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柏小学五年度级数学教学计划(佘国莲)
2023年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三篇)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安排了七个教学单元及总复习,数与代数方面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及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正式教学代数的初步知识;图形与几何安排的教学内容是第二单元位置,初步渗透直角坐标系的思想,以及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概率安排的是第四单元可能性;还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了掷一掷。
与原实验教材相比主要变化有以下几点:1.从六年级上册移来“位置”单元,“观察物体”移到五年级下册。
2.“可能性”单元根据课标要求进行了调整。
3.“数学广角”的内容进行调整。
4.“简易方程”的结构进行调整及其他单元内容的变化。
5.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由原三上移来。
课标调整过后,新旧教材的衔接比较乐观,基本上没有新的知识点断层,仅有一些内容因为课标变化,要求降低,或者删掉或者往后挪动,本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过了,孩子们在四下还学习了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知识,因为课标的修订,教材的编排作了较大的调整,使其更符合新的课程标准,因此在教学当中应结合新教材的编排思路,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回顾,完备以前所学知识,形成更新的认识。
同时本期还需补充遗漏内容“数字编码”、“观察组合小正方体”、“画轴对称图形”“鸡兔同笼问题”。
三、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在探索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等,初步了解简易方程,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5.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相应图形的面积;了解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并能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掌握分数的简单运算,学会分数的加、减、乘、除以及分数的混合运算,并会应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掌握时间、长度、质量、容积等单位的换算,并通过练习掌握不同单位的换算方法。
2.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分数的加、减、乘、除以及分数的混合运算、多步计算、时间、长度、质量、容积等单位的换算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四则运算(2)分数的加、减、乘、除以及分数的混合运算(3)时间、长度、质量、容积等单位的换算(4)实际问题的解决2. 教学方法(1)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发现、体验,掌握知识点。
(2)融入趣味性教学方法,通过游戏、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灵活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1. 充分准备(1)熟悉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
(2)准备教学课件、教具、实验器材等教学辅助材料。
(3)备好教案,准备好学生的作业、试卷等。
2. 热身导入(1)使用生活中的问题导入课程内容,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通过小组讨论或展示相关实物,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新知识。
3. 教学展开(1)呈现知识,通过多媒体教学、板书、课件等形式将知识点清晰地传递给学生。
(2)示范操作,通过举一反三的示范操作,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3)让学生自主探究,设计合理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促进他们主动思考和学习。
(4)巩固训练,通过趣味游戏、小组活动、练习册等方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训练。
五年级上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五年级上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这是优秀的教学计划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五年级上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一、本册教材的总目标:第十册教材的语言表述、标点符号、图形标注等方面都考虑到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正数和负数:先介绍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其后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再给出“正数和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具体应用。
使学生初步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数轴:从数射线出发,通过对数射线的延长得出数轴,给出数轴的画法;使学生能够“借助书周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简易方程:简易方程是第九册《简易方程》的延续,主要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相关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和倍问题”、“差倍问题”、“和差问题”、“行程问题”等最基本问题的方程解法,特别强调了在利用方程解决问题过程中“寻找等量关系”的关键作用,并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几何小实验:本章给出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通过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探究出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并安排了初步的组合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的内容。
问题解决: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对数学价值的初步认识,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解决简单问题、合作交流等能力。
整理与提高:是对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
二、主要教学措施1、继续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是概念的辨析、知识形成的过程等方面的训练。
2、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
加强习题练习,从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3、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指导他们在家认真做好预习,课后做好复习,遇到疑问主动请教。
作业书写端正,作业本子整洁。
4、营造了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学中能注重优化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成功愉悦感。
成功的教学依赖予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精选5篇)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精选5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一、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正、负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统计、方向与位置、可能性等。
其中,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二、学生分析五年级二班有学生46人,学生基本具有一定的自己管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掌握数学的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提高数学的能力。
有个别学生自觉性不够,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三、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4、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5、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6、结合现实事例,初步学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7、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8、认识复式条形和折线统计图,会用简单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4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二、教材分析:1、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1)分数乘法;(2)长方体(一);(3)分数除法;(4)长方体(二);(5)分数混合运算;(6)百分数;(7)统计;(8)总复习。
2、全册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使学生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1)分数乘法;8课时(2)长方体(一);7课时(3)分数除法;10课时(4)长方体(二);9课时(5)分数混合运算;8课时(6)百分数;11课时(7)统计;5课时(8)总复习。
4课时在本学期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1、研修计划2、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措施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拟开展“优秀作业明星评比”、“每月上课之星”评比,并发送小喜报的形式,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3、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概述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具体目标包括:熟练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理解图形的性质与变换,掌握基本的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等。
二、教材内容解析本册教材主要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大部分内容。
数与代数部分涉及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和分数的认识与计算;空间与图形部分介绍平面图形的性质、对称与平移等变换;统计与概率部分则涵盖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基本统计分析方法。
三、教学进度安排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学期的教学进度将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涵盖一个或几个知识点。
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将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四、重点难点解析本册教材的重点是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和分数的认识与计算,以及平面图形的性质与变换。
难点则在于学生对于分数计算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图形变换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
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攻克难关。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我们将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实物展示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此外,还将组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样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方式为了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包括课堂小测验、单元测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形式,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同时,还将关注学生的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以综合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七、教学反思与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同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教学反思与总结,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5年级数学的上册教学计划(四篇)

5年级数学的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了解全集的意义.2.理解补集的概念.(二)能力训练要求1.通过概念教学,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三)德育渗透目标渗透相对的观点.●教学重点补集的概念.●教学难点补集的有关运算.●教学方法发现式教学法通过引入实例,进而对实例的分析,发现寻找其一般结果,归纳其普遍规律.●教具准备第一张:(记作1.2.2A)●教学过程Ⅰ.复习回顾1.集合的子集、真子集如何寻求?其个数分别是多少?2.两个集合相等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Ⅱ.讲授新课[师]事物都是相对的,集合中的部分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请同学们由下面的例子回答问题:投影片:(1.2.2A)[生]集合B就是集合S中除去集合A之后余下来的集合.即为如图阴影部分由此借助上图总结规律如下:投影片:(1.2.2B)Ⅳ.课时小结1.能熟练求解一个给定集合的补集.2.注意一些特殊结论在以后解题中的应用.Ⅴ.课后作业5年级数学的上册教学计划(二)一、学生学情分析:一学期下来,两班学生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但是还有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尚缺少主动与同学交流的习惯。
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还会继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二)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每种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
五级上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数学教学工作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基本数学知识,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
三、教学内容1. 小数乘法、除法: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 简易方程: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掌握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够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解简易方程。
3. 多边形的面积:使学生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 统计与可能性:使学生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5. 数学广角: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1. 加强课堂教学,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夯实学生数学基础。
4. 加强辅导和答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 定期组织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教学进度安排1. 小数乘法、除法:2周2. 简易方程:2周3. 多边形的面积:2周4. 统计与可能性:2周5. 数学广角:2周6. 期中复习:1周7. 期末复习:1周六、教学评价1. 定期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技能的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竞赛成绩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柏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表(2013学年第1学期)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数与代数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
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
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的(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
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
(四)在用数学解决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培养他们探索数学的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情分析本学期503班有学生 40 人,504班有41人。
大部分学生都不熟悉,据了解多数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在平时学习比较认真、努力、主动,他们接受新知识能力强,学习新知识较快,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
这些学生平时作业认真,每次完成的质量也很好,成绩比较稳定,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后进生,他们对学习数学学习不是很感兴趣,学习不主动,数学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和分析应用题的能力都不强,加之对学习马马虎虎的态度,平时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贪玩,老师留的作业不认真完成,这些个学生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需要加倍的努力。
辅助对象503班:杜亮熊亮佳赵东方方佳杨其成洪帅朱家辉陈静应天翔陆佳琳502班:董佳燕张丹丹马辉王发展李文斌李易蒋昭兵周建树杨祺陈镱章磊单元目标分解基本教学策略第一单元1.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教学重点:理解与掌握小数乘、除法的意义与计算法则,熟练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与口算及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1、第二单元1.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4.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求商的近似数,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怎样判断除得的商是循环小数。
1.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第三单元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 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正面观察到的立体组合图形。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拼搭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
2. 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
3. 注意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
第四单元1.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列方程和解方程。
1. 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
2. 用好教材资源,适当扩展联系实际的范围。
3. 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字母相乘的写法、验算等)4. 正确看待解方程方法的改变。
单元目标分解基本教学策略第五单元1.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2.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的面积计算各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各多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渗透转化思想,在自主探索中,经历推导各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1. 重视动手操作与实验。
2. 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是建立在学生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之上的,所以操作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
3. 引导学生探究,渗透“转化”思想。
“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采用了转化的方法。
4.注意培养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第六单元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按照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
3.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
4.会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可能性的意义,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理解中位数的意义,掌握求中位数的方法;认识密铺,知道哪些图形可以密铺。
1.注重学生对等可能性思想的理解,淡化纯概率数值的计算。
在可能性知识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对学生概率素养的培养,增强学生对随机思想的理解,而不要把丰富多彩的可能性内容变成了机械的计算和练习。
2. 加强学生对中位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数据组,以反映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价值,在与平均数的对比中体现中位数的特点。
第七单元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并能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发现生活中数字编码所反应的信息;使学生能利用规律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编码,运用所学的知识给全校学生编码,给班级图书编号。
1.恰当把握目标。
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初步体会数字编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
2.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3.让学生动手实践,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第八单元通过总复习,使学生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等进一步得到提高,代数思想、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得以进一步发展,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并巩固和提高。
教学难点:使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
复习时,要注意使学生在掌握各部分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既要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又要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
上柏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周次日期教学安排课时备注1 小数乘法3课时 32小数乘法4课时 43 小数乘法1课时②小数除法2课时34 小数除法7课时②机动27 共上课7天5 小数除法2课时②观察物体2课时4中秋、国庆放假3天;6 观察物体1课时②简易方程3课时47 简易方程3课时②机动1 38 ①简易方程3课时②机动1 39 简易方程4课时 410 简易方程3课时②机动1 311 多边形的面积3课时②机动1 312 多边形的面积3课时②机动1 313 多边形的面积3课时②机动1 314 统计与可能性2课时③机动2 215 统计与可能性2课时②铺一铺1课时③机动1216 数学广角3课时②机动1 317 总复习4课时 4 元旦放假1天18 1.复习迎考19 1.期末测试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