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 科学是... 1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1.1空气占据空间吗|苏教版 (共12张PPT)

1. 纸塞底部,杯口向下。
2. 倒立竖直,扣入水 中,观察杯中的情况。
3. 竖直移出,观察 纸是否湿润。
空气占据空气
纸巾没有湿的原因 是杯内的空气占据 了杯内的空间,水 进不来。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
空气可以占据空间
三、对比实验,深入探索
压
用同样大 的力
拉
观察活塞位置变化 比较空气和水占据空间的不同
苏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空气占据空间吗》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
我们能利用空气把水从瓶中挤出来呢?
探究活动一
1、在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2、这说明了什么?
是空气占 据了瓶子内的 空间,把水挤 了出来。
空气占据空间
探究活动二
“纸巾会湿吗?”
把一团纸巾放在杯子的底部, 然后将杯子倒扣在水中。请同学 们预测一下,纸巾会湿吗?为什 么?
作业:
1)生活中还有很多空气占据空间的 例子,请同学们搜集并记录下来。 下节课来汇报。
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空气 可被压缩的性质?请记下来,下节 课与同学一起分享。
空气占据空间吗? 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改变
(被压缩或被扩张) 水占据空间的大小不变
空气是由许多微
粒组成的,受力
拉
后,微粒间的距
推 动 活
动 活 塞
离会变小)
塞
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变化。
空气和水的比较
空气
水
占据空间可以变化 (易压缩或扩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能占据空间 占据空间不能变化
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下面现象都利用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都利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还有哪些现象也利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热空气和冷空气(课件共16张)

让纸蛇转动
1. 用卡纸剪一条纸蛇。 2. 点燃一支蜡烛,将纸蛇悬 挂在火焰上方约 10 厘米处。 3. 视察到纸蛇转动后,熄灭 蜡烛。
小结:热空气总是向上流动。
视察冷热空气的对流
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后,热瓶中的烟上升流 动到冷瓶里,朝各个方向流动,然后下沉流向热瓶,接着再上升, 如此循环流动,使冷瓶和热瓶都充满了烟雾。将冷瓶和热瓶的位 置上下对调,热瓶中的烟几乎不动。
空气流动实验装置
空气占据空间,冷空气、热 空气也需要占据空间,当空气流 动起来,热空气流到上方,那本 来热空气占据的空间呢,谁来补 充?
空气流动实验装置
点燃蜡烛,瓶里的空气 有什么变化?瓶外的空气相 对里面怎样?
这些热空气、冷空气是 怎样运动的呢?
空气流动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1)将去底的塑料 瓶罩在一支点燃的蜡烛上,瓶 底一侧用垫片垫起,视察火焰 的情况。(2)抽去垫片,视察 火焰有什么变化。
拓展留疑
空气在瓶子这样的相对密闭的空间内 会这样流动,那放到开放的大自然里呢? 还是热空气向上流动,冷空气向下流动吗? 课后搜集资料,我们下节课交流。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
3.热空气和冷空气
第二课时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你能利用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解释为什么暖气 片装在低处?冷藏柜为什么可以不加盖子?
大自然中风的形成
结合下面的图,请你推想: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推想风的成因
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
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 情况就不同,各地的冷热程度也 就不一样,温度的差异造成了空 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苏教版2020-2021学年三年级科学上册1.1空气占据空间吗课件

24 反馈练习 2、选择题
(1)下列物品中,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性质的是( )B 。 A 风扇 B 轮胎
(2)向气球中吹气,气球会越来越大,这说明空气( )C 。 A 有重量 B 没有一定体积 C 占据空间
3、判断题
(1) 给植物喷药水的喷壶利用了空气被压缩的性质。( )√
(2)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不能变化的。( ×)
409、:0桃敏57花而.1潭好2.水学20深,20千不09尺耻:0,下57不问.1及。2.汪。20伦72.10送20.9我2:0情250。797.:10.1252.:20.20302720.10279..:2100252.02090:20905:00597:0.1520:0.923:0025900:095:0:053:0309:05:03
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二日 8、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09:0509:05:037.12.2020Sunday, July 12, 2020
亲爱的读者: 1、盛生年活不重相来信,眼一泪日,难眼再泪晨并。不及代时表宜软自 弱勉 。,20岁.7.月14不7.待14人.2。02。02200:.276.12407:2.164:0.20J2u0l-20:2206:206:26:02Jul-2020:26 亲爱的读者: 2、千世里上之没行有,绝始望于的足处下境。,只20有20对年处7月境1绝4日望星的期人二。二〇二〇年七月十四日2020年7月14日星期二 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3、少成年功易都学永老远难不成会,言一弃寸,光放阴弃不者可永轻远。 不。 会成20功:26。7.14.202020:267.14.202020:2620:26:027.14.202020:267.14.2020
三年级上册科学-食物与营养优秀课件苏教版(新版)1

促进生长发育,维持正常味觉与食欲
请分析下面的一组插图,每幅插图中的 做法是否正确?并说出道理。
促进小肠对 钙、磷的吸收
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必需的营养物质
促进生长发育,维持正常味觉与食欲
A、贫血
B、佝偻病
谢 谢 1、下列物质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的是(
)
蛋白质是细胞生长以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它还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克蛋白质完全氧化可释放出16.
秋天长得肥肥的熊经过冬眠后,会消瘦很多,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中含有较多的( C ) 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的微量有机物
人和其它动物的各项运动的能量来自何处?
A、 维生素A 、钙 1克糖类完全氧化可释放出16.
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 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的微量有机物
B、蛋白质、 糖类
C 、蛋白质、 钙 A、维生素A
A、维生素A C、维生素C
B、维生素 B1 D、维生素D
7、我国自2000年11 月15日起正式推出国家“学
生饮用奶计划”,成为世界上实施学生奶计划
的国家之一。青少年学生每天喝一定量的牛奶,
蛋白质是细胞生长以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它还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克蛋白质完全氧化可释放出16.
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增强体质。这是因为牛奶 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能量
人和其它动 物的各项运动的 能量来自何处?
1、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能量是否相同?
2、我们能否测定食物中能量的多少呢?若能, 你认为如何测量呢?
实验数据:
样品 水温 / ℃ (1克)燃烧前 燃烧后
水温变化
/
℃释放出的热量
花生仁
11.62千焦
三年级上册科学-土壤的类型优秀课件苏教版(新版)

红壤
荒漠土
冰沼土
给土壤分类
黑土和褐土的天然肥力较高。黑土是最肥沃的自然土 壤,因为它有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这层腐殖质的厚度一 般在70厘米左右,有的甚至可达1米以上,腐殖质含量居各 种土壤之首。
实验提示:土壤的量一样,水量一样,要同时向漏斗里倒水!
观察各种土壤
我的实验记录表
土壤的特点
我猜想的 保水性
含沙量多的
含黏土多的
沙和黏土含量适中的
……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给土壤分类
你能根据观察结果,给土壤分类吗? 人们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 沙量较多的土壤叫做砂质土;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做黏质 土;沙和黏土含量适中的土壤叫做壤土。
砂质土
黏质土
壤土
给土壤分类
有观些察容 采易集握的成各团种,土由有壤些有于不什能么土握不成同壤团的。特的点?形成过程不同,所以自然界中的土壤是多
你用哪些方法来观察土壤呢?
个漏斗中种,并多将漏样斗放的到广,口瓶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我国地域辽阔,
有些土壤含沙多,有些含黏土多。
将纱布垫自在漏然斗的条底部件,将复采 杂,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土壤类型多种多样。
(描述土壤不同的特点:水分多少、含沙量多少、黏土多少、腐殖质多少、颜色等。
你能根据分观察布结果面,给积土壤较分类广吗?的自然土壤有东北地区的黑土、华北地区的
人们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叫做砂质土;
最新最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常见绿色开花植物,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
约25万种)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动物的种类更多, 约有150多万种。
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环节动物、软体动 物、节肢动物
动 物 的 分 类
无脊椎动物 95% 环节动物、软体 动物、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 5%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鸟类、哺乳类动物
4、科学探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得出结论并不容易。 (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全单元精品课件
珙桐(鸽子树)
金
丝
猴
鳄
鱼
朱
鹮
银杏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自 然 界
有生命的 物体
生物
无生命的 物体
藻类植物
植 物 的 四 个 类 群
苔藓植物
地球上的植 物大约有30 多万种
金鱼和它很相似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练习
1、(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2、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猜 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3、我知道的科学家的名字有: (琴纳)、(爱迪 生)、(居里夫人)、(李时珍)、(袁隆平)、 (牛顿)…… 4、英国人(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 能力)。(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一岗双责,安全教育
不携带管制刀具
不打架斗殴
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 )让我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并驱使我们不断地寻 找问题的答案。
2、英国医生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
3、( )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苏教版六三制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课件

苏教版六三制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课件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苏教版六三制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课件,是一门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学科。
本课程将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推理等方式,了解自然现象,探究科学原理,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常见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如风的形成、水的循环等;2. 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技能,如观察、实验、记录等;3. 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如实事求是、尊重证据等;4. 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自然现象、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等几个方面。
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演示、实验、讨论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式探究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
四、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或科学实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和探究问题。
2. 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探究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
3. 讨论与总结:组织学生讨论探究结果,总结所学知识和技能,强化理解和记忆。
4. 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资源进行教学。
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
六、教学评估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评估的重点是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是否得到培养和提高。
七、课程总结在本课程结束后,教师将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PPT课件

铺设透水路面
学科学 爱科学
Thanks!
后续课件预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感受呼吸的变化
运动前后,呼吸有什么变化?
运动前后,呼吸有什么 变化?
感受呼吸的变化
测自己在三种状态下1分钟的呼吸次数,并记下来。
( 喉) ( 气管 )
(肺 )
填空题
1.呼吸让我们吸进富有( 氧气 )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 ( 二氧化碳 )。
2.( 肺 )是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重要器官。
学科学 爱科学
Thanks!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淡水资源
淡水资源是生物的生命之源。
淡水资源
淡水资源是生物的生命之源。
淡水资源
河流、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
地下水
猜一猜,这些水可能是从哪儿来的?
地下水
井是人们取用地下水的装置。
制作简易水井模型
模拟碎石层
模拟土壤层
模拟岩石层
制作简易水井模型
1.剪下塑料瓶中间一截,得到一个圆筒。 2.将圆筒竖直放入罐子中央,在外围装入约4厘米高的碎石。
新生儿
40—50次
5岁儿童 20—30次
10岁少年 25次以下
15岁青少年 20次以下
成年人
16—20次
一般体温升高l℃,呼吸大约增加4次/分。
肺活量
人一次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就是肺活量。小学生的肺活量不应低于 1000毫升,成年人的肺活量一般在2500~4000毫升,有些运动员的肺活 量可达6000毫升以上。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强。
制作简易水井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这个有趣的活动,你发现 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 在1842年,英国罗杰特也进行过类似的 活动,可他不是玩玩就算了,而是对这 一现象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后来,这一 解释被人们普遍接受—————电影就是 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补充 资料:
• 19世纪,一些科学家依据视觉 暂留原理制成幻盘、诡盘和走 马盘。幻盘的形状是一张硬纸 便与鸟笼结合在一起,造 成小鸟进笼的感觉。
科学是··· ··
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 你想到了什么?
瓦 特
美国发明家 -爱迪生
那么,科学是不是只和 科学家们有关呢?
• 你是否也有过下面的经历? • 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
• “好奇心”总是让我们去探 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 么会是这样,那样的,我 们的这些经历其实和科学 家的工作十分相似。
提出问题 作出猜测 寻找证据
得出结论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告诉我 们科学究竟是什么吗? • 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 问题答案的过程。
课后作业: 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来 收集你喜欢的科学家的故事,向 大家介绍他有什么研究成果,他 是如何开展研究的。