效 保护 , 致 甚至 带 1 1 就流动主 体特征 而言 , . 农村女 工具 有年 来 一 定 的 安 全 隐 患 ; 之 其 社 会 交 往 仅 局 加 龄 轻 ,文 化 程 度低 以 未 婚 和 家 中 无 学 龄 限于 亲 戚 、朋友 、老 乡等 , 会 网络 狭小 , 社
跨性别个体的社会保障与医疗保险

跨性别个体的社会保障与医疗保险在当今社会,跨性别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跨性别个体为了获得平等的社会地位和合理的权益享受,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与关注。
其中,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对于跨性别个体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跨性别个体在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方面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指通过社会制度为个人提供相应的保护和帮助,帮助他们在特定情况下获得收入、医疗保险、养老金等基本生活需求。
然而,对于跨性别个体来说,融入社会保障体系存在不少困难。
首先,有些跨性别个体可能在转变性别过程中经历失业。
在性别转变过程中,跨性别个体可能需要调整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职业身份,这可能导致一段时间内失去工作。
而失去工作也意味着失去了正常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之一是制定针对跨性别个体的职业培训和再就业方案。
通过为跨性别个体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能够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重新获取工作和社会保障。
其次,跨性别个体可能面临歧视和排斥,而这也会对他们的社会保障造成影响。
由于性别认同与出生时的生理性别不同,跨性别个体在一些社会机构中可能遭受歧视与排斥。
这可能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待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社会应该加强对跨性别个体的法律保护,明确禁止对其进行任何形式的歧视。
同时,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加强对跨性别个体的培训,提高对他们的认知和理解,以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平等的社会保障权益。
二、医疗保险对于跨性别个体来说,医疗保险的问题同样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跨性别个体在进行性别确认手术、跨性别治疗等相关医疗方面可能需要巨大的经济支出,而正常的医疗保险并不涵盖这些费用。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之一是通过改革医疗保险制度,确保跨性别个体能够获得必要的医疗保障。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明确规定医疗保险对于跨性别治疗的覆盖范围和支付方式,以减轻跨性别个体经济负担。
另外,也可以建立专门的医疗救助基金,对跨性别个体进行财务援助。
公共政策中的性别视角分析

公共政策中的性别视角分析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性别视角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性别不仅是社会结构中一种基本属性,它直接影响着个体的社会地位、经济资源、教育机会以及收入水平等。
在全球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开始愈加重视性别平等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公共政策中融入性别视角的必要性、意义及其实施方法。
性别视角的重要性促进平等与公正公共政策往往是社会资源分配的直接体现。
引入性别视角能够帮助决策者更好地识别和解决由于性别不平等导致的不公正现象。
例如,在教育领域,许多国家的政策仍然未能充分考虑女孩的需求,这可能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平等,进而造成长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阻碍。
加强政策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具有性别敏感性的政策能够更有效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当政策制定者考虑到男性和女性在不同社会功能和角色中的差异时,政策所实施出来的效果往往会更加全面、均衡。
例如,在公共卫生领域,不同性别在疾病防控、医疗需求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针对性的健康政策可以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增强公众健康水平。
社会稳定与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性别角色正在经历重大变化,女性参与经济、政治及社会事务的比例不断提升。
在此背景下,公共政策应当反映出这种变化,以推动社会进步。
切实落实性别平等不仅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还有助于形成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公共政策中的性别不平等现象性别工资差距尽管在许多国家都有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女性薪酬权益,但实际执行情况常常令人大失所望。
通过诸多研究可以发现,不同行业乃至同一职位中,男女员工之间依旧存在明显的工资差距。
这种现象不仅限于特定国家或地区,而是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
参与决策不足在政治领域,女性在决策层中的比例依然偏低。
在许多国家中,女性在政府及议会中的代表性不足,这使得她们难以将自身需求融入公共政策制定之中。
缺乏女性声音的决策过程,很可能导致公共政策忽视性别问题,从而加剧不平等现象。
社会服务不平等在家庭和社区层面,女性常常承担更多的照顾和家务责任。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预算政策调整

税 假 如 以 男 性 、 性 代 表 生 理 性 别 , 男 人 、 人 代 以 通 常 的 眼 光 来 审 视 , 收 和 转 移 支 出 不 去 刻 意 强 调 女 以 女 表 社 会 性 别 , 么 , 会 上 除 了 女 性 女 人 、 性 男 人 之 性 别 倾 斜 , 是 公 平 公 正 的 。 实 , 视 再 分 配 政 策 对 那 社 男 那 其 忽
并 性 恰 外 , 存 在 两 种 人 : 性 男 人 和 男 性 女 人 。 等 对 待 这 不 同社 会 性 别 群 体 的影 响 , 非 是 “ 别 中 立 ”, 恰 还 女 平 四 种 人 的 公 共 政 策 才 是 良好 的 政 策 。① 社 会 性 别 理 论 注 重 分 析 哪些 政 策 能 使 不 平 等 的 社 会 性 别 关 系 有 所 改 善 , 些 政 策 反 而 强 化 了 传 统 的 社 哪
建 的 对 男 女 差 异 的理 解 , 及 在 社 会 文 化 中形 成 的 属 于 起 不 必 要 的误 解 和 麻 烦 , 议 称 之 为 社 会 性 别 预 算 政 以 包 支 前 女 性 或 男 性 的 群 体 特 征 和 行 为 方 式 ” 《 津 社 会 学 词 策 , 括 收 入 政 策 、 出政 策 两 个 方 面 , 者 主 要 是 税 。牛
ZH UAN J A H I I S YE
是 很好 。
模 一 样 , 是 所 有 的 人 , 论 男 性 还 是 女 性 , 可 以在 而 不 都
自 自由 2 . 预算体现的是生理性别平等还是社会性别平等 不 受 生 理 性 别 观 念 的 限 制 下 , 由发 展 个 人 能 力 ,
后 典 》 社 会 性 别 下 的定 义 是 : 社 会 性 别 关 注 男 女 之 间 收 政 策 , 者 主 要 是 转 移 支 出 政 策 。 给 “ 由 于 社 会 结 构 性 原 因 所 形 成 的 差 别 , 会 性 别 不 仅 指 社 传 统 的 再 分 配 机 制 存 在 社 会 性 别 盲 视 ( n e Ge d 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第1期(总第172期)人口与经济POPU LATION &ECONOMICS N o.1,2009(T ot.N o.172)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民工社会保险政策刘秀红(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扬州 225002)摘 要:本文对农民工社会保险政策进行社会性别分析,指出了农民工社会保险政策在项目的设置、保险的准入条件、养老保险的给付条件、计发办法与待遇水平都存在性别盲点,不利于女性农民工的社会保险权益的保障。
分析了性别盲点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消除性别盲点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险政策;性别盲点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49(2009)01-0091-06收稿日期:2008-06-17作者简介:刘秀红(1972-),女,山东高唐人,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社会保障政策研究。
Social Security Policy of Migrant Workers from a Social G ender AngleLI U X iu 2hong(School of Development ,Y angzhou University ,Y angzhou 225002,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carries out s ocial gender analysis of the im plementation of the s ocial security policy for migrant w orkers in those areas ,pointing out that there are blind spots in the entering condition of s ocial security policy of migrant w orkers in the setting of project and insurance ,in paying condition and approach as well as treatment level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s ocial security protection of w omen migrant w orkers ’rights.It provides gender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blind spots ,an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 how to eliminate gender 2blind spots.K eyw ords :migrant w orkers ;s ocial insurance policies ;gender blind spot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农民工问题的重视,一些省市出台了各具特色的农民工社会保险政策,通过不同方式保障农民工的权利。
本文对重要地区实施的农民工社会保险政策进行社会性别分析,考查政策存在的性别盲点及产生的原因,并为消除这些性别盲点提出建议。
各地农民工社会保险政策的具体内容有一定差异,学术界从制度的建立角度出发,将其划分为“城保模式”和“综合保险模式”,或称“广东模式”和“上海模式”[1~2]。
“城保模式”是直接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险体系。
目前,我国城镇社会保险包括工伤、医疗、养老、失业、生育等项目,从法律规定看,这些项目是适用于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各类劳动者的。
但各地在具体实施中,农民工主要参加前四类保险。
农民工社会保险的保费与城镇职工一样按月缴纳,在一些项目的缴费率、缴费基数和待遇享受上与城镇职工有差别。
农民工流动到其他地方就业或辞工返乡后,养老保险基・19・金可转移,也可选择退保,但只退还个人账户部分。
目前实行这一模式的主要有北京、广东、深圳、天津、青岛、郑州、厦门、南京等城市。
“综合保险模式”是专门为农民工“量身定做”的一种社会保障模式。
它不像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那样细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险种,而是将养老、医疗、工伤等险种合并,统称为综合保险。
综合保险费由用人单位缴纳或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双方缴纳。
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可以享受工伤保险、住院医疗、老年补贴等待遇。
这种模式与城镇社会保险和农村社会保险都不衔接,农民工离开该地区后就完全中断社会保险关系,因此不存在保险关系转移问题。
实行这种模式的有上海、成都、大连等城市。
一、农民工社会保险政策中的性别盲点据悉,2006年,我国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将近1132亿人,其中女性达4747万人,约占36%[3]。
由于缺少分性别的相关统计数据,这部分劳动者的社会保险状况在当前还无法清晰的描述。
但从一些地区的调查研究发现,女性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情况不容乐观。
从社会性别角度对我国实行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地区的政策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险政策和其他许多社会政策一样,表面上性别中立而事实上存在着不少性别盲点,对女性农民工权益保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农民工社会保险的项目设置从社会保险的项目设置来看,大部分地区缺少生育保险。
在“城保模式”中,大多数城市对农民工的参保仅限于养老、医疗和工伤保险三个险种。
以北京为例,北京市从1999年先后颁布了《农民合同制职工参加北京市养老、失业暂行办法》、《北京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北京市外地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北京市外地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暂行办法》等,对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作了具体规定,但没有出台农民工的生育保险相关法规。
目前生育保险只覆盖本市户口职工和有居住证的外地户口职工。
一些实行“综合保险模式”的城市同样没有农民工的生育保险项目。
以上海为例,2002年发布、2004修订的《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暂行办法》规定,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包括工伤(或者意外伤害)保险、住院医疗保险、老年补贴和日常医药费补贴待遇。
履行缴纳综合保险费义务的外来从业人员,可享受四项综合保险待遇。
用人单位使用的外来从业人员,享受工伤、住院医疗、日常医药费补贴和老年补贴四项待遇;无单位的外来从业人员,享受意外伤害保险、住院医疗、日常医药费补贴和老年补贴四项待遇。
在这种专门为外来从业人员制定的法规里,没有提及农民工的生育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政策。
有些城市,参加住院保险的农民工可以在生育时按规定享受住院的待遇支付。
即在住院起付线以上、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部分,由基本医疗保险大病统筹基金按住院医院级别支付不同的比例。
由于各地的基本医疗保险的住院起付线是和城镇职工的平均工资挂钩的,而农民工的收入往往远低于城镇职工的平均收入,因此,相比较城镇人口来说,这样的起付线太高,自付部分对农民工仍然造成了沉重负担,减弱了他们参加保险的意义。
即使有这种规定,农民工得到的也只是住院医疗服务的保险待遇,不同于城镇职工还能享受产前检查、产后访视、计划生育手术等福利。
而且按照城镇职工的生育保险的规定,生育保险的待遇还应有产假、生育津贴等项目,农民工同样没有权利享受。
生育是女性不同于男性的仅有生理现象之一。
劳动力市场中,人们因生育而形成的有关性别差异的认识,关系着女性劳动者的就业权利与劳动力再生产。
生育保险的不完善增加女性农民工的生育风险,而随着这部分人口的增多,问题越来越不容忽视。
据《新民晚报》报道,1995年以来,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人口在上海生育孩子的数量增长了约20倍,目前上海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中,外来人口生育已近50%,并有逐年上升之势[4]。
由于缺少生育保险和相关的医疗服务,大部分外来务工育龄妇女不做产前检查,在家分・29・娩,或由一些不具备条件的小诊所非法接生,造成流产、早产和难产的发生率较高,外来孕产妇死亡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
2000~2002年上海外来孕妇的死亡比例已上升到占上海本市户籍孕产妇死亡总数的70%以上①。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尤其是各地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逐渐成熟,农民工的生育保险应得到相关决策部门的重视。
2.农民工社会保险的准入条件目前,从农民工社会保险的准入条件,即享受的范围看,它是为在业人员设立的,就业是纳入农民工社会保险的重要条件之一。
大部分地区规定,农民工社会保险的适用范围是当地行政区域内的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外地农民工。
而对那些在乡镇企业打工的农民工以及家政服务等临时进城打工的外来农民没有做出制度安排,这些农民工都被排除在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之外。
这些参保与正规就业相联系的规定,对女性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不利。
因为女性农民工非正规就业比例非常高。
根据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协调组在浙江、福建、吉林、湖北、河南、宁夏、陕西和贵州8个省(自治区),北京、广州、武汉和成都4个城市的调查,半数女性农民工属于非正规就业,即没有单位的自雇性质人员,比男性农民工的比例高了10个百分点[5]。
非正规就业的职业特征影响她们按规定参加各种社会保险。
还有许多城市将主要以女性人员从事的职业排除在农民工社会保险之外,如家政服务人员。
家政服务人员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农村进城女性,一部分是城市失业下岗女工或无业妇女,其中,农村女性是城市家政服务市场的主力军。
由于家政服务人员与雇主家庭之间是一种民事劳务关系,不属于劳动法调整的范围,因此难以进入基本社会保险范畴。
上海市在《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暂行办法》规定,“下列外来从业人员不适用本办法: (一)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上海目前家政从业人员约30万。
对于这些人,上海市实行家政服务综合保险,他们可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每年缴纳30元保费,在本人发生意外伤害时,从保险公司获得最高为10万元的理赔金。
30元的年保费可由雇主和保姆协商承担。
这其实是一种商业保险中的意外伤害险种。
我们知道,商业保险不同于社会保险,它缺少社会保险所具有的强制性、社会性、互济性、福利性等特点。
政府用商业保险解决这些人遇到的社会风险是不合适的,何况项目设置只有意外伤害一种。
家政从业人员用自己的劳动为城市居民服务,但当他们在遇到疾病、失业风险时,当他们在年老失去劳动能力时,却没有社会保险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3.农民工养老保险金的给付(1)养老保险金的给付条件在城保模式里,养老保险的给付条件有两个,一是年龄条件,各地都以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为标准,即男满60周岁、女满50周岁。
二是缴费条件,除深圳规定退休前5年必须在本市连续缴费之外(北京则由于是按一次性养老待遇处理而无缴费条件),都规定了15年的缴费年限,缴费累计达到15年的按月发放养老金,不足15年的一次性领取个人账户储存额,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