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历史进程考试名称
河北省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

C.无产阶级斗争走向国际联合D.革命活动应结合本国具体国情
10.法国于1830年对阿尔及利亚展开入侵行动,在面对阿尔及利亚原住民与欧洲定居者时,法国殖民者深陷于社会构建的两难之境,一方面竭力追求阿尔及利亚与法国的全面同化,另一方面又执意要达成定居者与原住民本质上的差异。由此可见,材料中“两难之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代表了古埃及文明最高水平B.表明古埃及基层管理缺乏条理
C.实现了古埃及民众信仰平等D.有利于促进古埃及社会的和谐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据题意可知,古代埃及在基层实行宗教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使地方管理井井有条,从而有利于促进古埃及社会的和谐,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最高水平”,排除A项;这种管理模式使古埃及基层管理充满条理性,排除B项;实现“信仰平等”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A.“光荣革命”的成果有限B.封建专制势力的膨胀
C.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D.君主立宪制度的脆弱
7.美国学者潘恩在《人的权利》中阐述了对法国大革命的看法,强调人民的自由权利,并鼓励对抗专制制度。这表明潘恩主张( )
A.暴力是革命必要的手段B.人民有推翻不当政府的权利
C.民众应当绝对服从政府D.革命是一场错误的政治实验
根据上述论述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知识,围绕“世界多极化”这一主题,提炼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高一历史考试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检测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检测试题一、选择题1.《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指出,隋唐科举制“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这表明科举制度( )A.导致文官地位超过武官B.消除了人们的门第观念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2.唐朝中期,一商人带大宗货物走水路从东都贩卖到江都。
如图,需要经过大运河的路线是( )A.通济渠江南河B.永济渠邗沟C.永济渠江南河D.通济渠邗沟3.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
二者事迹在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是()A. 共同著有《大唐西域记》B. 促进了文化传播和交流.付出了巨大时间和精力 D. 历经了磨难却矢志不渝C4.下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②的特征是( )A.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B.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5.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叛军攻下唐都长安。
杜甫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写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诗句。
所述情景出现的原因是( )A.八王之乱B.黄巾起义C.安史之乱D.黄巢起义6.国学大师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提到“宋初宰相,与枢密对称两府,而宰相遂不获预闻兵事……又财务归之三司,亦非宰相所得预。
”钱穆旨在说明( )A.相权受到削弱B.武将地位崇高C.军队战斗力强D.财政权归地方7.史料是研究历史的根据。
按史料的表现形式(载体/史料材质)分类 :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等。
下列关于研究宋辽关系的史料中最真实可靠的是( )A .陶晋生著《宋辽关系史研究》B .宋辽边关古战道遗址C .纪录片《中华战争通史·澶州之战》D .元修《辽史》8.对右表信息解读最确切的是( )两宋与周边民族政权关系A .汉族政权间混战不断B .国家统一是历史主流C .有战有和,以和为主D .矛盾突出,以战为主9.北宋时,苏轼曾写道:“余昔游武昌,见农夫皆骑秧马……日行千畦(小块土地),较之佝偻(弯腰)而作者,劳佚(逸)相绝矣”。
2023年7月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

2023年7月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
试历史试卷
本文档涵盖了2023年7月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
试卷的内容。
考试试卷旨在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试卷的一般结构和内容概要:
一、选择题
选择题部分包括多个单选题和多选题,共计40题。
学生需要
根据提供的问题,在给出的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这一部分考察
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概念的理解。
二、填空题
填空题部分包括10个填空题,学生需要根据提供的句子或段落,填入合适的词语或短语,使句子或段落通顺和完整。
这一部分
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三、简答题
简答题部分包括5个题目,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简
要回答问题,并给出相关的解释和论证。
这一部分考察学生对历史
事件、人物和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四、论述题
论述题部分包括2个题目,学生需要选择其中一个题目,以论
述的方式回答问题,并给出充分的论据和论证。
这一部分考察学生
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概念的综合运用和思考能力。
以上是2023年7月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的
一般结构和内容概要。
请考生认真准备,理解并掌握相关历史知识,以顺利完成考试。
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

C.缴纳银钱导致物价飞涨D.吏治弊端制约改革成效
9.明崇祯帝自缢后,清兵打着为崇祯帝“报仇”的旗号入关。与此前新朝竭力丑化前朝不同,清朝统治者认为崇祯帝是“励精图治”之君,并给予“庄烈愍皇帝”谥号,为其举行隆重的葬礼。这一做法旨在( )
A.加强中央集权B.强化文化专制C.塑造政权认同D.促进民族交融
1965年
颁布《1965年移民和国籍法修正案》,对美国所需要的专业人员给予优先考虑,在移民总限额中有五分之一留给专业技术人员和短缺工种的劳工。
A.国力提升取决于人才流入B.移民政策基于国家利益的需求
C.顺应全球劳动力市场变化D.国家立法旨在为移民提供服务
二、非选择题:满分52分,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2分,20题12分。
——摘编自詹瑞祥《梅关古道沿革考》
材料三 清政府实行海禁后,广州成为唯一的通商口岸,梅关古道更趋繁忙。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海运发展及粤汉铁路的修通,梅岭的货运量逐渐减少。1922年5月,孙中山在韶关誓师北伐,北伐军经此攻入江西,而后国民政府经此迁到汉口。1934年陈毅从中央苏区突围后,以梅岭为中心建立根据地,并在此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写下了《梅岭三章》等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
C.大唐文化领先世界D.对外政策开明包容
7.唐代,无论城市农村、城内城外,都由县令统一管辖。宋初,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政府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城乡分治制度,这一调整( )
A.扩大了城乡发展差距B.完善了政府的治理体系
C.加强了城市经济控制D.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8.元代学者马端临指出:“两税之法,虽非经国之远图,乃救弊之良法也。但立法之初,不任土所宜输其所有,乃计绫帛而输钱。既而物价愈下,所纳愈多,遂至输一者过二、重为民困。此乃掊刻之吏所为,非法之不善也。”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
山东省2023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

山东省2023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
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60分)
1. 以下哪位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称为“太祖”?
A. 刘备
B. 朱元璋
C. 杨坚
D. 秦始皇
答案:B
2. 以下哪位皇帝开启了中国的辟谷运动?
A. 乾隆皇帝
B. 康熙皇帝
C. 雍正皇帝
D. 乾德皇帝
答案:C
(题目继续......)
二、简答题(共40分)
1. 请简要描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政策和措施。
他实行了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和文字,修建了连接北方和南方的万里长城,以及修筑了兵马俑。
此外,他还采取了严控诸侯的措施,削弱了地方诸侯的势力,加强了君主的统治。
2. 简述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作用和意义。
答案:中国古代丝绸之路是一个重要的贸易通道和文化交流的桥梁。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西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商业往来,带来了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互鉴,推动了科技、艺术、宗教等方面的发展。
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于世界各国的文明和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题目继续......)
三、分析题(共30分)
请你分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的影响与意义。
(请在下方写出你的分析)。
江西省九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九江市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卷本试卷共6页,共100分。
考试时长75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考古发现,龙山文化的山西陶寺墓地,已发掘的墓葬分为大、中、小三类。
大型墓圹穴宽大,葬具讲究,有棺有椁,随葬品多而精美;中型墓随葬品较少;小型墓圹穴仅能容尸,多无木质葬具和随葬品。
这说明龙山文化时期()A. 社会贫富差距较明显B. 阶级压迫异常的残酷C. 早期国家的雏形初显D. 形成发达的公共权力2. 据推算,自605年起参与开挖通济渠的民工达360万,与此同时,参与疏通古邗沟的民工也不下10万;608年,连通海河与黄河的永济渠,仅征用的河北民工数就超过百万;610年,大运河全线贯通。
隋朝大运河得以贯通的重要条件是()A. 民众热衷于水利建设B. 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C. 南北方经济恢复发展D. 建筑工程技术的提高3.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上述句子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是()A. 楚辞、汉赋、唐诗B. 宋词、唐诗、楚辞C. 唐诗、宋词、楚辞D. 唐诗、宋词、元曲4. 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与发展。
三个王朝都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并对边疆实行有效的管理。
以下属于元朝对边疆进行管理的机构是()①宣慰司②北庭都护府③理藩院④北庭都元帅府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④5. 李贽提出了“夫私者,人之心也”的观点。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共19小题试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
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读下图,能准确解读该图的是()A.分封制盛行B.分裂到统一C.南北对峙D.诸侯争霸2.唐太宗的文臣武将,有的是隋末农民起义的将领,有的曾效力于他的政敌,但唐太宗对他们却不计前嫌,委以重任。
这表明唐太宗()A.用人唯贤B.勤于政事C.以民为本D.勤俭治国3.生产工具的改进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下列生产工具出现于唐朝的是()A.铁农具B.耧车C.曲辕犁D.秧马4.宋代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这表明宋朝()A.人口数量增长B.粮食产量增加C.水土流失严重D.经济作物推广5.归纳法是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下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示意图,其中阶段③的特征是()A.政权分立B.兼并战争C.闭关锁国D.繁荣开放6.下列文物共同反映了宋元时期()宋代墓葬的歌舞散乐壁画宋代蹴鞠铜镜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A.社会生活的丰富B.铸造技术的高超C.雕塑技艺的精湛D.丝织工艺的精美7.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
下列属于研究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A.《唐明皇》电视剧B.世界上现存最早船坞C.《西游记》连环画D.唐蕃会盟碑局部拓片8.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对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①司南(模型)②泥活字版③《天工开物》插图④锦衣卫印A.图①发明最早应用于唐朝B.图②印刷术是蔡伦发明C.图③著作的作者是宋应星D.图④锦衣卫在隋朝设立9.小华在阅读《国史十六讲》一书,先观其目录(见下图),再展开学习。
在该书第十四讲,他可能阅读到的内容是()A.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B.蒙古兴起与元朝建立C.朱元璋全面改革官制D.康熙雅克萨痛击俄军10.历史史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是对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做出的叙述。
湖南省常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常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关于图中的历史事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于西汉景帝时期B.诸侯势力被彻底削弱C.诸侯王仍保留征税权D.汉郡的数量从此猛增2.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强化B.小农经济逐步形成C.社会政局动荡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3.《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生效,使三十年战争所造成的领土变更得以调整,使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大批城邦国家取得了独立,使荷兰与瑞士成为主权国家,使新教国家脱离了教皇的霸权。
这表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A.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B.促进了近代国家观念的发展C.确定了欧洲均势原则D.促使集体安全体制得到完善4.《剑桥中国史》在评说中国古代某一制度时说:“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
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
”该制度形成于A.西周B.战国C.秦朝D.西汉5.据记载,秦始皇将许多重大问题交给群臣讨论,争议很激烈,最后由皇帝裁断。
这一做法A.减少了决策失误B.剥夺了群臣权力C.巩固了国家统一D.强化了中央权力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它坚持的原则是A.民族自由、民族平等和共同繁荣B.民族自由、民族独立和共同发展C.民族自治、民族平等和共同发展D.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7.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单选题(本题总分50.0分,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总计50.0分)1.(本题分值:2)从()开始,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通过工业革命迅速地实现了生产的突破。
A.17世纪中期B.17世纪晚期C.18世纪中期D.18世纪晚期用户答案: C2.(本题分值:2)()是中国人存在的精神家园。
A.儒家思想B.孔孟思想C.四书五经D.中国传统文化用户答案: D3.(本题分值:2)根据何善蒙副教授所讲,()爆发说明以工业生产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制度开始对中国的发展形成现实的挑战。
A.中法战争B.甲午战争C.第一次鸦片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用户答案: C4.(本题分值:2)根据何善蒙副教授所讲,殖民运动是()国家的必然选择。
A.资本主义国家B.封建主义国家C.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D.欧洲国家用户答案: C5.(本题分值:2)根据何善蒙副教授所讲,人的存在是离不开()支撑。
A.思想B.精神C.理想D.文化用户答案: D6.(本题分值:2)“清谈误国”的文化反思针对的是()。
A.汉朝B.魏晋南北朝C.唐朝D.明朝用户答案: B7.(本题分值:2)中国近代历史非常重要的转折发生在()。
A.1810年B.1820年C.1840年D.1830年用户答案: C8.(本题分值:2)1840年之前,中国自视为()。
A.礼仪之邦B.天朝上国C.大国D.蛮夷小国用户答案: B9.(本题分值:2)中国屈辱的近代史说明了()。
A.“落后挨打”B.“科学的重要”C.清朝政府的无能D.改革的必要性用户答案: A10.(本题分值:2)()事件拉开了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序幕。
A.第一次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D.甲午战争用户答案: A11.(本题分值:2)根据何善蒙副教授所讲,从历史发展来看,现代化进入中国是()。
A.被迫地B.主动地C.历史必然D.历史偶然用户答案: A12.(本题分值:2)根据何善蒙副教授所讲,玄学指的是()。
A.以道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B.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C.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D.以礼仪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用户答案: B13.(本题分值:2)根据何善蒙副教授所讲,丁文江的观点是()。
A.科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B.科学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C.科学可能解决一些问题D.科学必须解决一切问题用户答案: A14.(本题分值:2)20世纪20年代初期,发生的一场著名论战是关于()。
A.改革与改良B.中体西用与完全西化C.科学与玄学D.科学与民主用户答案: C15.(本题分值:2)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到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
A.道德和竞赛C.民主和竞争D.民主和科学用户答案: D16.(本题分值:2)根据何善蒙副教授所讲,最近,著名科学家()又重新提起科学与玄学的关系的思考。
A.朱光亚B.杨振宁C.谢家麟D.吴良镛用户答案: B17.(本题分值:2)1923年2月,()在清华大学作了题为《人生观》的专题演讲.A.陈独秀B.梁启超C.张君劢D.胡适用户答案: C18.(本题分值:2)1872年,清政府派出第一批留学生去()学习。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用户答案: D19.(本题分值:2)()年,清政府成立了总理衙门。
A.1840年B.1850年C.1861年D.1862年用户答案: C20.(本题分值:2)何善蒙副教授认为,()的签订,标志中国洋务运动的破产,也说明中体西用在中国行不通。
B.《辛丑条约》C.《马关条约》D.《天津条约》用户答案: C21.(本题分值:2)“洋务运动”之后进行的政治改革运动是()。
A.维新变法(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明治维新D.太平天国运动用户答案: A22.(本题分值:2)根据何善蒙副教授所讲,中国学习西方最开始是学习西方的()。
A.民主制度B.文化制度C.教育制度D.科学技术用户答案: D23.(本题分值:2)“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提出的。
A.龚自珍B.林则徐C.魏源D.谭嗣同用户答案: C24.(本题分值:2)洋务运动时期,以()为代表的守旧派主张传统的仁义制度,反对西化。
A.曾国藩B.胡适C.倭仁D.顾颉刚用户答案: C25.(本题分值:2)根据何善蒙副教授所讲,对洋务运动的成效真正的检验是()战争。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甲午战争用户答案: D2.判断题(本题总分20.0分,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总计20.0分)1.(本题分值:2)根据何善蒙副教授所讲,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非常强烈的本位意识和主体意识。
用户答案: True2.(本题分值:2)何善蒙副教授认为,文化反思不具有积极的意义。
用户答案: False3.(本题分值:2)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通过对落后国家的侵略掠夺,以此获得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
用户答案: True4.(本题分值:2)何善蒙副教授认为,就科学与玄学之争的论战本身来说,是科学战胜了玄学。
用户答案: False5.(本题分值:2)根据何善蒙副教授所讲,五四运动之后,科学与民主观念日益深得人心,科学主义日益盛行。
用户答案: True6.(本题分值:2)中体西用是指“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用户答案: False7.(本题分值:2)何善蒙副教授所讲,坚持文化传统的呼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出现。
用户答案: False根据何善蒙副教授所讲,中国是主动自觉进入现代化进程的。
用户答案: False9.(本题分值:2)何善蒙副教授所讲,“百日维新”的失败意味着,依靠清政府自上而下的变革来实现政治体制的西化之路是行不通的。
用户答案: True10.(本题分值:2)何善蒙副教授认为,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因为北洋水师的装备非常落后。
用户答案: False3.多选题(本题总分30.0分,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题3分,总计30.0分)1.(本题分值:3)根据何善蒙副教授所讲,工业革命带来的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导致需要更多的()。
A.人力B.市场C.资源D.供应用户答案: BC2.(本题分值:3)()符合何善蒙副教授的观点。
A.人可以离开文化的支撑B.中国传统文化是传统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C.人是文化的动物D.人是文化的产物用户答案: BCD3.(本题分值:3)丁文江从()等方面指出,张君劢的“人生观”逃不出科学的范围。
A.凡不可以用论理学批评研究的,不是真知识。
B.科学的材料原都是心理的现象,若是你所说的现象是真的,决逃不出科学的范围。
C.科学未尝不注重个性直觉,但是科学所承认的个性直觉是根据经验的暗示,从活经验里涌出来的。
D.科学之中有一定的原理原则,而此原理原则皆有证据。
用户答案: ABC参与到科学与玄学之争的学者有()。
A.胡适B.张东荪C.陈独秀D.张君劢用户答案: ABCD5.(本题分值:3)张君劢对于科学和人生观的观点是()。
A.科学是客观的,人生观则是主观的B.人生观问题的解决要依靠中国传统文化C.科学强调的方法以逻辑与分析为主;了解人生观要采用直觉与体会的方法D.科学受因果律的支配,人生观则是受自由意志支配的用户答案: AD6.(本题分值:3)丁文江对于科学和人生观的观点是()。
A.人生观问题的解决要依靠中国传统文化B.科学能解决一切问题C.科学是不能够解决人生观问题D.科学可以决定人生观用户答案: BD7.(本题分值:3)洋务运动期间,设立的同文馆涉及的事务包括()。
A.培养外语人才B.培养军事人才C.培养科技人才D.培养外交人才用户答案: ABCD8.(本题分值:3)在洋务运动期间成立的机构有()。
A.同文馆B.广方言馆C.总理衙门D.江南制造总局用户答案: AC9.(本题分值:3)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
A.曾国藩B.康有为C.梁启超D.李鸿章用户答案: BC10.(本题分值:3)根据何善蒙副教授所讲,“百日维新”以失败告终,带来了惨痛的结局是指()。
A.鸦片战争爆发B.甲午战争爆发C.八国联军侵华D.义和团运动用户答案: 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